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长江三角洲地区》参考学案(第1课时)
八年级下册地理:7.2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 学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分析该地区地形、气候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长江三角洲。
2.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主要位于________(河流)下游地区,濒临_____和______(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是我国___________的中枢。
3.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________市、________省南部和________省北部地区。
4.地形、地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为主,地势________,河网_________。
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产区、重要的_______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
5.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6.读下图,回答:(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以____________为主,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_产区,这里河网___________,湖泊星罗,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一)(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①_____(河流)的下游地区,濒临②______和③______海,可见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找出南京、扬州、南通、苏州、上海、杭州等城市,观察这些城市的位置特点,可见这里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3)这里依托_______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______________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___________的中枢,并通过__________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人教版地理八下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教师寄语:合作探究5 分钟出示图片,你认识下面的四幅图片吗?同学们,就让我们给小明做一导游吧!介绍一下长江三角洲优美的风光:知识点一、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 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特色2.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景点及特色文化?(从世界文化遗产、水乡风貌和文化特色来总结)想一想:小明能一同游览以上的四个地区吗?请说明理由?识图大赛拓展提升5 分钟新型的生活方式:读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益”图与资料一,回答问题:同城效益此图反映了长江三角洲________ 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借助发达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一个城市,这种现象被称作“________ ”。
解除小明的后步之忧:摆事实,讲道理。
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
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
下表列出来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
(1)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2)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3)你身边的人们有没有类似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请给同学讲一讲。
达标检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区域城市密度最高的是()A.长江上游B.长江中游C.长江下游D.长江三角洲2.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地区是()A.珠江三角洲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长江中游地区D.渤海地区练练测 3.有人把长江比作一条“龙”,一条经济发展的“巨龙”,那么“龙头”是()A.上海B.南京C.扬州D.苏州4.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它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辐射和带动作用,以下对上海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B.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C.它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D.它的煤炭资源丰富5.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温和湿润B.河湖密布C.矿产资源丰富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二、综合题读“长江三角洲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第1课时)
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会分析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教学难点: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自主学习、讨论法【教学过程】播放视频《江南水乡》风光,导入新课“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一、自主学习(一)从图中找出: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南京、杭州、上海。
描述长江三角洲包括的范围。
(二)本区地形以什么为主?思考:长江三角洲为何被称为“鱼米之乡”?二、展示气候图,说出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总结:我们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同时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因此这里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三、展示地图,学生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
教师板书强调地理位置优越---江海交汇之地,对内该地区可以依托长江水运,联系广大内陆地区,沟通东西部地区;依靠沿海航运,联结南北方地区,是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可通过远洋航线,加强对外经济交流。
四、讨论: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展示讨论结果1)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2)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3)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水产品,有利于渔业的发展;4)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5)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五、学生阅读p52的图文资料,自己思考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利: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提供了灌溉水源。
弊:易造成水患灾害。
都江堰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1)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课时编号: 002 课型:新授课编写人:张冬梅班级八8 姓名刘健春【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及其地理位置优越性。
2、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学习重难点】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及其地理位置优越性。
在地图上落实相关知识点。
【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一、江海交汇之地1、人们通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本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文景观有:苏州园林。
2、范围: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位置:位于的4、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可以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5.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稠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上海,我国最大的城市是上海,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其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作用。
3、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步加强。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
(在书中做标注)2、了解长江三角洲有哪些传统的文化。
(在书中做标注)(二)合作探究完成课本51-52页活动题1-2(三)展示提升1、完成课本55页活动题1-32、完成课本57页活动题1-2【构建体系】:【课堂检测】1.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A )A:江苏省 B:上海市 C:安徽省 D:浙江省2.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的是( D )A:水稻 B:棉花 C:淡水鱼 D :甜菜3、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也是我国最大城市的是( B )A:北京 B:上海 C:杭州 D :深圳4、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的是( A )A.苏州园林 B.明十三陵 C秦始皇兵马俑 D.布达拉宫5、有关长江三角洲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 能源丰富B 海陆空交通运输业发达C 劳动力充足D 科技力量雄厚6.读“长江三角洲”图完成。
