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儿童的案例

2.林守烨,11岁自闭症男孩,在福建罗源县走失。6月4日上午,男孩鞋子被找到的照片传出,下午有了确切消息:孩子找到了,却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3.郭羿轩,12岁的自闭症男孩在福州市仓山区南江滨金沙公园内玩滑梯时与家人走失。12日上午,警察在福州市马尾区青州集装箱码头的江中发现了孩子,已经离世。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家长在照顾孩子时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如有异常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儿童特殊需求实践案例分析

儿童特殊需求实践案例分析在教育领域,儿童特殊需求是一个备受关注和重视的话题。
针对这些特殊需求的儿童,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成员需采取特殊的教育和支持措施,以满足其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本文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探讨儿童特殊需求的实践方案及其效果。
案例一:自闭症儿童小明是一个被确诊为自闭症的儿童。
他在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方面存在困难,经常出现焦虑和不适应外界环境的行为。
为了满足小明的特殊需求,学校与家庭合作,制定了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首先,学校给予小明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教师利用个别化指导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课堂上注重与小明的互动,促进其社交能力的发展。
此外,学校还让小明参加社交技能训练班,以增强其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另外,学校为小明提供了专门的语言治疗服务。
语言治疗师为小明设计了特殊的语言练习和语音训练,帮助他改善口齿不清和理解能力的问题。
这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小明的学术水平和自信心。
案例二:注意力不集中儿童小红是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她在学习和专注力方面存在困难。
学校为了满足小红的特殊需求,采取了多种策略来提高其学习效果。
首先,学校将小红的课程分解为更小的任务,并为其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
通过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更小的部分,小红能够更好地处理并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学校还为小红提供了专门的学习环境。
为了减少小红的注意力分散,课堂上采用了减少干扰因素的布置,例如将她的座位调整到教室的前排,并将课桌上的杂乱物品清理干净。
此外,学校还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了家庭作业管理计划。
家长根据学校的建议,帮助小红规划每日的学习时间和任务,以确保她能够专注于完成作业。
通过上述的教育和支持措施,小红的学习和专注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她在课堂表现出更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总结:以上是两个实际案例中,对儿童特殊需求的实践案例分析。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提供专门的支持和服务,学校和家庭能够有效地满足儿童特殊需求,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幼儿园特殊儿童个别辅导案例分析与实践

幼儿园特殊儿童个别辅导案例分析与实践幼儿园特殊儿童个别辅导是指针对特殊儿童的个别需求进行专门设计和实施的辅导活动。
在幼儿园中,特殊儿童包括有学习障碍、行为异常、智力发育迟缓、自闭症等不同特殊需求的儿童。
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个别化的支持,以获得与正常儿童相同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针对这些特殊儿童的个别辅导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能力,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环境。
一、案例分析小明是一名5岁男孩,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他在幼儿园中表现出社交交流困难、言语发展慢、注意力集中不易的特点。
幼儿园教师通过观察他的行为和与他的家庭沟通,开始了个别辅导活动。
首先,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小明对音乐类活动有较高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小组活动中鼓励小明参与音乐表演,例如一起唱歌、跳舞、敲乐器等。
这样可以激发小明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他的社交交流能力。
其次,教师发现小明的言语表达能力较差,往往用手指指代事物,而不是使用言语进行表达。
因此,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制定了个别辅导计划,包括鼓励小明用言语进行表达,采用图片卡片帮助他理解和记忆事物,并进行多次重复强化训练。
最后,教师观察到小明的注意力集中不易,容易分散。
为了帮助他集中注意力,教师采取了一系列策略,例如减少课堂噪音、降低课堂刺激、设置短时间任务等。
同时,教师还与小明进行个别辅导,开展注意力训练活动,如观察和记忆游戏,以增强他的集中注意力能力。
通过以上的个别辅导活动,小明在幼儿园中逐渐融入集体,与其他儿童进行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
他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个别辅导活动对特殊儿童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二、实践经验1.了解儿童的需求:在进行个别辅导之前,教师需与儿童的家庭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困难点,以确定个别辅导的重点和方法。
2.家校合作:个别辅导不能仅仅停留在幼儿园内部,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同样重要。
