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案).docx

(完整版)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案).docx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标定位】1.阐述减数分裂的概念,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2.比较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阐述受精作用过程。

3.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教材回归】一、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分裂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二)与减数分裂有关的概念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来源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既可来自父方,也可来自母方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性染色体 X 和 Y 除外)一般不相同关系在减Ⅰ前期能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在减Ⅰ前期不能配对的染色体5 76 82 413比较①图中 1和3、 2和4分别属于一对同源染色体②图中 1和2、 3和4、1和4、 2和3分别属于非同源染色体③图中 5和 6、7和 8既不是同源染色体,也不是非同源染色体,而是由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相同的子染色体2.联会和四分体(1)联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2)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后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叫做一个四分体。

3.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1)姐妹染色单体1234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的 a 和 a′、b 和 b′、c和 c′、 d 和 d′。

( 2)非姐妹染色单体 c c′a a′b b′ d d′不同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的 a 和 d、 b 和 c 等。

4.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相同区段的相互交换。

绵阳外国语学校高中生物备课组5.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彼此分离,分别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课标点击】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重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自主探究】◆复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再把分离定律念一遍,你觉得这样的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能联想到什么呢?一、萨顿的假说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基因的行为染色体的行为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体细胞中存在形式_________存在___________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_______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_________体细胞中的来源成对中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一个来自______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______一条来自______形成配子时组合方式非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_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

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他对孟德尔的遗传理论,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持怀疑态度,但他认真钻研,寻找证据解决疑点。

2.实验材料:果蝇选取果蝇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图解。

4.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2.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3.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解决办法](1)讲清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

(2)讲清减数分裂过程在图解上的特点及染色体、DNA的规律性变化。

(3)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解决办法]在弄清教材图中所画的染色体、DNA数量及变化的基础上,再总结减数分裂过程中它们的变化规律。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1)染色体在精原细胞时就复制了,为什么在联会时,图上的染色体形状仍和精原细胞时一样,没有把染色单体表示出来?(2)为什么说经过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就减少了一半?解决办法](1)讲清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一个逐渐螺旋化变粗的过程,联会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低,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有染色单体,四分体时期,螺旋化程度高,染色体变粗了,才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染色体有两条单体。

(2)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来看,染色体数目没增加,却平均分到两个细胞中。

从教材P103图上看,第一次分裂中,每个细胞有4条染色体,分裂完成时,每个细胞就只有两个染色体了。

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案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案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案课题: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遗传方式。

一、导入(10分钟)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课题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简单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理论解释(30分钟)1.介绍基因的概念和定义,让学生明白基因是什么。

2.介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3.解释基因如何分布在染色体上,如何和染色体上的其他基因相互作用。

4.介绍基因的遗传方式,包括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和性连锁遗传等。

三、实例分析(20分钟)1.以人类性别的遗传为例,讲解基因和染色体如何决定一个人的性别。

2.分析人类血型的遗传规律,让学生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组合方式,以及它们对个体的表现形式有什么影响。

3.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基因遗传的规律。

四、小组讨论(3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有遗传特征的现象,如眼睛颜色、头发类型等。

2.让小组成员讨论这个特征的遗传方式,并给出相关的实例和证据。

3.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合作实践(20分钟)1.将小组成员重新组合,每个新小组选择一个遗传特征,通过上述讨论的方式分析和总结。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组员讨论并取得共识。

3.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1.整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路和笔记,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的问题,如基因工程的发展和伦理道德等。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研究相关领域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遗传方式,并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此外,还加强了学生对基因和遗传规律的认识,并引导他们关注与基因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案: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2.2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案: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2.2基因在染色体上
用PPT展示以AaBb为例,画出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并在PPT上展示两种定律的实质。
作业布置
做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2章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2.1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假说
1、依据: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2、方法:类比推理
3、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二、实验证据(摩尔根)——假说演绎
得出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并绘制出第一幅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用PPT展示。同时也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孟德尔说的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而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就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用PPT展示以Aa为例画出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分裂定律的实质
1、材料:果蝇
常染色体
2、染色体♀:XX
性染色体
♂:XY
3、解释:
4、验证: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分离定律的实质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通过学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通过阅读课本中萨顿假说的有关内容,完成PPT中的表格。
根据上述观点,完成书中30页的思考与讨论,并在PPT上展示正确答案
萨顿的假说利用的是类比推理法,在课件中展示类比推理法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因的概念;(2)掌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3)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染色体和基因的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1.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2.1 教学重点:(1)基因的概念;(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3)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2.2 教学难点:(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规律;(2)基因与染色体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准备2.1 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八年级下册;(2)多媒体课件;(3)染色体和基因的图片;(4)教学道具。

