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

合集下载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1)课件岳麓版必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1)课件岳麓版必修3

一.质疑:上帝死了吗?
史料1: 什一税是天主教会向居民征收的一种宗教捐税。
在城镇地区,征收对象是商业利润、手工业产品利润、 工资、以及各类租金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不 利。教士只知千方百计搞钱,在贪婪的教士那里, “上帝死了”。
史料2 :
描绘了在荒宴中纵情 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 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 空中的糕点。
推销员说:“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 你的亲人就从炼狱的火焰中出来了。” “你投下银钱,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 的火焰,现在只剩右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 那人说:“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
德意志帝国版图
购买赎罪券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发生的原因:
1.德意志四分五裂状态,受到教皇搜刮十分严重,德国 被人戏称为“教皇的奶牛”。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人文主义
希腊先哲
提倡怀疑,强调人的价值
文艺复兴
提倡人性,追求现世幸福

路德: 人灵魂得救自主权

宗教改革
加尔文: 世俗奋斗获成功


启蒙运动
天赋人权, 理性至上
自然科学
人征服自然,创造未来
2.导火线——出售赎罪券。
教皇:人生来是有罪的, 只有尊崇上帝,忠实地履 行七种圣礼:洗礼、圣 餐、悔罪等,通过苦修才 能得到上帝的恩典。
路德:只要虔诚地信仰耶 稣就可灵魂得救,无须经过 烦琐的仪式。这些仪式中, 除圣餐外,皆是糟蹋钱财的 多余之举,皆可废除。
二者主张
教皇:上帝是不与油嘴有之何不同?路德每个教徒,只要自己面
先定论的意义:
教皇: 否定其权威; 资产阶级: 为其发财致富做辩护;
个人: 论证其奋斗的必要性; 国家: 为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返回
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
主题一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
史料探究 1.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材料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
或免罪。
——马丁·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马丁·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有何意义。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5.开始于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
A.涌现出大量新教教派
)
B.确立了无神论思想体系
C.确立了信仰自由原则
D.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1
2
3
4
5
6
图一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作品透露出女性体 态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 图二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的束缚,人 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呆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返回
随堂达标检测
1
2
3
4
5
6
1.下列对漫画《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德意志的养牛业发达,是教皇牛奶的供应地
B.教皇在德意志的领地养了很多奶牛
C.罗马教会过度剥削压榨德意志
D.表达了罗马教皇对德意志的一种偏爱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2.马丁· 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

2018_2019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岳麓版必修3

2018_2019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岳麓版必修3

民的权力。
(2)提出 先定论 ,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贫富荣辱,由上帝先定,
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4.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意义
(1)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教皇的盲从,也否定封建主的特权,在宗教
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2)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 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5.对欧洲宗教改革的评价 欧洲宗教改革家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 宗教权威 ,推动 了西欧社会的 思想解放 ,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 的一页。
答案
拓展升华 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挑战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
自主权,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2)提倡人的个性解放,获得更多的个性自由。
课堂小结
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带有 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加尔文把 “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解释成先定论, 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 方面的依据。 2. 欧洲宗教改革家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推 动了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
[教你读史]
史料一是马丁· 路德的宗教观点。①意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②表明其
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
史料二是加尔文的宗教观点。③意为先定论。
[问题思考]
据史料归纳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 答案 史料一观点:因信称义;购买赎罪券不能赎罪。史料二观点:
上帝具有决定作用;否定天主教会(教皇)的权威。
教材问题解答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马丁· 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1.背景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学素材岳麓版必修3 (1)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学素材岳麓版必修3 (1)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1.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

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

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2.“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自何人之口? ( )A.古希腊的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3.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夜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

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 )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觉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4.在德国宗教改革的过程中,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

