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 (2)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ppt(10份) 人教课标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ppt(10份) 人教课标版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2012高考导航
考纲示
1.农业:农业区位因素,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 点。世界粮食问题及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2.工业: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不 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命题热点
1.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某一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 件;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特点及对我国农 业发展的启示 2.关注“三农问题”,关注我国农业类型、主要农作物 的分布及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注重考查分析、 比较、归纳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 3.运用工业区位理论分析某一区域工业发展的区位条 件;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世界主要的传统工业区和 新兴工业区的分布、特点;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整治的对策 4.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世界主要工业区布局的优势条件 和工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考查对中外工业 地域的比较和评价能力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021高一地理第五章重点知识点

2021高一地理第五章重点知识点

2021高一地理第五章重点知识点一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

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三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3、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引发不同的环境效应4、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

四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2、区域性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2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地理必修一第5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5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5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 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 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植物又向大气中释放氧气,枯枝落叶等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土壤中的有机质,影响土壤的肥力。

- 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 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和无机盐等,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一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 平衡功能:自然地理环境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例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加强,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相对增强,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例如,在山区,由于地壳运动使山体抬升,随着山体的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加剧,河谷加深,地面坡度增大,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由于植被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气候变得干旱,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2.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 成土母质与土壤。

-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例如,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

高一地理第五章所有知识点

高一地理第五章所有知识点

高一地理第五章所有知识点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点。

在高一地理第五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本章的所有知识点的总结。

1.地球的结构与构造-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球的核心、地幔和地壳。

核心分为外核和内核,地幔是介于核心和地壳之间的层状结构,而地壳是地球表面最薄的一层。

- 地球的构造:地球由板块构成,板块是地壳和地壳下伴随的上部地幔组成的一个连续体。

2.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做旋转运动,造成地球的白天和黑夜交替。

- 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进行运动,使得四季交替。

3.地理坐标系统- 地理经度:用来表示地球上某一点与本初子午线的夹角,单位为度。

- 地理纬度:用来表示地球上某一点与地球赤道面的夹角,单位为度。

4.地球的气候-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空气的垂直和水平运动。

其中,赤道附近形成的热带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以及两极附近的极地高压带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 气候类型: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气候类型,包括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等。

5.地球的水循环-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分不断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蒸发再循环等过程。

- 水资源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

6.地球的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系统,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

-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类生物的多样性程度,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7.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以及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现象。

- 城市化: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和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的过程。

以上是高一地理第五章的所有知识点的概述。

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实践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结构和运动,认识到地球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性。

高二地理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第五章知识点归纳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关系的学科,通过学习地理可以了解到地球的景观、人口、资源以及环境等相关知识。

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科,地理知识有很多,其中第五章是高二地理课程中的一个重点章节。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第五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球的形状与地理坐标系统地球的形状可以通过经纬度进行描述和定位。

经度是指从地球中心到某点,沿赤道东西方向的角度,以子午线为单位划分,最大为180°,最小为-180°;纬度是指从地球中心到某点的长度与赤道长度之比,以北纬和南纬为单位划分,最大为90°,最小为-90°。

地理坐标系统利用经纬度来标识地球上的任意一点。

二、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周期为24小时,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日常变化,如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一年,公转引起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因此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在一年中是有所变化的,这也是季节变化的原因。

三、大气与气象地球的大气层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大气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和臭氧层等。

对流层是人类活动主要发生的地方,其中含有大部分的氧气和水蒸气,保持着适宜的气候环境;平流层中温度逐渐升高,其中含有臭氧层,臭氧层对地球有保护作用,阻止了紫外线的过量辐射。

气象是研究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现象的科学,包括气象要素、天气系统和气候等。

四、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不仅是人类活动的必需品,也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资源。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循环流动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水体流动等。

水循环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都有着重要影响,也是维持水资源的重要方式。

五、地形与地貌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在地质变化作用下所呈现的形态。

地形与地貌对环境和生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山脉和河流的存在会影响降水分布和水资源的分布,不同的地貌特征也会影响到土地的利用。

最新地理高一-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2) 精品

最新地理高一-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2) 精品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5.1 农业生产活动一、农业生产的特点(一)地域性(二)季节性和周期性问题:“不违农时”“因地制宜”反应了农业生产有何特点?二、农业的投入和产出食用1、农业的产出:各种农产品工业生产的原料2、农业的投入:自然条件:热量、水、地形、土壤、光照等劳动力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科技:如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生产资料的投入比重在加大,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二、农业的分类1、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基本上分属种植业和畜牧业。

