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合集下载
井巷工程8硐室及交岔点施工
砌切碹工作落后于下部分层1.5-2.5m,先墙后拱; 先拱后墙;
2.倒台阶工作面(上行分层)施工法 根据硐室高度,分层。若采用砌碹支护,取下分层
高度为设计墙高,超前4-6m或更大。 支护:一般先采用临时支护(棚式临时支架),再
永久支护,或锚喷,或砌碹。砌墙时。先架抬棚托住顶 梁;上分层挑顶是在下分层掘砌完成以后,挑顶后立即 砌拱或直接锚喷。
第八章 硐 室 及 交 岔 点 施 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第三节 硐室施工 第四节 交岔点设计与施工
第一节 概述
一、主井系统硐室
1)推车机、翻车机或卸载硐室; 2)煤仓; 3)箕斗装载硐室; 4)主井清理井底撒煤硐室; 5)井底水窝泵房。
二、副井系统硐室
1)马头门; 2)中央水泵房及中央变电所; 3)管子道; 4)水仓; 5)井底水窝泵房; 6)等候硐室。
3.中央水泵房设计
现以卧式水泵吸入式中央水泵房为例说明其设计方法。 1.吸入式中央水泵房设计
为缩短电缆和管道线路,便于排水设备运输提供良好的通 风条件,以及有利于集中管理、维护和检修,水泵房在绝 大多数情况下都设在井底车场附近的空车线一侧,并与中 央变电所组成联合硐室。
1) 泵房的位置
2)主体硐室的设备布置 ( 1)水泵 (2)排水管
三、水泵房 硐室规格:S=12m2,加联络巷共长35m 要 求:水泵房设置了两个出口,一个出口为连接泵房与副斜井(二采区为轨道下山) 的管子道,出口应高出泵房底板7m以上;另一个出口与副斜井井底车场相连,此出口 底板标高应高于井底车场底板0.5m。同时,主排水泵房与井底车场相通的出口,通道 内应设置易关闭的既能防水又能防火的密闭门,并在泵房内设起重樑和敷设轨道与副 斜井相通。 装 备:3台D60-50×4型单吸多级卧式离心水泵,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 服务范围:全矿井 层位位置:副斜井井底车场附近的岩层中。 支护形式:锚喷 通风方式:通过式通风
2.倒台阶工作面(上行分层)施工法 根据硐室高度,分层。若采用砌碹支护,取下分层
高度为设计墙高,超前4-6m或更大。 支护:一般先采用临时支护(棚式临时支架),再
永久支护,或锚喷,或砌碹。砌墙时。先架抬棚托住顶 梁;上分层挑顶是在下分层掘砌完成以后,挑顶后立即 砌拱或直接锚喷。
第八章 硐 室 及 交 岔 点 施 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第三节 硐室施工 第四节 交岔点设计与施工
第一节 概述
一、主井系统硐室
1)推车机、翻车机或卸载硐室; 2)煤仓; 3)箕斗装载硐室; 4)主井清理井底撒煤硐室; 5)井底水窝泵房。
二、副井系统硐室
1)马头门; 2)中央水泵房及中央变电所; 3)管子道; 4)水仓; 5)井底水窝泵房; 6)等候硐室。
3.中央水泵房设计
现以卧式水泵吸入式中央水泵房为例说明其设计方法。 1.吸入式中央水泵房设计
为缩短电缆和管道线路,便于排水设备运输提供良好的通 风条件,以及有利于集中管理、维护和检修,水泵房在绝 大多数情况下都设在井底车场附近的空车线一侧,并与中 央变电所组成联合硐室。
1) 泵房的位置
2)主体硐室的设备布置 ( 1)水泵 (2)排水管
三、水泵房 硐室规格:S=12m2,加联络巷共长35m 要 求:水泵房设置了两个出口,一个出口为连接泵房与副斜井(二采区为轨道下山) 的管子道,出口应高出泵房底板7m以上;另一个出口与副斜井井底车场相连,此出口 底板标高应高于井底车场底板0.5m。同时,主排水泵房与井底车场相通的出口,通道 内应设置易关闭的既能防水又能防火的密闭门,并在泵房内设起重樑和敷设轨道与副 斜井相通。 装 备:3台D60-50×4型单吸多级卧式离心水泵,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 服务范围:全矿井 层位位置:副斜井井底车场附近的岩层中。 支护形式:锚喷 通风方式:通过式通风
铜室及交岔点施工
1、正台阶工作面(下行分层)施工法 正台阶工作面(下行分层) 根据硐室的全高,将整个断面分成2个以上分层, 根据硐室的全高,将整个断面分成2个以上分层,每分 层的高度以1.8~3.0m为宜;也可按拱基线分为上、下二个 层的高度以1.8~3.0m为宜;也可按拱基线分为上、 1.8 为宜 分层。上分层的超前距离一般为2 3m。 分层。上分层的超前距离一般为2~3m。 例子: 例子: 抚顺龙风矿-635m东部水泵房施工 抚顺龙风矿-635m东部水泵房施工
图4-5 两侧导硐施工图
二、 交岔点施工
(一)交岔点施工方法 交岔点施工方法有很多, 交岔点施工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 四种: 四种: 1.围岩稳定,可采用一次成巷 围岩稳定, 围岩中等稳定,或巷道断面较大时, 2.围岩中等稳定,或巷道断面较大时,可 先掘出一支巷道, 先掘出一支巷道,并对边墙进行锚喷 围岩稳定性较差,可采用先掘砌柱墩, 3 .围岩稳定性较差,可采用先掘砌柱墩, 再刷砌扩大断面部分的方法 围岩稳定性差, 4 .围岩稳定性差,为防止围岩暴露面积 过 大时,可采用导硐施工方法。 大时,可采用导硐施工方法。
图4-3 硐室施工图
(三)导硐施工法 1.中央下导硐施工法 首先在硐室断面中下部开掘导硐Ⅰ 超前3 首先在硐室断面中下部开掘导硐Ⅰ,超前3~ 5m以探明地质情况 后挑顶Ⅱ 以探明地质情况, 5m以探明地质情况,后挑顶Ⅱ,崩落下来的矸石 集中在中央导硐内,此时可踏碴对拱顶进行支护, 集中在中央导硐内,此时可踏碴对拱顶进行支护, 然后装岩,开帮Ⅲ和向两帮喷射混凝土。 然后装岩,开帮Ⅲ和向两帮喷射混凝土。最后进 行永久支护。 行永久支护。
图4-4 法在煤矿使用较多, 两侧导硐施工法在煤矿使用较多,这种方法就 是从硐室的底板开始,在硐室的两侧墙部位置, 是从硐室的底板开始,在硐室的两侧墙部位置,开 掘两个小导硐超前掘进,逐步向上扩大。 掘两个小导硐超前掘进,逐步向上扩大。掘一层导 硐后,随即砌墙, 的小导硐, 硐后,随即砌墙,再掘上一分层 的小导硐,矸石存 在下层导硐内不外运。蹬碴作业,再将墙接砌上去。 在下层导硐内不外运。蹬碴作业,再将墙接砌上去。 最后将拱顶部分整个施工完后,再除云中间岩石柱。 最后将拱顶部分整个施工完后,再除云中间岩石柱。
井巷工程交岔点与硐室施工.ppt
2020年3月31日星期 二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3.3 稳定性较差围岩交岔点的施工
先掘砌好柱墩再刷砌扩大断面部分的方法, 根据施工方向不同有两种施工方法:
正向施工法 反向施工法
