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小学三年级沪教版下册数学应用题家庭练习题完美版
小学三年级沪教版下册数学应用题家庭练习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1. 桌子每张85元,椅子每把40元,买这样的8套桌椅共需多少元?2. 乐乐骑单车去上学,每分行219米,从家出发7分后离学校还有156米,乐乐家距学校多少米?3. 解决问题。
一列高铁每小时行298千米,4小时能从甲地到丙地吗?4. 小明有练习本15本,小红有练习本25本,问小红给小明几本练习本之后,小明的练习本是小红练习本的3倍?5. 水果店一共买了橘子和梨72千克,橘子的千克数是梨的7倍,水果店有橘子和梨各多少千克?6. 王老师买了一张红色胶纸,做小旗用去这张纸的,做小红花用去这张纸的,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还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7. 一种皮鞋,先按成本价提高30%标价出售,后为促销,又按标价打八折出售,现在每双皮鞋卖208元.这种皮鞋卖出一双是赔还是赚?赔或赚多少元?8. 刘奶奶按每个0.5元买回600个鸡蛋,然后加工成茶叶蛋,按每3个2元卖出。
(1)刘奶奶买鸡蛋一共花了多少元?(2)刘奶奶卖完这些鸡蛋一共可以得到多少元?9. 司机张叔叔从广州出发到深圳送货,速度是42千米/时,行驶了11小时。
张叔叔一共行驶多少千米?10. 小明买8本语文本共用去12元,买5本数学本共用去9元,平均每本语文本比数学本便宜多少元?11. 王老师每天从家步行8分钟到学校,他每分钟大约走100米。
王老师的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12. 幼儿园小一班有24人,小二班有18人,从小二班调到小一班几人后,小一班的人数就是小二班的2倍?13. 一款手表原价582元,降价后卖539元。
爸爸和叔叔各买了1块,一共节省了多少钱?14. 2020年初爆发的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为了家人的健康,爸爸从药店买回了10个N95型口罩和3瓶消毒液,每瓶消毒液50元。
他付了400元,找回60元。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教师教案(共15篇)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老师教案〔共15篇〕篇1: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老师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老师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展问题解决。
2.才能目的:明确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会验算自己的计算过程。
3.情感目的: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知识应用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在这阳光明媚、百花争艳的春天,到户外活动可以尽情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情操,今天老师打算带你们去春游,我们先来做准备工作吧!你知道我们应该做那些准备工作吗?〔租车、买门票、买吃的〕好,我们就先买水吧!〔一〕三年一班买来120瓶纯洁水,把它分到8个小组,每组5个人。
提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⑴三年一班有多少人?5×8=40〔人〕⑵还可以怎样提?平均每个小组分到几瓶?120÷8=15〔瓶〕⑶平均每人分到几瓶?你们会算吗?在练习本上试着做,做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指名说是怎样想的.。
①一共有多少人?5×8=40〔人〕②平均每人分几瓶?120÷40=3〔瓶〕答:平均每人分3瓶。
还可以是:①平均每组分几瓶?120÷8=15〔瓶〕②平均每人分几瓶?15÷5=3〔瓶〕这两种方法的综合算式你会列式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把你写的算式的同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板书:120÷8÷5120÷〔5×8〕这两种方法有一样的地方吗?有不同的地方吗?今后在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二〕下边我们一起去租车好吗?中队长到出租公司后说明了情况,经理听说是学生坐车,说可以优惠的,问中队长说“你们多少人?”中队长说“为了春游时平安,老师把我们分为4人一组,共10组”,经理说“本来应该收你们800元的,如今就只收你们600元吧!”同学们算一算我们每个人应该交多少车票钱呢?自己在练习本上做,同组同学可以交流,然后指名说是怎么做的。
【沪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6
2016年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分数1.请你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三个分数是的 。
即 。
3.()()91053==4.如图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为41。
( )5.把一根2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52。
( ) 6.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吃了三块,则吃了苹果的四分之三。
( ) 7.把一根绳子对折4次,每份绳长是这根绳子总长的81。
( )8.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占全长的65。
( ) 9.把4m 长的绳子剪成5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绳子长度的51。
( )10.把24个苹果分给8个同学,平均每个同学得到总数的83。