2.2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教材内容;(2)准备相关知识背景资料;(3)设计教学活动。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染色体和基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基因和染色体;(2)提问:“你们知道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吗?”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基因的概念;(2)让学生分析教材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3)让学生思考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3.3 课堂讲解(1)讲解基因的概念;(2)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3)讲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3.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2)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3.5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2)让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回答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基因的概念、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以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2)强调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收集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6.1 优点(1)学生对基因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2)学生掌握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3)学生能够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和染色体》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和染色体》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可能存在模糊认识,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2.学生在分析遗传现象时,可能缺乏系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
3.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的了解可能有限,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遗传病等实际问题产生兴趣,教师应借此机会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培养责任感。
3.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互相启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实验活动,如提取DNA、基因表达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5.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基因和染色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五)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基因、染色体、遗传规律等知识点。
2.教师进行补充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梳理知识结构。
注遗传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3.教学策略:
a.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b.创设生活情境,将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c.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评价:
a.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充分发挥个人创意,展现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4.作业提交前,认真检查,确保无遗漏和错误。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知道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个小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

2.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结构,知道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3. 让学生掌握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明白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教学重点:1. 基因的概念。

2. 染色体的结构。

3.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基因的概念。

2.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加深对基因和染色体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DNA的结构和功能,引出染色体和基因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 课堂讲解:讲解基因的概念,染色体的结构,以及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4. 动画演示:播放多媒体动画,演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

5. 互动环节: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

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基因和染色体的理解。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基因的概念,染色体的结构,以及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问题驱动法、多媒体动画演示和互动环节在教学中的效果,查找不足并改进。

3. 反思教学过程:分析课堂讲解、实验观察和讨论分享环节的组织开展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七、课后练习:1. 简述基因的概念。

2. 描述染色体的结构。

3. 说明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收获。

高中生物人教版《基因与染色体》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基因与染色体》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基因与染色体》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通过对基因与染色体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 掌握基因与染色体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

2. 理解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 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不同染色体的特点。

4. 理解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之间的关系。

5. 具备运用基因和染色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PPT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预习相关教材内容,带着问题思考。

三、教学流程引入1. 教师出示一个苹果,询问学生这个苹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是否相同,引导学生思考个体的多样性。

2. 导入基因的概念:请一名学生上台表演跳舞,然后请另一名学生上台模仿前者的动作。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个人的跳舞姿势都不一样。

1. 基因的组成结构- 介绍基因由DNA组成,具有遗传信息的功能。

- 解释基因的三个重要特点:遗传性、多样性和可变性。

2. 染色体的结构与分类- 介绍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 解释人类染色体的分类:体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 通过图片和图表展示不同染色体的形态和特点。

3. 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 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

-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之间的关系,举例说明。

- 讲解常见的遗传疾病,如唐氏综合症和血液病等。

案例分析1. 出示一个案例:某家族有一位孩子患有血友病,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该家族中的遗传规律,解释血友病的发生原因。

3. 讨论家族成员是否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以预防可能的遗传疾病。

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基因与染色体的重要性。

2. 提问学生如何运用基因和染色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等。

3. 鼓励学生拓展知识,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四、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复习本节课内容。

2. 小组讨论某个遗传疾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方法。

3. 思考如何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知识解决社会问题,并写一篇200字的作文。

2023高中生物人教版基因与染色体关系探究教案

2023高中生物人教版基因与染色体关系探究教案

2023高中生物人教版基因与染色体关系探究教案一、引言生物学中,基因和染色体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单位,而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中的携带者。