2020年3月31日星期 二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正向施工法
2020年3月31日星期 二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施工特点:
施工方便,有利于顶板维护,下台阶的 爆破效率较高;
使用铲斗装载机时,上台阶要人工扒矸, 劳动强度大,上下台阶工序配合要求严 格,不然易产生相互干扰。
2020年3月31日星期 二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倒台阶工作面(上行分层)施工法
2020年3月31日星期 二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2020年3月31日星期 二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2.2交岔点支护范围、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 1、交岔点支护范围的确定
2020年3月31日星期 二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2、交岔点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计算
计算范围一般是从基本轨起点至柱墩向支巷各 延伸2m。
计算两种: 1、按不同断面分别计算,求出每段体积,然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牛鼻子交岔点
2020年3月31日星期 二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穿尖(象鼻子)交岔点
2020年3月31日星期 二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穿尖(象鼻子)交岔点特点及应用
长度短、高度低、工程量小、施工简单、 通风阻力小,但承载能力较低。
多用于围岩稳定、巷道宽度不超过5.0m、 巷道转角大于45°的交岔点。
后相加; 2、近似计算。(工程中广泛应用)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3.3 稳定性较差围岩交岔点的施工
先掘砌好柱墩再刷砌扩大断面部分的方法, 根据施工方向不同有两种施工方法:
正向施工法 反向施工法
2020年3月31日星期 二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正向施工法
2020年3月31日星期 二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施工特点:
施工方便,有利于顶板维护,下台阶的 爆破效率较高;
使用铲斗装载机时,上台阶要人工扒矸, 劳动强度大,上下台阶工序配合要求严 格,不然易产生相互干扰。
2020年3月31日星期 二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倒台阶工作面(上行分层)施工法
2020年3月31日星期 二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2020年3月31日星期 二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2.2交岔点支护范围、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 1、交岔点支护范围的确定
2020年3月31日星期 二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2、交岔点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计算
计算范围一般是从基本轨起点至柱墩向支巷各 延伸2m。
计算两种: 1、按不同断面分别计算,求出每段体积,然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牛鼻子交岔点
2020年3月31日星期 二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穿尖(象鼻子)交岔点
2020年3月31日星期 二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穿尖(象鼻子)交岔点特点及应用
长度短、高度低、工程量小、施工简单、 通风阻力小,但承载能力较低。
多用于围岩稳定、巷道宽度不超过5.0m、 巷道转角大于45°的交岔点。
后相加; 2、近似计算。(工程中广泛应用)
硐室及交岔点
§13.1 硐室施工方法
▪ 在井底车场或采区用于生产或为生产服务 的硐室(如马头门、水泵房、变电所、箕斗 装载硐室和翻笼硐室等),由于用途不同, 其形状、结构和规模大小有很大差异,在 组织硐室施工时,除应注意其本身特点外, 还要考虑到各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合理 安排,同时要尽量采用新技术,如光面爆 破、锚喷支护等。
2020/5/19
1
§13.1 硐室施工方法
▪ 一、硐室施工特点
▪ 硐室施工与一般巷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 (1)硐室的断面大、变化多、长度短、服务年限长、 工程质量要求高,一般要求具有隔爆、防潮和防 火等性能。
▪ (2)硐室周围井巷工程较多,一个硐室常与其他硐 室或井巷相连,故其受力状态复杂,难以准确分 析,施工难度大,支护比较困难。
▪ (3)多数硐室安有各种不同的机电设备,故硐室内 还要浇筑机电设备基础,预留管线沟槽,安装起 重梁等。
2020/5/19
2
§13.1 硐室施工方法
▪ 二、硐室施工方法
▪ 根据硐室断面大小及其围岩的稳定程度,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也较 多,这些方法归纳起来有三类。
全断面
施工法
正台阶工作面
硐室 施工方法
台阶工作面 施工法
▪ 台阶工作面法就是将整个硐室分成几个分层,施工时形成 台阶状。
▪ 若上分层工作面超前下分层工作面施工,则称为正台阶工
作面施工法;
▪ 若下分层工作面超前 上分层工作面施工,则称为倒台阶
工作面施工法。
2020/5/19
5
§13.1 硐室施工方法
▪ 1.正台阶工作面(下行分层)施工法
▪ 根据硐室的全高,将整个断面分成2个以上分层,每分层的 高度以1.8~3.0m为宜;也可按拱基线分为上、下二个分层, 上分层的超前距离一般为2~3m。
