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说课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华东师大版必修教材第五单元第三课题的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角的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根据图形判断哪些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认识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从不同图形中找出不同位置关系的角。
教学难点:根据图形特点正确确定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本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从不同图形中找出不同位置关系的角,考虑到年级学生的现状,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讲解: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观察法、合作探究法和学思结合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说课稿
思考: ∠3与∠7是同位角吗? 还有哪几对角是同位角?
活动二:观察∠3与∠5的位置
它们的位置在第三条直线l3的两侧, 并且都在两条直线l1,l2的之间, 我们 把满足上面两个条件的一对角叫 做内错角
思考: 图中还有其它内错角吗?
• 教师提问:
• 如何理解同位角中的“同位”二字和内错 角中的“内错”二字呢? • 你能根据对它们的理解猜想一下“同旁内 角”的概念吗?
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师生的
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 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 2、学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3、巩固新知、应用提高 4、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5、板书设计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说课稿
提纲:
一、教材分析 二、目标分析 三、教法学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分析 五、教学评价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学情分析 3、重、难点分析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的概念;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 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探究、归
活动三:观察∠3与∠6的位置
它们的位置在第三条直线l3的同旁, 并且都在两条直线l1,l2的之间, 我们 把满足上面两个条件的一对角叫 做同旁内角
思考: 寻找图中其它的同旁内角?
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结构特征:
l3
2 1 3 4 6 5 7 8
同位角
l1
内错角
l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一个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观察和分析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些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动手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平行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黑板等,以直观展示和讲解为主,辅以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概念:详细讲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通过几何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理解。
3.性质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平行线之间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线的性质。
4.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几何模型验证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特性;2.能够正确地应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初中数学《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性及其运用;•难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互动白板;2.教学PPT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四边形ABCX和ABCY,引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与同位线、错位线、同旁线做对比。
同位角是指位于平行线上的两个对应角。
内错角是指在四边形中交错的角,同旁内角是指四边形中不相邻的内角。
2. 讲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性质•同位角性质:–同位角相等;–同位角的对应角也是相等的。
•内错角性质:–内错角相等;–内错角的对应角也是相等的。
•同旁内角性质:–同旁内角互补;–同旁内角的对应角也是互补的。
3. 示范与练习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深入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性质,并学会应用于解题。
示例题1:“若有两条直线AB与CD平行,且角BCD的度数是115°,求角ADC的度数。
”解题思路:由于AB与CD平行,所以角BCD与角A是同位角;根据同位角的性质,我们可以知道角BCD的度数等于角ADC的度数,即角ADC的度数为115°。
示例题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角A的度数为60°,角B的度数为x°,求角C的度数。
”解题思路:由于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角A与角B是同位角;根据同位角的性质,我们可以知道角A的度数等于角B的度数,即角B的度数为60°;又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内角之和为360°,所以角C的度数为360° - 60° - 60° = 240°。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教学内容。
首先,我们来分析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学期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第一节第三课时内容。
在研究角的形成与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关的概念基础上,引出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位置关系。
研究这些角的关系,是为了研究平行线做准备,同时也是后面研究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和关键。
接下来,我们来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的目标包括: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通过变式图形的识图训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例题口答“为什么”,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体会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几何规律的重要性与合理性,体验数学来自于生活,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良好研究惯和思维品质。
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方面,我们需要让学生根据图形识别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时,在复杂图形中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也是一个难点。
在教法方面,我们采用了探索性教学、综合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希望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把探索到的本质特征用相关字母表示、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最后,在学法方面,我们将使用合作研究法、探究法、观察发现法、练法和讨论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分析和目标制定。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教学过程。
Design n: ___ 2 specifies that the third line is c。
which intersects a and b。
If c and a are intersected by b。
the result is___。
when encountering the problem。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六十铺中心学校王田祥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九年义务教育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也叫“三线八角”。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分析,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在前面学习了“两线四角”的基础进行学习的,并且在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
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性质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
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得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概念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于解决新问题。
同时让学生尝试运用观察、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以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能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形的识别训练,培养学生的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难点是: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教法分析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知识的发现、发展的形成,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采用发现法,直观演示法。
先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动态地演示,逐步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
【说课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7)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一、教材分析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学期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第一节第三课时内容。
2、地位和作用由于角的形成与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关,学生已有的概念是两相交直线所形成的有公共顶点的角(邻补角、对顶角等)即两线四角,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这节课: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没有公共顶点的八个角的位置关系——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研究这些角的关系主要是为了学习平行线做准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恰恰是后面顺利地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和关键。
