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寻找时传祥教案3 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范文三篇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范文一一、内容结构作者已经把课文分为5个部分,用简练的语言去概括这五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是引出下文,引出所要叙述的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讲述时传祥一些重要的事迹;第三部分主要是讲述文~期间的时传祥;第四部分主要是描述采访中的一些片断;第五部分主要描述与几个特殊身份的人的采访片断。

这五个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大段,即第一部分是第一大段;第二、三部分是第二大段,主要记叙时传祥的一些重要事迹;第四、五部分是第三大段,讲述采访的一些片断。

二、思路探究本文的思路很容易找出,就是以寻访时传祥为主线索,中间穿插时传祥的有关事迹的描述,主要是以时间为序去安排全文:1、可以从作者写作的目的入手,即为什么作者要写这一篇文章。

写时传祥的事迹,就是为了找寻那曾经激励我们奋斗不息的精神。

在写时传祥的基础上,展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这就是全文的一个整体思路。

2、可以先分析时传祥的事迹,阅读二、三部分就会发现,作者对时传祥的描述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片断去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所选取的有关时传祥的几个片断在文章中有什么特殊的含意?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然后慢慢引到写时传祥不仅仅是为了写这个人,更重要的是写以时传祥为代表的劳动者身上所折射出来的精神,慢慢涉及到文章的主题。

3、分析完了时传祥的事迹后,可以再去分析作者在寻访时的几个片断即文章的四、五部分。

作者在本文中并没有详细介绍寻访的过程,而是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能够引起人们思索的几个片段,这样写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却受到不同的待遇,这些变化能够说明什么问题?这样,就能进一步引发读者思考本文所要揭示的问题——即如何去创建人的“精神高原”。

高中语文教案:《寻找时传祥》备课资料

高中语文教案:《寻找时传祥》备课资料

高中语文教案:《寻找时传祥》备课资料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时传祥精神的伟大和传承。

2.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爱社会、勇于担当的品质。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时传祥精神。

2.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时传祥精神的内涵。

2.分析课文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1.联系生活,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时传祥是谁吗?他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二、课文解读1.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一)时传祥的生平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时传祥的生平,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和劳动成果。

(二)时传祥的精神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时传祥的精神品质,如敬业、担当、奉献等。

(三)课文写作特色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时传祥精神在当代社会有何意义?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时传祥精神的感悟文章。

2.收集时传祥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建议。

教学辅段:1.多媒体课件2.时传祥相关图片、视频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时传祥精神的感悟和认同。

3.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一)时传祥的生平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时传祥为什么能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掏粪工人,并且做出那么大的贡献呢?”2.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对,是勤劳和坚持。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课文里是如何描述时传祥的成长历程的。

”(二)时传祥的精神1.教师提问:“大家认为,时传祥的精神品质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2.学生分享观点,教师回应:“很好,敬业、担当、奉献这些都是时传祥的宝贵品质。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些精神。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共3篇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共3篇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共3篇下面是分享的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共3篇,供大家品鉴。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共1(一):导入有人感叹:“现今社会,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刘力扬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时传祥”的人越来越少了,提起时传祥同学们是不是也有些茫然,(课件)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寻找时传祥,解读时传祥。

(二):展示学习目标第二课时(1)从典型事例中感受时传祥精神(体裁特点)(2)寻找时传祥的社会意义(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直、实在、本分……)(目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达到目标)(三):学习过程(一个永远被历史记住了的名字,时传祥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已经不是以一个简单的名字,而是一种高贵精神的代名词)1、本文分别通过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了时传祥的什么精神?(课件)2、为什么寻找时传祥?(课件)第一方面:(因为曾经是很珍贵的东西,现在丢失了,找不到了,才要寻找)在文章找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想(指导:找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自己的看法)(师补充: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风,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

这是我国一段痛苦的、人鬼颠倒的时代,人们曾经崇敬的人物一下子成为惨遭迫害的对象,人们曾有的信仰、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均受到严重的冲击,有人迷失了。

2今天的学生已不再是劳动光荣热,而是追星热、拜金热,每天观察的是某某换了新发型、换了新衣服。

3分明是老人对社会现状的担忧,一提到时传祥老人们充满了美好的回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以复活,心存美好但联系现在愤懑,这种转折和落差,这种好风气的丧失,给老人带来了强烈的失落感。

