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01):理清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
散文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中考散文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一)概括文章内容,一般有两种基本句式:“谁+干什么”和“什么+怎么样”。
前者一般用于概括写事和写人的文章,后者一般用于写景的文章。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1.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
写事、写人的文章一般都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找出这些要素,什么特殊就把什么概括进去,再加以合理语言的组织,这就是主要内容。
3、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二)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同时,要会从“象征”中把握作者所寄托的“志”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例题:(2010·江苏省南京市)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天窗江南月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
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
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
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
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
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散文阅读——理清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
• 木兰溪 • 我爱离木兰溪不远,只有二里的路程。我自小怕水,母 亲连小潭也不让我接近,但她无法禁止一个孩子对河的 想像,她更不会想到木兰溪以后会成为我的血脉。在幼 时的想像中,木兰溪像一朵兰花,会开放和凋谢,且有 一种深湛的蓝,有天空一样的蔚蓝色。小时候我经常对 着天空发呆,天空除了白云就是那看透的蓝了,木兰溪 和天空一样,都是幼时的我捉摸不透的,因此溪水是蓝 的,一种也思绪一样的蓝。少时的我,虽未见过溪,但 耳畔总萦绕着木兰溪隐约的水声,那水声也是蓝色的。
• 木兰溪的水确实是蓝的,如宝石的晶莹,天空的纯净,兰 花的幽雅,或者如一段逶迤的心曲一样蓝得忧郁。这是我 八岁时初见木兰溪的印象。时值冬天,寒草衰烟凝霜。母 亲带我走亲戚,走在岸畔,凉风的手指不停地看上去我的 衣裳,但兰溪的水仿佛一种忧郁的眼神直照进我的内心深 处。多年以我读“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词句时, 我突然看见兰溪的眼睛穿透了我多年来的风尘。水声仿佛 一段悠扬的旋律,一直缭绕进我的心底。沙渚上几只银白 的鹤或翔起,或停落,给静谧的画面带来一点灵动的色彩, 鹤唳增添了幽静的质地。“渚清沙白鸟飞回”,这里没有 萧萧落下的无边落木
01 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理清散文行文思路-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任务一
(续表) 作者由普希金的痛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 生活”这一问题置于读者面前,启人深思。根据文章的线索、关键句子 合 及段落分布可以将全文合并为三个部分:来到普希金流放地;拜访普希金 之墓,了解他的伟大和死亡的时代原因;由普希金的痛苦深思问题 整 由童年时代与普希金的结缘说起,进而来到普希金流放地;了解到普希金 合 在流放中的生活、普希金的伟大和死亡的时代原因;作者由普希金的痛 答 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这一问题置 案 于读者面前,启人深思
好处?请简要分析。
【解题】
细审题, 根据题干“两条线索”及“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可知,本题考查把
明方向 握文章线索、探究线索作用
本文为游记,其游历路线依次是:①在普斯科夫,与当地作家交
线 游记
找线索,
谈时探讨普希金的性格发展;②去圣山寺院拜谒普希金之墓;
索 散文
析作用
③“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
任务一
(续表) 合并段落,概括要点。将圈画出的关键语句与段落重要内容结合,梳理各段 落主要内容:①开篇,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记忆开头,既点出了作者与普希金结 缘之早,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访问普希金流放地的期待;②第二段,由回忆回 合 到现实,表明此行目的;③第三段,来到庄园,联想到普希金作品《叶甫盖 尼·奥涅金》女主人公达吉雅娜;④第四段,过渡段,由女讲解员引入下文普 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⑤第五段,对普希金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和作品成 就进行简要介绍;⑥第六段,详细介绍普希金之死的时代原因;⑦文章结尾,
任务一
金的遗言:“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 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 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 自社会的巨大病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
中考语文复习 散文专题——感知文章大意,理清行文线索教学案(2021-2022学年)
散文阅读(一)——感知文章大意,理清行文线索基本目标:阅读文本,能找出行文线索,概括中心思想。
