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 谁跑得快教学反思 沪教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谁跑得快》经典教案范例及反思
3、规范速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通过例题和补充例题,加以落实,强化了速度单位。
4、通过计算,归纳出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都跑过步吧,那你们知道我们班谁跑的最快吗?
我们就以50米为例,请5位你认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所用的时间。
[引用学生体育活动中熟悉的50米跑为情景,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进而进一步对下文的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时,速度的变化情况讨论作铺垫。]
3.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谁跑得快(二)”。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对速度单位的读和写这个难点也进一步进行复习巩固)
(二)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媒体:
(1)猎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米/分,7分钟能跑多少路程?
(2)绵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74米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重点:
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一读下面的速度
80千米/时45米/分96千米/秒140千米/时2.学生交流(做一做):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你步行绕一圈大约用()分钟,你的步行速度大约是()。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速度=路程÷时间)
玩转数学学习——小学三年级《谁跑得快》教案分享
数学是学习文化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内容并不复杂,却需要大量的练习和思考。
因此,教学方法和教材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的一节优质教案——《谁跑得快》。
一、教学背景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但是在这节课中,老师要让学生使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分析物体长度的大小,来体会数学思维中的比较运算。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案共分为五个步骤:1.教师根据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概括,引导学生回忆尺子的使用方法。
2.教师让学生先用尺子测量找到同一种类型的物品,如站在教室的前面,测量桌子、小板凳、椅子等不同类型的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3.教师让学生回归课本,找到本节课的教材《谁跑得快》,通过故事展开比较分析:故事中有小乌龟、小兔子、小狗和小蜗牛四位好朋友,小乌龟和小兔子想聚会,小狗和小蜗牛来陪他们。
小兔子心急,抢先离家出走,其它三个分别想和小兔子赛跑比赛跑,小兔子会跑得快吗?通过分析故事中四个朋友的速度和行走的距离,学生能够发现:即使小兔子跑得快,但是在更长的比赛距离下,也不能一直跑得比其他朋友快。
这是因为:在比较运算中,强调的是整体的表现,而不是单一的数据点。
4.教师针对《谁跑得快》这个故事,给学生出示相应的游戏道具,举办一场加入游戏元素的比赛分析教学。
学生分四人成组,从四个位置出发,分别向前走10步、20步、30步和40步,记录各自的时间,并重新计算到达终点耗费的时间。
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将数学的比较思想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
5.教师进行总结,回顾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并强调整体比较的重要性。
这样一来,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明白,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如何使用类似的比较方法进行判断和决策。
小学三年级数学《谁跑得快》教案范例的应用探究
小学三年级数学《谁跑得快》教案范例的应用探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教学从基础知识的传授到实际应用的探究,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谁跑得快》这一内容就是在学生熟悉了加减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始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三年级数学《谁跑得快》教案范例的应用探究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教材内容介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第四册中,《谁跑得快》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比较大小展开。
在教学中,通过引入数轴的概念以及在数轴上标注位置,教给学生朝正方向增加,朝负方向减少的规则,帮助学生理解加减的概念,并进一步理解数的比较大小。
此外,本单元还设计了一系列具体的应用问题,例如:比较两个人谁跑得快,谁用的时间短,谁吃的多,谁离某个地点近等。
这些问题都是实际生活中普遍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方面,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2.通过数轴上的位置标注,理解加减的概念3.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方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是其中重要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对比谁跑得快,谁用的时间短等问题,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比较大小。
问题解决教学是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谁跑得快》这一单元中的实际问题设计就是问题解决教学的具体体现。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条理清晰、思路明确的习惯。
四、教学应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育中《谁跑得快》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谁跑得快》优质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谁跑得快》优质教案范例三篇《谁跑得快》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谁跑得快》优质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速度;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体验问题冲突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2)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都跑过步吧,那你们知道我们班谁跑的最快吗?我们就以50米为例,请5位你认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所用的时间。
[引用学生体育活动中熟悉的50米跑为情景,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进而进一步对下文的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时,速度的变化情况讨论作铺垫。
]二、新授(一)路程相同时,比速度。
师:你们认为这5位小朋友中,谁跑的最快?为什么? (生说理由)师:可见,在路程相等时,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跑得快。
(二)时间相同时,比速度。
师:一年级的小A同学看到( )号运动员跑的这个成绩,他乐坏了,高兴得说,我居然和三年级的大哥哥跑的一样快。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说想法)师:可见,在时间相同时,谁跑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三)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比速度。
1、学习速度的单位师:刚刚我们说,路程相等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相等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那么,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该怎么比快慢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揭题)谁跑得快来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间的PK赛,小丁丁说“我3分钟走了180米,小胖说“我5分钟走了250米,谁跑的快?”说说你准备怎么比?(算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师:请你在1号本上完成(1学生板演、校对)。
三年级数学下册 谁跑得快教案4 沪教版
1.出示P9题2:双层火车3小时行了444千米,庞巴迪火车2小时行了332千米,这两辆火车哪辆的速度快?
