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__消化与吸收_课件PPT课件教案与资料

合集下载

动物生理学 消化与吸收PPT课件

动物生理学  消化与吸收PPT课件

-淀粉酶,可将淀粉、糖元等水解为糊精、麦芽糖和麦芽寡糖,最适pH6.7-7.0
淀粉酶
支链淀粉
糊精
麦芽三糖
麦芽糖
消化系统的物理、化学消化——胃
胃体
胃底
十二指肠 幽门括约肌
胃窦
胃分泌细胞
外分泌细胞 Exocrine secreting cells
贲门腺 粘液细胞,分泌稀薄的碱性粘液
泌酸腺, 位于胃底和胃体 壁细胞 :分泌 HCl、 主细胞:分
泌胃蛋白酶原 粘液颈细胞 , 分泌粘液
幽门腺(碱性粘液)
胃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Endocrine cells
G细胞,分布于胃窦部,分泌 Gastrin和ACTH样物质
D细胞,分布于胃底,胃体和胃 窦,分泌生长抑素, SST
肠嗜铬样ECL细胞,分布于泌酸 区粘膜内,能合成和释放组胺
胃的化学消化
分节运动:常见于小肠和大肠的以环形肌为主的运动。
小肠的分节运动
消化管平滑肌的特性—— 电生理特性
除口腔、咽、食管前端和肛门外括约肌外,其他消化管的肌肉均为 平滑肌组成。
平滑肌: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 (肌肉组织的共同特性)
平滑肌的静息电位:静息状态下消化管平滑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慢波电位:消化管平滑肌的静息电位具有节律性的波动,即周期 性的缓慢除极化和复极化电位波动,时程长,频率低,称为慢波。 可能与钠钾泵的周期性缓慢波动有关。 钠钾泵活动减弱时,Na+ 泵出量减少,膜呈除极化。 当恢复到基础活动水平时,Na+ 被排出,膜呈复极化。
特性: 对化学、温度和牵张刺激很敏感 (如乙酰胆碱使平滑肌收缩)。
蠕动:食物进入胃后约5分钟,蠕动从胃的中
部开始,有节律地向幽门方向进行。人胃蠕动波 的频率约每分钟3次,并需1分钟左右到达幽门。 可将一部分食糜(约1-2ml)排入十二指肠,因此 有幽站泵之称。生理意义: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 合,以利于胃液发挥消化作用;可搅拌和粉碎食 物,并推进胃内容物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成行。

动物生理学课件:7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动物生理学课件:7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2、与碳酸氢盐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中和胃酸和防御胃蛋白酶对黏膜的消化作用。
消化与吸收
内因子
分泌:由壁细胞分泌。
特性:分子量约6万的糖蛋白。
作用:与食糜中的维生素B12结合而促进B12 的吸收。(与红细胞生成有关)
红细胞的生成条件
消化与吸收
消化期的胃液分泌调节:
头期(cephalic stage) 持续时间长,分泌量大,酸度高,胃
蛋白质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HCl
最适pH1.8-3.5; pH>5,失


凝乳酶:使乳中酪蛋白凝固,有利乳汁消化;
(幼畜)
胃脂肪酶:肉食动物。
消化与吸收
胃 蛋 白 酶
消化与吸收
黏液
分泌: 糖蛋白
表面上皮细胞(不溶性黏液) 黏液细胞(可溶性黏液)
特性: 粘滞性高,能形成凝胶层(500µm)
作用: 1、润湿食物,保护胃粘膜免受机械损伤;

微生物消化 大肠
消化与吸收
二、采食(prehension)及其调控
动物通过采食器官捕捉食物,并将食物送入 口腔的过程称为采食(prehension)。
采食活动是动物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活动之一, 也是动物消化代谢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不同动物其采食方式不同。但唇、舌、齿是 各种动物采食的主要器官。
消化与吸收
化学性消化
是指消化腺所分泌的各种消化酶和植物饲料本身 的酶将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分解成为小分 子物质的过程。
微生物(生物性)消化
是指由栖居在畜禽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对饲料进行 发酵的过程。
采食
唾液
口腔
咀嚼