这一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两线四角承上三线八角启下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设计由于本节课只有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
所以,教学目标体现在:(一)1、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通过变式或复杂图形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让学生找到在千变万化的图形中的不变之处,能够抓住概念的重点。
(二)1、从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从图形变化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位置美。
2、通过观察,探究“三线八角”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能力;发展图形观念,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一)重点:根据图形识别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难点:在复杂图形中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三)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正确理解新概念,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三类角的特征,并以练习加以巩固。
四、教法、学法(一)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课中不能是单一的教法,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观察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等。
(二)学法:以复习旧知识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以指导阅读、设计问题、小组讨论学习新知,以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七年级《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
七年级《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
七年级《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三课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下面我从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确定的目标为:
1、通过比较、观察、交流等活动,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位置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2、经历在具体的情景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确定目标的依据是:
一是基于对课标的理解。
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活动要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第三学段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目标是: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本课是在两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是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基础,在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确定本课的重点是
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难点是
教学难点:较复杂图形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着力体现循序渐进和启发性原则,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有:自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三、说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所以,我确定的学习方法有:自学发现法、探究交流法等。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材: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设计理念
新课程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所以,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基于以上的理解,本节课设计理念是:
(1)内容的选择注重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内容的呈现注重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体现“数学是过程”的理念。
(3)学习方式的选择上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教学方法上注重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整合。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角及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角(对顶角,邻补角)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学生已获得一些特殊角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平面上三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的位置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平行线的识别和平行线的特征的必要准备。
它不但能使学生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
七年级下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七年级下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在上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角的概念,已有的经验是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有公共顶点的角:邻补角、对顶角,即“两线四角”,本节在此基础上类比学习’三线八角”。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对顶角、邻补角一样,也是从位置上定义的一类角。
研究这些角主要是为学习平行线做准备,是后面顺利地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这一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这三类角在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本节内容对扩大学生视野,开动学生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和新课标要求,我确立本节课三维目标如下:A知识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能正确找出形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截线和被截线。
B能力目标:3.能在复杂的图形中正确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体会类比思想、化归思想的应用。
C情感目标:4通过观察、探究三线八角的过程体会数学探究、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一)新课标要求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我将本节课重点确定为:根据图形正确识别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构成了三种角。
(二)七年级学生平面几何知识有限,考虑其年龄特征,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在复杂图形中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三)难点突破:小坡度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出三类角的共同点,从而得到在复杂图形中正确辨别三种角的方法---描边法,并加以练习巩固。
四、教法、学法数学学习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要让学生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就要努力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并积极与人合作。
七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的天性,他们正处于独立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数学的求知欲较强,具有初步的自我探究能力。
本节课我将采用的教法有:创设情境,以复习旧知识引入课题,运用类比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案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七年级下第五章第一节内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在本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由相交线到平行线的过渡,为以后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作好充分准备。
并且通过探索角的位置特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2、教学重点根据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并能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
3、教学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使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以理解并能运用同位角、內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的知识目标为主线,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把前两者充分地体现在过程与方法当中,实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知识目标: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能力目标:通过变式图形的识图训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例题口答“为什么”,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情感目标:从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的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从图形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三线八角”基本图形,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位置美.三、过程分析下面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分别是:创设情境、复习引入,探求新知、揭示内涵,运用提高、形成技能,归纳小结、延伸挖掘,分层作业、巩固创新。
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分别就“教什么?”、“怎样教?”四、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初一学生年龄特征,遵循教必须以学为教学的目的,我以尝试探索发现的方式和问题解决的方式为主来完成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了解知识、加深理解,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各个环节进行分层次调动,并及时给与评价。
七年级数学下册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价值
教学重点:根据图形识别哪两条直线被哪条 直线所截构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难点:在复杂图形中辨别同位角、内错 角、同旁内角.
