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物理学科教材教法(三)
山西教师招聘考试物理说课稿:《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山西教师招聘考试物理说课稿:《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想像、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学会对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形成正确的微观想像,即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二、教法分析本课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与分析归纳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突出本课的重点,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微观想像能力,突破难点。
教师招聘高中物理教案
教师招聘高中物理教案教学内容:动力学教学目标:1. 了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并能够运用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2. 掌握动量、冲量、功和能量等物理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牛顿三定律、动量、冲量、功和能量等物理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课件、教学用书、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道有趣的物理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学习牛顿三定律(15分钟)1. 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牛顿三大定律的基本内容。
2. 利用示意图和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牛顿三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动量、冲量(15分钟)1. 介绍动量、冲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通过练习题和实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动量、冲量的理解。
四、学习功和能量(15分钟)1. 介绍功和能量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物理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实例和计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功和能量的计算方法。
五、实验探究(20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牛顿定律或者动量、冲量等物理规律。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总结实验结果。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知识点,让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七、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用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动力学内容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教学内容更加深入人心。
2015年教师招考物理试题
2015教师招聘考试物 理 试 题专业知识 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
其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该质点 A .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 .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 .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 .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2.体育器材室里,篮球摆放在如图所示的球架上。
已知球架的宽度为d ,每个篮球的质量为m ,直径为D ,不计球与球架之间的摩擦,则每个篮球对一侧球架的压力大小为 A .12mgB .mgD dC .mgD 2D 2-d 2D .2mg D 2-d 2D3.如图所示,劲度系数均为k 的两相同轻弹簧悬挂在等高的O 1、O 2两点上,下端连一质量为m 的水平金属棒,置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
通过弹簧给棒通电,使两弹簧均处于原长状态。
下列哪些措施可以使每个弹簧的形变量都是kmgA .仅使磁场方向反向B .仅使磁感应强度变为原来的2倍C .仅使电流强度变为原来的2倍D .使电流反向且电流强度变为原来的2倍4.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某时刻起受到大小为F 的水平恒力作用,经时间t 撤去F ,物体再经2t 时间停止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撤去F 前后两个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B .撤去F 前后两个过程中,物体的位移之比为1:2C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gF 2 D .物体的最大速度为mFtdaO 1O 25. 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
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的 A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 B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 C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 D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6.带等量异种电荷的金属板A 、B 平行正对水平放置,A 板中心有一小孔。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物理学科教材教法(二)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物理学科教材教法(二)【我国物理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中学物理教材改革概况建国后的五十多年中,国家教育部对物理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次修订,而不同版本的物理教材更在百种以上。
这些不同时期的大纲、教材都打上了历史的烙印,也凝聚着大批教育工作者、物理学研究者的心血,是中国教育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超越我国已有的基础物理教育体系,以便能接受社会发展、物理学科发展以及个人发展对基础物理教育提出的挑战。
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介绍如下。
1、学习苏联阶段(1949年—1957年)解放初期,中学课程主要是对旧课本的精简。
1950年教育部印发了《物理精简纲要(草案)》,要求理化教材应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结合起来,删除重叠和陈腐内容:酌减初高中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内容,充实新的科学成就。
1950年开始,教育部编订《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草案)》。
195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初中物理学》(上、下册); 1952年,出版了《高中物理学》(第一册)。
这套教材是以苏联的课本为蓝本编译的。
1952年,在当时苏联物理大纲的基础上,教育部颁布了第一个《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草案)》。
该大纲第一次明确按照力、热、电、光、原子的体系安排物理教学内容,突出了物理教学的学科体系,同时确定了我国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呈螺旋式上升”的格局。
根据该大纲编写的教材是以苏联的教科书为蓝本,内容和体系不变,只对其中不适合国情的部分做了适当修改。
1956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修订后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草案)》。
该大纲继承了1952年大纲中原有的知识体系,重视基础、突出实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劳动品质等,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按照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参考苏联的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第二套全国通用的物理教科书,同时出版了教师用教学参考书。
