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关系

合集下载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热点问题与对策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热点问题与对策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热点问题与对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当代国际关系中涌现了众多热点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

比如,全球气候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恐怖主义等问题,都不断引发着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探讨。

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各国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应对,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国际和平与稳定。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

气候变化是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升高,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如海洋水位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代价。

因此,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首先,各国应该加强科研合作,共同研究气候变化的机理和对策。

其次,各国应该制定符合实际的环境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最后,各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落实《巴黎协定》等国际环境公约,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贸易保护主义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另一个热点问题。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手段,限制或禁止进口来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的倾向。

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有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而且违背了自由贸易的精神,阻碍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因此,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维护自由贸易。

首先,各国应该加强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及信任。

其次,各国应该加强协调,打造现代经济体系和贸易规则,包容共享,增强全球经济增长的潜力。

最后,各国应该加强监督,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公平竞争和多边贸易的秩序。

恐怖主义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又一个热点问题。

恐怖主义是一种使用暴力手段,通过攻击平民和非军事目标来达到政治或宗教目的的行为,已经成为全球治安的一个严重威胁。

恐怖主义极端残忍,无所不用其极,对全球安全和稳定构成严重挑战。

因此,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首先,各国应该加强信息共享及合作,提高情报收集和分析的能力。

其次,各国应该加强法律相关立法,加大力度打击恐怖主义犯罪。

最后,各国应该加强组织协调,加强反恐宣传,防止恐怖主义思想的蔓延。

当代国际关系

当代国际关系

当代国际关系(1945年后的国际关系)应系统掌握当代国际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不同阶段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国际关系发展的现实进行深入的思考。

应着重了解有关国家的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从而对我国的外交路线、方针和政策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内容:绪论第一章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新格局第二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三章五六十年代的国际关系第四章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第五章世界多种力量的发展第六章冷战结束与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变化第七章冷战后的大国关系绪论当代国际关系的历史演进从1945年9月到现在,这60多年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一)冷战时期(二)冷战后时期(一)冷战时期及其基本特征时间:1945年9月——1991年12月基本特征:美苏对抗和两大集团的对峙发展阶段: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1、1945——1949: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确立时期;2、1950——1959:两大阵营对抗和激励斗争时期,也是民族解放运动迅速发展的时期;3、1960——1969:国际政治力量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期;4、1970——1979: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联合反霸的时期;5、1980——1989:美苏关系既对抗又对话和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二)冷战后时期及其基本特征时间:1992年初——现在基本特征:国际关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具体特点:1、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2、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显著上升;3、相互依存和合作的发展趋势加快;4、世界总的趋势在走向缓和。

第一章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新格局第一节战后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第二节盟国对战败国的处置第三节美国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第四节苏联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第一节战后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总体上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二是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形成;三是建立了新的国际机制——联合国。

一、二战结束时的国际政治形势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战败投降;英、法这两个世界强国遭到了极大削弱;美国成为世界强国;苏联经受了最残酷的战争考验,也成为世界强国;欧洲和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相继建立;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获得新生。

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 引言1.1 新时代背景在新时代,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关系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加。

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复杂多样。

在这种背景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也是中国不断深化对外关系的重要战略举措。

新时代背景下的国际关系呈现出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等特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已经成为推动国际合作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字】1.2 国际关系现状当前国际关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复杂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热点问题和地区冲突,如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朝鲜半岛核问题、南海争端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国际关系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经济全球化虽然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贫富分化和国际贸易摩擦。

一些国家在经济上处于较强势地位,导致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阻,造成国际经济秩序不公正不平衡。

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如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恐怖主义等问题已经超越了单个国家能力范围,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但是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各国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和合作难度,加剧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困难度。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变局之中,国际关系的现状呈现出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

面对世界的挑战和机遇,新的国际关系理念正在逐渐崛起,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性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国际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共同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现当代国际关系

现当代国际关系

现当代国际关系一、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的国际关系:(略述)主要是殖民掠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当代国际关系)(一)二战后至今,国际关系的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可为第三个时期:从1945年到50年代末,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对峙与抗争时期。

