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24

合集下载

201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练习答案及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练习答案及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练习一.山东卷: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弯腰B.犹称所长而达之称:称赞C.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坚决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和睦【解析】选A.判断实词的意义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即“词不离句”,将给定的解释代入语句中看语意是否完整、流畅、贴切。

在有困难时可调用知识储备,备考时见过这个词,它是怎样用的?是否可以拿来类比呢?将A项“弯腰”代入句中,意思是弯腰在泥巴路上走,语意完整、流畅,但不贴切,为什么要弯腰在泥巴路上走呢?前后文没有相关的明示或暗示。

《出师表》有“躬耕于南阳”,《陈情表》有“躬亲抚养”,“躬”都是亲自的意思,代入句中,亲自在泥巴路上走,语意不仅完整、流畅,而且贴切,表现出阴兴对汉光武帝的忠诚,凡事尽心竭力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为华而少实我腾跃而上B.卒不为宗亲求位你为击破沛公军C.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但以刘日薄西山D.兴皆固让,安乎里巷其闻道也固先乎君解析】选B.要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要在备考中积累常见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二要在考试时根据语境推测,将一句话的大意翻译出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可知了。

A项“而”的常见用法是做连词,表并列、转折等关系。

前一句表转折,后一句表修饰。

B项“为”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介词,作为介词,它的常见意义是“替,给”,或表被动。

前后两句都是替的意思。

C项“以”作为虚词,一是做连词,表目的、原因等关系;二是做介词,表原因、凭借等语法意义。

前一句是介词,让的意思;后一句是连词,表原因。

D项“乎”一做语气词,位于句末,或位于句中,无意;二做介词,位于句中,相当于“于”。

两句都做介词,前一句表处所,译为“在”,后一句表比较,译为“比”。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②是以世称其忠平③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④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解析】解答概括人物形象的考题,基本方法是紧扣题干要求,找出关键词,将不符合要求的语句排除,从而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

2012年全国语文高考试题文言文汇总

2012年全国语文高考试题文言文汇总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

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

人殆之,不肯舍。

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

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

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

”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

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

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

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数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

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注:①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

②汛室:汛,洒水。

汛室,指打扫房间。

6.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假:借用B.景淳竟死竟:居然C.反赆以货,遗归赆:赠送D.人用是多疑名多:称赞7.下列各组词语句中。

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莫舍我然独好周人急B吾宁舍之而受祸然其行最著C 恐为他人得何以为报D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妻卧草中以号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仗踵疑门,告曰拄杖走到张疑门前,对他说B.不少见颜面没有稍微路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C.志其数而封识之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D.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集锦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集锦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汇编【2012江苏】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

‛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

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

‛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

出游于途,行中规矩。

入居室,无惰容。

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称赞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有利C.公复以循吏许.之许:期望D.杖矫.命者,逐之矫.:假传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A.①②⑥B.①③④C. ②④⑤D. ③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文阅读复习题(有答案)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文阅读复习题(有答案)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文阅读复习题(有答案)人教版新课标2012届高考语文一轮单元复习古诗1章文言文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岩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