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对于理解遗传与进化等生物学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通过几个实验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联系。

二、实验任务一:落地与悬浮的豆子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豆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落地和悬浮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实验材料:豆子、透明盒子、盖子、试管架、水实验步骤:1. 将豆子放置在透明盒子中,并盖上盖子。

2. 放置盒子,观察豆子是否落地。

3. 将盒子中加水,观察豆子是否悬浮。

实验结果和讨论:观察到豆子在没有水的环境下,会落地;而在有水的环境下,豆子能够悬浮。

这说明在豆子的基因中,存在与悬浮或落地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会影响到豆子在环境中的反应。

三、实验任务二: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基因突变对染色体结构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实验材料:果蝇实验品、显微镜、载玻片、染色剂、显微刀实验步骤:1. 选取果蝇实验品,将其麻醉放到载玻片上。

2. 使用显微刀小心切割果蝇的卵巢细胞。

3. 将切割得到的卵巢细胞放在载玻片上,加入染色剂。

4. 使用显微镜观察果蝇染色体的结构。

实验结果和讨论:观察到正常果蝇染色体的结构是完整的、有序的。

而当发生基因突变时,染色体的结构会发生异常,出现缺失、重复等情况。

这说明基因突变会直接影响染色体的结构。

四、实验任务三:基因与遗传实验目的:通过父母基因对子代基因的传递规律,让学生理解基因与遗传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小鼠实验品、实验笼、饲料实验步骤:1. 选取具有不同基因型的小鼠作为父母。

2. 将父母小鼠放入实验笼中,提供饲料。

3. 等待一定时间后,观察小鼠子代的基因表现情况。

实验结果和讨论:观察到子代小鼠的基因表现情况与父母基因型相关。

这说明基因通过遗传的方式传递给子代,进而决定了子代的遗传特征。

高中生物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高中生物教案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之小船创作1.假说内容: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3.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类比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2.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3.实验材料:果蝇。

4.实验过程(1)实验现象:现象分析①红眼为显性性状。

②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③F2中白眼果蝇只有雄果蝇①内容: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②遗传图解(3)测交预期:白眼雄蝇和F1中的红眼雌蝇交配→子代雌性红眼∶雌性白眼∶雄性红眼∶雄性白眼=1∶1∶1∶1。

(4)测交结果:与预期相符。

(5)实验结论: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5.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1)数量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2)位置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萨顿的假说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所用的实验方法相同。

( ) 2.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

( ) 3.蝗虫的所有遗传物质都位于染色体上。

( ) 4.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 5.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

( )[答案] 1.× 提示:萨顿的假说利用的是类比推理,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利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2.√3.× 提示:蝗虫细胞的细胞质(如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遗传物质,这些遗传物质不存在于染色体上。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专题教案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专题教案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专题教案专题教案,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结构;b. 掌握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c. 理解基因和染色体在遗传和进化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b.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c.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爱好;b.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验精神;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a. 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结构;b. 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c. 基因和染色体在遗传和进化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a.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理解;b. 基因和染色体在遗传和进化中的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顾细胞和遗传学的相关知识,为基因和染色体的学习做铺垫。

2. 学习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结构。

a. 讲解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和基本组成结构;b. 展示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模型,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c. 给学生分发相关阅读材料,让他们自主阅读并做笔记。

3. 探究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a.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b.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c.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4. 实验探究基因和染色体在遗传和进化中的作用。

a.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基因和染色体在遗传和进化中的作用;b. 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c. 实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基因和染色体在遗传和进化中的作用。

5. 总结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a. 教师总结,对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进行总结和概括;b. 学生讨论,学生就所学知识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c. 知识检测,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基因和染色体的理解程度。

初中生物基因与染色体教案

初中生物基因与染色体教案

初中生物基因与染色体教案
主题:基因与染色体
目标: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概念,掌握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

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
1. 基因与染色体的概念
2.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3. 基因的遗传规律
教学目标:
1. 能够简单解释基因与染色体的概念;
2. 能够说明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3. 能够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