教师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个别辅导计划,并在家庭中进行延续性的辅导,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自闭症教育案例分析小学(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
在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数量逐年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本文将通过对一名小学自闭症学生的教育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干预。
二、案例介绍(一)学生基本情况小华(化名),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小华出生时一切正常,但在3岁左右开始出现自闭症状。
经过医院诊断,小华被确诊为自闭症。
小华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以下特点:1. 社会交往障碍:小华不喜欢与同龄人交往,经常独自一人玩耍;在与他人交流时,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兴趣,对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关心。
2. 沟通障碍:小华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词汇量较少,句子结构简单;在表达需求时,常常使用哭闹、尖叫等方式。
3. 重复刻板行为:小华对某些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对玩具、动画片等,反复观看、操作;同时,对环境变化敏感,一旦发生变化,就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
(二)家庭背景小华的父母均为普通工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较高,但教育方法较为简单,主要以溺爱和严厉为主。
小华的祖父母对小华十分宠爱,但缺乏对自闭症的认识,无法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三、教育干预措施针对小华的自闭症症状,学校和家庭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教育干预措施,旨在提高小华的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
(一)学校教育干预1. 特殊教育课程:学校为小华开设了特殊教育课程,包括感觉统合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语言训练等,旨在提高小华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2. 个性化教学:教师根据小华的兴趣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辅助、实物操作等,提高小华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同伴互助:学校鼓励小华与正常儿童进行互动,通过同伴互助,提高小华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家庭教育干预1. 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定期为家长提供自闭症知识讲座,帮助家长了解自闭症,掌握教育方法。
小学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案例范文

小学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案例范文一、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自闭症儿童,他就读于一所普通小学。
自闭症儿童在普通小学融合教育中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在小明的追踪干预下,他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同时也给学校老师和同学带来了很多感动和启发。
小明在进入小学后,因为他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很容易被周围的杂音和环境影响而情绪失控,导致他在课堂上经常发脾气,甚至有时候会自伤。
这给学校老师和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小明。
二、问题分析1.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小明在课堂上的行为问题给老师和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2.学校对自闭症儿童的支持问题:学校在融合教育中对自闭症儿童的支持是否充分,是否能够提供相关的资源和帮助。
3.同学对自闭症儿童的态度问题:同学对自闭症儿童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能够对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起到很大的帮助。
三、解决方案1.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学校老师和专业人员对小明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针对他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帮助他更好地适应课堂学习和生活。
2.提供专业的支持和辅导:学校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行为治疗师对小明进行个别辅导,教他如何控制情绪、自我调节和沟通能力。
3.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小明的家长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干预方案和行为规范,共同关注小明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
四、实施过程1.学校成立小组,负责小明的个性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邀请专业人员对小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克服行为问题和沟通障碍。
3.学校老师和小明的家长定期举行会议,共同讨论解决小明在学校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学校加强同学们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鼓励他们关心支持小明,帮助他融入集体。
