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导体和绝缘体》教案(1)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26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26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26导体和绝缘体(教案)导体和绝缘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与特点,能够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2. 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并学会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2. 教学难点: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直观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铁、铜、纸张、塑料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导电现象,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导体是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而绝缘体则不能传导电流。

3. 实例分析(15分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例如,用铁钉连接两个电池的正负极,观察铁钉发生的变化;再用木棍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木棍发生的变化。

4. 实验探究(30分钟)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探究。

每个小组准备一些不同材料的物体,如铜线、铁丝、塑料棒、纸张等,将它们分成两类并解释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

5. 查漏补缺(1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确定的结果,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并给予正确的解释和定义。

6. 拓展应用(20分钟)通过复习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场景。

例如,铜导线用于传输电能,塑料绝缘体用于包覆电线等。

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7. 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进行总结,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8. 实际应用(10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更多实际应用场景,进一步加深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

小学科学26《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26《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26《导体和绝缘体》(教案)导体和绝缘体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们是物质的两种基本性质。

通过本次教案,我将为小学生全面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特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定义;2.掌握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3.能够将物体进行分类,判断其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导线、铜板、木块等)、小黑板、小白板、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导体和绝缘体的实物鉴赏游戏,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钥匙、铅笔、塑料勺等,请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物体是否可以导电。

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导体的概念:导体是指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

比如金属、水、人体等都是导体。

2. 绝缘体的概念:绝缘体是指不能传导电流的物质。

比如塑料、木头、橡胶等都是绝缘体。

3.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导体内部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而绝缘体内部的电子无法自由移动。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实验一:导体的特性将铜板上的一小块导线与电池连接,另一端触碰铜板,并用手同时触碰导线的另一端,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得出导体可以传导电流的结论。

2. 实验二:绝缘体的特性将塑料勺与电池连接,在另一端触碰塑料勺,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得出绝缘体不能传导电流的结论。

四、巩固练习(1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判断一些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并向全班同学解释理由。

例如,铁钉、铅笔、玻璃、铝纸等。

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积极的点评和强调。

五、拓展应用(15分钟)导体和绝缘体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以电线为例,介绍电线的构造和用途。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物体的导体和绝缘体特性在哪些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教学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导体和绝缘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综合利用实验、图片展示等形式,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基本概念,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新冀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最新冀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3.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二、过程与方法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电池、灯泡、导线、电池盒、灯座、曲别针、塑料尺、铁钉、铜线、气球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把它们连接在电路中会怎么样?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两种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二、新课学习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能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将图中物体分别连接到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光亮。

活动目标:1.能根据经验预测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

2.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实施过程:1.本活动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四人一组,每给准备一套材料,活动时间约20分钟,讨论环节10分钟。

2.课前检查学生的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并提出预测实验结果的要求,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预测用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

3.先指导学生按照上节课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连接好电路,使灯泡亮起来。

然后将事先准备的材料分别连接在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亮。

要求每测试完一种物体的导电性,就将实验结果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灯泡亮的用‘勾’灯泡不亮的用‘叉’。

4.根据物体的导电性,对物体进行分类。

分类记录表可以不写物体名称,只写编号。

将自己的预测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让学生实验验证订正实验结果引导总结导体、绝缘体的概念。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导体和绝缘体》word教案-(1)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导体和绝缘体》word教案-(1)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电
导体与绝缘体
一、教学目标:
a.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让物体通过的是绝缘体。

b.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擦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c.学会与人合作,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二、内容分析:
本课是《电》这一单元的第三课,在前面的几课学习中,对电知识有了些许的了解,借助前一课中的电路检测器知识,来正确规范的检测这节课中准备的一些常见材料,看看哪些是容易导电的,哪些不容易导电的,从而初步认识导体与绝缘体,并且还要正确的认识导体和绝缘体,懂得安全用电。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重点是要规范地检测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难点是安全用电,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所以本节课以复习简单电路电流的流向作为铺垫,以教师直观的剪断导线来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揭开今天要研究的主题内容,在以橡皮擦为例经历一个简单并且又是完整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科学概念的认识,即导体与绝缘体,在最后,将教材上升到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导体和绝缘体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转化,接着认识水.人体是导体,让学生养成安全用电的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实验报告单。

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3导体和绝缘体》word教案(1)