五、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激趣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增加木棍、动画显示、变式练 习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学探究:学生自学教材,初步理解三类角的概念和特征; 3.引导启发:给学生提供自学练习,引导学生找寻知识目标.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本节课主 要指导学生以下两种学法: 1.自主探究:三类角的概念是通过学生的观察、自学、归 纳等活动得出的,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变被 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在相互协作的学 习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说讲人:马继华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法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板书设计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七年 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是初中数学几何部分十分重要的一节内容.主要体现在知识 技能和思想方法两个方面.从知识技能上讲,这一节内容起 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两线四角的基础上学习三线八角, 是前一节知识的应用和延伸,又是为了学习平行线做准备.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准确判定是后面顺利学习平行 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同时它还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拓 展能力.从思想方法上讲,通过对模型的操作,发现和总结 各类角的特点, 对复杂图形的变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 力、探索精神、概括思维和识图能力.
A 1 1 B 3 4 4 D (1) 内错角
七年级数学下册9.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下册9.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数学下册》第9.1节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研究直线和平行线的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它们的性质以及运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对角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些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它们。
同时,学生可能对直线和平行线的概念还没有完全掌握,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本节课中通过实践,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两条交叉的电线、两条相交的道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中的角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
《同位角、错角、同旁角》说课稿库尔德宁镇中学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相交线》(第三课时)即《同位角、错角、同旁角》也叫“三线八角”。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分析,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同位角、错角、同旁角》是在前面学习了“两线四角”的基础进行学习的,并且在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
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性质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
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得出同位角、错角、同旁角的概念。
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概念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本节课的容主要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于解决新问题。
同时让学生尝试运用观察、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以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同位角、错角、同旁角的概念,能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错角、同旁角。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形的识别训练,培养学生的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 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同位角、错角、同旁角的概念。
难点是: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错角、同旁角。
二、教法分析根据本节教材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知识的发现、发展的形成,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采用发现法,直观演示法。
先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动态地演示,逐步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说课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石。
教材通过对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的位置关系的探究,引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几何概念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这为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在发展阶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图形和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能够在复杂的图形中准确地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探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识别。
2、教学难点在复杂的图形中准确地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直观地展示图形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写好说课稿是说好课的前提,下面是初中数学《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学期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节第三课时内容。
2、地位和作用由于角的形成与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关,学生已有的概念是两相交直线所形成的有公共顶点的角(邻补角、对顶角等)即两线四角,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这节课: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没有公共顶点的八个角的位置关系——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研究这些角的关系主要是为了学习平行线做准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恰恰是后面顺利地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和关键。
这一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两线四角承上三线八角启下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设计由于本节课只有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
所以,教学目标体现在:(一)1、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通过变式或复杂图形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让学生找到在千变万化的图形中的不变之处,能够抓住概念的重点。
(二)1、从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从图形变化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位置美。
2、通过观察,探究“三线八角”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能力;发展图形观念,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一)重点:根据图形识别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难点:在复杂图形中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三)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正确理解新概念,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三类角的特征,并以练习加以巩固。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课件资料