农民在自己的田地上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称为混合农业。

2、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比较两种农业类型投入情况、增加产出的手段、分布地区有何不同?3、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主要分布于发展中国家。

商品农业:主要分布于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

熟练掌握教材图5.2农业的分类5.2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材图5.4)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同属地广人稀的地区,它们比较接近哪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产品是什么?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要素2、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等3、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

我国东南丘陵为广布着红壤,该地区的地形、壤条件可发展何种农业模式?4、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5、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6、政策以上因素中,哪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二、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1、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例:我国橡胶生产、双季稻生产、小麦的种植高限的扩展2、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粤教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粤教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粤教版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现象的缩影,通过比例尺、图例、注记等要素表达地理信息。

3. 地图的分类与应用: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等,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地理研究和日常生活中。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等-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等2. 水文循环与河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河流的类型与特征:山地河流、平原河流等- 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供应、洪水灾害等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貌的形成: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等)-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地质时代与地质作用: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4. 植被与土壤类型- 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热带雨林、温带草原、寒带苔原等- 土壤类型与形成:砂质土、黏土、壤土等- 植被与土壤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与迁移:世界人口稠密区、稀疏区,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等2.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布局、农业技术革命等- 工业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 交通运输地理: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网络、交通运输对经济的影响- 旅游地理: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旅游规划与可持续发展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与实践- 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环境法规、清洁生产、绿色能源等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组成、功能与应用领域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工作原理、定位技术的应用五、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实验: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和地理规律,如土壤侵蚀实验、水文循环模拟等2. 地理调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地理信息和数据3. 地理制图:学习地图制作的基本技能,如手绘地图、电子地图制作等以上是粤教版高中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教大纲版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教大纲版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单元导入:1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2 人们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

5.1农业生产活动1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植物和动物2 人类通过文化交流,把自已培育的农作物和家禽、家畜传播到世界各地,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和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

农业生产的特点(一)地域性:形成地域性的原因是: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国家政策的差别。

(二)季节性和周期性: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因素随季节变化明显并且有周期。

农业的投入和产出投入:自然条件——热量、水、地形、土壤、光照等劳动力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现代农业生产中,生产资料的投入比重逐渐增加)科技——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的新增产值中60%以上是靠科技投入转化来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个比值已占到30%以上)产出:各种各样的农产品(食用、工业生产原料)农业的发展历史1 原始农业——热带雨林地区、北极地区等2 传统农业——发展中国家一般处在此阶段3 现代农业——发达国家多已进入此阶段农业的分类1 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2 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增产靠扩大耕地面积)密集农业(增产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 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种值业种植园农业畜牧业水稻种植业自给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商品农业游牧业密集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粗放农业乳畜业混合农业5.2农业的区位选择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发展条件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经营方式——国营农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产出——小麦(春小麦)青藏高原的畜牧业:发展条件——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山地草场广布经营方式——粗放的放牧业产出——藏山羊、藏绵羊、牦牛区位的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农业的主要区位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1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一个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广东省深圳市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2

广东省深圳市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2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①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②农业的投入: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③农业的分类: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和畜牧业
按投入的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按产品的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④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

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市场需求
家政策
在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周围,往往形成以
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
主,澳大利亚、新西兰、
生产规模大、

2、工业
特点:地域上的灵活性,季节上的连续性
投入要素:自然条件(土地、水源、能源、原料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资金、设备、技术等)产出要素:工业产品和工业“三废”
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分布就世界而言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少数国家,就国家而言主要集中分布在少数地区和少数城市
由于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原料和劳动力对工业投入发生了变化,工业所采用的原料种
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而且对原料的利用率及加工深度不断提高,所以对原料的投入
减少,对劳动力的知识、技术的投入逐步加大,如50年代扩建的鞍钢和现在的宝钢等企业
生产方式:由大批量、标准化到中小批量定制式
①按照工业的投入要素分类
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制约
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

年代。

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

第五章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

2、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的发展是统一的,每个要素都是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如果某一个地理要素发生了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随之发生变化,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地理要素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成因:不同地域由于所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的自然带。

自然带往往以植被来命名。

2.对照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简图
北半球陆地自然带。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注意:
自然带≠气候带≠植被带;自然带=热量带+植被类型+带。

