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师招聘笔试“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6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西方音乐史是指西方世界中音乐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以下是一些与西方音乐史相关的重要名词解释:1.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古典音乐是指源自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大约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期。
它以它对称、和谐、对位法和较为规范的音乐形式为特征,作曲家包括贝多芬、莫扎特和海顿等。
2. 巴洛克音乐(Baroque music):巴洛克音乐是指大约从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期的音乐,它以装饰性复杂、宏伟和宗教意义为特点。
巴赫和韦瓦第是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作曲家。
3. 浪漫音乐(Romantic music):浪漫音乐指19世纪音乐的风格,它强调个人情感、唯美主义和自然的表现,同时也注重对乐器的技术和音色的探索。
肖邦和舒伯特是浪漫音乐的代表作曲家。
4. 声乐(Vocal music):声乐是指以人声为主要演奏工具的音乐形式。
在西方音乐史中,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宗教圣歌和合唱曲是最重要的声乐形式。
5. 交响乐(Symphony):交响乐是指由管弦乐团演奏的四个乐章的大型乐曲。
贝多芬、莫扎特和海顿写作了许多重要的交响乐作品。
6. 管弦乐(Orchestral music):管弦乐是指由管弦乐团演奏的音乐。
它包括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不同类别的乐器。
7. 协奏曲(Concerto):协奏曲是指由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团共同演奏的音乐作品。
独奏乐器与管弦乐团之间的对话和竞技是协奏曲的特点。
8. 轻音乐(Light music):轻音乐是指通俗音乐,常常用于娱乐和放松。
它包括爵士乐、流行音乐和电影配乐等多种风格。
9. 篇章(Motif):篇章是音乐中的一个小节或乐句,其被重复使用以创造主题或主要动机。
10. 复调(Polyphony):复调是指多个独立的声部同时演奏,它是巴洛克音乐中的一种特色。
11. 调式(Tonality):调式是指西方音乐中音乐中心音和音乐结构的关系。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1、清唱剧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与合唱组成的宗教声乐套曲,16世纪末诞生在教堂的祈祷厅里,采用宗教题材,用拉丁语或意大利语演唱。
罗马作曲家卡瓦里埃利1600年写作的《灵魂与肉体的表现》常被称作第一部清唱剧,卡里西米为现代清唱剧的形式确立做出重要贡献,亨德尔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清唱剧,代表作有《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和《犹大·马加比》。
2、康塔塔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组成的歌曲套曲,诞生在17世纪初的意大利,最初是在室内演唱的世俗单声部歌曲,由几组宣叙调和咏叹调交替,独唱为主。
康塔塔传入德国后,成为路德派教堂音乐的重要形式,大量运用众赞歌写作,泰勒曼和巴赫都创作了路德教堂康塔塔年集。
3、受难曲根据《圣经》中四部福音书关于耶稣受难的记述而谱写的音乐体裁,形成于4世纪,巴洛克时期的受难曲呈现“清唱剧受难曲”的特点,在德国发展蓬勃,泰勒曼、马特松等人都创作过此类作品,最杰出的代表作是巴赫的《马太受难曲》。
4、抒情悲剧17世纪法国作曲家吕利创作的歌剧类型,多根据悲剧大师高乃依及歌剧脚本作家泽诺的悲剧谱写而成,融合了独唱宣叙调和咏叹调、合唱以及芭蕾,代表作有《伊西斯》、《阿西斯与加拉蒂亚》等。
5、组曲1750年前后指一组用同一调性写作的舞曲乐章,其前身是16世纪琉特琴或键盘乐器中成对或成组的舞曲。
德国作曲家弗洛贝格尔确立了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和基格四乐章舞曲组曲的题材形式,对巴赫和亨德尔的键盘组曲有极大影响。
法国作曲家库伯兰的羽管键琴组曲包含8—15首小曲,多带有描绘性标题,如“恋爱中的夜莺”、“蒙妮卡姐妹”等。
6、宣叙调大型声乐戏剧中的一种歌唱方式,音调和节奏都与语言紧密结合,又称“朗诵调”,16世纪末起源于佛罗伦萨作曲家佩里的歌剧,17世纪以后广泛用于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和其他教堂声乐中。
18世纪后,宣叙调分为“清宣叙调”和“有伴奏宣叙调”两种,前者节奏自由快速,以键盘乐器简单伴奏,后者富于表情,用管弦乐伴奏。
2015教师招聘笔试“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6
2015教师招聘笔试“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6【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和羽管键琴家,J.S.巴赫的次子。
主要创作交响曲和键盘作品,奏鸣曲有200多首,如《普鲁士奏鸣曲》、《沃尔滕堡奏鸣曲》,他的作品精致洗练、趣味高雅,脱离了纯对位写作的旧有风格,发展了主调音乐的新风格,乐章间的调性对比和形象对比处理日趋成熟,并发展了奏鸣曲的戏剧性因素,是古典钢琴奏鸣曲的重要奠基者。
2.D.斯卡拉第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和古钢琴家,A.斯卡拉第之子。
当时最重要的羽管键琴作曲家,作有单乐章的钢琴奏鸣曲近600首,大多用二段式结构,主题风格多样,织体处理灵活。
独创炫技性演奏手法如大幅度跳跃、双手交叉、快速平行三六度、刮奏、长颤音等。
他的创作直接影响了维也纳古典奏鸣曲。
3.《创世纪》海顿创作的清唱剧作品,1798年首演于维也纳。
歌词来自《圣经·创世纪》和英国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叙述上帝创造天地日月、山河鸟兽的七天,第三部分叙述伊甸园中的亚当与夏娃。
