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二1月质量检测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赵树理和汪曾祺的作品都有地地道道的中国味,赵树理的“山药蛋味”和汪曾祺的“高邮味”都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考察赵、汪作品两种中国味的丰富内涵,特别是发掘它们的文化底蕴,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②赵树理由于从小受民间故事、鼓词等中国俗文化的熏陶,形成了以“俗”为主的大众化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趣味,而且在创作理念上又承诺毕生做“地摊文学家”为农民写作,从而使作品的艺术结构形式具有一个突出特点:故事化。

而汪曾祺则与之恰好相反,他的小说的结构形式是散文化,他指出:“我不善于讲故事,也不喜欢太像小说的小说,即故事性很强的小说。

故事性太强了,我觉得就不太真实。

”这样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使他的小说更接近于散文,或者说是一种介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新品种。

汪曾祺在小说创作上的这种现实主义的美学主张,与他受到了中国雅文化中庄子散文的影响,接受了鲁迅、契诃夫等大师的美学主张直接关联。

③赵小说的故事化,主要表现在小说故事性强,甚至故事套故事,有悬念,一个故事套一个故事地写下去,脉络格外分明。

为此,常用保留关节的方法,按下一个故事暂不表另起一个头绪,使用“扣子”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非一口气卒读不可。

而汪的小说结构与赵的相反,简直与散文区别不大,完全是散文化的结构。

他很重视小说的气氛,并认为只要写出了气氛可以不讲故事,没有情节,甚至不必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检测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检测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检测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研发的最新聊天机器人模型。

现实生活中,各种应用软件里的机器人客服,以及苹果手机的Siri,国产智能音箱里的小度、小爱、天猫精灵等,广义上都是与ChatGPT类似的人工智能产品。

它们能够通过理解人类语言与互动者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上下文进行互动等。

只不过,ChatGPT学习能力最强,“智慧”等级最高,能够回答人类提出的各种远超以往难度的复杂问题,这使其火爆全球。

ChatGPT在和全球网友的互动中,有着各种令人吃惊的成绩。

参加了美国高校的入学资格考试(SA T),成绩为中等学生水平;用《坎特伯雷故事集》风格改写了90年代热门歌曲《BabyGotBck》;用《老友记》主角口吻创作了剧本对白;根据文字素材撰写文章;根据关键词输出一幅基本功扎实的画作;简要阐释了经济学理论;给出了消除经济不平等的六点计划……ChatGPT甚至能够按照预设的道德准则,从“人类反馈中强化学习”,以此识别恶意信息并拒绝给出有效回答。

就目前现实来看,在某种意义上,ChatGPT越来越像一个“真实的人”。

理论上,只要算力足够强大,ChatGPT与人类的互动越多,它就将“成长”越快。

虽然大型语言模型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但基于模型算法得出的答案,在传播理论的助推下,越来越具有迷惑性,也越来越真实。

这意味着ChatGPT能够形成具备一定逻辑的“思考”结果,而基于这一能力,已经有很多人开始通过ChatGPT取巧逃避本应需要人类大脑思考进行的工作。

让人工智能不断进化演变,最终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本是这一科研领域的终极目标。

只要时间足够长,人工智能必然能够发展出科幻电影里所描绘的能力。

但正如科幻电影里的人工智能总会超出人类控制一样,当前基于大数据学习和给定模型下的人工智能始终存在着近乎无解的“黑箱”弊端——人们无法理解算法背后的各种逻辑,以及在这些逻辑下运行的程序将会对人造成的影响。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

守望是一种角度。

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

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____,发号施令。

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率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

(_________)。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

他们关心物质价值甚于关心精神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或者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空虚,灵魂变得平庸,就绝无幸福可言。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B.赴汤蹈火/高谈阔论/安身立命/超世绝伦C.冲锋陷阵/高谈阔论/安居乐业/超凡脱俗D.冲锋陷阵/指点江山/安身立命/超凡脱俗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所以,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B.但是,在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之外,我们更需要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