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3导体和绝缘体》word教案(1)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13《导体和绝缘体》窦妪学区窦妪镇一中小学部史宏磊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教学重点: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区分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科学记录表、曲别针、塑料尺、玻璃片、铁钉、铜线、气球、干木条、橡皮、铝片、陶瓷片等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要想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同学们想一想,一个简单电路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电池、开关、导线、灯泡)现在同学们连接好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学生开始活动)师:都亮起来了吗?(亮起来了!)师:怎样让小灯泡熄灭呢?总结:我们通过开关能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如果用一些其它材料代替开关,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灯泡是否会亮?(想)二、提出问题,学习新课看我们准备了什么材料,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观察)教师提问(曲别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如果将这些材料连接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是否会亮,大家先来预测一下。

(分小组说一说预测结果)现在我们开始实验,将这些物体连接到电路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起来,将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相对照,看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活动,将物体连接到电路。

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检测物体,让孩子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分小组汇报(我们把曲别针连接到电路中,小灯泡亮起来。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3. 导体和绝缘体-冀人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3. 导体和绝缘体-冀人版

导体与绝缘体一、教学内容冀教版(2001)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导体与绝缘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本节课为第1课时,主要探究课本第40页和41页的活动一与活动二,并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

2.能通过自行探究与实验证实自己的预测,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3.能说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与记录。

4.构建适合学生认知能力范围内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二)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并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与他人团结协作展开探究活动。

2.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

3.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检测区分常见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难点:理解从物体构成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引导—探究式。

程序流程: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提升科学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收集整理数据—结合收集的信息、分类、找出规律—巩固扩展。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实验材料十套(每套含电路检测器1个;8种待检测材料:橡皮擦、铁钉、曲别针、铜线、气球、干筷子、铝线、塑料尺)、导体与绝缘体材料检测记录表和检测橡皮擦是否容易让电流通过的记录表各30张。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引出课题(4分钟)师:在家都帮爸爸妈妈干活吗?生:帮啊!师:老师来检测一下你们(是不是真的有帮家长干活)。

爸爸在家修理电器,需要你帮忙拿一把钳子,你会拿给爸爸那把呢?(PPT1:一个有保护胶皮,一个没有。

)生1:我会拿那个有保护胶皮的钳子(我会拿右边那个)。

师:你为什么会给爸爸拿这把呢?生1:有胶皮的不会导电(示意生1坐下)。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例子。

3. 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例子。

2. 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铜线、塑料尺、玻璃杯、水、电珠等。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复习绝缘体的概念。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导体吗?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1. 分组实验:每组发一根铜线、一个塑料尺、一个玻璃杯、一杯水、一个电珠。

让学生将这些材料连接起来,看电珠是否亮起来。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铜线和电珠连接时,电珠亮起来,而塑料尺、玻璃杯和水连接时,电珠不亮。

3. 提问:为什么铜线能让电珠亮起来,而塑料尺、玻璃杯和水不能呢?三、学习常见导体和绝缘体:1.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2. 展示PPT课件,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导体和绝缘体。

四、巩固知识:1. 填空题:导体是____,能导电;绝缘体是____,不能导电。

五、课堂小结:2. 强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掌握了它们的性质。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知识点拓展方面,还需加强引导,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续):六、拓展练习:1.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使用至少两种不同的导体和绝缘体。

2. 让学生尝试解释为什么某些物体能够导电,而其他物体则不能。

七、家庭作业:2. 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练习题。

八、课程评价:1. 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观察能力。

2.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评估他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1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1

3、导体与绝缘体【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冀人2001课标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电》的第3课,本课教学内容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物质科学领域“能量的表现形式之简单电路”范畴。

本节课引领学生经历用“电路检测器”科学规范地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通过本课学习为学生继续探究电的知识提供感性认识和理性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认识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导电性【教学难点】导体与绝缘体是相对的【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

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观察导入: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板书:导体、绝缘体)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案三篇

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案三篇

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能力目标:能够设计检验装置,并检验常见的各种物体的导电性。

(三)情感目标: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要通过检验后才知道,任何结论都是要通过检验后才能得出的。

二、教学重点:(一)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作用。

三、教学难点:(一)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四、课前准备:(一)教师准备:1、自制教具电路板、2、电流实验盒、3、各种金属和非金属、4、新型试电笔、5、电工常用工具、6、玻璃杯、7、水、8、盐。

(二)学生准备:大号电池每人一节。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电的作用很大,但电压高时对人体有危险,所以我们家的电线外面都有物体把它包住。

