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1999年通货膨胀的的原因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一、建国初期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这次通货膨胀基本原因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政府滥发金元券,采取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用发行贷币的办法搜刮民财打内战,维持其腐败统治。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仍然上涨的基本原因。
另一方面,在1948 年12 月1 日开始发行人民币的最初一年里,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人民政府的财政支出、军费支出大增; 而且生产又因为战争遭到破坏,少数不法分子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新中国人民政府正确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统一财经工作,整顿经济秩序,打击不法商贩,尽快组织恢复生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制止了持续了长达十二年之久的通货膨胀。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通货膨胀1、50 年代和6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50年代,由于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1958 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刮共产风和浮夸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瞎指挥,追求不可能实现的高指标,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生产连续下降,财政出现虚收实支。
1958 年到1960 年,财政累计赤字高达169、4 亿元。
银行系统采取全额信贷,需要多少,贷多少,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贷,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都可以贷。
出现指山买柴,指水买鱼,划地为矿的怪现象。
基建规模过大,财政连年赤字,导致银行信用大膨胀。
政府采取纠正左的错误思想的政策,并实施调整经济比例,压缩基建战线,控制贷币投放的经济方针,通货膨胀很快得到治理。
具体采取的措施是:⑴大力压缩预算内、预算外基本建设投资规模;⑵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措施;⑶大量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⑷严格控制财政管理,压缩财政支出;⑸控制贷币发行,组织回笼贷币。
一直到1963年,国民经济有所好转,物价有所回落,经济秩序基本恢复。
2、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通货膨胀:这个时期属于隐蔽性通货膨胀虽然物价很稳定,贷币发行增长比例不是很大,但商品供应匮乏,上百种商品采取凭票限量供应,实际的黑市价格往往高于国营价好多倍,再加上经济建设中左的思想影响,使基建战线拉的过长,财政19741976 年连续赤字,贷币流通再次出现大的波动,直到改革开放前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4年为止,我国共发生了两次明显的通货膨胀:一次是1988——1989年,当时物价上涨率达到18.5%和17.8%;另一次是1993——1996年,当时的物价上涨率分别为13.2%、21.7%、14.8%。
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总需求的扩张,也有成本推进因素,还有体制方面的原因。
第一,总需求的扩张。
首先,财政支出有扩张趋势。
在我国,国家财政具有明显的公共财政功能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职能,即使财政收入弥补不了财政支出,也要通过赤字财政或者发行国债的方式实现对经济较高的投入。
财政支出的扩张造成政府需求始终存在扩张趋势。
其次,企业投资需求扩张。
在我国,由于体制原因,投资主体——国有企业不承担投资风险,不自负盈亏。
由于借钱可以拖欠,甚至可以不还,造成企业投资需求膨胀。
再次,银行信贷扩张。
由于企业投资需求膨胀,导致银行信贷扩张,迫使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放松的货币政策。
第二,生产资料、工资等成本推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放开价格管制,所有价格均由市场供求决定,导致价格水平迅速上升。
例如,在1993年,许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40%。
另一方面,工资水平大幅增长。
成本的升高,推动了物价水平的上涨。
第三,结构性转换引发价格上涨。
首先,工资攀比引发价格上涨。
在体制转换时期,我国存在着多种类型的企业,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企业、三资企业等,效益好坏不等。
但是由于工资攀比,致使各种企业的职工工资有趋同的现象。
工资的攀比最终引发价格上涨。
其次,产品结构转换引发物价上涨。
由于生产方面的原因,我国产品供给结构无法完全满足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造成某些产品供不应求,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从而引发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涨。
治理通货膨胀,我国主要采用以适度从紧货币政策为主的一系列措施,收到了明显成效,物价上涨率逐年回落。
在抑制通货膨胀中,中国的经验是不宜“急刹车”,而是要“软着陆”。
通货膨胀的成因
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对于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成本推动和外部因素等。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阐述通货膨胀的成因。
首先,货币供应过多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中央银行过度发行货币,超过了经济实际需求时,就会导致货币供应过剩,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过多会导致货币的价值下降,进而推动物价上涨。
此外,货币供应过多还会刺激需求增长,加剧通货膨胀的程度。
其次,需求过热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收入增加,消费需求旺盛时,市场上的商品需求会超过供给,导致物价上涨。
需求过热通常伴随着投资过度、消费过度等现象,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需求过热还可能引发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等问题,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第三,成本推动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生产成本上升,企业为了维持利润水平,会将成本上涨转嫁到产品价格上,导致物价上涨。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这些因素都会推动物价上涨,加剧通货膨胀的程度。
最后,外部因素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外部因素包括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自然灾害、地缘政治风险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会影响进口商品价格,自然灾害会影响农产品价格,地缘政治风险会影响原材料价格,这些外部因素都会对通货膨胀起到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成本推动和外部因素等。