( ) 11.把3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41。
( ) 12.把两块蛋糕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人分得一块蛋糕的四分之一。
( ) 13.在如图中用阴影部分表示73公顷。
14.画一画,分一分.①请在右边画出一个周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并在图上标出正方形的边长长度.②分一分,涂一涂,用阴影部分表示出正方形的41。
15.如图是一个大正方形被平均分成9个小正方形.请你在这种分割下用阴影表示出大正方形的61。
2119161=÷16.在下面的正方形中采用不同的方法,用阴影部分表示出正方形面积的41。
17.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数字,表示下面图中阴影部分。
(自己画出阴影)18.用阴影部分表示出正方形面积的41。
19.圈出框内图形的31。
20.请用线段图表示男生比女生多31。
21.在如图中用阴影部分表示72公顷。
22.下面是一个正方形,它只是整个图形的四分之一,请你展开想像的翅膀,把整个图形画完.(画两种)。
23.在图中用阴影部分表示76公顷。
24.下面的长方形是由三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请在图中用阴影部分表示出43。
25.在图中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总面积的21,并图上阴影。
26.在图中用阴影部分表示出32吨。
27.涂色表示分数。
28.涂一涂.按每幅图下面给出的分数涂色。
(word版)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文档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除法一、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笔算除法时,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表示几个十,所以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二、除法的验算1.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
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
3.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全班的总人数÷组数=每组的人数5.玩具的总数-送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①书的总页数÷看的天数=每天看的页数②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 = 实际用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物品的个数=物品的单价③全班人数÷单打〔2人〕=单打的组数④全班人数÷双打〔4人〕=双打的组数⑤子的个数÷每的数=的数量⑥池的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数⑦老的人数+学生的人数=人数人数÷的数量=每坐的人数⑧玩具的个数-送出的个数=剩的个数剩的个数÷班数=每班分得的个数⑨一班的人数+二班的人数=人数人数÷每的人数=数四、商末尾有0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好整除,且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商1,一定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
第二元:数一、整千数1.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数位序表中,从右起,第〔五〕位是万位。
数位序表〔千〕位〔百〕位⋯⋯〔万〕位〔十〕位〔个〕位3.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数和写数〔数写字写数写阿拉伯数字〕二、几千几百几十几1.中或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写法:读数时,一个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3.1整体与部分word教案(1)
整体与部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初步体会到整体与部分是相对的。
3. 情感目标: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离散性的分数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一)圆形模型、线性模型。
师:老师带来一样大家喜欢的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播放课件)1. 请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1、2。
2. 在媒体上重复播放把圆和绳子的分离过程。
(1)把整体分成部分。
(2)把分出来的部分重新组合成整体。
3. 师:左边的图可以看成什么?右边的图可以看成什么?4. 让学生通过口头的表达,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说出谁是整体?谁是部分?这个环节中应该注意尽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5. 小结。
(二)小练习。
1. 老师利用身边的一些例子,让学生说出谁是整体,谁是部分?注意不要单独呈现,一定要把两者一起放在学生面前。
例如:一块黑板,一分为三;一张纸片,一分为四;一根线段,一分为五;一条绳子,一分为二等等。
2. 让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
3. 让学生举举例子。
注意应该不是属于离散量模型的例子。
4.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整体和部分之间发生的关系。
(三)离散性模型。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播放媒体)1.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3。
