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中国的区域差异同步复习aa教学文稿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课件复习课
A、栽培技术不同 B、耕作制度不同 C、气候条件不 D、地形条件不同
7、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形成了具有地域特
色的人文风情,有关南北方这种地域差异的描述,不符
合实际情况的是( D )
A、饮食—南米北面
B、建筑—南尖顶屋北
平顶屋
C、传统交通—南船北马
D、民间体育—南赛马
(6)M为__秦__岭_____(山脉),它与淮河成为我 国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地区的重要地理分界线,请 举两例说明该分界线的地理意义。
•
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或疑惑
藏 (4)B地区是______ 族(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本区的农业以畜牧业
为主,__牦___牛__ 被称为“高原之舟”。
2、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地理区域。读我国四地大地理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题。
(1)我国东部①②③三地中,每年
雨季来得最早的是__1___地,
生态特征 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 生态破坏、草场退化
牧区主要 畜种
三河马、三河牛、伊 犁马、细毛羊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主要农业 带及特征 绿洲、(坎儿井)
河谷地带(湟水谷地)
主要矿产
石油(克拉玛伊)天 然气、有色金属
镍、钾
(中考链接 )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1-2题。
C 1、图中①表示的山脉是(
(4)b区域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 深__居__内_陆__,_远__离_海__洋_,__又_有__山__脉_阻__隔_,__来_自__海_洋__的__湿_润__气_
流难以到达 。
(5)右图所示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二__ 级阶 梯上,p地所在地形区是_黄_土____高原,该高原最大 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水__土_流__失__,近几十年,对该高 原采用的整治措施主要有植__树__种__草__,_打__坝__建__坝___。
初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说课稿
初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说课稿第一篇:初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说课稿初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说课稿(复习课)主讲人: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说教材我说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开篇第一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共包括三节6个新授课时的内容。
《中国的理差异》共包括三节6个新授课时的内容。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的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让学生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概全。
因此,本章教材在整个《中国地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但对新旧知识的衔接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说学习目标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的要求和近几年升级考试命题时注重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对本章的复习确定如下学习目标: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界线及划分的依据。
2、掌握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3、掌握西北区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四、说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以下知识确定为学生学习的重点: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自然地理差异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知识特征,以下知识是学生新课学习的难点,也是这次复习课的难点:1、地理区域的类型;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分析,为完成确定的学习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最终让学生学会、会学这一思想,采用三种活动方式:即“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巩固测评”。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中国的地域差异教案范文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中国的地域差异教案范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中国的地域差异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中国的地域差异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PPT,地图教学过程(双边活动)(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世界地图) (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
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
(播放中国地图)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以及板书设计共八个方面向各位评委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中国的地理差异》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的内容,本课内容由“地理差异显著”和“四大地理区域”组成,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掌握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的教材安排上册讲中国地理的总论,下册讲分区,而本章内容既是对总论部分的总结,又是对分区部分的引领,承上启下,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了一定的积累。
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阶段,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
但是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引导,以便学生顺利进行学习。
基于对教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在气温、降水、地势方面的差异和规律。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出其地理意义。
3.在地图上指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指出其分界线,说出区域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四)教学重难点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的特点,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我国的地理差异显著的表现及其原因和分析归纳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考虑到本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状况。
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我国地理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教法、学法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教学重难点的安排并联系教学实际,我将采用“读图分析法”、“问题探究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同时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分析,乐于思考的品质。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5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word教案(6)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全书教材分析:8年级下册属于分区地理的内容,第5章明确中国地理差异,然后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个地理区域进行案例教学,最后第9章走向世界的中国将对中国的学习回归到世界的整体发展中,完成整个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
第5章在全书的地位分析: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区域划分是怎么回事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教授本章,我认为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而第一节课又是基础的基础,全书的关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要体现这样的特征。
设计理念: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从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终生学习服务。
