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档】王维《归嵩山作》阅读训练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 (3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在元曲中极负盛名,被誉为“________”,作者是元朝的________。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枯藤老树昏鸦”烘托了村落的古朴恬静和温馨。
B. “小桥流水”是游子对家乡的美好记忆。
C. “古道西风瘦马”写出了游子悲凉的境况。
D. “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了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思念游子而无限悲伤。
【答案】(1)秋思之祖;马致远(2)C【解析】【分析】(1)这首小令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作者是元朝的马致远。
(2)A“烘托了村落的古朴恬静和温馨”错。
“枯藤老树昏鸦”: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B“对家乡的美好记忆”错。
“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你看眼前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謚。
又是那么温馨。
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
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买了被子吗?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
“小桥流水”不是描写家乡,是游子眼前的景象。
D“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思念游子而无限悲伤”理解错误。
“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极写游子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而不是“亲人因思念游子”。
故答案为:⑴秋思之祖;马致远;⑵C【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及解析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唐)崔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昔人”指多年前在黄鹤楼告别诗人的老朋友。
B. “晴川”“汉阳”“鹦鹉洲”都是地名。
C. 诗人先仰观,再俯瞰,登楼所见之景气象阔大。
D. 暮色中的乡关之景唤起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惆怅。
(2)诗歌的首联、颔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答案】(1)C(2)首联和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A错误,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B错误,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不是地名。
D错误,暮色中的乡关之景,表现缠绵的乡愁。
(2)首联描写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颔联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表现诗人浓浓的乡愁。
故答案为:⑴C;⑵首联和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词语理解、内容、感情等方面。
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兰花姚述尧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
凤簪斜倚。
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
香风细。
国人争媚。
不数桃和李。
(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词,完成后面小题。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沁园春”是这首词的________,“风骚”原指《诗经》中的《________》和《楚辞》中的《________》。
(2)上下阕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好处?(3)下阕中“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词牌名;国风;离骚(2)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
这样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3)一个“惜”字,定下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
既褒扬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雄才伟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否定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足,饱含惋惜之情。
【解析】【分析】(1)①《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
“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
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②“风骚”是《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它们同被视为中国诗歌发展的源流,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
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2)《沁园春·雪》用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上半阙,融情于景,通过描写壮美的北方雪景,抒发热爱、赞颂祖国大好河山之情。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归山诗
诗歌专题训练--------归山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张五①归山【唐】王维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注】①张五,即张諲,排行第五,故称张五,曾同王维一起同朝为官,二人交情很深。
此时张諲因受到权臣杨国忠的排斥而归山隐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送”交代了写作缘由,“惆怅”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写“几日同携手”,今朝友人却要“先拂衣”,暗含诗人对友人的埋怨和担忧。
C.颈联暗用谢安“隐居东山”的典故,希望友人把自己的隐居之地打扫干净。
D.全诗文字朴实自然,用笔委婉曲折,写出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无限的失落。
2.请简要概括本诗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乱后归山杜荀鹤乱世归山谷,征鼙喜不闻。
诗书犹满架,弟侄未为军。
山犬眠红叶,樵童唱白云。
此心非此志,终拟致明君。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题目:不闻征鼙和“乱”字对应“乱后”,“归山谷”直接对应“归山”。
B.第二句中的“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在思想感情方面统领后面六句内容。
C.诗书整齐如故,弟侄没有被征从军,颔联表明战乱并未严重影响诗人的家。
D.颈联极妙:有红有白,色彩鲜明;有声有色,视听结合;有人有犬,活力充沛。
4.如何理解诗人所说的“此心非此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日归旧山(节选)李白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①。
[注]①三清:指道教指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包括玉清、上清、太清。
此处比喻朝廷。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呼应标题,写诗人未洗征尘,行色匆匆,表现诗人冬归旧山的急切心情。
B.第四句的“云不行”侧面烘托天寒,这与“空山凝云颓不流”的手法有相同之处。
西安尊德中学 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西安尊德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春草秋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大的样子。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三、四两句展现了________、儿童不认识官员衣冠等画面,描绘了一种闲适恬淡、________的田园生活。
(2)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请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和“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2)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淮村①兵后(宋)戴复古②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③围故井,向来④一一是人家。
【注】①淮村:淮河边的村庄。
②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
③败垣:毁坏的矮墙。
④向来:往昔,过去。
(1)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给此诗配乐,选择________的乐曲最合适。
()A.悲伤凄凉B.高亢激昂C.恬淡悠扬D.轻快活泼(2)联系全诗,赏析首句中“自”字的妙处。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步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象,请你找出两个体现这一季节特征的物象。
(2)历来诗评家认为第三四句中“羡”“醉”二字用得好,请你选自己最有感觉的一个说说其表达效果(可从修辞和情感表达两方面考虑)。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早作(宋)裘万顷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
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山水田园1.[2019·菏泽]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问题。
柳桥晚眺①陆游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释] ①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2.[2019·泰州]读苏轼的《吉祥寺赏牡丹①》一诗,完成问题。
