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后期散曲研究浅述

合集下载

明代散曲和民歌

明代散曲和民歌

思考题
1、名词解释:《诚斋乐府》 2、简述冯梦龙散曲的主要特点。 3、比较明代散曲和民歌的异同。
3)明后期: 冯梦龙编辑的《童痴一弄· 挂枝儿 》 《童痴二弄· 山 歌 》。代表明代民歌主要成就。 特点: 1、真实描绘平民阶层的世情俗态。 2、热烈歌咏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3、艺术手法和创作技巧更趋成熟。 《童痴二弄· 山歌》 送郎出去并肩行,娘房前灯火亮瞪瞪。 解开袄子遮郎过,两人并做子一人行。
3、明后期:嘉靖前后,散曲最为兴盛。 杨慎《陶情乐府》。状元才子。多写心中幽怨, 注重意境,带有词的风格。 杨慎《黄莺儿· 春夕》 一水隔盈盈,峭寒生日暮情。梨花小院人初 静。玉箫懒听,金杯懒倾,月明闲愁秋千影。梦 难成,村春相应,疑是棹歌声。
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明代最重要的散曲家。题 材广泛。语言活泼自然,有元散曲的豪爽磊落之气。 冯惟敏《玉江引· 阅世》 我恋青春,青春不恋我。我怕苍髯,苍髯没处躲。富 贵待如何?风流犹自可。有酒当喝,逢花插一朵。有曲当 歌,知音合一夥。家私虽然不甚多,权且糊涂过。平安路 上行,稳便场中坐,再不惹名缰和利锁。
明代散曲和民歌
相同点:都是当时所唱的歌曲。 不同点: 1、作者不同:散曲是文人士大夫所作,民歌出于 民间无名氏之手。 2、场合不同:散曲用于宴饮,有固定的宫调格式。 民歌随处可唱,没有太多的格律讲究。 3、语言风格不同:散曲出于文人之手,相对雅化。 民歌以口道心,无所忌惮,活泼动人。
第一节 明代的散曲
一、概述: 散曲从元代兴起后,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词的功 能,明代曲盛而词衰。 二、代表作家作品: 1、明初:处于衰退状态。 主要代表:朱有燉《诚斋乐府》。 特色: A、音律谐美,风格属于豪放一派。 B、内容以宴游应酬为多,体现富贵闲适情调。

明代散曲创作概况与乔吉、张可久作品分析

明代散曲创作概况与乔吉、张可久作品分析

明代散曲创作概况与乔吉、张可久作品分析在中国文学史上,明代散曲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

散曲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时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散曲是一种以歌谣为基础,结合诗歌、戏曲、散文等元素的短小抒情体裁,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适合歌唱演出。

在明代散曲的发展历程中,不乏众多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其中乔吉、张可久被认为是其中的佼佼者。

明代散曲创作概况明代散曲在诗歌、文言文和戏曲的基础上创作,结构大致上分为五律、七律、杂律等。

明代散曲以诗意独特,想象丰富为其特点,善于表现人生百态,抒发个人情感。

明代散曲的创作素材广泛,题材多样,内容涵盖宫廷生活、风景物象、爱情离别等,体裁多样性丰富。

明代散曲作家在表现手法上也颇具创新,如用景物来表达人物情感、运用夸张手法等。

乔吉的散曲作品乔吉是明代著名的散曲作曲家,他的作品具有深沉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水准。

乔吉的散曲多以史传人事为题材,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和深刻情感的人物形象。

他的作品在表现手法和意境上都独具风采,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

张可久的散曲作品张可久是明代另一位杰出的散曲作曲家,他的作品以情感真挚、抒情细腻著称。

张可久的散曲作品常以爱情为主题,表现出细腻动人的情感和高超的音乐审美。

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明代散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总结明代散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乔吉、张可久等作曲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出色的作品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创新,而且在内容上擅长表现人生百态,展现了超凡的创作才华和艺术魅力。

通过对明代散曲创作概况的了解,以及对乔吉、张可久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和理解这一独具魅力的文学形式。

第九章_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第九章_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趣味链接

清末某次科举考试,其试题为“昧昧我思 之”(语出《尚书· 秦誓》,乃深潜静思之 意。)某考生不解题意,做成一篇“妹妹 我思之”的情书文章。考官阅卷时,不禁 哑然失笑,即提笔在卷上批了五个字,两 句话联起来,恰好成为一副滑稽可笑的对 联。请你想一想,考官会批哪五个字?
本章要点:
明代散曲的总体特征 白苎体 明代民歌的地位
[满庭芳]《巫师》 形骸太蠢,手敲破鼓,口降邪神,福 鸡净酒噻一顿,努嘴胖唇。才说是丁三舍人,又赖做杨 四将军。一个个该拿问,依着律审允,不绞斩也充军。
3、 冯惟敏(1511-1580)
字汝行,号海浮山人,青州临朐(今属山东)人。散曲集 《海浮山堂词稿》,北曲。题材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多用口语俗谚,极少雕饰。刚劲朴实,自然本色。 [胡十八]《刈麦有感》 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 五月半间便开仓,里正哥过堂。花户每比粮,卖田宅无买 的,典儿女陪不上。 4、薛论道(1531?-1600) 字谈德,号莲溪居士。定兴(今属河北)人。散曲集《林 石逸兴》题材广阔。边塞军旅生活作品较有特色。气魄雄 健。 [黄莺儿]《塞上重阳》:荏苒又重阳,拥旌旄倚太行, 登临疑是青霄上。天长地长,云茫水茫,胡尘静扫山河壮。 望遐荒,王庭何处?万里尽秋霜。
第九章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明代的散曲 明代的民歌
一、明代的散曲


1、明代散曲的总体特征: 1)数量远远超过元代 《全明散曲》 2)曲调也有创新,南散曲成了散曲的主流,明代散曲由 本色自然向词化、雅化的方向发展。 梁辰鱼开创了以昆曲写散曲的先例。他的散曲集《江东 白苎》全部用昆曲写成,一时大为流行,被称为“白苎 派”。 喜用华美纤丽的辞藻,表达缠绵旖旎的艳情。音 乐上开创了新形式。 2、明代散曲的分期特点: 1)前期:用北曲,点缀升平,风格或闲适或疏狂,缺 少新意 2)中期:南散曲开始出现,北散曲占优势,王磐、陈 铎、冯惟敏、杨慎