生独立尝试解决。
反馈交流:双层火车每小时行:444÷3=148千米/时
庞巴迪火车每小时行:332÷2=166千米/时
2.师生共同总结:
像这些数都表示每分(每秒、每小时)行的路程,这叫速度。刚才你们是怎么求速度的?
4.小结:当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我们可以比比它们一分钟各跑多少米。
【用电脑演示小象、小牛、小熊跑步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提出的问题与第五册中“整理与提高”部分相类似的题相类似,不要求知道速度的概念,但思考方法相同,因此放手让学生讨论解决是有一定基础的】
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
1.用这种方法算算小象、小牛和小熊每分钟各跑多少米?
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3.逐一完成书P10练习(其中做一做可在课后实践后再完成)
(1)读读各种不同的速度,说说其中的含义,并联系实际想一想。
例:人步行大约4千米/时
体会量感:4千米大约是从罗店到罗南,再从罗南到罗店,这样步行大约需要1个小时。
(2)根据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3)做一做。(可在课后实践后再完成)
谁跑得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创设情景,初步认识速度的含义,知道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能力目标:
在比较中初步体会“速度”概念,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能根据路程、时间求出速度。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速度概念;会根据路程、时间求出速度;会正确熟练地读、写速度单位。
师范读:五十四米每分,生跟读,同桌互读。
沪教小学数学三下《2.1谁跑得快》word教案 (3)
谁跑得快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正确熟练地用已知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3. 情感目标:能初步运用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读一读,并说说下列速度的含义:5000米/时 34米/秒(指名) 220千米/分45千米/分 809米/时 65米/秒(同桌互讲)2. 算一算:(1)轿车10分钟行了20千米,平均每分钟行多少千米?(2)飞机行1000米用了4秒钟,平均每秒钟飞行多少米?(3)猎豹7分钟能跑15750米,每分钟能跑多少米?学生练习、反馈(重点分析题3)板书:0 1 2 3 4 5 6 7(分钟)15750米15750÷7=2250米/分3. 小结: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速度=路程÷时间二、尝试探究、学习新知:1. 修改上题3:猎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米/分,7分钟能跑多少路程?(1)读题后比较两题,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独立试一试吗?学生尝试,交流,反馈:列式:2250×7=15750米答:7分钟能跑15750米。
(注意:单位名称是长度单位米)(2)分析:已知求方法题1:路程、时间速度速度=路程÷时间题2: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3)小结:已知速度时间求路程,我们可以用:路程=速度×时间或路程=时间×速度2. 出示书本题4:绵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44米需要多少时间?(1)学生独立尝试,可以画画线段图交流,反馈0 3 6 774(米)……………………0 1 2 ?(秒)板书:774÷3=258秒答:跑744米需要258秒。
小学数学教学中《谁跑得快》教案的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谁跑得快》教案的典型案例分析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为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谁跑得快》教案无疑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通过这个教案,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针对于《谁跑得快》这个教案,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时间的概念。
2、教育学生在合作中相互沟通、理解和信任。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授课前期——回顾和引入在讲解这个教案之前,老师应该将上一课所学的时间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将学生对时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之后,引导学生进入游戏的环节,让学生猜测谁跑得快,并且让学生说出背后的推理思路。
2、游戏过程游戏过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让学生真正进行思考的环节。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分组完成相应的任务。
任务内容包括:推断每个人用时、讨论如何分析和计算速度、安排相应的步骤来解决问题、通过沟通和合作来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提供一些提示和帮助,如提醒学生注意时间的概念和时间单位的转换。
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支持和解决问题。
最终,游戏过程结束后,老师可以收集学生的答案,然后通过讲解答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3、游戏回顾在游戏结束后,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游戏过程,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回顾来了解到自己在其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也要让学生总结出优秀的团队协作和思考方式。
三、效果分析通过《谁跑得快》这个教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同时,通过游戏回顾的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不足,从而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做到不断学习和进步。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谁跑得快》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谁跑得快》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速度;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体验问题冲突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2)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都跑过步吧,那你们知道我们班谁跑的最快吗?我们就以50米为例,请5位你认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所用的时间。