▪ 在井底车场或采区用于生产或为生产服务 的硐室(如马头门、水泵房、变电所、箕斗 装载硐室和翻笼硐室等),由于用途不同, 其形状、结构和规模大小有很大差异,在 组织硐室施工时,除应注意其本身特点外, 还要考虑到各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合理 安排,同时要尽量采用新技术,如光面爆 破、锚喷支护等。
2020/5/19
1
§13.1 硐室施工方法
▪ 一、硐室施工特点
▪ 硐室施工与一般巷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 (1)硐室的断面大、变化多、长度短、服务年限长、 工程质量要求高,一般要求具有隔爆、防潮和防 火等性能。
▪ (2)硐室周围井巷工程较多,一个硐室常与其他硐 室或井巷相连,故其受力状态复杂,难以准确分 析,施工难度大,支护比较困难。
▪ (3)多数硐室安有各种不同的机电设备,故硐室内 还要浇筑机电设备基础,预留管线沟槽,安装起 重梁等。
2020/5/19
2
§13.1 硐室施工方法
▪ 二、硐室施工方法
▪ 根据硐室断面大小及其围岩的稳定程度,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也较 多,这些方法归纳起来有三类。
全断面
施工法
正台阶工作面
硐室 施工方法
台阶工作面 施工法
▪ 台阶工作面法就是将整个硐室分成几个分层,施工时形成 台阶状。
▪ 若上分层工作面超前下分层工作面施工,则称为正台阶工
作面施工法;
▪ 若下分层工作面超前 上分层工作面施工,则称为倒台阶
工作面施工法。
2020/5/19
5
§13.1 硐室施工方法
▪ 1.正台阶工作面(下行分层)施工法
▪ 根据硐室的全高,将整个断面分成2个以上分层,每分层的 高度以1.8~3.0m为宜;也可按拱基线分为上、下二个分层, 上分层的超前距离一般为2~3m。
井巷工程第八章硐室及交岔点设计
交岔点结构类型及特点
1 2 3
柱式交岔点
由立柱和横梁构成,结构简单,受力明确,但立 柱易受压破坏,适用于跨度较小、围岩稳定的交 岔点。
拱式交岔点
由主拱和侧墙构成,受力性能好,能承受较大的 围岩压力,但施工难度较大,适用于跨度较大、 围岩较破碎的交岔点。
混合式交岔点
结合了柱式和拱式的优点,受力性能较好,施工 相对方便,适用于中等跨度和围岩条件的交岔点。
03 硐室及交岔点结构分析
硐室结构类型及特点
矩形硐室
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但 受力性能较差,适用于跨 度较小、围岩稳定的硐室。
圆形硐室
受力性能好,能承受较大 的围岩压力,适用于跨度 较大、围岩较破碎的硐室。
马蹄形硐室
结合了矩形和圆形的优点, 受力性能较好,施工相对 方便,适用于中等跨度和 围岩条件的硐室。
确定交岔点位置及类型
根据巷道布置和地质条件,选择 合适的交岔点位置和类型。
工程分析
对初步设计进行工程分析,包括 结构受力分析、稳定性分析等。
优化设计
根据工程分析结果,对初步设计 进行优化,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 经济性。
施工图设计
在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详细 的施工图设计,包括结构细部设 计、支护参数设计等。
设计步骤与方法
确定硐室位置和规模
根据工程需求和现场条件,确 定硐室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选择支护方式
根据地质条件和硐室用途,选 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如锚网喷 支护、砌碹支护等。
进行结构设计
根据支护方式和荷载情况,进 行硐室的结构设计,包括顶板 、侧墙和底板的设计。
绘制施工图
根据结构设计结果,绘制详细 的施工图,包括平面图、剖面
维护周期
硐室和交岔点施工简介
方案1
若围岩中等稳定,交 岔点的小断面部分起始段仍 可采用一次成巷施工。在断 面较大处,则可用小断面向 两支巷掘进并将边墙筑起, 同时把柱墩掘砌好,然后分 段挑顶砌碹,交岔点跨度 最大部分的碹体宜在最 后砌成。
方案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交岔点施工方案
若围岩稳定性较差,可 采用先掘砌柱墩再刷砌扩大 断面部分的方法。
根据围岩性质、断面大小、支 护形式等因素综合选择施工方 案。
适用条件
牛鼻子交岔点受力好,使 用广泛;
穿尖交岔点用于巷道跨 度小、围岩稳定、巷道转角 大的交岔点。
Your text
(a) 牛鼻子交岔点
(b)穿尖交岔点
(一)牛鼻子交岔点和穿尖交岔点
若围岩坚硬稳定,可 采用一次成巷的施工 方法,随掘随砌,或 掘进后一次砌筑。
倒台阶工作面(上行分层)施工法图
概念 (三)倒台阶工作面 (上行分层)施工法
(四)导硐施工法
导硐施工法是在硐室的某 一部位(中央或两侧)先 以小断面超前掘进.,然 后向上下或左右刷大直到 设计断面。
多用于松软地带,在稳 定岩层中施工特大断面 硐室。.
概念
适用条件
二、交岔点施工
类型
施工 方案
交岔点按支护形式可分为砌碹交 岔点、锚喷支护交岔点和简易交 岔点;按结构形式分为牛鼻子交 岔点和穿尖交岔点。
由主巷向支巷方向掘进, 另一种方法先由支巷掘至岔 口然后以小断面横向与主巷 贯通。
方案3
先掘砌柱墩再刷砌扩大断面的施工顺序
(二)交岔点施工方案
若围岩稳定性差,不允 许一次暴露面积过大,可采 用导硐施工法,先以小断面 导硐将交岔点各巷口、柱墩、 边墙掘砌好后,从主巷向岔 口方向挑顶砌拱。
若围岩中等稳定,交 岔点的小断面部分起始段仍 可采用一次成巷施工。在断 面较大处,则可用小断面向 两支巷掘进并将边墙筑起, 同时把柱墩掘砌好,然后分 段挑顶砌碹,交岔点跨度 最大部分的碹体宜在最 后砌成。
方案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交岔点施工方案
若围岩稳定性较差,可 采用先掘砌柱墩再刷砌扩大 断面部分的方法。
根据围岩性质、断面大小、支 护形式等因素综合选择施工方 案。
适用条件
牛鼻子交岔点受力好,使 用广泛;
穿尖交岔点用于巷道跨 度小、围岩稳定、巷道转角 大的交岔点。
Your text
(a) 牛鼻子交岔点
(b)穿尖交岔点
(一)牛鼻子交岔点和穿尖交岔点
若围岩坚硬稳定,可 采用一次成巷的施工 方法,随掘随砌,或 掘进后一次砌筑。
倒台阶工作面(上行分层)施工法图
概念 (三)倒台阶工作面 (上行分层)施工法
(四)导硐施工法
导硐施工法是在硐室的某 一部位(中央或两侧)先 以小断面超前掘进.,然 后向上下或左右刷大直到 设计断面。
多用于松软地带,在稳 定岩层中施工特大断面 硐室。.