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
在实践中,政府和中央银行应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维护经济稳定。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分析『第一次通货膨胀——1979 至1980』情况简述:1979 年、1980 年物价出现了明显上涨,其中1980 年通胀达到6%。
后来我国经过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控制物价等一系列措施,通货膨胀得到抑制,表现为国务院在1980 年12 月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对通货膨胀进行治理。
原因分析:1980 年的通货膨胀发生在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的工作重心刚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这段时期,宏观上经济增长速度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接近于零。
综上,此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内严重的财政赤字。
『第二次通货膨胀——1984 至1985』情况简述:1985年我国物价暴涨,CPI上涨9.3%,这集中表现在物价上涨幅度大且上涨速度快,1985—1987年,三年间物价上涨率累计比1984年上涨23.7%。
为了抑制高通胀,当时采取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全面进行信贷检查等一系列措施。
表现为从1984 年11 月到1985 年10 月国务院发布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
原因分析:1984-1985 年的通货膨胀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社会总需求过旺,工资性收入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成本上升导致成本推动,伴随着基建规模、社会消费需求、货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经济出现过热现象,通货膨胀加剧。
综上,这个阶段的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的。
即总需求扩张超过了流通的正常需要。
1.固定资产投资过大,总需求膨胀,导致经济发展过热,但效率低下。
198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961.01亿元,到1985年已增至2543.19亿元,增长了2.6倍。
生产的高速发展,但效率低下,导致有效供给不足。
2.货币的超量发行,直接导致货币贬值。
1984年,我国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央行宣布今后贷款以上年为基数,由此,各大银行为扩大下年规模,大量发放贷款,导致1984年全年货币投放262亿元。
通货膨胀:日常价格的变迁
通货膨胀:日常价格的变迁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即物价普遍上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逐渐增加,导致同样的货币数量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对个人和整个经济体都有重要影响,因此了解通货膨胀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价格变迁至关重要。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当央行通过印钞等方式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市场上的货币数量增加,导致人们手中的货币购买力下降。
此外,需求过热、成本上升、外部冲击等因素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对日常价格的影响通货膨胀对日常价格的影响是普遍的,几乎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会受到影响。
以下是通货膨胀对日常价格的几个方面影响:1. 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是最直接的影响。
随着通货膨胀的发展,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逐渐上涨,人们需要花费更多的货币来购买同样的商品和服务。
例如,一件衣服的价格可能在几年内翻倍,一顿饭的价格也可能大幅上涨。
2. 生活成本增加通货膨胀导致生活成本的增加。
随着物价上涨,人们购买商品和服务所需的货币数量增加,生活成本也随之增加。
例如,房租、食品、交通等方面的开支都会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压力。
3. 储蓄贬值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这也意味着储蓄的价值在不断减少。
如果一个人将一定数量的货币存入银行,通货膨胀发生时,存款的实际购买力会下降。
因此,通货膨胀对于那些依靠储蓄来维持生活的人来说是不利的。
4. 工资上涨通货膨胀也会对工资产生影响。
随着物价上涨,劳动力的价值也会上涨,雇主需要支付更高的工资来吸引和留住员工。
因此,通货膨胀可能导致工资上涨,但这并不意味着实际购买力的增加,因为物价上涨的速度可能超过工资的增长。
三、应对通货膨胀的方法面对通货膨胀,个人和整个经济体都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应对:1. 投资投资是一种抵御通货膨胀的方法。
通过将资金投入股票、债券、房地产等资产,可以在通货膨胀时获得更高的回报率,从而保值增值。
建国以来的通货膨胀分次整理
建国以来的通货膨胀分次整理通货膨胀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它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每次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特点。
以下是对建国以来主要通货膨胀阶段的分次整理。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 1952 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
长期的战争破坏导致经济凋敝,物资匮乏,而大量的货币发行使得物价飞涨。
当时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战争导致的财政赤字、货币超发以及物资短缺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了治理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首先是统一货币发行,整顿金融秩序,打击投机资本。
其次,通过加强物资调配,组织物资供应,稳定物价。
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增加商品供应。
经过几年的努力,成功地遏制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 1965 年)“大跃进”运动期间,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工业生产急剧扩张,农业生产大幅下降,物资供应紧张。
加上错误的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货币发行量过多,引发了通货膨胀。
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包括压缩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加强农业生产,控制货币发行等。
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控制,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 1976 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生产停滞,物资短缺。