2. 在媒体上重复播放把圆和绳子的分离过程。
(1)把整体分成部分。
(2)把分出来的部分重新组合成整体。
3. 师:左边的图可以看成什么?右边的图可以看成什么?4. 让学生通过口头的表达,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说出谁是整体?谁是部分?这个环节中应该注意尽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5. 小结。
(四)小练习。
1. 老师利用身边的一些例子,让学生说出谁是整体,谁是部分?注意不要单独呈现,一定要把两者一起放在学生面前。
例如:班级中男孩子和女孩子和全班;四棵杨树和六棵柳树;踢足球的人和玩篮球的人;五只小老虎和三只大老虎等等。
沪教数学练习册答案三下
沪教数学练习册答案三下沪教版数学练习册答案(三年级下册)【练习一:整数的加减法】1. 计算下列各题:- 25 + 47 = 72- 38 - 22 = 16- 69 + 8 = 77- 54 - 36 = 182. 解决实际问题:- 小明有35个苹果,他给了小华15个,还剩下多少个?答:35 - 15 = 20个。
3. 填空题:- 如果一个数加上8得到15,这个数是____。
答:7(15 - 8 = 7)【练习二:乘法口诀】1. 根据乘法口诀计算下列各题:- 3 × 4 = 12- 5 × 6 = 30- 2 × 9 = 18- 7 × 8 = 562. 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每名学生需要5本书,一共需要多少本书?答:40 × 5 = 200本3. 填空题:- 6个7是____。
答:42(7 × 6 = 42)【练习三:除法的初步认识】1. 计算下列各题:- 36 ÷ 9 = 4- 49 ÷ 7 = 7- 56 ÷ 8 = 7- 24 ÷ 3 = 82. 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篮子里有24个鸡蛋,平均分给8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答:24 ÷ 8 = 3个3. 填空题:- 42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____。
答:6(42 ÷ 7 = 6)【练习四:认识图形】1. 判断下列图形:- 正方形:□- 长方形:□□□□- 圆形:○- 三角形:△2. 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答:(10 + 5)× 2 = 30厘米3. 填空题:-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____。
答:16厘米(4 × 4 = 16)【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练习,同学们应该能够熟练掌握整数的加减法、乘法口诀、除法的初步认识以及认识图形。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树叶的面积-优质教案(2)word版本
树叶的面积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测出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
2. 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估测活动的过程,初步体会“四舍五入”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目标:激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与同学交流探讨,分享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验用一个标准的方格(面积单位)来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判断哪些格子“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
教学准备:课件、透明厘米方格纸教学过程:一、比较引入出示课件:上海的秋天师:秋天一到,上海的许多树的树叶飘落了,今天我们数学课也来研究这树叶。
研究树叶的什么呢?——板书:树叶的面积师:先指一指树叶的面积是哪一部分?(拿出事先准备的树叶摸一摸,指一指)师:求这片树叶的面积,你们发现与上学期学习图形的面积时有什么不同?(上学期所学的平面图形是规则的图形。
有的能通过公式进行计算,像长方形、正方形。
有的能通过用方格数出来。
这片树叶的周围是凹凸不平的。
)师:(课件出示:一片树叶)它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面积如何算呢?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的内容。
[通过让学生比较,不仅再现上学期求平面图形面积时的方法,而且发现今天所学图形的形状是不规则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知识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1. 师:这一片树叶的面积有多大?每一个同学积极思考、大胆猜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
(可以用厘米透明方格纸来计数……)全班讨论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师:还是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方格进行计数。
(课件演示:在树叶上摆放透明的厘米方格纸),发现出现了一些什么情况?(树叶有的在透明的厘米方格纸中,出现了满格、半格,还出现了大于半格和小于半格的情况。
)师:观察得真仔细!(课件出示)先来数一下整格的:31格。
余下的怎么办?(可以把少的与多的拼在一起算一格;可以……,请学生大胆思考,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生活中我们可以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不算。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概念部分(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三年级(下)数学复习专题---概念部分1 班级姓名一、数的概念1、3648÷27商的最高位在位上,商是位数。