幼时,语未正已知文字。

年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

调栾城簿、泾州推官,甫两月,闻弟丧,弃官归养。

有诏近臣举御史,举者意属岩叟而未及识,或谓可一往见。

岩叟笑曰:“是所谓呈身御史也。

”卒不见。

哲宗即位,用刘挚荐,为监察御史。

上书论社稷安危之计,在从谏用贤,不可以小利失民心。

江西盐害民,诏遣使者往视。

岩叟言:“一方病矣,必待使还而后改为,恐有不及被德泽而死者。

愿亟罢之。

”又极陈时事,以为“不绝害本,百姓无由乐生;不屏群邪,太平终是难致”。

迁侍御史。

两省正言久阙,岩叟上疏曰:“国朝仿近古之制,谏臣才至六员,方之先王,已为至少。

今复虚而不除,臣所未谕。

岂以为治道已清,而无事于言邪?人材难称,不若虚其位邪?二者,皆非臣所望于今日也。

愿趣补其阙,多进正人以壮本朝;正人进,则小人自消矣。

” 质孤、胜如二堡,夏以为形胜膏腴之地,力争之。

延帅欲以二堡与夏,苏辙主其议,奏曰:“近边奏稍频,西人意在得二堡。

今盛夏犹如此,入秋可虞,不若早定议。

”意在与之也。

岩叟曰:“形势之地,岂可轻弃,不知既与,还不更求否?”议遂止。

元�v六年,拜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

入谢,太皇太后曰:“知卿才望,不次超用。

”岩叟又再拜谢,进曰:“太后听政以来,纳谏从善,务合人心,所以朝廷清明,天下安静。

愿信之勿疑,守之勿失。

”复少进而西,奏哲宗曰:“陛下今日圣学,当深辨邪正。

正人在朝,则朝廷安,邪人一进,便有不安之象。

非谓一夫能然,盖其类应之者众,上下蔽蒙,不觉养成祸胎尔。

”两宫深然之。

宰相刘挚为御史郑雍所击,岩叟连上疏论救。

挚去位,御史遂指为党,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郑州。

明年,徙河阳,数月卒,年五十一。

(选自《宋史•王岩叟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有不及被德泽而死者被:蒙受 B.臣所未谕谕:明白 C.苏辙主其议主:主持 D.不次超用不次:不依寻常次序,即破格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现“王岩叟敢谏”的一组是( ) ①是所谓呈身御史也②上书论社稷安危之计③愿趣补其阙,多进正人以壮本朝④两省正言久阙⑤力争之⑥愿信之勿疑,守之勿失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岩叟年幼时就聪明过人,科举考试连连取胜,刚做官两个月就辞官回家奉养父母。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1.(2011•滨州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解析:本题选材是宋代著名词人潘阆的一首《酒泉子》,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本题考查“炼字”,属常见题型。

答题时先答出该字的意义,再结合词句进行解释,最后总结该字的使用对情感抒发的作用。

答案: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全词围绕“忆”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

2.(2011•济南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风□王安石一马春风北首燕①,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②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③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注】①北首:向北。

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

②原:原野。

③辛夷:木笔花,又叫迎春花。

颔联“阳浮树外沧江水”中的“浮”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答案:春风吹拂,江面水波荡漾;阳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

2012届高三语文文言文测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2012届高三语文文言文测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2012届高三语文文言文测试卷(附答案与解析)陕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三专题复习试卷文言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高祖得政,素知�G(jiǒng)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

遣邗国公杨惠谕意,�G 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

纵令公事不成,�G亦不辞灭族。

”于是为相府司录。

时长史郑译、司马刘�P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G,委以心膂。

尉迥之起兵也,遣子��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

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

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

时�G又见刘�P、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G。

�G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唏嘘就路。

至军,为桥于沁水。

贼于上流纵火筏,�G预为土狗以御之。

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

遂至邺下,与迥交战。

仍共宇文忻、李询等设策,因平尉迥。

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

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上每呼为独孤[注]而不名也。

�G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

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

数日,上曰:“苏威高蹈前朝,�G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G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

�G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

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其见重如此。

又拜左领大将军,余官如故。

母忧去职,二旬起令视事,�G流涕辞让,优诏不许。

会议伐辽东,�G固谏不可。

上不从,以�G为元帅长史,从汉王征辽东。

遇霖潦疾疫,不利而还。

后言于上曰:“�G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固知其无功矣。

”又上以汉王谅年少,专委军于�G。

�G以任寄隆重,每怀至公,无自疑之意。

谅所言多不从,甚衔之,及还,谅泣言于母后曰:“儿幸免高�G所杀。

”上闻之,弥不平。

俄而上柱国王世积以罪诛,当推核之际,乃有宫禁中事,云于�G处得知。

上欲成�G之罪,闻此大惊。

时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弓、刑部尚书薛胃等明�G无罪,上逾怒,皆以之属吏。

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总结—文言文检测卷

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总结—文言文检测卷

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检测卷(十)文言文阅读——传记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

父浑,凉州刺史。

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

”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

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

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

”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

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

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

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

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

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

”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

”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

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列传》)注:①虓(xiāo),怒吼。

2012年高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一)

2012年高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一)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选自《左传》)【注】①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②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

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不知木兰是.女郎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④是.吾师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①④为“这”;②表示判断,“是”;③为“对,正确”。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例句与D项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项为“比”;C项为“与”“同”。

答案: D【参考译文】郑国人在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

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2012年高考语文题文言文

2012年高考语文题文言文

2012年高考语文题(大纲版)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

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

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

累迁中州刺史。

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

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会和战异议,不能用。

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

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建炎元年,知原州。

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

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

‛金人遂引去。

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

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

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徙知利州。

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

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臵颁示诸路。

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

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

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

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8.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己:停止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D. 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答案】A【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或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还要注意联系课本举一反三。