明代中后期歌谣时调的影响对散曲发展之意义析论

明代中后期歌谣时调的影响对散曲发展之意义析论

(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许昌461000)明代中后期歌谣时调的影响对散曲发展之意义析论冯艳摘要:明代中后期,在尚俗趋俗的特殊文化氛围中,一些散曲家的作品在民间歌谣时调的刺激之下,重现了元代散曲俚直、佻达、热辣的特质,久违的“蛤蜊”“蒜酪”之味令这些曲作在散曲坛上散发出独特耀目的光芒,为散曲的发展带来了可贵的亮点,也为整体上渐失活力的明清散曲注入了生机。

关键词:歌谣时调;散曲;影响;意义中图分类号:I20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18)06-0122-05湖北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作者简介:冯艳(1978─),女,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古代文学博士。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散曲与歌谣时调互动研究”(13YJC751009)及河南省201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明清民间时调与散曲之关系研究”(2015BWX016)的阶段性成果。

艺术史学家阿诺德·豪泽尔曾经说过:“精英艺术、民间艺术和通俗艺术的概念都是理想化的概念;其实它们很少以纯粹的形式出现的。

艺术史上出现的艺术样式几乎都是混杂形式。

”[1](p207)的确,由于不同艺术样式之间不可避免的相互学习和影响,它们几乎都不可能以“纯粹”的状态存在。

就文学创作而言,也正是因为不同文学样式之间的种种互动,各种文学样式在不同时期的社会人文环境中才会呈现出更多的发展变化和更加丰富多样的存在状态。

文人散曲和民间歌谣时调各有自己的发展系统和轨迹,民间歌谣时调在明代中后期对许多散曲家的创作造成了影响,在散曲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不容忽视的痕迹。

一、散曲本有的“蛤蜊”“蒜酪”味随其雅化词化而逐渐丧失“当民间发生了一种新的文体时,学士大夫们其初是完全忽视的,是鄙夷不屑一读的。

但渐渐的,有勇气的文人学士们采取这种新鲜的新文体作为自己的创作的形式了,渐渐的这种的新文体得了大多数的文人学士们的支持了。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挂枝》、《山歌》的特点: 一、真实地描绘出社会平民阶层的各种世态 人情,民俗味道浓烈。 二、热烈歌咏青年男女自由的爱情生活。 三、形象刻画、语言运用等艺术手法丰富新 颖,显示出明代民歌创作机巧进一步趋于成 熟。



同时期南方散曲家的作品带有更多的市井气息,内 容要显得宽广。 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 属江苏)人,一生未仕。有《王西楼乐府》。万历 《扬州府志》称其“洒落不凡,恶诸生之拘挛、弃 之,纵情于山水诗画间”。 他的散曲,王骥德《曲律》曾评为北曲之冠,可惜 流存很少。其中多数是写闲适的生活情趣,文辞爽 利俊朗,是其所长。

康海、王九思都是前七子中的人物,诗文的成就不 高,但戏剧和散曲较为知名。康有《沜东乐府》, 王有《碧山乐府》。他们都是陕西人,都因为被指 与刘瑾同党而遭黜退,隐居乡里,常在一起宴游。 两人的散曲,也都有大量对现实政治表示不满、对 自身的遭遇感到愤慨、以及在无奈中以闲居生活的 安适为自我慰勉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实际上都反 映出他们不能摆脱士大夫人生价值观的心理,那些 貌似旷达的话,其实都带有苦涩的味道。
第十二章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第一节 明代散曲


散曲从元代兴起以后,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词的功能,明代仍 延续这个方向,曲盛而词衰。从作家、作品及曲论著作的数 量来看,明都超过了元。据《全明散曲》统计,明代有姓名 可考的散曲作家达四百多人,存小令一万五百多首,散套 2054篇。散曲的选集编印,也较元代为盛。 元代散曲作为一种新创的体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明 代散曲大多依傍前人,成就是受到限制的。但一些名家的优 秀之作,在发掘新的生活内容和深入表现人情世态方面,还 是有所发展,有其值得重视的地方。

第九章 散曲与民歌

第九章 散曲与民歌

第九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一、明代散曲元代的散曲是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当时刚从民间脱胎而出,清新活泼,发展到元代后期,则变得比较典雅。

散曲在明代又有了很大的发展,从题材的开拓到艺术风格,都有一些新的特点。

明代散曲,据谢伯阳《全明散曲》统计,有名可考的作家有400多人,小令10500多首。

散套2054套,作家数量,远远超过元代。

作品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广度上有所开拓。

但是明代的散曲已由元的本色自然向着词化、雅化的方向发展,在成就上赶不上元散曲。

元末明初,是明散曲发展的第一阶段。

作家由元入明,他们如贾仲明,刘东生等人,再加上明初的少数作家,如朱权、朱有敦等,他们的作家多是求仙慕道、调情享乐的作品。

价值不高。

弘治正德年间,散曲创作开始兴盛,北方有王九思、康海,南方有王磐、陈铎,他们都是当时代表性作家。

王九思、康海他们的作品多寄寓自己不平的心情。

而一些作品对明代中叶的现实进行了反映。

比较有特色的是王磐与陈铎。

王磐(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人。

出身仕宦家庭,讨厌科举,徜徉山水,有《王西楼乐府》散曲集。

他的作品大多是闲适之作,但他生在那个社会不可能不对社会有所关心,他的关心社会的作品也是他影响最大的作品。

比较有名的是《朝天子·咏喇叭》:“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用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来隐喻宦官身份卑微但权力很大、借皇帝的宠信而狐假虎威的丑态,“水尽鹅飞”隐喻人民在宦官的淫威下,家散人离,不得安生的现实,总之形象生动。