五、效果评估1.小明的行为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他对学校和同学的适应能力也有了提高。
2.学校老师和同学对小明的态度和理解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更加愿意接纳和支持自闭症儿童。
幼儿园儿童自闭症案例分析:理解与关爱

幼儿园儿童自闭症案例分析:理解与关爱在幼儿园教育中,遇到自闭症儿童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交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
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如何理解和关爱自闭症儿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儿童自闭症案例,并共享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案例分析1.小明(化名)是一名幼儿园儿童,被诊断为自闭症。
他在幼儿园中几乎没有和其他孩子交流,喜欢独自玩耍,对教师的指导和要求很难理解和接受。
他对于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和环境有着明显的依赖,对于变化常常表现出焦虑和不安。
在语言方面,他几乎不说话,只能用简单的手势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2.小红(化名)是另一名自闭症儿童,和小明相比,她在语言方面有着一定的表达能力,但是在社交交往方面很困难。
她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对于突然的变化和刺激会产生明显的抵触和逃避。
二、理解与关爱针对自闭症儿童,我们需要以理解和关爱为出发点。
我们应该理解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而不是缺陷。
这意味着他们需要额外的关爱和支持,以帮助他们逐渐适应社交和学习环境。
理解他们的特殊需求,并调整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给予自闭症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包容。
他们常常面临着孤独和焦虑,因此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身边的温暖和安全。
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他们在自己的节奏下逐渐成长。
三、观点与理解在面对自闭症儿童时,我们应该摒弃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而是以包容和理解的态度来对待他们。
只有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关爱,才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渐融入社会。
我们也应该加强对自闭症的认知和了解,多做科普和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尊重自闭症儿童,共同营造一个包容和温暖的教育环境。
总结回顾起来,幼儿园儿童自闭症案例需要我们以理解和关爱为出发点,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情商,以更好地满足自闭症儿童的需要。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缺陷,以及行为和兴趣的狭窄和刻板化。
本文将以一个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为例,详细分析其背景、特点、挑战和干预策略。
在特殊孩子自闭症案例中,该孩子名为小明,现年8岁。
小明在社交互动方面存在明显的困难,他很少与他人眼神交流,不懂得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关怀,也缺乏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此外,小明的语言发展也明显滞后,他只能简单地表达一些基本需求和欲望,但无法进行复杂的对话和抽象思维。
行为上,小明经常重复一些简单的动作和缺乏变化的兴趣和强迫性行为,同时容易受到环境的改变和噪音的干扰。
面对小明的自闭症特征,家庭和教育机构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小明的家人需要理解并接受他的自闭症特殊需求,并学习如何支持和照顾他。
他们可能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如儿童精神科医生、特殊教育教师和行为分析师等,以制定个性化的照顾和干预计划。
其次,教育机构需要提供适应小明特殊需求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策略。
比如,他们可以为小明提供辅助技术设备,如视听教具、图示和社交故事等,以帮助他理解和表达信息。
此外,他们还可以与小明的家人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并定期评估和调整计划的效果。
针对小明的自闭症特点,有几个干预策略可以尝试。
首先,注重小明的社交技能培养。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仿游戏和社交训练等活动,帮助小明学习眼神交流、合作、分享和关怀等基本社交技能。
同时,需要给予小明正反馈和积极鼓励,增强其对于社交互动的兴趣和动机。
其次,注重小明的语言和沟通发展。
可以通过图示学习、手势和口头提示等方式,帮助小明逐步扩展其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进行对话时,可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并将信息分解为简单的步骤,以便小明能够理解和回应。
此外,提供社交故事和角色扮演的机会,也有助于小明学习如何理解他人情绪和解决社交冲突。
最后,注重小明的行为管理和应对技能培养。
可以通过建立规则和制定日常例行事项,帮助小明建立结构和可预测性。
自闭症儿童的案例

自闭症儿童的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期就会显现出来。
自闭症患者常常表现出社交障碍、语言延迟、刻板重复性行为等症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个名叫小明的自闭症儿童的案例。
小明是一个七岁的男孩,他是他父母的独生子。
从小明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发现他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
小明似乎不喜欢与人交流,他很少主动去和其他孩子玩耍,更不用说和陌生人说话了。
他对周围的环境也不太感兴趣,更喜欢一个人待在角落里看着墙壁发呆。
