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学案
新人教版历史社会七年级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优质课教案设计
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设计思路新教材中“第5课,和同为一家”是一节意义重大的课,通过对其的学习,认识民族之间的友好,互助是发展的主流。
民族之间团结,促进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进步,从而缔造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从而激发学生的热爱民族的情怀。
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倡导,我创设的教学环节,着重突出“学生为主体,突出研究性学习,突出信息技术在学生课程学习上的重要”。
本课是唐朝民族关系史课,着重介绍了唐朝和睦、融洽的民族关系的历史。
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一个重要阶段。
唐朝密切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进步,巩固和促进各民族国家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2.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3.列举唐王朝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了解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平等、友好交往史实,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并能说出自己的体会。
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2、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以及他们与唐朝密切交往的事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3、收集整理唐朝民族交往的史实,编演历史剧,掌握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课前搜集自己所属于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与其他民族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密切联系,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事实,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式和巩固是各民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结果,是各民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
2、通过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内容的学习,认识到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友好交往的基础。
3、通过对唐代开明民族政策的了解,树立尊重别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培养待人宽容、豁达的性格。
三、教学重点:了解唐与吐蕃民族交往史实四、教学难点: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则是一时历史现象。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 案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四、南诏:
1、在云南生活着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后来,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3、著名的建筑是千寻塔。
五、
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
重点
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
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
关键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
唐朝与吐蕃的和亲、唐玄宗册封回纥、、与南诏等少数民族首领相关多媒体、图片
时间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教师学生活动
修改批注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B.预习下一课知识要点
C.作业: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板书
设计
一、突厥汗国的兴衰:
1、6世纪建立痰厥汗国后来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2、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东突厥灭亡。唐高宗时灭西突厥。
3、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4、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辖。
二、1、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唐玄宗封回纥族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教案
课题
第5课“和同为一家”
课时
七年级下第五课“和同为一家”教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政府开明的政策,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保证。
2、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有利于各族的发展。
3、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友好关系,是我国古代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关系的典范。其开放的民族政策是今天非常值得借鉴的历史财富。
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当时东突厥与唐朝的关系?随着颉利可汗的归顺,东突厥灭亡。后唐高宗时,又灭了西突厥。着重强调突出唐太宗对颉利可汗的册封和对东突厥民族的优待。
下面咱们分四个小组进行学习。列各小组学习和讨论的内容:1、各民族生活在哪里?
2、各民族有什么生活习俗?3、各民族出现了哪几位杰出的首领?
4、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吐蕃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教学难点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教学方法
谈话法、探究法、讲述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后小结】
下面这些图片,你能说一说是哪个民族?(逐一展示几个有关民族的图片: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让学生说出民族的名称。师:(告诉大家这五个民族在我国唐朝时的称呼。)今天,我们着重学习唐朝与这五个民族的关系。
由学生小结。
唐朝初年,东突厥经常南下骚扰。唐太宗积蓄力量,终于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授予官,赐给田宅,并时常宴请他。对东突厥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当官。
学生分组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共同讨论各民族的学习内容。
各组依次选派一名同学向其他小组的同学介绍本组所学习的民族的情况。要求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听,注意每个小组的介绍是否完整。文成公主小组的同学还要介绍文成公主的故事。
“和同为一家” 教学设计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介绍了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特别是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最具代表性,所以,在无论介绍与那个民族关系时都要注意强调,之所以唐朝能得到各少数民族的尊敬,是与他的民族政策和经济的强大分不开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平等、友好往来的史实,并能列举唐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突厥、回鹘、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恶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少数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使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是对祖国边疆的开发作出过重大贡献的,都有过灿烂的文化。
教学重点加深认识突厥语唐朝的关系和文成公主入藏。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友好互助是各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则是一时的历史现象。