像他的《南吕一枝花·村居》写出了他孤高洒脱的情怀。

不登冰雪堂,不会风云路;不干丞相府,不谒帝王都。

乐矣村居,门巷都载树,池塘尽养鱼。

有心去与白鹭为邻,特意来与黄花做主。

陈铎,(约1488—约1521)字大声,爱好散曲,风流倜傥。

散曲有《秋碧乐府》《梨云寄傲》《滑稽余韵》等集。

第八章 明代散曲与民歌

第八章 明代散曲与民歌

• 山歌· 私情四句· 送郎
送郎出去并肩行。娘房前灯火亮瞪瞪。解开袄子遮郎 过。两人并做子一人行。 送郎送到灶跟头。吃郎踢动子火叉头。娘道丫头耍个 响,小阿奴奴回言道灯台落地狗偷油。 送郎送到屋檐头。吃郎踢动子石砖头。娘道丫头耍个 响,小阿奴奴回言道是蛇盘蛤落洋沟。 姐送情哥到半场。门前狗咬两三声。小阿奴奴玉手亲 抱住子金丝狗。莫咬子我情哥惊觉子娘。
二、热烈歌咏青年男女自由的爱情生活
• 送别
• 送情人直送到丹阳路,你也哭,我也哭,赶 脚的也来哭。赶脚的,你哭是因何故?道是:去 的不肯去,哭的只管哭;你两下里调情也,我的 驴儿受了苦。
• 挂技儿· 欢部· 分离

要分离,除非是天做了地;要分离,除非是 东做了西;要分离,除非是官做了吏。你要分时 分不得我,我要离时离不得你。就死在黄泉也, 做不得分离鬼。
《北中吕山坡里羊· 省悟》
• 艺术上追求音律之美 “调入弦索,稳叶流丽,犹有金元风范”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
二、明中期散曲
• 1.康海 《水仙子· 酌酒》 • 2.王九思 《沉醉东风· 赠隐者》
• 3.王磐 《沉醉东风· 携酒过石亭会友》 • 4.陈铎 《滑稽余韵》
三、明后期散曲
• 1.冯惟敏
2.情感自然贯注,真挚动人
《赠嫩儿》
《感亡妓和闇生作》
《与妓语旧感赠》
第二节

明代民歌
卓人月:“我明 诗让唐,词让宋,曲 让元,庶几《吴歌》、 《挂枝儿》、《罗江 怨》、《打枣竿》、 《银绞丝》之类,为 我明一绝耳。”(陈 鸿绪《寒夜录》引)

现存最早的明代 民歌集子,为成化 年间金台鲁氏刊行 的《新编四季五更 驻云飞》、《新编 题西厢记咏十二月 赛驻云飞》、《新 编太平时赛赛驻云 飞》、《新编寡妇 烈女诗曲》四种 。

中国文学史 元明清散曲

中国文学史       元明清散曲

元代散曲
一、兴起
元曲:包括剧曲(北杂剧 )和散曲 剧曲:戏剧的曲辞,是戏剧这一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 的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散曲又叫“词余” 、“北曲” ,一面用于杂剧,成为剧中 的唱词;一面作为独立的抒情乐歌,即“散曲”。 散曲的起源:
宋金对立时期,北方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乐 曲与汉族北方地区慷慨粗犷的民间歌曲相结合,产生了散 曲这种新的诗歌形式。
元代散曲
马致远(约1250—1321以后),
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 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 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 作家。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 朴等人,生年约在至元1250年, 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 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 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元代散曲
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俗语 蛮语(少数民族语言) 谑语(戏谑调侃之语)嗑语(唠叨琐屑之语) 市语(行话、隐语、谜语)方言常用语多入于散曲中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元代散曲
四、作家流派和分期
豪放派:马致远 张养浩 贯云石 清丽派:张可久 白朴 乔吉
前期:以大都为中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汉卿、王和卿、马致远、白朴、卢挚、 张养浩 后期:以杭州为中心 张可久、乔吉、贯云石、睢景臣 徐再思
元代散曲
曾瑞, 字瑞卿,自号褐夫。大兴人(今属北京)。
钟嗣成《录鬼簿》云:“余尝接音容,获闻言论, 勉励之语,润益良多。”以〔双调·凌波仙〕曲 吊其生平:“江湖儒士慕高名,市井儿童诵瑞卿。 更心无宠辱惊,乐幽闲不解趋承。身如在,死若 生,想音容犹见丹青。” [正宫·醉太平] 相邀士夫,笑引奚奴。 涌金门外过西湖,写新诗 吊古。苏堤堤上寻芳树,断桥桥畔沽醽ling2醁lu4, 孤山山下醉林逋。洒梨花暮雨。

第三章 明代散曲与民歌

第三章  明代散曲与民歌
他们的散曲之作不仅能成为人生悲欢的抒写,而且对下层民众疾苦 的关注、对现实弊病的揭露,也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更为充实的社 会内容和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
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 (150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正德间因事落职。 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号渼陂,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弘 治九年(1496)进士,任翰林院检讨等官。
第三章 明代散曲与民歌
明代前、中期的散曲 明后期散曲 明代民歌
第一节 明代前、中期的散曲
【前期】
洪武至成化时期。
明初散曲相对衰落。
“国朝一十六人”,如刘东生、汤舜民、贾仲明等。(朱权《太和 正音谱》)
朱有燉
他创作的散曲多涉宴游、赏花、应酬等寄情诗酒的生活情调,散发 的是一种悠闲安适的贵族气息,音律谐美,亦自有风神。
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 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 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正德间,阉寺当权,往来河下者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 丁夫,民不堪命。王西楼有《朝天子·咏喇叭》一首。
——蒋一葵《尧山堂外纪》
陈铎(1454?—1507)字大声,号秋碧、七一居士,下邳(今属江苏 邳州)人,世居南京。
散曲的鼎盛期。
涌现了像杨慎、金銮、李开先、冯惟敏、梁辰鱼、赵南星、薛论道、 施绍莘等一大批著名的散曲家。
明后期散曲仍有南、北之分,其趋势是南盛北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北派散曲也还 有一定势头。
【北派散曲】
冯惟敏(1511—1578)字汝行,号海浮, 山东临朐人。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 其散曲风格朴直豪迈,语言浅近晓畅, 不尚浮华,不饰雕琢,以自然本色为宗, 突出体现了北曲的审美特征。