教师招聘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资料
教师招聘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资料在当前的中学教育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它不仅传授自然科学知识,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学生学习物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中学物理教材教法的深入研究。
本文将为教师招聘过程中提供全面的物理教材教法资料,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教授中学物理。
科学性原则:物理教学应以科学的知识体系为基础,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实践性原则:物理教学应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趣味性原则:物理教学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物理。
发展性原则:物理教学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多元化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教师引导: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学生的学习进程,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通过实验探究法,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总结实验结论;通过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和不断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并掌握有效的教材教法策略,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学生学习物理。
在教师招聘过程中,我们应注重考察应聘者的教材教法能力和专业素养,以便他们能够胜任中学物理教学工作。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教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中学语文教师的招聘考试中,教材教法成为了考察的重点。
2015山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D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C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
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正确答案:D
44、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问题上,结果是指( )。
A.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B.先于某种现象的现象
C.被一定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D.外力的推动
正确答案:D
47、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 )。
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正确答案:C
4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C.被一定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D.后于某种现象的现象
正确答案:C
24、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
正确答案:D
2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初中物理教资科三教案
初中物理教资科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设计与操作。
三、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拍打篮球、拉扯弹簧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力的作用效果。
提问:力可以做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 实验探究(1)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改变物体的形状实验1:拉伸弹簧目的:观察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方法:每人一个弹簧,用手拉伸弹簧,观察弹簧的伸长情况。
讨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弹簧在受到拉伸力时,会发生伸长。
(2)力的作用效果之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实验2:抛掷物体目的: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方法:每人一个球,用力抛掷球,观察球的运动情况。
讨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球在受到抛掷力时,会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3. 知识拓展介绍力的作用效果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如:汽车刹车、拉伸弹簧床等。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力的作用效果,强调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 作业布置思考题:举例说明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观察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实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教师版)
A、0 B、KπR2
C、 D、电动势
以
,选C。
.题中磁感应强度变化的速率为k,所以E=kS,面积选取有磁场的面积,才能正确表示磁通量,所
6、 铀是常用的一种核燃料.其原子核裂变的反应方程为 可能是( )。 A、 B、 C、 D、
,则方程中的a、b
【答案】D 【解析】 根据核反应前后质量数、核电荷数守恒,可得核反应方程中a,b的质量数之和为234,核电荷数之和为92,可知只有D 选项满足要求,故选D。
试卷链接:/t/A RlGuK p.html
1/6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4、如图4所示,粗细均匀的玻璃细管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竖直插在大而深的水银槽中.管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可视为 理想气体),玻璃细管足够长,管内气柱长4.0 cm.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l0.0 cm,大气压强为76 cmHg。现将玻璃管沿竖直 方向缓慢移动,当管内外水银面恰好相平时,管内气柱的长度约为( )。
学生甲:磁铁周围会产生磁场。
老师:很好,我们怎样验证磁场的方向和强弱呢? 学生乙:用小磁针来判断磁场的方向,小磁针N极指向就是磁场的方向;用铁屑的排布来观察磁场的强弱。 老师:很好,看来这位同学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关于磁场的内容。那磁场只能由磁铁产生吗?下面老师用其他的仪器来代替 磁铁(老师闭合了电路开关),哪位同学能上来帮助老师做这个实验呢? 学生丙:(用小磁针判断了磁场的方向,并标记)我发现这个仪器周围有磁场。 老师:很好!实验成功。哪位同学能来验证一下磁场的强弱呢? 学生丁:(轻轻敲击纸板,观察铁屑)我发现,越靠近这个管子,磁场越强。 老师:非常棒,你能想到敲击纸板这个细节!下面,再找一位同学,改变电流方向,再次进行实验。学生戊:(改变电流方向, 发现磁针指向反向,磁场强弱分布相同)我发现磁场方向变化了!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教师版)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教师版)试卷题量:14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YQvwbUx一、单选题1、在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镜”一课的教学中.李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近视眼矫正的原理,其中凸透镜代表眼睛的晶状体,光屏代表视网膜。
当近视的“人”戴上眼镜时,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