另外本课头绪繁多,有多陌生的地名、人名、族名,掌握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提问:我国的56个民族中,有没有突厥这个民族?他为什么会消失了呢?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教师活动备注天可汗先介绍突厥的兴起和强大,这里要讲清突厥与唐的关系,知道最后突厥臣服的最终结果,要求学生掌握两点:一是唐朝在那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二是要让学生了解唐朝的开明政策是在北方少数民族不会对大唐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开展的。
出示想一想的问题:唐太宗为什么得到少数民族的尊敬和拥护?指出,唐太宗的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各民族的拥护,他被尊称为“天可汗”即各民族共同的君主。
可用一些小资料来丰富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和同为一家”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了解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并能说出自己的体会。
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学会阅读历史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以及他们与唐朝密切交往的事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通过有关文成公主入藏的材料,讲述或编排有关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培养他们信息的处理和表达表演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政府的开明政策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保证。
使学生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使学生认识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使学生了解到自古以来西藏就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事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
难点:如何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则是一时的历史现象;本课有许多陌生的地名、人名、族名,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板书设计: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天可汗”(唐与东突厥的关系)1、“天可汗”:唐太宗2、唐对东突厥的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唐与吐蕃(藏族)的关系)1、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2、文成公主入藏3、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三、点苍山会盟(唐与南诏(彝族、白族等族)的关系)1、册封云南王2、点苍山会盟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出示少数民族代表及中央领学生认识到我国的民族导慰问少数民族代表的图片关系是平等、团结、民主2、唐朝时期,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他们与唐的关系如何?导入【讲授新课】多媒体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问:由课题我们可以看出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如何?学生思考回答出示《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学生读图回答唐初边疆的少数民族从《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中进入“突厥”多媒体出示板书一、“天可汗”(唐与东突厥的关系)1、“天可汗”问:“天可汗”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谁被称为“天可汗”问:唐太宗为什么被称为“天可汗”师生通过材料理解“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靺鞨和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2.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对史实的比较概括能力。
3.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往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
教学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教学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导课: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
但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
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本节课的学习:第五课《和同为一家》。
一、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学生思考:我们前面学习过哪些北方的少数民族?五胡内迁,其中最著名的匈奴和鲜卑。
教师讲解:继匈奴、鲜卑之后,在隋朝统一全国之前,居住在阿尔泰山一带的突厥人兴起了,他们过的也是游牧生活。
除了放牧,他们还善于冶铁,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文字。
因此很快迅速建立了一个大汗国,中心是蒙古草原,北到贝加尔湖,南到长城一带,东到辽海,西到中亚。
不仅草原上的游牧部落都臣服于它,连西域的许多国家也都是它的属国。
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往一度受到严重的阻碍。
隋朝统一中原以后,突厥分裂成两个汗国,实力削弱,曾经归附过隋朝。
但是隋朝末年和唐朝初年,东突厥的首领颉利可汗却屡次率领军队侵犯中原。
图片展示唐周边众多的少数民族,引导思考:从图片不难看出,北方少数民族的势力非常强大,对唐朝的统治构成很大的威胁。
如果唐朝不解决民族问题的话,肯定对其统治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根据已有的历史知识,你认为唐朝统治者会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呢?谈谈你的看法。
(和亲和战争两种方式)教师讲解:随着唐朝国力的日益强盛,唐太宗派十万大军征讨突厥,擒获了颉利可汗,打败了东突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5课 “和同为一家”教学案2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学案2篇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5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案第一篇:《和同为一家》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同为一家”的含义,认识历史上不同民族的交流、融合与共存。
2. 了解唐宋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唐宋时期的疆域变化。
3. 掌握与唐宋时期有关的关键词汇与表述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词汇积累。
4.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够通过历史材料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唐宋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特点。
2. 掌握中央帝国的疆域变化,并能通过地图等工具进行比较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历史地图和图片,引发学生对唐宋时期的兴趣。
鼓励学生讨论,了解唐宋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Step 2 学习新知(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唐宋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特点,让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对于大一统国家的重要性。
2. 利用教科书上的材料和地图分析唐朝和宋朝的疆域变化,让学生了解中央帝国的疆域如何扩张和变化。
Step 3 活动探究(20分钟)1. 分成小组,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教材中提供的唐宋时期的文物和实物,通过图片、文字和描述进行讨论,了解唐宋时期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情况。
2. 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在活动本上,以备展示和讨论。
Step 4 总结归纳(1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央帝国疆域变化的关系,以及唐宋时期的交流和共存情况。
Step 5 课堂小结(5分钟)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相关资料,扩展自己对唐宋时期的了解。