陈铎作品散曲研究重点讲义资料

陈铎作品散曲研究重点讲义资料

陈铎作品散曲研究中文摘要陈铎是明代中叶散曲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家,但后人对他的评价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本文共分为四章,尝试着对陈铎其人及其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企图澄清人们长期以来对陈铎及明代散曲史的偏见和误解。

第一章,包括陈铎的生卒年小考、现存作品及后人的研究概况:第二章,以行业系列、市井人物系列、世态人情系列三类题材入手探析陈铎散曲作品集《滑稽余韵》、《秋碧轩稿》的思想内蕴,主要论述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其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民俗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第三章,分为闺情闺怨、恬退隐逸、写景纪游、咏物写怀、寄赠酬唱五类题材一一探析陈铎散曲作品集《梨云寄傲》、《可雪斋稿》、《月香亭稿》以及《南音三籁》、《南宫词纪》等选集中所录陈铎的作品的思想内蕴,视野广阔,丰富多采;第四章,就题材开拓、南北曲分野、艺术风格等三个方面透析陈铎散曲作品的艺术成就;结语简要论述陈铎散曲的地位和影响,在探讨分析明清人对他的高度评价与今人对他的贬褒之原因的基础上,尝试予以客观定位。

庆键词l散曲;陈铎;明代;陈铎散曲作品研究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明代是一个成就卓著的时代,虽然传统的诗、词、文等文体在拟古风气的笼罩下并没有多少新的拓展。

但后起的文学样式小说和戏曲却在明代大放异彩,如不朽的四大奇书均成书于明代,传奇一体也足以明人自豪。

比较小说和戏曲文学在当时和今天所拥有的迥异地位,我们却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为何小说、传奇和散曲在旧时同为难登大雅之堂的文体,而今前二者都已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且恢复了应有的地位,唯有散曲一体仍旧被冷落于边缘文学的一隅,被认为是步元曲的后尘,无甚可取?其实,明散曲的成就是可以与元散曲比肩而立的,它也无愧于明代文学史上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首先,从数量上来看,被收于《全元散曲》的现存元代散曲作品共计小令3853首,套数457篇①,而明代现存散曲作家406人,收于《全明散曲》的作品共计小令10以巧,套数2064篇。

明代关中散曲曲风特征

明代关中散曲曲风特征
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有一些关中散曲在选材时,就选择了与 南方温婉柔媚写作对象不同的内容。比如康海多次游历华山时对险 绝天下的华山进行描摹创作,他与好友游览终南山时创作了不少游 终南的作品。如康海的《游南山作》[越调][斗鹌鹑]“春昼山游, 高朋幸集。雪霁峰阴,云归袖里。款拥蓝舆,轻随杖履。那从容、 那迤逦,胜日寻芳,词人对垒。”王九思[双调·水仙子带折桂令] [归兴]“一拳打破凤凰笼,两脚蹬开虎豹丛,单身撞破麒麟洞。 望东华人乱拥,紫罗兰老尽英雄。参祥破邯郸一梦,叹息杀商山四 翁,思量起华岳三峰。”等等,从坐着选取创作的内容而言,这些 创作本身就与南方散曲创作的柔婉无缘。
[参考文献] [1]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4.
作者简介:倪璐(1985-),女,陕西省西安人,研究生学历,咸阳 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学、中国古典音乐。
1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散曲是金元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入乐演唱的诗歌体裁,元曲的 历史地位足以与唐诗、宋词并列。这种文体在元代发展并大兴,至 于明代,散曲吸收了其他各种文学体裁的特征,发展成为文人赋诗 言志的新的诗歌载体。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当中,北方音乐与南方音乐有着十分大的 差异。这一点在散曲的南北差别是一致的。具体而言,元散曲在南 北方的发展中各有特色,表现在散曲作家分布(地域分布差异以及 不同时期的分布差异)、作家作品数量(包括不同时期创作数量、 作家所处地理方位创作数量以及作品内容)、题材风格等等,全都 需要特别注意。一般来说,传统观念里的“关中”指的是战国以来 默认的函谷关以内(以西)的地理区域。《明史·地理志》所记录 的关中地域包括西安府、凤翔府,以及现代不属于关中的平凉府、 庆阳府、延安府等地。明代关中参与散曲创作的文人主要集中在关 中的西安府和凤翔府,是北方散曲创作的主要区域。徐渭在《南词 叙录》中提到:“听北曲诗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 之志,信胡人之善于鼓怒也。”这一句当中点出了北方(包括关 中)音乐的几个特色,如曲调激昂,节奏鲜明,声音振奋,而演奏 者、演唱者均情绪激荡。关中之散曲尤其如此。

明代散曲——精选推荐

明代散曲——精选推荐

明代散曲明代散曲的总体成就,与元散曲相比,学术界大致有三种评价,一说远逊于元人,一说超过元人,是”第二个黄金时代”,一说如唐诗与宋诗之加别,各有千秋。

具体说,明代散曲有三种类型,一是文人散曲,实不逮元人。

二是小曲,为“我明一绝”,极有特色,超越元人。

三是文人拟小曲,很有成就,与元人持平。

研究参考书目:1,教材《中国文学史》第四册第十二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袁行霈主编。

2,《全明散曲》五册,齐鲁书社,谢伯阳主编,1992年。

3,《元明散曲小史》,梁乙真,商务印书馆,1934年。

4,《明清散曲史》,赵义山,人民出版社,2007年。

分期,多以昆曲(嘉靖年间)发生为界,分前后期,赵义山分五期。

粗的太粗,细的太细。

我们分为三期,最能反映其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期,朱元璋洪武元年至明英宗天顺末(1368-1464)明前期96年,八朝七帝,是明散曲创作的低谷。