教学重点:
1.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2. 基因的遗传规律。

教学难点:
1. 基因的遗传规律。

教学准备:
1. 教材《生物》中关于基因与染色体的相关知识;
2. 多媒体投影仪;
3. 实验器材(如模型、幻灯片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引入基因与染色体的概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讲解基因与染色体的概念,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展示实验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

4.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总结基因的遗传规律。

5.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几个基因与染色体相关的问题,并写出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教学反馈:
1. 回答问题:随机抽取几名学生回答问题,检验他们对基因与染色体的理解;
2. 完成作业:检查并批改学生的作业,对错误进行纠正并巩固正确的知识点。

教学延伸:
1.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探讨基因与染色体的更深层次的知识;
2. 组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与染色体的奥秘。

【教案】至此结束,谢谢!。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案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案
组成为XXY,这是由于该对夫妇中的一方在形成配子时出现罕见的性染色体不分离现象所致,此现象可能发生在D
A.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B.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C.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D.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例题3】某男性色盲基因,当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点刚分开时,该细胞可能存在C
A.两条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一条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
六、人类遗传方式的类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常染色体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细胞核遗传伴X显性遗传
b、性染色体遗传 伴X隐性遗传
伴Y遗传
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
第一步:判断是否为伴Y遗传。
第二步:判断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三步: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
女性色盲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有病。
⑶一般为隔代遗传。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色
盲基因携带者。
【例题5】下图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为隐性
伴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是由几号传下来的?B
A.1号B.2 号C.3 号 D.4号
5、伴X隐性遗传的其它实例:血友病、果蝇的白眼。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显性遗传病
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父子有正非伴性(伴X)。
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患病为伴性,母女有正非伴性(伴X)。
【例题6】人类血友病由隐性基因控制,基因在X染色体上。多指现由显性基因(B)控制,基因在常染色体。已知父亲是多指患者,母亲表现正常,由他们亲生了一个手指正常而患血友病的孩子,据此分析回答:
⑴父亲的基因型是BbXHY;母亲的基因型是bbXHXh。
⑵若它们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可能的基因型有8种。表现型正常的几率是3/8,兼患两病的几率是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教学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据社会调查,红绿色盲的患病男性多于女性,而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女性多于男性。

提出问题:尽量让学生阅读资料提出问题。

①为什么上述两种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
②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
一、伴性遗传
1、概念: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机理:(以XY型性别决定为例)
(1)基因位于区段Ⅰ:X染色体上基因遗传方式及特点(Y不存在等位基因)
(2)基因位于区段Ⅲ:Y染色体上基因遗传特点(X不存在等位基因)
(3)基因位于区段Ⅱ:同源区段
例题:假设控制某相对性状的基因D(d)位于如图所示X和Y染色体Ⅱ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中表现型比例一定相同吗?试举一例。

3、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V D佝偻病,果蝇眼色的遗传。

思考: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和性别有关吗?不是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隐性遗传病
1、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置: X染色体(该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隐性)
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

因此红绿色盲基因随着X染色体遗传传递。

【例题1】在研究甲、乙、丙三只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发现其基因组成是:甲为EFf,乙为EeFF,丙为eFf。

⑴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是 F、f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是 E、e 。

⑵雄性个体为甲、丙。

⑶写出甲、乙、丙三只果蝇的基因型:甲: Ff X E Y ;乙: FFX E X e;丙: FfX e Y 。

【例题2】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男孩,这个男孩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这是由于该对夫妇中的一方在形成配子时出现罕见的性染色体不分
离现象所致,此现象可能发生在 D
A.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B.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C.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D.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例题3】某男性色盲基因,当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点刚分开时,该细胞可能存在 C
A.两条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一条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
C.两条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D.X、Y染色体各一条,一个色盲基因
3、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子代发病率(用遗传图解表示)
女性正常男性色盲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亲代 X B X B× X b Y X B X b× X B Y
配子X B X b Y X B X b X B Y
子代X B X b X B Y X B X B X b Y X B X b X B Y
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女性正常男性色盲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
1 : 1 1 :1 :1 :1
分析:红绿色盲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思考:如果一个女性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和一个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所生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会怎样?如果一个女性红绿色盲患者和一个色觉正常的男性结婚,情况又如何?完成课本36页遗传图解。