[引用学生体育活动中熟悉的50米跑为情景,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进而进一步对下文的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时,速度的变化情况讨论作铺垫。
]二、新授(一)路程相同时,比速度。
师:你们认为这5位小朋友中,谁跑的最快?为什么?(生说理由)师:可见,在路程相等时,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跑得快。
(二)时间相同时,比速度。
师:一年级的小A同学看到()号运动员跑的这个成绩,他乐坏了,高兴得说,我居然和三年级的大哥哥跑的一样快。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说想法)师:可见,在时间相同时,谁跑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三)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比速度。
1、学习速度的单位师:刚刚我们说,路程相等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相等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那么,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该怎么比快慢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揭题)谁跑得快来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间的PK赛,小丁丁说"我3分钟走了180米,小胖说"我5分钟走了250米,谁跑的快?"说说你准备怎么比?(算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师:请你在1号本上完成(1学生板演、校对)。
师:再来看看摩托赛车与小汽车之间的较量。
谁跑得快课堂教学反思
谁跑得快课堂教学反思新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努力改变“你说我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给学生乃至教师都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当然也留下了更广阔的思考与发展空间。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学习人文精神突破难点反思整节课,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交流评价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感触较深。
、以“探究”为核心,促主体性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贵有疑,通过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多方位独立思考。
如在课的初始,通过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比较哪辆车跑得较快?学生A说:小轿车每小时行的路程为150÷2=75(千米)大客车每小时行的路程为150÷3=50(千米)学生B说:小轿车行15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大客车行15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3小时,因为2<3,即小轿车所用的时间少,所以小轿车跑得快。
学生c说:大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2小时行100千米,而小轿车2小时行150千米,所以小轿车跑得快。
……我们的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而是将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注重的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合作意识的培养,教学中我从台前走到幕后,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反思,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聆听这堂课的老师能感受到,我关注学生们一题多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刻画和描述,学生们主动参与其中,经过合作探究,自觉地构建了比较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什么是速度,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谁跑得快》经典教案范例及反思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谁跑得快》经典教案范例及反思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千米/时,这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刻到达乙地的?(3)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2千米/分,是一辆公共汽车速度的4倍,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米/分?A. 学生独立练习B. 反馈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三年级数学《谁跑得快》经典教案范例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速度;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2)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体验问题冲突及解决问题的过程.(2)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都跑过步吧,那你们知道我们班谁跑的最快吗?我们就以50米为例,请5位你认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所用的时间. [引用学生体育活动中熟悉的50米跑为情景,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进而进一步对下文的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时,速度的变化情况讨论作铺垫.]