同时,由于管理混乱,财政赤字增加,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再次出现。
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虽然相对较为温和,但也对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经济秩序的逐步恢复和整顿,通货膨胀才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四、改革开放初期(1978 1988 年)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推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经济过热、投资规模过大、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以及价格改革等因素引起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几次通货膨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几次通货膨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几次通货膨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本文将详细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几次通货膨胀,分析其原因和对策。
一、1988年的通货膨胀1988年,我国出现了一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一次的通货膨胀主要源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农田里的大米和其他主要粮食价格猛涨,导致居民生活负担加重。
此外,改革开放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调控不力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当时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市场调节,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以稳定物价。
其次,政府加大货币紧缩政策,收紧了银行系统的信贷,控制了货币供应。
最后,政府通过限制价格涨幅和增加商品供应等措施,降低了通货膨胀的速度。
这些措施逐渐生效,1989年通货膨胀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二、1994年的通货膨胀1994年,我国再次经历了一次通货膨胀。
这一次的通货膨胀主要源于投资过热和外部冲击。
由于改革开放后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投资涌入市场,导致资金供应过剩,价格上涨。
同时,境外的经济危机和冲击也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冲击,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程度。
为了应对这次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政策。
首先,政府加强了对银行的监管和审慎经营要求,控制了信贷扩张。
其次,政府提高了利息率,吸引更多的存款,减少了流动性。
最后,政府加大了对投资项目的调控,限制了过度投资的行业,降低了投资的热度。
这些措施逐渐起效,1995年通货膨胀率回落到较低水平。
三、2008年的通货膨胀2008年,我国再次遭遇了一次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一次通货膨胀源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外资源价格的大幅上涨。
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衰退,我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同时,国际市场上的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价格大幅上涨,使得我国进口成本增加,进而推高了物价。
针对这一次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投资项目的审查和控制,避免了过热投资的产生。
浅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及发展趋势
浅谈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及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过多次通货膨胀。
1985年中国经济体制改个从农村转向城市,其中价格改革迈出了比较大的步伐,开始实行价格“双轨制”。
198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决定放开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
由于当时的中国市场化程度较低,大量的商品存在短缺,价格改革之后被抑制的需求迅速被释放出来,造成了大幅度的物价上涨。
中央实施了三年的治理整顿,直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政府才又放开了大部分商品的价格,价格双轨制基本变为单轨制,到1993年价格自由化改革基本完成。
这次通货膨胀刺激了经济的增长,而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强力性,解决的比较圆满。
1988~1989年的通货膨胀与1985年双轨制改革后形成的通货膨胀预期有关,造成了建国以后规模最大的抢购风潮。
1994年的通货膨胀也被认为是和经济改革有关的。
一方面,1993年粮票制度取消之后粮食价格出现了大幅度攀升;另一方面,1994年双重汇率体制取消之后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
这些都是1994年通货膨胀的因素。
价格改革完成对于通货膨胀预期起到了稳定作用,同时国内生产能力的提高使我国逐渐摆脱了短缺经济,这使1997年之后的通货膨胀从水平和幅度来看都较之前几次大的通货膨胀小的重要原因。
在经历了1988年到2002年的物价下降之后,迎来了物价缓和性和波动起伏性上涨的新一轮通货膨胀。
2003年至2006年,我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经上升幅度较小,而随着经济的急剧增长,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进入2007年后,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加大,特别是受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CPI上涨幅度较大。
理论上,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五种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输入型通货膨胀和抑制性通货膨胀。
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国内存在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猪肉和粮食等价格上涨并逐渐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带动了其他食品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历史
通货膨胀的阶段:从1978 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走过20 多年的历程。
在这20 多年中,中国实现了年平均10%左右的持续增长。
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维持长久的高速增长,可谓人类经济史上罕有的奇迹。
但是,改革以来中国经济中也潜藏着各种不健康的因素,一个综合性的表现就是以经济增长波动为表征的发展的周期性和改革进程的循环往复。
1978 底至2003 年间,中国的宏观经济经历了剧烈的周期波动,其中包括90年代上半期的经济增长加速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90 年代下半期的经济增长减速和持续通货紧缩。