1725÷36商的最高位在位上,商是位数。
2、698÷□8,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要使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
3、60□5÷15要使商中间有一个0,且商没有余数,□里最大应填4、在算式“352×43”中,5 与4 的相乘的结果是5、一个数除以25 商是12,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6、把下面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180-26=154、4×154=616,算式:7、如果15×(□+6)错写成15×□+6,得到结果与正确答案相差8、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相乘的积是9、32×125=×125+×125=×8×二、面积单位与速度概念1、填上合适的单位:(1)数学练习本长25 、宽18 ,面积450(2)小巧手掌的面积大约有100 (3)小区游泳池占地3002、单位换算:170㎡= d㎡280000c㎡= ㎡586cm= m3、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2 千米/分,是一辆公共汽车速度的4 倍。
这辆公共汽车的速度是4、四个学生进行60 米赛跑。
小红跑了14 秒,小玲每秒跑5 米,小兰跑了10 秒,小亚每秒跑4 米。
这四个人中跑得最快。
三、分数概念1、把1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 份,每份是这根绳子的,也就是。
1 8 12、5 个是,里有个,里有7 个13 9 101 33、12 个☆的是个☆,20 个▲的是个▲3 54、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对折、再对折,每一份是它的1 15、小胖过生日分蛋糕,小丁丁吃了这个蛋糕的,小胖吃了这个蛋糕的,3 5吃得多。
三年级(下)数学复习专题---概念部分2 班级姓名签名一、填空1、5362÷45的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在位。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2算盘word教案 (2)
精品试题、试卷、教案
算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教学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算盘
教学过程:
一、介绍算盘的历史和现在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
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二、介绍在算盘拨数的方法
1.认识档、上珠、下珠
2.认读算盘上的1-9各数。
3.拨珠的方法:拨入下珠用大拇指,拨去下珠用食指,拨入拨去上珠用中指。
三、教学例8
1.定位:算盘上哪一档都可以定为个位。
只要个位确定下来,其余的数位也就确定了。
2.拨一些数让学生读写。
四、巩固练习
1.试一试
2.练一练1
五、课堂作业:练一练2、3、4、5。
精品试题、试卷、教案 1。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用两位数乘除-测试卷带答案(完整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用两位数乘除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 共12分)1.□36÷42, 要使商是一位数, □中可以填()。
A.1, 2, 3, 4B.1, 2, 3C.5, 6, 7, 8, 92.把除数54看作50来试商, 商()。
A.可能偏大B.可能偏小C.可能偏大, 也可能偏小3.一个数除以25, 商是17, 余数是11, 这个数是()。
A.414B.436C.7004.被除数除以5, 除数(), 商不变。
A.不变B.除以5C.乘55.计算720÷18时, 把它改写成算式()可以使计算过程比较简便。
A.720÷9÷2B.720÷9×2 C.720÷2×96.448÷42的商的最高位在()上。
A.个位B.百位C.十位二.判断题(共6题, 共12分)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要从被除数的前两位除起。
()2.被除数是10000, 除数是28, 商是356余数是32。
()3.下面的解答对吗?()一只母鸡平均每年产蛋240个, 50只母鸡一年可以产蛋多少个?(1)算式是: 240×50=12000(个)(2)数量关系是: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4.因为9÷4=2……1, 所以90÷40=2……1。
( )5.□÷75=75……(), 当余数最大时, 被除数是5700。
()6.480÷90=5…3。
()三.填空题(共8题, 共19分)1.一个数除以12, 商4余5, 这个数是()。
2.学校新添28套课桌椅, 共付款1820元。
椅子每把17元, 课桌每张()元。
3.计算除法时, 每次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
4.要使□51÷46的商是两位数, □中最小填();如果商是一位数, □中最大填()。
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20, 商()。
6.根据试商情况写出正确的商。
三年级数学下册 几分之一课件5
把一个(yī ɡè)圆柱体平均分成5份,柱体平均分成5份,
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
把一个(yī ɡè)圆柱体平均分成5份,
第十四页,共二十一页。
把一个(yī ɡè)圆柱体平均
分成 5 份 ,每份是
五 它的( )分之
一 1 ( ), 写作 ( )
分数线
3
分母
第十八页,共二十一页。
1
下面(xiàmian)哪个图里的涂色是
,
在( )里划
。
4
()
()
()
(
)
第十九页,共二十一页。
(
)
练 习
(liànxí)
2
请把图中涂色部分用分数(fēnshù)表 示出来.