作曲家以栩栩如生的音乐描绘手法,形象化地讴歌了一切生物。
全剧洋溢着欢乐与光明,是清唱剧历史上的不朽杰作。
4.《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根据达·蓬特的台本而写作的四幕喜歌剧,1786年首演于维也纳,取材于博马舍的原作。
剧情讲述阿尔马维瓦伯爵的侍仆费加罗和未婚妻机智挫败伯爵的好色阴谋,是一部讽世之作,抨击贵族阶级的特权。
重唱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刻画人物心理和性格,描绘爱情的细腻差异,对推动戏剧的发展和加强喜剧效果尤其起到重要作用。
5.《魔笛》莫扎特根据席卡内德所编台本写作的两幕歌唱剧,1791年首演于维也纳。
剧情为:塔米诺王子奉夜后之命,前去营救夜后之女帕米娜,历经磨难,二人终成眷属,塔米诺的随从帕帕盖诺也找到了伴侣。
此剧多处影射共济会精神和当时的奥地利政局,在音乐风格上成功融合了意大利正歌剧、意大利喜歌剧和德奥歌唱剧的因素,是综合性的古典歌剧作品。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1.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2.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
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载舞。
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
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3.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
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4.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5.两种常规:蒙特威尔第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认为文艺复兴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以叫做“第一常规”,而他自己所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则可以被称为“第二常规”。
在音乐创作中,这两种常规应该是并用的。
6.通奏低音: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主调和声织体。
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
这种织体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音部和高音部,它的低音声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因此叫做通奏低音。
作曲家只写出两个声部,中间的和声声部并不写出,需要由演奏者即席演奏,作曲家通常在低音的上方、下方或旁边标记相应的阿拉伯数字来对每个和弦加以指示,所以,通奏低音也叫数字低音。
7.歌剧: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剧词都需要唱,还需要器乐伴奏。
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在歌剧中,音乐需要和美术、文学、戏剧和舞蹈等其他姐妹艺术相融合。
来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悲剧,中世纪的教仪剧,13世纪法国游吟诗人的田园剧,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歌剧的最直接的来源是16世纪末意大利北部的宫廷的幕间剧。
第一部歌剧的产生是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的活动直接有关的。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一、简答题:1.古希腊的音乐理论成果——(1)音程和音节理论:毕达哥拉斯是西方第一个以理论方式来说明和解释音乐现象的人,他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音乐与宇宙天体存在类似,因此音乐可以很好的说明宇宙现象,他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的比例关系。
(2)四音音列:阿里斯多赛诺思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之一是四音音列,古代关于旋律、音阶调式的理论都建立在四音音列的基础之上。
分为:自然音列、变化音列、更细微划分的四音音列。
(3)完整的音列体系分为两种:大完整音列体系和小完整音列体系。
(4)调式:以氏族部落命名的七种调式—副多利亚、副弗里几亚、副利第亚、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混合利第亚,以多利亚为核心。
(5)记谱法:以字母和符号分别用于记写歌唱和器乐的演奏,除了有表示音高的记号外,还有表示引得长短和停顿休止的记号。
2. 格利高利圣咏的横向扩展——附加段和继叙咏。
①附加段是在原基础之上进行附加或插入新的材料,兴于9、10世纪。
附加位置:圣咏前或中。
附加手段:歌词或旋律。
附加目的:对原圣咏内容进行说明、解释。
②继叙咏是产于9世纪左右的圣加尔修道院。
在“哈里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最后脱离了哈里路亚的一个独立形式。
诺特克是继叙咏的创造者。
曲式为a,bb,cc,dd……n.16世纪后,大部分继叙咏被禁用于罗马天主教礼拜仪式。
3. 格利高利圣咏的纵向扩展——①奥尔加农:产于9世纪是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以格利高利圣咏为固定调。