4、人类红绿色盲(伴X隐性)遗传的主要特点:
⑴红绿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原因:女性中同时含有两个患病基因才是患病个体,含一个致病基因只是携带者,表现正常。

而男性中只要有一个致病基因就是患病个体。

【例题4】假设某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若男性发病率为7%,那么,女性发病率应为 B
A.0.51%B.0.49% C.7%D.3.5%
⑵交叉遗传。

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女性色盲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有病。

⑶一般为隔代遗传。

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色
盲基因携带者。

【例题5】下图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为隐性
伴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是由几号传下来的? B
A.1 号
B.2 号
C.3 号
D.4号
5、伴X隐性遗传的其它实例:血友病、果蝇的白眼。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显性遗传病
基因位置: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 X D X D 、 X D X d 。

患者基因型: X D Y 。

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患者病症较轻。

遗传特点②具有世代连续性。

③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男患者和正常女性的后代中,女性为患者,男性正常。

基因位置:致病基因在 Y 染色体上,在X上无等位基因,无显隐性之分。

患者患者基因型:XY M。

四、伴Y遗传遗传特点:患者为男性,且“父孙”。

实例:外耳道多毛症。

五、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性别决定的其他方式:ZW型
⑴雌性:(异型) ZW ,雄性:(同型) ZZ 。

⑵分布:鸟类,蛾蝶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⑶实例:芦花雌鸡(Z B W)和非芦花雄鸡(Z b Z b)交配,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 Z B Z b芦
花雄鸡 Z b W非芦花雌鸡。

六、人类遗传方式的类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常染色体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细胞核遗传伴X显性遗传
b、性染色体遗传伴X隐性遗传
伴Y遗传
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
第一步:判断是否为伴Y遗传。

第二步:判断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三步: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

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父子有正非伴性(伴X)。

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患病为伴性,母女有正非伴性(伴X)。

【例题6】人类血友病由隐性基因控制,基因在X染色体上。

多指现由显性基因(B)控制,基因在常染色体。

已知父亲是多指患者,母亲表现正常,由他们亲生了一个手指
正常而患血友病的孩子,据此分析回答:
⑴父亲的基因型是 BbX H Y ;母亲的基因型是 bbX H X h。

⑵若它们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可能的基因型有 8 种。

表现型正常的几率是
3/8 ,兼患两病的几率是 1/8 。

【例题7】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⑴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常 染色体 显 性遗传病。

⑵5号与6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为 3/8 ,所生女孩中,
正常的几率为 1/4 。

⑶7号与8号婚配,则子女患病的几率为 2/3 。

【例题8】(多选)下列有关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BD
A .有些生物没有X 、Y 染色体
B .若X 染色体上有雄配子致死基因b ,就不会产生X b Y 的个体
C .伴性遗传都表现交叉遗传的特点
D .X 、Y 染色体不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例题9】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 ,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 ,隐性基因为
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Ⅱ—1与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

对该家系描述错误的是 D
A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乙病由X 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
C .Ⅲ—1与Ⅲ—4结婚生出同时患两种病种的孩子的概率是1/16
D .Ⅲ—2与Ⅱ—3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是1/8
【例题10】设人类的甲病为常染色体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病,由A 或a 基因控制,乙病为伴
性遗传病,由B 或b 基因控制,基因只位于X 染色体上。

一表现型正常的男子
与一正常女子结婚,生下一个具有甲病而无乙病的男孩和一个具有乙病而无甲
病的男孩。

⑴写出这个家系各成员的基因型:父亲: AaX B Y ;母亲: AaX B X b ; 甲病男孩: aaX B Y ;乙病男孩: AAX b Y 或AaX b Y 。

⑵该夫妇生第三胎,孩子得一种病的几率是 3/8 ,得两种病的几率是 1/16 。

⑶该夫妇生第三胎是两病均患的男孩的几率是1/16 。

七 小结知识 回馈聚焦
小结知识:可引导学生完成
(1)伴性遗传概念
(3)伴性遗传特
(5)实践中的意义
八 社会调查 学习继续
色盲调查:调查周围有色盲或其它遗传病的人及其家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