二战后期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时同盟的政治基础动摇,美苏两个大国之间全球战略的分歧逐渐扩大,战时同盟发生分裂。

美国凭借它在战时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把战前对抗的两大帝国主义集团纠集在一起,组成了帝国主义阵营。

苏联同新生的欧亚人民民主国家一起组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美国要称霸全世界,遇到了苏联这个最大的障碍。

美苏由联盟转为敌对。

世界主要矛盾由二战中的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联盟的生死较量变为两大阵营的全球对抗。

欧洲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的重点,苏联是主要对手,“冷战”是美国采取的主要方式和政策。

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进行“冷战”宣传。

1947年美国抛出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方针——杜鲁门主义,公开打出反苏反共的旗帜,“冷战”全面展开。

接着美国又实施了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马歇尔计划,1949年建立了以美国为盟主的西方防御体系“北约”组织。

针锋相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55年建立了“华约”组织。

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在亚洲,美国扶蒋反共,干涉中国内政,建立亚太军事同盟体系,组成了对中国和苏联的包围圈;发动侵朝战争;武装侵占中国台湾;发动侵越战争。

中朝越等国人民进行了反侵略反干涉的斗争。

总之,两大阵营的对峙构成了战后初期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从60年代到70年代,是两大阵营开始解体、美苏争霸与三个世界形成时期。

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解体。

同时,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分裂,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大经济中心。

国际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际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际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第一章:国际关系的定义与历史背景国际关系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互动。

国际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当时各国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贸易和战争来维系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世界各国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也变得日益频繁。

第二章:国际关系的现状目前,国际关系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

其中最显著的包括:1.全球化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这使得国际关系更加紧密。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经济不平等和文化冲突等。

2.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近年来,一些国家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进口,这导致了国际贸易的萎缩,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3.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各国需要共同努力来应对这些问题。

4.恐怖主义和战争:恐怖主义和战争是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

第三章:国际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国际关系将会发生许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几点预测如下:1.多极化趋势将加强: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各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将逐渐发生变化,多极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2.环境问题将受到更多关注:由于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各国将会加强合作来应对这些问题。

3.全球治理体系将面临改革:目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已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未来,各国将会加强协调和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4.中美关系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美关系将会决定未来国际关系的走向。

中美两国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将一直是国际关系中的关键议题。

第四章:结论总的来说,国际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领域。

当前,国际关系面临许多挑战和难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解决。

未来,在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背景下,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和文明的发展。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及国际关系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及国际关系

单选 10 名词 4 简答4 论述2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雅尔塔体制:是指美、苏、英三国首脑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上所达成的协议所规定的原则与机制的总称。

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秩序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

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针对当前世界出现的由于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现状提出的一种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滞胀”:即停滞和膨胀,是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通病,表现为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并发,贯穿于经济危机的各个阶段。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

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布雷顿森林协定: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1945年底,在华盛顿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协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基金汇兑本位制,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美元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另一个是美元及其他货币的固定汇率制。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近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结合《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1、国际关系:指处于世界体系内各主权国家和其他独立实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集团、国家、跨国公司、区域共同体、国际组织等之间的关系和多维性关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P11)2、怀特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3R:(P17)(1)现实主义:理论主张是赞赏冷血、不道德的人,国际政治处于“自然状态”,现实世界充斥着“暴力、罪恶和苦难”,国际关系的法则是强权政治。

(2)理性主义:提倡法律、秩序、守信的人,认为国际关系唯一法则是理性法则,国际政治意指国际交往、权利均势、大国协调、国际合作。

(3)革新主义:推崇的是从事传教、解放、革命的人,认为国际社会的变革经历了中世纪宗教改革、法国革命和共产主义革命3个阶段,国际政治是国际冲突和合作的结合。

3、理想主义观点:(1)人性可以改造;(2)战争可以避免;(3)利益可以调和;(4)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5)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6)公众舆论可确保世界和平。