分为:平行奥尔加农—在上方或者下方加上一个平行五度或四度的声部;自由或反向奥尔加农—两个声部以同音斜向开始,进入四度音程后开始平行,最后结束汇合于同音;花唱(华丽)奥尔加农表现出流动和富于变化的装饰性格,复调的两个声部表现出即兴和自由特征,没有明显的节拍特征,活跃、华丽的上声部与下方缓慢、静止的圣咏声部形成鲜明的对比;有量奥尔加农—运用六种节奏模式,都为三拍或六拍。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日课,弥撒,记谱法,经文歌,拉丁歌曲,方言歌曲,新艺术,兰迪尼终止式,勃艮第地区的音乐,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威尼斯乐派,通奏低音,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协奏曲,喜歌剧,艺术歌曲,标题性序曲,交响诗,无词歌,夜曲,日课:基督教教仪活动的一类,是修道院规定每一僧人每日必做的“功课”。
主要内容包括祈祷、诵经、唱赞美诗等。
弥撒:是天主教的一种宗教仪式,用面饼和葡萄酒表示耶稣的身体和血来祭祀天主记谱法:古希腊记谱法在中世纪失传,最早的中世纪记谱文献见于9世纪的圣加尔修道院。
僧侣规多总结的四线谱为五线谱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经文歌: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演唱解释《圣经》的复调合唱歌曲。
“克劳苏拉”是经文歌的前身拉丁歌曲:大约11世纪拉丁歌曲开始盛行,拉丁歌曲以拉丁诗词作为歌词,开始或许与宗教活动有某些联系,后来逐渐与世俗音乐活动融合。
拉丁歌曲有孔杜克图斯、戈利亚德歌剧方言歌曲:中世纪欧洲各个国家地方语言的歌曲,最早的方言歌曲称“英雄业绩歌”,是以民间说唱形式诵唱。
还有法国游吟诗人、德国的恋诗歌手新艺术:14世纪初,法国音乐在各方面出现的一些新的现象,标志着新艺术音乐革新的开端。
但人们习惯称整个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为新艺术兰迪尼终止式:13—15世纪,作品的收束在上声部音阶七级音与主音之间插入六级音,被称为“兰迪尼终止式”。
(六度到八度终止式的变化处理)???勃艮第地区的音乐:文艺复兴早期出自欧洲北方第一代作曲家叫勃艮第地区乐派。
勃艮第宫廷音乐家流动性很大,音乐带开放性的“国际性”。
勃艮第依次不具有民族、国家的含义,更多的是一个时期的地理文化。
勃艮第乐派主要有三大代表人物:英国的约翰·邓斯泰布尔,法国的纪尧姆·迪费,法国的吉尔·班舒瓦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文化运动。
1300至1650年。
文艺复兴一词是法文,愿义为“再生”。
从狭义上,文艺复兴是一场意在回复古代哲学和艺术价值的运动,然而文艺复兴的成就很快就超过了古希腊、罗马的影响范畴。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勃艮第乐派15世纪开文化艺术先河的是一批欧洲大陆北方的作曲家,西方音乐史上把文艺复兴早期出自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称为勃艮第作曲家。
勃艮第乐派的体裁是:弥撒曲、经文歌、尚松。
尚松:是14世纪~16世纪以法国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
勃艮第时期的尚松是以清新优雅为特点。
吟游诗人:并不是街头卖艺的流浪汉,大多是贵族骑士,在法国南部和北部出现了许多吟游诗人,他们有的自演自唱,有的作词谱曲,有别人演唱。
他们拿着乐器,在王宫和贵族家中吟诗歌唱,内容主要是:爱情,享乐和道德风尚的题材。
法国游吟诗人:游吟诗人:12世纪法国出现的世俗音乐家,中世纪方言歌曲更重要成就体现于法国游吟诗人的歌曲。
游吟诗人的构成:包括宫廷贵族、骑士阶层,还有下层有才华的诗人音乐家。
游吟诗人的歌曲题材:以爱情题材为主“宫廷之恋”的题材非常流行。
特点:特罗巴杜尔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影响,大多是单声的,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地弹唱。
历史上第一个特罗巴杜尔,是阿坤廷公爵纪尧姆九世。
他是作诗和唱歌的能手。
帕里斯特里纳帕莱斯特里纳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的音乐家。
他在罗马天主教音乐原则的限制下,继承吸收佛兰德乐派的复调技巧,创作出一种具有独特美学意义的复调合唱风格。
作为一位宗教音乐作曲家,他一生服务于教堂,写了大量弥撒曲和经文歌,其中的《马赛路斯弥撒》等作品得到教会的承认,成为罗马天主教音乐的典范。
作品多为四至六个声部的无伴奏合唱。
其中清晰的声部缓缓而动,主调与复调相结合。
听来和谐、庄重、虔诚,成为宗教无伴奏合唱音乐的典范。
帕莱斯特里纳的学生和他的音乐风格的追随者,后来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罗马乐派。
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影响最大的教会音乐流传至今。
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是吸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乐)的特点而形成的是(无固定节拍),(无乐器伴奏)的(单音)音乐,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宗教礼仪音乐),分为(弥撒)和(日课经文),共1600曲以上。
2015教资国考: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二)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名词解释】1.曼海姆乐派:曼海姆乐派是18世纪在德国南部曼海姆形成的一个音乐流派。
当时曼海姆宫廷的公爵特别热爱音乐,组建起欧洲最的管弦乐队,使曼海姆成为当时德国重要的音乐文化中心。
一批来自奥地利和波希米亚,以约翰斯塔米茨为首的音乐家们一起创作、演出,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被称为曼海姆乐派。
作品轻捷明快,主调音乐风格已完全确立,高声部音乐线条十分突出,乐队织体清澈透明,通奏低音已被谱写为明确的乐队各声部,羽管键琴演奏者的指挥作用已被手首席小提琴取代。
挖掘出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表现出它特有的力量和灵活多变的潜能。
2.强力:强力的名称来源于文艺评论家、艺术史家的斯塔索夫的一篇题为《巴拉基列夫先生的斯拉夫音乐会》的文章,其中称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作曲家小组为强有力的小团体。
有五名成员,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包罗丁。
也称为五人团,自称新俄罗斯乐派。