概念
适用条件
二、交岔点施工
类型
施工 方案
交岔点按支护形式可分为砌碹交 岔点、锚喷支护交岔点和简易交 岔点;按结构形式分为牛鼻子交 岔点和穿尖交岔点。
由主巷向支巷方向掘进, 另一种方法先由支巷掘至岔 口然后以小断面横向与主巷 贯通。
方案3
先掘砌柱墩再刷砌扩大断面的施工顺序
(二)交岔点施工方案
若围岩稳定性差,不允 许一次暴露面积过大,可采 用导硐施工法,先以小断面 导硐将交岔点各巷口、柱墩、 边墙掘砌好后,从主巷向岔 口方向挑顶砌拱。
第八章 硐室及交岔点
度。
高度:取决于下放材料的最大长度和方法、罐笼的层数及布
置方式、进出车及上下人员方式、矿井通风阻力等因素。
断面形状:多选用半圆拱形
支护:多采用混凝土C20浇灌,厚450-600mm;
当围岩不稳定、断面过大或井筒较深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
马头门上、下2.5m处的井壁厚度还需适当加厚。
三、副井马头门设计
马头门:是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部分的一段断面扩大的巷道。
设计内容:形式选择;平面尺寸和高度的确定;断面形状和支护方法。
形式:双面斜顶和双面平顶
平面尺寸:长度(井筒两侧对称道岔基本轨起点之间的距离);
宽度:取决于井筒装备、罐笼布置方式和两侧人行道的宽
* 井底车场
* 井底车场是指连接矿井主要提升井筒和井下主要运输、通风巷道的若干巷道和硐室的总称。
* 联系提升与井下运输;是井下运输的总枢纽站。
* 组成:主要运输线路(存车线巷道和行车线巷道)
+辅助线路(通往各种硐室的巷道)
+硐室
硐室:按它们在井底车场中所处的位置和用途可分为:
管子道:中央水泵房主体硐室与副井井筒相连接的一条倾斜巷道,倾角为25°~30°。
作用:敷设水管和电缆,同时作为水泵房的一个安全出口。当发生水患时,可供外撤或内运排水设备。
布置:1)与井筒连接处有3m左右的平台,平台上设有绞车和转盘道。
2)与井筒连接处底板标高应高出硐室地面标高7m以上。倾角大的应设置人行台阶。
1、水仓的位置与形式
有主、副两条独立的水仓;
位置:1)稳定的底板岩石中;
2)保证井下涌水能顺利流入水仓;尽量缩小范围,减小安全煤柱的损失。
高度:取决于下放材料的最大长度和方法、罐笼的层数及布
置方式、进出车及上下人员方式、矿井通风阻力等因素。
断面形状:多选用半圆拱形
支护:多采用混凝土C20浇灌,厚450-600mm;
当围岩不稳定、断面过大或井筒较深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
马头门上、下2.5m处的井壁厚度还需适当加厚。
三、副井马头门设计
马头门:是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部分的一段断面扩大的巷道。
设计内容:形式选择;平面尺寸和高度的确定;断面形状和支护方法。
形式:双面斜顶和双面平顶
平面尺寸:长度(井筒两侧对称道岔基本轨起点之间的距离);
宽度:取决于井筒装备、罐笼布置方式和两侧人行道的宽
* 井底车场
* 井底车场是指连接矿井主要提升井筒和井下主要运输、通风巷道的若干巷道和硐室的总称。
* 联系提升与井下运输;是井下运输的总枢纽站。
* 组成:主要运输线路(存车线巷道和行车线巷道)
+辅助线路(通往各种硐室的巷道)
+硐室
硐室:按它们在井底车场中所处的位置和用途可分为:
管子道:中央水泵房主体硐室与副井井筒相连接的一条倾斜巷道,倾角为25°~30°。
作用:敷设水管和电缆,同时作为水泵房的一个安全出口。当发生水患时,可供外撤或内运排水设备。
布置:1)与井筒连接处有3m左右的平台,平台上设有绞车和转盘道。
2)与井筒连接处底板标高应高出硐室地面标高7m以上。倾角大的应设置人行台阶。
1、水仓的位置与形式
有主、副两条独立的水仓;
位置:1)稳定的底板岩石中;
2)保证井下涌水能顺利流入水仓;尽量缩小范围,减小安全煤柱的损失。
硐室和交岔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 - 2 冒顶 事 故 的 防范 与 处理
巷 道 出 现 冒顶 前 都 有 一 定 的预 兆 , 如 响 声、 顶板 掉碴等 , 按 照 这 些预 兆 判 断有 出现 冒 顶 的 可 能 , 要 马上 采取 措施 , 避 免 事 故
土的厚度 、 强度 和 表 面 质 量 要 满 足 矿 井 质 量 标 准化 要求 。 在 施 工 过 程 中如 果遇 到 新 开 口、 贯通、 相邻、 相过 、 过构造 、 断层 、 集 中应 力区 、 冒 落 区等 , 必 须补 充制 订 本 作 业 规程 专项 技 术 措 施 。 坚 持 使 用 超 前 支护 的 要 求 : 爆 破 后 找 顶、 喷护顶 浆。采 用 特 制钢 管 ( 长
第 5 卷 第 5期 2 0 1 4年 5月
黑龙江科 学
HEI L 0N GJ I A NG S CI E N CE
Vo1 5 No . 5
Ma y 201 4
硐 室和交岔点施工安全技 术措 施
卜义 忠
( 七 台 河市 鹿 山 优质 煤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 黑龙江 七台河 1 5 4 6 0 0 ) 摘 要 : 与一 般 巷 道 工 程 相 比 , 硐 室 及 交 叉 点 管理 具 有 显著 特 点。 本 研 究 主 要 阐述 了硐 室 交岔 点顶 板 管理 和 防 火 措施 方 法 、 掘 进 工
2 1 2 震 动 问 顶 法 即 用 左 手 按 住 顶 板 ,右 手 用 工 具 敲 击 ,如 左 手 感 到 轻 微 震 动 , 要 马 上进 行 支护 。
如 果 有 不 能找 掉 的危 岩 , 一定 要 采 取 打 点柱 或 戗柱 措施 , 点 柱 或 戗柱 采 用 直 径 大于 1 8 c m 的木料, 使 用 大 锤 把 木 料打 紧打 牢 。 再
巷道交岔点硐室施工顶板管理措施
巷道交岔点、硐室口顶板管理措施
掘进队施工的井巷工程,在施工至巷道交岔点、硐室口时顶板面积积相对较大,容易出现顶板事故,为防止顶板事故发生,在此段井巷工程施工时采取如下措施:
1.施工巷道交岔点、硐室口应采取少装药、多打眼的施工方法,爆破后用风手镐将巷道刷扩至巷道轮廓线,以减少至施工对巷道岩体的破坏性。
2.施工交岔点时应将交岔点设计成牛鼻交岔点不得出现穿尖交岔点,并确保工程按设计图纸施工,以提高交岔点顶板自身的承载能力。
3.施工时锚杆、喷将支护应及时跟至工作面,防止顶板出现下沉破损。