二、新授(一)路程相同时,比速度.师:你们认为这5位小朋友中,谁跑的最快?为什么? (生说理由)师:可见,在路程相等时,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跑得快.(二)时间相同时,比速度.师:一年级的小A同学看到( )号运动员跑的这个成绩,他乐坏了,高兴得说,我居然和三年级的大哥哥跑的一样快.师:说说你的想法.(生说想法)师:可见,在时间相同时,谁跑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三)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比速度.1、学习速度的单位师:刚刚我们说,路程相等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相等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那么,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该怎么比快慢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揭题)谁跑得快来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间的PK赛,小丁丁说我3分钟走了180米,小胖说我5分钟走了250米,谁跑的快? 说说你准备怎么比?(算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师:请你在1号本上完成(1学生板演、校对). 师:再来看看摩托赛车与小汽车之间的较量.师:小丁丁这里是60米,摩托赛车这里也是60米,大家都是60米,是不是就是说,小丁丁和摩托赛车一样快呢?[相同的数据,不同的意义,提出这样的问题,旨在使学生在头脑中出现冲突 ,通过学生自己感悟,得出每个数据表示的是在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路程的表达,从而引出速度的单位,并对速度的意义产生初步的感悟.]师: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第一个60米表示的是小丁丁每分钟行60米,第二个60米是摩托赛的1秒钟行了60米)师:我们光从数据上看,是一样的,这样很难区分,所以这时候,我们很需要一个能正确表示速度的单位,像小丁丁这样1分钟行使60米,指的就是他的速度(板书),我们把它写作60米/分.读作、表示?而摩托赛车的速度则应该是60米/秒.读作、表示?如果我们把速度单位这样来写,我们就能很好地进行区分了.师:照着老师的样子,将自己本子上的单位修改一下吧.师:思考这道题目,现在,你能尝试着用刚刚学到的这个本领来完整地解答了吗?(一学生黑板)师:请你来说一说,你所计算的吉普车的速度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读作?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并理解速度的意义师:其实,除了我们刚才遇到的物体的速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速度吧.(当遇到狮子的追捕时,鸵鸟甚至奔跑的还要更快;豹子奔跑的技能,其实是一种生存的技能;遇到过电闪雷鸣吗?你能说一说,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做一个有心人,相信你会了解更多.[通过感悟生活中的速度,一方面是让学生练习速度的读法和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使学生在有趣的欣赏、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其次,使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了解速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介绍,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了解更多.其实,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 3、概括什么是速度: 师:看来,2250米/分、340米/秒、4千米/时等等表示的都是速度,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什么是速度吗?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4、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师:这是我们刚刚用过的6组数据(PPT呈现出之前计算过的6组数据),仔细观察,想一想,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怎样的关系?5、口答:⑴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 .⑵自行车3分钟行驶了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 .⑶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____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拓展带有这个标志(标志上标有60)的路共长180千米,张叔叔驾车想花2小时开完这一路段.他会超速吗?[本节课是《谁跑得快》的第一课时,因而在授课时着重安排解决速度 ,将路程与时间安排在第二课时,但考虑到学生思维的需求,也预设到了学生求出路程或时间来解决此题的可能,因此,除了上面练习中集中练习了解决不同物体的速度外,在此题中,我特意编写了一些特殊的数据,旨在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需要.]四、回顾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小学三年级数学《谁跑得快》反思《谁跑得快》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个内容是学生学习数量关系的基础. 速度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学生都知道我们常说的快慢指的就是速度.可是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快慢又与什么有关呢?学生便不太清楚.整节课大致分成了一下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情境中.开课时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小动物谁跑得快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出示一组时间,小牛说我跑得快,对吗?必须得知道路程才能比,从而出现各自家离学校的路程,再让学生比较.现在能比谁跑得快了吗?让学生讨论争辩后得出:那么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观点与思维的碰撞,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更真切地感受到快慢不仅与时间有关,还跟路程有关,要知道谁快,必须比较他们的速度.引出学习速度的必要性.