下列对此贡献理解错误的是( )A.使德国人从此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权B.开启了德国人自由阅读《圣经》,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C.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的形成,为德国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D.有利于德国民族语言的形成,促进了德国近代文化的崛起5.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6.有学者这样评论欧洲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本质是宗教改革家和俗人的政治野心的结合---这些俗人并不是磨刀霍霍的政治领导人,而是普通的、中等富裕的人”。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岳麓版必修3(1)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岳麓版必修3(1)

是( )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信仰即可得救
C.成功与失败是上帝先定的 D.主张因行称义
解析:不能把“天主教会”和“教会神学”混为一谈,马丁·路德本身就是新教的领袖,
不可能“反对教会神学”,故A项不正确;C项是加尔文的主张,D项是天主教会宣扬
的思想。
答案:B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2345
当堂检测
2.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例题1】 右图为欧洲著名的宗教改革纪念碑,上面刻有“Post Tenebras Lux”,意 为“黑暗之后就是光明”。以下选项对“光明”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确立了新教在欧洲的思想统治地位 B.彻底瓦解了天主教在欧洲的思想控制 C.推动了启蒙运动在欧洲的兴起发展 D.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 解析: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皇神权 统治的政治运动。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在文艺复 兴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促使人们从宗教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故选择D项。 答案:D
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
宗教改革家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促进了西欧的思想 解放。
自主思考加尔文宗教改革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色彩的? 提示:加尔文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 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主张先定论,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和教会的作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出来,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B项正确。A项是马丁·路德的观点;二者都没有否定上 帝的权威,C项错误;二者传播人文主义的手段不同,文艺复兴主要是通过文艺作品, 宗教改革主要是通过对基督教教义的重新解释来传播人文主义,D项错误。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背景(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席卷欧洲以后,各国的____________思想十分活跃。

2.序幕:1517年,为反对教皇兜售________,马丁·路德发表了《关于赎罪券的功效》,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3.主张(1)强调____________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2)宣称____________的功效微不足道,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4.性质: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5.意义(1)宗教改革运动在________拉开了序幕。

(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会与____________、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加尔文宗教改革1.背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2.著作:1536年出版《______________》。

3.主张(1)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__________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为__________,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4.意义(1)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_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为以后的______________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知识点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右图反映的是1517年教皇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大量出售“赎罪券”的情景。

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出售赎罪券①这是罗马教会无耻的谎言和明目张胆的搜刮②罗马教会已变得十分腐败③成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④直接促成了加尔文宗教改革的进行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②③④2.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马丁·路德身上的是( )A.正在兜售赎罪券B.正在演讲中呼吁“信仰耶稣即可得救”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3.马丁·路德认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岳麓版必修3
度 宗教改革则通过改革宗教的形式进行
典题示例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 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 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 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2.独树一帜的加尔文 (1)背景:__路__德__宗__教__改革运动的推动。 (2)著作:《__基__督__教__原__理__》。 (3)主张 ①人只有依靠__信__仰__才能得救,以此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 权力。 ②宗教观的核心:___先__定__论___。
(4)意义 ①否定对教皇的盲从和封建主的特权,在__宗__教__改__革__时期 具有积极作用。 ②加尔文的学说为__资__产__阶__级__发财致富作辩护,在西欧 _资__本__主__义___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 _资__产__阶__级__革__命__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三、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欧洲宗教改革家用__人__文__主__义__宗教观挑战以__教__皇__为首的 宗教权威,促进了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和人类不断认识自己。
【解析】 本题通过宗教改革对教会和皇帝权力的影响, 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关键要以宗教改革为界,弄清权力的变 化。
都是在西欧封建制衰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的历史年代
都具有反封建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相同点 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典文 化,马丁·路德借助《圣经》中原始教义
都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
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比较项

概况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岳麓版选修3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岳麓版选修3

