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时1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授课课件(共29张PPT)
读图与分析
反馈训练
1 .在图中A、B、C、D四处中,属于背斜的是__D__ 判断的依据是_中__心_岩__层_较__老_,__两_翼__岩_层__较_新___________。
2 .C地地质构造的名称是 _向_斜___,判断的依据是 ___中__心_岩__层_较__新_,__两_翼__岩_层__较_老_______________。
(三)内力作用---变质作用
地下深处岩石
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变质岩
石灰岩 受热 大理岩
页岩
受挤压
板岩
一、地质作用 二、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课 堂
(一)岩浆活动
小
(二)地壳运动
结
水平运动 1 .运动形式 垂直运动
褶皱 类 型
2 .地质构造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研究意义
(三)变质作用
我们往往用“海誓山盟”,“坚如 磐石”,“稳如泰山”来形容稳定和 不变,然而通过对地壳运动的了解, 我们认识到了我们脚下的大地正处在 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今天我们所见 到的地壳表面面貌,仅仅是地壳漫长 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镜头!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62021/8/6August 6,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62021/8/62021/8/62021/8/6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背斜
褶
岩层受
皱
向斜
挤压弯 曲变形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 中图版必修1
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
竹片的受力变形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变形过程比较相近。
栏
5.实验过程:
目
链
(1)两手握住竹片两端加力,竹片产生变形。
接
(2)继续用力,先慢后快,竹片折断。
6.实验现象:竹片折断瞬间,断裂口有震感。
7.实验结果分析:
(1)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2)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C)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
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
栏
作用而成
目
链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
接
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
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解析:第(1)题,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
坝基漏水,还容易诱发地震,影响大坝安全。我国的大
庆油田开采的就是储存在大型背斜构造中的油气层。
►强化训练 1.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下图),图中甲、乙、丙三处 的地质构造分别是(B)
栏 目 链 接
A.断层、向斜、背斜 C.向斜、断层、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D.背斜、向斜、断层
解析:断层是岩层沿断层面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
8.(1)木片、塑料泡沫或三合板(材料需要既有刚性又有
链 接
塑性)。
(2)向上弯曲处,顶部受张力作用,材料易破碎。
►知识精讲 1.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主.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1)褶皱构造中向斜构造是储水构造,背斜构造是储油和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共84张PPT)
东非大裂谷
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 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 如一道巨大的伤疤。这条 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 起赞比西河口一带,向北 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 约旦谷地,长近6000千米。 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 谷底大多比较平坦,有呈 串珠状的湖泊约30多个,如 坦噶尼喀湖;裂谷两侧是 陡峭的断崖,两侧的高原 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 乞力马扎罗山。
2、找水
向斜构造盆地,利于储存地下水
3、工程建设 修建隧道一般应选择背斜部位,通过断层
时必须采取工程加固措施;
工程建筑地基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断层地貌:东非大裂谷
断层地貌:块状山地
华山——断层构造
东岳——泰山
地垒——断块山
华山北坡大断崖
地球上最大的伤疤:东非大裂谷
从南土耳其开始,
一直到莫桑比克海 岸,横跨亚洲和非 洲,跨越50多个纬 度,总长6500千米 , 40多个带状和串珠 状的湖泊群。是一 条巨大而狭长的凹 槽一样的沟谷,宽 度大约50千米,两 边是陡峭的悬崖, 高差最大的达千米 以上。谷底有两条 平行的深长裂隙, 深达地壳底部,是 地下炽热岩浆喷出 的通道,这条通道 使裂谷带成为大陆 上最活跃的火山带 和地震带,共拥有 10多座活火山和70
汾河谷地
3.变质作用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已成岩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
石灰岩 举例
页岩
大理岩 板岩
(3)研究地质构造有什么意义?
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②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是否要考虑地质构造呢? a.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向斜部位,还是背斜部位? 为什么? 隧道应在背斜处修建。因为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
分别形成什 么地形?
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课件1 (中图版必修1)备课讲稿
1、流水作用:
侵蚀地貌: 崎岖的山地和沟谷
沉积地貌: 冲积扇、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2、风力作用:
侵蚀地貌: 风蚀洼地、风蚀城堡等 沉积地貌: 沙丘、沙垄等
练一练?