咽、食管
学 性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徐PPT课件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徐PPT课件
HCl H+
pH2 凝胶层 HCO3– pH7
500m
4.内因子
⑴来源:壁细胞分泌 ⑵成分:糖蛋白(有2个亚单位)
亚单位A+B12→复合物:防B12被水解 酶破坏亚单位B+结合特异受体: 促进回肠末端吸收B12
⑶临床:胃大部切除、广泛性萎缩性胃
炎、胃酸缺乏的病人,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 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蠕动波起自胃体中部,逐步向幽门部推进。 迷走神经、胃泌素、胃动素使其频率和强度增加; 交感神经、胰泌素、抑胃肽作用则相反。 作用:搅拌和磨碎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 成食糜,利于化学性消化,使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 和研磨。推进食糜经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2、胃的排空
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速度:以食物而异(流体、粒小、等渗 的快) 水 10min > 糖 2h > 蛋白质 2~3h > 脂肪5~6h (一餐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 4-6h)
消化道
氨基酸 甘油 蛋白质 脂肪 脂肪酸 葡萄糖 消化 糖类
维生素 水 无机盐 吸收 机体组织 细胞利用 残渣 排出体外 (粪便)
食物
血液
第一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一、口腔内消化 消化从口腔开始 (一)唾液及其作用
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小唾液腺分泌 唾液是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 含水(占99%),无机盐、黏蛋白,唾液淀粉酶、溶 菌酶等。
(二)胆汁
肝细胞分泌, 持续分泌(0.6-1.0
L/日)、间歇排放,不含消化酶。
经肝管、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或胆囊
消化期可经肝和胆囊直接进入十二指肠
肝胆汁:
肝脏直接分泌的胆汁。金黄色,弱碱性
胆囊胆汁: 胆囊中贮存的胆汁。颜色较深,中性或弱酸性

动物生理学课件:第6章消化

动物生理学课件:第6章消化

*脑—肠肽的概念
▪ 产生于胃肠道的一些肽,不仅存在于胃肠道,也 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而原来认为只存在于中 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肽,也在消化道中发现。这种 双重分布的肽统称为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
▪ 已知的脑—肠肽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 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血管活性肠肽、内啡肽 等约20余种。
*慢波、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的关系:
平滑肌的收缩是继动作电位之后产生的,而动作电位是在慢 波去极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慢波(前电位)是平滑肌的起步电 位,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它决定胃肠道蠕动的方向、 节律和速度。
2.消化道平滑肌电活动与胃肠运动
胃肠运动形式很多,但都依赖于平滑肌的电活动。静息电位 的周期性变化形成慢波的自发基本电节律。慢波影响胃肠平滑 肌的紧张性,但并不直接引起平滑肌收缩。慢波可以触发动作 电位的发生,在慢波上叠加的动作电位才能引起平滑肌收缩。 峰簇与小肠运动周期相一致。
1.摄食短时调节的外周信号 摄食后开始,来自消化道、肝脏等处的机械、化学感受器的信号,
经四条途径进入中枢(自学)。 短时调节本身不能持久改变能量和体脂状态。
2.摄食长期调节的外周信号 胰岛素和瘦素是调节摄食和能量平衡的两个最重要的长期信号。
二者作用于中枢后抑制摄食,增加能量消耗。胰岛素可促进瘦素产生, 瘦素则抑制胰岛素分泌。生长素可促进摄食。

液分泌
P物质 刺激肠平滑肌收缩
生长抑素 抑制胃液、胰液分泌,抑制多种胃、肠、胰激素释放
脑啡肽 减慢胃肠和胆囊运动,抑制胃酸、胰液和胆汁分泌,镇痛
蛙皮素 刺激胃液、胰酶、胃泌素分泌,刺激小肠、胆囊、动脉血管平滑肌 收缩,血压上升
神经降压素 抑制胃酸、胰岛素分泌,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血糖升高,血压下 降