3.民族乐派: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
民族乐派的音乐家经常采用本国的民间音乐素材去表现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借以激发本国人民反抗封建和外族统治。
民主性、人民性、民族性,始终是他们艺术活动的鲜明标志。
代表作,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西贝柳斯的《芬兰颂交响诗》等。
4.标题性序曲:浪漫风格的标题性序曲是门德尔松最富创造性的体裁,这种体裁和舞台艺术无关,是专为音乐会独立演奏而写的管弦乐曲,融合了古典形式与浪漫风格,保留纯音乐的严格形式:单乐章的奏鸣曲式,又与文学历史的情节性、大自然景色的描绘性主题相连。
5.奏鸣曲式: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一、简答题:1.古希腊的音乐理论成果——(1)音程和音节理论:毕达哥拉斯是西方第一个以理论方式来说明和解释音乐现象的人,他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音乐与宇宙天体存在类似,因此音乐可以很好的说明宇宙现象,他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的比例关系。
(2)四音音列:阿里斯多赛诺思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之一是四音音列,古代关于旋律、音阶调式的理论都建立在四音音列的基础之上。
分为:自然音列、变化音列、更细微划分的四音音列。
(3)完整的音列体系分为两种:大完整音列体系和小完整音列体系。
(4)调式:以氏族部落命名的七种调式—副多利亚、副弗里几亚、副利第亚、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混合利第亚,以多利亚为核心。
(5)记谱法:以字母和符号分别用于记写歌唱和器乐的演奏,除了有表示音高的记号外,还有表示引得长短和停顿休止的记号。
2. 格利高利圣咏的横向扩展——附加段和继叙咏。
①附加段是在原基础之上进行附加或插入新的材料,兴于9、10世纪。
附加位置:圣咏前或中。
附加手段:歌词或旋律。
附加目的:对原圣咏内容进行说明、解释。
②继叙咏是产于9世纪左右的圣加尔修道院。
在“哈里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最后脱离了哈里路亚的一个独立形式。
诺特克是继叙咏的创造者。
曲式为a,bb,cc,dd……n.16世纪后,大部分继叙咏被禁用于罗马天主教礼拜仪式。
3. 格利高利圣咏的纵向扩展——①奥尔加农:产于9世纪是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以格利高利圣咏为固定调。
分为:平行奥尔加农—在上方或者下方加上一个平行五度或四度的声部;自由或反向奥尔加农—两个声部以同音斜向开始,进入四度音程后开始平行,最后结束汇合于同音;花唱(华丽)奥尔加农表现出流动和富于变化的装饰性格,复调的两个声部表现出即兴和自由特征,没有明显的节拍特征,活跃、华丽的上声部与下方缓慢、静止的圣咏声部形成鲜明的对比;有量奥尔加农—运用六种节奏模式,都为三拍或六拍。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名词解释勃艮第乐派15世纪开文化艺术先河的是一批欧洲大陆北方的作曲家,西方音乐史上把文艺复兴早期出自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称为勃艮第作曲家。
勃艮第乐派的体裁是:弥撒曲、经文歌、尚松。
尚松:是14世纪~16世纪以法国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
勃艮第时期的尚松是以清新优雅为特点。
吟游诗人:并不是街头卖艺的流浪汉,大多是贵族骑士,在法国南部和北部出现了许多吟游诗人,他们有的自演自唱,有的作词谱曲,有别人演唱。
他们拿着乐器,在王宫和贵族家中吟诗歌唱,内容主要是:爱情,享乐和道德风尚的题材。
法国游吟诗人:游吟诗人:12世纪法国出现的世俗音乐家,中世纪方言歌曲更重要成就体现于法国游吟诗人的歌曲。
游吟诗人的构成:包括宫廷贵族、骑士阶层,还有下层有才华的诗人音乐家。
游吟诗人的歌曲题材:以爱情题材为主“宫廷之恋”的题材非常流行。
特点:特罗巴杜尔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影响,大多是单声的,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地弹唱。
历史上第一个特罗巴杜尔,是阿坤廷公爵纪尧姆九世。
他是作诗和唱歌的能手。
帕里斯特里纳帕莱斯特里纳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的音乐家。
他在罗马天主教音乐原则的限制下,继承吸收佛兰德乐派的复调技巧,创作出一种具有独特美学意义的复调合唱风格。
作为一位宗教音乐作曲家,他一生服务于教堂,写了大量弥撒曲和经文歌,其中的《马赛路斯弥撒》等作品得到教会的承认,成为罗马天主教音乐的典范。
作品多为四至六个声部的无伴奏合唱。
其中清晰的声部缓缓而动,主调与复调相结合。
听来和谐、庄重、虔诚,成为宗教无伴奏合唱音乐的典范。
帕莱斯特里纳的学生和他的音乐风格的追随者,后来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罗马乐派。
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影响最大的教会音乐流传至今。
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是吸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乐)的特点而形成的是(无固定节拍),(无乐器伴奏)的(单音)音乐,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宗教礼仪音乐),分为(弥撒)和(日课经文),共1600曲以上。
教师招聘笔试“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2015教师招聘笔试“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4巴洛克时期21.创意曲充满想象力的原创性乐曲,通常指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钢琴小曲,根据某一主题即兴发展而成,类似小赋格曲。
16世纪法国作曲雅内坎最早使用“创意曲”一词称呼他的法语世俗单声部尚松,1723年巴赫将为其长子写作的小型复调乐曲命名为“创意曲”,包含15首二声部和15首三声部的对位乐曲,是该体裁的典范作品。