例如:①热带雨林是指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

②热带荒漠气候是荒漠带的典型气候。

③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
66°34’N 23°26’N 0° 35°N 25°N 10°N
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四、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地理高一下学期重要知识点: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1

地理高一下学期重要知识点: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1

地理高一下学期重要知识点: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地理高一下学期重要知识点: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03-16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地理高一下学期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要知识点03-16一、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1、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恐惧与依赖的关系;2、改造自然——农高二地理时区计算的规律知识点03-161、确定日出日落时刻:(1)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2)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初中地理《西亚区域》的知识点03-16闭塞的山间高原包括高原内陆及其周围山地,主要由南北两侧的边缘山地及中间高原盆地所构成。

其边缘山地属阿尔高二地理备考知识: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03-16“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涉及一些地理基本理论,学习这些基本理论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有关文字,而是要在理高二地理备考知识:工业布局的变化03-16钢铁工业是重要的工业部门,也是具有长久历史的老工业部门。

广东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广东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广东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近年来,广东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特区,其经济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

因此,地理学科在广东的高中教育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于广东高一学生来说,掌握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深入介绍广东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们需要了解地球如何形成以及地球的结构和地球的坐标系统。

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而地球的坐标系统则是以经度和纬度来划分的。

在学习地球的结构时,学生们需要记住地壳最薄、地核最热等基本的知识点。

而在学习地球的坐标系统时,学生们需要理解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以及如何确定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地理思想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地理思想和中国古代人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其中,学生们需要了解大禹治水、封建社会的九州制度以及中国古代地理书籍《山海经》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学生们需要掌握相关的地理名词和地理概念,特别是对于《山海经》这一重要的地理著作进行深入的了解。

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与初步认识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环境以及它们的特征和变化。

学生们需要掌握陆地环境的分布特点以及各种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

此外,学生们还需要了解水域环境的分布以及各种水体的性质和特点。

在学习这个单元时,学生们可以结合地图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各个地理环境。

第四单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地理环境。

学生们需要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以及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此外,学生们还需要了解人类如何通过适应和改造地理环境来提高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

在学习这个单元时,学生们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生们需要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如何平衡人类发展和自然保护之间的矛盾。

高一地理第五单元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总结: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高一地理第五单元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总结: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高一地理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地——林业、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种茶树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必须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接近城市分布政策: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A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我国橡胶和双季稻生产北推;小麦种植高限扩展B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如玻璃温室(温室效应原理)——改善温度、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进行调节梯田——改造地形;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灌溉——改造水分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A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市周围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应东北部工业基地;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大城市;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从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度)农业地域类型代表性地区主要分布地区分类特点水稻种植业中国秦淮以南东亚的亚热带季风区;南亚的热带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劳动密集型自给农业人多地少,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美、澳、新西兰、阿根廷、南非密集农业商品农业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经营;优良的天然牧场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化经营广阔的市场需求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中央大平原美、加、阿根廷、澳、俄、乌克兰商品农业种植业密集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电力、化肥、农药先进农业科技混合农业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背风坡;灌溉成为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东水西调)欧洲、北美、南非、澳、新西兰商品农业密集农业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大规模机械化家庭农场市场广大交通便利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经济方面: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自然条件社会方面:政府、政策、个人偏好等环境: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类型名称典型工业部门相关特点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加工、罐头厂所需原料丰富地区;原料不便运输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家具制造、印刷接近产品消费地区;产品不便运输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炼铝)、化工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如下:原料多、交通改善——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市场影响渐强例:鞍钢(原料、动力指向型);宝钢(市场指向型)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例: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如我国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发展国防的需要:如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个人偏好:如华侨回乡投资工业惯性的影响环境保护的影响:原则:大气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与盛行风垂直的两郊外水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下游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多的企业远离居民区气污、水污:化工厂气污:水泥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水污: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化工厂噪污:交通线、车站、飞机场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工业联系:A生产上联系:投入-产出联系如:炼铁厂和钢铁厂;皮革厂、钢铁厂和汽车厂B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共用廉价劳动力或基础设施如:天津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康师傅”和“三星”c信息联系:计算机联网工业集聚好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类型:A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投入-产出联系如钢铁厂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B新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协作工厂集聚并接近市场,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区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形成类型: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或由于共同设施而集聚一起发展特点: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工业发展潜力小,面积小;如糕点厂、糖果厂等以钢铁等生产过程复杂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高;工业发展潜力大,面积大可扩展成为工业城市,其区位由核心工厂区位因素而定如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攀枝花、马鞍山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汽车城十堰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代表工业区德鲁尔区;英中部区;美东北部区美硅谷;中关村主要区位因素原料、廉价劳力人才、环境、交通主要部门钢铁、煤炭、纺织、化工、机械电子、航天、生物工程工业地域特点以传统大型企业为核心发展集聚而成分散为主产品特点重、厚、长、大轻、薄、短、小生产规模大小科技人员比例低高生产增长速度慢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短研发费用低高发展类型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廉价劳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按主导区位因素分类原料、动力、廉价劳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市场指向型。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人文地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人文地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人文地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农业的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②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靠天吃饭);密集农业(劳动密集与资金密集型)③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考虑市场需求量,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2、农业的主要区位: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3、农业地域类型:①水稻种植业(自给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②商品谷物农业(商品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③大牧场放牧业(地广人稀,交通便利)④乳畜业(靠近市场)⑤混合农业(对市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4、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优势:南方:水土流失(水热充沛)华北:土地盐碱化、春旱、夏涝(光照充足)东北:热量不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西北:水资源缺乏(光照充足)5、我国农作物分布:①东耕西牧;②南蔗北菜;③南稻北麦(冬小麦—秋种夏收—华北平原,春小麦—春种秋收—东北平原);④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江南丘陵);⑤温带水果---苹果、梨、桃⑥商品粮生产基地: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苏皖北部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河西走廊、南疆、宁夏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⑦商品棉基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及南疆等6、①原料指向型工业: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新疆的纺织厂②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欧美在中国建芯片厂(汽车厂)③动力指向型工业: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⑤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芯片)、卫星、飞机制造厂、精密仪表7.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位于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广东高中地理知识点大总结

