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光透过凸透镜后不能会聚到一点B、将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焦点上,通过凹透镜后可以得到平行光C、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通过凸透镜可以得到平行光D、将凹透镜正对太阳光拿一张白纸放在透镜后,只要纸片的移动方向正确,就可使太阳光会聚于一点2、用镜头焦距为10cm的照相机摄人像时,人与照相机的距离()A、超过20cmB、10cm到20cm之间C、小于20cmD、正好10cm3、图1是某个人看物体的光路图,要使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在视网膜上,应该在眼前放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4、下列现象不是利用透镜的是()A、同学通过近视镜看清黑板上的字B、李爷爷用放大镜查资料C、照镜子D、使用投影仪5、在做凸透镜面像实验时,蜡烛在光屏上面了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纸将板将凸透镜遮住了一半,则()A、屏上不能成像B、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C、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比原来暗D、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且和原来的像没有什么不同6、下列连线错误的是()倒立、缩小像——照相机会聚光线——凹透镜A、倒立、放大像放大像B、发散光线凸透镜正立、放大像投影仪不会聚不发散——平面镜C、老花镜凹面镜D、实像正立近视镜凸透镜虚像倒立7、在下面的光学仪器中,最后不能成实像的是()A、幻灯机B、显微镜C、投影仪D、照相机8、放映幻灯时要使银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幻灯片应()A、倒插,并且远离透镜B、正插,并且远离透镜C、正插,并且靠近透镜D、倒插,并且靠近透镜9、用一个放大镜看书上的字,若放大镜的焦距是15cm,则放大镜离书的距离为()A、小于15cmB、大于30cmC、大于15cm小于30cmD、无法确定10、在办公桌的玻璃上滴一滴水,透过这滴水可以看到玻璃板上压着的字放大了,这是由于这滴水相当于()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11、在下列现象中,人眼看到物体是实像的是()A、用放大镜看指纹B、在岸边看到鱼在水中游C、在海边看海市蜃楼D、看电影12、把物体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之外,向凸透镜移近,则此物体所成的像由实像变为虚像的转折点在()A、两倍焦距处B、1.5倍焦距处C、焦点处D、0.5倍焦距13、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A、与实物等大的倒立像B、放大的、正立的虚像C 、缩小的、倒立的实像D、缩小的、正立的虚像14、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2寸的全身像,然后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给他拍一张2寸的半身像,请你判断小明是怎样正确操作的()A、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B、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C、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D、小明往前移,并增大光圈15、下列有关利用放大镜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只能成放大像B、放大镜不可能成倒立的像C、放大镜不可能成缩小的像D、放大镜既可以成虚像,又可以成实像二、填空题。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2015-2016学年某某省黔西南州兴仁县黔龙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A.红光 B.红外线C.紫光 D.紫外线2.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A.潜望镜B.平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3.下列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手影游戏B.看到不发光的物体C.池水变“浅”了D.激光引导掘进方向4.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A.B. C.D.5.如图是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示意图,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选择()A.u>2f B.f<u<2f C.u=f D.u<f6.用凸透镜在屏上已得到烛焰所在的像,现用黑纸糊上凸透镜中间部分,如图,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A.像的中间看不见了 B.仍能成完整的像C.像比原来变暗了D.像与原来没有任何变化7.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远视镜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8.应用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设备是()A.投影仪B.放大镜C.照相机D.潜望镜9.给某人拍照,先拍全身像,再拍半身像,应当()A.人离镜头近些B.人离镜头远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C.照相机离人近一些,暗箱缩短一些D.人离镜头近一些,暗箱拉长一些10.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使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使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使烛焰位于a点时,成缩小的实像D.使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11.在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与下面图完全相似的放大的钥匙像,则幻灯片应与哪种插法一致()A.B.C.D.1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3.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14.有一物体从距离凸透镜1.5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向透镜方向移动,当物距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时,移动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大的实像B.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小的实像C.在光屏上不可能得到像D.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物体大的虚像15.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6.光的三基色是红、、蓝.17.眼睛的调节是有限度的,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远点是,近点大约在cm处,正常人眼睛的明视距离是cm.18.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近视/远视)眼的矫正.19.小聪用凸透镜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此时课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在此凸透镜的,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20.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取景X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21.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三、作图题(每图3分,共15分)22.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23.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B面垂直射入,并从玻璃砖AC面射出.请画出该过程的光路图.24.完成甲、乙两图中的光路图.25.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蜡烛,A′B′为蜡烛所成的像,请用作图法确定凸透镜及一个焦点F的位置,并将它们画出.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26.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2)测焦距: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3)将蜡烛放在光具座某个位置,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就是找不到像,原因可能是(4)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 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5)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6)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2015-2016学年某某省黔西南州兴仁县黔龙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1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A.红光 B.红外线C.紫光 D.紫外线【考点】红外线.【分析】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解答】解: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故选B.2.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A.潜望镜B.平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考点】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分析】凸面镜和凹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利用光的折射,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解答】解: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由:凹透镜和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凸透镜和凹面镜,平面镜使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既不会聚也不发散.故选D.3.下列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手影游戏B.看到不发光的物体C.池水变“浅”了D.激光引导掘进方向【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手影游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不符合题意;B、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属于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C、池水变“浅”了,是水底反射的光折射进入空气造成的,属于折射现象,符合题意;D、激光引导挖掘机前进,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故选C.4.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A.B. C.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光在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处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空气中的角始终是大的,并且折射光路是可逆的.要搞清看水中的“鱼”,是因为看到了由水中鱼发出或反射的光.【解答】解:看水中的鱼,是看到由鱼发出的光进入人眼,所以A、C错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看到鱼的位置比其实际位置要浅.故选D.5.如图是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示意图,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选择()A.u>2f B.f<u<2f C.u=f D.u<f【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解答】解:由图中可知,此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故选A.6.用凸透镜在屏上已得到烛焰所在的像,现用黑纸糊上凸透镜中间部分,如图,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A.像的中间看不见了 B.仍能成完整的像C.像比原来变暗了D.像与原来没有任何变化【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烛焰有无数点组成,烛焰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光屏上形成像.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折射光线减少,像的性质不变,但是像的亮度减小.【解答】解: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中间部分挡住后,任一点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上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仍能成完整的像;由于凸透镜的中间被遮挡,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部分,故亮度会变暗.故选BC.7.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远视镜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考点】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凸透镜能使得光线会聚,能成像;(2)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凹透镜能使得光线发散;【解答】解:A、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故A错误;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凸透镜,即是远视镜,故B错误;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即能使得光线发散,所以是凹透镜,即是近视镜,故C正确;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放大镜,即是凸透镜,是远视镜,故D错误;故选C.8.应用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设备是()A.投影仪B.放大镜C.照相机D.潜望镜【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解答】解:如图,烛焰的像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故选A.9.给某人拍照,先拍全身像,再拍半身像,应当()A.人离镜头近些B.人离镜头远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C.照相机离人近一些,暗箱缩短一些D.人离镜头近一些,暗箱拉长一些【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在成实像的前提下,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解答】解: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半身像以后,改为全身像,人头变小,像变小,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要增大镜头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小镜头和底片之间的距离.故选D.10.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使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使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使烛焰位于a点时,成缩小的实像D.使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解答】解:AC、使烛焰位于a点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最大,像距最小,像最小.故AC正确.B、使烛焰位于c点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c点的物距小于物体在b 点的物距,c点的像故大于物体在b点的像.故B正确.D、使烛焰位于d点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D.11.在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与下面图完全相似的放大的钥匙像,则幻灯片应与哪种插法一致()A.B.C.D.【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图解,可见凸透镜在成实像时,凸透镜的主光轴上面的A点所成的像在主光轴下面的A′点,下面的B点所成的像在上面的B′点,由这一规律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应该是上下左右都互换,所以放映幻灯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钥匙像,幻灯片的插法应该是让钥匙的开口向左,尖端向下.故选C.1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解答】解: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 时,所以f=8cm.A 错误.B、当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错误.C、当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C错误.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D正确.故选D.13.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解答】解: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③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①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故选:B.14.