要比谁跑得快,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比一比谁跑得快?让学生自主想办法解决.不能直接比较的,就计算一分钟跑了多少米?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到: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时候比快慢,就是比速度.在讨论中提炼出速度的概念.实际上相同时间内比路程就是比速度.2、交流比较快慢的方法,引出速度概念.通过情境揭示速度的含义后,让学生汇报收集的生活中的速度、教师展示交通工具与一些动物的速度,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后,让学生找速度表示方法的相同点,概括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就是速度.3、规范速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通过例题和补充例题,加以落实,强化了速度单位.4、通过计算,归纳出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5、拓展与巩固:判断、生活应用、开放题三类题型对本课知识进行巩固与升华. 对速度含义的理解应该作为本课重点.速度有快有慢,单位也各不相同,这需要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应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更真切地感受到快慢不仅与时间有关,还跟路程有关,要知道谁快,必须比较他们的速度.教学中一些环节处理的过于着急,比如速度定义的出示,可以在学生试着说一说速度的定义之后,多举一些生活中有关速度的实例,如人、自行车、汽车、磁悬浮、飞机、火箭的速度,可以适当地填写单位,让学生更清楚的感知一些常用的速度.还可以选取人类、动物和自然现象中的典型例子的运动速度,让学生感知从刘翔跑步速度飞快到猎豹奔跑速度惊人再到光速的不可想象,让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最后戏剧性的出现慢速的蜗牛,让学生亲身感受蜗牛爬行速度之慢、光传播速度之快,使学生在轻松与震撼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速度,进而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还可以结合身边教室与操场的长度进行实践,让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起来.。
2019春沪教版数学三下2.1《谁跑得快》word教案1
2019春沪教版数学三下2.1《谁跑得快》word教案1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进一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观察、发现、归纳等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 情感目标:通过与日常社会与周围环境的运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教学重点: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读一读下面的速度80千米/时 45米/分 96千米/秒 140千米/时2. 学生交流(做一做):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你步行绕一圈大约用()分钟,你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速度=路程÷时间)3.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谁跑得快(二)”。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对速度单位的读和写这个难点也进一步进行复习巩固)(二)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1. 出示媒体:(1)猎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米/分,7分钟能跑多少路程?(2)绵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74米需要多少时间?A、学生独立练习。
B、反馈:口述数量关系及算式。
C、小结:时间=路程÷速度路程=速度×时间2. 填表P11:(1)学生独立练习(2)反馈:(注意单位)你是怎样算的?(通过填表练习使学生巩固“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三)实际运用1. 填表:2. 应用(1)甲船4小时行驶80千米,乙船6小时行驶96千米,哪条船行的快?(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千米/时,这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刻到达乙地的?(3)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2千米/分,是一辆公共汽车速度的4倍,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米/分?A. 学生独立练习B. 反馈(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谁跑得快》教案范例及反思范文
教案范例:课题:小学三年级数学《谁跑得快》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辨别不同速度的运动员;2.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比较选择出最快的运动员;3.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运动员的速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选择出最快的运动员。
教学难点: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运动员的速度。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张图片,每张图片上分别有两个运动员在比赛,标有数字表示速度。
2.打印好图片的副本,用作小组活动的素材。
3.准备小组活动的分组方式,比如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通过举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比如用动画片中的人物进行比赛,观察他们的速度有多快,学生进行猜测和讨论。
Step 2:呈现教师呈现第一张图片上的运动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哪个运动员跑得比较快,为什么认为他跑得快。
与学生一起讨论选择最快的运动员,并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他的速度。
Step 3:听说读写教师继续呈现其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选择最快的运动员。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并汇报自己的选择和理由。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数字和数词来描述运动员的速度。