令人深思,转折含蓄的对社会进行了批判,5人们的笑声反映出普遍的社会心态,自私自利、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诚信丧失、虚假充满着社会方方面面精神家园动荡不安6老伴反问引起了作者强烈的深思,,含蓄地说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精神家园。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时传祥的精神,培养分析能力。

(2)探讨时传祥精神的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查阅有关1949-1995之间的或当代劳模的资料,导入新课从学生寻找图片中的明星和劳模开始,由此引出时传祥,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分析时传祥的人物事迹,感受了解人物的高尚品质,其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时传祥正直、敬业、实在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人物事例,了解时传祥的精神。

难点:
1、探讨、领悟题目取为寻找时传祥的含义。

2、领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一些明星、时传祥和王进喜等劳模的一些图片,时代背景。

2、一些劳模的情况。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朗读课文。

2、查字典给课文里的难解的字词注释,揣摩它们表达的意思。

3、了解一些过去或当代的劳模的情况。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高一语文教案-《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共1课时) 精品

高一语文教案-《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共1课时) 精品

15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背景材料】一、时传祥:一人脏换来万人净时传祥,五六十年代北京市崇文区粪便清除工人。

他以“一人脏换来万人净”,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并因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出生在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的时传祥,15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从此在粪霸手下干了20年,受尽了欺凌。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阳光照耀着掏粪工人的生活,也照亮了时传祥的心,他决心用自己的双手,为首都的干净美丽作出贡献。

就这样,建国后的十七八年里,他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无冬无夏、挨家挨户地为首都群众掏粪扫污。

在那些年里,他几乎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有时间就到处走走看看,问问闻闻。

哪里该掏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

不管坑外多烂,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掏干扫净。

他一勺一勺地挖,一罐一罐地提,一桶一桶地背,每天掏粪背粪5吨多,背粪的右肩磨出了老茧。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曾亲切接见时传祥。

刘少奇还对时传祥的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人民日报》1999年08月25日第4版二、真正纯洁的人——忆时传祥同志(吕远)清晨。

轻轻推开窗子,六月的晨风扑面吹来,醒心而又涤神。

我站在窗前,一任微风吹拂。

隐约的广播声随风传来,播音员清亮的声音分明在说:时传祥沉冤昭雪!我的心猛地抖动了一下。

这消息触动了我心头一个隐隐的伤痛……十二年前,大约也是初夏的时候,一天清晨,中国音乐家协会派人来找我,要我去写点关于时传祥同志的东西。

时传祥同志是掏粪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本单位党组织的领导成员。

照说,我早该去写他,但过去一直顾虑他的工种不好表现:只写些“清洁工人志气高”一类的话,觉得太虚;要写得形象些,又怕粪来粪去的生活细节使人厌恶。

犹豫之下,终于没有写。

这次才赶紧去了。

通过相处和了解,我由衷地认识到:这个终生在粪便中劳动的人,实在是一个真正纯洁的人,是一个象莲花一样出于污泥而不染的、品格高尚的人!我决定要写一个赞歌。

17 《寻找时传祥》教案

17 《寻找时传祥》教案

17 寻找时传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与主题。

(2)理清思路;梳理结构,了解时传祥的事迹。

(3)理解题目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理解通讯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和好的通讯所反映的重大、深刻的主题,能结合自己身边实际学习写一篇通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学习时传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勤奋、真诚的人。

☞教学重点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主题,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时传祥的事迹及思想。

☞教学难点对文章中某些句子深刻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投影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文革”期间,一个被师傅一手带大的人,把师傅打了;“文革”后,他带着妻儿跪在师傅的遗像前,泪流满面……是什么力量使他举起了手?又是什么力量使他下跪?“革命”了的“文化”刮起的狂风,既毁掉了一个掏粪的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

(孙德宏语) 今天,寻找这种良知,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值得庆幸的是:时代在呼唤这种良知,时代需要这种良知。