冒:不顾、顶着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⑥浩与吴玠大破之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此类试题时,一定要准确理解题干语句的含义,注意满足题干的所有要求,再推敲各选项语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语句契合,要把语句分别放到原文中辨明真相,不能主观臆断。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分点训练文言文基础训练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分点训练文言文基础训练

江苏省扬州市2012届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分点训练文言基础知识一、解释《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的含义1.(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2)然后得一夕安.寝(3)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摇其本.以观其疏密(6)越国以鄙.远(7)斩木为兵.,揭竿为旗(8)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9)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10)相如每朝.时,常称病[答案](1)动词,吝惜(2)形容词,安稳、安逸(3)动词,覆盖(4)通“背”,违背(5)根,这里指树干(6)边境,边邑,这里用作动词,使……作为边境(7)兵器(8)担心,忧虑(9)看清楚(10)动词,上朝,朝见2.(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3)战败而亡,诚.不得已(4)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7)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8)惴惴恐不当.意(9)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10)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答案](1)副词,曾经(2)介词,趁着(3)副词,确实(4)动词,任命官职、授予官职(5)道歉(6)使……跟从(7)危险(8)动词,符合(9)取道(10)收获3.(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3)成子精神复.旧(4)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5)今已亭亭如盖.矣(6)轩东故.尝为厨(7)赢得仓皇北顾.(8)独夫之心,日益骄固.(9)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10)遍国.中无与立谈者[答案] (1)估计、推测(2)错误(3)恢复(4)凭借,倚仗(5)名词,伞(6)原来,过去(7)回头看(8)顽固(9)女子出嫁(10)国都4.(1)愿枉车骑过.之(2)何.竟日默默在此(3)此三者,吾遗恨.也(4)田园将芜胡.不归?(5)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6)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7)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9)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10)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答案] (1)动词,探望,访问(2)疑问代词,为什么(3)名词,遗憾(4)疑问代词,为什么(5)动词,担忧(6)有人(7)憎恨(8)动词,达到(9)连词,即使(10)副词,已经5.(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沛公已去,间.至军中(3)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4)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5)三径就.荒(6)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8)众不能堪.,抶而扑之(9)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10)举类.迩而见义远[答案] (1)动词,凭借,借助(2)抄小路(3)表被动,受到(4)动词,解围而去(5)副词,接近(6)被攻占(7)横渡(8)忍受(9)动词,战胜(10)名词,事例6.(1)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4)明.道德之广崇(5)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7)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8)是夕始觉有迁.谪意(9)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1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答案](1)可爱(2)副词,越,更加(3)没有谁(4)说明,阐明(5)通“纳”,接纳(6)音读“jī”,满一年(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8)动词,贬谪(9)邀请(10)形容词,困厄,处境困难7.(1)比去.,以手阖门(2)惩恶而劝.善(3)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4)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7)太后之色少.解(8)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9)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10)独其为文犹可识.[答案](1)离开(2)动词,勉励,提倡(3)退回(原处)(4)到……去(5)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6)羡慕(7)稍微(8)走,散步(9)优美的,好的(10)辨识8.(1)周公之逮所由使.也(2)觉今是.而昨非(3)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4)或凭几学书.(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8)六国互丧,率.赂秦耶(9)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1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答案](1)主使(2)正确的,对的(3)女子出嫁(4)动词,写字(5)通“熟”,仔细(6)通“嘱”,劝酒(7)天数,命运(8)副词,全都,一概(9)名词,言论,谗言(10)暗中,私下9.(1)素.善留侯张良(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5)追亡.逐北(6)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8)以小易大,彼恶.知之?(9)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0)赵王悉.召群臣议[答案](1)一向、向来、平素(2)“汤汤”连用,水大流急的样子(3)眼泪(4)副词,白白地(5)名词,逃跑的敌人(6)王道(7)名望,声望(8)疑问代词,哪里,怎么(9)假如没有,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10)全部,尽10.(1)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4)遥襟甫畅,逸兴.遄飞(5)大行.不顾细谨(6)大王亦幸.赦臣(7)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8)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9)宁许.以负秦曲(10)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答案](1)相貌(2)道歉,谢罪(3)随便(4)兴致(5)行为(6)幸亏,幸而,表敬副词(7)高高的(8)慢慢地(9)动词,答应(10)古时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11.(1)张良出,要.项伯(2)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3)此三者,吾遗.恨也(4)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5)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6)朝晖夕阴.,气象万千(7)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8)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9)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10)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答案] (1)通“邀”,邀请(2)应该(3)遗留,留下的(4)动词,造成,招致(5)交换(6)阴暗(7)右为尊位,因而指较高的地位(8)两次(9)制定(10)管理12.(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援疑质.理,俯首倾耳以请(3)不效,则治.臣之罪(4)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5)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7)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8)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9)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10)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答案] (1)思想情趣(2)动词,询问(3)惩处,治罪(4)兼词,“之乎"(5)强盗(6)灭族(7)终于(8)奔向,趋向(9)贬谪(10)因为,由于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指庐山东林寺和西林寺)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