C.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D.所以,在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之外,我们更需要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关心物质价值甚于关心精神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空虚,灵魂变得平庸,就绝无幸福可言。

2020-2021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元宝山区职业高中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元宝山区职业高中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元宝山区职业高中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18分)司马迁与他笔下的悲剧英雄侯计先《史记》写活了两个悲剧英雄,一个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另一个则是汉飞将军李广。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司马迁成就了项羽和李广。

项羽是个失败的领袖,司马迁却给了他帝王的尊荣,列入了“本纪”,在司马迁心中,项羽应与帝王同列。

七十列传中,司马迁为李广独立一传,同是汉名将,被誉为“帝国双璧”的卫青、霍去病,却是两人合占一传。

在具体的文字记述中,我们更是能读出司马迁对李与卫、霍鲜明的褒贬爱憎。

《史记》虽是史书更是文学,作者也借历史人物的命运抒自己胸中的块垒,从而醒天下人耳目,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让司马迁给予了这两个人物更多的情感眷顾。

这些悲情英雄身上有哪些共同的特质呢?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秦始皇外出巡游,无人敢视,而独项羽曰“彼可取而代也”。

率领八千子弟逐鹿中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推翻秦王朝的统治。

乌江自刎之前,面对数千汉骑追兵,“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一目叱之,“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在司马迁笔下,项羽就是一位无可匹敌的盖世英雄。

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骁勇善战,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闻风丧胆,称之为“飞将军”。

司马迁不厌其详地描写一个个精彩片段,如射杀匈奴射雕手、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镞等,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

再看司马迁,一部《史记》就足够了,他的才情与智慧、人格与思想、豪情与风骨早已毋庸赘言,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足以让那个时代震撼。

“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笔法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两位悲剧英雄身上的性格缺陷。

“自矜攻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是太史公对项羽的评价,“鸿门宴”一节便是其性格缺陷的最好见证。

不得不承认,项羽只是一个逞匹夫之勇的孤胆英雄。

李广“讷口少言”,与能在天子面前立下“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豪言壮语的霍去病相比,无疑就先落了下风。

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散文既然讲究“真情实感",那么,傲文的艺术品格应该具有"真实"的内质。

相对其他文体来说,散文偏重于作者通过"假事”而“抒情”,但与诗歌的纯粹抒情有所不同——散文在反映现实社会和生活方面,较之小说、戏刷和诗歌更为直接,也更为切近。

散文在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中占据重要的美学地位。

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明清,高贵而典雅的散文,代表了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

探究散文的艺术品格,如果不去研究散文独特的内在美学逻辑,那就得不到正确的艺术结论。

只有把握散文独特的内在美学逻辑,才能找寻到散文在古代兴盛的本质规律——从遥远的《尚书》开始,到《周易》《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等文学著作,再到韩愈、柳宝元和欧阳倚、苏献和曾巩.以及“公安派”“桐球派”等他文家.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就是这些散文作品不曾倘离“文章合为时而著”和“礼教洽政”这个方向。

简单来说就是坚持散文彻底拥抱现实社会和生活的美学追求——这就是散文内在的艺术特征。

散文的艺术品格,首先是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与生活。

这是散文区别于小说、戏剧和诗歌的重要因素。

散文强调的是真实,真实是客观的存在,也就是现实社会和生活呈现出来原本的自然的状态。

内蒙古自治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自治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高二语文考试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及中册第一至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具有深厚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凝聚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回顾古今中外大国崛起的历史,文教昌明、文艺繁荣,是国家和民族走向强盛的重要标志。

当前,以文艺事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新一轮大国综合国力博弈的“标配”。

美国2017年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提出“扩大美国影响力”“捍卫美国价值观”,面对西方文化大国的文化输出,进一步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是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客观要求。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中国文艺工作历史经验表明,创造能够生动反映中国式现代化波澜壮阔进程、有效提升中国文化自信的文艺作品,是中国式文艺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使命。