板书:寻找时传祥(孙德宏)二、整体感知(1)接力阅读,依次读完(对学生读错字词用卡片形式加强记忆)。

(2)对文章中的疑难点提交大家讨论。

三、课文研讨(一)讲析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部分。

2.提问:这部分写的是什么?明确:交代了这篇通讯的背景资料,为后文人物故事提供环境。

提问:本段交代了什么样的环境?(同桌讨论后交流。

)明确:交代了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一个掏粪的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寻找时传祥”也就是要找回做人的良知。

(二)讲析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其他同学思考,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 2.提问: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实在、敬业精神。

提问:第6段哪些词紧扣“寻找”的主题?(稍作思考、浏览后回答。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祥1.各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写时传祥与国家主席的关系。

第二部分写时传祥的主要事迹。

第三部分写时传祥遭受迫害以及人们对时传祥精神的呼唤。

2.概括时传祥精神?时传祥精神可概括为:敬业、实在,正直、本分。

3.课题“寻找时传祥”中为什么用“寻找”一词?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入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4.“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

本文写于时隔几十年的九十年代,作者对当时的情形已经无法直接描述,那么他如何遵循这一原则的呢?通过采访知情人,写出时传祥当年的事情。

5.问起时传祥,中、大学生和老师傅们反应如何?这里用了说明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作者的意图又是什么?摇头,双眼漠然;惊讶,激动。

对比。

说明了当时年轻人已对时传祥相当陌生,对时传祥精神的淡忘;但老一辈人对并没有遗忘时传祥,时传祥精神以深入他们的心中,他们对那个火热的年代十分怀念。

6.第9段第一句和末句应如何理解?这是对时传祥的赞誉,同时表明那个年代的人们对劳模精神品质的肯定和认同。

人们普遍认为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光荣的。

7.课文通过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时传祥的正直、敬业、实在、本分?1.劳动强度大、时间长:一天总量得有五吨……。

2.帮耿大爷家清理厕所里的砖块。

3.运粪改用汽车后,带动全班工作成绩突飞猛进。

4.被遣送回家后仍然为大家清扫街道。

8.“干不好,人家不方便”这句话表现了时传祥怎样的思想境界?这句朴实的话表现了时传祥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境界。

9.为什么在当时会兴起“掏粪热”?这一热潮蕴含着当时人们具有着怎样的思想?因为人们对时传祥精神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而且深受其感染。

这一热潮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人们的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光荣的。

10.文中引用刘少奇主席的话有什么作用?引用刘少主席的话表现了当时的时传祥是受人尊重和重视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国家风尚: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都以劳动为荣,以艰苦奋斗为尚。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 通过学习《寻找时传祥》一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等方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寻找时传祥》的主要内容,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写作技巧。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学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时传祥的事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思考问题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3. 分组讨论,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

4.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学习时传祥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通过作业和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自我反思情况。

七、作业设计1. 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时传祥的生平和贡献,写一篇读后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设定一个学习目标,计划如何通过努力达到这个目标。

八、课程拓展1.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时传祥的故事和他人的贡献。

2. 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纪念馆或历史地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材分析】《寻找时传祥》是一篇人物通讯,它用事实说话,语言朴实、直白,阅读难度不大,但所写人和事与当今社会有一定距离,学生不易理解,因此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时传祥精神,真正理解它在生活中的意义。

另外,本文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及谋篇布局的方法等写作技巧很出色,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应在分析人物过程中体会、归纳并学习。

【学情分析】职中学生理解和领悟能力有限,可以通过引导、对比、换位思考、归纳等方法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感悟人物的精神及其现实意义,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人物,感悟人物,感受人物身上崇高的精神品质。

(第一课时)2、理解时传祥精神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寻找”的目的和含义。

(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1、理解时传祥精神的现实意义。

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及谋篇布局的方式。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出示几组明星名人的图片和时传祥的图片让学生猜猜他们都是谁,顺势引出课文,了解作者和文章体裁特点。

导入语:现在呀,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却越来越少了;知道QQ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阿Q的却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却越来越少了;知道周杰伦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拿破仑的却越来越少了;知道超女刘力扬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时代精神的时传祥的却越来越少了。

看到照片,大家都停顿犹豫了,说不出他是谁了。

其实他也是明星,只不过他成为明星的年代离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有点远,但是,他身上闪烁着光芒的时代精神依然是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的。