有一物体从距离凸透镜1.5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向透镜方向移动,当物距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时,移动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大的实像B.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小的实像C.在光屏上不可能得到像D.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物体大的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位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当物体位于1倍焦距之内时,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当物体位于距离凸透镜1.5倍焦距的地方时,即u=1.5f,<f,物体在焦点之内,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成像.故选C.15.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首要的问题是知道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前;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前面,可以用缩小像距和调节物距的方法使烛焰清晰的像承接在光屏上.【解答】解:根据题意,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前,可以将光屏前移或减小物距的方法使烛焰清晰的像承接在光屏上.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6.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考点】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分析】根据我们对于色光三原色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故答案为:绿.17.眼睛的调节是有限度的,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远点是极远处,近点大约在10 cm处,正常人眼睛的明视距离是25 cm.【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分析】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10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解答】解: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所以在光线足够强的情况下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X围是10cm至极远处.正常人眼睛的明视距离是25cm.故答案为:极远处;10;25.18.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乙透镜(甲透镜/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近视(近视/远视)眼的矫正.【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知道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了解近视眼的形成及矫正.知道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光线提前会聚,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所以要用凹透镜进行矫正.【解答】解:从图知,通过甲透镜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拢,所以甲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甲是凸透镜.通过乙透镜的光线比起入射光线更加远离主光轴,所以乙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乙是凹透镜.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过强引起的,所以要用凹透镜对光线进行发散.故答案为:乙透镜;近视.19.小聪用凸透镜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此时课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在此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解答】解:课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在此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故答案为:一倍焦距以内;虚.20.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X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自拍神器”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X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答案为:增大;增大.21.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或f<u<2f)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或改变光路),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平面镜对光的作用.【分析】要解决此题,要掌握投影仪的构造,同时要掌握其作用.同时要掌握投影仪的制作原理: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解答】解: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因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故此时物距应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或f<u<2f);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可以将透镜会聚的光反射到屏幕上,起到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或改变光路)的作用.故答案为: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或f<u<2f);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或改变光路).三、作图题(每图3分,共15分)22.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解:题中已经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即可.故答案为:23.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B面垂直射入,并从玻璃砖AC面射出.请画出该过程的光路图.【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上,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在作图时,注意先做出法线.故答案为:。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某某省黔东南州锦屏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11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2.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X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图所示是X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X翔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C.地面 D.X翔前方立着的栏3.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为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5.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7.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9.2011年11月3日1时23分,“神舟八号”到达距“天宫一号”30米的停泊点,开始以0.2米/秒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1)从30米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时秒.(2)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的.10.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cm.11.正在修建的杭瑞高速公路通车后,某某到思南鹦鹉溪段的里程是162km.汽车按规定时速行驶,从某某到鹦鹉溪需1.5h,则汽车的平均速度是km/h,合m/s.12.100m跑比赛时我们是采用相同比较的方法.13.“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是井冈山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五一”期间,苹苹乘坐的汽车刚刚进入井冈山景区,便有一种“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的感觉,实在是令人心旷神怡.“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与.14.2011年11月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在太空中成功对接.已知目标飞行器在对接前的平均速度约2800km/h,30min它运行了km;它们成功对接后,若以为参照物,目标飞行器是静止的.15.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16.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音调、和.17.敲打铜锣,因锣面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再用力敲打,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不能传声.18.单位换算54km/h= m/s,5m/s= km/h.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30分)19.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速度匀速行驶,请你在图上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v﹣t图象.20.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宽度是cm.2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和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选填>、<、=)2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23.如图所示,图2中a、b是同一直尺在长度一定时发出的声音波形,其中的声音较响,你判断的依据是;24.在探究声音的相关知识时,有同学做了下几个实验.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有.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能说明音调跟振动体长短有关、能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四、计算题(26分)25.一小球在光滑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问:(1)小球前8秒的速度?(2)小球前8内通过的路程?(3)通过60m所用的时间?26.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某某需要多少分钟?27.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某某省黔东南州锦屏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11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时,物体是静止的.分析游客相当于船舱、河水、迎面驶来的船、河岸上的树木位置是否变化即可做出选择.【解答】解:(1)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时,游客相对于船舱位置不变,所以说游客相当于船舱是静止的.(2)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时,游客相当于河水、迎面驶来的船、河岸上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以它们为参照物,游客是运动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是一道基础题.应掌握并灵活运用参照物的选择方法解题.2.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X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图所示是X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X翔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C.地面 D.X翔前方立着的栏【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题目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确定研究对象,然后再利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解答】解: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以主席台是研究对象,主席台位置的变化是相对于X翔的位置而言的,故参照物是X翔.故A正确.故选A.【点评】告诉了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选取参照物时,要以物理情景中出现的物体为参照物.3.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解答】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6.25m/s;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平均速度只要找出路程与所对应的运动时间,代入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即可,解题时不要受题干所说的两个速度的影响,题中所提的速度为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无关.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为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根据s﹣t图象找出同一时刻a、b、c对应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判断三图象对应速度的大小关系;(2)由图象判断5s内,三图象的路程差;(3)根据图象a、b、c的速度及它们5s的路程差,根据题意选择答案.【解答】解:由图象可知,经过5s后a的路程为s a=5.5m,b的路程为s b=2.5m,c的路程为s c=1m,由此可知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大于c的速度,由题意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乙可能是b、c,甲可能是a、b;﹣﹣﹣﹣﹣﹣①由题意知,运动5秒后,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而a和b的距离大于2m,a和c的距离大于2m,可见甲、乙可能是a、b,也可能是a、c﹣﹣﹣﹣﹣﹣②综合①②可知,甲一定是a,不能使b、c.故选A.【点评】本题是一道物体的s﹣t图象题,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分析清楚图象,由图象找出路程s与时间t的对应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5.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图析法.【分析】根据图示求出滑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滑块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由图知,滑块的路程s=40cm+5cm=45cm,运动时间t=14:35:05﹣14:35:00=5s,滑块的平均速度v===9cm/s;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滑块的平均速度,根据图示求出滑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掌握平均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考点】音调;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音色.【分析】声音有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根据以上内容,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正确.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故C正确.D、墙壁是固体,固体可以传声.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同时要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特点.平时学习中要经常背诵这部分的内容,做到熟能生巧.7.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考点】音调.【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女声一般情况下音调比男声高.【解答】解:由于声带的特点不同,所以女高音的振动快,音调高.男低音振动慢,音调低.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调定义的掌握情况.物理和生活联系很紧密,所以平时需要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并尝试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考点】音色;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分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到人耳处,使人听到.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同时还与温度有关.【解答】解:A、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无法比较速度.错误.B、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后,如果没有介质进行传播,人们就无法听到声音.比如真空罩内放一个通电的电铃,人们是听不到声音的.