201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带答案)

201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带答案)

201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带答案)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常以身翼蔽沛公C.头发上指 D.有泉侧出解析: A项的“鉴”,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B项的“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C项的“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D项的“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朝歌夜弦 B.前辟四窗C.沛公欲王关中 D.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C项的“王”,名词用为动词,“称王”。

A项的“朝”“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B项的“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D项的“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后世必为子孙忧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秋毫不敢有所近解析:D项的“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近、接触”。

A项的“卑”,形容词作名词,“卑贱的人”;B项的“忧”,形容词作名词,“忧虑的事”;C项的“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答案: D4.下列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C.多可喜,亦多可悲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解析:D项的第一个“老”“幼”,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

A项的“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B项的“素”,即“白”,形容词作名词,“白绢”;C项的“多”,形容词作名词,“许多事”。

答案: D5.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尊贤而重士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解析:B项的“贵”“贱”,形容词作名词,“地位高的人”“地位低的人”。

A项的“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C项的“尽”,形容词作动词,“取尽”;D项的“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

2012高考文言文汇编精校版

2012高考文言文汇编精校版

2012高考文言文精校版一、(2012山東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陰興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

建武二年,為黃門侍郎,守期門僕射,典將武騎,從征伐,平定郡國。

興每從出入,常操持小蓋,障翳風雨,躬履塗泥,率先期門。

光武所幸之處,輒先入清宮,甚見親信。

與同郡張宗、上谷鮮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猶稱所長而達之;友人張汜、杜禽與興厚善,以為華而少實,但私之以財,終不為言。

是以世稱其忠平。

九年,遷侍中,賜爵關內侯。

帝后召興,欲封之,置印綬於前,興固讓曰:“臣未有先登陷陣之功,而一家數人並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誠為盈溢。

臣蒙陛下、貴人【注】恩澤至厚,富貴已極,不可複加,至誠不願。

”帝嘉興之讓,不奪其志。

貴人問其故,興曰:“貴人不讀書記邪?‘亢龍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謙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婦眄睨公主,愚心實不安也。

富貴有極,人當知足,誇奢益為觀聽所譏。

”貴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為宗親求位。

十九年,拜衛尉,亦輔導皇太子。

二十年夏,帝風眩疾甚,後以興領侍中,受顧命於雲台廣室。

會疾瘳,召見興,欲以代吳漢為大司馬。

興叩頭流涕,固讓曰:“臣不敢惜身,誠虧損聖德,不可苟冒。

”至誠發中,感動左右,帝遂聽之。

二十三年,卒,時年三十九。

興素與從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

興疾病,帝親臨,問以政事及群臣能不。

興頓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

然伏見議郎席廣、謁者陰嵩,並經行明深,逾於公卿。

”興沒後,帝思其言,遂擢廣為光祿勳,嵩為中郎將。

嵩監羽林十餘年,以謹敕見幸。

明帝即位,拜長樂衛尉,遷執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詔曰:“故侍中衛尉關內侯興,典領禁兵,從平天下,當以軍功顯受封爵,又諸舅比例,應蒙恩澤,興皆固讓,安乎裡巷。

輔導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閔之行。

不幸早卒,朕甚傷之。

賢者子孫,宜加優異。

封興子慶為鮦陽侯,慶弟博為氵隱強侯。

”慶卒,子琴嗣。

萬全卒,子桂嗣。

(節選自《後漢書·陰興傳》,有刪改)[注]貴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2012年高考广东语文卷(文言文完整版)

2012年高考广东语文卷(文言文完整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贴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桅.杆/宫闱.聒.噪/恬.静模.具/模.范B .清.雅/菁.华旖.旎/绮.丽处.所/惩处.C .歧.视/跻.身橄.榄/鸟瞰.角.斗/角.色D .赝.品/鹰.犬殉.情/徇.私参.谋/参.差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