《人世间》等文学作品书写了新时代的恢宏史诗;《觉醒年代》《大决战》等优秀影视作品实现了艺术价值和票房口碑的双丰收;《国家宝藏》等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不断引发国学热潮。

以上文艺实践的成功,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独特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良好根基。

就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而言,新时代呼唤“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的文艺作品,也急需“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的文艺批评。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3题;共26分)1. (2分)(2017·浙江模拟)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遒劲(yǒu)啮噬(niè)甄别(zhēn)百舸争流(ɡě)B . 商榷(què)戕害(qiānɡ)跬步(guǐ)四肢百骸(hái)C . 静谧(mì)墟场(yǔ)田塍(chénɡ)安土重迁(chónɡ)D . 桑梓(zǐ)诳语(kuánɡ)横槊(shuò)熠熠生辉(yì)2. (2分) (2019高一下·牡丹江期中) 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斟茶放诞监生孽根祸胎间或一轮B . 诧异朱拓偏僻咀嚼赏鉴波涛汹涌C . 烟霭寒暄括噪锲而不舍难以捉摸D . 反馈渣滓调剂丰富多彩冰雪消融3. (2分)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大量兵力,伺机大规模侵犯巴勒斯坦控制区。

②外祖父家的后园子里种着两棵桂花树,三棵木槿树,______还有几棵梅花树。

③王同纪《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中,随心所欲、的释义如此之多,到底会把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何方?A . 囤聚另外信口开河B . 屯聚另外口若悬河C . 屯聚此外信口开河D . 囤聚此外口若悬河4.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________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________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________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A . 而且领略息息相通B . 而且领受休戚与共C . 而领受休戚与共D . 而领略息息相通5.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为了防止因拉登之死而引发“基地”等恐怖组织实施报复,巴基斯坦各主要城市大幅提升了警戒级别,特别是伊斯兰堡、白沙瓦、拉合尔、卡拉奇等地的美国领事馆附近。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内蒙古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艺术形式——数字艺术,在国内外迅猛发展。

数字艺术在产生仅20余年的时间里,就形成了一个远远超过传统艺术规模的庞大生态系统,由此而建构起来的艺术秩序也相应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嬗变:一方面,数字艺术不仅在数量和种类上形成了远超传统艺术总量的生态规模,而且极大地开拓了人类的审美经验和审美畛域;另一方面,互联网数字艺术的野蛮式生长也催生出致瘾文化、低俗文化、流量文化、虚假文化、饭圈文化、算法文化、盗版文化等病象和乱象,甚至引发严重的网络暴力事件,对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网络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近年国家“清朗”专项行动的重点治理领域。

显然,数字艺术发展中所暴露出的上述诸多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美学命题,也不再是一个艺术伦理命题,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法理命题,必须引入法理思维和法理机制才能有效应对。

单纯依靠艺术美学和艺术德性构建的路径(如同传统艺术那样),已经不足以有效应对诸如数字艺术致瘾、低俗、怪圈、网暴、盗版等病象和乱象,运用胡塞尔现象学直观方法,直接考察比较古今中外的一些典型人类社会行为,从中获得了一条灼见——一切人类社会行为都不得损害他人的身心健康权利。

它不仅规定出一切人类社会行为的权利和义务的边界,而且也规定出勘验法理非义行为及其对抗行为的基本原则:其一,人类身心健康权利乃是一项人人享有的天赋的、普遍的和基本的权利,它是人类其他权利的原点和渊薮;其二,一切人类社会行为都不得损害他人的身心健康权利,这就意味着,尊重他人的身心健康乃是一项普遍的基本的义务;其三,一切对他人权利的侵犯行为和对他人义务的中止行为都构成法理上的非义行为;其四,针对一切法理非义行为,只有采用法理对抗行为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的出现以社会共有意识的形态引领社会心态。