教学设计及部分解说:一、开眼界──生活中认识地理(从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引入教学)寒假期间哪些同学离开过唐山?(学生举手)现在你们回忆一下你去过的地方,从地理的角度按照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总结他去的地方与唐山有何不同?说明:这是我引入课题的一种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在有些班我还利用一个flash中的对白引入的,这里不妨也写出来,大家做比较!引入教学方案二:当前网络流行一个flash,叫《猪都笑了》,老师起个头,你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地理历史知识接下去。
其中有词说: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古人就笑了;内蒙古人说他面积大呀,(新疆人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呀,(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呀,(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笑了);江西人说他能吃辣,(四川人笑了!)……其实这里是说湖南人笑了,接下去是说湖南人说他美女多,四川人爱笑了,但这里我就按照学生的推理走下去了,结果学生非常感兴趣,然后老师话题一转,这个flash说明了什么呢?各个省级行政区在地理历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样引入教学。
初二地理《中国的区域差异》教案
初二地理《中国的区域差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范围。
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能分析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地图、图表等资料,提高读图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国不同区域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因地制宜、区域协调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2. 教学难点分析区域差异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中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如北方的林海雪原、南方的水乡风光、西北的大漠孤烟、青藏的高原雪山等,引出中国区域差异的话题。
2. 讲授新课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介绍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明确各区域的范围。
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等。
人文地理特征:农业以旱地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地形以平原、丘陵和高原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河流有长江、珠江等。
人文地理特征:农业以水田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等;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主要河流有塔里木河等。
人文地理特征: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工业以能源工业为主。
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为高原山地气候,高寒缺氧;主要河流有雅鲁藏布江等。
人文地理特征:农业以河谷农业为主;工业以特色产业为主。
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和人文因素(人口、经济、文化等)对区域差异形成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同步教学设计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分析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等自然环境的差异和成因。
2.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分析“秦岭一准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差异,进而说出“秦岭一准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说明“秦岭一准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自然和人文差异。
教学难点体味“秦岭一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教师播放视频,师生共同欣赏 125秒回顾航拍中国镜头下的锦绣山河。
在欣赏祖国风光的过程中感受祖国各地自然差异与人文差异,为后面的中国地理差异和区域划分做铺垫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如果作一次穿越我国之旅,无论选择哪个方向,不仅能欣赏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而且能感受我国的地理差异。
课堂探究任务1 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分析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等自然环境的差异和成因活动规则:请选择你喜欢的线路,搜集资料进行观察总结:线路一自南向北一一从海南岛到哈尔滨;线路二自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一一广州到乌鲁木齐;线路三自东向西一一从上海到拉萨;请从地形、气温、降水等自然方面和农业景观、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观察对比。
成果展示交流:A组南部的海南岛长夏无冬,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北部的黑龙江长冬短夏,一年中有近半年天寒地冻,银装素裹。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成果展示交流:B组东南沿海地区湿润的环境下山清水秀;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环境下沙漠、戈壁广布。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成果展示交流:C组西部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东部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转承: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植被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农田类型旱地水田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屋顶坡度大,墙体薄交通运输方式陆路运输水陆运输(2)人文差异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类型旱地水田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主要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屋顶坡度大,墙体薄交通运输方式陆路运输水陆运输(二)四大地理区域1、区域名称:①是青藏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北方地区,④是西北地区。
2、区域界线:A.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吻合;主导因素是地形;B.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 1月0℃等温线和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与秦岭(山脉)—淮河(河流)大致吻合;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C.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与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一致;主导因素是降水。
二、巩固练习1.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是()A.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B.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C.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D.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B.我国南方、北方的分界线C.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D.我国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山脉和地形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山脉与乙河构成我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该界线大致吻合的是()A.7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B.亚热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C.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4.关于该地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线以南冬季河流封冻B.该线以北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C.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D.该线以北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5.下列分界线中,不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是()A.秦岭—淮河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青藏高原边缘线D.黑河—腾冲线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4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4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的第四课时,主要讲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人文风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域差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理解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同时,学生对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感兴趣,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区域划分,掌握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2.各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差异。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差异。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地地理特点。