22.帕萨卡里亚来源于西班牙的一种舞曲体裁,17世纪后成为重要的器乐音乐体裁,特点为庄重缓慢、3/2节拍,多为小调,结构为基于固定低音的复调变奏,帕萨卡里亚既有独立作品,也有套曲作品,在歌剧和键盘组曲中都被广泛运用,巴赫的《c 小调帕萨卡里亚与赋格》是这一体裁登峰造极的作品。
23.夏空16世纪末西班牙的民间舞曲体裁,17世纪以后进入艺术音乐,时常在歌剧或键盘乐曲中出现,节拍为3/4或3/2,速度缓慢、从容不迫,多为小调,其性格特点相近于帕萨卡里亚,但结构为基于固定和声序列的主调式变奏,致力于夏空创作的巴洛克作曲家有弗雷斯科巴尔第、帕赫贝尔、布克斯特胡德和巴赫。
24.组曲1750年前后指一组用同一调性写作的舞曲乐章,其前身是16世纪琉特琴或键盘乐器中成对或成组的舞曲。
德国作曲家弗洛贝格尔确立了阿勒曼德一库朗特一萨拉班德和基格四乐章舞曲组曲的体裁形式,对巴赫和亨德尔的键盘组曲有极大影响。
法国作曲家库洎兰的羽管键琴组曲包含8—15首小曲,多带有描绘性标题,如“恋爱中的夜莺”、“蒙妮卡姐妹”等。
25.蒙泰威尔第16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作曲家,1590年起供职于曼图亚公爵府,1613年起任职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歌剧乐派的奠基人,完整留存歌剧作品《奥菲欧》、《尤利西斯返乡记》和《波佩亚的加冕》,确定歌剧中独唱与合唱、主调与复调、声乐与器乐之间的比例关系,强调以音乐手段表达人的情感,创立“激情风格”,并在器乐中采用弦乐的震音和拨弦等新手法。
教师招聘笔试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教师招聘笔试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2015教师招聘笔试“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3 巴洛克时期1《水上音乐》巴洛克作曲家亨德尔于1717年为泰晤士河上的一次皇室巡游而作的管弦乐组曲,共约20曲,1740年出版,现代常见版本为爱尔兰作曲家哈蒂于1922年改编成的6首乐队组曲版,包括有着名的咏叹调、号管舞曲等乐章。
2.通奏低音巴洛克时期常用的一种简略的记谱方式,作曲家只写作高音旋律线和低音部,同时在低音部的上下方标以各种数字,用来指示演奏家应奏出的内部和声,又称“数字低音”。
通奏低音给予演奏家很大的即兴创造空间,巴洛克时期因盛行这种记谱法而被称为“通奏低音时代”。
3.管风琴由音管发音的古老键盘乐器。
形制较大,以音管、音拴、键盘、风箱等部件构成。
创制于古罗马帝国时期,中世纪晚期开始用于教堂,既有大型固定的管风琴,也有小型便携式的管风琴,文艺复兴晚期管风琴的制造业达到顶峰,推动管风琴音乐的发展,17—18世纪德国的管风琴音乐标志着巴洛克宗教器乐音乐的高峰时代到来。
4.古钢琴盛行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键盘乐器种类的统称,通常有楔槌键琴和羽管键琴两种。
楔槌键琴用铜楔击弦发音,又称“击弦古钢琴”,形制较小,音量有限,适合室内演奏;羽管键琴用羽管拨弦发音,又称“拨弦古钢琴”,形制大型,多有两层键盘,发音洪亮,音色清脆,在巴洛克时期常担任通奏低音乐器。
古钢琴在18世纪晚期逐步被近代钢琴所取代。
5.清唱剧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与合唱组成的宗教声乐套曲,16世纪末诞生在教堂的祈祷厅里,采用宗教题材,用拉丁语或意大利语演唱。
罗马作曲家卡瓦里埃利于1600年写作的《灵魂与肉体的表现》常被称作第一部清唱剧,卡里西米为现代清唱剧的形式确立做出重要贡献,亨德尔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清唱剧,代表作有《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和《犹大·马加比》。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勃艮第乐派15世纪开文化艺术先河的是一批欧洲大陆北方的作曲家,西方音乐史上把文艺复兴早期出自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称为勃艮第作曲家。
勃艮第乐派的体裁是:弥撒曲、经文歌、尚松。
尚松:是14世纪~16世纪以法国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
勃艮第时期的尚松是以清新优雅为特点。
吟游诗人:并不是街头卖艺的流浪汉,大多是贵族骑士,在法国南部和北部出现了许多吟游诗人,他们有的自演自唱,有的作词谱曲,有别人演唱。
他们拿着乐器,在王宫和贵族家中吟诗歌唱,内容主要是:爱情,享乐和道德风尚的题材。
法国游吟诗人:游吟诗人:12世纪法国出现的世俗音乐家,中世纪方言歌曲更重要成就体现于法国游吟诗人的歌曲。
游吟诗人的构成:包括宫廷贵族、骑士阶层,还有下层有才华的诗人音乐家。
游吟诗人的歌曲题材:以爱情题材为主“宫廷之恋”的题材非常流行。
特点:特罗巴杜尔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影响,大多是单声的,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地弹唱。
历史上第一个特罗巴杜尔,是阿坤廷公爵纪尧姆九世。
他是作诗和唱歌的能手。
帕里斯特里纳帕莱斯特里纳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的音乐家。
他在罗马天主教音乐原则的限制下,继承吸收佛兰德乐派的复调技巧,创作出一种具有独特美学意义的复调合唱风格。
作为一位宗教音乐作曲家,他一生服务于教堂,写了大量弥撒曲和经文歌,其中的《马赛路斯弥撒》等作品得到教会的承认,成为罗马天主教音乐的典范。
作品多为四至六个声部的无伴奏合唱。
其中清晰的声部缓缓而动,主调与复调相结合。
听来和谐、庄重、虔诚,成为宗教无伴奏合唱音乐的典范。
帕莱斯特里纳的学生和他的音乐风格的追随者,后来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罗马乐派。
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影响最大的教会音乐流传至今。
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是吸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乐)的特点而形成的是(无固定节拍),(无乐器伴奏)的(单音)音乐,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宗教礼仪音乐),分为(弥撒)和(日课经文),共1600曲以上。