4.交岔点施工时,应对顶板打锚索加强支护,锚索间、排距为1.2×1.2m,并逐根检查锚索施工质量,对不合格的锚索及时补打。
5.在巷道拉门或水仓施工、绞车、开关等硐室施工前,必须在拉门口顶板提前打设一排锚索加强附近顶板支护强度,锚索间距为1.0m。
6.交岔点施工结束后,每班班班长必须对顶板进行观察,当发现顶板出现离层、裂缝等现象时,应及时对顶板锚索进行加密补打。
7.板出现下沉或裂缝时,应在该处设置“十”字布桩测点观测顶板下沉量,当下沉超过200mm时应进行翻修。
巷道交岔点、硐室口顶板管理措施
掘进队。
第八章 硐室及交岔点
渡线道岔(DX)
分岔类型:单开道岔(DK)、对称道岔(DC)
按轨距和轨型:615、618、624、918、924 按辙岔号码和道岔的曲线半径分成55个型号
窄轨道岔
道岔选择的原则
1. 与基本轨的轨距相适应 2. 与基本轨的轨型相适应 3. 与行驶车辆的类型相适应 4. 与行车速度相适应
窄轨道岔
窄轨道岔
由设备尺寸 和安装检修 要求确定
箕斗装载硐室的设计
箕斗装载硐室的设计
井底煤仓设计
井底煤仓设计
井底煤仓设计
井底煤仓设计
推车机翻车机硐室与卸载硐室 的设计
推车机翻车机硐室与卸载硐室的设计
推车机翻车机硐室与卸载硐室的设计
推车机翻车机硐室与卸载硐室的设计
推车机翻车机硐室与卸载硐室 的设计
卸载硐室的设计
卸载硐室的设计
卸载硐室的设计
卸载原理
副井马头门设计
马头门系指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部 分的一段断面扩大的巷道,是副井系统 的主要硐室之一.
马头门的形式
马头门平面尺寸的确定
马头门高度的确定
马头门断面形状及支护
马头门断面形状及支护
中央水泵房设计
吸入式中央水泵房设计 压入式中央水泵房设计
窄轨道岔
曲线线路-最小曲线半径
为什么? 离心力
影响因素:弯道半径、速度、轴距
最小曲线半径:根据车辆运行速度和轴距的大小 来确定
有关规定将教材P242或P187
曲线线路-轨距
轨距是指直线线路上两条钢轨轨头内线之间的距离
曲线线路-轨距
轨距加宽
与曲线半径和轴距有关
外轨抬高
与曲线半径、速度和轴距有关
分岔类型:单开道岔(DK)、对称道岔(DC)
按轨距和轨型:615、618、624、918、924 按辙岔号码和道岔的曲线半径分成55个型号
窄轨道岔
道岔选择的原则
1. 与基本轨的轨距相适应 2. 与基本轨的轨型相适应 3. 与行驶车辆的类型相适应 4. 与行车速度相适应
窄轨道岔
窄轨道岔
由设备尺寸 和安装检修 要求确定
箕斗装载硐室的设计
箕斗装载硐室的设计
井底煤仓设计
井底煤仓设计
井底煤仓设计
井底煤仓设计
推车机翻车机硐室与卸载硐室 的设计
推车机翻车机硐室与卸载硐室的设计
推车机翻车机硐室与卸载硐室的设计
推车机翻车机硐室与卸载硐室的设计
推车机翻车机硐室与卸载硐室 的设计
卸载硐室的设计
卸载硐室的设计
卸载硐室的设计
卸载原理
副井马头门设计
马头门系指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部 分的一段断面扩大的巷道,是副井系统 的主要硐室之一.
马头门的形式
马头门平面尺寸的确定
马头门高度的确定
马头门断面形状及支护
马头门断面形状及支护
中央水泵房设计
吸入式中央水泵房设计 压入式中央水泵房设计
窄轨道岔
曲线线路-最小曲线半径
为什么? 离心力
影响因素:弯道半径、速度、轴距
最小曲线半径:根据车辆运行速度和轴距的大小 来确定
有关规定将教材P242或P187
曲线线路-轨距
轨距是指直线线路上两条钢轨轨头内线之间的距离
曲线线路-轨距
轨距加宽
与曲线半径和轴距有关
外轨抬高
与曲线半径、速度和轴距有关
井巷工程第八章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 与巷道连接的硐室:中央变电所、中 央水泵房、井下绞车房、井下其它硐 室。
• 与井筒毗邻的硐室:马头门硐室、箕 斗装载硐室
• 煤仓:主煤仓及采区煤仓
•
反井钻机施工简介
8.3.1 硐室的的施工特点
• 硐室施工特点: ① 硐室断面大,变化多,长度短,大型施工机械
难以进入工作面施工。 ② 硐室往往与其它巷道和硐室相连,结构复杂,
2.箕斗装载硐室硐室设计
• 箕斗分同侧装卸式和异侧装卸式 同侧:地面卸载与装载位于同侧; 异侧:装载与卸载位于井筒两侧;
• 装载硐室分通过式和非通过式 • 单一水平开采时,采用非通过式; • 多水平开采时,采用通过式。
3.井底煤仓设计
• 倾斜式 结构复杂,容量小,目前应 用较少。
• 垂直式 • 对于煤仓设计,通过计算煤仓容量,
8.1 概述
• 硐室:为煤矿井下生产需要而开凿的具有某种 专门用途的地下空间结构。多数硐室位于井底 车场内,是井底车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井底车场是指连接矿井主要提升井筒和井下运 输和通风巷道的若干巷道和硐室的总称。
一、主井系统硐室
• 1.推车机、翻车机硐室或卸载硐室 • 2.煤仓 • 3.箕斗装载硐室 • 4.主井清理撒煤斜巷有清撒硐室 • 5.井底水窝泵房
3.马头门高度的确定
arccos 3 W / L
四、中央水泵房设计
• 中央水泵房由泵房主体硐室、配水井、吸水井、 配水巷、管子道及通道组成
五、水仓设计
1. 水仓的位置与布置形式 2. 水仓容量、长度和断面尺寸的确定 3. 水仓纵断面的计算 4. 水仓断面开关及支护
8.3 硐室施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硐室:为了某种专门用途而设计的长 度相对较短而断面较大的一段巷道。
第八章硐室及交岔点
平面图
剖面图
平面图
剖面图
A、箕斗装载硐室为 单侧式布置
15-25 20-30 20-30
平面图
B、箕斗装载 硐室双侧布置
20-35 20-30 20-30
10-12
第一节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2、箕斗装载硐室的设计 由于箕斗装载硐室与井筒连接在一起且服务 于生产的全过程,施工时围岩暴露面积大,所以应 布置在不含水、无构造、围岩坚固的岩层中,以便 于施工和维护。当生产水平采用矿车运输时,箕斗 装载硐室布置于生产水平之下;当采用胶带输送机 运输时,则箕斗装载硐室位于生产水平之上。