地理人教版2012新版八年级下册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第1课时)导学设计基础梳理·自主预习一、江海交汇之地1.地理位置和范围(1)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游地区,濒临____海和____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2)范围:长江三角洲包括___市、____省南部、____省北部地区.2.“鱼米之乡”本区地势____,河网____,湖泊星罗,盛产____ (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位置及位置重要性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靠____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____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____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____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2)如果把长江比作“”,把东部沿海比作“”,那么位于箭头的位置.4.气候长江三角洲属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方法指导1.位置和范围需要通过读图获取.2.“鱼米之乡”——本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盛产水稻,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3.通过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示意图明确长江三角洲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图示导航·重点突破读图·析图1.认真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长江、京杭运河、黄海、东海、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太湖.(2)据图分析长江三角洲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的原因.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的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灌区和都江堰图(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探究·思考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长江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议一议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答案:基础梳理·自主预习1.下黄东上海江苏浙江2.低平密布水稻淡水鱼3.长江内陆南北远洋4.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图示导航·重点突破读图·析图1.认真读图,即可找出长江三角洲的主要河流、湖泊、频临海洋、省区等.2.(1)利:提供便利的水源.弊:丰水期易造成洪涝灾害,淹没大片农田.(2)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有效控制岷江进人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因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探究·思考上游:冲击成沿河平原,利于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下游:提供灌溉水源、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水运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联系;河流下游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带——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沿江沿海,南北居中交汇的区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课以《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为课题,主要分析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及影响因素。
这两个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是本节内容的主线,也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本案例将当前的经济危机融入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发展外向型经济受国际形势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掌握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对区域经济分析的一般认识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演示图片资料,探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
影响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因素。
【教学方法】本节知识的学习,多采用读图分析法,图文资料演示法,加强直观印象,以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图片、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在合作与交流中既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又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教具准备】课件、图片、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演示夫子庙、杭州西湖和东方明珠塔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谈从图文资料中获得的信息。
过渡:是什么机遇,使这些城市在经济,环境,城市建设等社会各项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今天我们走进为其提供发展机遇的地区长江三角洲,来了解那里的经济状况——引出课题板书: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新课讲授:演示图片:“长江三角洲位置图”学生活动: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小结:传统的地理位置指长江与钱塘江在入海处沉积成的长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7.2《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 学习目标1.能够利用地图描述和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能够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等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发展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征对该区域的发展的影响。
难点:自然环境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任务一:江海交汇之地自主预习:1、地理位置和范围(1)长江几角洲位于长江_ _游地区,濒临___ _海和 __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长江三角洲包括___ _市、__ __省南部、__ __省北部地区。
2、“鱼米之乡”本区地势__ __,河网__ __,湖泊星罗,盛产_ ___ (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__ __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这里依靠_ ___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_ ___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_ ___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_ ___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合作探究:1.在中国地图中找到长江、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结合图7.15,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师生共同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江海交汇之地的优越性及其发达的交通。
(可结合49页的图7.12,并回顾之前学过的长江的相关知识,充分深入地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
)3.完成51页至52页的活动题,进一步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地形的影响:(2)对农业的影响:(3)对人类居住的影响:(4)对交通的影响:成果展示(自信地举起手,展示你的风采)解难答疑(通过老师的分析和总结,把你掌握不牢的地方写在下面留白处)反馈练习:1、下列图片哪一张是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A B C D2、长江三角洲是驰名中外的()A温带水果之乡 B鱼米之乡 C亚热带动物王国 D革命旅游胜地3、长江三角洲地区民居墙体高、房顶坡度大是为了()A通风防潮、利干排水 B便于拆迁,适合游牧生活C防寒保温 D房顶坡度大是为了防止冬天积雪过多4、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阿拉伯半岛纬度大致相同为什么我国江南是“鱼米之乡”,而阿拉伯半岛水资源匮乏()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洋流影响 D纬度位置5、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福建省的北部及浙江的东北部B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浙江省、杭州湾、舟山群岛以及江苏省东部C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D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中部与南部及安徽省东北部6、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布图”,回答问题(1)填出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质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地理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各月降水量较成都市均匀,影响因素为海陆因素。
3.气候湿热,所以饮食比较清甜(二)地形特征:1.观察长江三角洲地形图,长江三角洲以平原为主,主体为长江以南的太湖平原。
零星散布着一些小山丘。
2.结合气候,得出适合西湖龙井的种植环境。
(三)河湖特征:1.在地图上找出长江、钱塘江、太湖,并圈注。
2.展示其他河湖位置。
3.引导学生得出: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水源充足。
所以这里河产丰富。
4.河湖联系:观察地图得出:京杭运河沟通了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