错误.C、不同人说话的特色不同,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正确.D、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点较为全面,考查学生对声音的全面知识掌握情况.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9.2011年11月3日1时23分,“神舟八号”到达距“天宫一号”30米的停泊点,开始以0.2米/秒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1)从30米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时150 秒.(2)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静止的.【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顺推法.【分析】(1)已知运动速度和间隔距离,利用t=计算间隔时间;(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解答】解:(1)从停泊到相互接触的时间为t===150s;(2)“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以对接完成后,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静止的.故答案为:(1)150;(2)静止.【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一样.10.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 2.70 cm.【考点】刻度尺的使用.【专题】应用题.【分析】要弄清楚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A物体的长度为2.70cm;故答案为:2.70.【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特别注意:刻度尺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1.正在修建的杭瑞高速公路通车后,某某到思南鹦鹉溪段的里程是162km.汽车按规定时速行驶,从某某到鹦鹉溪需1.5h,则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8 km/h,合30 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分析】知道某某到鹦鹉溪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再进行单位换算(1m/s=3.6km/h).【解答】解:汽车的平均速度:v===108km/h=108×m/s=30m/s.故答案为:108;30.【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v=的应用,记忆单位关系时,注意看起来小的单位(m/s)其实是大的,1m/s=3.6km/h;密度的两个单位也是如此.12.100m跑比赛时我们是采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①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②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解答】解:100m跑比赛中,运动员通过的路程都相同﹣﹣100m,成绩的好坏看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所以采用的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故答案为:路程;时间.【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常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之一﹣﹣相同路程比较时间,与之相反的是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13.“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是井冈山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五一”期间,苹苹乘坐的汽车刚刚进入井冈山景区,便有一种“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的感觉,实在是令人心旷神怡.“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青山与乘客.【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分析】(1)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解答】解:选择参照物时通常不能以被研究的物体自身作为参照物,车行绿色中是车在运动,所以应选车之外的青山为参照物;风景扑面来是风景在运动,所以应选风景之外的乘客为参照物.故答案为:青山;乘客.【点评】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寻找参照物时,应先找到发生行为动词的主体,然后以该主体之外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知道: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则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这是解题的关键.14.2011年11月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在太空中成功对接.已知目标飞行器在对接前的平均速度约2800km/h,30min它运行了1400 km;它们成功对接后,若以飞船为参照物,目标飞行器是静止的.【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知道目标飞行器的平均速度和运行时间,利用公式s=vt求运行距离;(2)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1)∵v=,∴s=vt=2800km/h×h=1400km;(2)成功对接后,目标飞行器相对于飞船是静止的,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飞船.故答案为:1400;飞船.【点评】本题以目标飞行器和飞船在太空中成功对接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解与掌握,虽知识点多,但都属于基础,难度不大.15.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答】解: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水能传播声音.故本题答案为:振动,水;【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16.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乐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答】解:乐音的三个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故答案为:响度;音色.【点评】此题考查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属于基础题目.17.敲打铜锣,因锣面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再用力敲打,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真空中不能传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简答题.【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敲打铜锣,因锣面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再用力敲打,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故答案为:真空中.【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知道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18.单位换算54km/h= 15 m/s,5m/s= 18 km/h.【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本题根据速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54km/h=54×=54×m/s=15m/s;5m/s==5×3.6km/h=18km/h;故答案为:15;18.【点评】无论任何物理量的单位换算都应只对单位换算,而很多同学往往将倍数也运算在其中,从而导致了错误.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30分)19.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速度匀速行驶,请你在图上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v﹣t图象.【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作图题;压轴题.【分析】已知物体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任何时间段速度都一样;又由坐标知,横轴为时间,纵轴代表速度,所以图象为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线段.【解答】解:作图方法是:在横轴和纵轴分别确定适当的时间、速度标度,然后在纵轴的20m/s出作横轴的平行线段.如下图:.【点评】此题是易错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将速度﹣时间图象作成路程﹣时间图象.20.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物体的宽度是 1.40 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读取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数值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如果物体最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只要读出右侧所对刻度即可;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图中的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此物体的长度为1.40cm.故答案为:1mm;1.40.【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是一道基础题,一定要掌握常用器材的读数方法.在对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垂直,刻度尺最小分度为1mm,读数准确到mm,在mm以下应估读一位.2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v=(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v3>v1>v2.(选填>、<、=)【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在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到刻度尺和秒表,并代入公式v=进行计算;(2)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由此可以判断出各段平均速度的大小.【解答】解:(1)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2)实验中要利用公式v=计算小车平均速度;(3)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增大;(4)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2)v=;(3)变速;(4)v3>v1>v2.【点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算出平均速度.2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实验题;简答题;转换法.【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解答】解:(1)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或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答案为:发声体在振动,空气能够传播声音.【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分析解答.23.如图所示,图2中a、b是同一直尺在长度一定时发出的声音波形,其中 a 的声音较响,你判断的依据是a的振幅比较大;【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振幅影响响度,频率(振动快慢)影响音调;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对比两幅图,可找出振幅相同的和振动频率相同的.【解答】解:对比ab两图可看出,a图中波形较为密,即频率较大,音调较高,且上下振动的幅度较大,响度大;b图中的波形较稀,频率较小,音调较低,同时振幅较小,响度较小;故答案为:a;a的振幅比较大.【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6-2017学年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1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请将各小题中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A.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B.放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画面C.月亮D.猫的眼睛2.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图1中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倒影的是() A.B.C.D.4.“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一个月亮,如图,以为月亮掉进水中了,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C.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D.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5.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光滑的墙壁能将射到墙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再这样刺眼的环境中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表面做成凹凸不平,其作用之一可以使射到墙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减少污染,这一实例利用的原理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镜面反射C.光的漫反射D.光的折射6.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会发生偏折B.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C.反射和折射不会同时发生D.只要光进入另一种介质,速度就一定改变7.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路灯位置变高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A.B.C.D.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红外线和紫外线在可见光谱以外,都属于看不见的光B.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C.红外线可以用来杀菌D.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二、填空题(每空1分,10小题,共20分)9.郊游时,同学们看到:①水中的鱼;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③岸边树木花草在水中的“倒影";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⑤水底的奇石;⑥潭清疑水浅;⑦池水映明月.上述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填序号)10.一条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角为°,反射角为°;若保持镜面不动,入射光线方向改变25°,则反射角等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1.如图所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形成的,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12.某人站立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他与像之间的距离是6m,则这个人距镜子m;他向镜子前进1m后,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为m;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3.如图所示的是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时的光路图.其中光线a是光线,光线c是光线,折射角的度数是,界面的侧是空气.14.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小艳在现场听到“小沈阳”的声音是由产生的,靠空气传播过来的,“小沈阳”模仿“刀郎"的声音很逼真,是因为他们的相似.15.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物体的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是,地球周围大气层上部的能够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上的动、植物和人类不受伤害.三、作图与实验探究((按照题中要求作答,4小题,共43分)16.作图题(1)在图1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2)如图2丙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3)完成如图3甲乙所示光线通过甲、乙两透镜的光路图.17.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实验中应选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3)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相同;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6)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9)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10)观察者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由于光的形成,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实际是由于光的而成的虚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的而成的虚像.18.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