第二篇:《和同为一家》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同为一家”的含义,认识历史上不同民族的交流、融合与共存。
2. 了解唐宋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唐宋时期的疆域变化。
3. 掌握与唐宋时期有关的关键词汇与表述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词汇积累。
推荐学习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和同为一家教案2 新人教版
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疆各族对唐朝恭敬有加;其中文成公主入藏增强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是汉藏两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各民族友好交往为唐朝经济繁荣、文学发展和社会风气开放提供了条件。
二、课程标准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知道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通过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比较概括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图片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我国现在是统一的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团结、平等,互相尊重、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那么在唐朝时期其周边有哪些民族?繁荣的唐朝与这些民族又是怎样的关系呢?(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展示:《贞观长歌》剧照教师:“贞观”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的年号?颉利可汗是哪个民族的首领?是什么事情使这两个人物联系在一起?学生:回答并叙述东突厥侵犯大唐边境史实。
展示:《唐朝疆域》图教师:请同学们看图找出唐朝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如果唐朝不解决民族问题的话,肯定对唐朝统治不利。
我们知道唐太宗时谋臣很多,请同学们扮作唐太宗时期的谋臣,为他出谋划策“如何解决唐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
学生:1、以武力征服;2、采取和亲政策;3、采取灭绝政策,以绝后患。
4、先打击后安抚。
(设计说明:学生在上册已经了解了各朝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如秦朝、西汉大举进攻匈奴,昭君出塞等,对每种做法进行论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案:第5课 和同为一家
第5课“和同为一家”问题导读—评价单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史实;了解和掌握唐朝册封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等族首领的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认识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重点难点】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
【课前导读】(一)唐朝与突厥的关系:1. 唐太宗被尊称为“”。
2. 唐太宗得到各族人民一致拥戴的原因:政治清明,实行的民族政策。
3. 西域: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和。
(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4.吐蕃人是今天的祖先。
5.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6.文成公主入藏:(1)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的原因:十分仰慕中原文化。
(2)唐太宗把嫁给。
(3)意义:密切了,增进了。
7.8世纪初,唐朝又把嫁到吐蕃赞普。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了。
(三)★回纥的勃兴:8.回纥是今天族的祖先。
9.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
10.后来,回纥改名为“”。
(四)★“车书本一家”和苍山洱海间的南诏:11. 靺鞨:的祖先,生活在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
12. 唐玄宗封靺鞨首领为。
粟末靺鞨有“”之称。
13. 六诏居民是今天和的祖先。
14. 南诏首领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问题导读—评价单答案:1. 天可汗。
2. 开明。
3.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4. 藏族。
5. 松赞干布逻些。
6.(2)文成公主松赞干布。
(3)唐蕃经济文化交流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第5课 “和同为一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5课 “和同为一家”教案02
第5课“和同为一家”学习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使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是对祖国边疆的开发做出过重大贡献的,都有过灿烂的文化。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相关情况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突厥、回鹘、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学生了解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平等、友好往来的史实,并能列举唐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
3、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恶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少数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天可汗”;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则是一时的历史现象,这是一个难点。
另外本课内容较多,又多陌生的地名、人名、族名,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关于唐朝与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可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准备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少数民族的资料。
查找《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和《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贞观长歌》第二集片段突厥进犯唐朝,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介绍突厥的相关资料及其兴衰,然后指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还有没有这个民族了(没有了,已溶入其它民族中。
)?提问学生谁知道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从而引入本课内容。
二、新课讲授:展示《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与《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以及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讨论:1、从图中,分别说出边疆各族的名称和方位及唐朝前后,周边少数民族有什么样的变化?2、从材料中唐太宗所说的话,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有何影响?学生:分成两组讨论回答。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和同为一家教案2 新人教版
第5课“和同为一家”课程标准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教学对象分析初一的学生活泼、可爱,好动、好奇、好问。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尚处于感性阶段,喜欢比较直观有趣的学习,所以在课堂上要尽量以生动活泼教学方法为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主要史实:唐朝周边主要的少数民族的名称(吐蕃、回紇、靺鞨、南诏)现名、地理位置、杰出首领、民族特点及与唐朝交往的史实。
文成公主入藏。
唐蕃“和同为一家”。
2、通过讨论松赞干布向唐朝提出和亲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3、通过列表学习四个少数民族的情况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归纳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唐朝和边疆各族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藏族和吐蕃人的生活习惯,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析的方法。