(P33)4、现实主义观点:(1)人性本恶;(2)国家是国际体系的主要行为体;(3)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4)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5)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6)维持国际和平的最好办法是依靠均势。

(P37)5、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历了一场行为主义革命。

6、华尔兹1959年《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P110)华尔兹的理论观点(传统主义学派/政治现实主义):(1)冲突和战争与人的本性密切相关,战争源于人的自私、愚蠢和误导的冲动(个人)。

(2)国家的内部结构是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关键,要防止战争就必须从改造国家着手(国家)。

(3)跨国权威组织的缺失也是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主张成立世界政府,在此之前应尽力维持均势(超国家)。

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格局的不断变化,新时代的国际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提出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致力于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合作和共赢。

本文将从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的内涵、历史渊源以及其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和平发展中国提出了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主张通过和平发展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在国际关系中,和平发展意味着国家之间应该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和矛盾,避免使用武力解决问题,推动建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关系。

2. 共同安全新型国际关系思想主张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安全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安全稳定。

这意味着各国应该以合作的方式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传染病等,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3. 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思想重视合作共赢,倡导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开展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合作共赢意味着各国应该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4. 公平正义新型国际关系思想主张国际社会应该遵循公平正义原则,坚决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这意味着各国在国际事务中应该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相互尊重和尊重民族的选择,以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秩序。

二、新型国际关系思想的历史渊源新型国际关系思想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多极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的必由之路。

中国提出的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成为了全球治理的重要理念。

新型国际关系思想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和平发展、共同安全、合作共赢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理念,这些理念能够有效化解国际社会的分歧和矛盾,推动国家之间以和平、合作的方式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2. 促进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新型国际关系思想提倡合作共赢,这为各国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代国际关系理论

当代国际关系理论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后六章详细总结第一论国家利益论一、国家利益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意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免受外来侵害的一些基本原则。

它是国家制定对外目标的重要依据和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的概念曾经经过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国家至上阶段、王朝利益阶段和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利益阶段。

在西方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关于国家利益的研究主要涉及四个问题:1、国家利益概念笼统化摩根索提出明确的定义:国家利益应当包括三个重要的方面: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文化完整。

2、国家利益代表的是什么人的利益。

3、如果国家利益是由统治者们决定的,那么国家利益的内涵是由什么因素来决定的。

4、国家利益在一个国家的决策中起多大的作用。

二、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对于上述四个问题,西方学术界的研究和回应是:1、在国家利益内涵的研究上,从泛泛的国家利益研究发展到强调国家利益的层次研究上。

1996年《美国国家利益》研究报告,系统地提出了美国国家利益的十个基本概念。

国家利益的四个层次:根本利益、极端重要利益、重要利益和次要利益。

对国家利益用层次分析的办法进行研究的好处在于:第一,它可以避免以前在国家利益分析上的缺陷。

第二,对国家利益进行层次分析可以在国家决策的过程中有前后选择。

第三,这样的层次分析还具有它自身的灵活性。

2、国家利益代表的是什么人的利益。

在这个问题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有不同的解释。

一派认为国家利益就是指全体人们的利益,即国家利益是国内利益的总和。

第二派认为,一国的国家利益是全部国内利益和部分国际利益的总和。

第三派认为,国家利益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内一部分人的利益,是统治者的利益。

3、摩根索认为,确定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是由这个国家的权力来决定的。

国家的权力大,国家的利益就可能大;国家的权力小,国家的利益就只能小。

总之,一个国家国家利益的制定说到底不是主观臆想的产物,而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而这个客观存在物就是一个国家的实力。

当代世界格局与国际关系简答、论述

当代世界格局与国际关系简答、论述

当代世界格局与国际关系(戴德铮版)简答、论述1.世界形势的宏观特征与基本走向?(1)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世界将进入一个较长的相对和平的时期。

国际形势上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新的世界大战短期内不会出现;第二,世界热点问题已普遍降温,增加了国际形势趋缓的氛围;第三,西方绝大多数国家,都在致力于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提高其国际地位力争彻底改变看美国脸色行事的“小伙伴”地位。