八年级物理11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11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11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物态分为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2 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3.图甲和图乙中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和。

4、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时,能判断出与我们通话的人是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

当把一手机设置为响铃状态,放进真空罩中,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时,罩内手机信号灯闪烁,但我们听不到见电磁波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声音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

(填“能”或“不能”)5、9月27日晚,在县人民礼堂举行了首届“东江源合唱节”,晚会上高亢悠扬的歌声说明声音的响度大,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决定,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

6.人们度假旅游来到蒙古大草原,侧耳细听,远处牛、羊、马的欢叫声就像一曲悠扬的交响乐。

晚上,他们举行篝火晚会。

男低音高唱蒙古族民歌,女高音轻声伴唱,载歌载舞,你也会不知不觉加入其中。

(1)文中,人们是根据来区分牛、马、羊的叫声。

(2)男歌手的音调比较_______ (高、低),女歌手的响度_________ (大、小)。

二选择题(每空3分,共30分)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凝固B.冰糕冒“白气”是升华C.水烧开了冒泡是汽化D.冬天树上的“雾凇”是凝固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他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3、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27km=27km╳103m=2.7╳104m;B、3.6nm=3.6╳10-9m;C、278dm=278dm╳102=2.78╳104mm;D、58cm=58╳10-2=0.58m。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物理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物理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八年级上物理月考试卷考试总分:92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9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27分 )1. 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B.短跑成绩约为C.步行速度约为D.正常秒钟呼吸次2.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叫误差B.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C.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3. 以下单位中,表示长度单位的是( )A.秒B.米C.分贝D.摄氏度4. 用厚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在下图中方法正确的是() A.160dm100m 6s1m/s160B. C. D.5. 汽车以的速度匀速驶上斜坡,到达坡顶后接着又以 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B.C.D.6. 甲、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到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到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降得快C.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降得慢D.以上三种分析都不对7. 通过观察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调的波形图,能得出( )A.音调相同,音色不同B.音调不同,音色相同C.音调、音色都相同D.音调、音色都不相同8. 如图所示,甲、乙是先后两次发声体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m/s 6m/s 4.8m/s5m/s4.25m/s2.75m/sC 1(do)A.甲的响度大,乙的音调高B.甲的响度小,乙的音调低C.甲的音调高,乙的音调低D.甲的响度大,乙的响度小9.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内乙的平均速度为C.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D.时甲在乙的前方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3分 )10. (3分)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词歌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词歌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潭清疑水浅”——所涉及到的光学原理是光的折射B.“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性“音调”高D.“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脸卷II (非选择题)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4 分 ,共计20分 )11. 单位换算:(1)________________μ;s −t 2∼4s 0∼4s 2m/s4s 3s 2.54m =cm =m 72km/h =m/s(2)________;(3)________.12. 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_刻度尺,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13. 安静的考场内能听到翻阅试卷的声音,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________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传入我们的耳中.14. 义安初中在举行登山比赛时,小明上山速度为,下山速度为,则小明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15. 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月考(十一月)检测卷(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月考(十一月)检测卷(解析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单元学霸达标检测(人教版)》月考(十一月)检测卷(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石家庄市初二月考)小军同学对生活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皮影戏”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B.平静的水面上有桥和树的倒影——光的直线传播C.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D.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了——光的折射现象【答案】D【解析】A.“皮影戏”中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属于光的折射,故A 错误;B.平静的水面上有桥和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C错误;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在水面折断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正确。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试卷第3套真题)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试卷第3套真题)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试卷一、单选题1. 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A . 电池B . 发电机C . 太阳D . 月亮2. 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 人在太阳光下地面上形成的影子B . 小孔成像C .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D . 人能看见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3. 光照射到下列物体的表面,发生的反射不属于漫反射的是()A . 室内的石灰墙壁上B . 抛光的金属表面上C . 白色衣服上D . 投影的幕布上4. 如图,平面镜上方有一发光点S,SO为入射光线,如图中对于其反射光线OC 的作图过程中,正确规范的是A .B .C .D .5. 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 . 三角形光斑B . 圆形光斑C . 蜡烛的正立像D . 蜡烛的倒立像6.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A .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B .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C . 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D .手影7.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A . 4.2 mB . 2.7 mC . 4.6 mD . 3.8 m8. 为了让自行车夜晚行驶更加安全,在它的尾部有一个特制的灯,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

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 .B .C .D .9.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A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 .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 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 . 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10.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 .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 . 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 .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二、多选题11.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 池底的鱼变浅B . 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C . 人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D . 鱼民叉鱼时,要对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对于该次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D .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1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3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 4cmB . 6cmC . 10cmD . 12cm三、填空题14.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m/s;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___m。