他就是时传祥。

记者孙德宏在他去世20多年后的九十年代独立采写了有关他的一篇人物通讯——《寻找时传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

二、明确学习目标。

(见幻灯片)(1分钟)三、朗读:分组朗读课文的五个部分(15分钟)导入语:同学们,在了解这个“时代明星”之前,我们分组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看看这位生活在那个“动荡”年代的明星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让我们的祖辈、父辈如此心心念念不肯忘记。

《寻找时传祥》教案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案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事迹和品德,引导学生学习时传祥的精神。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时传祥的生平背景和重要事迹。

引导学生思考时传祥的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时传祥的图片和相关背景信息,引导学生关注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

1.4.2 讲述时传祥的事迹:详细讲述时传祥的生平背景和重要事迹,让学生了解他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德。

1.4.3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时传祥的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1.4.4 观看纪录片:播放关于时传祥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他的事迹和精神。

1.4.5 总结:总结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强调其对于我们的启示和价值。

第二章:时传祥的生平背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生平背景,为后续学习他的事迹和精神打下基础。

2.2 教学内容时传祥的出生背景和家庭环境。

时传祥的成长经历和教育工作。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时传祥的生平背景。

2.4.2 讲述时传祥的生平背景:详细讲述时传祥的出生背景、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让学生了解他的背景和成长过程。

2.4.3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时传祥的生平背景对于他后来的事迹和精神的影响,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4.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时传祥的生平背景对于他教育事业的影响,并分享讨论结果。

2.4.5 总结:总结时传祥的生平背景,强调其对于理解他的事迹和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章:时传祥的事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重要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德。

3.2 教学内容时传祥的重要事迹,包括他的教育贡献、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等。

《寻找时传祥》教案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案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事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介绍时传祥的事迹和贡献。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时传祥的形象和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时传祥。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时传祥的印象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时传祥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时传祥的事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事迹,理解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

2.2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时传祥参与的革命活动和贡献。

通过历史资料和文献,让学生了解时传祥在革命战争中的英勇表现。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时传祥的事迹。

利用历史资料和文献,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时传祥的贡献。

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时传祥事迹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时传祥的精神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时传祥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2 教学内容分析时传祥的精神品质,如勇敢、坚定、无私等。

通过故事和事例,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分享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时传祥的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时传祥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3.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时传祥精神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时传祥的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时传祥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4.2 教学内容分析时传祥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如激励了一代人的革命精神。

通过历史资料和文献,让学生了解时传祥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时传祥的影响。

利用历史资料和文献,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时传祥的重要作用。

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时传祥影响的了解程度。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反思其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感受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

2. 通过学习《寻找时传祥》一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3. 学会通过事件认识人物,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4.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 学会通过事件认识人物,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寻找时传祥》原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时传祥的事迹,引导学生关注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1.2 学生齐读课文《寻找时传祥》,了解课文主题。

2. 初读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 教师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辅导。

3. 精讲细读3.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2 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对时传祥精神的感悟。

3.3 教师针对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情感体验4.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4.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时传祥学习,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6.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时传祥的事迹,传播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对时传祥精神的学习和践行情况,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感悟文章等内容进行。

3. 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课堂朗读表现和课后作业朗读视频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寻找时传祥》是一部描绘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纪录片,通过讲述时传祥的一生,展现了我国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巨大变迁。

本课程以该纪录片为载体,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时传祥的一生,掌握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纪录片、讨论、写作等手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纪录片观看让学生观看《寻找时传祥》纪录片,了解时传祥的一生,感受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

2.2 纪录片解读教师对纪录片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时传祥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2.3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时传祥精神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看纪录片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寻找时传祥》纪录片,引导学生关注时传祥的一生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3.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对时传祥精神的理解。

3.3 写作练习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观看纪录片时的认真程度、小组讨论时的积极性和写作练习时的完成情况。