第一节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第一节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三、副井马头门设计 副是副井系统的主要硐室之一。 1、马头门的形式 (1)双面斜顶式; (2)双面平顶式; 剖面图
2、马头门的平面尺寸的确定
4
第一节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L=a+b+b‘+c+e+e’+2f (8-2) 式中: L-马头门的计算长度,m; a-罐笼的长度,查《煤矿设计手册》, m; b、b‘-进出车侧摇台的摇臂长度,查《煤矿设计手册》 c-摇臂活动轨中心至单式阻车器轮挡面之间的距离,自定4·5 -5·0m; e-单式阻车器轮挡面至对称道岔与直线段连接的切线交点之间 的距离;不设推车机时2个矿车长度,设推车机时4个矿车长度; e’-出车侧摇台臂活动轨中心至对称道岔与直线段连接的切线 交点之间的距离;取2-4m; f -基本轨起点至对称道岔与直线段连接的切线交点之间的距 离;可从《窄轨线路联接手册》查出,也可按线路连接系统计算得 出。
主体硐室长度: L=n·L1+L2(n-1)+L3+L4 (8-5) 式中: L-主体硐室的长度; n-水泵台数; L1-水泵及其电机长度; L2-相邻基础的间距 1·5-2·0m; L3、L4-硐室端头距离;一般为2.5-3.0m; 宽度: B=b1+b2+b3 式中: b1 -基础至吸水井一侧检修距离,0.8---1.2m; b2-基础宽度; b3-基础至铺轨侧硐室距离1.5---2.2m;
井巷工程硐室及交岔点设计
角,其值按下式计算:
4.马头门断面形状及支护 arccos 3 W
L
24
2019/11/22
四、中央水泵房的设计
中央水泵房由泵房主体硐室、配水井、吸水井、配水 巷、管子道及通道组成。中央水泵房和水仓构成了中央排 水系统。
㈠吸入式中央水泵房设计 1.泵房的位置
25
2019/11/22
2.配水井、配水巷和吸水井的布置 配水井、配水巷和吸水井构成配水系统 。
1
3
7
2 i=2%0 4 5
6
19
2019/11/22
1-底卸式矿车 2-车轮 3-缓冲器 4-卸载轮 5-卸载曲轨 6-卸载坑 7-托辊
2.卸载原理
20
2019/11/22
3.硐室的布置形式 1)非通过式卸载站硐室。 2)通过式卸载站硐室。
3)卸载站与翻车机联合布置硐室。
4.硐室尺寸确定 1)硐室长度 2)硐室宽度 3)硐室高度 5.硐室断面形状与支护
3
2019/11/22
一、箕斗装载硐室与井底煤仓的设计
㈠箕斗装载硐室与井底煤仓的布置形式 中小型矿井广泛采用箕斗装载硐室(单侧式)与容量较 小的倾斜煤仓直接连接的布置形式(图8-1); 大型矿井,多采用一个直立煤仓通过一条装载胶带输送 机与箕斗装载硐室(单侧式)连接(图8-2); 特大型矿井,往往采用多个个直立煤仓通过一条或两条 装载胶带输送机与箕斗装载硐室(单侧式或双侧式)连接
2.马头门宽度的确定
B=S+2A
23
2019/11/22
3.马头门高度的确定
H min L sin W tg
Hmin—下放最长材料时,马头门需要的 最小高度,m; L—下放材料最大长度,一般L=12.5m; W—井筒下放材料的有效弦长; D—井筒净直径,m; α—下放材料时,材料与水平面的夹
4.马头门断面形状及支护 arccos 3 W
L
24
2019/11/22
四、中央水泵房的设计
中央水泵房由泵房主体硐室、配水井、吸水井、配水 巷、管子道及通道组成。中央水泵房和水仓构成了中央排 水系统。
㈠吸入式中央水泵房设计 1.泵房的位置
25
2019/11/22
2.配水井、配水巷和吸水井的布置 配水井、配水巷和吸水井构成配水系统 。
1
3
7
2 i=2%0 4 5
6
19
2019/11/22
1-底卸式矿车 2-车轮 3-缓冲器 4-卸载轮 5-卸载曲轨 6-卸载坑 7-托辊
2.卸载原理
20
2019/11/22
3.硐室的布置形式 1)非通过式卸载站硐室。 2)通过式卸载站硐室。
3)卸载站与翻车机联合布置硐室。
4.硐室尺寸确定 1)硐室长度 2)硐室宽度 3)硐室高度 5.硐室断面形状与支护
3
2019/11/22
一、箕斗装载硐室与井底煤仓的设计
㈠箕斗装载硐室与井底煤仓的布置形式 中小型矿井广泛采用箕斗装载硐室(单侧式)与容量较 小的倾斜煤仓直接连接的布置形式(图8-1); 大型矿井,多采用一个直立煤仓通过一条装载胶带输送 机与箕斗装载硐室(单侧式)连接(图8-2); 特大型矿井,往往采用多个个直立煤仓通过一条或两条 装载胶带输送机与箕斗装载硐室(单侧式或双侧式)连接
2.马头门宽度的确定
B=S+2A
23
2019/11/22
3.马头门高度的确定
H min L sin W tg
Hmin—下放最长材料时,马头门需要的 最小高度,m; L—下放材料最大长度,一般L=12.5m; W—井筒下放材料的有效弦长; D—井筒净直径,m; α—下放材料时,材料与水平面的夹
第八章硐室及交岔点施工
(4)与井底车场的施工组织密切相关;
二. 硐室施工
1. 硐室施工方法 ⑴ 全断面施工法(高度小于4~5m)——整体性好、稳定 ⑵ 台阶分层施工法
①正台阶法: 每层高度小于3m,超
前2~3m(错距大,出 矸困难;错距小,钻眼 困难)
抚顺龙风矿-635米东部水泵房硐室,围岩为比较稳定的页岩、砂质 页岩,硐室断面为三心拱形,掘进断面27.1米2,掘进宽度为5.6米,掘进 高度为4.5米。该水泵房领空采用正台阶工作面施工法,上分层工作面高 2.6米,超前2.0米左右,下分层工作面呈45⁰斜坡,以便将上分层的研石 溜放到下分层集中用装岩机装岩。每掘进两班之后,用一班的时间打锚杆 并先喷5毫米厚的水泥砂浆以临时封闭围岩。待掘进25~30米后,再按设 计规定厚度喷射混凝土永久支护。
第一节 井底车场的结构形式
井底车场是指连接矿井主要提升井筒和井下主要运输、通风巷道 的若干巷道和硐室的总称。它是矿井提升运输煤炭、矸石、下放材 料和设备、供电、供风、通风、排水以及人员升降等全矿生产各系 统的枢纽站。
一、井底车场的结构
图2-1我国0.6~1.2Mt/a矿井常用的环行刀式立井井底车场;图 2-2是我国年产3.0Mt 鲍店矿井主要运输巷道采用胶带输送机的立 井井底车场。
确定井筒位置时,要注意将箕斗装载硐室布置在坚硬稳定的岩层 中,翻车机硐室布置在主井重车线末端,其它硐室的位置则由线路 布置所决定。清理井底洒煤斜巷的出口要布置在主井的重车线侧。
3.其他硐室
有调度室、医疗室、架线电机车库及修理间、蓄电池电机车库及 充电硐室、防火门硐室、防水门硐室、井下火药库、消防材料库、 人车站等。
⑶ 导硐施工法