[回答] 1、黄土高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2、长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的形成? 流水沉积作用 3、华山、庐山的形成? 断块山—上升(地垒)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判断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华山断层 圣安德列斯大断层
断层:
(1)概念:岩层断裂并有明显相对位移。 (2)形成的地貌:
断层上升一侧的岩块:块状山地或高地; 断层下降一侧的岩块:谷地或低地; 断层的构造地带: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地垒(如华山、庐山)、地堑(渭河谷地,东非大裂谷) (3)意义 隧道工程方面:采取加固措施; 水库工程方面:避开断层带,防止诱发断层活动
(2)火山引起地震---火山地震。 (3)其它原因:如山崩、滑坡、地面塌陷、
陨石坠落、大型水库等。
(4)区别震级和烈度。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联系实际
地质 构造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隧洞的良好选址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 水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
流井”分布
水压力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 发育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 等的回避处
2.3.1《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中图版必修一)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 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 是___________________。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下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情况的地球剖面示意图。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反映生长边界的字母是__________,反映消亡边 界的字母是_________。(2分) (2)图中LM间的板块名称是____________。(1分)
(3)在六大板块中,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______个。(1分)
10.意大利维苏威山是一座世界著名的活火山。意大利多火山
活动的原因是( )
A.地处非洲板块的张裂带上 B.地处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C.位于地中海火山地震带上 D.非洲与亚欧大陆相互碰撞挤压造成
【解析】9选C,10选B。第9题,意大利地处亚欧板块上。第
10题,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活动。
【解析】3选C,4选A。本题组主要考查板块及板块边界类型
的判读。第3题,M是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第 4题, 从图中图例来看,板块边界反方向受力,应为生长边界。
2010年2月27日,智利南部康塞普西翁市发生里氏8.8级
大地震,智利震中与四川盆地震中(北纬31度,东经103.4 度)几乎完全对穿。据此回答5~7题。 5.此次地震与哪两个板块运动有关(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C.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地球上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
2.3.1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实例分析:
总结—1、板块内部 2、板块边界:板块名称+边界类型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思考: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各属于什么板块?
2、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成因: 板块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
足迹: 地质构造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概念
裸露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是倾斜弯曲的, 有的是断裂错开的,它们造成了岩石的永久 变形,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 地质构造。 褶皱构造 地质构造 断裂构造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山脉、丘陵、高原、盆地、平原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岩浆活动与地表形态
2、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3、变质作用
1、岩浆活动和地表形态
形成火山或者岩浆岩
2、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岩层弯曲隆起 :岩层断裂张开 :地壳抬升 :地壳下沉
(1)水平 运动 (2) 垂直 运动
高山、高原 裂谷、海洋
海浪侵蚀
海浪沉积
大家露两手看看~
•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 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你能判断图中是哪些主导 外力作用类型将三者连接起来的吗?
风力侵蚀 蒙古高原 流水搬运 流水沉积 风力搬运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风力沉积 黄土高原 流水侵蚀 黄土沟谷 河口三角洲 冲积平原 冲积扇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10岩层年龄由老到新)。
背斜 向斜 (1)甲是_____,乙是______
判断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断层面 断层线
断 层 ↓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地质的作用1.地质作用的概念由自然力引发的地壳的物质共同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促进作用泛称为地质促进作用。
2.地质促进作用的分类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推论某种现象和促进作用就是内力促进作用还是外力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一就是看看其与否属自然界的原因,二就是看看其能量来源就是源自地球内部,还是源自地球外部。
(二)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促进作用1.岩浆活动(1)地壳运动的类型※走出误区:认为背斜一定成为山岭,向斜一定成为谷地。
请问:这种重新认识就是错误的。
在内力促进作用下,岩体岩层通常就是向上突起,南坡岩层通常向上伸展。
在地貌上,岩体常沦为山岭,南坡常沦为谷地。
但在外力作用下,不少褶皱结构的岩体顶部因受到张力,极易被冲刷而沦为谷地,而向斜轴部受侵蚀,岩性柔软难于被冲刷,反而沦为山岭,这种地貌沦为地形倒转。
褶曲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
请问:①沿断层面常构成陡崖,例如我国华山北坡小悬崖。
②在断层结构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③两条断层之间下降的岩块,常构成块状山地,例如我国的泰山、华山、庐山等。
④两条断层之间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东非大裂谷,我国汾河谷地,渭河平原等。
(4)地震3.变质促进作用(三)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1.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1.岩石的物理风化(1)物理风化作用就是指岩石出现机械碎裂,而没眼珠的化学成分变化促进作用。
(2)物理风化作用主要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
(3)此外,岩石中水的冻融也能导致岩石的机械破碎。
2.岩石的生物风化生物的活动对岩石可以产生毁坏促进作用,例如植物根系的生长、群居动物的活动等。
例如植物根系可以深入细致岩石裂缝生长,树根生长对岩石的压力仅约10-15千克/平方厘米,肢可以击碎岩石。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1(五篇范例)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1(五篇范例)第一篇: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1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理解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的相对应的地貌。