因此,核心价值观引领是社会积极健康心态培育的基础。

而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心态反映,可依靠核心价值观引领,在网络情感宣泄情景中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网民的价值意识,帮助网民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

首先,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包容作用,给予网民正确的价值培育,帮助其找准个人的价值定位,坚定目标,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其次,使用核心价值观弥补社会个体与群体共同价值方面的心理缺失,通过引导反映社会积极心态的流行语传播,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使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塑造价值,在快速的网络化传播中消解消极的社会心态。

最后,使用流行语以接地气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固化、呆板、说教的价值观传播形式,有助于塑造网民正能量的社会心态。

(摘编自《流行语的传播生态与价值引领》)材料二: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

2019 年底,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9 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上有名,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

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

有的则因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

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

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

从更大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一致。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试卷(附答案)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但是这种追求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人们的孤独感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2.传统的家庭观念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选择独立生活,但是这也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疏远和不稳定。

3.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信息过载的问题,人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信息。

1.当代社会,个人自由和独立的追求日益普及,但这种追求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孤独感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2.传统的家庭观念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选择独立生活,但也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疏远和不稳定。

3.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信息过载的问题,人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信息。

在中国古代,没有将“诗心”作为一个诗论范畴来使用。

然而,“诗心”应该是一种超脱、淡泊、自由的审美胸怀。

儒家“心性论”的“心”是以“善”为根本的“道德心”。

这种“道德心”包含着像___、___那种积极“入世”,关怀家国命运、民间疾苦,“执着”地、真情地去抒写世道沧桑、生命悲欢和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之心。

这是一种充满社会关怀、现实关怀、人类生存关怀的富有人文主义精神之心。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家与的心性论所阐述的“心”或“性”更切合作为审美胸怀的“诗心”的本质特征。

认为必须不执着于物,不生贪念,不被五光十色的尘世现象引诱迷惑,经常保持清净的心态。

这种禅境既是美好的人生境界,也正是我们所谓审美胸怀、所谓“诗心”的境界。

当然,单从儒、道、禅的心性论理解“诗心”的性质特征是不够的,“道德心”和“智慧心”还不是“诗心”的特质。

从中国传统诗论看,“诗心”的特质在于情感性——“诗心”是一种以情感为特质的性灵之心。

赤峰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赤峰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学院附中2020~2021 学年度上期高二 10 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白居易的诗歌影响广泛而深远,晚唐张为称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白氏获得这样的称号,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坚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原则回应了当时文艺创作遇到的挑战,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获得了后世广泛共鸣.我国在魏晋时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对文体、内容等的研究使文艺开拓出新的天地。

但过犹不及,片面重视形式、忽视内容的倾向一直存在。

如六朝骄文讲求对偶、声律,脱离生活;中唐“大历十才子”追求丽辞、精于雕琢,反映的生活较为狭隘。

而唐自安史之乱后,进入藩镇割据、民不聊生的阶段,文人们罔顾现实而空玩文字,背离了士人的责任,也扭曲了文艺的主要功用。

于是韩愈、柳宗元等发起“古文运动”,务求恢复文章质朴自由、言之有物的传统;白居易、元稹等发起“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承续《诗经》和汉魏乐府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功能.除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还提出一些相关的主张,如诗歌应“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诗人应“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白居易的诗文创作忠实地践行了他的上述理念。

不论他在入仕初期,还是在朝为左拾遗,抑或被贬地方,都有许多作品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如《新制布袭》言:“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悲悯情怀与杜甫一脉相承。

白居易的讽谕诗是他现实主义精神的杰出代表,其中《观刈麦》《卖炭翁》等,都是广为人知的名篇。

而其讽谕之作中却绝无怨毒,只是“愿得天子知”,以达到辅助君王革新天下的目的.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原则相关,他在诗歌创作中力避艰涩,追求平易,形成了朴素的美学风格。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郑州市2023—2024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如果说历史不会遵循稳定的法则,我们也无法预测未来的走向,那为什么还要研究历史?我们常常以为,科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预测未来:气象学者要预测明天是晴还是雨,经济学家要判断货币贬值是否会避免或造成经济危机,好医生能判断化疗或放疗能否治愈肺癌。