教师招聘笔试“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教师招聘笔试“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Revised on July 13, 2021 at 16:25 pm2015教师招聘笔试“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1.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形成于约公元前8世纪的两部大型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由盲诗人荷马记载编纂而成..荷马史诗以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伊战争为题材;取材精要;叙述生动;反映了公元前12世纪一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状况;采用扬抑抑格六音步诗行写作;节奏感强烈;由行吟诗人边弹里尔琴边诵唱;进行口头传播..2.抒情诗抒情诗是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独唱歌曲;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由抒情诗人自创自唱;诗人即音乐家..一般分为笛歌和琴歌两种;笛歌是用阿夫洛斯管伴奏演唱的诗歌;琴歌是用里尔琴伴奏演唱的诗歌..代表诗人有阿基罗库斯、泰尔潘德、阿尔凯奥斯和女诗人萨福等..3.颂歌颂歌是为重大仪式写作的诗歌;以华美的合唱形式演唱;格律较为自由;唱时伴有舞蹈和乐器演奏..分为太阳神颂歌和酒神颂歌两种;前者用于赞美太阳神;用基萨拉琴伴奏;后者是在酒神节上演唱的狂野的歌舞;用阿夫洛斯管伴奏;是悲剧的前身..创作合唱颂歌的诗人有阿尔克曼和品达罗斯..中世纪音乐4.格里高利圣咏罗马教会圣咏;俗称“格里高利圣咏”或“格里高利素歌”;是中世纪天主教会音乐最重要的体裁;它是无固定节拍、无伴奏的单声部歌曲;歌词来自于圣经;由教堂唱诗班以拉丁文演唱;在日课和弥撒仪式中应用..附加段、继叙咏和教仪剧;是圣咏的衍生物;在9世纪以后得到发展..5.游吟诗人中世纪的贵族阶层诗人音乐家;发源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南部游吟诗人称为“特罗巴杜尔”;北部游吟诗人称为“特伦威尔”..他们写作单声部世俗诗歌;内容常是爱情、时事评判和英雄史诗;运用田园恋歌、破晓歌、挽歌、维勒莱、回旋歌、叙事歌等体裁写作..德国的游吟诗人称为“恋诗歌手”..6.奥尔加农中世纪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和作曲手法;约见于公元10世纪的音乐记载中..在格里高利圣咏的上方写作平行四度或五度的声部;形成复调形式;由最初的“平行奥尔加农”、“反向和斜向的奥尔加农”;发展到带花唱的“华丽奥尔加农”;及有节奏模式的“有量奥尔加农”..7.经文歌形成于13世纪的多声部复调音乐体裁;在克劳苏拉的基础上形成..通常为三声部;低音固定调采用格里高利圣咏曲调;拉丁文演唱;上方第二和第三声部自由创作;用法语演唱宗教或世俗内容歌词..13世纪经文歌的代表作曲家有佩罗坦、弗朗科等;14世纪等节奏经文歌的大师为维特里和马肖..8.巴黎圣母院乐派巴黎圣母院是12—13世纪欧洲教堂音乐的中心;发展复调音乐的重要基地;聚集了大批出色的作曲家;使这一时期的欧洲复调音乐臻于登峰造极的境地..莱奥南和佩罗坦是巴黎圣母院乐派仅有的留下名字的两位巨匠;前者被称为“最伟大的奥尔加农作曲家”;后者则有“最杰出的迪斯康斯作曲家”的美誉..详情可访问中公教师考试网。
【VIP专享】西方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自由射手《自由射手》又称作《魔弹射手》是一部三部歌剧,是德国浪漫派歌剧的先驱。
这部歌剧由德国作曲家韦伯,始创于1819年,1821年在柏林皇家歌剧院首演成功,直至今日,它仍是在歌剧舞台上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
歌剧脚本是韦伯的朋友金特根据德国作家阿佩尔的故事集里关于恶毒猎人的古代民间传说改写而成。
剧本反映了善良与爱情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主题。
将奏鸣曲式与歌剧剧情结合起来,运用了“主导动机”的手法。
2 谈谈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舒伯特,早期浪漫主义潮流的代表,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
与舒伯特同期的德奥作曲家,从事歌曲创作的有近百位,但众多内容贫乏技巧单一的歌曲已被历史冲刷掉了,只有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以其独特的魅力,穿过历史、流传至今。
舒伯特将艺术歌曲的潜能充分挖掘,使它成为极富表现力的完美形式。
他的600多首艺术歌曲中,所选用的诗词内容广泛,除了著名诗人的诗歌外,还有能激发他灵感的无名诗人的诗词。
他的歌曲形式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分节歌、通谱歌、变化分节歌。
(227)3 什么叫音乐瞬间?音乐瞬间,由舒伯特首创的一种钢琴小曲,后演变成一种钢琴曲体裁。
舒伯特的即兴曲音乐瞬间,强调的是无准备的、突然而至又瞬间即逝的灵感,每首的结构不同,比较简单自由,旋律如他的歌曲一般清新流畅、抒情迷人,间或显现的激情颇具感染力。
1 门德尔松的音乐风格?门德尔松的音乐以简洁的和声、结构均衡的曲式,以及流畅优美的旋律为特色,而题材则多采自童话故事或大自然的景色,摆脱了俗世的纷纷扰扰,也甚少涉及个人内心的挣扎或大时代的黑暗面。
在浪漫派作家中,门德尔松属于才华洋溢的类型。
他的情感丰沛,但没有艺术家热情奔放或反叛极端的性格。
相反,他具有宽和开朗的性情、睿智高深的内涵,以及举手投足间流露的绅士风范,都使他受到英国民众的喜爱。
相应的,他也用温和的手法在音乐世界里谱出细腻的感情。
也许是美满的家庭与高贵的天赋影响,门德尔松总是散发着一股稳定、优雅的气质。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标题音乐:以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
其渊源可上溯至16世纪以前,19世纪上半叶因欧洲浪漫派音乐家的提倡而盛行。
标题音乐的名称也因此产生。
重要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等。