提升目标:针对考试题型,提高散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阅读文本,能找出行文线索,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针对考试题型,提高散文阅读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1.归纳内容要点.2.概括中心思想.3.找出行文线索。
二、方法总结(一)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的方法。
1.标题目扩展法:对标题扩展充实.2.要素归纳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并合理组织。
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串联、合并。
4.摘录句段法:引用或整理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点题句、关键句、主旨句、重点段落中心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
5.取主舍次法:抓住重点段落、主要事件内容概括。
(二)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1.鸟瞰全文:通读全文,明确文章所写的人物、事件、景物,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景物的分析,来探求文章的中心思想。
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往往点明了全文或段落叙述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中心思想。
3.分析文章的标题:标题常常能作某些交代或暗示,或揭示文章体裁,或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图,对解题有一定的帮助。
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成分:记叙文特别是散文,作者往往卒章显志,通过议论句或抒情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态度,抓住了这个观点态度,就能够把握文章的中心。
5.从反复出现的词句或暗示主题的关键词语入手,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6.从作者对人物、事件或者事物的情感态度入手。
(三)找出行文线索的方法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3)以核心事件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5)以地点为线索;(6)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关注文章的标题:有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了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3.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散文中,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有些句子反复出现,称之为反复句.反复句显示了散文的脉络层次.4.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散文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散文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找线索,理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行文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或为情感。
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2.析词语,明情感,挖掘隐含信息
文章是由词语和句子构成的。
词语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出现的,它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意思。
所以,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
特别是散文,它承载了作者充沛的情感,作为文章“细胞”的词语就必然含着作者的情感,有时还可能蕴含着非常含蓄的隐含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力把其中的隐含信息挖掘出来。
如罗春会的散文《舞蹈的蚕》中“舞蹈”一词不仅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在文中还多次出现。
3.抓开头,重结尾,寻找关键语句
古人形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凤头豹尾,可见十分重要。
散文的开头是很讲究的,有的文章开篇的句子就是“文眼”,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又如作家琦君的《水是故乡甜》。
理清脉络抓中心,赏析语言悟感情——中考散文阅读解析
青春岁月 ・ 学 术版
Y o u t h i f l l Ye a r s ・ A c a d e mi c V e r s i o n
J a n. 20ຫໍສະໝຸດ 3 第 1期 2 01 3 年 1 月
・
教学研 究 ・
理清脉络抓中心 , 赏析语言悟感情
— —
中考 散 文 阅读 解 析
3 . 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 . 使 自 己平 时 的运 算 技 能
想。 有 了数 学 思 想 以 后 , 还 要 掌 握 具 体 的方 法 , 比如 : 换元 、 待 定 系 达 到 自动 化 或半 自动化 的熟 练 程 度 经 常 对 知 识 结 构 进 行 梳 理 , 数、 数学归纳法 、 分析法 、 综合法 、 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 中, 形成板 块结构 , 实行 “ 整体集装 ” , 如表格 化 , 使 知 识 结 构 一 目了 常用 的有 : 观察与实验 , 联想与类 比, 比较 与分 类 , 分 析 与 综合 , 归 然 ; 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 , 由一 例 到 一 类 , 由一类到多类 , 由 多类 纳与演绎 , 一般与特殊 , 有限与无限 , 抽 象 与概 括 等 。