每当经济繁荣的时期,经济增长率高达13%-15%;可一旦经济低靡,增长率就跌落到仅为3%-4%。
从1978 年底到现在已经出现过3 次这样的周期,平均每4-5 年就有一个。
毫无疑问,即使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是平稳的或是收敛的,国民经济都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何况中国宏观经济周期向上或向下波动的幅度还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
如果这种愈趋恶化的经济周期和某些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一齐并发,国民经济很可能有崩溃的危险。
同时,中国经济的周期性,并不仅仅表现在产值增长速度上的波动,还伴随有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欲行欲止,间歇反弹。
在改革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资源配置和经济管理的高度集中化,是中国传统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针对这种特征,始于1978 年底的经济改革,包括微观经营机制改革,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和宏观政策环境改革,都是以“分权”为主线,力图通过行政性分权消除中央政府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
然而,改革微观经营机制以后,企业有了自己独立的利益,其对产值增长和利润总额增长的追求十分强烈。
在资金价格被人为压低的情形下,只要政府一放宽对信贷和投资的控制,每个企业都积极争取贷款以扩大生产,直到经济过热,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政府必须强行干预,采取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收回或控制已经下放的权力,进行治理整顿,以降低经济增长和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换取通货膨胀的抑制和经济的稳定。
建国以来的通货膨胀分次整理
建国以来的通货膨胀分次整理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发行超过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多,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建国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的挑战与整理。
本文将从经济背景、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整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回顾建国以来中国的经济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是一片废墟和极度贫穷的国情。
为了重建国家,政府推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
在初期,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通货膨胀并不是主要问题。
然而,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引入,通货膨胀逐渐成为了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需要探讨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首先,政府过度发行货币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特定时期,为了完成政府财政支出,政府往往会通过发行债券来筹措资金。
然而,当政府无法通过贷款或债券筹集足够的资金时,往往会选择直接发行货币来满足财政需求,这就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其次,供求失衡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当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生产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最后,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比如,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都可能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
然后,需要明确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
当人们发现物价上涨时,就会选择消费金融资产或实物资产,而不愿意持有货币,从而进一步加大通货膨胀的程度。
其次,通货膨胀对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
物价上涨会导致人民购买力下降,生活负担增加。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企业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最后,需要整理一些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抑制过度发行货币。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率等手段吸纳过多的货币,以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打击价格操纵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来遏制通货膨胀的发生。
另外,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稳定国内人民币汇率,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一种方式。
计量经济学-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一.问题的提出最近几年,国内物价水平飞速上涨,物价的上涨让居民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也带给政府很大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是不能避免的经济现象,但是必须得尽力减小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冲击,所以找出这些通货膨胀产生的因素是很有必要的。
二.理论综述: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分类: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通货膨胀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发生原因分需求拉动型。
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
由于工会力量或行为垄断引起工资水平或利润水平的提高超过物价上涨水平而推动通货膨胀。
结构型。
由于部门性经济结构不均衡引起的通货膨胀。
混合型。
需求、成本和社会经济结构共同作用引起的通货膨胀。
财政赤字型。
因财政出现巨额赤字而滥发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
信用扩张型。
指由于信用扩张,即由于贷款没有相应的经济保证,形成信用过度创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国际传播型。
又称输入型,指由于进口商品的物价上升,费用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2.按表现状态划分开放型。
也称公开的通货膨胀,即物价可随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而自由浮动。
抑制型。