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未来打不起来,世界将处于一个较长的和平时期。

(2)多极化世界格局日渐明晰,很可能会形成“一超多强”的多极基本政治格局模式。

这种一超多强的多级基本政治格局模式,有利于世界宏观和平的继续推进,但同时,因为多级的存在,必然导致竞争,特别是以经济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这对任何国家和集团都是历史性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3)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将更加激烈,世界经济秩序将发生相应变化。

当今世界力量对比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确定的国际秩序,也只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利益的体现。

此时,我们应注重在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框架内的斗争,尽可能地争取照顾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4)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进一步加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

在市场经济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和相互渗透的趋势还将继续加深,商品、劳务和资金的国际流通将大大超过国内市场的扩展。

这种一体化趋势,特别是区域化、集团化的加强,是促进相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同时给完整的世界经济体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割裂,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5)发达国家矛盾增多,世界仍不安宁。

这主要体现在:第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至今并未放弃扩充军备,并积极实行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世界的安全;第二,美苏冷战时期所掩盖着的许多矛盾,诸如领土争端、资源纠纷、民族矛盾和宗教斗争等积怨太深,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第三,美苏冷战结束,新的冷战又开始:一个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掠夺和剥削,一个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分化和西化。

现当代国际关系 和平与发展

现当代国际关系 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随着世界主要矛盾和形势的发展,世界主题也会发生变化。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不仅是世界上存在的最重要问题。
1、时代主题问题是世界经济政治的重大问题。
时代主题问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世界主要矛盾所决定,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未来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问题;
2、当前,和平与发展不仅是世界上存在的最重要问题,而且还反映了世界形势的基本特征。目前全球存在着许多共同性问题,如局部战争问题、粮食与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其解决的出路在于促进和平与发展;
3、目前,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这主要表现在: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构成对和平的严重威胁。据统计,战后世界共发生150多起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这些战争和冲突几乎都是由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发动、策划或背后操纵的。
美国和原苏联争霸制造出的大量核武器使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威胁。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为此美国政府拨巨款发展宇宙空间反导弹,反卫星武器。80年代,美苏拥有的核弹头达5万多枚,其爆炸当量达130至160亿吨TNT,如果使用起来,那就意味着全世界50多亿人口,每人平均得随两吨烈性炸药。这对人类的生存是多么严重的威胁!
3、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现在已经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了,实际上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
和平问题:
1、和平是相对于战争而言的。它是指没有战争的一种社会状态。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以及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
和平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世界和平、地区和平、国家间和平以及国内和平等,因为和平的威胁来自战争,所以在国际关系中,和平问题是指维护正常国际社会秩序,防止新的更加激烈的国际矛盾(世界战争)发生的问题。

传统文化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文化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文化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传统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传统文化是国家的独特财富,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根基。

在国际关系中,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它为一个国家或民族树立了独特的形象。

国外友人对中华文化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年轻一代的爱国精神和文化自信。

其次,传统文化还可以成为一个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连接点和文化纽带。

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是促进国之间更加紧密联系的重要手段。

二、传统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1、文化认同民族文化是人民的集体认同。

在国际关系中,传统文化可以建立民族认同,增进相互理解与彼此尊重,从而进一步促进互信与和谐。

因此,传统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2、文化交流传统文化可以是一种文化交流的纽带。

文化交流是国际关系中各国相互认识、加强合作、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传统文化可以在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承传古老的中国文化理念,令世界了解中国。

3、文化创新传统文化在国际关系中也有文化创新的作用。

文化创新是有助于引入先进文化,创造国际知名品牌的良好方式。

以中国为例,文化创新可以为中国打开国际市场,提高产业链附加值,凸显中国文化软实力。

4、文化贡献传统文化在国际关系中还可以具有文化贡献的作用。

文化贡献是通过对外文化交流,推广中华文化,令世界了解中华民族,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比如,中华文化的佛教、古典文学、武术等都具有较强的文化影响力,向世界传递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5、文化安全传统文化在国际关系中还可以具有文化安全的作用。