只有两个作家,二朱(朱权与朱有燉),权有几首作品,但有曲论名著《太和正音谱》,燉有散曲专集《诚斋乐府》。

“国初十六人”汤舜民、杨景贤等算不明曲家,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当时人就有分歧,朱权说是,贾仲明《录鬼续编》载入,说不是。

今人也是两说,《全元散曲》与《全明散曲》都收。

赵说是,我说不是,已作元人第四期介绍。

事实,这些人由元入明,时间各半。

作品风格是元曲,不是明曲,历史惯性。

此时只有二朱作,都是王爷。

为何散曲潮流突然中断?这是个问题。

此与朱明王朝的新政策有直接关系,一是推行八股取士,二是来禁词曲。

那可以二朱作曲?双重标准。

统治阶级不但不禁,反而鼓励。

一是朝廷宴乐使用,二是“亲王之国,以词曲千七百本与之。

”(李开先语)第二期:从明宪宗成化(1465)初,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末(1572),计107年,文人大家辈出,南派陈铎、王西楼、唐寅、祝允明,北派康海、王九思、李开先、常伦、冯惟敏等都集中在此期。

市井小曲蔚为大潮。

真正的明曲成熟,以鲜明风格区别于元曲。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一.明散曲有文人化趋向,特别明中叶后,词藻化、音律化的现象突出;从作家地域分布和风格特征看,明散曲大致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风格大多豪爽雄迈、质朴粗率,南派则清丽俊逸、细腻婉约。

二.民歌创作繁荣:冯梦龙民歌专集《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

第一节明代散曲一.明初散曲创作较沉寂,成就不高。

如朱有燉散曲集《诚斋乐府》:(一)多为北曲;庆贺、游乐、题情、赏咏等题材占多数,表现出雍容华贵、放逸闲适的贵族趣味,内容比较单调。

(二)艺术上追求音律美。

(三)个别作品写到精神世界的另一面,如《北中吕山坡里羊·省悟》。

二.弘治、正德间兴盛。

(一)王九思和康海为代表的北方作家。

1.分别有散曲集《碧山乐府》、《氵片东乐府》反映世俗环境尤其是仕宦生涯的艰险。

如王九思《次韵赠邵晋夫》套曲;康海《满庭芳·遣兴》。

2.不少作品写解官后放情任性的生活态度,抒胸中块垒,风格雄爽质朴,体现北方作家豪放雄迈的特征,如王九思《寨儿令·对酒》康海《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饮中闲咏》(二)王磐、陈铎等为代表的南方作家。

1.内容较广泛,风格多清丽俊逸。

2.王磐散曲集《王西楼乐府》取材丰富,或记事写景,或咏物述志。

如《朝天子·咏喇叭》《南吕一枝花·久雪》《南吕一枝花·村居》。

3.陈铎有《秋碧乐府》、《梨云寄傲》、《滑稽馀韵》等集。

(1)《秋碧乐府》、《梨云寄傲》是前期作品,题材多模仿前人风月闺情之作,新开拓不多,但文字清丽可观。

(2)《滑稽馀韵》描写对象主要是城市各种行业中人物,取材上有新突破:①表示赞美同情的,如《水仙子·瓦匠》《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铁匠》;②嘲讽痛斥的,如《天净沙·门子》《天净沙·牢子》表现出鲜明的爱憎态度。