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

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

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B.肆意C.忤逆D.颐养天年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201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精品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精品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精品训练题(含答案解析))2012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精品训练题(含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翻译。

(8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注)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

将画线的三句话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8分)(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2分)译文:(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译文:(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译文:3、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3分)译文:(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3分)译文:(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2分)译文: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2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6分)(1)自我徂尔(2)少长咸集 (3)渚清沙白鸟飞回(4)人非生而知之者 (5)岸芷汀兰 (6)吟鞭东指即天涯(二)文言文阅读(15分)2、(3分)D3、(3分)C4、(3分)B5、(6分)(1)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

(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6分)(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

“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

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

“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示例】后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5分)C E8、(5分)(1)阿斗(刘禅)。

【情节要点】为寻找失散的阿斗,赵云多次杀入曹军。

曹操下令只能活捉赵云。

赵云抱护阿斗,四下厮杀,血满征袍,突出重围。

(2)葛朗台。

【情节要点】欧也妮母亲去世。

葛朗台认为女儿继承她母亲的巨额财产,会要了自己的命。

他借助克罗旭,要求女儿声明无条件放弃继承权。

欧也妮顺从了父亲。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6分)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称为“君子”。

要成为君子,就要文质兼修,才能达到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不仅要心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坚持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

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0、(3分)C11、(2分)保持着纯真良知、政行最质朴信仰的最普通的人。

2012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汇编

2012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汇编

1.(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

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进起居郎。

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上曰:“忠言也。

”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

上皆嘉纳。

出知严州。

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

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

事多施行。

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托付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衔恨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易:更换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失职【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能力。

D项,阙,空缺、空额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九)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

开宝中拜参知政事。

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

”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

”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意以属端.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

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曰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

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①。

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

”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②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

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

”准遂告其故。

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

”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

愿少缓之,端将复奏。

”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

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

’夫举大事不顺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曰杀之,明曰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

”太宗曰:“然可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

”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

”即用其策。

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竞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 [注] ①建明:即建白,陈述意见或有所倡议。

②李继迁(963~1003):北宋时党项族人,西夏国的建立者,与北宋时战时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不形.于言形:表现。

B.虑与寇准同列..同列:同在朝班,同事。

C.端愈谦让不自当.当:承当。

D.端疑.谋大事疑:怀疑。

(二九)1.D(“疑”是猜测之意)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C.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其”字不相同 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其”字粤不同2.B(与:和/参与;其:他的)73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3.B(夫是发语词)A.意以属端——已经属意于吕端B.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大丈夫办事不顾及他的亲人C.愈坚其叛心尔——更加坚定他的叛逆之心而已D.微卿,几误我事——要不是爱卿,几乎误了我的大事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一组是( ) 4.C①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②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③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④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⑤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5.DA.吕端有宰相的气度,因而受到赵普的称赞,更得到太宗的赏识,但也有人认为吕端办事糊涂,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太宗决意任命他为宰相。

B.吕端很注意团结其他人士,他首先担任宰相,怕引起寇准“不平”,他反复考虑,便请寇准参与国家大事,同升政事堂,化解了这个矛盾。

C.同僚们在应对太宗时,常常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倡议,但这些见解和倡议都较为一般,只有吕端见解高明,很少有人企及。

D.吕端知道太宗要处死李继迁之母后,以项羽、刘邦的典故为例,说明杀死李母并不能缓和局势,他建议妥善安置李母。

果然取得较好的效果。

6.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砭:“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以此可知泰国之政也。

”(1)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治疗它不一定成功,那将会使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见。

(2)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以此可知秦国之政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您和了解这件事的人商量这件事,却又和不了解这件事的人败坏这件事,从这里就可以了解秦国的国政啊。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辛卯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

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义,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

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

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

胡亥然其计。

乃见丞相斯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

”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亨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扶苏发书,泣,即自杀。

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

乃系诸代。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

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一旦弃去之。

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使斗士之意离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

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集功信于秦三世矣。

今臣将兵二十余万,身虽困系,其势足以倍畔。

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乃吞药自杀。

扬子①《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堑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②,力不足而尸有余,忠不足相也。