它比没有标题的音乐表现力更尖锐、生动、易于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因而在器乐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动机:音乐术语。
通常指主题中一些富于个性的音调。
它是音乐机构中最小的单位,每个动机必须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重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乐音。
它是主题音乐的核心,是主题或乐曲发展的基本素材。
3、幻想曲: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叙事曲。
原指一种管风琴或古钢琴的即兴独奏曲。
十八世纪末叶起,成为独立的器乐曲,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均有钢琴幻想曲。
格林卡运用俄国民间音乐写成的管弦乐曲名为《卡马林斯卡亚》幻想曲。
4、主导动机:音乐术语,也称“主导主题”,适用于浪漫派中期在大型音乐作品如歌剧、舞剧、标题音乐中,用以象征某一特定人物、境界、概念等音乐动机或主题。
如柏辽兹《幻想进行曲》中的“情人”主题;里姆斯基——柯萨科夫《舍赫拉查达》中代表讲故事的女主人公的主题;穆索尔斯基《展览会上的图画》中的“漫步”主题等都属于主导动机。
其含义与所谓“贯穿音调”、“固定乐思”相仿。
5、随想曲:原指十七、十八世纪时一种复调风格的键盘乐曲。
十九世纪以来,指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器乐曲,如帕格尼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的钢琴随想曲。
某些随想曲与幻想曲并无严格区别,如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
此外,还有专供小提琴技巧练习的随想曲。
6、狂想曲:一种技术艰深具有史诗性的器乐曲。
原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民间叙事诗片段,十九世纪初形成器乐曲体裁。
其特征富于名族特色或直接采用民间曲调,如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
7、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又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来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完整版)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勃艮第乐派15世纪开文化艺术先河的是一批欧洲大陆北方的作曲家,西方音乐史上把文艺复兴早期出自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称为勃艮第作曲家。
勃艮第乐派的体裁是:弥撒曲、经文歌、尚松。
尚松:是14世纪~16世纪以法国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
勃艮第时期的尚松是以清新优雅为特点。
吟游诗人:并不是街头卖艺的流浪汉,大多是贵族骑士,在法国南部和北部出现了许多吟游诗人,他们有的自演自唱,有的作词谱曲,有别人演唱。
他们拿着乐器,在王宫和贵族家中吟诗歌唱,内容主要是:爱情,享乐和道德风尚的题材。
法国游吟诗人:游吟诗人:12世纪法国出现的世俗音乐家,中世纪方言歌曲更重要成就体现于法国游吟诗人的歌曲。
游吟诗人的构成:包括宫廷贵族、骑士阶层,还有下层有才华的诗人音乐家。
游吟诗人的歌曲题材:以爱情题材为主“宫廷之恋”的题材非常流行。
特点:特罗巴杜尔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影响,大多是单声的,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地弹唱。
历史上第一个特罗巴杜尔,是阿坤廷公爵纪尧姆九世。
他是作诗和唱歌的能手。
帕里斯特里纳帕莱斯特里纳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的音乐家。
他在罗马天主教音乐原则的限制下,继承吸收佛兰德乐派的复调技巧,创作出一种具有独特美学意义的复调合唱风格。
作为一位宗教音乐作曲家,他一生服务于教堂,写了大量弥撒曲和经文歌,其中的《马赛路斯弥撒》等作品得到教会的承认,成为罗马天主教音乐的典范。
作品多为四至六个声部的无伴奏合唱。
其中清晰的声部缓缓而动,主调与复调相结合。
听来和谐、庄重、虔诚,成为宗教无伴奏合唱音乐的典范。
帕莱斯特里纳的学生和他的音乐风格的追随者,后来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罗马乐派。
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影响最大的教会音乐流传至今。
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是吸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乐)的特点而形成的是(无固定节拍),(无乐器伴奏)的(单音)音乐,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宗教礼仪音乐),分为(弥撒)和(日课经文),共1600曲以上。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标签:曲式定旋律清唱剧声部康塔塔法国文化分类:音乐艺术赞美歌(Anthen)以管风琴伴奏的合唱曲。
由赞美诗发展而来。
取《圣经》或其他教会文字为歌词。
在基督教会中举行奉贤仪式或布道之后用英文唱歌。
其中包含独唱的,称为“独唱赞美歌”;无独唱的,称为“合唱赞美歌”。
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基督教新教的赞美歌相当于旧教中的经文歌。
音乐史上写赞美歌的著名作曲家有伯德、普赛尔、亨德尔、韦斯利等。
咏叹调(Arj)以器乐伴奏的独唱曲或二重唱。
出现于十七世纪初,是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特点是声乐部分加入难度高的演唱技巧。
由于追求结构上的高度完整,常忽略与剧情的关系,而单纯致力于音乐上的独立发挥。
在声乐作品中常以宣叙调表明情节,咏叹调继其后,使表演者可以充分抒发情感,展现其演唱水准。
巴赫、韩德尔、莫扎特等人的咏叹调则是声乐曲目中的珍品。
波尔卡波尔卡(Polka)舞曲。
较快的2/4拍子。
十九世纪初发源于波希米亚。
后来风行于全欧洲及美国。