文化安全主要是针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对外文化交流中的相互尊重与维护。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国际关系中,对文化安全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有效地保护传统文化,维护好我国文化遗产的安全,有利于展现民族的精华。

总结:传统文化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它所具有的深刻、独特的文化因素以及对中国社会、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历史影响,激发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2019年当代国际关系论文

2019年当代国际关系论文

2019年当代国际关系论文篇一:当代国际关系论文中美关系与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如同许多国家关系一样,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一直是令人如雾里看花一般。

建国以前很长一段时间,中美关系一直保持着神秘的“不正常关系”。

直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这才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抓住机遇,促成中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

至今,中美建交已走过50多个年头。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

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

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

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

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纵观70年代以来,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现当代国际关系

现当代国际关系

⏹国际体系,是指一批独立或较独立的政治实体(现代开始以来主要是趋于并最终形成各自民族特质的现代国家)的集合,这些政治实体相当频繁地、按照大致规则的过程相互作用。

国际体系的六个基本方面:国际体系的环境、界限、结构、规范以及体系组成单位的政治性质和相互作用方式意大利国际体系明确的地理界线:亚平宁半岛富有特征的文艺复兴文化和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经济、技术作为其基本环境组成单位是各个独立的意大利主权城邦国家,是同质的体系成员体系结构是多级的,五大主要城邦: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那不勒斯和热那亚,相互间权势分布均衡。

相互交往方面常驻外交使节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化外交,常见的有限战争⏹民族国家的历史创新:⏹ 1.民族国家是加强国家凝聚力、动员和集中社会资源、提高政治效率的最好手段⏹ 2.民族国家最初的意识形态创新(君权神授、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学说等)⏹⏹1、查理五世基本国策的三大主导思想第一,大致维持一个共同君主之下的庞杂的帝国架构不更改其各组成部分原有的政制形态和国体地位,不去构建一套共同和单一的帝国组织,也不为经济或政治目的去促进各部分之间更密切的联系。

第二,建立一中队欧洲及其它国家的领导地位,也就是一种并非直接控制式的霸权。

第三,维护天主教的绝对统治地位,扑灭德意志的宗教改革潮流,领导基督教世界将异教徒土耳其人的势力逐出欧洲。

腓力二世的称霸图谋三大目标⏹第一,保住西班牙帝国的所有部分,剪灭尼德兰追求独立的反叛运动,维护和加强西班牙本土安全,兼并葡萄牙,继续大力从事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斗争,用尽一切手段将意大利牢固保持在西班牙的权势范围内。

⏹第二,建立西班牙无可挑战的欧洲霸权⏹第三,消灭新教,恢复天主教大一统,确立西班牙帝国的普遍宗教、政治统治哈布斯堡帝国两次称霸失败的影响历经80年的这个历史过程构成欧洲现代史上第一个关键时代,具有非常重大的国际格局意义.在此过程中,两个海上强国兴起,其中英国开始强大尤为重要;法国历经波折,终成能够经久的大强国;哈布斯堡帝国由盛转衰,留下的是此后300余年总能勉强保持为列强之一的奥地利,连同大约50年后不可逆转的沦为二流国家的西班牙。

略论当代国际关系的特征

略论当代国际关系的特征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03N o.5略论当代国际关系的特征张澜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系,北京100091) [摘要]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使当代国际关系体系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

这表明,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这些特征主要包括“冷战”的影响、和平与发展、多极化格局以及全球化趋势等。

分析这些特征,对我们深刻认识当代国际关系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和平;发展;全球化[中图分类号] D99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423489(2003)0520008206 所谓当代国际关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世界格局和各国际行为主体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形成了新的与之相适应的国际关系体系。

当代国际关系既是脱胎于旧国际关系,同时又显现着新时代的世界格局经过分化组合重新形成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的历史演进过程。

这表明,国际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新的时代特征。

分析这些特征,对我们深刻认识当代国际关系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殖民主义的衰变和“冷战”局势奠定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基础 二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矛盾和危机不断尖锐和加深。

在全世界“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国家要独立”运动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旧殖民体系最终在全球彻底土崩瓦解。