同样,我们也希望历史学家去审视前人不的行为,以便让我们善则从之、恶则改之。

但实际情况几乎永远不是这样,原因就在于现在和过去有天壤之别。

虽然历史学家偶尔也会提出预测,但历史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其实是让我们意识到一些通常不会考虑的可能性。

历史学家研究过去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为了从中获得解放。

我们每个人生来都处于某个特定的历史现实中,受特定的规范和价值观制约,也由独特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来管理。

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所处的现实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一切纯属自然、不可避免、无法改变。

但我们忘了世界是由一连此串的意外事件创造的,历史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科技、政治和社会,也塑造了我们的思想、恐惧和梦想。

研究历史,就是为了挣脱过去的桎梏,让我们能看向不同的方向,并开始注意到前人无法想象或过去不希望我们想象到的可能性。

研究历史并不能告诉我们该如何选择,但至少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选项。

那些希望改变世界的举动,常常发端于改写历史,从而使得人们能够重新想象未来。

新的历史会告诉他们:“现在的状况既非自然而然,也不会永恒变。

过去曾经是另一个样子,只是有了一连串的偶然事件,才创造出现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

只要我们采取明智的行动,就能改变并创造出更好的世界。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者才要讲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女权主义者才要研究父权社会的形成,非洲裔美国人才要永远记住奴隶贸易的恐怖。

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4年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高二语文本试卷共10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桑与蚕的秘密公元1世纪前后,远在欧亚大陆西部的罗马人,第一次接触到丝绸。

公元前30年左右,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农事诗》中写道:“中国人从树叶上梳下的精细的羊毛。

”直到1世纪末期,那些拉丁语诗人仍然对“羊毛树”传说深信不疑。

也不怪罗马人无法想象桑与蚕的故事,识蚕辨桑、驯化野蚕、养蚕种桑,皆是中国人的创造。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桑树资源分布中心,时至今日,在中国繁育的桑树有800个品种。

上亿年前,雅鲁藏布江流域为桑树提供了原生环境。

中国人在国内能找到的野生桑树,有15种之多。

这是桑蚕起源于中国的重要因素。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创造了一个成语“沧海桑田”,以桑田代指大地、农田,形容世事变迁,可见桑树在中国种植之普遍。

《山海经》频繁提到桑树,《中山经》有14处关于桑树的描写。

《诗经》描绘桑树时,三次写到它的叶子——茂盛、柔嫩、色幽。

桑树能合成2000多种蛋白质。

蚕发现了桑树的秘密,通过啮食桑叶,贪婪地吸收着蛋白质,自己也变成蛋白质的储存者。

挑食的野蚕把蛋白质的味道刻入自己基因。

而为了对付“害虫”野蚕,桑树试图唤来喜欢吃蚕的鸟类反杀,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然后有一天,人类来了,另一场大戏拉开帷幕。

华夏文明迈出的重大一步在桑、蚕、人三者中,最早诞生的是桑,而最晚出现的是人。

人为何会加入,结成桑、蚕、人的源三角关系?远古先民“靠天吃饭”,对一切自然都崇拜,包括桑,也包括蚕。

民间的蚕神传说在四川、江南等蚕桑地区,以各种版本流传。

在蜀地,人们相信上古有个蚕丛国,国王即为纵目人“蚕丛氏”,教人蚕桑。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奇特的青铜面具,隐约可见蜀王蚕丛纵目传说的影子。

翻开正史,被朝廷承认的正统蚕神则另有其人。

西汉刘安撰写《淮南王蚕经》,认为“黄帝元妃西陵氏始蚕”,到了北宋《通鉴外纪》中,又变为“西陵氏之女嫘祖”,嫘祖是中国桑蚕丝绸发明人的说法由此广为流传。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红山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监测试卷高二年级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庄子尤为强调精神的自由,因此《庄子》开篇便是《逍遥游》。