2 新课堂·互动探究 主题一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对比 探究讨论 材料一 “我不承认有任何解释《圣经》的固定法则。”“教 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劫掠,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 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 材料二 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 以共和式的长老制……他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财 产等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 唯一根据和权威。
预习交流 1 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学说体现了鲜明的人文 主义色彩?
提示:马丁·路德强调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 作为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 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二、加尔文宗教改革 1.背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2.著作:1536 年出版《基督教原理》。 3.主张 (1)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2)提倡先定论 ①含义: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贫富荣辱,都由上帝先 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②地位: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③影响:对否定对教皇的盲从,否定封建主的特权有积极作 用。
2.序幕:1517 年,为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 了《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3.主张 (1)强调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靠善功、 圣礼和神职人员。
(2)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 得到赦免。
4.性质: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5.意义 (1)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 局面。
材料三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 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 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烤了他两个钟头。”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作业岳麓版必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作业岳麓版必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1 •路德说:“我是一个人,这个头衔比君主还要高些。

原因是:神未曾创造君主,神 唯有创造人,使我成为一个人。

”材料体现了()A. 信仰得救B.人文主义C.先定论D.神权至上解析:选B 。

解读题意可知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地位和尊严,故 B 项正确;A 项是马丁 •路德的观点, 信仰得救强调的是信仰上帝就可得救, 与题意不符,故A 项错误;C 项是加尔文的观点,他认为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 人的意志是无法改变的,与题意不符,故 C 项错误;D 项是以神权为中心,与题意不符,故D 项错误。

2. 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 者。

”马丁 •路德在此所说的“第三者”指的是( )A.教皇教士 B.资产阶级 C.广大民众 D.封建领主 解析:选A 。

马丁 •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即教徒直接和上帝交流就能赎罪,不需要 教皇教士作为中间者,即第三者,选A 项。

3.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 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 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 宗教改革的发生完全出于偶然B. 《九十五条论纲》没有达到预期目标C. 罗马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势力D. 宗教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解析:选D 。

宗教改革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产物,其发生具有 必然性,故A 项错误;《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罗马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封建势力的信息, 故C 项错误;从材料“《九十五条论纲》 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可知宗教改革顺应了时代发 展潮流,故D项正确。

4. 1522年,马丁 •路德在“致基督教徒贵族的公开信”中提出:每人皆为教士,有权 照他个人之判断以及个人的理解解释《圣经》。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堂演练 岳麓版必修3-岳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堂演练 岳麓版必修3-岳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1.“在德意志民众心目中,他是一位敢于与上帝摔跤的伟人。

由他发动的某某改革运动构成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德意志现代化历程的开端。

”材料中的“伟人”是( ) A.但丁B.彼特拉克C.莎士比亚 D.马丁·路德解析:材料涉及的是德意志,事件是某某改革。

由此推断材料反映的应是马丁·路德发动的德意志某某改革。

答案:D2.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解析:从材料提供的信息“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可以看出其强调的是世俗权力,否定教皇地位,所以选D项。

答案:D3.恩格斯说,他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此处的“他”是( )A.马丁·路德 B.薄伽丘C.加尔文 D.莎士比亚解析:加尔文的改革是欧洲某某改革中最激进的,他的先定论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故选C项。

答案:C4.在德意志……皇帝没有成为民族凝聚力的代表,在同教皇时而冲突时而勾结的过程中把自己降为一名诸侯……德意志不仅成为罗马的“乳牛”,而且也成为天主教充当欧洲精神权威的最后支撑。

思想的、精神的、物质的、国家的和民族的矛盾,集中在德意志日益尖锐,1517年终于爆发了路德的某某改革。

可见,路德的某某改革意味着( ) A.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统一力量的形成B.反封建的某某革命开始C.德国脱离罗马教皇的统治D.教会民族化,即德意志化解析:本题考查某某改革。

从材料信息“在德意志……皇帝……降为一名诸侯”可知,德国处于分裂状态。

“充当欧洲精神权威的最后支撑”表明德国受罗马教廷的精神奴役。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后篇巩固探究 岳麓版必修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后篇巩固探究 岳麓版必修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