1
()
8
1
()
3
1
1
()
2
( 10)
第二十页,共二十一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几分之一。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 认识分数(fēnshù)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fēnshù)。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了( )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 )份,。是它的( )分之。它的( )分之。 ( ),。( )。分成 5 份 ,。把它平均分成了十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分 母。( )。( )。8
5 (xiězuò)
(
)
第十五页,共二十一页。
例5
( 1)
下面是一分米长的线段 ( 10 )
1 分米
把它平均分成(fēn chénɡ)了十份,每 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第十六页,共二十一页。
1
word完整版)沪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题部分每天
word完整版)沪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题部分每天计算题1口算:24×50=1200,18×500=9000,210+73-37=246,50÷8×4=25 360÷60=6,4800÷600=8,6×24×5=720,24×4÷12×4=263÷7+10=19,17×5-20=65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708×205=,8845÷29=305用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567-123--248÷4=567-123--62=444--62=-93×48+48×4+48×34=93×48+48×4+48×(30+4)=93×48+48×30+48×4+48×4=4464+1440=5904列式计算:设这个数为x,则有3x-56=110,解得x=55/320÷480+98÷7=1/24+14=367/24计算题2一.直接写出得数:765+135=900,23×50=1150,20×55÷55×21=20,2884÷28=103,501-120×4=141,16×250=4000,520÷20×5=130,÷111=111,99×999÷99+1=100088=45÷5×9+7,解得这个数为4二.列竖式计算:(※要验算):380×1500=,305×208=,÷42=2005三.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5402-25×8834×87-87×24=xxxxxxxxxxxxx-2088=xxxxxxxxxxxxx=-xxxxxxxx160×27÷32=135,855-245-300=-2901194-650+×125+75×38=1194-650+xxxxxxx+2850=xxxxxxx 四.列式计算:1)设这个数为x,则有x/2=2×35-12,解得x=71计算题3一、直接写出得数。
沪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5.3使用计算器计算 教案(表格式)
会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运算。
教学难点
认识计算器的功能键M和MR的作用。
德育渗透
争当一个节约的好孩子,为创建和谐节约型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板书,学生每人一个计算器
教与学设计说明
“知识经济时代,人不能沦为工具的奴隶”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计算器教学只是一个载体,它应该承载着益智、辅德和育美的功能。本课中,安排了“赛一赛”“应用”和“挑战极限”等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都在全力彰显上述理念。
课题
使用计算器计算
主备者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的常用功能键,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运算。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究较复杂的两步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丰富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体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①每天大约滴水15千克,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 )千克的水。
②把这些水装入饮水桶,若每桶装25千克,大约可装( )桶。
③如果一个家庭每天需要3桶水,这些水可够( )个家庭用一天。
学生独立完成后,核对答案。
提问:解决了上面的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谈话:再来看问题2——有一天,小明在用计算器计算“490 ×16”时,发现计算器的键“4”坏了,聪明的小明灵机一动,很快还是用这个计算器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了,你知道他是怎样算的吗?