特之处就在 于 : 能 够 让 我 们 通 过 一个 十分 精 粹 、 亲切的形式 , 读 到 索 , 讲述 了一个动人 的故事 。请依据提示 , 在方框 中补全①~ 殴
作 者 对 于 人 生 或 自然 的感 悟 。 所以 , 近年来 , 散 文 阅 读一 直是 中考 的 主 要 情 节 。 语 文 阅读 考 查 的重 点 。 综观 2 0 l 2年 全 国各 地 中考 语 文 试 题 . 选取 = = 塞 : : 望 些 竺H 散 文 作 为 现 代 文 阅读 材 料 的考 区 占相 当大 的 比例 。 H H 苎 童 堡 曼 堕 竺H l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策略——整体把握、理清文脉
高考散文阅读策略——整体把握、理清文脉近年来,散文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新教材中散文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高考中散文尤其受到青睐,从1998年到2004年连续7年高考大阅读都是考查的散文(只有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是考的小说)。
散文不仅成为高考阅读考查的重点,而且高考对散文阅读的考查从内容、形式以及设题和答题要求都在不断地拓展和创新,内容上更加凸现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形式上正在从狭义散文向广义散文拓展,设题上开始向新课标要求的感悟、体验和充分张扬个性的开放性方向发展,答题要求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明显加大,因此,高考散文阅读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今年4套全国高考题和11套省、市高考题评卷的情况看,散文阅读的得分率较低,只有极少数学生得了满分,得分在14分以上的也为数寥寥,少数学生甚至得了零分。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也是如此,尤其是2002年散文阅读是全卷各题中得分最低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制约散文阅读的瓶颈还在于“整体把握、理清文脉”,即考生在阅读散文时没有整体把握、理清文脉的意识和着眼全局的眼光,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胸无全牛;答题时把局部和整体割裂开来,凭空猜测,生搬硬套,只答得一鳞半爪,造成失分严重。
究其原因,应该是高考复习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没有把握高考和教材在阅读模式上的变化,2000年高中课程改革的教材就是遵循阅读规律按“篇一段一句一词一字”的整体阅读模式编写的,摒弃了以往的“字一词一句一段一篇”的分析型阅读模式,而高考命题在2000年前就开始从整体立意设题,即使考题往往是考某一点,但实际上与整体息息相关,虽然到目前为止高考还没有纯粹考查整体把握、理清文脉的试题,但散文阅读的开放型试题,不单单考查对段落和某些主旨句、关键句、关键词的理解阐释,还要考查对整个文章内容的总体把握,这是一种更高的思维要求,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高境界,也是语文命题的必然选择之一;二是认为整体把握、理清文脉,不是《考试说明》中所列的三种能力、九点要求的范畴,只是就《考试说明》中的几点要求泛泛而谈,以练代讲,希望通过做大量的散文阅读练习达到提高的目的,而这种训练还是将一篇散文机械地分为字词、中心、结构、修辞、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各自孤立的部分进行训练,这种做法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其后果是使学生在理解文章时把局部同整体割裂开来,不善于在整体把握的烛照下考虑问题,也不善于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其效果可想而知。
散文阅读 第一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 学生用
专题七散文阅读第一课时理清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中考真题体验一.【2012.德州】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高山流水①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②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
那天的天气很高爽。
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③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
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
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④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
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
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
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⑤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
时间,在山上。
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⑥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真不该来。
⑦山,并没请谁来!⑧真的,山没有请谁来。
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
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⑨寂寞趱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
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
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⑩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