人老簪②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③。
[注释] ①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
②簪:插戴。
③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
(1)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2分)(2)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并品味“醉”中蕴含的情感。
(4分)①醉归的情景:(2分)②“醉”中蕴含的情感:(2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王维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 ①此诗是王维辞官从长安回嵩山时所作。
②薄(bó):草木丛生的地方。
(1)诗人归来时的情感是波折变化的。
从颔联中的流水有意、中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而颈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则流露出诗人的情感。
(2分)(2)请结合《归嵩山作》和《竹里馆》的内容,谈谈你对“归”的理解。
(4分)竹里馆①[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①此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时期。
4.[2019·镇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过李处士山居姚合①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
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
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
萧洒②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注释] ①姚合:唐代诗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初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
②萧洒:同“潇洒”。
(1)诗人拜访李处士是在什么季节?(1分)(2)结合前三联内容分析李处士的形象特点。
王维《归嵩山作》阅读答案附赏析
王维《归嵩山作》阅读答案附赏析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③。
[注][注]①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迁至蒲州,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辐川别墅。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
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
③迢递:形容山峰高远的样子。
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这首诗的情感写得很有层次,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情感变化。
(4分)3.请就颈联中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作简要赏析。
4.有人对尾联中闭关一词甚为赞赏,认为这个词一语双关很是巧妙。
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闭关的理解。
5.诗歌的中间两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列举其中一种加以分析。
6.元朝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
清代沈德潜也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
试就本诗在写景抒情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7.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①拟人。
②这两句以如有意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③表面写物,实则写人,表现诗人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
(拟人手法、解释其运用、思想感情各1分。
)(以下答案可酌情给分:比喻:流水句比喻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坚决态度。
)2.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
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
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感又趋向冲淡平和。
3.①诗人选取了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四种适合自己心境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野外傍晚秋景图: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瑟的秋山。
②这图景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诗人落寞凄清的心境。
归嵩山作阅读诗歌的中间两联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答案
篇一:归嵩山作阅读诗歌的中间两联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答案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分)2.这首诗的情感写得很有层次,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情感变化。
(4分)3.请就颈联中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作简要赏析。
(4分)4.有人对尾联中“闭关”一词甚为赞赏,认为这个词一语双关很是巧妙。
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闭关”的理解。
(4分)5.诗歌的中间两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列举其中一种加以分析。
(5分)6.元朝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
”清代沈德潜也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
”试就本诗在写景抒情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6分)7.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1.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
颔联写、,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的心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
2.颈联的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感情?3.末联写山之高,点明了和不问世事的宗旨。
4.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第三联。
5.全诗是怎样围绕题目中的“归”字来表现的?请简要说明。
三、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5分)2.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一、1.①拟人。
②这两句以“如有意”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③表面写物,实则写人,表现诗人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
(拟人手法、解释其运用、思想感情各1分。
)(以下答案可酌情给分:比喻:流水句比喻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坚决态度。
)2.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
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
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感又趋向冲淡平和。
古诗鉴赏(5篇模版)
古诗鉴赏(5篇模版)第一篇:古诗鉴赏2014年高考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诗歌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问:⑴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
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⑵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问:“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问: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参考答案】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问: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综合解答题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王维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①《归嵩山作》是王维从济州贬所返回之作。
②薄(bó):草木丛生的地方。
(1)诗人归来时的情感是波折变化的。
从颔联中的流水有意、______中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而颈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则流露出诗人______的情感。
(2)请结合《归嵩山作》和《竹里馆》的内容,谈谈你对“归”的理解。
链接材料:竹里馆①[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①《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时期。
【答案】(1)暮禽相还、凄清悲苦(2)示例: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此时仕途不顺,政治失意,产生了归隐的心理,而归隐后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生活,传递出了诗人安然闲适的心境。
诗人选择“归”,纵然有一些失意无奈,但更是其豁然洒脱,宁静淡泊,热爱自然的人生选择。
【解析】【详解】(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的意思是“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的意思是“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