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 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C.自由探讨真理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其愿望应是传播基督教神学,故B项正确。

2.“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使不靠赎罪券,也有权获得罪咎与刑罚的总赦。

”材料出自( )A.《圣经》B.《十日谈》C.《神曲》D.《九十五条论纲》,主X“信仰得救”,这出自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3.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教权高于王权,世俗权力受制于某某权力。

马丁·路德主X“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这否定了某某对世俗权力的控制,也就是否定了教皇的地位,故选D项。

4.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即可得救”的原则,其实质意义在于( )A.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C.为德国和西欧某某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不用通过天主教会这一中间环节,这就从本质上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5.加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

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C.人文主义思想D.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作辩护。

故D项正确。

6.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某某领袖,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某某改革的本质是( )A.反教皇的某某斗争B.反世俗君主的某某革命C.反某某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这说明某某改革的本质是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习题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习题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

【成才之路】2016年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习题岳麓版必修31.“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材料出自( )A.《圣经》B.《十日谈》C.《神曲》D.“九十五条论纲”【答案】 D【解析】材料的观点是“信仰得救”,这出自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2.马丁·路德说:“穿美好的衣服,追求正当的生活,乃是必须,而不是罪。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纵欲主义B.人文主义C.民族主义D.理性主义【答案】 B【解析】材料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正常需求,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

3.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某某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基督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答案】 B【解析】某某改革并非废除某某信仰,也不是不信仰上帝,而是使人们取得某某信仰的自主权,A、C两项错误,D项太绝对,选B项。

4.马克思在评论西欧某某改革时说道:“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它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 A.因行称义B.因信称义C.先定论D.理性主义【答案】 B【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体现了“因信称义”与“因行称义”两种观点的对立和不同,从“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等信息看,可知材料反映的思想是B项。

5.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答案】 C【解析】马丁·路德与教皇的主要分歧在于信仰的自主权,两者都信仰某某、都信奉《圣经》、都信仰上帝,故选C项;A项与材料不符。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岳麓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岳麓版

四、挑战之果:挑战教皇的影响
小结:宗教改革的影响 思想: 削弱了教皇权威,传播了平等思想 “欧洲宗教改革把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 政治: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了民主制度建立 虚幻、来世的拯救,转向现世的生活和劳作,使 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人们重新认识到人此生的价值和意义 ----那就是 科技:推动了近代科学产生 重新投身于改变现世的活动中。正是这种敢于奋 斗进取的精神从而推动了欧洲政治的民主化、经 济的工业化、思想的理性化、社会生活的世俗化, 为欧洲屹立于世界埋下了深深的根基!” ——《宗教改革与西方近代化思潮》
四、挑战之果:挑战教皇的影响 基督教的演变
基督教
一世纪诞生
1054年第一次分裂
天主教(西派)
16世纪第二次分裂
东正教(东派)
路德派 新 教 加尔文派 英国国教派
天主教
四、挑战之果:挑战教皇的影响
拓展一、宗教战争到宗教宽容 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三十年战争”( 1618年— 拓展二、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 1648年)导致中欧人口锐减三分之一,德国部分地区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影响基本上是在知识 人口减少一半以上。战争最终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分子当中,而到了“宗教改革”,影响更进一步。 的签署而结束,宗教专制时代终结。该和约划定了中 究其原因,因为在西方…所有人都信教,“宗教 欧宗教分界线,重申了《奥格斯堡和约》确定的“教 改革”接着“文艺复兴”下来,享受到了“文艺 随国定”原则,并将其推广到一切新教派。 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而把人文 主义普及到了社会。因此“宗教改革”的影响是 社会性的。换句话说,它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 高了一步,因为这件事情是人人都要参与的。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灵魂得救的途径:持斋、守贞、 安贫、乞食、忍让、服从教会、遵 守教规、购买赎罪券,进入修道院 是最佳途径。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岳麓版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岳麓版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岳麓版拔高训练第四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因为天主教的很多教义不符合圣经教诲,而加入了太多教皇的个人意志以及各类神学家的自身成果,所以许多信徒开始质疑天主教的教义和组织,发起回归圣经的行动来,因这种回归而陷于困境的思想理念是A、人文主义B、因行称义C、因信称义D、先定论【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马丁路德在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并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发动了宗教改革,然而他的思想和行动却导致了基督教世界的巨变,这主要是因为( )A、“因信称义”理念已经被基督徒普遍接受B、启蒙运动的思想深入人心C、其宗教思想表达了当时欧洲普通教众的普遍愿望D、“先定论”的思想广泛传播【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有人说,中世纪的“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但后来的人们已经拥有了“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天主教会被打倒B、人们不再信仰上帝C、上帝已经不再是人们膜拜的对象D、出现了因信称义的宗教主张【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是A、国王B、教皇C、诸侯D、《圣经》【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从材料中能够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皇权威【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不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和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