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
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国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⑾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
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 散文阅读 专题一 快速阅读 整体把握(1)
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散文阅读专题一快速阅读整体把握(1)专题一散文整体阅读训练——快速阅读,整体把握一、认识散文文体特征散文是与诗歌、小讲、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一种自由灵便、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
近年来高考中的散文,要紧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与哲理散文四类。
散文的要紧特征有:1.形散而神别散。
“形散”要紧是讲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别受时刻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别拘一格,能够叙述事件的进展,能够描写人物形象,能够托物抒情,能够发表议论,而且作者能够依照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别散”要紧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讲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不管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便,无别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的。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别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通成一具有机的整体。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基本上“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日子感觉,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能够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略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算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媚,生动爽朗,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讲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能够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点拨(一)读知道,才干做题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明白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解题事实上并无神奇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明白能力。
散文线索、思路要点剖析
4.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文末写到“在她没来以前, 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 了,……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的。”可知本文写的是外祖母对我的爱以及对我的深 远影响。(摘录语句法)(中心句、主旨句、抒情句、 议论句、结论句等)
★各类散文主旨的答题模式
类型
答题模过、事件),表现 (反映、歌颂、揭露、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 神、实质)
写景散文 本文通过描写……的景物,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抒情散文
本文通过借助……的景物(事物、事件),抒发了作 者……的感情
【技法口诀】 巧抓文题找情感,分析开头与结尾。 开门见山明主旨,卒章显志议论句。 蕴含情感抒情句,分析背景莫忘记。 按照主旨答题式,规范表达不忽视。
【技法口诀】 内容概括经常考,明确方法最重要。 感知形象来入手,情感载体人和物。 关键语段须感知,主要信息别忘记。 重点语句巧分析,文章内容自然知。 快速浏览好方法,概括提炼整合全。
三、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
1.标题提示法。(标题能使读者获得文章的总印象,能或显或 隐地传达文章的主旨)
2.段意串联法。(汇总每段中心概括) 3.首尾归纳法。(从文章首段或尾段中归纳) 4.关键词句归纳法。(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概括)
1、《背影》:全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依次是“惦记背 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再现背影”,共四次写到“背影”, 所以说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此外还有《枣核》
2、《济南的冬天》:开头的议论“……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 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抒情句如在写济南 的山时说“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样直诉肺腑,是作者的深情与赞美。结尾部分写道:“这就 是冬天的济南。”充分地抒发了“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 的济南”的情意。文章以“我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为线索。