本课围绕我们备课组进行实施的课题——《好习惯促进学习效能的研究》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各活动的要求和规则进行一字一句的斟酌,力求让学生明确活动步骤和目标,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2 几分之一 ▏沪教版 (1)
《几分之一(例1)》说课稿一、教学安排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沪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P43-44(例1)二、教材分析《几分之一》属于“数与运算”版块,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沪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中的内容。
横向分析本教学内容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几分之一(例1)》的前继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中的《整体与部分》,后继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中的带单位分数的大小比较(例2)、离散量情况下几分之一的表示(例3)、以及后续以“几分之一”为计数单位,通过单位分数的累积来认识《几分之几》,并进一步探索分数的更多应用与知识。
纵向分析本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中的地位,《几分之一(例1)》是小学阶段关于分数主题的第一部分,其后继内容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以及第六单元《整理与提高》中《数射线上的分数》。
与之衔接的初中内容有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的运算》以及拓展内容《无限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
因此,《几分之一(例1)》作为小学阶段关于分数主题的第一部分,是在学生充分理解“整体——部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构非离散模型下几分之一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从三年级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学生已经知道“一半”的含义,也可能接触过类似二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但并不理解其含义。
然而,当分得的结果不能用整数来表示时,在问题与旧知的冲突中,学生对新知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被激发,认识分数的认知需求得以产生。
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跨越的年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正经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对于他们而言,则更多依赖于直观。
因此,以遵循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前提,建立分数初步概念的第一课时,应从观察直观的实物图形、进行丰富的操作活动入手,逐步抽象出非离散量情况下几分之一的分数模型。
分数的认识对学生来说难点有两个,一是往往会割裂的看待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对于同一个研究对象(部分)来说,当整体发生变化时,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也会随之变化,而恰恰是当整体和部分发生转化时,学生很难建立联系。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周长》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周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周长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周长的计算公式。
2.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运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并进行合作交流。
三、教学准备1.教材《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2.教学课件、黑板和白板。
3.学生课本、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引入:教师出示一个校园地图,并提问学生知道什么是周长吗?周长有什么作用?2.讲解: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周长的概念和用途,引导学生思考周长的含义。
第二步:学习新知1.概念解释:教师向学生解释周长的意义,告诉学生如何计算周长,并给出周长计算公式(周长 = 边1 + 边2 + 边3 + ……)。
2.示范演示: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矩形,并用尺子测量其边长,然后演示如何计算矩形的周长。
第三步:巩固训练1.练习1:教师让学生打开课本,完成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周长计算的掌握情况。
2.练习2:教师出示几个不规则形状的图形,让学生自己测量并计算其周长。
学生可以分小组合作完成,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单位的使用。
第四步:拓展应用1.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一个校园跑道的图纸,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该跑道的周长。
2.学生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
第五步:总结归纳1.总结:教师向学生总结课上学到的知识,强调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出几个注意事项。
2.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面积的估测 ▏沪教版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P4树叶的面积教学目标:1,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测出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
2,初步体会“四舍五入”的思想方法。
3,让亲身经历估测活动的过程,发展的空间观念。
4,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愿意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重、难点:会用数方格的方法估测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
会用“四舍五入”的思想方法处理非满格的格子。
教学准备:树叶、透明方格纸,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问:你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大吗?用什么方法?生讨论:先数满格5格,再用拼凑法得出剩下的格共7格,面积是7平方厘米。
(1格表示1平方厘米)。