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古诗文阅读理解:归嵩山作(含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归嵩山作(含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③题。
(8分)
归嵩山作①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嵩山:又名嵩高山,在登封县(今属河南省)北,为五岳的中岳。
作者开元中期曾隐居于此。
②长薄:指随山麓延伸的林木丛。
薄,草木丛生。
①王维与齐名,皆为盛唐诗派的代表。
(2分)
②对此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首联勾勒了一幅“清溪映带绵延丛林、车马行进悠然从容”的图画。
B. 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营造出苍茫凄清的意境。
C. 尾联表达诗人终于归隐嵩山脚下,断绝世俗交往的淡泊情怀。
D. 从全诗看,诗人的感情经历了从孤寂清冷到萧瑟凄凉再到闲适自得的变化。
③诗的颔联颇受世人推崇,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①孟浩然山水田园(2分)
②D (2分)
③移情入景,用拟人手法写出流水、暮禽的情意,景象生动。
人向山里行,水自谷中出,似是有意相迎:天色向晚,暮鸟投林,似是与诗人结伴归山。
这样写大大增强了归隐者与大自然的和谐感,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怀。
(4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归嵩山作阅读答案]归嵩山作
[归嵩山作阅读答案]归嵩山作归嵩山作一:描写景色的诗句名句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2)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3)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4)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5)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7)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8)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鸟鸣涧》9)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10)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中》11)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12)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画》13)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清溪》14)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归嵩山作》15)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临泛》16)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17)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18)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19)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20)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21)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22)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23)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24)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25)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26)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27)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28)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2.课外古诗词诵读(下册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甲】诗首句写竹里馆即诗人所在地的环境,塑造了一位身居 茂密竹林的独处者形象。 B.【甲】诗第二句中诗人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情感,表现了诗人 的孤单寂寞难以消解。 C.【乙】诗一、二句描绘自由成长的鱼鳖和荷花,突出表现了夏 日湖中特有的野趣。 D.从诗题和内容来看,【乙】诗是诗人在望湖楼酒后描绘夏日湖 景的七言绝句。
沧海》是古体诗;B.《春夜洛城闻笛》是绝句;C.《次北固山下》
是律诗;D.《木兰诗》是古体诗。
2.“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分) _“__龙__钟___”__原__指___流__泪__的__样___子__,__这___里__指__沾___湿__的__样___子__(_1_分___);___表__达__了___诗__人__ _远__涉__边__塞___的__思__乡__怀___亲__之__情__(_1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中关键词语及其作用的理解与分析。龙钟:沾 湿的样子。“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 以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擦湿了,眼泪还是止不住。该句运用了夸张的 修辞手法,表现出思念亲人之情。
三、(山东德州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下列哪首古诗与本首诗的体裁一致(2分)( B )
A.《观沧海》
B.《春夜洛城闻笛》
C.《次北固山下》
D.《木兰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体裁的把握。《逢入京使》是绝句。A.《观
归嵩山作①
建议:7分钟 答案:P23 总分:5分 得分:_____
《归嵩山作》阅读答案与解析-王维
《归嵩山作》阅读答案与解析-王维(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归嵩山作》阅读答案与解析-王维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①,车马去闲闲。
2020-2021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王维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①《归嵩山作》是王维从济州贬所返回之作。
②薄(bó):草木丛生的地方。
(1)诗人归来时的情感是波折变化的。
从颔联中的流水有意、______中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而颈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则流露出诗人______的情感。
(2)请结合《归嵩山作》和《竹里馆》的内容,谈谈你对“归”的理解。
链接材料:竹里馆①[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①《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时期。
【答案】(1)暮禽相还、凄清悲苦(2)示例: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此时仕途不顺,政治失意,产生了归隐的心理,而归隐后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生活,传递出了诗人安然闲适的心境。
诗人选择“归”,纵然有一些失意无奈,但更是其豁然洒脱,宁静淡泊,热爱自然的人生选择。
【解析】【详解】(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的意思是“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的意思是“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
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王维《归嵩山作》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王维《归嵩山作》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③。
[注][注]①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辐川别墅。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
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
③迢递:形容山峰高远的样子。
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分)2.这首诗的情感写得很有层次,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情感变化。
(4分)3.请就颈联中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作简要赏析。
(4分)4.有人对尾联中“闭关”一词甚为赞赏,认为这个词一语双关很是巧妙。
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闭关”的理解。
(4分)5.诗歌的中间两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列举其中一种加以分析。
(5分)6.元朝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
”清代沈德潜也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
”试就本诗在写景抒情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6分)7.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①拟人。
②这两句以“如有意”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③表面写物,实则写人,表现诗人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
(拟人手法、解释其运用、思想感情各1分。
)(以下答案可酌情给分:比喻:流水句比喻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坚决态度。
)2.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
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
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感又趋向冲淡平和。
3.①诗人选取了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四种适合自己心境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野外傍晚秋景图: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瑟的秋山。