①中央导硐法
这是在松软破碎岩 层,特大断面硐室中 采用的一种安全有效 的施工方法。
二. 硐室施工
1. 硐室施工方法 ⑴ 全断面施工法(高度小于4~5m)——整体性好、稳定 ⑵ 台阶分层施工法
①正台阶法: 每层高度小于3m,超
前2~3m(错距大,出 矸困难;错距小,钻眼 困难)
抚顺龙风矿-635米东部水泵房硐室,围岩为比较稳定的页岩、砂质 页岩,硐室断面为三心拱形,掘进断面27.1米2,掘进宽度为5.6米,掘进 高度为4.5米。该水泵房领空采用正台阶工作面施工法,上分层工作面高 2.6米,超前2.0米左右,下分层工作面呈45⁰斜坡,以便将上分层的研石 溜放到下分层集中用装岩机装岩。每掘进两班之后,用一班的时间打锚杆 并先喷5毫米厚的水泥砂浆以临时封闭围岩。待掘进25~30米后,再按设 计规定厚度喷射混凝土永久支护。
第一节 井底车场的结构形式
井底车场是指连接矿井主要提升井筒和井下主要运输、通风巷道 的若干巷道和硐室的总称。它是矿井提升运输煤炭、矸石、下放材 料和设备、供电、供风、通风、排水以及人员升降等全矿生产各系 统的枢纽站。
一、井底车场的结构
图2-1我国0.6~1.2Mt/a矿井常用的环行刀式立井井底车场;图 2-2是我国年产3.0Mt 鲍店矿井主要运输巷道采用胶带输送机的立 井井底车场。
确定井筒位置时,要注意将箕斗装载硐室布置在坚硬稳定的岩层 中,翻车机硐室布置在主井重车线末端,其它硐室的位置则由线路 布置所决定。清理井底洒煤斜巷的出口要布置在主井的重车线侧。
3.其他硐室
有调度室、医疗室、架线电机车库及修理间、蓄电池电机车库及 充电硐室、防火门硐室、防水门硐室、井下火药库、消防材料库、 人车站等。
⑶ 导硐施工法
①中央导硐法
这是在松软破碎岩 层,特大断面硐室中 采用的一种安全有效 的施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 述
一、硐室施工特点
1.硐室的断面大而且变化多,长度则比较短,使得大 型施工机械难以在此施展。 2.硐室往往与其他硐室、巷道相毗连,加之硐室本身 结构复杂,故其受力状态比较复杂且不易准确分析,施 工难度较大。 3.硐室的服务年限长,工程质量要求高,故施工时要 精心安排,确保工程规格和质量。
3) 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口永久建筑平行施工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4 平巷交岔点设计与施工
一、交岔点的类型
交岔点是指巷道相交或分岔的部分。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4 平巷交岔点设计与施工
按支护方式不同交岔点可分为简易交岔点和碹岔式交岔点。
碹岔式交岔点按结构形式分为牛鼻子交岔点和穿尖交岔点。
图8-57 窄轨道岔结构与计算简图对照图 (a)单开道岔;(b)对称道岔;
a—辙岔中心至道岔起点的距离;b—辙岔中心至道岔终点的距离;L—道岔长度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4 平巷交岔点设计与施工
a α
s1
b
b L
a
s1
a
b
α
b Lx
a
(c)渡线道岔
14:47
DX924-4-1519(左)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3 硐室施工
2.倒台阶工作面(上行分层)施工法
正台阶工作面施工法比较安全可靠;倒台阶法挑顶爆破 效率高,装岩方便。两者都适用于围岩比较稳定、整体性 比较好的岩层。其中先拱后墙下行分层法的适应范围更广, 在较松软的岩层中也可应用。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600mm 或 900mm ;后两个数字表示轨型为 15kg/m 或
18kg/m或24kg/m。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表8-1 单开、对称道岔技术特征及适用条件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4 平巷交岔点设计与施工
道岔每一个系列按辙岔号码 M 和道岔曲线半径不同又分成 55个型号,如ZDK615-4-12、ZDC618-3-12、ZDX924-4-1519 (左)等。在线路设计平面图中,道岔是用计算简图表示的。
§4 平巷交岔点设计与施工
岔尖作用是引导车辆向主线或岔线运行。 辙岔作用是保证车轮轮缘能顺利通过。它是由岔 心和翼轨焊接钢板而成。辙岔岔心角α(简称辙岔 角),用它的半角余切的1/2表示道岔号码M,即
1 M cot 2 2 窄轨道岔的号码 M 分为 2 、 3 、 4、 5和 6号五种,按 上式可求得其相应的辙岔角应分别为 28°04′20″、 18°55′30″、14°15′、11°25′16″和 9 ° 31 ′ 38 ″。 M 越大,α越小,道岔曲线半径 R 和 曲线长度就越大,车辆就越平稳。
㈢ 导硐施工法
这种施工方法多用于松软破碎地带,在稳定岩层中施工特 大断面(如50m2)的硐室时也可采用。
1.中央下导硐
当硐室采用锚喷支护时,用中央下导硐,先挑顶后刷帮 的顺序施工。 砌碹支护的硐室,适用中央下导硐先开帮后挑顶的顺序 施工。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2.两侧导硐施工法 两侧导硐施工法,是在松软破碎岩层中采用的一种安全有 效的施工方法。这种方法是从硐室底Fra bibliotek开始,在两侧墙部超
井巷工程
安全工程学院 石建军
第八章硐室与交岔点 施工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第八章 交岔点及硐室施工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第三节 硐室施工
第四节 平巷交岔点设计与施工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4 平巷交岔点设计与施工
2.道岔的类型、系列和型号
道岔的常用类型按其分岔型式可分成单开道岔、 对称道岔和渡线道岔三大类型。分别以拼音字母 “ZDK”、“ZDC”和“ZDX” 表示。 每一种类型由按轨矩和轨型有五个系列,即615、