3.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4.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各地地理特点的案例分析题目。
3.准备好课堂讨论的问题和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差异。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是如何划分地理区域的吗?各个地理区域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的地理区域划分,包括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呈现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各地的特点,设计案例分析题目。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巩固(5分钟)对各地地理特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优秀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课教学设计江安阳春长江赖小红【复习目标】按照教学大纲、地理教材、20xx年地理学业考试考试说明,完成规定内容复习。
【复习重点】1.我国东西部地区、南北方地区的总体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和位置及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
【复习难点】1、四大区域划分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复习过程】导入:引导学生复习课本知识。
出示考点提示:1.我国东西部地区、南北方地区的总体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出示幻灯片:第二第三第四张。
教师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针对性进行提问。
课堂比赛:教师出示第五张幻灯片。
提示:同学们,里面有“中国的地理差异〞几个字,每个字里面有三道关于我们今天的复习题,一共有21题。
现在分为四个组,采用抢答的形式,最后看哪一个组的得分最高,第一名的有奖励哦!每个字里面的题目:中字: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是?2.xx所处的地理区域是?.3.省所属的地理区域是?国字:1划分青藏地区和其它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2气温和降水是划分哪两个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3秦岭——淮河一线与哪些分界线一致?的字: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农业以为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以为主。
2.北方地区的耕地以为主;西北地区的两大牧区是和。
3.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内蒙古牧区的著名畜种是和。
地字:1.无须答题,加一颗星!2.西北地区的地面景观自东向西依次是?3.为什么西北地区降水稀少?理字:1.北方地区一月平均气温的特点是?2.南方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是?3.恭喜您!不用答题!差字:1.西北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2.运气不错!加两颗星!3.为什么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异字:1.xx的主要植被是什么?2.xx的农作物熟制是什么?3.为什么大观楼的屋顶坡度大,而我们的教学楼是平顶的?教师根据各组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并发放小礼品。
初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教案
初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教案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界线及划分的依据。
2、掌握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3、掌握西北区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
重点: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自然地理差异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1、地理区域的类型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巩固测评”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地理区域的划分和类型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如工业区;行政区域,如西藏自治区。
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例题1.下列地区属于自然区域的是 ( C )A.辽中南工业区 B.江苏省 C.四川盆地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界线和主导因素: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与西北地与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北方——南方主导因素:气候北方——西北主导因素:季风青藏:地形因素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与我国一月0度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②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南方与北方,水田和旱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位置和范围1、北方地区:①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东北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文化: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区域差异同步复习a a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同步复习【本章考点】秦岭淮河一线北方地区1.主要地形、地形区,主要城市。
2.农业生产特点、粮食作物、气候、兴修水利、防治水患。
3.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基地。
南方地区1.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2.丰富的有色金属,考查矿产名称及分布。
3.工业区的名称与分布。
青藏地区1.地理位置和范围,本区包括的省份及主要地形名称。
2.“高”“寒”的气候特征以及在它影响下的农、牧业生产特点。
3.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西北地区1.地理位置和范围、主要地形。
这一部分主要以读图题的形式来命题,要求记住范围、地形名称并填图。
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因这一特征而形成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常以综合题的形式命题。
3.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4.保护草原,治理沙漠这是一个热点问题。
【典型例题精讲】典型例题设计意图:所选这两道题紧扣当今社会热点,并且将地理问题有机结合在热点问题之中,指明了今后复习的方向:牢固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关注热点问题,并且能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说明热点问题的内涵。
[例1]我国西部大开发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不懈努力,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请你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读图和下表回答。
东中西部GDP占全国的比重(%)1978年1990年1998年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在1978~1998年期间,东部和西部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东部和西部人均GDP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部大开发重点是依托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
在开发西北地区时应以________铁路干线为重点,该铁路干线将西部的几个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串起来,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线西段已与____________(国家名称)中亚铁路接轨通达西欧,将成为西欧大西洋沿岸与东亚太平洋地区最近便的陆上通道。
(4)修建进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计划中铁路进藏有青藏、川藏等方案(如图所示),青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____________,川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____________。