若此时“取下眼镜”,只采取下列办法之一就能使“视网膜”上的像清晰,其做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远离透镜B、将光屏靠近透镜C、将光屏远离透镜D、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一个凸透镜【答案】B【解析】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取下眼镜后,像的位置在光屏的前面。
为了能使像清晰,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应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像才会逐渐远离凸透镜,所以A错误。
因为像在光屏前,所以应该将光屏靠近透镜,B正确,C错误。
如果再加入凸透镜,成像位置更加靠前,所以D错误,故选B。
2、在如图所示初中物理“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电路中,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端移动时( )。
A、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均增大B、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均减小C、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减小D、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答案】A【解析】当滑片向左端滑动时,整个电路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增大,小灯泡的电压增大.故选A。
3、图中每个}圆环半径相同、彼此绝缘、均匀带电,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则坐标原点0处电场强度值最大的是( )。
A、B、C、D、【答案】B【解析】选项A中原点O处的电场相当于1/4圆环在原点O处的电场。
选项B中的电场既有1/4带正电圆环在原点O处的电场,又有1/4带负电圆环在原点D处的电场,且两个电场夹角小于900,合场强变大。
选项C中两个1/4带正电圆环在原点O处的电场相互抵消,最终只有1/4带负电圆环在原点O处的电场,大小与A中的电场相同。
选项D中两对正电荷和两对负电荷在O点的电场相互抵消,合场强为O。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真题2015年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真题2015年(总分:99.99,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1.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A.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C.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D.静止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一定为零解析: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AB错误,C正确;静止的物体可能受静摩擦力,例如用力推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推而未动的时候其静摩擦力不为零,D错误。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B.一定量0℃的水结成0℃的冰,内能不变C.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一定减少D.一定量气体体积增大,但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少√解析:物体内能的增量Q=cmΔT,即内能的增量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及温度的变化量有关,AB错误;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Q增大,体积不变,做功为零,内能一定增大,C错误;一定量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W小于零,不吸热也不放热,Q等于零,U一定小于零,内能减少,D正确。
3.一个点电荷从静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的变化为零,则______A.a、b两点的场强一定相等B.该点电荷一定沿等势面移动C.作用于该点电荷的电场力与其移动方向总是垂直的D.a、b两点的电势一定相等√解析:一个点电荷从静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的变化为零,说明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零,D 正确。
4.新课改提倡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强调______A.学生的主观能动性√B.教师的指导C.学生之间的合作D.学生自学能力解析:自主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为“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其目的是为了______A.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B.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C.更好地培养精英人才D.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解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为“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答案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考点分析】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物理学发展的史学,《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考题覆盖范围比较广。
在历年真题中,单项选择题总题量稳定在8道,总分值40分,约占总分值的27%。
纵观近几年的真题,单项选择题中对学科知识的考查考点分布比较平均,每个知识版块都会有相应的题目出现,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内容丰富,占的比重较大。
我们来看这套题的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B【考点分析】本题的考点是电学中的电磁感应现象,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就将发生电磁感应现象,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如果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导体是某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则电路中就将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在灵敏电流计中会有电流通过。
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相当于电源。
【答案解析】此图中出现的是一个闭合电路,但没有电源,而且有一根金属棒在U形磁铁中切割磁感线,说明这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故选B。
2.【正确答案】D【考点分析】在解析2015年上半年的真题时,必有一道单项选择题是考查光学中透镜及其应用的内容,上次考查的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这次又是考的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透镜成像规律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大家一定要掌握这个内容。
为了加深印象,在这里再给大家强调一下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表1. 凸透镜成像规律各成像规律图如下:【答案解析】当物距处于二倍焦距之外时,光屏上呈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
3.【正确答案】B【考点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电磁学的安培力,之前的真题当中考查的是电磁学中的电磁感应,也就是说必有一道是考查电磁学的相关题目,那么电磁学中经常考到的知识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电场;2、恒定电流;3、磁场;4、电磁感应;5、交变电流、电磁波。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物理学科教材教法(五)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物理学科教材教法(五)3、培养物理学科能力能力:是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认识事物、探索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本领。