他生逢乱世,生活穷困潦倒,却洒脱地鄙弃权势名利,坚拒楚相之职,竭力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

在他看来,顺从天道,自然而为,不为物累,方能旷达处世,泰然逍遥。

所以《庄子·逍遥游》里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即顺应自然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游于无穷的境域,便无须依赖外物。

然而,世人总有“机心”,心为俗物所羁绊,便难以达到真正的逍遥自由。

如《庄子·养生主》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在庄子看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穷的知识和利益,也是一种“机心”,这恰恰是为利益所累。

如何能“不物于物”,达到逍遥的境界?庄子提出了“心斋”这样一种返璞归真的人生修行方式,即去除求名斗智的心念,消除由生理激起的贪欲,使心境达于空明之境。

具体怎么才能返璞归真,庄子又强调,“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即当做到不为人工而毁灭天然,不为世故而毁灭性命,不为贪得而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去。

与逍遥的心态相辅相成的是齐物论。

齐物论包括齐物之论、齐同物论,以及齐物我等层面,希望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庄子·齐物论》言:“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在庄子看来,成心,即成见,是引发是非争执的原因。

内蒙古赤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内蒙古赤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保密★启用前2020年赤峰市高二年级学年联考试卷语文2020.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云”端,传统艺术正在形成新生态,京胡拉着抖音神曲,昆曲玩起了快闪,西北花儿唱出摇滚风……各类传统文化艺术纷纷换上“新颜”,成为一股潮流。

如火如荼的热闹场面充分证明:传统艺术要“活”起来,才能“火”起来。

所谓“活”,在表演内容上要鲜活,不断吸收时代与生活的“源头活水;在表现形式上要活泼,勇于尝试以跨界、混搭等方式开拓创新,实现审美时尚化;在传播场域上要活跃,善用最新的媒介手段,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更频繁的亮相,吸引年轻观众的目光。

此次“云”端表现十分抢眼的戏曲艺术,就遵循了上述模式。

特别是在形式多元和传播活跃度方面有很大突破。

大部分创作者选择了直播这种时下流行的网络工具。

直播内容无不经过精心设计,突破了以往主流院团官方宣传视频的套路,成为深受观众欢迎的板块。

恰如麦克卢汉那句名言“媒介即讯息”,内容必须符合传播工具的特性,才能发挥出优势效应。

另一个典型样本是民乐艺术。

在传统艺术门类中,民乐出发较早、走得更远,其线上模式已经相当成熟,并已开始向线下移植。

在哔哩哔哩网站的跨年演唱会上,琵琶演奏家方锦龙的表演成为爆点,当民乐、爵士乐、电音等音乐混搭,古曲和动画、电影主题曲串烧,传统艺术的时尚之美尽显。

而在北京民族乐团的新年音乐会上,几首流行音乐曲目、游戏配音演员的朗诵,成为吸引年轻人走进音乐厅的契机,现场气氛的火热,让乐团对未来充满期待。

民乐近两年不断走红,正是由于内容与形式的大胆跨界、年轻态表达,在年轻人心目中,民乐已经打上了“时尚”“酷”的标签这不仅惠及线下演出,还催生出综艺节目《国乐大典》和影视剧《闪光少女》等以民乐为主要元素的作品,使传统艺术的魅力真正融入了日常生活。

(定稿)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定稿)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D(A凭借词作数量奠定地位、铸就辉煌的理解不准确;B“体现了二晏词与屈原、李白等的浪漫主义风格一脉相承”错;C“以期改变注经散文在当时文坛的统治地位”错。