5.水文特征:结合地形和气候特征,得出这里江阔水深,水流平稳,有利于水运。
(四)土壤特征由于这里是冲积三角洲平原,农耕历史悠久,经过长期耕作,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
小结:三、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一)渔业引导学生思考长江三角洲为什么被称作“鱼米之乡”?1.展示淡水渔业2.展示桑基鱼塘(二)种植业1.粮食作物:水稻2.经济作物:油菜,茶叶,桑蚕(三)活动探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探究河流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补充说明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根据图文资料认识河流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3.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利与弊。
利——为成都平原提供充足的水源;弊——水量大的时候岷江会泛滥成灾,对成都的农业造成损失。
4.说说都江堰工程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的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
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5.讨论:长江不同河段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上游:主要体现在生态保护、水能和灌溉方面;下游: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灌溉、航运、养殖等方面。
小结:四、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学生观察图“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分布”。
7.2-1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导学案
自 导
主 学
课
主
前
预
导
习
学
C D B 2.长江三角洲是驰名中外的( ) A.温带水果之乡 B.鱼米之乡 C.亚热带动物王国 D革命旅游胜地 3.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的特征是( ) 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广阔,一望无际 C.地势低平,湖泊河网密集 D.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50米以 4、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 (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5、长江三角洲地区民居墙体高、房顶坡度大是为了( ) A.通风防潮、利于排水 B.便于拆迁,适合游牧生活 C.防寒保温 D.房顶坡度大是为了防止冬天积雪过多 6、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阿拉伯半岛纬度大致相同为什么我国江南是 “鱼米之乡” , 而阿拉伯半岛水资源匮乏( ) 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洋流影响 D.纬度位置 7、临沂的小明同学来到“鱼米之乡”看到的景观是( ) A
《 7.2 鱼 米 之 乡 — 长 江 三 角 洲 》 第 一 课 时 导 学 案
学习 目标 重 点 难 点 1、 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2、 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
【巩固测评】 1.下列图片哪一张是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
)
自
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一、江海交汇之地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 )游地 区,濒临( )海和( )海,地 处江海交汇之地。 2. 长江三角洲包括( )市、 ( )省南部、( )省北部地区。 3.“鱼米之乡” 本区地势( ),河网( ), 湖泊星罗,盛产( ) (粮食作物), 也是我国重要的( )产区, 自古以 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 4.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这里依靠 ( ) 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 ( )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 ( )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 ( )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 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合作探究】 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 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 P52 书中图文材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 原发展的影响。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3、议一议: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对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认识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深入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地区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典型城市和产业,引导学生分析其经济发展特点。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案例分析的相关资料,如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的经济发展数据。
3.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以便在课堂讨论中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提问:请大家来说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 7.2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特点。
2.了解水乡的特色和文化。
3.认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在全国的位置。
学习重难点1.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
2.水乡的文化特色。
学习过程情景导入上某某方明珠电视塔某某西湖某某园林周庄古镇出示一组图片,这些都是长江三角洲的代表建筑,大家说得出它们的名字吗?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点一:江海交汇之地1.地理位置和X围(1)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游地区,濒临海和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长江三角洲包括市、省南部、省北部地区。
2.“鱼米之乡”本区地形以为主,地势,河网,湖泊星罗,盛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3.气候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气候,气候特点是。
4.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这里依靠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知识点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最大的城市群及主要城市(1)目前,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城市群。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国著名的古都、,还有、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3)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约2 300万,是我国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4)某某不仅对地区和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地区的开发,使某某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2.区域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
借助发达的和,这里的人们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
知识点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文化特色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和深厚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主要景点及特色文化(1)世界文化遗产:长江三角洲众多的旅游景点中,建筑精巧别致,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X。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7.2.1《“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第1课时教案播放图片:上海东方明珠塔、杭州西湖、苏州园林、钱塘江大潮等特色景观,提出问题:你认识这些美景吗?它们都是位于我国哪个地区?你认识繁体字苏吗?你能分解它的结构吗?引入:“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的学习4.说河流出示长江三角洲的河湖分布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东海和黄海等;并总结该地的河湖特点。
材料拓展:了解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网稠密,自古水运发达。
京杭运河是一条重要的水路,历史上不仅沟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经济联系,而且促进了扬州、苏州、杭州等沿岸城市的发展。
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京杭运段运输依然繁忙。
5.出示图片:稻米种植、长江三角洲的渔业养殖等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的农业发展——鱼米之乡总结:给学生建立自然环境影响物产的意识。
2.图示分解——动画展示3.归纳总结:(师生共同总结)长江优越的地理位置体现在……(1)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2)依托长江发达的水运,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3)我国南北沿海航运的中枢,可通过远洋航线联系世界各地的主要港口。
(4)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拓展:出示都江堰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都江堰在治理成都平原水患过程中的作用。