③有的刻画人物较成功,如《朝天子·媒人》《满庭芳·巫师》。

明中后期女性散曲家群体特色初探

明中后期女性散曲家群体特色初探

明中后期女性散 曲家群体特色初探
李泽杰 中国传媒大学 中后 期女 性散 曲家群体 特 色的基础 上 ,探析 明中后期女 性散 曲家群体 特 色的形 成原 因。 关键 词 : 明中后 期 ;女散 曲家群 体 ;特 色 ;原 因
套散 曲作 品 《 莺啼 序 ・ 冬夜怀 旧 》, 另有 其他 作 品收于 《 彩 明 中后 期 女 性 散 曲家 群 体 的 特 色前 人 多 有 论 述 ,具 笔情 辞 》 等戏 曲选 集 。 除 了 自 己进行 戏 曲创 作 并编 选 戏 体 概 括如 下 : 明 中后 期 女 性 散 曲家 群 体 的构 成 、 数量 及 曲选 集 ,周 之标 还 与 其 他 吴 门 曲家 有 交 , 曾参 阅 过 沈 自 其 散 曲作 品的 体 式和 内容 与 元、 清 两代 的女 散 曲家相 比 晋 编撰 的 《 南 词 新谱 》。 《 吴 欲 萃雅 》为 周 之 标选 刻 的 具 有 自 己的特 色 。l 1 首 先, 在 元代 ,有 作 品 保 留 至今 的 戏 曲 、散 曲集 ,全 书分元 、贞 、利 、亨 四集 ,共 四卷 ,元 、 几 位 女 曲家 ,如 珠 帘秀 、 一 分儿 、 刘 婆 惜等 ,都 是清 一 亨 收 元 、 明作 家 的散 曲作 品, 贞、 利 收 明 清传 奇 套 数 ,
色 的 风 尘 艺妓 ,到 明代 ,这 种 情 况 有 了显 著变 化 , 女性 按 套 曲名排 列 , 并 详列剧 名 出 日。散 曲别集 《 吴姬 百媚 》, 卷首 为 “ 吴姬 小 引 ” ,后为 “ 吴 曲家 的构 成 不 再 局 限于 风 尘 女子 ,而 是 出现 了不 少 闺 阁 原题 宛瑜 子辑 。全书 二卷 ,
姬 名 次 ” ,书 中 收录 替 苏 州 、南 京 等 地 青楼 女子 三 十 多 人 所 做 的小 令 与 套 数 。周 之标 的作 品还 被 其他 曲家 编入 曲选 集 当 中 ,如 明张栩 编 次 的散 曲集 《 彩 笔 情 辞 》 ,收 元 明 两 朝散 曲作 品,其 中就 有 题名 宛 瑜 子 的作 品 《 南吕 梁 州小 序 ・ 赠 冯姬 喜生 》 。明末 刻 《 方来 馆合 选古 今传 奇 万锦清 音 》, 所收 散 曲也有 署名 周君 建的 散 曲作 品。 所 以, 周 之 标 的散 曲作 品 在 当 时 的 曲界 比较 受 认 可 。”[ 8 由此 可 知 , 周之 标 作 为 晚 明 出色 的 女性 出版 家 为 出 版和 传 播 女性 散 曲家 的创 作 作 品做 出 了很 多 贡 献 ,在 以男 性 出版 家为 主 的 晚 明 ,周 之 标作 为 一 个特 殊 的存 在 对 晚 明 女散 曲家 的研 究具有 深 远 的意义 。 曲 学 自 身变 化 ,使 女 性 作 家 更 容 易接 受 散 曲, 是 明 中后 期 女 性 散 曲 家人 数 不 断 增加 的重 要 原 因 。 同时 ,女 性作 家 愿 意 选择 散 曲来 表 现 自 己的 才 华 也是 其 形 成 的原 因之 一 。“ 曲包括 散 曲和剧 曲, 散 曲又 有小 令和套 数之 分 , 它们 都属 于韵 文 的范畴 , 相 对 于散文 而 言 , 在写 作技 巧上 , 如 上 所述 ,明 中后 期 女 性 散 曲家 群 体 特 色 十 分 明 显 韵 文 ,包 括 曲的 要求 更 高 ,难 度 也 更 大 。而 女 性 作 家 囿 且 具有 价 值 , 因此 进 一 步探 讨形 成 这 种特 色 的 原 因 十 分 于 生 活视 野 和 生 活 体 验 的局 限 ,要 想 在 文 学创 作 上 有 所 有必要。 《 晚 明 闺 阁 曲家群 体 形 成 原 因初 探 》 一 文和 赵 建 树 , 以 内容 博 大 ,涵 盖 面广 、气 势雄 壮 取 胜 是 不 太 可 义 山先 生的 《 明清 散 曲史 》 都对 该原 因进 行 了细致 的论 述 能的 ;而 假 如 选 择 掌握 高 难 度 的 文 学技 巧 , 并 以之 角 逐 首先, 在启 蒙思 想 的影响 下 , 理学 对思 想 的约束 大大 松动 , 于文 坛 竞技场 , 那么 , 这 倒极 可 能是 一个 不错 的选择 。” 【 9 】 这 使 当 时 的 闺阁 女 子有 了较 多 的参 与 社 会 文化 活 动 的 自 这 也 应 该是 明 中后 期越 来 越 多 女性 作 家 选 择创 作 散 曲抒 由, 从 而为 闺阁 女子 文化 修 养 的普 遍 提 高 ,并参 与 文 学 发 自我 情感 和发挥 个人 才华 的重 要 因素 。 创 作提 供 了必要 的条 件;其 次是 晚明浓 厚 的曲学 氛 围 ( 曲 除上 述 原 因 外 , 明代 社会 对 于 女 性 教 育 的重 视 和 普 家 曲作 辈 出、 曲 作 演唱 盛 行 、 曲文 本 的广 泛 流 传 ) 为 闺 及 也是 明 中后期 女性 散 曲家 群体 特 色形 成 的原因 。 “ 明代 , 阁女性 习染 词 曲提供 了 良好条件 ;再次 , 晚 明女 曲家 群 体 自中央 至 地方 ,莫 不 设 学 。随 着经 济 的恢 复 发 展 ,教 育 之所 以形成 , 家庭成 员对 她 们 的影响 也很重 要 ,这为 她 们 更 为 普 遍 。在 这 样 的社 会 风 气 之 下 ,明 朝 统 治者 在 扩 大 涉 足 曲坛 起 到 了更 为 直 接 的 促进 作 用 ;最 后 , 曲文 学 自 对 民间子 弟教化 的同时 ,也十 分重 视对 女性 的教 育宣 化 。 身 内容 、 风格 的变化 , 使 闺阁 女性更 容 易接受 曲这 一体 式 , 洪武 元 年 ( 1 3 6 8 ), 明太 祖 命 儒 臣 修 《 女 诫 》 。 明成 祖 这 也是 晚 明 闺阁 曲家群体 出现 的重 要 原因 。【 7 仁孝 徐皇 后 也充 分 认识 到 了女 性 教育 的重 要性 及 其作 用 , 启 蒙 思 想 的影 响 以及 良好 的社 会 氛 围 使 明代 中后 期 遂作 《 内训 》 。此 外 ,还有 章圣 皇太 后颁 布 的 《 女 训》 。 女性 的主 体 意识 大 大 增 强 ,这 个 时期 的一 部 分 女性 不 再 明世 宗还 将 《 女诫 》、 《 内训 》 颁 示 天 下, 使庶 民之 家 拘 泥 于 女 子 无才 便 是 德 的信 条 ,而 是 主动 学 习 并且 在 社 得 以遵 行 ,训 诲 女 子 。统 治 者 所 倡 导 的 女性 教 育 不仅 仅 会 生活 以及 文 学创 作 的 各 个领 域 大 胆 发挥 自己的 才 能 。 包含 了对 女 性 传 统礼 教 的 教 育 ,还 有 读 书识 字 这 些 最基 “ 周之 标 是 明代 后期 一 位 卓 有 成就 的 出版 家 、戏 曲 家 , 本 的文化 教 育 。同时 ,民间 文人儒 士也 多重 视 女性 教育 。 周 之标 编 选 出版 过戏 曲选 集 《 吴欲萃雅》、 《 新刻 出像 有 明 一代 ,民 间编 纂 的 女 教 书 籍远 远 多 于 官修 。而 且 随 点板 增订 乐府 珊瑚 集》 、 《 吴姬 百媚 》 、 《 赛征 歌集 》 , 着文 化教 育 的普及 ,民间所编 这 些女教 书 也多 力求 通俗 、 其中 《 新 刻 出像 点板 增 订 乐府 珊 瑚 集 》收 有 她 自己 的一 浅 显 、易 懂 。总 之 , 明代 无 论 是 官 方还 是 民 间对 女 性 教