叙事散文的阅读:把握文意,概括要点
叙事散文的阅读:把握文意,概括要点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抒“情”明“理”。
在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把握这类文章的定作目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运用材料在谋篇布局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
这样对作品有了整体的了解,才可以进入答题状态。
【应考策略】1、理清思路(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
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2、概括文段要点(1)注意开头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确定文章的中心(1)看标题。
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
所以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
(2)看注释。
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思想、写作背景及写作动机等,文章的中心往往与这些背景有关。
(3)看过渡句(段)。
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4)看开头结尾句。
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5)看抒情议论句。
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6)看反复出现句(段)。
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进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
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练习与解析】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第1课时 理清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
板块三┃ 散文阅读
考向4 理解标题的内涵。 例4 见中考真题体验二第2题。
[解析] 可以把文章最后一句“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 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看 做对标题的注解。
[答案] 告诉人们化解矛盾不能用偏激的方式,而应该用真 诚、宽容、友善的方式。
板块三┃ 散文阅读
考向2 根据线索,梳理某一部分或几部分内容 例2 见中考真题体验一第1题。
[解析] 此题列出表格,让考生根据时间顺序概括要点。我 们不妨先在第④段中分别找到描写太阳花日出前、日落时的句 子,然后摘取关键词重新组织一下语言就是答案。
[答案] 包裹严紧 花瓣收缩
板块三┃ 散文阅读
考向3 划分段落层次。 例3 请用“‖”将本文分成三部分(在下列段落序号上划 出)(2010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第16题,文本见附文二)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 [解析] 从文中找到表明时间顺序的词:“初二那年”“第 二天”“暑假”,然后再考虑到最后一段议论点题,很容易把 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答案]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
板块三┃ 散文阅读
考向2 筛选有关信息。 例2 见中考题体验一第2题。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指出“始终保持 着鲜艳夺目的色彩”后,文中分析了原因,“起初,我们认 为……”这是表面原因,即“太阳花喜爱阳光,阳光愈是炽烈, 它开得愈加旺盛艳丽”,“但是”一转,揭示了内在原因,即 “太阳花新陈交替活跃……”这样回答就全面了。 [答案] ①因为太阳花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阳光愈 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旺盛。②因为太阳花花期长,新 陈交替快。
板块三┃ 散文阅读
三、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 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 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 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 可少的“形”。
如何读懂散文系列之梳理行文脉络
如何读懂散文系列之梳理行文脉络教学园地11-08 1131学习目标:1.通过抓结构标志、勾联、压缩等方法能够自主概括段落大意;2.通过关注标题、整合段落层次等方式,会把握行文脉络,明确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学、测、讲、练教学过程:一、出示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散文阅读题几次大考(摸底、六县联考)的均分及学生认为存在的根本问题均分低?----读不懂二、出示江苏高考散文阅读题的均分、得分率。
(最好换成江苏某年的散文得分统计)08江苏高考文学作品阅读(20分)12题(分值4分)实际得分:1.99分 49.75%13题(分值4分)实际得分:2.82分 70.5 %14题(分值6分)实际得分:2.24分 37.33%15题(分值6分)实际得分:2.89分 48.17%合计:9.94分说明读不懂是普遍现象,根本问题三、方法:(从学生的阅读经验中概括几种方法)1.从散文行文的固有规律去把握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散”,但“散”中有规律可寻。
那就是一切材料,哪怕是插入,引用插叙,描写景物,旁涉其他人事,回忆等等都指向一个方向:中心。
例:《乡土情结》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段:以不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