知识:物理知识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和总结,主要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
因此,“知识”与“能力”是具有辩证关系的两个概念。
物理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1)观察能力:指通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察从而区别它们特征的一种能力。
(2)实验能力:创造观察条件,动手做实验的能力。
对中学阶段的实验能力主要有:①根据实验目的的要求制定实验方案、步骤、设计记录表格的能力。
②合理选择、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读数的能力。
③分析整理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如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①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对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
②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③建立必要的考查制度。
B.思维能力的培养(1)思维与思维能力①思维分类一般分为三类: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灵感思维(i) 形象思维:以具体事物的表象为思维材料进行的思维。
(ii) 逻辑思维:以概念或判断为思维材料进行的思维。
(iii) 灵感思维:以表象和概念组成的思维组块为思维材料进行的思维。
②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大脑一系列抽象的和形象的及灵感的活动而获得的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
(2)思维方法①分析: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分清事物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集中全力研究主要因素的作用规律的思维方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②综合: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结合起来,把个别的、孤立的现象合成总体来考虑,从而使认识深入到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
③抽象和概括抽象:暂时撇开问题个别的、非本质的因素,抽出主要的、本质因素,加以考虑研究。
概括:把一类物理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联合起来,从而建立一个轮廓清晰、主题突出易于研究的新形象或形成新概念称为概括。
教师考编教案高中物理
教师考编教案高中物理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基本概念;2. 掌握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3. 能够解决与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和全反射条件;难点: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玻璃板、光线偏振板、激光笔、直尺等;2. 教学素材: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实验视频、光的折射公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光的折射定律和全反射定律;2. 示范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板时的折射现象,并解释折射规律;3. 探讨全反射的条件和应用。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利用激光笔和玻璃板进行光的折射实验;2. 观察光线从不同介质中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3.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折射角度。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折射规律和全反射条件,并检验是否符合理论预期。
五、练习与评价(10分钟)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并相互讨论,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仿照实验过程,设计一个探究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
同时,通过讨论和练习,学生提高了解决与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相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科三(高中物理)new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图1为某高中物理教科书描述过的一个实验,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及用于说明的物理问题分别是()实验:如图11.5—3,在一条紧张的绳子上挂几个钟摆,其中A 、B 的摆长相等,当A 摆振动的时候,通过张紧的绳子给其他各摆施加驱动力,B 、C 、D 三个摆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开始摆动,观察它们的振幅差别。
A 小球D 的振幅最大,小球C 的振幅最小;摆长与振幅的关系B 小球D 的振幅最小,小球C 的振幅最大;摆长与振幅的关系 C 小球B 的振幅最大;共振现象D 小球B 、D 和C 的振幅相同;受迫振动规律 【答案】C【解析】A 与B 摆长相同,具有相同的固有频率。
2.铀是常用的一种核燃料,其原子核裂变的反应方程为n b a n U 1010235922++→+,则方程中的a 、b 可能是 Ar e K X 933614054,B r a K B 293614156,C r a S B 398314156,D r e S X 498314054,【答案】D【解析】质量数守恒,电荷数(质子数)守恒。
所以a 、b 质量数之和必为234,电荷数之和必为923.如图所示,三个小球a 、b 、c 分别在离地面不同高度h 1、h 2、h 3处,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三个小球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依次落到水平地面,小球a 落到水平地面D 点,DE=EF=F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两球落在D 点的左边 B .b 球落在D 点,c 球落在E 点 C .三个小球离地面的高度h 1:h 2:h 3=1:3:5 D .三个小球离地面的高度h 1:h 2:h 3=1:4:9答案:D4.如图3所示,粗细均匀的玻璃细管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竖直插在水银槽中,管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玻璃细管足够长,管内气柱长4.0cm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10cm ,大气压强为76cmHg 。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真题2015年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真题2015年(总分:99.99,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1.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A.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C.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D.静止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一定为零解析: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AB错误,C正确;静止的物体可能受静摩擦力,例如用力推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推而未动的时候其静摩擦力不为零,D错误。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B.一定量0℃的水结成0℃的冰,内能不变C.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一定减少D.一定量气体体积增大,但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少√解析:物体内能的增量Q=cmΔT,即内能的增量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及温度的变化量有关,AB错误;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Q增大,体积不变,做功为零,内能一定增大,C错误;一定量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W小于零,不吸热也不放热,Q等于零,U一定小于零,内能减少,D正确。