也称隐蔽的通货膨胀,即国家控制物价,主要消费品价格基本保持人为平衡,但表现为市场商品供应紧张、凭证限量供应商品、变相涨价、黑市活跃、商品走后门等的一种隐蔽性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3.按通货膨胀程度划分爬行式。
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允许物价水平每年按一定的比率缓慢而持续上升的一种通货膨胀。
跑马式。
又称小跑式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通货膨胀有明显感觉,不愿保存货币,抢购商品,用以保值。
飚升式。
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即货币急剧贬值,物价指数甚至可达到天文数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通货膨胀及原因分析
• 原因:投资规模激增,财政支出的加大致 使出现较严重的财政赤字,以及盲目的扩 大进口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迅速接近于零, 外贸赤字严重。
第二次通货膨胀——1984第二次通货膨胀——1984-1985
• 产生的原因: • 主要在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社会 总需求过旺,工资性收入增长超过劳动生 产率提高,引起成本上升导致成本推动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通货膨胀对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通货膨胀对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 • • • • •
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② 对收入的影响: ③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④ 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⑤ 对再分配的影响 ⑥ 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呢? • 下面就其原因进行分析: •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 (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 (四)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第四次通货膨胀
• 起因: 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张过猛与金融持续的混乱。与 此同时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比 率由1:5.64骤然下降到1:8.27,国际收支恶化。由于国内 巨大的需求压力,在高涨的投资需求下,财政赤字和货币 供应超常增长,使得通货膨胀全面爆发。 • 特点: “四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股票热)、“四 高”(高投资膨胀、高工业增长、高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 高物价上涨)、“四紧”(交通运输紧张、能源紧张、重要 原材料紧张、资金紧张)和“一乱”(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 秩序混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通货膨胀 及原因分析
小组成员:莫秋香、陈辅萍、欧春燕、陆金宁、 小组成员:莫秋香、陈辅萍、欧春燕、陆金宁、 龚娟娟、韦锦萍、谢冰林、 龚娟娟、韦锦萍、谢冰林、梁彬彬
1988年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建议
稳定通货问题笔谈1988年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建议戴根有1988年通货膨胀危害深重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现象。
价格总水平指全社会综合物价水平。
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因而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 归根到底是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率一般指物价上涨率。
物价总水平上涨程度一般被认定为通货膨胀程度。
根据西方国家对通货膨胀的一般判别标准, 通货膨胀率3 一4 % 为温和的通货膨胀,7 % 以上为高通货膨胀, 超过10 %为危险的通货膨胀, 超过20 % 则表明通货膨胀失控。
根据这个标准, 我国19 8 5 年以后, 就已基本进人了高通货膨胀时期。
发展到1988年, 通货膨胀已经接近失控。
全年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涨达18·5%, 超过经济困难时期的19 61 年(16·2% )。
其中12月份达2 6.7%。
全国零售物价上涨较高的广州市,12 月份达44.0 %。
19 88年通货膨胀程度,为建国以来所仅见。
通货膨胀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危害: 持续的通货膨胀使群众对价格上涨的心理预期空前加剧, 引发了夏季前后全国性的抢购风潮;通货膨胀并不象有些人所讲的能够实现强迫储蓄、增加积累, 而是对储蓄产生了负效应, 使储蓄增长率出现多年未见的滑坡现象; 通货膨胀导致收人分配不公, 群众不满情绪强烈, 很多社会矛盾由此产生。
通货膨胀并不象有人说的它本身是一切摧毁旧体制建立新体制的“革命” , 而是一种可能造成天下大乱的引爆剂; 通货膨胀降低了国民经济总体效益, 因为它不但使牌、市价差距拉大, 使价格扭曲现象更加严重, 使刚培育起来的初具雏型的市场发生畸变, 而且由于使劣等产品重新有了生存条件从而使资源配置状况劣化, 给改革增加了困难;通货膨胀还是滋生腐败风气的温床, 败坏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等等。
总之,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 治理通货膨胀是当务之急。
19 88 年通货膨胀加剧的原因通货膨胀原因, 理论上有多种解释。
9分析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类型成因和影响
9.分析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类型成因和影响,并从货币政策角度提出治理的措施。
答:(1)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
1992年底- 1993年底,经济生活出现乱投资、乱集资、乱拆借等混乱现象,在投资膨胀、消费基金膨胀的情况下,加之农业歉收、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等原因,使1994年全国物价上涨幅度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物价上涨最高的一年。
对于世界各国的每一轮通货膨胀的类型和成因可能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轮通货膨胀,其类型与成因也有可能不同,现就近年来通货膨胀现象,具体分析类型成因。
①从1992年第四季度开始的这一轮通货膨胀,就清楚地显示出由最初的需求拉动型向最终的成本推进型转化的轨迹。
1992年,在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双重刺激下,国民经济扭转1991年攀升乏力的局面而跃人急速增长期,当年GNP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迅速增长。
这一年货币投放量和信贷规模也迅速增长。
地方政府、企业、外商甚至居民个人投资信心增强,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开发区建设活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过猛扩张,拉动了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上扬。
1993年,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外贸进大于出,人民币市场汇价迅速下跌。