【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学生能够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并利用地质构造的特点指导生产实践;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能够应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近几年各地频发的自然灾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地质作用的概念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判断方法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指导作用2.教学难点读图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区分褶皱和断层、背斜成山和向斜成谷。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法运用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问导学法。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呢?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喜马拉雅山上海洋生物化石的发现,说明在许多万年之前,喜马拉雅山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这个地区的海底抬升成为陆地,地表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你还能举一些反映地壳运动或者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例子吗教师提问:那么,地壳为何会运动、地表形态为什么会不断的发生变化?运动和变化的力量来自哪里呢?从而引入地质作用的教学。
一、地质作用[探究活动1] 向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地表形态图片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地貌的成因。
概念地质作用: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火山喷发:内力作用黄土高原:风蚀和水蚀地震灾害:内力作用虎跳峡:水蚀,切割石钟乳:水的侵蚀沙丘:风蚀 [思考与讨论] 你知道刚才图片中的那些地表形态的直接成因吗?请将讨论后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课件 课件1 中图版
章
把缺少的部分补充完整。
自
然
(1)研究方法:模拟实验法。
地 理
(2)研究目的: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通过
环 境
模拟实验感悟地质变化过程。
中 的
(3)实验材料:4厘米×30厘米的“竹片”(或者是__________)
物
(4)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
侵蚀而成为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
能 量
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变
换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地 理 (中图版 ·必修1)
第 二
章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中
的
物
质
(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
。
运
动 (2)从地形上看,C处是
,形成原因是
。
和
能
(3)泰山的成因类型与图中
地 理 (中图版 ·必修1)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 二 章
自
在沂蒙山区,随处可见一些姿态奇特的山峰——崮。
然
呈圆形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
地 理
下坡度由陡到缓。崮的荟萃簇集之地,首推临沂市
环
蒙阴县岱崮镇,在这方圆不足百平方千米的地方,
境
居然有南、北岱崮,大、小崮,水泉崮,龙须崮等
中 的
质 运
诱发地震:由人类活动所导致
动
和
3.变质作用
能 量
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
变 换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优质课件(共39张PPT)
汾河谷地
华山 庐山
3、地震
地球内部变动,引起的地壳震动 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烈度—地表受地震影响破坏程度
分类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冲击地震 诱发地震
3、变质作用
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使其矿物 成分、构造和结构发生变化。
石灰岩
大理岩
板块构造运动
1、六大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 较活跃
2、垂直升降运动为主——断层
岩层受到强大的挤压力或拉力超过岩石 的强度,岩层断裂,形成断裂构造
断裂面两侧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断层
2、断层
断层组合
地垒:两条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岩块,为地垒 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庐山等)
地堑:两条断层之间相对下降的岩块,为地堑 形成凹陷地带(如渭河谷地、汾河谷底等)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主要内容
地质作用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做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
定义: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 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分类: 内力作用:地球内能
外力作用:太阳辐射能、重力能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1、岩浆活动
2、地壳活动 3、变质活动
2、地壳运动
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背斜
向斜
老
新
新
老
新
老
✓正地形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山
谷
✓倒置地形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构造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被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反而成为山岭
褶曲的基 岩层形 岩层新 地形(只受 地形倒置(内
板块构造运动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学设计1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学设计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问题引入:课件结合解释成语“沧海桑
田”
学生解释并
能举反映地
壳运动或地
表形态发生
变化的例子
引入地质作用的概念
活动一见P54火山喷发示意图和机械风
化作用等地表形态的图片,区分其能量
来源
学生回答并
能举相似的
例子
明确内力作用和外力作
用的能量来源
活动二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示意图,简
要说明其活动方式及结果
读图知道岩浆活动是
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活动三①引导学生读P54褶皱与断层
示意图,并结合投影喜马拉雅山和东非
大裂谷图说明其形态
②阅读板块构造运动材料用板块构造
理论解释地壳运动和地表形态
①读图比
较其形态及
地貌的不同
②阅读材料
完成问题(问
题见附录一)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地壳
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并举例
活动四结合大理岩形成示意图简要说
明变质作用及其结果
自学教材理解变质作用的实质
解析:只有沉积岩才有可能含有化石,而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答案:
B
教后
多画地质作用结构简图,能说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以及二者的关系
反思
文档说明
(Word文档可以删除编辑)
专注于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小学试卷教案合同协议施工组织设计、期中、期末等测试中考、高考、数学语文英语试卷、高中复习题目、本文档目的是为了节省读者的工作时间,提高读者的工作效率,读者可以放心下载文档进行编辑使用.