Step 4: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副本图片供学生互相练习。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轮流选择最快的运动员,并用数学语言描述其速度。
教师可以巡视各组并给予指导。
Step 5:展示与讨论每个小组选一名学生将他们选择的最快的运动员和速度描述进行展示。
全班进行讨论,比较每个小组的结果,并互相交流答案和思维过程。
Step 6:巩固与拓展教师可以用其他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速度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比如出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选择最快的物体。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小学三年级《谁跑得快》教案
一、引言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其中《谁跑得快》这个经典案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分析该案例的优质教案,探究该教案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二、案例背景《谁跑得快》是一本广受欢迎的小学数学教材。
本案例的主要内容是两只小动物之间的赛跑,通过这个情景设置,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两只小动物的速度,来了解数值大小的概念。
该教案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为数学的比较大小和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多项技能,包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表示符号用法、使用尺子测量等。
三、案例分析该教案在设计上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生活实例为起点,以启发性教学为主要方式,注重师生互动和自主学习,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该教案的优点。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教师制定教学方案的关键。
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量化目标,为学生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行为指南。
该教案的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拓展目标,基础目标是指必须要实现的目标,拓展目标则是可以适度扩展的目标。
如下表所示:基础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
2.能够正确使用尺子测量图中小动物的跑步距离,并提取和比较数字。
3.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形式简单地描述两只小动物的速度,比较谁跑得快。
拓展目标:1.能够比较并排序三只小动物的速度大小。
2.能够独立设计一个小游戏或情景,从中提取数字,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目标合理,有层次,且目标设定合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目标的实现通过教学过程中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来达成,使学生不会对目标感到迷茫和困惑。
从多维度启发学生思考:小学三年级数学《谁跑得快》教学案例分享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始终希望能够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谁跑得快》这一教学案例可以从多维度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一、教学目标1、明确数学概念:了解“速度”的概念和“速度”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观察能力:学生能够观察体育活动比赛场面,理解选手的速度与比赛结果之间的关系。
3、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学生能够分析自己与其他选手的速度,归纳出赢得比赛的关键因素。
二、活动设计1、导入老师先介绍几位全国知名运动员,让学生们认识他们的成就以及他们在比赛中发挥的关键能力和因素。
2、活动过程①锻炼身体,提高速度:在广场上让学生先自由跑动几圈,然后按班级分组进行速度比赛,取得前几名的同学获得奖励。
②观察运动比赛场面:选择两支同级别的体育比赛节目视频进行观看,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比赛场面,了解选手的速度与比赛结果之间的关系。
③分析比赛结果: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观看“谁跑得快”视频,并讨论小动物们每次比赛的结果。
学生们要分析比赛结果,找出选手赢得比赛的关键因素。
④速度计算:引导学生通过时间和距离的计算,测量个人的速度,并对比同级别的选手。
3、复习检测让学生回答一些基础的数学问题,并结合上述活动中的内容进行综合性检测。
三、教学效果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参与体育比赛和观看运动员比赛,学生们能够切身感受到速度的重要性,并且更加热爱数学学习,积极探索数学的奥秘。
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比赛结果和测量速度的活动,学生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模式,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丰富教学内容这一教学案例不仅涵盖了数学理论,也包含了一系列的体育活动,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多方位的学习。
四、不同年级的适用性该教学案例可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对于初学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可以在基础概念的引入和速度的计算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对于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谁跑得快》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教案设计