新人教版中学初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11月份)

新人教版中学初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11月份)

新人教版中学初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11 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 ( 共 10 题;共 20 分)1.(2 分)最近几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愈来愈着重以人为本,如主要城区汽车禁鸣、机场搬家、轨道两旁安装隔声板等.这些举措的共同特色是()A .减少大气污染B .降低噪声污染C .缓解“热岛效应”D .绿化居住环境2.(2分)地球四周的臭氧层对地球的保护作用表现为()A .将射向地球的可见光大多数汲取B .将射向地球的阳光中的紫外线大多数汲取,使其不可以抵达地面C .将射向地球的阳光中的红外线大多数汲取,使其不可以抵达地面D .将射向地球的不行见光所有反射回去,使其不可以抵达地面3.( 2 分)水的物态变化是很多天气现象形成的重要原由,以下天气现象的形式,与水的物态变化没关的是()A .风B .雪C .雾D .霜4.(2分)以下图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日蚀的形成B .人观看镜子里的像C .放大镜把图案放大D .雨后空中出现彩虹5.(2分)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耀光的颜色决定B .实验表示,色光的混淆规律与颜料的混淆规律同样C .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出不一样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D .任何状况下,紫外线的照耀对人体都是有益的6.(2分)以下图的四种现象中, 因为光的直线流传形成的是()A .湖中的倒影B .水中的筷子C .世博会夜晚的灯光D .镜中的陶7.(2分)以下对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小孔成像”和“水中倒影”都是光的反射现象B .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紫外线拥有热效应C .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选择薄的玻璃片进行实验,是为了能确立像的地点D .我们所看到的“红花绿叶”,那是因为花汲取了红光、叶子汲取了绿光8.(2分)(2016?泰安)乘坐汽车旅游有很多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汽车行驶时,翻开车窗,窗帘老是往外飘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盛B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变为内能C .乘客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备惯性带来危害D .汽车的观后镜利用了光的折射9.(2分)以下图为小明在湖畔游乐时看到的情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月月考试题.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月月考试题.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2005-200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考号: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声波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产生的,它的传播需要________。

2、小明在教室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玲,正是“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

小玲说话“声音洪亮”,是她说话声音的__________大。

3、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和.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较高.4、请指出下面各句中“影.”说明了光在传播过程中所遵从的物理规律:(1)水中的倒影. ______________。

(2)电影院放映电影. ___________。

5、数码相机镜头采用的光学元件是_________,用这类光学元件做成的眼镜,是_______(填“远”或“近”)视镜。

6、小华晚上在街上行走,当他路过一盏路灯时,在路灯的照射下,他在地面上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其影子形成的原因是 __。

7、“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射到黑板上发生而造成的,而全班同学都能看到讲台上的物体是由于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缘故。

8、小红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是像(填“实”或“虚”).当小红远离镜子的过程中,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填“变大”、“变小”或“不变”).9、观察圆形鱼缸中的鱼,看起来比真实的鱼要大,这是因为圆形的鱼缸相当于一个,看到的是鱼的(选填“实像”或“虚像”)10、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来测量温度的。

-12℃读作。

11、在北方冬天,可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_____________遇到冷空气____________的雾状小水滴。