问:可是小胖和小巧在公园里玩时,小胖对落叶产生了兴趣,问大家,一片树叶的面积有多大?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讨论:可以用透明方格纸方在树叶上进行测量。
每一格面积是1平方厘米,先数出满格,在数剩下的,可以求出面积。
问:树叶的边是不规则的,可不像我们刚才求的那个图形的边是直边,可以用拼凑法,该怎么办呢?生讨论:大于等于半格的算1格,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
2、生完成书P4,求出一片树叶的面积。
交流;整格31格,大于等于半格共17格,树叶的面积大约是48平方厘米。
三、拓展新知,巩固新知1、同桌两人,拿出准备的叶片,动手操作,测量一片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2、找邻居49 32 105 201 678 533变大的数是:()变小的数是:()四舍五入:个位上是1~4的要舍去;个位上是5~9的要算作10。
3、估算:488+2534、超市购物泡面358分面包532分薯片406分棉花糖235分(1)、买这些物品总共大约要付多少分?(2)、泡面比面包大约少付多少分?(3)、如果给你6元,你会挑选哪两样食品?四、体验收获,反思评价问:通过今天乘除法的计算,你有什么收获?还想提出哪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知识点:
1、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方位的相对关系:东——西;南——北;东南——西北
3、地图上的位置关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方,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
答题策略:
1、在一张纸上画出方位标,通过转动纸片确定目标方位。
2、寻找“在”字,“在”后边名称画出方位标,方位标交点和“在”字前边名称名称连线确认相互位置关
系。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知识点:
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先试除被除数的首位(看首位里有几个除数就对着首位商几),首位不够商看前两位,并把商写在第二位的上边,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3、除法的验算: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加余数
4、除法的估算:看除数和几或几十相乘的积接近被除数。
5、商的位数的判断,被除数的首位够商,商的位数和被除数位数相同;被除数的首位不够商,商的位数比被除数位数少一位。
汗麦教育- 记忆晚托班 1
答题策略:
1、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的养成。
2、除法的估算结果是整十整百整千数,或者是整百整十数、整百整千数。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知识点:
1、复式统计表: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具有相同内容的单式统计表合并而成。
2、知道复式统计表中每一个数据表示的含义。
答题策略:
1、细心观察复式统计表所包含的内容包括数字。
2、由学号组成的一组学生姓名,学号,仅表示一个人。
3、自己提问题仿照现有问题提问(不宜过难)。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点:
1、“0”乘任何数都得“0”。
2、一个数乘“10”,就等于给这个数的末尾添加一个“0”;一个数乘“100”,就等于给这个数的末尾添加两个“0”
3、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一个两位数乘第二个两位数的个位,积的末尾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一个两位数乘第二个两位数的十位,积的末尾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4、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写法——把“0”前边的数对齐,再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集的末尾添写几个“0”。
5、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积与因数位置无关。
6、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四位数(最大的积是9801),最少是三位数(最小的积是100)
答题策略:
汗麦教育- 记忆晚托班 2
1、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的养成。
2、验算的方法: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3、两位数乘两位数积的估算:看乘数接近的整十数相乘。
第五单元:面积;
知识点:
1、面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3、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答题策略:
1、单位的转换先想一个大单位等于多少个小单位(大化小乘以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
)
2、选择合适的单位:联系实际用排除法。
3、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用割补法。
4、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求宽,从“周长”中减去“长”的2倍,给减得的差除以2. 知道正方
形的“周长”求边长,给“周长”除以4即可。
5、铺方砖为题的两种思路(课本第71页、72页)。
第六单元:年月日;
知识点:
1、课本第88页表格内容。
2、平年全年365天,合52个星期零1天,闰年全年366天,合52个星期零2天;平年上半年181天,闰年上半年182天,不管是平年还是闰年,下半年都有184天。
3、除过平年2月不管是星期几都有4个,其余各月不管是星期几最多有5个,最少有4个。
4、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差别是有没有描述性词语“上午”、“下午”、“晚上”、“凌晨”
5、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汗麦教育- 记忆晚托班 3
答题策略:
1、认真细致的读题习惯的养成。
2、关于时间的计算问题:先把时间点改写成时间段,再用开始时间加经过时间等于结束时间,用结束时
间减开始时间等于经过时间。
3、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知识点:
1、小数的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2、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数字是几就读几。
3、小数的计算:小数点对齐
4、用小数表示“元”:整数部分的单位是“元”,小数部分第一位表示“角”,小数部分第二位表示“分”;
用小数表示“米”:整数部分的单位是“米”,小数部分第一位表示“分米”,小数部分第二位表示“厘米”
5、用小数表示“10分之几”和“100分之几”
答题策略:
1、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的养成,小数点对齐。
2、用箭头线表示小数。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
知识点:
1、衣服的搭配:用上装件数乘下装件数再乘鞋的双数
2、数字的组合:“0”不能作为最高位。
答题策略:
1、衣服的搭配:用上装件数乘下装件数再乘鞋的双数
2、数字的组合:固定一位或者两位,其余数字先随便写再交换位置就得到新一组数。
汗麦教育- 记忆晚托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