选择青藏铁路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在修建青藏铁路时将遇到的困难有()A.缺氧冻土B.太阳辐射地震C.气压高土地盐碱化D.云雾多滑坡(6)在西部大开发的能源建设中,除西气东输工程外,正准备实施____________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受惠的不仅是东部地区,在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方面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以西部大开发这一焦点话题为切入口,以相关图表资料为载体,着重考查学生识记我国西部地区省级行政区名称及其空间位置、使用和说明提供数据资料,识记重点铁路干线及沿线西部省级行政中心,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进行青藏和川藏铁路方案比较,确认选择依据以及认识青藏铁路工程困难因素,西电东送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解题思路】解题时,读图再现中国政区图可解答第(1)题;观察、比较两张表格中的相关GDP数据,着重把握1978~1998年东、西部GDP占全国比重的全程变化状况和东、西部差距比值,可概括出正确结论;读图中有关铁路线分布,并结合中国地形分布图,可解答第(3)(4)小题;结合中国地理“青藏地区”教材,可判定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困难在于高原缺氧和冻土广布两个方面;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内涵宜把握三个层面:其一,西电东送分为北路、中路、南路三条主输电路径;其二,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的实质是变西部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情况,使分布不均的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调配和使用;其三,西电东送对东部、西部而言是“双赢”的,尤其有利于广大西部地区的能源工业及相关工业的发展,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东西部地区GDP的差距,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答案】(1)青藏川或蜀(2)东部GDP占全国比重上升,西部则下降东西部差距明显扩大(3)陇海—兰新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哈萨克斯坦(4)多高大山脉,山间有盆地、宽谷,地面波状起伏,相对高度小要横贯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修建铁路工程量小,费用少、工期短(5)A(6)西电东送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例2]下图表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以“水土流失”这一典型环境问题为切入口,以“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示意图为信息平台,立意考查学生熟练判读专题,描述区域差异的能力。
【易错分析】不能正确阅读图例,是本题易出错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能分析各省的主要自然特征是本题易出错的另一个原因。
【解题思路】解题时,看清图例、回顾中国政区图即可填出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区名称或简称。
新疆地处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以及风力搬运、风蚀、风力堆积和风化作用为主,部分高山区以现代山岳冰川的侵蚀作用为主,水蚀、水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十分微弱;山西地处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加上山西全省地处土质疏松,地表植被条件很差的黄土高原,水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
解决(2)(3)两个问题时,应联系气候、地形知识进行思考。
【答案】(1)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2)气候干旱(3)地处黄土高原,缺少植被覆盖,夏季多暴雨【基础测评】试题总体设计说明: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点。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总是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密切相关的;区域地理的特征,即区域以内的某些共性,总是同这个地区的位置、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条件密切联系着的。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大片沼泽性荒原有待开发的是()A.三江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松辽平原【解析】东北平原分布有沼泽地,但只是三江平原上有分布,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上没有分布。
【答案】 A2.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是()A.山西B.山东C.黑龙江D.河南【解析】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因山西省内有大煤矿,煤质好、产量高。
【答案】 A3.下列关于西部地区交通、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交通以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主B.青藏地区目前没有铁路,运输以公路为主C.西北地区能源资源较少,靠区外支援D.风能、地热能等能源是青藏地区的优势【解析】这是一道有关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交通、能源知识的读文分析题,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要求认真、细心,否则容易出错。
【答案】 A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解析】这是一道记忆类型题,西北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30%。
【答案】 C5.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在青藏高原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是指()A.长江、乌江、黄河B.长江、澜沧江、黄河C.塔里木河、黄河、通天河D.怒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解析】这是一道时事题,要求学生知道“三江源”是指:长江、澜沧江、黄河。
【答案】 B6.下列开发大西北的自然条件中,主要有利条件和制约经济发展的最缺少的自然资源组合正确的是()A.宜耕荒地广阔——平原B.草原广阔——森林C.矿产资源丰富——光照D.土地广阔——水【解析】西北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土地广阔。
它离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答案】 D7.我国青藏高原上的著名三大畜种是()A.三河马、三河牛、滩羊B.牦牛、藏山羊、藏绵羊C.细毛羊、滩羊、牦牛D.羚羊、紫羔羊、蒙古马【解析】熟记适应“高寒”环境的三大牧种。
【答案】 B8.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A.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C.玉米、高粱、大豆、油菜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解析】冬小麦不适宜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故B不对;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麻也不适宜于东北地区种植,故C、D均不对。
【答案】 A9.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①凌汛②地上河决口③水土流失④干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首先明确问的是黄河中游地区;其次明确凌汛发生的条件是由低纬流向高纬;第三,明确地上河是指黄河下游,因此把①②排除。
【答案】 C10.北方四大盐场中,最为著名的是()A.长芦盐场B.辽宁盐场C.山东盐场D.江苏北部沿海盐场【解析】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尤以渤海、黄海沿岸产盐最多。
就北方四大盐场而言,以长芦盐场(渤海两岸)产量最大,也最著名。
【答案】 A11.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解析】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会引起地面下沉;缩减农田面积,虽可起到降低农业用水量的作用,但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工业和生活污水是不能直接利用以灌溉农田的。
【答案】 D12.根据海外市场的需要,闽南三角地区建立了农业出口商品基地,下列不是其主要产品的是()A.木材B.蔬菜C.花卉D.水果【解析】闽南三角地区适宜建立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业产品的出口商品基地。
【答案】 A13.关于南方地区的广东、海南、广西的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高,全年皆夏B.许多地方霜雪罕见,春秋相连C.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D.全国四季最明显的地区【解析】本地区属亚热带和热带范围,热量充足,但气温并不是全年都在22℃以上,即不是全年皆夏,故A错。
按四季顺序,春季之后应为夏季,若春秋相连则没有夏季,故B亦错,本区不如温带四季明显。
【答案】 C14.下列说法不是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的是()A.云量少,光照强B.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蒸腾作用弱C.昼夜温差大D.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解析】云量少,光照强,白天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