小明的语言发育也相对滞后,他在两三岁的时候才开始说一些简单的单词,而且说话的语气总是很单调。
他也很难理解别人说的话,常常需要别人反复地解释才能明白。
小明还有一些刻板重复性行为,比如总是喜欢摆弄手中的玩具,喜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东西。
小明的父母发现了他与其他孩子的差异,并带他去了医院做了一系列的检查。
最终,小明被确诊为自闭症患者。
自闭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小明的父母开始寻找专业的医生和治疗师,希望能够帮助他克服自闭症带来的困难。
他们带小明去接受言语治疗,帮助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接受行为训练,帮助他克服刻板重复性行为。
小明的父母还通过参加自闭症家长培训班,学习如何更好地照顾和教育自闭症儿童。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努力,小明的症状有所改善。
他开始愿意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虽然还是有些羞涩,但是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孤立。
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更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刻板重复性行为也得到了控制,小明学会了更多的自理能力。
小明的父母感到非常欣慰和感激,他们看到了儿子在逐渐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
他们知道自闭症是一种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但是只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自闭症儿童也能够享受快乐的童年和幸福的生活。
通过小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早期诊断和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案例分析
摘要:自闭症患儿大都孤僻,不善沟通,有语言障碍,多动,自我封闭,我们
要用爱心唤起他对学校的依恋,用游戏打开他心中的症结,使他尽快融入学校生活,融入班集体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自闭症成因爱心
【基本情况】姓名:小明;性别:男;年龄:九岁。
【日常表现】有语言障碍,不主动与人交流,喜欢自言自语,说反话,所问
非所答。
极不合群,喜欢独处。
上课不听讲,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参与课堂
活动;下课后,独自一人坐在座位上发呆,或独自一人在操场上玩耍,喜欢玩体
育器材,并且样样拿手。
喜欢攀高,站在高高的房顶或柴草垛上,丝毫没有恐惧感,且乐此不疲。
一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动作极不协调,但是他舞蹈时很快乐。
对新环境有恐惧感,对汽笛声特敏感,听到汽笛声本能地捂住耳朵,且浑身颤栗。
【情况分析】这是一例典型的自闭症患儿,在孩子十个月大时得了病毒性脑
膜炎,由于用药过猛,小明的命是捡回来了,但是落下了后遗症,语言中枢受损,四岁才会说话。
有严重的情绪障碍,前庭中度失调,触觉防御重度失调,本能性
重度失调。
学习能力发展受阻,因此厌恶学习。
由于从小生病,家人过分包办代替,使孩子自理能力很差,甚至丧失基本的生活本能。
除了玩,不主动做任何事。
上厕所要大人帮助,从小有攻击性行为,小伙伴见他人人避之,使得他丧失了和
同龄孩子玩耍的机会,也失去了平行学习的机会。
观察记录一:第一天报到,小明紧紧拉住父亲的手,向父亲身后躲,目光惊
恐而多疑。
我问他话它不应,拉他手,他闪开,并用敌视的目光看着我,显然他
不接受我。
第二天正式上课,还是父亲送他来的,当他父亲要离开时,小明紧紧
抓住父亲的手不放开,要同父亲一起离开。
我费了好大的劲,拉住了小明的双手,一边和他父亲聊天,一边用眼神示意他父亲离开,果然父亲趁孩子不备巧妙脱身,小明发觉父亲不在,嚎啕大哭起来,哭声异常,我拉住孩子,把他揽在怀里安慰他,虽然效果不佳,但却阻止他挣扎着要去追父亲的行为。
明知道父亲已经走远,但小明哭声依旧。
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我佯装带他去寻找父亲,我们来到操场上,看到操场上小朋友活动的场景,他哭声渐小了,情绪也稍有稳定,我叫来小
伙伴和他做游戏他不感兴趣,反而紧紧勒住我的手,此刻我成了他的依靠。
我和
他一起坐在台阶上,看课间学生游戏的情景,他渐渐不哭了。
情况分析及措施:
这是一例典型的自闭症儿童,对新环境失去安全感,对家人过分依恋,使他
孤独自闭,不合群,希望在家人的保护伞下,让他尽快接受新环境,对同伴产生
好感,使他尽快融入班集体中是教育的关键。
我发现他不喜欢和大家一起玩,对
体育小区感兴趣,各种体育器材他都会玩,我就利用课间时间陪他去玩体育器材,他对我有了依赖感,我知道游戏是自闭儿童与同伴融合的最好方法,我就组织几
个有爱心的同学和他一起跳皮筋,他不懂游戏规则,也不遵守游戏规则,我就不
厌其烦地教他,提醒他,他有进步,就表扬他,他的脸上挂着久违的笑容。
观察记录二:已经开学两周,小明渐渐接受了新环境,接受了我。
一次他举
着手指哭着来找我,我仔细检查他的手指,没见到伤处,可是他还是哭个不停,
只说手指疼,又说不清怎么弄的,伤在何处,我向同学了解情况,原来他在体育
小区玩悬梯,可能手指被夹过,等我反复检查,才发现指尖开始发青,见证了我
的想法,我见伤口无大碍,他也不哭了,悬着的心才落下。
情况分析及措施:这个孩子在接受学校生活以后,对老师产生依赖感,他在
受伤的第一时间想到老师,向老师求助,对自闭症儿童充满爱意,让他感受到学
校教育的美好,感受到和同伴在一起的快乐,在这个集体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平行
教育。
观察记录三:我正在办公室休息,有人来报告,小明在操场上撒尿,女生都
吓得跑开。
他平时能自己上厕所,这次可能内急,就随地小便了。
了解情况后,
我知道他自我管理能力很差,玩耍时竟忘了上厕所,于是每次下课,我都提醒他
上厕所,但是有时也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操场上方便。
情况分析及措施:这个自闭症患儿,没有羞辱感,后来了解到,他家住农村,平时在家大小便随地解决。
我与家长联系,督促孩子在家到厕所方便,养成好习惯,我在学校再多提醒并安排和他在一起的孩子要提醒他,事情有了改变。
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缺陷,而
自闭症儿童这个群体,也许是上帝特别喜欢他们的芳香,所以多咬了一口,我们
能做的就是读懂他,和他们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凌燕肖非从知觉生态理论看自闭症的发生与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5,11。
[2]戴旭芳自闭症病因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