)2.(3分)B(“催生了宋代苏轼等人豪放词的词风”错。

)3.(3分)C4.(4分)首先简要介绍二晏的人生境遇及词作情况,(1分)接着总体概括二晏作品的主要内容及感情基调,(1分)然后分别分析二晏作品“痴情”“惆怅”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分)5.(6分)①在情感基调上,大晏宁静浑厚,小晏张扬热烈;②在表达方式上,大晏借景(物)抒情,小晏直抒胸臆;③在语言特点上,大晏含蓄蕴藉,小晏直白如话;④在行文节奏上,大晏平和舒缓,小晏跌宕顿挫。

(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B(“想死但又不知以何种方式去结束自己生命的纠结心理”错。

)7.(3分)A(小说以“论王石头的重要性和非重要性”为题,意在体现作者对于人的生存价值的自我认同这一命题的深入思考。

)8.(4分)“重要性”是指王石头因女儿的需要、像“我”一样陌生人的关心而重获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尊严;(2分)“非重要性”是指疾患的困扰、单位的无情、丈夫的冷漠暴力让王石头感到生活的无奈、生存的艰难与生命的无趣。

(2分)9.(6分)①小说开头直入情境,结尾戛然而止,正文部分通过“我”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来随时组织情节,兴之所往,笔之所至,体现了小说的随意性;②苦口婆心劝说却加剧了王石头的求死之心,劈头盖脸的责骂、闺女不经意间的赞美竟打消了王石头的向死之意,这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件体现了小说的偶然性;③小说打破了正常有序的时间链条,不追求情节的连贯、完整,碎片化情节极具跳跃性,体现了小说的间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周兴杰①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

“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问,引发热议。

②“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

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

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

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

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

18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

可见,“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

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③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

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

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

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

需要指出的是,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

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

④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

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

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金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

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金庸”尽数淘汰。

有趣的是,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不想费力不讨好,竟遭众多“金迷”抵制。

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

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

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⑤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

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

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

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⑥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唱和MTV翻拍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

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

⑦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

但是,将“粉丝”与“知音”并置,能建构一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使我们可以借此反观二者。

二者并非没有相通之处,那就是不管接受什么类型的作品,都得有以文本辨识为基础的热爱。

如果有了这份热爱,知音与粉丝未必是不能沟通和相互接受的。

基于此,笔者以为可以提倡“知音型粉丝”和“粉丝型知音”,来构建这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

(选自2017年3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节)1.下列对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粉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的辨别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

B.“知音”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内涵,提炼出创作主旨。

C.“粉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与原作相媲美。

D.“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因此,比“粉丝”欣赏具有更高的品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目的就在于阐述作为“知音”,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

B.文章第②③段阐述了“知音”和“粉丝”各自的来历、内涵和大众的评价,让读者明白两者是不同文艺种类的接受者。

C.为使读者对“知音”和“粉丝”有进一步的认识,文章第④⑤⑥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D.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知音”与创作者在生活中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

B.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只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

C.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可见作为大众文化的“金庸武侠小说”其审美价值不高。

D.“知音型粉丝”可以将之理解为把“知音”的视角带入大众文化欣赏中,力求将欣赏的快乐建立在文本辨识的基础上,进而修正那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过于随意的辨别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50万美元的阳光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住着一位孤单的老人贝蒂·哈里斯太太。

她不愿去养老院,而唯一的亲人——侄子哈特已经一个月没来看望她了。

满屋的灰尘,每天只喝两顿稀粥,好久没见过明媚的阳光,贝蒂·哈里斯太太的生活渐渐陷入了绝境。

她时常躺在床上叹息,感觉自己快油尽灯枯了。

一天下午,有人敲门。

贝蒂吃力地爬起来,摸索着开了门。

站在门外的不是侄子哈特,而是一个笑意盈盈的陌生女人。

“太太,您好!我叫珍妮,和丈夫刚搬过来,住在您对面的楼里,以后请多多关照!”珍妮热情地自我介绍。

蓬头垢面的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随即关上了门。

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是新邻居。

因为她觉得自己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让贝蒂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珍妮又来敲门。