王维《归嵩山作》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
王维《归嵩山作》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王维《归嵩山作》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归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高下,归来且闭关。
诗文解释:清澈的河川水环绕一片草木,车马悠闲自得地在路上行进。
流水好像有情谊,傍晚的归鸟与我一起回来。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辉洒满秋天的山峦。
在那遥远的山下面,回去关上门谢绝人事。
译文: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在遥远又高峻的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词语解释:清川:清流。
相与:互相作伴。
关:门。
⑴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⑵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
清:一作“晴”。
川:河川。
带:围绕,映带。
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
⑶去:行走。
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⑷暮禽:傍晚的鸟儿。
禽:一作“云”。
相与:相互作伴。
⑸荒城:按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
临:当着。
古渡: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⑹迢递:遥远的样子。
递:形容遥远。
高:山别称高山。
⑺且:将要。
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
闭:一作“掩”。
创作背景: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中,唐玄宗常住东都洛阳,所以王维从济州(今山东省济宁市)贬所返回后,在洛阳附近的山也有隐居之所。
这首诗就是他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回山时所作的。
赏: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
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在归隐的途中,诗人面对一片秋景,写诗抒怀,显示出诗人归隐的闲适,也表现了他归隐的决心。
虽然秋色也使他感到了凄清,但很快他就调适过来,趋于淡薄恬静。
全诗没有任何修饰,随意写来,情真意切,平淡自然,不着痕迹。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
2020-2021中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出猎的壮观场面,表现出词人踌躇满志的英雄气概。
B.由“为报倾城随太守”可知,词人是为了报答太守而随其出城打猎的,侧面表现了太守的仗义和词人的知恩图报的品质。
C.本词先写出城射猎,继而由射猎过渡到演武,最后写挽弓“射天狼”,一个“狂生”形象跃然纸上。
D.本词融写景、叙事、言志、用典于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词人的胸襟见识。
2.下阕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B2.意思:那时候,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B“为报倾城随太守”描写了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故选B。
2.此题考查的是对主旨句的理解。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据此作答。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新旧版古诗对比阅读(八上)
八上1(一)【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甲、乙两诗都写到了“泪”,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二)【甲】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乙】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①②累,幸此南夷③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④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
②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③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④夜榜:夜航。
1.用自己的话解释甲诗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乙诗中与此句意境相似的一句是哪句?2.这两首诗意境相似,但流露的情感却不同,试简要分析。
(三)【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这两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2.“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主要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乙】诗的颔联所表现的画面。
(四)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在古诗文中“水”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感情,请你说说这两首诗分别借“流水”“故乡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相关诗句做简要分析。
(五)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王维《归嵩山作》阅读训练附答案
【阅读训练】:
一、
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分)
2.这首诗的情感写得很有层次,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情感变化。
(4分)
3.请就颈联中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作简要赏析。
(4分)
4.有人对尾联中“闭关”一词甚为赞赏,认为这个词一语双关很是巧妙。
请结
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闭关”的理解。
(4分)
5.诗歌的中间两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列举其中一种加以分析。
(5分)
6.元朝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
”清代沈德潜也说:“写人情物性,每
在有意无意间。
”试就本诗在写景抒情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6分)
7.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
1.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
颔联写、,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的心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
2.颈联描写的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了诗人一种怎样的
感情?
3.末联写山之高,点明了和不问世事的宗旨。
4.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第三联。
5.全诗是怎样围绕题目中的“归”字来表现的?请简要说明。
三、
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5分)
2.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一、
1.①拟人。
②这两句以“如有意”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③表面写物,
实则写人,表现诗人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
(拟人手法、解释其运用、思想感情各1分。
)(以下答案可酌情给分:比喻:流水句比喻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坚决态度。
)
2.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
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
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
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感又趋向冲淡平和。
3.①诗人选取了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四种适合自己心境的意象,描绘出
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野外傍晚秋景图:荒凉的城
池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瑟的秋山。
(2分)②这图景反映了
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诗人落寞凄清的心境。
(2分)
4.①“闭关”二字语意双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蕴含与世俗绝交、不再
过问社会人事之意。
(2分)②“闭关”二字点明了辞官归隐的宗旨。
从“闭关”二字中,我们再次看到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又趋于淡泊恬静。
(2分)
5.答案一:此诗颔联运用拟人手法。
(1分)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
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2分)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
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
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
失望厌倦。
(2分)
答案二:此诗颈联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
(1分)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
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
(2分)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
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
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