12、下述事实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过程,请在横线中填出:(1)深秋夜晚“下霜”_________ (2)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_________(3)冰冻的衣服也会干_________13、灯泡中的灯丝用钨制做,是因为钨的__________。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1月份)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体温一定是39.5℃B.三人体温都是39.5℃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D.三人的体温都不是39.5℃2.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将乙插在开口的酒精中,将丙插在密闭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后,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相等,则()A.甲不准确 B.乙不准确 C.丙不准确 D.无法判定3.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在CD段是固态B.海波的熔点是48℃C.海波在BC段不吸收热量D.海波熔化经历了12min4.如图所示,是桂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5.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雨笼山峦B.夏天,雾绕群峰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谷底6.如图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则()A.反射角是60°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C.入射角是30°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B.C.D.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0.用调好的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边,这时应该()A.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左调B.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右调C.减少盘中的砝码D.向右调节游码11.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距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液体密度为2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C.量杯质量为40g D.60cm3该液体质量为60g12.为了铸造金属工件,事先用密度为ρ1的实木材料制成木模,木模的质量为1.8kg.再用密度为ρ2的合金铸造30个这样的工件,这些合金的总质量为648kg,则木模与合金材料密度之比为()A.1:4 B.1:12 C.1:30 D.1:36013.氧气瓶里的氧气原来的密度是ρ,用去一半后,剩余氧气的密度为()A.ρB.C.2ρD.14.一瓶矿泉水喝去半瓶,则剩下的半瓶矿泉水()A.质量减半,密度减半B.质量减半,密度不变C.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 D.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15.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6.在雨、雪、霜、雾、露、雹、冰、水蒸气、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中,属于固态的有 ,属于气态的是 .17.夏天,老师建议不要将冰冻的瓶装矿泉水放在桌子上,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瓶的外壁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滴,水滴会弄湿书本.学生喝了这种冰水会感到特别凉爽,这是因为冰在熔化时会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8.柳宗元名篇《小石潭记》中描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作者“看到潭中鱼”是“鱼”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而“影布石上”中“鱼的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选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引起的.19.小明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 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m .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 ,则镜中像的大小 .20.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cm 的主光轴上,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像到透镜的距离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cm .21.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人眼中的 ,但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从而使所成的像变得更亮;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 (选填“缩小”或“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22.下表为小红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得液体密度是 ,容器的质量为 .23.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空瓶质量后,再将它装满酱油,由图乙可知,装满酱油的瓶子的总质量为 g ,空瓶容积为30cm 3,酱油密度为 g/m 3.24.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cm;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三、作图与计算(25题5分,26题6分,27题5分,共16分)25.如图所示,有束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的方向射出,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26.如图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 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27.在图甲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MN的像M′N′.28.在如图中分别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29.小华家的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4.5m3,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他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的质量为10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9kg,求:(1)桶的容积是多少?(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约为多少吨?30.1个标准大气压下,一支不准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读数为96℃,若此温度计放在温水中读数为38℃,则此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31.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明用图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比较图乙中AB段与CD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因是.(2)小明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请写出一条).(3)小明用图3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32.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当蜡烛移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①;②.33.小东的爸爸从铁匠铺买回外形同样大的铝桶、铁桶各一个,价钱分别是18元、15元,好奇的小东称得铝桶质量为500g、铁桶质量为1500g,妈妈责怪小东的爸爸说:“铁桶便宜,你应该买2个铁桶,”小东的爸爸却说:“其实铝桶不贵,而且铝桶还有不会生锈、提水也轻便”.(1)请结合表分析下列问题.①小东的爸爸说“铝桶不贵”的依据是:.若打制两种小水桶花费的时间相同,你认为店铺打制桶划算一些.②小东的爸爸说“铝桶提水轻便”的理由是:外形同样大500g的铝桶和1500g的铁桶的壁厚大约,则它们的容积,装满水时水的质量(填“相等”或“不相等”),装满水时铝桶的总质量(填“相等”或“不相等”)铁桶的总质量,所以说铝桶提水轻便.(2)现在市场上多以卖塑料小水桶为主,你认为塑料小水桶的优点有:,缺点有:.一、不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B卷34.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35.在没有其他关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色裙子的演员身上后,观众看到的情况是()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36.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石块的质量是46.8gB.石块的体积是48cm3C.石块的密度是2.6×103kg/m3D.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37.下列关于质量和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质量和密度都不变B.水结成冰时,质量不变,密度变小C.一瓶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D.一千克铁比一千克棉花质量大38.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铜球和铝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铜球一定是空心的B.铝球一定是空心的C.如果铝球是空心的,则铜球一定是空心的D.如果两个球都是空心的,则铜球空心更大些二、综合题B卷(6题4分,7题6分,共10分)39.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问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40.地沟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一些不法商人对其进行简单的脱水、脱杂、脱臭处理后,提供给无良餐馆使用,假冒色拉油,严重伤害市民身体健康.小明学了密度后,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鉴别色拉油和地沟油.他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0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6g/cm3之间.然后,他进行了如下实验鉴别: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左端的零刻线处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B.取适量样品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m1,如图乙所示m1= ;C.然后将烧杯中部分样品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样品油的总质量m2=25g,则量筒中样品油的质量表达式为m1﹣m2;D.读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V,如图丙所示;E.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样品油的密度ρ= g/cm3;F.根据测算出的密度,小明通过比对,该样品油地沟油(选填“是”或“不是”).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1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体温一定是39.5℃B.三人体温都是39.5℃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D.三人的体温都不是39.5℃【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在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体温计下方有一卡口,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解答】解:甲的体温等于39.5℃,因为甲测体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所以,结果准确.给乙和丙测量时没甩体温计,结果不一定准确,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39.5℃.故选A.2.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将乙插在开口的酒精中,将丙插在密闭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后,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相等,则()A.甲不准确 B.乙不准确 C.丙不准确 D.无法判定【考点】蒸发及其现象;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放在空气中的温度计甲,测量的是空气的温度;插在开口的酒精中的温度计,由于酒精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乙温度计的示数应该是比较低的;丙插在密闭的酒精瓶中,酒精不能蒸发,酒精的温度和空气温度时一样的,所以丙温度计的示数等于空气的温度.【解答】解:甲温度计应等于空气温度;乙温度计由于酒精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示数应低于空气温度;丙插在密闭的酒精瓶中,酒精不蒸发,所以示数应等于空气温度.若三只温度计有一个出了问题就肯定是乙.故选B.3.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在CD段是固态B.海波的熔点是48℃C.海波在BC段不吸收热量D.海波熔化经历了12min【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海波固态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海波熔化,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熔点.当海波全部熔化,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解答】解:A、海波在CD段已完全熔化完,为液态,A错误;B、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熔点为48℃,B正确;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C错误;D、海波从第6min开始熔化,到第12min完全熔化完,经历了6min,D错误.故选B.4.如图所示,是桂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的雾气是什么状态,然后知道这种状态的物质从哪来的.雾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变来的.【解答】解:雨后的山上总有很多的水蒸气,但是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的.只有当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雾气才能被我们看见.故选D.5.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雨笼山峦B.夏天,雾绕群峰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谷底【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雨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正确;D、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故D错误.故选C.6.如图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则()A.反射角是60°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C.入射角是30°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角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在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120°.当入射角增大5°,变为60°+5°=65°,所以反射角也变为65°,即反射角也增大5°.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正确.故选A.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根据探究的实验目的,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从而确定探究问题.【解答】解: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首先提出问题:成像情况是如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那么可进行猜想,如:①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②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③什么时候成正立的像,什么时候成倒立的像等….所以可以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的关系是什么.故选C.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B.C.D.【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利用题目中告诉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人观察到得烛焰的像的性质,从而可以确定答案.【解答】解: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在凸透镜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只有选择项C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故选C.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解答】解: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 时,所以f=8cm.A 错误.B、当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错误.C、当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C错误.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D正确.故选D.10.用调好的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边,这时应该()A.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左调B.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右调C.减少盘中的砝码D.向右调节游码【考点】天平的使用.【分析】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应把天平调节平衡,是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的;当天平平衡后,开始称量的过程中,就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了,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砝码,如果砝码过大,则换为小砝码,最后游码直至天平平衡.【解答】解:AB、移动平衡螺母来使天平平衡,这在称量过程中是不允许的,故AB错误.C、当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边时,说明右盘中的砝码的质量较大,应换较小质量的砝码或减少砝码,故C正确.D、指针指向右边,本身右盘中的砝码已偏大,如果再把游码向右移,指针会向右边偏转的角度更大,故D错误.故选C.11.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距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液体密度为2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C.量杯质量为40g D.60cm3该液体质量为60g【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当液体体积为V1=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列方程组求出液体密度和量杯质量;(2)当液体的体积V3=60cm3,利用m=ρV求液体质量.【解答】解:(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可得:ρ×20cm3+m杯=40g,﹣﹣﹣①当液体体积为V1=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可得:ρ×80cm3+m杯=100g,﹣﹣﹣②①﹣②得:液体的密度ρ=1g/cm3,故AB错;代入①得m杯=20g,故C错;(2)当液体的体积V3=60cm3,液体质量:m3=ρ×V3=1g/cm3×60cm3=60g,故D正确.故选D.12.为了铸造金属工件,事先用密度为ρ1的实木材料制成木模,木模的质量为1.8kg.再用密度为ρ2的合金铸造30个这样的工件,这些合金的总质量为648kg,则木模与合金材料密度之比为()A.1:4 B.1:12 C.1:30 D.1:360【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铸造金属铸件时,木模和这种铸件的体积是相同的,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得体积相同时,密度之比就是质量之比,然后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由“30个这种铸件,这些合金铸件的总质量是648kg”可得一个铸件的质量m==21.6kg,铸件因为铸造金属铸件时,木模和这种铸件的体积是相同的,所以===.故选B.13.氧气瓶里的氧气原来的密度是ρ,用去一半后,剩余氧气的密度为()A.ρB.C.2ρD.【考点】密度的计算.【分析】设氧气瓶的容积为V,利用公式m=ρV先计算原来氧气瓶里氧气的质量,再求出剩余氧气的质量,而瓶内氧气的体积不变,再利用密度公式ρ=求剩余氧气的密度【解答】解:设氧气瓶的容积为V,原来氧气瓶里氧气的质量:m0=ρV,用去了其中一半,剩余氧气的质量:m=m0=ρV,∵瓶内氧气的体积不变,∴剩余氧气的密度:ρ===ρ.