到20世纪80年代,亚、非、拉美和大洋洲从原有30多个国家增长到130多个宣告独立的国家。

一大批原殖民地国家,很快就登上了国际舞台。

它们在当代国际关系中成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力量的角色,国际关系也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于“新”“旧”殖民主义的替代转换。

旧殖民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依靠公开和直接的军事武装进行统治,即通过占领殖民地国家或民族地区实行经济剥削和掠夺,表现为一种“政治经济复合兼并”的殖民强权性国际关系。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制度与冲突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制度与冲突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制度与冲突近年来,国际关系中的制度与冲突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冲突。

本文将从国际制度的角度探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制度与冲突,并对其影响和前景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国际制度。

国际制度是指在国际关系中形成的一系列规则、原则和机制,旨在规范各国行为,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国际组织、多边合作以及国际法等都是国际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制度的建立源于各国对维护自身利益和促进共同发展的需求,它既是国家之间相互约束的框架,也是国家在全球事务中共同参与与协调的平台。

然而,国际制度并非完美无缺,其中存在着各种制度性冲突。

首先,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差异,各国之间存在着制度差异。

尤其是在不同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念下,国家对于国际制度的看法和态度往往不尽相同,造成了制度冲突的根源。

例如,在人权、民主、自由等问题上,西方国家与一些非西方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制度分歧,导致了一系列的冲突和矛盾。

其次,国际制度中的权力分配和权力平衡也是制度冲突的重要因素。

在国际关系中,大国和小国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并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往往导致了制度中的不公平现象,加剧了国际关系中的紧张和冲突。

一些国家试图通过推动国际制度的改革和调整来重新分配权力,以达到更加公正和平衡的效果。

然而,由于各国利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权力重塑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激烈的争夺和冲突。

此外,全球化进程也加剧了国际制度中的冲突。

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全球贸易体系面临的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倾向,国际金融体系面临的金融危机和货币战争等,都是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制度冲突的具体表现。

然而,尽管存在诸多制度冲突,国际制度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国际制度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论当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论当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把“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认识和把握当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总体观察,当代国际关系的变化至少有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进入新世纪之后,国际格局继续在朝着有利于多极而不利于单极的方向演变,这是当前国际关系变化的一个基本特点。

第一,尽管美国至今在全球力量对比中仍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随着近年来其单极霸权战略的连连受挫,美国的战略地位相对有所下降,其中“软”实力衰退的迹象更是十分明显。

从美国自身的状况来看,其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来自海外的投资逐年减少,目前已从当年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变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

在国际事务中,美国越来越难以做到独行其是,相反倒是迫切需要其他大国的合作。

比如在反恐问题上,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最近就公开承认:美国无法单独战胜全球恐怖主义。

而在伊朗和朝鲜半岛的核问题上,美国同样离不开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大国的合作。

从全局来看,美国的战略地位离其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

第二,冷战的结束改变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但并没有改变在两极时代即已孕育发展的全球多个力量中心兴起的历史进程。

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欧洲的统合以及近来俄罗斯的强劲复苏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

一方面是美国战略地位的相对下降,另一方面是全球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其结果必然是导致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这是当代国际关系变化的一个基本趋势。

(二)大国关系的多样化由对抗走向合作,是当代大国关系一个新的变化。

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大国明确意识到它们在维护世界及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合作以及解决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问题方面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共同利益,因此,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国关系中“合”风劲吹,掀起了一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热潮。

新时代下的国际关系发展趋势

新时代下的国际关系发展趋势

新时代下的国际关系发展趋势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国际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多个角度谈谈新时代下的国际关系发展趋势。

一、政治方面在政治方面,新时代下的国际关系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多极化格局趋势国际上出现了不少新兴强国,如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他们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美国、欧盟等老牌发达国家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削弱。

这表明国际政治上正在由单极化向多极化的格局进展。

2、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趋势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等趋势,使得全球治理体系来不及跟上发展步伐,其难以应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

因此,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正成为越来越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加强国际合作、改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公平性、提升全球治理体系的效率和灵活性等。