《谁跑得快》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教案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遇到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使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谁跑得快》就是一个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计算速度的好工具。
一、《谁跑得快》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谁跑得快》是一款由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复习与辅导软件,能够帮助小学生巩固和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运算速度,丰富数学运算思维。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课后作业、小组竞赛等方式进行应用。
1.课后作业在课堂上授课后,教师可以将一些与当天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学生可以用《谁跑得快》进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课堂所学习的知识点。
2.小组竞赛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出题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代表参加比赛。
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同样的题目随机出现或不同的题目竞赛。
参赛学生有限时间内完成题目,完成题目多者胜出。
二、《谁跑得快》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教案设计以下是一个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的教案设计实例:教学目标:通过游戏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内容:用《谁跑得快》练习加减法口算题。
教学过程:STEP1:口算训练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加减法数学题,然后请学生一个一个上来进行口算计算。
教师可以不做任何纠正,直接让学生进行计算。
但是,教师一定要记录下学生答对了哪些题目,答错了哪些题目。
STEP2:游戏竞赛在学生完成口算训练后,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连接投影仪,展示《谁跑得快》。
教师宣布几名学生进行游戏竞赛,这里采用10题为一组的比赛规则。
比赛时,每个学生都需要完成自己的答题,同时注意速度和准确性,最后统计比分。
STEP3:小结在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们一起回顾这节课的内容,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宣布下节课的任务,如进行更多的游戏竞赛,巩固加减法口算,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三年级数学下册谁跑得快教案2沪教版
谁跑得快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速度单位是个复合单位。
2.能力目标:认识速度单位的读法和写法。
3.感情目标:初步学会计算速度的方法。
教课要点:速度的读法和写法。
教课难点:理解速度的观点和正确计算的方法。
教课过程:一、引入速度在平时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
比如我们要想赶快抵达某地,坐火车就比坐汽车节俭时间。
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请察看 ( 课本第8 页 ) 图:图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小兔问了个什么问题?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同桌能够议论一下二、谁跑得快?指引学生疏层比较:1.行程同样时,谁快?小牛比小熊跑得快,为何?2.时间同样时,谁快呢?小象比小熊跑得快,又为何?3.小胖发现什么问题呢?小丁丁又想了一个什么方法呢?齐读乐乐熊的话引出速度观点。
三、速度的读法和写法1.速度单位的计算:小胖是这样算的:( 师边说边板书 ) 小熊每分钟跑的行程是:计算:432÷ 8=54表示成:54米/分读作:五十四米每分2.填一填?算一算:仿制小胖的方法填小象和小牛的速度和表示方法,再读一读。
3.察看速度单位的构造:谁能谈谈速度单位是如何构成的呢?一条斜线分红几个部分?上边是什么单位?下边又是什么单位?读时先读哪个单位?再读什么单位?斜线读成什么?下边我们来练习一下速度的计算表示方法和读法。
四、计算速度的方法1.生看课本第九页列车图,读题后试问:请猜猜看哪辆火车跑得快?2.要知道双层火车和庞巴迪火车的速度快慢,先要知道什么?( 小丁丁的话 ) 请算算看。
3.依据回答剖析线段图,并对图上的数和符号进行理解后再查对计算速度的结果。
五、小结我们如何求速度呢?关系式:速度 =行程÷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跑得快
教学一开始,我就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先播放一个动画,创设了一个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
随着画面的静止,马上让学生反馈收集到的数学信息,由于难度较低,我主要请学困生回答,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然后引出问题:“谁跑得最快”,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比法,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比法。
第二部分学习、交流、探究的教学,我主要分成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通过比较谁跑得快引出速度概念。
在学生讨论后,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不同学生可能比法也不相同,有的是算出每分钟跑的路程进行间接比较的,有的是根据条件中的关联先直接比较的,这些想法都是值得肯定的。
并将学生的学法提炼出来,记录在黑板上,便于学生在学习中有选择地使用。
在课件中我将学生直接比较的过程非常清楚地依次展现出来,能够让学生清楚明白地领会:在比较小牛和小象时,我并不是急于让学生计算,而是引入了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材上原本安排在火车练习时才引出线段图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析出速度与路程时间的数量关系,我认为不妨放在这里,让学生一开始就来认识线段图,有利于他们对速度与路程时间关系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后面完成火车练习并概括数量关系时就容易理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