故选B.14.一瓶矿泉水喝去半瓶,则剩下的半瓶矿泉水()A.质量减半,密度减半B.质量减半,密度不变C.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 D.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分析】本题同时兼顾质量和密度两个概念的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对同种物质来说,质量和体积的改变都不会影响物质的密度.【解答】解: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质量减为一半,同时体积也减为一半,由可知,此时密度保持不变.故选B.15.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A .B .C .D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大熊猫通过平面镜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关于镜面对称,通过观察,只有选项D 符合这一特点.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6.在雨、雪、霜、雾、露、雹、冰、水蒸气、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中,属于固态的有 雪、霜、雹、冰 ,属于气态的是 水蒸气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分析】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固态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解答】解:根据物质三种状态的特征,可得:(1)雪、霜、雹、冰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属于固态;(2)雨、雾、露、“白气”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属于液态;(3)水蒸气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属于气态.故答案为:雪、霜、雹、冰;水蒸气.17.夏天,老师建议不要将冰冻的瓶装矿泉水放在桌子上,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瓶的外壁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滴,水滴会弄湿书本.学生喝了这种冰水会感到特别凉爽,这是因为冰在熔化时会 吸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解答】解:①瓶子的外壁出现了许多小水滴,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壁液化形成的.。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1.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2.“神舟”飞船在太空中高速飞行,而坐在其中的航天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飞船 B.地球 C.月亮 D.太阳3.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D.小强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4.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5.马航客机MH370失联后,中国派出多艘舰船到南太平洋海域进行水下搜寻,其中用到“超声测位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设某次搜寻中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t,(已知电磁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C1和C2;声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为()A.B.C.D.6.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7.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响声越大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用声音直接交谈B.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C.在屋子里谈话听起来响亮,是因为回声和声源混在一起的缘故D.次声波是指人们听不到的特别弱的声波10.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 B.C.D.1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速度越大B.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速度越大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1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消除噪声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13.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14.敲鼓时撤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2).15.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s内加速跑完了36m,接着保持8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m/s.1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它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测量的结果是,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17.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18.如图,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木块的长度为厘米,其中准确值是厘米,估计值是厘米.19.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在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20.一阵低沉的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远处好像有人在拉胡琴;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们陡然安静下来.上述三种声现象中所强调的声音的特点依次是、和.21.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声调”或“音色”).22.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它告诉汽车驾驶员从现在起车速不得超过.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最快需经过min能到达东大桥.23.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运动.24.在如图中,甲温度计示数是℃,乙温度计示数是℃.两温度计示数相差℃.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8分)25.随着社会的发展,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请你结合相关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为我市创建宜居城市,提出两条减弱噪声的合理措施.26.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乘坐一辆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请根据不同参照物判断小明的运动情况.(至少写出2种情况)四.实验探究题27.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28.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29.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他们改用细金属丝连“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30.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 AB= 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31.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分析乙图象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2.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如右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值.(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2)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五.计算题33.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巴黎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3l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34.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辽宁省大连市西岗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1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1.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不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2.“神舟”飞船在太空中高速飞行,而坐在其中的航天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飞船 B.地球 C.月亮 D.太阳【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运动和力.【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看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就是静止的.【解答】解: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和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符合题意;B、以地球为参照物,航天员相对于地球位置发生了变化,不合题意;C、以月亮为参照物,航天员和月亮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航天员是运动的,不合题意;D、以太阳为参照物,航天员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航天员是运动的,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3.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D.小强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1)开始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故ABC错误;(2)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坐的列车没动.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运动状态确定参照物,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判断相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方法即可正确解题.4.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运动和力.【分析】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该物体在任何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解答】解: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路程s与时间成正比,图象应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方向和大小都不发生变化,路程时间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5.马航客机MH370失联后,中国派出多艘舰船到南太平洋海域进行水下搜寻,其中用到“超声测位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设某次搜寻中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t,(已知电磁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C1和C2;声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为()A.B.C.D.【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时间和速度,然后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求出超声波通过的路程,而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为超声波与发射点间的距离为超声波通过路程的一半.【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超声波在水中速度为V2,通过的时间为t;则由v=可知,超声波通过的路程s=V2t,故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s′=s=v2t.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及“超声测位仪”的原理,关键是明确超声波通过的路程为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的2倍.6.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运动和力;图像综合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解答】解: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7.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在s﹣t图象中,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车的运动速度;(3)由图知,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运动.(4)根据图象读出5s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解答】解:A、乙车在7~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B正确;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故C 错误;D、由图象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车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找出小车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响声越大【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能量.【专题】声现象.【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声波能够传递信息,也具有能量;(4)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A、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说法错误;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说法错误;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说法正确;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音调越高,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用声音直接交谈B.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C.在屋子里谈话听起来响亮,是因为回声和声源混在一起的缘故D.次声波是指人们听不到的特别弱的声波【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2)声音在传播时遇到障碍物会发生现象,即回声,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不能区分,回声使原声加强了,导致听起来响亮.(3)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范围值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范围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分别叫次声波个超声波.【解答】解:A、在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用声音直接交谈,该选项说法正确;B、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在屋子里谈话听起来响亮,是因为回声和声源混在一起的缘故,该选项说法正确;D、次声波是指人们听不到的声波,超声也是听不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10.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 B.C.D.【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图析法.【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解答】解: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路程与时间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判断,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1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速度越大B.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速度越大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由v=可知,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解答】解:A、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但A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故A错误;B、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小.但B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故B 错误;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大.故C正确;D、在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知道物体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有关,探究时需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1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消除噪声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A、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而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B、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C、噪声强度显示仪可监测噪声,但不能消除噪声;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而不是响度越大,A说法错误;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B说法正确;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但不能消除噪声,C说法错误;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传播速度应为零,D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基本知识点,都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13.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解答】解: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振动产生声音.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14.敲鼓时撤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振幅越大声音越响.【考点】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简答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以及响度和振幅的关系.【解答】解敲鼓时撤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振幅越大声音越响越大.故本题答案为:(1)振动;(2)振幅越大声音越响度越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条件以及响度和振幅关系的理解和掌握.15.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s内加速跑完了36m,接着保持8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6 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 6.25 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月月考试题.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月月考试题.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2005-200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考号: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声波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产生的,它的传播需要________。