包住了就没有危险。

你知道外面包裹的这一层叫什么吗?(二)新课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三)问题:一个物体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呢?学生回答:用简单电路来检验。

把要检验的物品串联在电路中,如果小灯泡发亮,说明电流可以通过,它是导体。

如果小灯泡不亮,说明电流不能通过,它是绝缘体。

(四)检验一:P33把我们常见的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导体有:绝缘体有:(五)小结: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容易通过)叫做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不容易通过)叫做绝缘体。

(六)检验二:P34水是导体吗?注意;要在水中多放盐和多加电池。

(七)检验三:P34人体是导体吗?注意:要用新型试电笔检验。

(八)判断:P35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电工工具中它们哪一部分是导体?哪一部分是绝缘体?(九)安全用电:P35注意事项:晾衣服、放风筝、搞卫生。

安全用电:在我们家或其它地方一定要注意,一个插座上不能同时插入多个用电器。

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安全第一不能忘。

六、本课小结:我们通过检验的方法,知道了电容易通过的物体叫导体,电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3导体和绝缘体》word教案1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3导体和绝缘体》word教案1
学生分组活动,将物体连接到电路。教师巡回指导。(通过检测物体,让孩子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分小组汇报
(我们把曲别针连接到电路中,小灯泡亮起来。)(其他小组一样吗?)
(我们把铁钉连接到电路中,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要想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同学们想一想,一个简单电路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电池、开关、导线、灯泡)
现在同学们连接好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学生开始活动)
师:都亮起来了吗?(亮起来了!)
师:怎样让小灯泡熄灭呢?
总结:我们通过开关能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如果用一些其它材料代替开关,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灯泡是否会亮?(想)
(我们把塑料尺连接到电路中,小灯泡没有亮起来。)
看一看我们的预测是否准确?
刚才,我们将一些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有些让小灯泡亮了,有些让小灯泡不亮,让小灯泡亮的物体有哪些?让小灯泡不亮的物体有哪些?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板书)
曲别针、铁钉、铝片、铜线等绝大多数金属是导体。
塑料、干木条、玻璃片、陶瓷片等绝大多数非金属是绝缘体。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教学重点: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区分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科学记录表、曲别针、塑料尺、玻璃片、铁钉、铜线、气球、干木条、橡皮、铝片、陶瓷片等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
我们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那么,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

小学科学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导体和绝缘体是小学科学第13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们与电流的传导和电器的工作原理密切相关。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针对小学科学第13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教材第13课的相关内容。

2. 实验器材:导体(如铜线、铝块等)和绝缘体(如塑料、橡胶等)、电源、电灯泡、电流计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或电视、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呈现一张插图,上面有一根铜线和一根塑料棒,请学生观察并描述两者的不同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铜线和塑料棒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电流。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导体是指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如金属等;绝缘体是指不能传导电流的物质,如木材、塑料等。

2. 教师通过投影仪或电视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展示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运作。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教师组织实验,将一根铜线和一个铝块连接到电源、电灯泡和电流计上,观察电流计的示数,并记录下来。

2. 教师让学生用橡胶手套将导体触摸一下,并观察电流计的变化。

3. 教师询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引导他们得出结论:导体能传导电流。

4.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当导体表面覆盖一层绝缘体时,电流是否会改变。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应用。

2. 学生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电器为例,探讨它们的导体和绝缘体部分,并解释电器的工作原理。

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并强调它们在电器工作中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并提醒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导体和绝缘体》学案——第一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导体和绝缘体》学案——第一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导体和绝缘体》学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二、重点难点
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三、导学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全班同学共享。

1.请问橡皮擦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什么?
四、参考资料
导体(conductor)是指电阻率很小且易于传导电流的物质。

导体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称为载流子。

在外电场作用下,载流子作定向运动,形成明显的电流。

金属是最常见的一类导体。

金属原子最外层的价电子很容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留下的正离子(原子实)形成规则的点阵。

金属中自由电子的浓度很大,所以金属导体的电导率通常比其他导体材料的大。

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在极低温度下,某些金属与合金的电阻率将消失而转化为“超导体”。

不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Insulator),绝缘体又称为电介质。

它们的电阻率极高。

绝缘体的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绝缘体和导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绝缘体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这里要注意:导电的原因:无论固体还是液体,内部
如果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者离子,那么他就可以导电。