陈铎作品散曲研究重点讲义资料

陈铎作品散曲研究重点讲义资料

陈铎作品散曲研究重点讲义资料陈铎作品散曲研究中文摘要陈铎是明代中叶散曲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家,但后人对他的评价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本文共分为四章,尝试着对陈铎其人及其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企图澄清人们长期以来对陈铎及明代散曲史的偏见和误解。

第一章,包括陈铎的生卒年小考、现存作品及后人的研究概况:第二章,以行业系列、市井人物系列、世态人情系列三类题材入手探析陈铎散曲作品集《滑稽余韵》、《秋碧轩稿》的思想内蕴,主要论述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其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民俗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第三章,分为闺情闺怨、恬退隐逸、写景纪游、咏物写怀、寄赠酬唱五类题材一一探析陈铎散曲作品集《梨云寄傲》、《可雪斋稿》、《月香亭稿》以及《南音三籁》、《南宫词纪》等选集中所录陈铎的作品的思想内蕴,视野广阔,丰富多采;第四章,就题材开拓、南北曲分野、艺术风格等三个方面透析陈铎散曲作品的艺术成就;结语简要论述陈铎散曲的地位和影响,在探讨分析明清人对他的高度评价与今人对他的贬褒之原因的基础上,尝试予以客观定位。

庆键词l散曲;陈铎;明代;陈铎散曲作品研究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明代是一个成就卓著的时代,虽然传统的诗、词、文等文体在拟古风气的笼罩下并没有多少新的拓展。

但后起的文学样式小说和戏曲却在明代大放异彩,如不朽的四大奇书均成书于明代,传奇一体也足以明人自豪。

比较小说和戏曲文学在当时和今天所拥有的迥异地位,我们却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为何小说、传奇和散曲在旧时同为难登大雅之堂的文体,而今前二者都已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且恢复了应有的地位,唯有散曲一体仍旧被冷落于边缘文学的一隅,被认为是步元曲的后尘,无甚可取?其实,明散曲的成就是可以与元散曲比肩而立的,它也无愧于明代文学史上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首先,从数量上来看,被收于《全元散曲》的现存元代散曲作品共计小令3853首,套数457篇①,而明代现存散曲作家406人,收于《全明散曲》的作品共计小令10以巧,套数2064篇。

冯惟敏散曲赏析(之三)

冯惟敏散曲赏析(之三)

冯惟敏散曲赏析(之三)冯惟敏散曲赏析(之三) [2005/5/18 8:05:00 | By: zyj]作者:张英基关键字:明代冯惟敏散曲《海浮山堂词稿》冯惟敏是明代最重要的散曲家,其成就可与元代名家相比。

他的《海浮山堂词稿》收套数近五十套,小令约一百七十题,四百馀首,其数量是明代散曲家中较多的,题材也比一般作者更为广泛。

除了写景抒情、宴游酬唱,还有不少篇章揭露社会弊端、讽刺官场丑恶、慨叹民生疾苦的,这是历代散曲中所少见的。

诸如小令【胡十八】四首《刈麦有感》、【折桂令】二首《刈谷有感》、【玉芙蓉】二首《苦雨》、【玉江引】《农家苦》等曲,对挣扎于天灾人祸、苛捐杂税中的农民表现了真挚的关注与同情。

其套数【般涉调耍孩儿】《骷髅诉冤》:“【九煞】猛听的一片声,扑鼕鼕振地喧,钢锹铁镢团团转。

又不是山冲水破重迁葬,又不是吉日良辰再启攒,原来是官差一伙乔公干。

霎时间黄泉晒底,白骨掀天”;“【八煞】讐徒惯放刁,赃官莽要钱,铺谋定计歪厮战。

非干人命伸冤枉,只要身尸作证间,山东六府都跑遍。

少有一千家发冢,八百处开棺”;“【七煞】又不曾争一言,又不曾交一拳,又不曾本家亲属来陈辩。

子孙祭扫三两辈,桑梓栽培数十年,没来由到处差官勘。

耳边厢神号鬼哭,眼见的地覆天翻”;“【六煞】今日王家庄,明日李家园,南来北往迎知县。

坑中满把干柴熰,锅内忙将滚水煎,亡灵何苦遭烹炼!粉身碎骨,沥胆披肝”;“【三煞】千家坟做了七宝山,一张状强如骗海船,金银财宝齐兴贩。

每日价广搜故纸迫赃杖,到晚来独对孤灯打算盘,开了门偷睛看:报状的是招财童子,访事的是利市仙官”(卷四)。

套曲尖锐地揭露了贪官污吏为了榨取百姓钱财而肆意发冢掘墓、开棺验骨,致使生者与死者均不得安宁的残暴行径,这些都写得很有现实感。

冯惟敏散曲中真正有价值的还是他的北曲,这些作品大都是他与黑暗现实抗争的反映。

在冯氏出仕前的隐居时期,“有酷吏按治齐鲁”(此指段顾言虐政山东),巧立名目,大肆搜刮,“大猎民资,以填溪壑,累岁无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明中后期散 曲;分期 ;女性散曲 家
引言 : “ 中国古代诗 、词 、曲三大诗歌体 式 , 散 曲实 占重要一席。散 曲素来 以元著称 ,明 实可与抗衡 ,清则走 向衰落 。 如果 就散 曲文
学演进之历史看 , 宋金是发轫期 , 元是兴盛 期 ,明是继 盛期 ,清是衰落期。 ” 综观 明代 散 曲,明代 中后期散 曲取得的成 就最大 。 然