“太太,能把您的窗户打开吗?我们想借点阳光。

”珍妮委婉地提出请求。

“我的窗户挡住你们的阳光了吗?”贝蒂有些生气,斜眼看着这个故意来找茬的珍妮。

“是的,太太,您看,您的房子挡住了我家的窗户。

如果您不开窗,我们的房子就照不到阳光。

”珍妮无奈地摊开双手,笑意依然。

珍妮住的楼房低矮,只有借助贝蒂家的窗户才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

之前的住户曾经找贝蒂交流过这些,可都被她冷冷地回绝了。

但珍妮不一样,她笑容明净,性格温柔,言谈和善,令人怜惜。

“哦,好吧。

我行动不便,你自己进来开窗户!”贝蒂回头看看自家凌乱的房间,有些不好意思。

“太太,如果您不介意,我来帮您收拾房间吧。

”担心贝蒂不接受“施舍”,珍妮抢在了贝蒂前面补充道,“就当是对您借给我家阳光的回报。

”珍妮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贝蒂的房间里里外外都拾掇得整洁如新,还让丈夫帮贝蒂修整了花圃。

看着透过火焰木树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贝蒂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原先萎靡的状态明显改变。

“原来阳光也会跳舞,谢谢你!”她向珍妮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

一天早上,贝蒂喝了点粥,便坐在花园的木椅上晒太阳,珍妮走过来跟她聊天。

阳光下,贝蒂碗里剩下的一点粥越发显得清亮。

珍妮有些难过,她稍思片刻,说道:“太太,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

”“又有哪遮住您了吗,夫人?”贝蒂有些疑惑。

“我和丈夫以前有个习惯,喜欢在阳光下用餐,您看我们家餐厅根本没有窗户,能借您的阳光用餐吗?”珍妮指了指自家的餐厅。

丈夫去世,亲人离弃,虽然住在宽大的房子里,贝蒂的世界却变得逼仄、灰暗,她拒绝见人,更是很久没有与人共餐了。

珍妮的话像一团燃烧的火,瞬间温暖了她冰冷孤寂的心。

“当然可以。

”贝蒂爽快地答应了。

从此,在贝蒂家的花园,三个人沐浴着阳光,围着一个用树桩做的餐桌用餐。

贝蒂终于不再只是喝粥,而是吃到了珍妮精心制作的美食。

饭后,珍妮夫妇还会推着贝蒂到海边吹风,陪她聊天。

日子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惬意,贝蒂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还让珍妮丈夫教她下棋,有时逗逗珍妮家那只同样喜欢借阳光的小猫咪。

随后几年,珍妮每天都来“借”贝蒂的阳光,贝蒂也享受着“借”给珍妮阳光得来的幸福与温暖。

2012年11月的一天,贝蒂沐浴着阳光,无憾地走完了一生,那年她95岁。

2013年3月的一天,一位律师找到了珍妮。

“夫人,有份文件需要您签字。

”律师递给珍妮一份遗嘱。

“遗嘱?”“是的,这是哈里斯太太临终前立的。

之前她财产的继承人是她的侄子哈特,后来改成您了。

现在,她那栋价值1250万美元的房产就是您的了。

”贝蒂在遗嘱中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因珍妮馈赠了我和这房子阳光,我的全部房产由她继承,这是她应得的,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拥有它。

原来,阳光也是有价的,而且是高额回报,借出越多,回报越多,所以不要吝惜供给别人阳光。

(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篇向我们介绍了已快油尽灯枯的老人的凄凉处境,这为后文珍妮的出现以及“借”阳光做了很好的铺垫。

B.环境描写是本文的主要特色,作者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烘托了独居老人贝蒂的形象,同时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C.最初,面对珍妮一次次无理请求,老人一次次地答应,这说明被逼入绝境的老人已经糊涂得不能分辨事情的好坏了。

D.小说主要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刻画了珍妮热情善良、聪明能干、拥有高贵品质的形象。

5.小说中的哈里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5分)6.“阳光”一词在文本中多次出现,请简要分析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