第二段:“童年的烙印”在乡土情结形成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第三段:描写少小离家的两种情况,写出了远离乡土的孤苦无助。
第四段: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美他们不忘乡土之情。
第五段:以不消失的乡土之恋结尾。
中心一方面强调乡土之恋不会消失;另一方面,又在鼓励祖国强盛的时代应有大展宏图的志向。
2.关注标题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题。
)(1)教材中散文的标题:《我的四季》,《江南的冬景》,《想北平》,《金岳霖先生》。
(2)福建《吟风》,天津的《敦煌》,湖北的《雾》,湖南的《谈静》,安徽的《我与地坛》---直接明确了写作的对象。
如果文章写到了与此无关的内容,那就要考虑它与写作对象的关系,就要捉摸为什么要写其他的内容?(3)辽宁《雨韵》,全国1《阳关古道苍凉美》,北京《碧云寺的秋天》,四川《我爱水》,南通调研《寒冷的味道》,四市摸底《温软的稻草》----文题不仅明确了写作对象,更是表明了的感情倾向及模糊的主旨。
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阅读技巧
首先,需要通读全篇,把握主旨。
在读一篇散文的时候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全局,去深刻领会文章的要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我们在梳理文章脉络的时候,有的时候很难抓住文章的“线索”,散文当中文章的线索有的是中心事件,有的是感情,还有的是具体事物和时空变化。
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往往能帮助我们去找到散文的线索。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文章的主旨或者说是作者的情感,通常可以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
尤其要关注文章的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二步,我们就要审清题目,回读原文。
在看清题目之后,要在原文中找准相关区域,找到具体段落和与题目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并且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归纳出题目的答案。
最后,要注意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注意组织答案的时候要注意条理性,切不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以上为散文阅读技巧介绍,总之,散文是整个现代文阅读当中比较难的部分,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练习,不断地体会散文的文体特征和阅读技巧,提高散文阅读的得分。
第 1 页共1 页。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及答题技巧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
“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
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
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第一节:作用(意图、好处)分析题1、语句作用题2、段落结构作用题3、艺术技巧作用题4、人称作用题5、标题作用题6、景物描写的作用7、写作内容作用题(一)、语句作用题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
看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二)、段落作用题语句、段落命题特色1、作用分析题是指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
散文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理清文章思路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
准确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对于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文章显得尤为重要。
(一)行文思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1)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2)线索分类散文通常都有多条线索,可分为明线和安详。
一般来说,暗线往往是情感线索。
一般叙事的线索有以下几种: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的。
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
如《一定要争气》,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读书和在欧洲留学两个时期的事。
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
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
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不仅按参观顺序来写,而且以参观者每到一处的踪迹开头。
点明参观的地点,再抓住每一处所见所闻具体描述。
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如写《一个苹果》把传来传去的苹果作为线索,围绕苹果叙述了感人的事。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如《养花》围绕中心事件养花写了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怎样养花,怎样劳动获得丰收,怎样享受劳动成果.养花有何乐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01):理清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例1 (2011 莆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木兰溪王清铭我家离木兰溪不远,只有二里的路程。