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产生导电粒子,那么它也可以成为导体。

小学科学426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426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426导体和绝缘体(教案)科学教案:导体和绝缘体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和区别。

2. 技能目标:能够识别导体和绝缘体。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其特点。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导线、木棍、金属卡片、橡胶棒等。

2. 实验材料:导体和绝缘体的示意图或样品。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在引导学生思考之后,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并回答问题。

Step 2: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黑板等方式,简明扼要地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和特点。

导体是指能够传导电流的物体,其内部的电荷可以自由移动;而绝缘体则是指不能传导电流的物体,其内部的电荷无法自由移动。

Step 3:实验演示(15分钟)准备好一段导线,木棍,金属卡片和橡胶棒等实验器材,向学生展示这些材料并要求他们观察。

然后,教师可以把导线两端与电池连接起来,询问学生导线会发生什么现象。

接着,将木棍放在导线两端,再次询问学生木棍会发生什么现象,并让他们解释原因。

接下来,教师可以在金属卡片上搓一只橡胶棒,将橡胶棒靠近金属卡片,然后询问学生卡片会发生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

Step 4:巩固练习(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导体和绝缘体的辨别,可以通过放映一些图片,让学生在纸上写下图片中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并验证答案。

最后,教师可以给予鼓励和指导。

Step 5:拓展运用(15分钟)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小实验:将一个小灯泡和一个铁质的钥匙连接,然后叫一位学生触摸钥匙另一位学生触摸灯泡。

询问学生灯泡会亮吗?再次询问他们为什么。

接下来,教师可以将实验器材交给每个学生,让他们自由探索导体和绝缘体的其他特点,鼓励他们动手实践和发现。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3. 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探究。

三、教学难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理解。

2. 实验操作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铜线、铁丝、塑料尺、玻璃杯、水、电珠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2. 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教师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3. 学习常见导体和绝缘体教师展示铜线、铁丝等导体和塑料尺、玻璃杯等绝缘体,引导学生认识并区分它们。

4. 实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铜线、铁丝放入水中,观察电珠是否发光,从而验证导体的性质。

让学生将塑料尺、玻璃杯放入水中,观察电珠是否发光,从而验证绝缘体的性质。

5. 总结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导体放入水中,电珠会发光;绝缘体放入水中,电珠不会发光。

6.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性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并总结它们的用途。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2. 教师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原理,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了解: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绝缘体中自由移动的电子很少。

七、课堂练习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2. 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其他物质的导体和绝缘体性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及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和建议。

小学科学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案)导体和绝缘体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概念,是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

在第六课中,我们将学习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掌握它们的特点,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一、知识目标1.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常见例子;3.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1. 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2. 分析和归纳的能力;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和特征;2. 导体和绝缘体的常见例子;3. 导体和绝缘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们回忆第五课学过的电能和电流的关系,并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样的物质可以让电流通过?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让电流通过,而有些物质不可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2. 新课内容(20分钟)首先向学生们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导体是指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绝缘体是指不导电流的物质,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然后让学生们观察一些常见的物质,并发现其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通过观察不同的物质,学生们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特征来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请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你们观察到了哪些导体和绝缘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引导学生们总结出导体的共同特征:通常都是金属、水和一些湿润的物质,并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绝缘体的共同特征是:通常是塑料、橡胶和一些干燥的物质,并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3. 拓展活动(30分钟)为了巩固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教师可设置以下两个拓展活动。

a) 实验:用电池、导线和灯泡进行实验。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们进行实验,让学生们亲手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

要求学生们使用不同的物质作为导线,比较它们的导电性能。

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案三篇

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标: 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能⼒⽬标: 能够设计检验装置,并检验常见的各种物体的导电性。

(三)情感⽬标: ⼀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要通过检验后才知道,任何结论都是要通过检验后才能得出的。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作⽤。

三、教学难点: (⼀)认识⼈体、⽔也是导体。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教具电路板、2、电流实验盒、3、各种⾦属和⾮⾦属、4、新型试电笔、5、电⼯常⽤⼯具、6、玻璃杯、7、⽔、8、盐。

(⼆)学⽣准备: ⼤号电池每⼈⼀节。

五、教学过程: (⼀)导⼊新课: 电的作⽤很⼤,但电压⾼时对⼈体有危险,所以我们家的电线外⾯都有物体把它包住。

包住了就没有危险。

你知道外⾯包裹的这⼀层叫什么吗? (⼆)新课课题: 2、导体和绝缘体 (三)问题: ⼀个物体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我们可以⽤什么办法来证明呢? 学⽣回答:⽤简单电路来检验。