5.对比分析:合作探究: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素材积累】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长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设计者:番禺沙湾象达中学蔡春祥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评价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它区域。
3、能够举例说明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描述和分析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教学难点:1、描述和分析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2、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研学案、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导入新课我国有哪四大地理区域?上海和哈尔滨分别属于其中哪一个地理区域?(课前提前几分钟展示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的幻灯片进行比较欣赏)各位同学,刚刚你所欣赏到的是我国哪一区域的美丽风光呢?承转:下面开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长江三角洲。
认真欣赏美丽的风光回答:东北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约3分钟新课教学1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地理位置指导学生读地图册P5教材P51图7.15分析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小结:(可有GE演示)本区地理位置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它一是位于长江这个黄金水道上,便于对内联系;二是又可同南北沿海地区及世界各国贸易往来,便于对外联系承转:本区除了地理位置的优势外,还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看图,阅读读图,查阅地名、自主研学约15分钟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指导学生查阅教材P50和地图册P8和P9,通过比较东北三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探讨本区成为鱼米之乡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从“地形特征”、“气候条件”、“资源条件”和“河湖条件等方面分析本区的自然条件的特征。
填表活动,自主研学,约10分钟3、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读课本P51活动内容及阅读下面的长江地图,探讨本区的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差异,分析河流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作用?在下图方框中填注河流在长江上游和下游所起的作用。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工农业特点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的地形、气候、水系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一个具体的区域,其特点和优势可能学生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认识和了解这一地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工农业特点,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优势和不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区域特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工农业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和不足。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水系等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农业、工业案例,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农业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和不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相关的农业、工业案例资料。
3.准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图、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呈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等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这一地区的基本情况。
7.2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 江海交汇之地教案(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设计说明《“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本章的第二节,在学完南方地区的概况后,由本节进入南方地区小尺度区域的学习。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近十年来区域发展的地理热点地区,也是南方地区的代表区域。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仍要放在通过让学生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习内容要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的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
具体的学习内容要从所选区域的实际出发,不要求面面俱到。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运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的分布及地方文化特色,知道上海在本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4.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浓郁的水乡文化特色及主要旅游景点。
重点难点1.运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江海交汇之地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并说明城市发展引发的“同城效应”。
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资源与工具(一)资源《长江之歌》视频、地图、PPT课件。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江海交汇之地第2课时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第1课时江海交汇之地一、学习情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近距离地了解一下这个人间仙境!二、预习检查课前搜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热点事件、音乐、图片,如世博会、自贸区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五、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六、课堂小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温暖湿润、湖泊星罗,被称为“鱼米之乡”。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之地,现在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一、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4.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实例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
2.通过乡土地理的渗透,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1.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卤汀河对港口村发展影响的相关材料,搜集上海城市发展的资料,搜集泰州“水乡”文化特色的例子。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闻材料摘选:日前,2014中国城市群排名和2014世界六大城市群分别出炉,引发人们的关注。
在国内,六个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角洲地区》参考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
1.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2.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
1.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2.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视频《鱼米之乡》,提醒学生找出歌曲和视频中出现的“鱼米之乡”的独有的景观。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________游地区,濒临________海和________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长江三角洲包括________市、________省南部和________省北部地区。
2.“鱼米之乡”
本区地势________,河网________,湖泊星罗,盛产________(粮食作物),
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托________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________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________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________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那么长江三角洲就位于箭头位置,参照本图,说明京津唐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如何进行经济合作的?
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
说一说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3.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
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地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
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