我自小怕水,母亲连小潭也不让我接近,但她无法禁止一个孩子对河的想象,她更不会想到木兰溪以后会成为我的血脉。
在幼时的想象中,木兰溪象一朵兰花,会开放和凋谢,且有一种深湛的蓝,有天空一样的蔚蓝色。
小时侯我经常对着天空发呆,天空除了白云就是那看不透的蓝了,木兰溪和天空一样,都是幼时的我捉摸不透的,因此溪水是蓝的,一种与思绪一样的蓝。
少时的我,虽未见过溪,但耳畔总萦绕着木兰溪隐约的水声,那水声也是蓝色的。
木兰溪的水确实是蓝的,如宝石的晶莹,天空的纯净,兰花的幽雅,或者如一段逶迤的心曲一样蓝得忧郁。
这是我八岁是初见木兰溪的印象。
时值冬天,寒草衰烟凝霜。
母亲带我走亲戚,走在岸畔,凉风的手指不停的扯动我的衣裳,但兰溪的水仿佛一种忧郁的眼神直照进我的内心深处。
多年以后我读“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词句时,我突然看见兰溪的眼睛穿透了我多年来的风尘。
水声仿佛一段悠扬的旋律,一直缭绕进我的心底。
沙渚上几只银白的鹤或翔起,或停落,给静谧的画面带来一点灵动的色彩,鹤唳增添了幽静的质地。
“渚清沙白鸟飞回”,这里没有萧萧落下的无边落木,但潺湲的水比滚滚江水更容易陷入思绪。
我感觉一种水意正包围、浸渍了我,使我渐渐成为另一片在风中如蓝绸展开的水。
等母亲走出很长的路回头找我时,我已在溪边伫立多时。
从此,面对溪水,我总有一种迷失的感觉,迷失在水的蓝中。
多年以后,我头脑里多次涌现少时所见的那幅图景。
虽然我不是杜甫,身后没有落木的萧瑟背影,眼前也没有长江水倾注我干枯的眼眶,但我也有杜甫心头的那种沉郁顿挫。
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这种漂泊无依的感觉我同样有,只不过杜甫的心境是漂泊经历造成的,我的漂泊感与生俱来,深藏生命深处,如一只飞鸟,总将在苍茫天空的飞翔愿望敛紧于自己的翅膀,将悲凉的嘶叫潜藏于心灵。
印象较深的还有一次秋天是,我独自一人来到溪畔。
顺便提一句,看水宜静,唯有静才能使自己慢慢沉入内心的微澜之下。
溪水还是那样的蓝,只不见白鹤,岸畔白鹤起落的地方现在长满比人高的芦苇,秋风轻吹,就有芦絮沿风向悠然飘出,风势强是在半空扬,弱时又沾落水面,倏地不见影迹,而江水更显得清冽了。
这情景到现在还不能形容备足。
白雪似乎太重,杨花又太浮,他只能是芦絮,就如我只能是我。
我头脑中浮现一个句子:芦絮飘落如一声叹息。
秋天到了,万物萧索,来的如水,去的如水去,在微凉的风中,这叹息该是木兰溪的吧,又传自我的心底。
但溪不管我的思绪,只是不动声色地流着,在远处转弯的地方盘成几个结。
面对木兰溪展现给我的轻盈一面,我感觉忧伤竟然是这样的真实。
等到片片白的芦絮驮着红的斜晖沉入蓝的水中时,天黑了,我明白:我的忧伤与幼时的想象有关。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经常骑车来到溪畔,什么事也不做,能与木兰溪宁静厮守,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木兰溪的妙处就在于它那看不透的、空灵的蓝,就如生命本身的质地。
我有时花几毛钱乘渡船到对岸后又回来,但更多的时候,我赤足站在水,让微凉的水意湿淋淋地沿脚踝而上,爬满心窝,我静静地站立着,不感慨,面对水,原本就无须抒情。
黄昏时水面铺满一层金光,微风拂来,水波漾起,仿佛是一朵花在粼粼开放;风拂远,水波有渐渐平了,又似花在粼粼凋谢。
此情此景,我仿佛又回到童年的想象。
兰溪,是一条开满兰花的溪。
一位朋友告诉我,现在的兰溪水一点也不蓝。
我说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的木兰溪是蓝的。
谁的内心没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河流呢。
水一直在寻找,寻找前方的过程中产生了江和河,水寻找的结果还是水,于是寻找和漂泊成为水的全部主题。
我生长在木兰溪畔,注定要用流水的脚步踏向远方,寻找一种如水纯净、空灵的生命过程,我的寻找过程也是结果。
我执着于自己的蓝色旅程。
(选自《沧桑的是流水》,有删改)☆思路分析: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从“小时候”“八岁时”“有一次秋天”“有很长一段时间’’等短语来看,作者用一条时间线索贯穿了全篇。
描写了五个场景。
所以,填写“场景”栏中空缺的内容时,首先要明确这一点;其次,在填写“景物特点”和“作者心境”栏空缺的内容时,可以分别去找以上五个场景所属的段落,要么摘抄词或短语,要么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概括,即可得到答案。
答案:①八岁时初见的木兰溪②灵动、幽静(晶莹、纯净、幽雅) ③轻盈(芦絮飘零,溪水清冽) ④忧伤(叹息) ⑤经常骑车到木兰溪⑥宁静(平静,不感慨) ⑦一点也不蓝2.作者为什么说“木兰溪”后来成为“我的血脉”?(答出两点理由即可)☆思路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我的血脉”中“血脉”一词的含义:比喻极亲近的关系。
然后,仔细阅读作者所描绘的几个场景,把表明“我”和“木兰溪”亲近关系的句子找到,并据此提取概括即可。
答案:①我从小与木兰溪相伴成长;②木兰溪使我产生了与生俱来的漂泊感;③木兰溪是我心中的河流;④我和木兰溪一样在寻找生命的过程。
例2 (2011 泉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乡滋味(凸凹)这是8年前的旧事。
那年,刚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
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
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
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地红起来。
走近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一个色调。
多少年了,故乡仍带着那种逼人的质朴。
我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就是为这质朴而来。
母亲烧起柴草,煮了几穗青玉米。
柴草很干,火烧得热烈。
“住几天吗?”母亲问。
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唠一唠近20年来不曾细唠的家常。
”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哩。
”在母亲的感觉里,我居然跟她一样老了。
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
一粒一粒剥着吃,很绵软,香得和奶一样。