2、通过角色扮演<<步辇图>>中情景,使学生加深对吐蕃使者求婚的感官印象,重温历史,从而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掌握简单的表演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松赞干布向唐朝提出和亲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解决各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应采取和平的方式,认识到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情感态度。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和发展的,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各民族友好交流和团结发展,使今天非常值得借鉴的历史财富。
教学重点吐蕃的社会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教学难点1、松赞干布向唐朝提出和亲的原因。
2、本课涉及众多族名、地名、人名、称号、历史词语,学生不易掌握。
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教法:对比法、谈话法、讲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讨论法、探究学习法、对比法、角色扮演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1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和同为一家》。
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第22页。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欣赏一幅组图,你们知道这幅组图它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吗?[课件显示] 布达拉宫、藏服[学生回答] 藏族![教师讲述] 很好,这一座碉堡式的宫殿就是位于某某某某的布达拉宫,而这种少数民族服装则是藏服。
初中初一下册历史《“和同为一家”》教案
初中初一下册历史《“和同为一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同为一家”的含义和历史背景。
2.掌握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困境和国家政策的变化。
3.理解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和同为一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困境和国家政策的变化。
2.掌握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和同为一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和同为一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2.掌握跨文化交流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通过讲述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困境,引出“和同为一家”的含义和历史背景。
2.展示中日之间的地图及重要事件,让学生初步了解中日关系的发展。
第二步:讲解(15分钟)1.讲解中国政府采取的一些政策,如“自强”,“改革开放”,及中日之间的战争和议定书。
2.讲解“和同为一家”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意义,及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第三步:讨论(2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对“和同为一家”政策的理解和评价。
2.分享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第四步:巩固(15分钟)1.给学生发放作业:请回家向父母或长辈了解他们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并将结果分享给全班。
2.教师点评学生的分享,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
第五步: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和同为一家”政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问答环节,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作业1.调查你的父母或长辈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调查报告。
学生评价1.本节课我对“和同为一家”政策有了深刻理解和领悟。
2.在小组讨论中,我能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3.通过调查作业,我能够更真切的了解不同文化间的观点差异。
4.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和思考,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
教师评价1.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问答等环节。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自由交流、思考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
3.学生完成调查作业,能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思考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基本思路: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
朝的关系。
2、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
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3、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
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本课的难点,是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教具准备:多媒体
预习导入:唐太宗生前,各族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
的尊重?
课前预习(要求:一、先通看课文,包括大小字;二、再根据以下问题用笔在教材上做好
把
_________
蕃。
2.被各族尊奉为“天可汗”的是_________,他还把_________嫁给了吐蕃的赞普__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与_______的关系密切;“车书本一家”指的是唐与______的交
往频繁。
小组讨论
1、组长主持,组内统一答案,并用红笔修改。
2、解决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如有未解决的问题,组长举手示意。
组内互查记忆
课前预习内容。
课堂检测
1.本课的课题是“和同为一家”,最能说明这一课题的是:()
A.唐朝统治者将两位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唐与吐蕃关系日益密切。
B.唐朝统治者在西域设置政府机构,加强联系。
C.回鹘政权瓦解后,大部分迁到我国西北地区。
D.东北的渤海国,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
2.吐蕃的首领被称为:()
A 单于 B.可汗 C. 赞普 D.亲王
3.下列少数民族在唐朝时不存在的是()
A.匈奴
B.突厥
C.吐蕃
D. 回纥
4.下列属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
A.将皇室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加强汉藏的友好关系
B.册封回纥首领怀仁可汗
C.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D.册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5.学习过本课的你知道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吗?()
①皇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②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③在边疆地区设立管辖机构;
④对少数民族发动战争,干涉少数民族内部事物,激化民族矛盾。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
6.“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所反映的实质性问
题是()
A、唐朝对吐蕃的和亲政策
B、松赞干布时就与唐结亲
C、尺带珠丹感恩唐朝皇帝
D、汉藏关系密切
7.“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1)这句话是哪位皇帝说的?它的含意是什么?
2)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8、阅读下列材料:
唐人陈陶在《陇西行》一诗中说:“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
请回答:
(1)诗中的“贵主”指谁?“和亲”指什么事?
(2)“一半胡风似汉家”一语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