经济结构矛盾再次突出,能源、原材料特别是铁路运输的“瓶颈’,制约趋强,农业等基础投资增长缓慢,国家重点建设、农产品收购等正常需用的资金却严重短缺,迫使银行追回贷款,致使货币供应量急速加大。
由于当时的金融秩序混乱,全国普遍出现了乱集资乱拆借现象,而且大部分资金流向沿海和发达地区用于炒作投机,形成泡沫经济。
正是在上述过热的需求拉动的形势下,从1992年第四季度开始,物价攀升速度开始加快。
1993年1—8月继续攀升,这一阶段通货膨胀的类型和成因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②针对上述问题,1993年6月,中央采取了以整顿金融秩序,控制信贷和投资规模为主要内容,以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法律手段的16条宏观调控措施,平抑过热的经济。
1998-1999年通货膨胀的的原因分析
通 货 膨 胀(inflation)
Top711:
韩冬雪 唐丽平 吴娟 仇孟齐 龚可 张梦春
1999--2000通货膨胀阶段概述
目 录
通货膨胀的原因
政府采取的措施
通货膨胀
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 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 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 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 框哦)
通货膨胀程度:通胀峰值没有超过2%,从整体上看比较温和
1999--2001通货膨胀原因
1.直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 量。 3.需求拉动4.成本推动5.进口成本
1999--2001通货膨胀原因背景分析 1.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 2.1998年发生罕见洪水灾害 3.人均国民收入增加 4.物价水平上涨 5.国际能源大幅度上涨(石油)
政府采取的措施
1.控制货币供应量。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4.对外经济政策。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1)实 行浮动汇率。(2)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 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 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
论新中国成立后历次通货膨胀的成因
论新中国成立后历次通货膨胀的成因近几十年我国通货膨胀曾经出现过四次波峰,其产生的原因和呈现的特征也各不相同:建国初期,1949—1950建国初期物价波动最剧烈的是1949年—1950年3月,先后发生了四次大的物价涨风。
1.第一次涨风。
政府通过抛售物资、取缔投机、加强市场管理等措施,很快阻止了涨风的继续蔓延。
2. 第二次涨风。
这次物价风潮发生在上海解放后不久。
针对这一涨风,党和政府采取了各种管理市场物价的新措施,如制定各种交易规则、对几种主要商品禁业场外交易、统一交易时间、规定现款当日交割、禁止栈单买卖、禁止兼做业外生意、实行议价等,以限制私商的投机活动。
3. 第三次涨风。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物价涨势最猛,波及范围最广,局面最紧张,延续时间最久的一次全国性物价涨风。
陈云首先集中精力应对北方粮价稳定问题,然后始全力抑制上海的物价涨势。
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制止物价上涨。
4. 第四次涨风。
1950年春节前后,投机分子利用上海市场春节“红盘看涨”的老“规律”和国民党飞机轰炸上海,消费品供应趋紧等,在粮食和纱布上掀起又一次物价风波,带动全国物价上涨。
陈云组织了纱布和粮食全国大调运,迅速稳定了物价。
1959-1961年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工作失误,供不应求,物价上涨,国内粮、油、肉、蛋、布等主要商品货源锐减,1961年较1957年物价上涨7.5%。
1961年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扩大了定量供应商品的范围,在保证定量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于定量以外出售高价商品,开设高价商店,以保证供应和回笼货币。
高价商品共实行3年,对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供应起了显著作用。
1963年工农业生产开始好转,国民经济也逐步发展,集市贸易价格纷纷回落,高价商品逐渐取消,平价商品价格基本稳定。
改革开放后一、1978-1981年国民经济恢复和调整期的通货膨胀1、通胀概况: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的工作重心刚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这段时期,宏观经济增长速度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接近于零。
05-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ppt
请你思考
有关部门公布加薪方案,此时去市场 购物可能价格比以前要高。试问这是什么 样的通货膨胀?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
5.预期不当:即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人们对通 货膨胀预期不当(对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过于悲观)而引起 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预期 物价上涨
抢购 各种物资
物价 全面上涨
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
6.体制因素。由于体制不完善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如我国目前的汇率体制。
兑换
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
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
劳 动 力 成 本 提 高
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即由于提高工资或 市场垄断力量提高生产要素价格致
使生产成本增加而引发通货膨胀, 其中,由于提高工资而引致的生产成 本增加又称工资推动,由于生产要素 价格垄断而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又 称利润推动。
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
先进部门 工资高
攀 比
落后部门 追求高工资
3.结构失调:即由于一国的部门结构、产业 结构等国民经济结构失调而引发通货膨胀。我 国由于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经济结构失调问题, 因而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在我国也时有发生。
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
4.供给不足 : 即在社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供给相对 不足而引起通货膨胀。“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发生的隐蔽型通 货膨胀很大一部分原因即是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商品供 给严重匮乏而致。
发现价格
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通货膨胀形 Nhomakorabea的原因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
近十年我国经济通货膨胀的成因与过程
近十年我国经济通货膨胀的成因与过程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与过程摘要:随着经济的飞快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近十年中国物价上涨的速度之快着实让人担忧。