2、小明在教室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玲,正是“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

小玲说话“声音洪亮”,是她说话声音的__________大。

3、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和.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较高.4、请指出下面各句中“影.”说明了光在传播过程中所遵从的物理规律:(1)水中的倒影.______________。

(2)电影院放映电影.___________。

5、数码相机镜头采用的光学元件是_________,用这类光学元件做成的眼镜,是_______(填“远”或“近”)视镜。

6、小华晚上在街上行走,当他路过一盏路灯时,在路灯的照射下,他在地面上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其影子形成的原因是__。

7、“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射到黑板上发生而造成的,而全班同学都能看到讲台上的物体是由于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缘故。

8、小红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是像(填“实”或“虚”).当小红远离镜子的过程中,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填“变大”、“变小”或“不变”).9、观察圆形鱼缸中的鱼,看起来比真实的鱼要大,这是因为圆形的鱼缸相当于一个,看到的是鱼的(选填“实像”或“虚像”)10、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来测量温度的。

-12℃读作。

11、在北方冬天,可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_____________遇到冷空气____________的雾状小水滴。

12、下述事实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过程,请在横线中填出:(1)深秋夜晚“下霜”_________ (2)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_________(3)冰冻的衣服也会干_________13、灯泡中的灯丝用钨制做,是因为钨的__________。

八年级上11月月考物理试卷

八年级上11月月考物理试卷

八年级(上)11月月考初二级物理试题注意:1.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90分2.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与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3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3分,共30分)1.6月21日,全国多地都观测到如图所示的“金边日食”,能解释“日食”形成的是()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平面镜成像D.光的直线传播2.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A.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B.熔化和汽化都放热C.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D.熔化吸热,汽化放热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看见湖水中出现岸上树木的倒影B.看见池水中游动的鲤鱼C.树荫下的亮斑D.阳光下的人影4.某物体在水平面内做直线运动,其距出发点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据图可知()A.物体在02s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24s 内做匀速运动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大小相等 D.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运动方向相同5.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A.不成像 B.仍成像,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C.仍成像,像上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D.仍成像,像还在原来位置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面上有水的地方比其它地方暗B.人在夜间从路灯下走过,影子先变长后变短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D.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7.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对此做法解释正确的光路图是()A. B. C.D.8.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汽车后视镜观察到后面的景物,这是光的反射现象B.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C.只将两种不同的色光混合,能得到一种新的色光D.太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9.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

八年级物理学科限时作业2024.10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B.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只要声源振动就可以听到声音2.在探究声音的高低与杯中水量多少的关系时,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将手指润湿后沿着高脚杯杯口摩擦,并多次改变杯中水的多少,比较声音的高低,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问题B.证据C.解释D.交流3.以下光学设备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是()A.简易潜望镜B.三棱镜C.液晶投影仪D.照相机镜头4.下列四个实验中,用来探究影响声音强弱因素的是()A.图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尺子,听尺子发声的变化B.图乙,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C.图内,改变试管中水量,吹气时听声音的变化D.图丁,用硬卡片在木梳上快速、缓慢划过,听卡片发声的变化5.夜晚的华罗庚公园,悬挂在高处的灯筒在地面上投射出红花绿叶的美丽图案。

灯筒结构如图所示:不透明外壳内有一白炽灯,灯筒底部为带有彩色图案的玻璃。

若将灯筒内白炽灯更换为绿色光源,灯筒将在地面上投射出()A.红花黑叶B.黑花绿叶C.红花绿叶D.黑花黑叶6.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B.将所有的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7.如图,射水鱼观察到停歇在水面上方的猎物后,会从口中喷射出水柱,将小虫击落到水中吃掉,下列反映它在水下看到水面上的小虫时的光路图的是()A. B.C. D.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拉特旗第十一中八年级物理11月月考测试卷
1、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飞机在天空中飞行 B.月球绕地球公转
C.树上苹果由绿变红 D.河水在河中流
2、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3、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路边的树木 B.走动的列车员
C.停在车站上的另一辆车 D.火车车箱
4、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甲向西,乙向东
B.甲向东,乙向西
C.甲\乙都向东
D.甲\乙都向西
5、我们观看百米赛跑时,判断谁跑得快的根据是()
A.速度的大小
B.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
C.在相同的时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
D.跑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6.铁是一种晶体,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铁水凝固成铁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7.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
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A.可能运动
B.一定运动
C.可能静止
D.以上结论都可成立
8、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它在第4秒内的速度是()
A.2.5米/秒
B.2米/秒
C.5米/秒
D.8米/秒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10、古筝校音时把弦调紧点,是为了()
A.增大响度
B.减小响度
C.升高音调
D.降低音调
11、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1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13、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14、我们在喊远处的人时,往往将双手拢成喇叭状,目的是()
A. 保持声音的音调
B. 保持声音的音色
C. 保持声音的频率
D. 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1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
B.小提琴演凑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响度
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D.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6.下列各图(图3)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17、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的正常体温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D.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
18、小明测体温时,忘了甩体温计,也没有读体温计的示数,直接用这个体温计去测体温,测量结果是37.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他的体温一定是37.5℃ B.他的体温一定高于37.5℃
C.他的体温可能高于37.5℃ D.他的体温可能是37.5℃,也可能低于37.5℃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写错字均不得分),
19、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常用符号________表示。

20.如右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 cm.,物体的长度记录为_____cm.
21.单位换算:5m/s= km/h .
22、如图所示是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观察图像并回答:
(1)这种合金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BC段表示合金处于___________状态。

23.一列长100 m的列车,穿过500 m的某一山洞,若火车运行速
度是108 km/h,火车完全穿过山洞所用时间是_ ___s.
24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1:3,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3:1,那么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

25. 现代城市在主要街道上装有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装置显示的示数为50.62,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

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6.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8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 m/s).但是,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
27.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
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

(2)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和来测平均速度.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
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全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前半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后半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28、自己制作“水瓶琴”乐器,如图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 1 ) 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________(填“空气柱”或“水柱”)的振动,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
( 2 )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________(填“空气柱”或“水柱”)的振动,瓶中的空气柱越短,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
(3)由此联想到,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水位越高,音调越.
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要求步骤清楚,按步骤给分。


29、汽车在5分钟内行驶3000m,求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30. 一快艇向山崖方向匀速运动,在离山崖360m处鸣笛,快艇继续沿直线向前行驶40m后,艇上的人刚好听到了鸣笛的回声,求快艇运动的速度。

(空气中声速为340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