广东高中地理知识点大总结

广东高中地理知识点大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学会阅读和使用各种地图,包括等高线地图、气候地图等。

3. 地图投影:由于地球是一个三维球体,将其映射到二维地图上需要某种投影方法,了解不同投影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等。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表特征等。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各个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寒流与暖流,对气候的影响。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冰川作用等。

- 地貌类型: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

4. 土壤类型与分布:- 土壤的形成与演化。

- 主要土壤类型及其特征:砖红壤、黄壤、棕壤等。

5. 生物地理:- 生物群落的类型与分布。

-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2. 农业地理:- 农业类型与分布: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条件、市场、交通等。

3. 工业地理与经济地理:- 工业区位理论:原料、市场、劳动力等。

-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发展。

4. 交通与通讯:- 主要交通方式的特点与布局。

- 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影响。

5.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当前主要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水污染、土地退化等。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四、地理实践1. 地理观测与实地考察:- 学会使用地理仪器,如罗盘、GPS等。

- 实地考察的技巧与方法。

2. 地理数据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知识。

- 遥感技术的应用。

高一地理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地理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地理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人教版知识精讲【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教学过程]一、农业生产活动(1)(一)农业生产活动人类利用__________的生产力,栽培__________或饲养__________,以获得所需的__________,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三)农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农业生产活动(2)(四)农业的分类二、农业的区位选择(1)区位的含义:一方面指某事物的_________;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__________。

(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农业的区位选择(2)(二)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充分挖掘自然条件大力改造自然条件(三)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交通和技术条件的发展三、世界主要的农业的地域类型(一)(一)水稻种植业(二)大牧场放牧业世界主要的农业的地域类型(二)(三)商品谷物农业(四)混合农业【典型例题】例1. 连线题大牧场农业乌克兰水稻种植业新西兰商品谷物农业阿根廷混合农业印度例2. (1)“密集农业”是指:A、以销售农产品为目的进行生产B、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业产出C、以扩大土地面积、提高农产品总产量来增加农业产出D、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农业生产(2)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产出的最重要手段是:A、加大科技投入B、进行专业化生产C、增加化肥、农药施用量D、推广“密集农业”生产方式(3)下列关于自给农业的正确叙述是:A、生产规模小,投入的生产资料多B、生产水平低,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较大C、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典型的自给农业D、自给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等地(4)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最重要因素是:A、气候B、市场C、地形D、交通运输例3. 读澳大利亚某区域示意图。

①图中,A是__________(山地),B地位于A山地的__________坡,降水多属__________雨;C地由于位于__________区,降水__________。

深圳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深圳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深圳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其自转和公转运动导致了昼夜更替与四季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比例、地图符号、坐标系统、地图投影等。