3、多边主义的兴起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相对,指的是国际政治中各主要国家之间通过多边机制,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

多边主义的兴起,说明国际政治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信多边合作、协调机制将成为未来国际关系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经济方面在经济方面,新时代下的国际关系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全球化进程被削弱的趋势全球化进程在发展初期曾产生巨大而明显的益处,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由于贸易逆差、就业问题、资源供需矛盾等原因,全球化在一些国家产生了抵触。

这些反对声浪表明,全球化进程正面临许多困境,这也使得其发展总体趋势变弱。

2、发展中国家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速度越来越快,这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仍会持续。

发展中国家因为人口规模庞大和产业结构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仍有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3、新技术引领经济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端计算等,正引领全球经济的发展。

而这些技术在新兴发展中国家内得到普及的速度将比传统老牌发达国家要更快。

在新时代下,新技术驱动的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国际关系》期末论文题目国际关系格局分析框架及如何认识国际格局学生班级学号任课教师二○一一年十二月摘要介绍自19世纪到现今的国际关系格局框架,通过对此期间几大国际体系的建立,完善,瓦解,背景,本质等方面的介绍,了解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框架。

并从历史唯物角度出发,探讨怎样认识国际关系格局。

关键词:国际关系格局际;多极化;国际体系正文国际关系格局分析框架所谓国际关系格局是指由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国家或国家集团)经过不断消长和分化组合,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总体框架,它是超越国家界限的国际社会关系。

从19世纪到当代,国际关系格局先后经历了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等阶段。

维也纳体系: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而是为了镇压欧洲革命乃至世界革命。

维也纳体系恢复欧洲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

组成神圣同盟的俄普奥三国相互救援,镇压法国大革命;他们所谓的保卫宗教、和平和正义只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后来英国也参加了同盟,神圣同盟演变为四国同盟,目标是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但是1818年法国也参加了同盟,显然同盟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防止的封建统治,并且把拿破仑统治下已经解放的民族重新置于战胜国的民族压迫之下,这是一种历史的逆流、历史的反动。

但是体系作为国际关系的一个转折,它开启了用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河。

《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及有关条约、宣言和文件构成了维也纳体系。

它以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等为指导思想,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建立起新的政治均势,并暂时维持了欧洲列强间的和平与协调。

为了确保维也纳体系的完整,防止革命再度发生,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于1815年 9月26日联合奥、普两国缔结神圣同盟,并邀请各国参加。

为防止法国再起,英、俄、奥、普四国于同年11月20日又缔结了四国同盟条约,四国将以武力维护维也纳会议决议的实施。

经过20年代的西班牙和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希腊独立运动,30年代的法国七月革命、比利时革命、波兰十一月起义以及1848年欧洲革命的接连冲击,神圣同盟终于解体。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维也纳体系彻底瓦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媾和会议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

美、英、法的政府首脑操纵了会议。

对徳合约是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

经过长时间争吵,对徳合约即《凡尔赛合约》在凡尔赛宫签字。

对徳合约签订后,协约国又相继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等签订了合约,这些合约连同《凡尔赛合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的国家在欧洲、西亚、北非的利益冲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迅速膨胀,从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大力扩充海军。

同时,日本趁机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大侵略势力,同美国早太平洋地区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也威胁到英国在东亚的利益。

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美、英、日三国掀起了海军军备竞赛。

为了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瓜分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1921年到1922年,美国发起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参加会议的除了美、英、日外,还有中、法、意、比、荷、葡等有关国家。

在华盛顿会议上,有关国家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这些条约调整了它们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冲突,这些条约构成了所谓的“华盛顿体系”。

美国是这次会议的最大受益者。

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帝国主义战胜国占支配地位,非欧洲大国美、日第一次参与主宰世界事务,以侵犯中国权益,最后完成了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世界的重新瓜分,从而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多极结构,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个体系暂时维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平衡。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危机的发展,以及帝国主义国家间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自30年代起,该体系被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一系列侵略行径所打破。