动物生理学课件6消化与吸收

动物生理学课件6消化与吸收
咀嚼的次数和时间与饲料的性状有关。一般湿的饲料比干 的饲料咀嚼次数少,咀嚼时间也比较短。
二、吞咽(deglutition)
吞咽是由口腔、舌、咽和食管肌肉共同参与的一系列复 杂的反射性协调活动,是食团从口腔进入胃的过程。
吞咽动作可分为由口腔到咽、由咽 到食管上端和由食管上端下行至胃三 个顺次发生的时期。吞咽由咽部周围 (主要是软腭部,此外包括咽和食道) 的感受器感受刺激而激发,兴奋主要 经由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传到吞咽的基本中枢—延髓。支配舌、 喉、咽部动作的传出神经在三叉神经、 舌咽神经和舌下神经中,支配食管的 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
类型
特点
产生机制
静息 ①数值小,约-50~-60mV ①细胞内K+外流
电位 ②膜电位不稳定,易自发性 ②Na+、Cl-、Ca2+ 内流
去极化而产生慢波
③生电性钠泵活动
基本 电节 律
起于纵行肌电紧张扩布至环 形肌,波幅5~15mV,持 续1~4s,频率胃直肠回 肠,3、12、9/min
▪ (二)内分泌机制(体液调节)
▪ 1.全身性作用的激素
▪ 生长素促进消化系统生长发育; ▪ 甲状腺素促进消化液分泌,加速营养物质吸收。
▪ 2. 胃肠激素——为主
五、胃肠道平滑肌特性
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2.较大的展长性
能作很大的伸展,但不发生张力的改变。
3.持续的收缩或紧张性
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微弱的收缩状态。
二、食欲中枢
摄食行为受下丘脑的摄食中枢和饱中枢控制,下丘脑是调节食 欲的基本中枢。家畜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接受外界环境的刺 激,兴奋或抑制摄食中枢的活动。
摄食中枢兴奋,饱食动物进食,合成代谢增强;损毁则出现厌 食症。饱中枢兴奋,表现为停止摄食,出现分解代谢反应,损毁 则出现过食现象,体内脂肪贮藏及糖原合成加强。

《动物生理学》 第二章消化与吸收PPT课件

《动物生理学》  第二章消化与吸收PPT课件

副交感神经:主要源自迷走神经 进入消化管之后再换神经元
(中枢神经对消化管的支配力相对弱)
消化管的平滑肌、腺体 (运动、分泌)
植物性神经系统结构相对独立
换 神 经 元
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相对独立
神经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分期 绝对不应期
反应 对任何刺激不起反应
相对不应期 对较大的刺激才起反应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迷走神经
中枢
胃腺分泌胃酸
迷走 神经
G细胞→胃泌素↑
特点:分泌量大、酸度高,消化力(酶)强
(2)胃期胃液分泌:食物刺激胃引起的胃液分泌
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
食物对 胃体机械性刺激───→ 中枢─────→胃腺
分泌胃液↑
食物对 胃幽门部机械刺激──→ 壁内神经丛
食物对 胃幽门部化学刺激──→ 幽门部G细胞──→ 胃泌素↑
3、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
(1)水解甘油三酯:重新水解血液中 的甘油三酯成为甘油与脂肪酸。
(2)部分脂肪酸在肝中被合成到磷脂 和胆固醇等其他脂类中,还有一部分 在肝脏中代谢提供能量。
4、分泌胆汁
5、解毒作用:
体内水溶性的毒物主要从肾脏排除体外
脂溶性
水溶性
脂溶性的有毒物质在肝内经过氧化、 还原或水解,再与葡萄糖酸、甘氨酸结 合,消除其毒性并增加水溶性。这些物 质部分从胆管排除,部分经肾脏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消化方式
1.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粉碎、搅拌
和推进的过程。 2.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大分子 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唾液,胃液,胰液,小肠液, 胆汁)
3.微生物消化: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被分解过程。微生物(细菌、真菌、原虫)发酵
消 化 过 程 示 意 总 汇
2.慢波电位 在空腹,胃肠 不收缩时,平滑 肌也能够在RP的基础上,自发地周期性去极化和复极 化形成缓慢的电位波动,称为慢波电位(slow wave)或 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1) 慢波电位产生机制: 一般认为慢波电位起源于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 的Cajial细胞,与生电性钠泵的周期活动有关。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消化与吸收
概 述 口腔消化 (自学) 胃 内 消 化 小肠消化 大肠消化 (自学)
第六节