3.一个点电荷从静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的变化为零,则______A.a、b两点的场强一定相等B.该点电荷一定沿等势面移动C.作用于该点电荷的电场力与其移动方向总是垂直的D.a、b两点的电势一定相等√解析:一个点电荷从静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的变化为零,说明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零,D 正确。
4.新课改提倡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强调______A.学生的主观能动性√B.教师的指导C.学生之间的合作D.学生自学能力解析:自主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为“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其目的是为了______A.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B.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C.更好地培养精英人才D.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解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为“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物理学科教材教法(三)
与旧教材相比,这些教材还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意编入和挖掘教材中这方面的因素,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树立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培养科学态度。
特别以古今中外科学家追求真理,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等生动的事例去引导和启发学生。
对我国历史上有关物理方面发明创造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着重予以介绍,这对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都具有深远意义的。
6、新课改阶段(2001年至今)
新世纪之初,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彻底改变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不适应素质教育的现状,在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我国展开了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称为“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革新”)。
党和国家对这次课改高度重视。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
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
同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具体的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于同年5月颁布。
这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基纲要(试行)》关于“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的精神,到目前为止,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全国6家出版社依据《课程标准》编写了6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这6套教科书自2001年先后出版,经在国家实验区试用后,于2005年秋供全国各地选用。
这6套教科书是:人教版教材:8年级分上、下各一册,9年级全一册;另有教辅。
北师大版教材:8、9年级各一册;另有教辅。
沪科版教材:8、9年级各一册;另有教辅。
沪科、粤教版教材:8年级分上、下各一册,9年级分上、下各一册;另有教辅。
苏科版教材:8年级分上、下各一册,9年级分上、下各一册;另有教辅。
教育版教材:8年级分上、下各一册,9年级1册;另有教辅。
这6套教科书的特点是:总体说,教科书的功能牢固定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认真贯彻《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改革力度大,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风貌,充分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
具体说:
(1)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和自然现象引入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
例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就是从“唱歌”、“流水”、“蛙鸣”、“蝉叫”、“砂轮噪声”来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
再如,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中,分别有“走近神奇”、“探索之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等三节内容。
在“走进神奇”中,分别用彗星、日落、雷电、火山、洪水、雪崩、龙卷风等展示了自然中震撼人心的神奇;用饮料罐的秘密、折断的筷子、绝妙的拉链、神奇的圆珠笔、冲浪、撑杆跳高等展示了生活中充满人类智慧的神奇。
在“探索之路”中,用古人遗留的文字、图片、文物、古迹等展示了远古先人对神奇自然现象的理性思考;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物理大师为代表展示了物理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展示了物理学巨匠们为后人留下的遗产。
(2)教材内容涵盖了《物理课程标准》归定的所有内容,内容基本、典型、实用、有时代特色,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材彻底改变了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特别降低了计算题的数量和难度,大大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旨在将学生的精力放在自主探究学习上。
(3)重视科学探究,将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主要表现在:①科学探究贯穿全书始终,渗透到所有主要章节。
将《物理课程标准》归定的重要知识,大都列为探究内容,在各章节还推荐了一些开放性的探究课题。
②重视对探究活动的指导,对探究的主要要素,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按内容、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分阶段培养;从展示探究,到模仿探究,再到自主探究。
科学探究有实验探究、文献探究、调查研究、网上查询等方式,鉴于初中学生的特点,教材突出观察实验探究。
③精选科学探究素材,一般选择来自学生生活、生产实践,学生感兴趣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有用的问题作为探究素材。
(4)教材内容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加强了STS教育和人文精神向物理学科的渗透。
例如,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在谈到运动的描述时,考虑了学科交融以及对学生情感方面的熏陶。
从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从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逐渐进入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教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描述和研究运动。
首次在物理教材中出现了音乐家的乐谱以及画家的杰作,这是教材中将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典型例证。
(5)重视插图、照片的教学功能。
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插图、照片,它们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插图、照片的内容主要是呈现物理现象或物理特征,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且色彩鲜艳,形式活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6)教材在结构体系上,彻底打破了“力、热、光、电、原”的顺序,结构体系呈现多元化。
(7)教材印刷精美,图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