由于文档太多,审核有可能疏忽,如果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本店马上删除。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八年级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壳的概念及其运动和变化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板块构造学说,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和地震等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难点:板块构造学说在解释地球现象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教学挂图等。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和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引出本课的主题《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地壳的概念及其运动和变化的基本特征。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地壳的运动和变化,重点介绍板块构造学说。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地震、火山等现象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进行分析,解释这些现象。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地壳运动和变化的理解。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和地震等现象。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模拟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加深对地壳运动和变化的认识。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与第一课时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做好铺垫。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绘制一张地球板块构造图,标注主要板块及板块间的运动方向。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地壳运动和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华山大断崖
(2)材料二中的华山大断崖属于那种地质构造? 断层线上岩石的抗侵蚀强度如何?断层线被
(2)断层构造。 经断层运动后,断层线上的岩石 破碎,易被侵蚀,侵蚀后会形成河谷、河流。
探究点二 断层的判断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地地质剖面图
(3)断层构造除形成块状山地外,还能形成什么 地形?
答案 (1)B、D C A (2)水平 (3)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 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 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4)B (5)没有。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 处背斜含水层已被侵蚀掉,D处背斜含 水层出露地表,无法保存石油。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1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及其能量来源。
2.能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一、地质作用 1.概念:由① 自然力引起的 地壳的物质组 成、内部结构 和地表形态发 生变化的各种 作用。
2、地质作用的分类
思维活动
果?
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水平运动还是垂直运动的结
答案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 。从形式上看,喜马拉雅山的上升属于垂直运动, 但从本质上看,喜马拉雅山的上升是由于亚欧板块 和印度洋板块碰撞而形成的,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 果。
探究点一 褶皱(背斜和向斜)的基本特征及在实践中 的应用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褶皱的形成示意图
探究点二 断层的判断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地地质剖面图
(1)材料一中,A、B、C、D四处哪些是断层构 造?哪些不是?为什么? (1)判断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它是不是岩 石受力破裂断开,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 相对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材料一中的A、B、C处岩石既受力破裂,又沿 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所以A、B、C都是断层 ;而 D处岩石虽然破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而 仅仅是断裂。
C、找泉
D、工程建设
二、造成地表形 态变化的内力作 用 (3)地震 a.概念:是地球 ⑬内部能量急剧 释放的表现,是 地球内部变动引 起的地壳震动。 b.成因分类
概 念
(地震 由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震
成 因
火山地震 冲击地 震 诱发地震 震级
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一)岩浆活动
火山构造示意图
火山口 火山锥
喷出活动
火山通道
侵入活动
形成于上地幔上部——软流层
冰岛火山爆发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 化的内力作用 2.地壳运动 (1)分类(按照运动方 向):⑨水平运动和 垂直运动。 (2)地质构造与地貌 。 a.⑩褶皱——高山 和谷地。 b.断裂→断层
(3)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 槽部由于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4)石油和天然气一般选择在背斜顶部开采,隧 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采石场则选择在 背斜顶部,为什么?