但其随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

初叫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进化论冲击中西方宗教思想B、中国儒家思想传入西方C、启蒙思想推动中国教育变革D、西方宗教思想传入中国【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世界小史》:他教导人们,每一个信仰者可以说是他自己的牧师,一个人必须作为一个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他只承认《圣经》是上帝的话语,他所做的尝试就是重新唤回古老的基督教信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目标导航知识点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材料强调“信”,只要信教就可以灵魂得救,即“因信称义”,而不是教皇和神职人员所说的“因行称义”,因此否认了教皇和教职人员的权威。

4.《九十五条论纲》中指出:“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教徒的钱呢?”材料反映了作者( )A.认为教皇搜刮财富B.认为天主教徒应忠于信仰C.赞同教会修建教堂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由材料信息“教皇”“为什么”“必须花费可怜的教徒的钱呢”并结合《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可知,D项符合题意。

5.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答案:B解析:马丁·路德冲击的是天主教会和教皇,并没有否定宗教的地位与影响,由此可见A、C 两项不符合史实。

题干中的材料未涉及君主与教皇的关系,故D项与题干材料所述的主张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6.“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材料旨在 ( ) A.强调“因信称义” B.否定教会权威C.发展人文主义 D.反对封建专制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其旨在反对教会的精神禁锢,否定教会权威。

A项属于对材料的表述;B项符合题意;C项是引申意义;D项是启蒙运动的目的。

7.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该话的思想本质上( )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B.找到了基督徒的正道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D.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宗教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路德的话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教皇权威、资本原始积累等方面的要求。

8.宗教改革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意义是( )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B.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C.封建王权得以加强D.使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A项为改革内容,C项明显错误。

B、D两项比较,B项更为全面。

知识点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9.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说:“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

”这反映了宗教改革的何种主张( )A.圣经高于一切 B.上帝永恒C.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D.信仰得救答案:D解析:“永恒的、不变的意图”即忠诚信仰;“上帝始终决定……”即灵魂得救,D项正确。

其他三项与题干不符。

10.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这一观点反映了加尔文( )A.第一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B.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C.用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进行辩护D.主张没收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以及财产答案:C解析:“靠上帝的恩赐”意在先定论。

11.某宗教改革家提出:“人是否能得到救赎,不在于任何其他原因,而是由上帝的永恒判决决定的。

”对此观点理解合理的是 ( )A.巩固了教会和教皇的权威B.体现了加尔文的“先定论”C.符合地主阶级掌握政权的需要D.反对信仰宗教,倡导自我奋斗答案:B解析: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了教会和教皇的权威;C项错误,材料中的观点符合资产阶级发展经济的精神需求;D项错误,材料观点并不反对信仰宗教。

二、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由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嘲讽道:“如果丈夫在妻子门口发现有僧侣的鞋子,那就要赶快走开,因为教士为了上帝在拯救他的妻子。