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先后举行了一系列首脑会议,其中主要有: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11月26日)、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和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8日~8月2日)。

会议达成了以下协议:1.打败德国、日本法西斯,并在两国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边界。

3.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联合国的核心机构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实行“雅尔塔公式”,即“大国一致原则”。

以美、苏、中、英、法五大国为核心,以联合国为主导,保护中小国家的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以上的首脑会议形成一系列影响战后世界秩序的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特别是以《雅尔塔协定》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20世纪60年代,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崛起,要求在经济政治上独立自主、不愿唯美国马首是瞻,资本主义阵营分裂。

世界由两极格局演变为多极化趋势。

而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对抗双方彼此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促进了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推动了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

但是在世界两极格局下,局部战争不断,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如外蒙古的独立;重划国界、分裂国家,造成了人口大迁移,世界局势的稳定性减弱;形成了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的演变是战后世界历史运动的一种基本趋势,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具体表现为三个并行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社会主义阵营从意识形态论战走向分裂;“第三世界”国家以不结盟运动的形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出制衡两极的作用。

这些因素的合力推动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在多极化趋势出现后,两极格局并没立即瓦解,但是由于两大阵营的分化,两极对抗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美苏关系作为东西方冷战的主轴进一步凸现。

20世纪90年代是世界向新格局过渡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新旧矛盾并发、诸种力量竞相争夺新格局的主导权。

在此过程中,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意图与世界朝多极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形成尖锐矛盾。

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展示了转型期世界主要矛盾的演化。

世纪之交的世界,全球化已成为历史潮流。

从经济层面开始的全球化进程向正在迈向新世纪的人类社会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全球问题”。

这些问题实质上是当代世界基本的结构性矛盾的反映。

人类社会和现代文明的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

中国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息息相关。

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正确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既是发展中国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要求。

如何认识国际格局国际战略格局系指国际舞台上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或态势。

国际战略格局的调整与变动,取决于主要战略力量的实力对比及其战略性质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态势。

这种“一超多强”结构并非美国一家独霸,而是更多地呈现出格局转换时期“群雄竞起”、“群雄逐鹿”的震荡、波动局面。

如果说从冷战结束到90年代中期,是以旧格局瓦解、新格局尚未廓清为主要内容的阶段,那么,从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则将是以多极新格局逐渐形成为主要内容的阶段。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多极化是半个多世纪来国际形势合乎逻辑的发展,是长期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关系累积嬗变的必然结果。

世界文明的多样化、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以及各国所表现出的日益强烈的独立自主性,是多极化进程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实力相对均衡化,则为多极化的不断推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国际形势的紧张与缓和、动荡与稳定、战争与和平,归根结蒂取决于世界各大战略力量之间的力量对比及其相互关系。

当力量趋于均衡,并形成有效制衡力时,国际形势呈现稳定状态,反之则动荡不安。

未来的国际战略形势将总体保持稳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将是世界动荡不安的根源。

由于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仍将处于一种“失衡”状态,国际社会尚难形成制止霸权干预、侵略的力量和机制。

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虽然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可以基本排除,但爆发大规模局部战争、地区冲突的危险却始终存在,世界并不太平。

建立国际新秩序将成为国际关系的焦点。

力量的强弱决定着各国在世界事务上发言权的大小。

在新秩序的形成过程中,虽然西方国家仍将占居主导地位,但随着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壮大与觉醒,现行国际体系将受到更广泛、更深刻的冲击。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不会逆转。

多极化有利于维护战略格局的稳定,有利于制衡霸权主义,有利于协调大国关系,有利于减少世界安全形势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参考文献[1] 陈岳.如何认识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多极化.中国人民大学,2001.[2] 秦亚青. 国际体系的延续与变革.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0,(01) .[3] 陈凤英. G20与国际秩序大变局. 现代国际关系, 2009,(11) .[4] 徐蓝. 世界历史视野下的国际关系体系演变. 光明日报, 2007-04-03(007) .[5] 张峰. 国际体系与中国对外关系: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6] 李少军.怎样认识国际体系.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