小夜曲(Serenade)小夜曲历来是男子晚上在他情人的窗下唱的,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
古典作曲家在写作小夜曲时,总是设法创造这种气氛。
十八世纪用于晚会的小型乐队的作品。
浪漫曲浪漫曲(Romanza)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乐曲。
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法国民间、十九世纪中叶在俄国广泛流行。
其歌曲的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较丰富;器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常由小提琴及管弦乐队演奏。
圆舞曲(Waltz)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
分快慢两种。
十七、十八世纪在维也纳宫廷流行后,开始成为社交中的舞蹈。
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
现在通常所说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教师招聘笔试“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6
【古典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和羽管键琴家,J.S.巴赫的次子。
主要创作交响曲和键盘作品,奏鸣曲有200多首,如《普鲁士奏鸣曲》、《沃尔滕堡奏鸣曲》,他的作品精致洗练、趣味高雅,脱离了纯对位写作的旧有风格,发展了主调音乐的新风格,乐章间的调性对比和形象对比处理日趋成熟,并发展了奏鸣曲的戏剧性因素,是古典钢琴奏鸣曲的重要奠基者。
2.D.斯卡拉第
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和古钢琴家,A.斯卡拉第之子。
当时最重要的羽管键琴作曲家,作有单乐章的钢琴奏鸣曲近600首,大多用二段式结构,主题风格多样,织体处理灵活。
独创炫技性演奏手法如大幅度跳跃、双手交叉、快速平行三六度、刮奏、长颤音等。
他的创作直接影响了维也纳古典奏鸣曲。
3.《创世纪》
海顿创作的清唱剧作品,1798年首演于维也纳。
歌词来自《圣经·创世纪》和英国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叙述上帝创造天地日月、山河鸟兽的七天,第三部分叙述伊甸园中的亚当与夏娃。
作曲家以栩栩如生的音乐描绘手法,形象化地讴歌了一切生物。
全剧洋溢着欢乐与光明,是清唱剧历史上的不朽杰作。
4.《费加罗的婚礼》
莫扎特根据达·蓬特的台本而写作的四幕喜歌剧,1786年首演于维也纳,取材于博马舍的原作。
剧情讲述阿尔马维瓦伯爵的侍仆费加罗和未婚妻机智挫败伯爵的好色阴谋,是一部讽世之作,抨击贵族阶级的特权。
重唱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刻画人物心理和性格,描绘爱情的细腻差异,对推动戏剧的发展和加强喜剧效果尤其起到重要作用。
5.《魔笛》
莫扎特根据席卡内德所编台本写作的两幕歌唱剧,1791年首演于维也纳。
剧情为:塔米诺王子奉夜后之命,前去营救夜后之女帕米娜,历经磨难,二人终成眷属,塔米诺的随从帕帕盖诺也找到了伴侣。
此剧多处影射共济会精神和当时的奥地利政局,在音乐风格上成功融合了意大利正歌剧、意大利喜歌剧和德奥歌唱剧的因素,是综合性的古典歌剧作品。
6.《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创作的第三交响曲,原题献给拿破仑,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促使作曲家为此曲重新命名。
交响曲四乐章统一构思,确立了交响曲中史无前例的英雄性构思,第一乐章描写英雄在战斗中成长,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亦是贝多芬的独创,第三乐章为谐谑曲,第四乐章是凯旋进行曲式的终曲。
全曲宏伟壮阔,是交响曲历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7.《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创作的第五交响曲,构建在四音的“命运动机”之上,作为整个交响曲的核心,“命运动机”在各乐章中反复出现,并加以变形,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在这个动机的衍伸中开展,表达了作曲家在战胜个人情感挫折和生理疾病苦痛绝望情绪后的决心——“我要同命运抗争,决不被它征服”。
“命运交响曲”延续了“英雄交响曲”中的英雄形象和革命战斗精神,将交响曲的戏剧性推向最高峰。
8.《田园交响曲》
贝多芬创作的第六交响曲,作曲家意欲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亲自为每一乐章加上文字说明:1、到达乡村时唤起的愉快感受;2、溪边景色;3、乡民欢乐的集会;4、雷电一暴风雨;5、牧歌一暴风雨后愉快和感激的心情。
是最早的标题交响曲。
9.《合唱交响曲》
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曲,晚年唯一的交响曲作品。
构思宏大,手法新颖,独创性地在纯器乐的交响曲中加人合唱,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作歌词,表达了作曲家对人类和平友爱欢乐境界的追求。
10.《费德里奥》
贝多芬创作的唯一歌剧作品,采用法国大革命时期盛行的“拯救歌剧”题材:青年女子莱奥诺拉为解救被冤屈囚禁的丈夫弗洛列斯坦,装扮成男子,化名费德里奥,潜入监狱与监狱长皮扎罗斗智斗勇,最终夫妻团聚。
莱奥诺拉体现了具有高尚情操和自我牺牲精神的理想形象,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信念。
贝多芬为此剧写作了四首序曲。
11.音乐会序曲
始于19世纪的一种管弦音乐形式,类似歌剧或戏剧的序曲,但专供音乐会演出。
贝多芬的一系列戏剧配乐的序曲体现了戏剧性和交响性,对于音乐会序曲的创立有重要影响。
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的音乐会序曲,19世纪典型的音乐会序曲j有门德尔松的《赫布里底斯群岛》、勃拉姆斯的《悲剧序曲》、柴可夫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详情可访问中公教师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