3. 地图的解读与应用:等高线、气候图、人口分布图、交通图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 湖泊与地下水。

3. 地貌学:- 地壳的结构与板块构造。

- 山地、平原、盆地等地貌的形成。

-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 生物地理:-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 物种分布与环境适应。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

- 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2. 经济地理:- 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地理分布。

-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贸易与全球化。

3. 文化地理:- 文化景观的地理特征。

- 文化传播与交流。

- 宗教、语言的地理分布。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 遥感图像的解译。

- 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 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 地理信息的应用实例。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 GPS在导航与定位中的应用。

- GPS与GIS的结合。

五、环境与发展1.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的类型与影响。

- 环境破坏的原因与后果。

- 环境保护的措施与政策。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 可持续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 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与行动。

3. 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特点。

- 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策略。

- 灾害应急管理与灾后重建。

六、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实验与观测:- 气象观测与气候分析。

- 土壤与水质测试。

- 植被调查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
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地——林业、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种茶树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必须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接近城市分布
政策: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
2、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A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我国橡胶和双季稻生产北推;小麦种植高限扩展
B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如玻璃温室(温室效应原理)——改善温度、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进行调节梯田——改造地形;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灌溉——改造水分
(2)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A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市周围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
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应东北部工业基地;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大城市;
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
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从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度)
农业地域类型代表性地区主要分布地区分类特点
水稻种植业中国秦淮以南东亚的亚热带
季风区;南亚的
热带季风区;东
南亚的热带雨
林区劳动密集

自给农业
人多地少,小农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
水利工程量大
科技水平低
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
斯草原美、澳、新西兰、
阿根廷、南非
密集农业
商品农业
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经营;
优良的天然牧场
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化经营
广阔的市场需求
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中央大平
原美、加、阿根廷、
澳、俄、乌克兰
商品农业
种植业
密集农业
优越的自然条件: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

便利的交通运输;
地广人稀;
高度发达的工业:
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电力、
化肥、农药
先进农业科技
混合农业澳大利亚的墨
累-达令盆地
(背风坡;灌溉
成为农牧业发
展的限制性条
件;东水西调)
欧洲、北美、南
非、澳、新西兰
商品农业
密集农业
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
农业生产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
应性;大规模机械化家庭农场
市场广大交通便利
4、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经济方面: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自然条件社会方面:政府、政策、个人偏好等环境: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
类型名称典型工业部门相关特点
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加工、罐头
厂所需原料丰富地区;原料不便运输
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家具制造、印刷接近产品消费地区;产品不便运

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炼铝)、化工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
制鞋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5、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如下:
(1)原料来源多、交通改善
——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市场影响渐强
例:鞍钢(原料、动力指向型);宝钢(市场指向型)
(2)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
(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例: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
(5)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如我国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发展
(6)国防的需要:如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7)个人偏好:如华侨回乡投资
(8)工业惯性的影响
(9)环境保护的影响:
原则:大气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与盛行风垂直的两郊外水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下游
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多的企业远离居民区
气污、水污:化工厂
气污:水泥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
水污: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化工厂
噪污:交通线、车站、飞机场
6、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
(1)工业联系:
A生产上联系:投入-产出联系
如:炼铁厂和钢铁厂;皮革厂、钢铁厂和汽车厂
B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共用廉价劳动力或基础设施
如:天津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康师傅”和“三星”
C信息联系:计算机联网
(2)工业集聚
好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类型:
A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投入-产出联系
如钢铁厂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
B新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协作工厂集聚并接近市场,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区
7、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形成类型:
(1)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
(2)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或由于共同设施而集聚一起
发展特点:
(1)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工业发展潜力小,面积小;如糕点厂、糖果厂等(2)以钢铁等生产过程复杂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高;工业发展潜力大,面积大
可扩展成为工业城市,其区位由核心工厂区位因素而定
如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攀枝花、马鞍山
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
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
代表工业区德鲁尔区;英中部区;美东北
部区
美硅谷;中关村
主要区位因素原料、廉价劳力人才、环境、交通
主要部门钢铁、煤炭、纺织、化工、机
械电子、航天、生物工程
工业地域特点以传统大型企业为核心发展集
聚而成
分散为主
产品特点重、厚、长、大轻、薄、短、小
生产规模大小
科技人员比例低高
生产增长速度慢快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短
研发费用低高
发展类型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廉
价劳力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按主导区位因素分类原料、动力、廉价劳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市场
指向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