教材分析
说学生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 生,他们对图形只是初步认识,抽 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尤其是变式 图形的训练,学生在判断上存在一 定困难是正常的.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理解同位角、内错 角、同旁内角的概念,能结合图 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 角 过程与方法:通过变式图形的 识别训练,培养学生的视图 能力。
教学重点:同
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的概 念以及它们的 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复杂图形分
解为基本图形的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同时在探究和讨 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合作学 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 辨认同位角、内错 角、同旁内角。
关键是:分清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
教法分析 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 直观演示法、 操作发现法
设疑指导法
讨论交流法
变式图形训练法
说学法
会应用 会分析,归纳、总结 会进行探究
会发现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细木条、铅笔、尺子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点击添加文本
应用研讨-深化概念 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布置作业-反馈提高
C
7
8
∠4和∠6
F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3 与 ∠7 是同位角 ( ∠3 与 ∠5 是内错角 ( ∠4 与 ∠5 是内错角 ( a
1 4
3 5 6
)
√ ) √ × )
b
8 7
c
2
观察
问题3:观察∠4与∠5是同旁内角,他们具有 怎样的位置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说课稿
位育初中杨嘉颖
一、教材分析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学期第十一章的内容。
由于角的形成与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关,学生已有的概念是两相交直线所
形成的有公共顶点的角(邻补角、对顶角等),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这节课:两
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没有公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同位角、内
错角、同旁内角。
研究这些角的关系主要是为了学习平行线做准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恰恰是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和关键,为
将来学习平行四边形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设计
由于本节课只有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
所以,教学目标体现在:(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通过变式或复杂图形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并入第2点里)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
所以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体现在让学生找到在千变万化的图形中的不变之处,能够抓住概念的重点本质。
培养观察能力,特别在复杂图形和变式(或“非标准图形”)的情况下辨认三类角(话重新组织一下)
(三)情感目标:
从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从图形变化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位置美。
通过在这同位角。
的辨认,初步体会辩证法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的形成及判定识别。
(五)教学难点:
在较复杂和变式(“非标准图形”)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六)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正确理解新概念,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三类角的特征,并以练习加以巩固。
(七)教学媒体:
几何画板演示。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手段是:一抓住概念的本质和要害---位置特征,二是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在复杂图形、变式图形中辨认。
三、教法、学法
(一)教法 什么样的教法必带来相应的学法。
一节课不能是单一的教法,因此,在讲授本节课时,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 视觉图象法:播放电脑制作的动画,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环境中激发
学习热情,加深体验。
(2) 启发性教学法: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
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
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二)学法
以复习旧知识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以指导阅读、设计问题、小组讨论学习新知,以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四、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提出问题
1.复习提问
1)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是指两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2)对顶角和邻补角,是指两角之间位置上的关系。
2.观察图形、提出问题:略 1)直线a 、直线l 相交于点P ,构成几个角?多少对对顶角?多少对邻补角?
【四个角、两对对顶角、四对邻补角】 2)又有直线b 与直线l 相交于点Q, 构成几个角?多少对对顶角?多少对邻补角?
3.在三线八角中研究两角的位置关系。
教法说明:顶点重合的角的位置关系学生很熟悉,以此过渡到顶点在一条直线
上且不重合的两个角的位置关系,学生容易接受,这些角也是与相
交线有关的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是相交的又一种情况。
认识事物间是发展变化的辨证关系。
(二) 尝试指导,学习新知
1.学生自己尝试学习,阅读课本第62页——63
2
在截线的同旁找同位角和同旁内角,两旁找内错角,因此在“三线八角”的图形中的主线是截线,(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见下文)抓住了截线,再利用图形
结构特征(F 、Z 、U )判断问题就迎刃而解。
教法说明:让学生自己尝试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性,这些概念没有用定义的形式表达,但不等于不要深刻理解它们,
理解的关键是扣住表格里的位置特征的设计是深化教学重点,使学生看书更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学生参与讨论,更能加深对概念的
理解。
而位置特征又是要看两个方面:两条直线同侧或内侧;截线的
同侧或异侧
(三) 练习讲评,双向反馈 例题1:看图填空:
1)直线c 、d 被直线b 所截, 所得∠12
与∠16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 ∠12与∠14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 ∠11与∠14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
2)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
同位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错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有__对
同位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有__对
教法说明:图形识别中的困难是干扰,主要的有两类干扰:复杂背景干扰和位
置干扰(非标准位置)。
我选择的两道例题具有典型性。
第1)题就
是复杂背景干扰的题。
以几何画板作演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概
念。
演示时隐去多余图形,即培养学生将要害的图形的分离出来能
力。
第2)题则是位置干扰的题。
利用几何画板调整位置(旋转)可
以让学生清楚地辨认。
但必须指出,几何画板是开始学习时的辅助
手段,慢慢地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具备分离图形和调整位置的能力。
(四) 练习、检测 1.指出在图中, ∠1的同位角: ∠3的内错角:
∠2的同旁内角:
∠A 与∠C 是同位角吗?