材料二 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夏季的环流系统示意 图”。
(4)背斜岩层是拱形的,承压大,安全性好,而向 斜是储水构造,修建隧道易积水或渗水,因此石 油和天然气一般存在于背斜构造,易在背斜顶部 开采;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背斜顶部 受张力作用,岩石易破碎,因此采石场选择在背 斜顶部。
分 类
——按能量来源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 (热能) 地球外部 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地震等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太阳能和重力能)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 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等
思维活动 1.“我们周围的山地只是内力作用的体现,平原是外 力作用的体现”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答案 不对。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任何地 表形态的形成都是这两种作用的共同结果。山地一 般先有内力作用使其地势升高,然后由外力作用塑 造其外形。平原一般是内力作用使其地势降低,然 后外力作用不断堆积形成平坦的地形。
二、造成地表形 态变化的内力作 用 1.岩浆活动
概念 侵入活动 分类 喷出活动
上地幔上部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向上运动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 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⑤冷凝而结晶 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⑥火山
影响
形成了各种⑦岩浆岩,也伴随着⑧地震和其他形式的地壳运动
第二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1
1.“猫咪”山形态形成的根本能量来源是( A.太阳辐射 B.岩浆活动 C.大气 D.流水 2.“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 ) A.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 D.板块运动形成的
)
对点训练二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字母与其所对应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组合正确的是( A.S—向斜—山谷 M—背斜—山地 V—断层—山谷 B.S—背斜—山谷 M—向斜—山地 V—断层—山谷 C.S—向斜—山谷 M—断层—山谷 V—背斜—山地 D.S—断层—山谷 M—向斜—山谷 V—背斜—山地 4.图中所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山地 B.高原 C.丘陵 D.平原
)
综合提升 5.读下面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各 题。 (1)图中A、B、C、D四地,属于背斜的是 _______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______, 属于断层的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的褶皱构造主要是由于地壳的 ______________运动造成的。 (3)图中B处成为谷地,C处成为山地,主要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在图示直线的深度上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 下隧道,在A、B、C、D四地应选择________地 。 (5)如果E岩层是透水层,该地区也有形成石油的 地质环境,那么该地区是否有石油的储藏?如 果有,是A、B、C、D四地中的何地?如果没有 ,请说明理由。
(二)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1、地壳运动
类 型 运动方向 对地表影响
水平挤压
水平运动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形成裂谷或海洋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 和海陆变迁。
水平张裂
垂直运动 (升降运动)
地壳抬升 地壳下沉
2、地质构造
(1)褶曲、褶皱
请观察岩层受挤压时其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几种类型?
岩层向上拱起部分称为背斜 岩层向下弯曲部分称为向斜
(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水平方向什么力的作用( 挤压/张裂)?材料一中的岩层受力后,岩层在甲 、乙两处的形态发生怎样的变化?总结褶皱形 成时的地表形态。 (1)挤压。 甲处岩层形态向上隆起形成背斜; 乙处岩层形态向下弯曲形成向斜。 背斜往往形 成山;向斜往往形成谷。 (2)从形态上看,背斜和向斜有何不同?从岩层 的新老关系看,背斜和向斜有何不同?
因山崩、滑波、地面塌陷、陨石坠落 等原因引起的地震
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地震
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裂度
表示地表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
二、造成地表形态 变化的内力作用
3 .变质作用:地 壳中原有的岩石, 由于经受 ⑮ 构造运 动、 ⑯ 岩浆活动或 地壳内的 ⑰ 热流变 化等内动力的影响 ,使其矿物成分、 结构和构造发生不 同程度的变化。
(3)狭长的凹陷地带(低地或谷地)。如东非大裂谷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4)断层处能修建水库吗?为什么?
材料二 华山大断崖
(4)不能。 断层处地质构造不稳定,容易导致水 的渗漏和诱发地震。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一 地质作用 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 ,令人叹为观止。读“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图”,完成1~2题。
向斜
背斜
(2)断层
相对位移
分类
a、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如:我国的华山、庐山 b、地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东非大裂谷;
断层地貌:东非大裂谷
断层地貌:块状山地
西岳华山
庐山断崖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A、找油、气 B、储水 石油、天然气一般储存在背斜构造中 向斜利于储水 断层处泉水易出露 修建隧道一般应选择背斜部位, 避开断层; 工程建筑地基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材料二 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夏季的环流系统示意 图”。
(2)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背 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 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探究点一 褶皱(背斜和向斜)的基本特征及在实践中 的应用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褶皱的形成示意图
(3)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 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如材料 二所示。试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观察思考
新 老 新 老
背斜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A:一般情况下,背斜和向斜构造容易 特定条件下:地形倒置 形成什么地貌?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成岭(山),向斜成谷 思考:“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 原因是什么? B:背斜、向斜中心岩层和外围岩层的 新老关系?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较为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 槽部受挤压,岩层较为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 化的内力作用 2.地壳运动 (1)分类(按照运动方 向):⑨水平运动和 垂直运动。 (2)地质构造与地貌 。 a.⑩褶皱——高山 和谷地。 b.断裂→断层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 化的内力作用 2.地壳运动 (1)分类(按照运动方 向):⑨水平运动和 垂直运动。 (2)地质构造与地貌 。 a.⑩褶皱——高山 和谷地。 b.断裂→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