”孟德斯鸠说:“这个禁欲的职业,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于如此。

”请回答:(1)材料一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什么影响?(2)材料二中丈夫为什么能容忍僧侣行为(僧侣,指教士)?你如何理解“摧残了许多人”?“摧残了许多人”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因行称义”、“因信称义”和“信仰得救”学说有何异同。

答案:(1)信仰即可得救。

否认教皇权威,肯定人的思想自由和国家的民族意识,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愿望。

(2)丈夫相信“因行称义”,为了死后灵魂得救才容忍。

天主教会的教士传道布教,使人们处于蒙昧状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性,剥夺了人的自然权利。

(从禁欲主义方面分析,教士也是人,但不允许结婚,因此人格扭曲,残害他人)说明宗教扼杀了人性。

(3)同:都属于基督教教义,目的是为实现灵魂得以升入天堂。

异:“因行称义”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绝对权威,是为封建宗教神学精神垄断而服务的;“因信称义”否定天主教会权威和赎罪券掠夺,简化宗教仪式,解放人的个性;“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

课后作业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李平晔教授在评价近代某事件时指出:“使基督教世俗化,或使西欧人民的世俗生活神圣化,把人们的精神和潜能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劳作……”此“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使基督教世俗化”明显可以看出,李教授评价的事件应该是宗教改革,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没有把人们的精神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主要是对新社会制度蓝图的构建,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主要是解放人的双手,故D项错误。

2.下图是《柏林日报》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这则广告可能出现于( )A.古罗马时期 B.15世纪以前C.15世纪 D.16世纪及之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学生首先要明白,在中世纪的西欧牧师是禁止结婚的,需要一心侍奉上帝。

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的精神禁锢,也包括对牧师的精神禁锢。

1520年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主张准许牧师自由结婚,并付诸改革实践中,很快得到响应。

故这则广告应出现于16世纪及之后。

3.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指( )A.否定教皇地位 B.个人宗教信仰自由C.否定封建特权 D.宣扬《圣经》精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都是在简化宗教仪式,提倡信仰自由,反对天主教的繁琐仪式和精神控制,体现了人文精神。

4.马丁·路德说:“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

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这表明( )①马丁·路德反对销售“赎罪券” ②实质是否定上帝的权威③实质是否认教皇的权威④蕴涵着人文主义的因素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表明马丁·路德并不否认上帝的权威,排除②。

故选择C。

5.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

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A.虔诚信仰上帝 B.女性解放C.实行三权分立 D.反对盲目信仰答案:D解析:动物并没有什么罪过与信仰,但在分娩时也会遭受痛苦,这有力地反击了《圣经》声称妇女因触犯上帝而遭到分娩时痛苦的惩罚的说法。

该思想家以此来反对盲目信仰。

6.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体现出的最大社会意义在于( )A.人文精神开始传播B.否定了教会的权威C.使人们摆脱宗教信仰D.直接引发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题干左图反映的是教徒与上帝之间的联系需要经过教会和神职人员;而右图则是教徒与上帝联系无需经过教会,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其主要作用在于否定了教会的权威。

A是在文艺复兴时期;C、D与史实不符。

7.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中能够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A.废除了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了信仰上帝C.宣扬了《圣经》至高无上D.否定了教皇权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从材料来看,宗教改革之后,每个教徒都获得了与上帝直接对话的权利,获得了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8.加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

加尔文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D.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教改革的理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加尔文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本题选D。

9.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这句话的含义是(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答案:D解析:“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说明马丁·路德主张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

10.1909年,为了纪念宗教改革运动的某位领袖人物诞生400周年,人们在瑞士古老的日内瓦大学后面修建了一座纪念碑。

下列关于这一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他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他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主张简化教会组织C.其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D.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答案:A解析:根据“1909年”“诞生400周年”可知,此人生于1509年,再根据题干信息“日内瓦”可以判断出,这位人物是在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的加尔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