并指出是那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的?
2.在右图中判定
∠A 与∠B 是直线AB 、CD 被直线BC 所截而成的同旁内角? ∠B 与∠C 是直线AB 、CD 被直线BC 所截而成的同旁内角?
3.在右图中,判定 ∠1与∠4是AB 、CD 被直线AC 所截而成的内错角?
∠2与∠3是AB 、CD 被直线AC 所截而成的内错角?
教法说明:这些题背景干扰和位置干扰缠绕在一起。
本组训练题的目的是为了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讲解是时候我将抓住两点,一是扣住位置特征;二是排除背景干扰和位置干扰(不再利用几何画板了)
增强对概念的辨析能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不管是有“三线八角”图形判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还是找出构成这些角的“三
线”,都需要进行这样的三个步骤,一看角的顶点,二看角的边,三看角的方位。
这三看又离不开主线——截线的确定,(这几句话应该在(三)里就说,但我不同意截线决定论,你在表格里讲位置特征
时不是各讲了两句话吗?即“两条直线的______,截线的_______”是
两条直线,和截线同时决定的)让学生知道:无论图形饿?位置怎
样变动,图形多么复杂,都以截线为主线(不变),去解决万变的图
形。
恰当地阐明一下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白学习新知识地必要性,可以激发学生地学习动机和兴趣。
(五)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操作:在下图中,画直线b 使它与直线l 相交所成的角与∠1成为同位角。
教法说明:操作此题的目的:除能准确判别这三类角,还要能构造这些角,进
一步深刻理解它们的意义。
因此本题具有发散性
(六)小结(让学生归纳)
一、判断这三类角的思路过程:
D
1.顶点是否重合?
2.是否是三条直线构成?
3.
二、三线八角中有4对同位角、2
教法说明: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充分体现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
(七)布置作业略
1.A册11.2
2.操作:在上图中
(1)量出∠1的度数为:
(2)画直线b使它与直线l相交所成的∠2与∠1成为同位角,且度数相等。
(3)在图中,用∠3与∠4表示一对内错角,这对内错角相等吗?为什么?
【相等,因为等角的补角相等】
(4) ∠1与∠4是什么角?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
教法说明:承上启下、感悟教学背景,横行延伸,纵向发展,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可使学生课后自觉地去看书预习,寻找答案。
其他建议和感觉:
(四)里的三个步骤,(六)里的3个过程,我个人认为不要。
有些概念不一定要剖析得面面俱到的,不是一点两点三点讲的越细越好,只要突出主要的----表格里的位置特征就可以了。
这样重点更突出,效果更好。
但这由你决定,删去它们你可能会心疼的。
你有几个亮点:一是表格,二是难点分析和突破的手段(删掉上述的,这点会更明显),三是例题安排的典型性和层次感。
注:非标准图形的提法是前苏联心理学家首先研究的,我国中科院心理所的卢仲衡教授在60年代对“非标准图形”也进行了研究,结论是对初学几何的人,“非标准图形”的干扰是严重的。
此话供你在说的时候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