618、624、918和924。第一个数字6或9表示轨距为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二、窄轨道岔
1.道岔的构造
道岔的构造如图所示,它主要有岔尖、基本轨、辙岔、
护轨、转辙器等部件构成。
2 3 4
5 1 6
1—岔尖;2—基本轨;3——辙岔;4—护轮轨;5—拉杆;6—转辙器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4 平巷交岔点设计与施工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1 概 述
三、其他硐室
1.调度室 2.电机车库及电机 车修理间硐室
3.防火门硐室
此外,还有乘人车 场、消防列车库、防
水闸门硐室、井下考
勤站硐室、井下医务 室、厕所等。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2 井下主要硐室设计
一、箕斗装载硐室与井底煤仓设计
二、推车机翻车机硐室与卸载硐室设计 三、副井马头门设计
2 10 5 9 4 6 1 1 10 4 9 3 8 7
3) 由下向上砌筑井壁。
4) 逐段施工马头门。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3 硐室施工
为加快马头门施工的速度, 可安排与井筒同时自上而下
施工。图8-49。
2. 马头门与井筒顺序施工
当马头门处围岩比较坚硬
稳定时,掘进时可以用锚喷
作为临时支护,进行顺序施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习
题
1.主井和副井系统主要有哪些硐室。
2.箕斗装载硐室与井底煤仓的布置形式有哪些?
3.水仓的位置与布置形式如何?水仓容量如何确 定?
3.硐室巷道特点和硐室施工方法有哪些?
4.平巷交叉点的类型及交岔点施工方法有哪些?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14:47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1 概 述
二、主井系统硐室
1.推车机、翻车 机硐室或卸载硐室
2.煤仓
3.箕斗装载硐室
4.主井清理井底撒
煤硐室
5.井底水窝泵房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1 概 述
三、副井系统硐室
1.马头门 2.中央水泵房及中央 变电所 3.管子道 4.水仓 5.副井井底水窝泵房 6.等候室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4 平巷交岔点设计与施工
三、交岔点施工
㈠ 交岔点施工方法 1.在稳定和稳定性较好的岩层中,交岔点可采用全断 面一次掘进法,随掘随锚喷或先锚后喷,一次完成。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2.在中等稳定岩层,或巷道断面较大,可先将一条巷道掘出, 并将边墙先行锚喷,余下周边喷上厚30~50mm的混凝土或砂浆 (岩石条件差时,可加打锚杆)作临时支护,然后回过头来再刷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3.在稳定性较差的岩层中,可采用先掘砌好柱墩再刷砌 扩大断面部分的方法。
图8-62 先掘砌柱墩再刷砌扩大断面施工顺序 a—正向掘进;b—反向掘进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4 平巷交岔点设计与施工
(二)施工注意事项 ( 1 )交岔点一般应从主巷向岔口的方向进行刷大与砌碹, 这样对砌拱与壁后充填比较容易,最后在岔口封顶。 ( 2 )柱墩是交岔点受力最大的地方,柱墩及岔口的施工 是整个工程的关键,必须尽力保证该处围岩的完整和稳定, 抓施工质量。 ( 3 )用混凝土砌筑岔口时,先将岔口两巷道口的拱、墙 砌好,最大断面处应立一架大拱碹胎。 ( 4 )刷砌交岔点扩大部分时,若岩石条件不好,则必须 采用过顶梁作临时支护。 ( 5 )交岔点扩大部分,拱高随宽度增大而增高,墙高却 可能逐渐降低。因此,架设碹胎时,各架碹胎基脚点必须精 确测量,以便作为以后各碹胎的标准。
帮挑顶,随即进行锚喷。
采用砌碹支护的交岔点,开始以全断面由主巷向支巷方向掘 砌,至断面较大处,改用以小断面向两支巷掘进.架设棚式临
时支架维护顶板,掘过柱墩端面2m,先将此2m砌好,然后再回
过头来,由小断面向柱墩进行刷砌,最后在岔口封顶并做好柱 墩端面。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4 平巷交岔点设计与施工
工。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二) 箕斗装载硐室施工
1) 箕斗装载硐室与井筒同时施工
井筒掘至硐室上方4-6m处停止,将
上段井壁砌好,继续掘至硐室位置。 围岩比较稳定,井筒工作面与硐室 工作面错开一茬炮的高度(1.5- 2.0m)。 围岩稳定性差,硐室各分层可与井 筒交替施工。锚喷,或锚喷网一次支 护,硐室全部掘完后,再二次支护。 2) 箕斗装载硐室与井筒顺序施工
前开掘两个小导硐,逐步向上扩大。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3 硐室施工
3.顶部导硐施工法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二、井筒硐室施工方法
㈠ 马头门的施工方法 1. 马头门与井筒同时施工 1) 当井筒掘进到马头门上方 5 ~ 10m处,暂停掘进,先将上段井壁砌 好。 2) 井筒继续下掘,可以随井筒同 时将马头门掘出,也可以将井筒一 次掘够深度或只掘至马头门下方的 混凝土壁圈处。
四、中央水泵房的设计
五、水仓设计
14:47
第八章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3 硐室施工
一、巷道硐室施工方法
㈠ 全断面一次掘进法 这种施工方法,常用于围岩稳定,断面不是特别大的硐室。 全断面一次掘进硐室的高度,以不超过5m为宜。 ㈡ 台阶工作面施工法 1.正台阶工作面(下行分层)施工法 根据硐室的全高,整个断面可分为2~3层,每层的高度以 1.8~3.0m为宜,最大不要超过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