第一节


消化(digestion): 食物经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 被分解的过程。
吸收(absorption): 食物的消化产物、水分、无机盐通 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2.外来N支配
副交感N: 迷走N、盆N
分泌 Ach
交感N
分泌 NE
内在N丛
内在N丛 平 滑 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 平 滑 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两端:副交感N 双重N支配 中间:交感N 副交感N:兴奋作用为主 交感N:抑制作用为主
中枢神经 系统
交感及副交 感传入 交感及副交感传出 肌间神经丛
脂肪及分解产物 糖、氨基酸
5. 胃肠激素的作用途径
1.远距分泌 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 2.旁分泌 3.神经分泌 通过组织间液弥散至靶细胞发挥作用 VIP、P物质等可能是神经分泌激素
4.腔内分泌 还有一些激素释放后,从细胞间隙透 过紧密连接弥散至胃肠腔内
(二)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1.内在N丛支配 分布:从食管中段到肛门 管壁内,也叫肠神经系统。 组成: 粘膜下 N 丛:主要调节腺 细胞和上皮细胞功能,支 配粘膜下血管。 肌间 N 丛:主要支配平滑 肌细胞。 形成局部N反应系统。
局部传入
黏膜下神经丛
局部传出
消化道管壁内的化 学和机械感受器
平滑肌、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血管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 一般生理特性
1.有兴奋性和收缩性:但较骨骼肌低,收缩缓慢
2.有一定的伸展性
3.紧张性:常保持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 4.自律性:起源于平滑肌本身,不如心肌规律
5.敏感性: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化学、温 度、牵张、缺RP 较小 (-50~-60mV) ,主要由 K+ 外流形成 的;也与钠泵的生电作用有关。
2.分泌黏液:保护消化道黏膜
3.分泌消化酶:水解食物中的各种成分。 4.参与机体物质代谢,为微生物消化创造条件 (其他蛋白质)
四、消化道功能的调节
交感神经(抑制)
外在神经系统 迷走神经(加强) 内在神经丛 肌间神经丛 黏膜下神经丛
神经调节
全身性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 体液调节 胃肠激素
(一) 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2) 慢波电位作用: 在RP基础上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激发AP,引 起肌肉收缩。 3.动作电位 慢波电位波动达到阈值-40mV,即产生1-10次的 AP,引起平滑肌收缩。 (1)AP产生机制:
上升支:刺激→L-Ca2+通道开放→Ca2+内流→AP
下降支:主要是K+外流产生。
平滑肌细胞的AP是在慢波电位基础上产生的,肌肉 收缩又是在AP基础上产生的,因而慢波电位的节律 控制了平滑肌收缩的节律,强度和方向,是平滑肌的 起步电位。 胃肠平滑肌属于单一单位平滑肌,有缝隙连接,如同 一个合胞体,活动同步
G细胞 I细胞 K细胞 S细胞 Mo细胞 N细胞 PP细胞
胃泌素 胆囊收缩素 抑胃肽 胰泌素 胃动素 神经降压素 胰多肽
胃窦 十二指肠 小肠上部 小肠上部 小肠上部 小肠 回肠 胰岛 胰腺 胃 小肠 大肠
3.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2)调节其他激素释放; (3)营养作用:刺激消化道组织代谢和生长的
--是体内最大最广泛的内分泌腺
1.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
(1)分布分散;数量巨大
(2)分为开放型细胞和
闭合型细胞
(3)具有摄取胺前体、合 成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
2.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
细胞名称 A细胞 B细胞 D细胞 分泌产物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生长抑素 分泌部位 胰岛 胰岛 胰岛 胃 小肠 结肠
作用
胃肠激素中的许多激素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 中,这种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被称为脑-肠肽
(Brain-gut peptide)。如胃泌素、胆囊收缩素、
P物质、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等20余种。
4.四种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
激 素 主要生理作用 刺激释放因素
胃泌素 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 蛋白质分解产物 (gastrin) 促胃窦收缩,延缓胃排空 迷走神经兴奋 促胰液(主要是酶)分泌 组织胺 ACh 促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促胰岛素分泌 促消化道粘膜生长(营养作用) 胰泌素 促胰液(水和HCO3-)分泌 迷走神经兴奋 (促胰液素 促胆汁(水和HCO3-)分泌 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 secretin) 加强CCK的作用 抑胃酸和胃泌素的释放 抑胃的运动 胆囊收缩素 促胆囊收缩排胆汁 迷走神经兴奋 (CCK) 促胰液(酶)、胆汁和小肠液分泌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也叫促胰酶素 促进胃肠运动,抑制胃排空 促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 抑 胃 肽 促胰岛素分泌 (GIP) 抑胃液分泌和胃、肠运动
动 作 电 位 与 收 缩
三、消化道的分泌功能
消化道的分泌功能主要体现在消化腺细胞分泌的消 化液上:
(一)消化液的种类
唾 液
胆 汁
胃 液
小肠液 大肠液
胰 液
(二)消化液成份
1. 水:占90%以上
2. 无机盐:H+、Na+、HCO3-等
3. 有机物:各种粘蛋白、消化酶
(三)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1.分泌水、电解质:稀释食物,以利吸收;为 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