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
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
我一下子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即黄色的温暖。
晚上,母亲问:“你到哪儿睡呢?娘就这一条土炕。
”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
”躺在土炕上,感到这土炕就是久违了的母亲的胸怀。
母亲就是在这土炕上生我的,揭开席子,肯定还能闻到老炕土上胎衣的味道。
而今,母亲的儿子大了,自己也老了,却依然睡着这条土炕。
土炕是故乡永恒的岁月、不变的情结吗?这一夜,母亲睡不着,她的儿子也睡不着。
母亲很想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也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呼吸。
其实,岁月已使母子很隔膜了,却仍爱着,像呼吸,虽然有时感觉不到,却须臾不曾停止。
天亮了,我却酣然地睡沉了。
睡醒来,小饭桌早已放在身边。
“酒给你温好了,喝几盅吧。
”母亲安然说道。
饭桌中央,果然就是那把几代人用过的黄泥酒壶。
说温酒,其实是把罐中的老酒舀到壶里去。
母亲给祖父舀酒,给父亲舀酒,如今,又给她的儿子舀酒,那么,在她眼里,儿子是条有分量的汉子了。
在老家的日子,我彻底让自己放松了。
每天起得很迟,睡到日上三竿。
母亲从不叫醒我,开心地放任她的儿子。
“快把娘的儿子宠坏了。
”我跟母亲开玩笑。
“还能宠几天呢?世道上,除了娘宠儿子,还有谁宠呢?”听了娘的话,我心中竟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
媳妇好,爱情的后面是温柔的束缚;儿子好,伦常会把一副叫责任的担子不由分说地让你担下去;朋友好,友谊时时提醒你要保持一种无奈的却是必须的心灵对等……这一切,都美丽而忧伤,美得让人感到有些累。
吃过母亲的早酒,便是走走儿时的路,爬爬儿时的山……路依旧,山依旧,我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了。
儿时高高的曾绊得我摔破了膝的石阶,已显得很矮很矮。
儿时深深地看一眼都眩晕的水井,也显得很浅很浅。
山路曲折悠长,我却走来走去,又走回原处。
折回母亲的柴门,看到柴门下的母亲,霜雪已浸染了大片发际。
我不禁低沉地吟了一声:“哎,故乡。
”晚上,盘腿坐在母亲的土炕上,在小饭桌上摊了几页纸,想随便写些什么。
笔落下去,却写出了这么几行字:故乡,就像母亲的手掌,虽温暖,却很小很窄。
它遮不了风雨,挡不住光阴,给你的只是一些缠绵的回忆……写到这里,我抬头看一眼熟睡的母亲,想到明天就要走了,泪水不禁热热地流下来。
1.文章重点叙写“我”回故乡后的哪几件事?(8分)☆思路分析:把握文章内容,先要理出叙事的线索。
“晚上”“天亮了”“吃过母亲的早酒”标志着本文大体上以时间为序交代事件。
概括时,一是要理清共有几件事,一是要注意语言的组织模式应为“什么人做什么”。
答案:①和母亲一起剥玉米吃;②和母亲同睡一条土炕;③喝母亲为“我”温的早酒;④重走故乡的山路。
2.根据文意,简要描述“我”眼中的“母亲”和我所见的故乡。
(4分)“母亲”:故乡:☆思路分析:解答此题,先要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言行、神态的句子,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句子,然后进行概括、描述即可。
当然,文中的关键词,如“质朴”“依旧”“温暖”等词,要牢牢抓住。
答案:母亲:变得衰老、矮小,但依然质朴,仍是那样的慈祥、善良。
故乡:仍带着质朴,路依旧,山依旧,仿佛都没有什么变化。
3.说说你所感受到的作者对故乡的深情。
(4分)☆思路分析:此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可以去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这类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本文的开头与结尾,告诉了我们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是怎样的。
答案:①人到中年,仍有思乡的冲动,而且感情很强烈;②回到故乡,始终感到故乡的温暖;③虽然故乡依旧没有变化,但对故乡仍深深地依恋。
(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答题指导考点一:理清行文脉络(一)题型1:找出行文线索。
答题技巧:(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
常见的线索有:①以核心人物为线索;②以核心事物为线索;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时间为线索;⑤以地点为线索;⑥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关注文章的标题。
有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了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3)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散文中,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有些句子反复、出现,称之为反复句。
反复句显示了散文的脉络层次。
(4)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
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二)题型2:划分段落层次。
答题技巧:(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划分(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三)题型3:某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1)内容上的作用。
①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点明中心);②主题的深化、升华等。
(2)结构上的作用。
统摄全篇,领起下文,奠定基调,制造悬念,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呼应开头,总结全文等。
(3)艺术效果方面的作用。
渲染烘托气氛,含蓄蕴藉,留有想像的余地等。
考点二:把握文章大意(一)题型1: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