2012年,依然是一个继续通胀上行的时代,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我们要分析近十年的通货膨胀,寻找它的原因,了解它的危害,探索治理它的对策方案。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及表现形式什么叫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就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它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必引起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不一定都是通货膨胀导致的。
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有很多方面。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政策性调整,理顺价格关系会引起上涨。
●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
可见,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才是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与过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但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物价出现了快速上涨的势头,通货膨胀预期加大,这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也给中国政府带来了一定程度压力和负面的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出现通货膨胀的形式主要有: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持续。
而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成的。
1)2003年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历史上最宽松货币的时期。
期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表述历经了“适度宽松、宽松、适度从紧、从紧”等多次变化,但每年央行都向市场注入大量货币,2006年为14500亿元,2007年为14700亿元,2008年高达18600亿元,2009年更高达27500亿元。
浅析我国的通货膨胀
浅析我国的通货膨胀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引发物价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的过程。
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很多,最直接的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通常采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反映。
我国通货膨胀的历史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的通货膨胀高峰,当时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高达20%以上。
不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改革和政策调整有效控制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2010年后,我国通货膨胀再次出现,尤其是2011年通货膨胀达到3.3%的历史新高。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货币供应量过多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发生的主要原因。
当央行大量印发货币时,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而物品供应量不变或增加缓慢,这时就会导致物价上涨。
2.需求过旺当需求过旺时,会出现货币趋紧,价格上涨,这样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3.成本上升制造物品过程中的成本上升也会引起物价上涨。
例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直接推高物价。
4.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也会影响通货膨胀。
世界经济形势、自然灾害、政治因素以及人口和资源等因素,都会对物价产生影响。
通货膨胀的危害通货膨胀的危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个人的影响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如果个人的收入没有及时调整,就会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2. 对企业的影响企业如果无法适应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会导致利润下降,甚至亏损。
3.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也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物价上涨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影响国内外竞争力,最终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
控制通货膨胀的措施控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整是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当通货膨胀已经严重时,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降低货币供应量等方式,调整货币政策,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货膨胀程度:通胀峰值没有超过2%,从整体上看比较温和
1999--2001通货膨胀原因
1.直接原因是国家财政赤字的增加。
2.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 量。 3.需求拉动4.成本推动5.进口成本
1999--2001通货膨胀原因背景分析 1.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 2.1998年发生罕见洪水灾害 3.人均国民收入增加 4.物价水平上涨 5.国际能源大幅度上涨(石油)
政府采取的措施
1.控制货币供应量。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4.对外经济政策。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1)实 行浮动汇率。(2)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 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 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
谢谢观看
通 货 膨 胀(inflation)
Top711:
韩冬雪 唐丽平 吴娟 仇孟齐 龚可 张梦春来自999--2000通货膨胀阶段概述
目 录
通货膨胀的原因
政府采取的措施
通货膨胀
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 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 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 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过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