”臣光③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

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

(《资治通鉴》) [注] ①扬子,即扬雄。

②此句指修长城。

③光,即司马光。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说.胡亥劝说。

B.毅当.高法应死应当。

C.乃系.诸代拘禁。

D.其势足以倍畔..通“背叛”。

(三○)1.B(当,判处)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最相近的一项是( )A.愿君审计....而定之 B.反数上书,直言诽谤74C.是内使群臣不相信.... D.将军恬不矫正2.D(A.审计,周密谋划;B.诽谤,指责过失;C.相信,相互信任)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①数以.不能辟地立功②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③诸将相莫敢与之.争④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3.c(以:介词/连词,相当于“而”。

之:代词/助词;用在主谓之间)4.表明赵高、李斯合谋陷害蒙氏兄弟的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 4.C①诸将相莫敢与之争②毅当高法应死③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④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⑤其势足以倍畔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5.对扬雄、司马光关于蒙恬的评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扬雄认为,蒙恬之“忠”,不足以辅佐君王,是无用之“忠”;司马光认为,蒙恬之“仁”是为始皇所驱使,行的是不仁之事,不可谓“仁”。

B.扬雄与司马光对蒙恬修筑长城,暴敛伤民、荼毒百姓的批评是一致的。

C.扬雄与司马光对蒙恬是否“明人臣之义”的评价是不一致的。

D.扬雄与司马光评价蒙恬的着眼点不同;扬雄论“忠”,司马光论“仁”“义”,因而结论也完全不同。

5.D(结论之中有相同之处)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你最终不能怀揣通侯的印信返回故里,那就很明显了。

(2)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日夜夜抱怨,不能获准免去外职回来做太子。

(三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丙戌冬,从下灵武,诸将争取子女金帛,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

既而士卒病疫,得大黄辄愈。

帝自经营西土,未暇定制。

州郡长吏,生杀任情,至孥人妻女,取货财,兼土田。

燕蓟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尤贪暴,杀人盈市。

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

燕多剧贼,未夕,辄曳牛车指富家,取其财物,不与则杀之。

时睿宗以皇子监国,事闻,遣中使偕楚材往穷活之。

楚材询察得其姓名,皆留后亲属及势家子,尽捕下狱。

其家赂中使,将缓之。

楚材示以祸福,中使惧,从其言,狱具,戮十六人于市,燕民始安。

楚材奏:“凡州郡宜令长吏专理民事,万户总军政,凡所掌课税,权贵不得侵之。

”又举镇海、粘合,均与之同事。

权贵不能平:咸得卜以旧怨,尤疾之,诜于.宗王曰:“耶律中书令率用亲旧,必有二心,宜奏杀之。

”宗王遣使攀闻,帝察其诬,责使者,罢遣之。

属有讼成得卜不法者,帝命楚材鞫之。

奏曰:“此人倨傲,故易招谤。

今将有事南方,他曰治之未晚也。

”帝私谓侍臣曰:“楚材不较私仇,真宽厚长者,汝曹当效之。

”时侍臣脱欢奏简天下室女,诏下,楚材尼之不行.,帝怒。

楚材进曰:“向择美女二十有八人,足备使令。

今复选拔,臣恐扰民,欲覆.奏耳。

”帝良久曰:“可罢之。

”(节选自《元史·耶律楚材传》) [注] 石抹成得卜、镇海、粘合、脱欢,均为人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贪暴之风稍戢.戢:收敛。

B.时侍臣脱欢奏简.天下室女简:挑选。

C.楚材尼之不行.,帝怒行:执行。

D.今复选拔,臣恐扰民,欲覆.奏耳覆:遮盖。

(三一)1.D(覆:回复)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诸将争取..及大黄药材..子女金帛 B.楚材独收遗书C.今复选拔....,臣恐扰民 D.又举镇海、粘合,均与之同事2.c(A.古为争抢掠夺,今为力求获得或实现;B.文中为散失的书籍,今为死者生前留下的书信;D.文中为共同工作,现为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人;C.古今皆为挑选)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A(B.前表对象,“向”,后表趋向,“到”;C.前是介词,“把”,后是连词,“来”;D.前是代词,后表反诘,副词;A.都是连词,表承接,“就”)75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耶律楚材秉公办事的一组是( )①既而士卒病疫,得大黄辄愈②遣中使偕楚材往穷治之③楚材示以祸福,中使惧,从其言④向择美女二十有八人,足备使令⑤此人倨傲,故易招谤⑥诏下,楚材尼之不行A.①④⑥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②⑤4.B(①说明有远见,爱士卒;②受派遣;③陈述理由与秉公办事无关)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社会法制极不健全,耶律楚材十分重视法制建设,积极提出建议,并被采纳,促进了社会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