直以来 , 女性文学是 中国古代 文学不 可割舍却又相对处于薄弱地带 的主题 。长期 以男性审美和视角来 审视文学 的古代文坛 , 由于 各种原 因造成 了女性 文学 的相 对压 抑 和缺失 。 “ 与诗词相 比, 学界对散 曲的研究 比较 薄 弱。在古代 。 散 曲或与戏 曲一起被统称为
数量 、题材内容 、体制形式、艺术风格等方 面具 体 分析 了元 明散 曲各有 成 就 的观 点 。
“ 据统计 ,明代有姓 名可计 的散 曲家共 4 3 1 人 ,可以确定在世时段 的散 曲家有 2 9 0 位。 其中 ,明初为 1 6位 ( 多为跨元 明两代 的曲 家) 、前期为 1 O 位 ,明初 、明前期的 2 6位 曲家存 曲 8 1 3首 ( 套) ,仅占 2 9 0位散 曲家 所存 曲作 1 0 0 4 1 首( 套 )的 8 . 1 0 %。由此可 见 。明代初期 、前期两 时段散 曲所取得的成 就十分有 限 , 绝 大多数散 曲家和 曲作都集 中 于明代 中后期 。人们对 明代散 曲的研究也多 集 中于中后期 。 ” 0 明中后期散 曲不仅丰富且
在此基础 上,赵义山先生在 《 明散 曲发 展历程之重新认识 》中持五期 说 , 认 为认为 明代 散曲的发展演变, 应 当分为五个时期: 第 期 ,从元末明初到永乐( 1 4 0 3 -1 4 2 4 ) 年 问, 这是明代散 曲文 学异代承传的 “ 过 渡期 ” 。 第二期 , 从 永乐后 期到成 化十年( 1 4 7 4 ) 前后 , 这是明散 曲处 于谷底 徘徊的 “ 低 落期” 。第 三期 ,从成化 十年以后到弘治 ( 1 4 8 8 —1 5 0 5 ) 末、正德( 1 5 0 6 -1 5 2 1 ) 初, 这是明散 曲在一批 江南词 场才 子手 中初 步复兴 的 时期 。第 四 期 ,正德( 1 5 0 6 - - 1 5 2 1 ) 、嘉靖( 1 5 2 2 -1 5 6 6 ) 时 期, 这是 明散 曲繁荣鼎盛的时期。 第五期 , 从 隆庆( 1 5 6 7 -1 5 7 2 ) 至崇 祯0 6 2 8 -1 6 4 4 ) , 这 是 明散 曲继续兴盛而晚霞灿烂 的时期 。。 各家 说法各有所长 , 本文以赵义山先生的五期说 为主要参考依据。
法。。
位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 散 曲研究进入 了最繁荣 的时期 , 有越来越多 的学者投身到 散 曲的研究 中来 。 然而前辈学者较多地将 注 意力集 中在元代散曲的研究 上, 对 明清散 曲 则重视不够。 ”0 其实 ,元散曲与明散曲相 比 较 ,历来有三种观点 :即明不如元说 、明胜 于元说 和各 有成就说 。 对 于这三种说法 , 赵义山先生在 《 明清散 曲史 》中从作 家作 品

曲, 或被看作词 , 其独立 的文体意义并未获
得广泛 的认 同。 直到任 中敏先生在上个世纪 三十年代推 出 《 散曲概论 》 、《 曲谐 》 等一 系 列 著作 , 才最终确立 了散 曲在文学史上 的地
关于黄峨的研究在现代著作中有专门篇章进行论述的主要有谭正璧的中国女性文学史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王星琦的元明散曲李昌集的中国古代散曲史赵义山的明清散曲史等但这些文章都只是集中于对黄峨散曲风黄艳的黄娥及其散曲研究其实元散曲与明散曲相比对于这三种说法明中后期散曲不仅丰富且主要从黄峨及其家族背景研究黄峨散曲内容研究及其成因分析以及黄峨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三部分对黄峨及其散曲进行论证分析
文史艺术 2 0 1 4年 7月 ( 中)
明中后期散 曲研究浅述
李泽杰
( 中国传媒 大学文学院,北京 1 0 0 0 2 4 )
摘要 :近年来 ,明 中 后 期散 曲的意义与价值 不断被发现,研 究成果也越 来越丰 富。本文主要 在明散 曲分期的基础上对明 中后期女性散 曲家的研究现状做 一些概
主要从黄峨及其家族背景研究、黄峨散 曲内 容研 究及 其成 因分析 以及黄 峨在文 学史上 的贡献 三部分 对黄峨 及其散 曲进行论 证分 析。宋素乾 《 香奁艳 曲坛 》主要选取 明代女 性散 曲家 中的四位来进行研 究论述, 分 别是 闺阁女性黄峨、徐嫒和青楼歌妓景翩翩 、蒋 琼琼 。0 林 宁在 《 徐嫒研究 》中对 徐媛 的生 卒年 和一 生的创作 过程 以及徐嫒 的交游 情 况进行了考察论证 。 并 在第 四章 中详细论述 了徐嫒散 曲丰 富多样 的题材 和类 词化倾 向, 并 且将 徐媛散 曲和黄娥散 曲作 品做 了对 比
而 ,相对 于诗 、词的研究 , 散 曲研究 比较冷 落。在 散曲研究 中, 元散 曲的研究长期 以来 居主导地位 ,明清较为岑寂。近年来 ,明中 后期散曲的意义与价值不断被发现 , 研究成 果也越来越丰富。 本 文主要在 明散 曲分期 的 基础 上对 明中后期 女性散 曲家 的研究 现状 做一些概述。 明 中后 期散 曲的研 究首先 要建 立 在 明 散曲的划段分期上, 近代以来 , 任 中敏先生在 《 散 曲概论 》中从 曲体变化着眼采用凌漾初 以梁辰鱼为界 的办法 ,“ 分昆腔流行 前后两 时期以论明人” 。 认为 “ 未有昆 曲以前 ,北 曲为盛” ,任氏借 鉴凌 潆初 的两分法, 又吸纳 张琦 《 衡 曲麈谈 》中提 出的 “ 国初 ”一 段, 在前 期 中又分 出两段, 实际上 即分 明散 曲的 发展为 “ 两期三段 ” 。0 自任 氏而后 ,凡论及 明散 曲发展阶段者 , 大体上都采用 了这个 方
研究 。0
近年来 ,学界对于明中后期女散曲家的 研 究愈来愈关 注 , 本文 只是对相关研究做了 些粗浅 的概述 ,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注释 :
①赵义 山. 明清散曲史【 M 】 . 北京: 人 民 出版
社. 2 0 0 7 :重新认识口 】 . 中国 社会科学, 2 0 0 6 , 0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