把要检验的物品串联在电路中,如果⼩灯泡发亮,说明电流可以通过,它是导体。

如果⼩灯泡不亮,说明电流不能通过,它是绝缘体。

(四)检验⼀:P33 把我们常见的这些物品进⾏分类: 导体有: 绝缘体有: (五)⼩结: 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容易通过)叫做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不容易通过)叫做绝缘体。

(六)检验⼆:P34 ⽔是导体吗? 注意;要在⽔中多放盐和多加电池。

(七)检验三:P34 ⼈体是导体吗? 注意:要⽤新型试电笔检验。

(⼋)判断:P35 常见的电器、电⼯材料、电⼯⼯具中它们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 (九)安全⽤电:P35 注意事项:晾⾐服、放风筝、搞卫⽣。

导体和绝缘体-冀人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导体和绝缘体-冀人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导体和绝缘体-冀人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并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具体应用,如电线和塑料袋;3.掌握简单的实验方法,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4.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重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2.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及使用。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和特性;2.指导学生进行消除常见错误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一枚小电池、一根铜线、一小段钢丝、一小段塑料绳以及一些塑料袋或纸张;2.实验仪器:能够记录电流的电流表和两根万用表电笔。

教学过程1. 导入1.老师提供有关电线和电路的问题,让学生探索相关知识;2.老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总结出什么是电线和电路。

2. 学习1.导师通过图片或物品向学生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差别和特性;2.导师简要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和性质;3.导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使用。

3. 实验操作1.老师先让学生对实验器材进行认识;2.老师解释并演示实验过程,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3.老师检查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4. 总结1.老师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有什么特性和使用?2.老师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学习反思。

教学评估1.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2.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3.学生的学习总结。

教学扩展1.引导学生探索电场和电磁场的基本概念;2.着重讲解电路的组成以及电学符号的使用;3.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实验操作。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教案导体和绝缘体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也是中学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本文将结合教育理论,设计一份《导体和绝缘体》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教学目标:1.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及区别。

2.掌握导体的性质和绝缘体的性质。

3.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及区别。

2.导体的性质。

3.绝缘体的性质。

4.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

3.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讲解: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并通过实验演示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让学生感受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3.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讨。

5.总结: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及应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吸引学生注意力。

2.实验仪器:准备实验仪器,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亲自感受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

2.听取学生的讨论和发言。

3.布置作业,通过作业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和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

下节课我将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断巩固和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导体和绝缘体》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教学重点: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区分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科学记录表、曲别针、塑料尺、玻璃片、铁钉、铜线、气球、干木条、橡皮、铝片、陶瓷片等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要想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同学们想一想,一个简单电路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电池、开关、导线、灯泡)
现在同学们连接好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学生开始活动)
师:都亮起来了吗?(亮起来了!)
师:怎样让小灯泡熄灭呢?
总结:我们通过开关能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如果用一些其它材料代替开关,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灯泡是否会亮?(想)
二、提出问题,学习新课
看我们准备了什么材料,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曲别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如果将这些材料连接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是否会亮,大家先来预测一下。

(分小组说一说预测结果)
现在我们开始实验,将这些物体连接到电路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起来,将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相对照,看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活动,将物体连接到电路。

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检测物体,让孩子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走出教室,
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分小组汇报
(我们把曲别针连接到电路中,小灯泡亮起来。

)(其他小组一样吗?)
(我们把铁钉连接到电路中,小灯泡亮起来。

)
(我们把塑料尺连接到电路中,小灯泡没有亮起来。

)
看一看我们的预测是否准确?
刚才,我们将一些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有些让小灯泡亮了,有些让小灯泡不亮,让小灯泡亮的物体有哪些?让小灯泡不亮的物体有哪些?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板书)
曲别针、铁钉、铝片、铜线等绝大多数金属是导体。

塑料、干木条、玻璃片、陶瓷片等绝大多数非金属是绝缘体。

我们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那么,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
出示实物。

同学们观察这是什么?(改锥)由哪些材料构成?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有什么用处?
导体和绝缘体应用比较广泛,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但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条件变了,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

例如干木条是绝缘体,但木条变潮湿后,就成为导体了。

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因此同学们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触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