4.2 学果评价对学生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时传祥精神的理解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纪录片《寻找时传祥》用于课堂教学的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5.2 教学PPT教师制作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5.3 学习心得体会模板第六章:课程拓展6.1 相关历史资料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时传祥相关的历史资料,如书籍、文章等,以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了解。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
“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质,“重访”蕴含着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
(四)简介时传祥
时传祥,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人,中共党员,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穿插介绍掏粪工)
(五)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1、本文记叙了时传祥的解放后、文革前的光辉事迹;以及“文革”对时传祥的摧残和打击,通过调查表现现在社会对时传祥及其精神的反应。
2、请按时间顺序找出时传祥的经历。
明确:时传祥主要经历:解放前,背粪谋生,挨打、挨骂、挨饿;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掏粪、背粪;1959年10月,出席“全国群英会”,受到领导接见;1964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与刘少奇握过手,也成了“工贼”;1971年,因病被遣送回山东农村老家;1975年5月19日逝世,享年60岁。
(二)了解文体特点
本文属于人物通讯(新闻作品),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消息更注重时间的及时、事件的突发,记叙简略;通讯、报告文学更看重事件的本质与升华,记叙更具体、更详细,且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三)了解写作背景
这篇通讯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课后作业
查找有关资料,寻找具有时传祥精神的人,把他们的事迹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寻 找 时 传 祥
孙德宏
时传祥精神----敬业、实在、正直、本分
教学反思
用感动中国人物及知名人物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最具有说服力,最能打动人,极具教育性。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寻找时传祥教案《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

2.能力目标:学会利用工具书自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重点:1、学习时传祥的优秀品质。

2、学习正、侧面结合表现人物的写法。

难点:领会“寻找”的现实意义。

本课的教学过程是:认真预习,观看影片,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有人说这个时代物欲横流,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

可是在上个世纪中叶,曾经有个名叫时传祥的人,可谓是家喻户晓。

今天,请你跟随老师的脚步,去寻找时传祥,了解时传祥……学生交流预习和自学情况。

强调: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偌大(ruò)沧桑(sāng)漠然(mò)老茧(jiǎn)污蔑(miâ)挨打(ái)遣送(qiǎn)淳朴(chún)记忆犹新(yóu)颠倒(diān)逝世(shì)黯然(àn)赚钱(zhuàn)糟蹋(tà)糠饼子(kāng)诚挚(zhì)请学生读记这些字词。

【教师补充,完善自习内容】1.《寻找时传祥》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

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介绍文体知识:人物通讯(属于新闻)特点:用事实说话;新闻性、文学性。

(结合分析本文的语言)3.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时传祥。

时传祥,1915年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因家乡遭遇灾荒,他 14岁便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

那时,城市清理厕所主要靠人工来做,因而产生了“掏粪工”这一行业。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学习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方法;3、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从而全面深入的了解历史人物;4、理解时传祥精神的内涵,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数:1课时。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在网上搜集、整理关于时传祥事迹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观看电影《时传祥》片段导入:刚才我们欣赏的片段就是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与时传祥亲切握手,然而正是因为这一次握手,使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了“工贼”,受到摧残。

20年过去了,他和他的事迹渐渐被人遗忘。

1995年《工人日报》推出“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记者孙德宏踏着他当年的足迹去寻找他。

一转眼,20年又过去了。

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出发,再次沿着他当年的足迹去寻找他和他的精神。

(屏幕显示时传祥画像)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寻找的主人公——时传祥。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独学。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和工具书,在课前完成导学案1—3小题。

课堂上两人小组相互听写1题,抽背2题,抢答第3题。

下面我要看看同学们对导学案1—3小题的完成质量,第一小题两人相互听写,第二小题相互抽背。

2、质疑“学贵有疑”,通过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后,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提问后,老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暂不解答,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接入今天的学习。

三、同桌对学,整体感知了解时传祥,除了读书看报,还可以从网络上搜集。

两人学习小组相互的交流你所搜集到的时传祥的故事。

老师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时传祥的图片,一起来看。

1、“寻找时传祥”,首先就要了解更多的关于时传祥的故事,下面请二人学习小组相互交流从网上搜集的故事。

(学生交流,老师展示一组幻灯片)读了全文,时传祥哪些事让你感动,请你简要的概括这些事件。

讲述了时传祥的事迹,我们再看时传祥的精神内涵,你找到的词语是什么?(正直、敬业、实在、本分)请你找出表明文章主旨的关键句来理解。

高中语文教案:《寻找时传祥》备课资料

高中语文教案:《寻找时传祥》备课资料

高中语文教案:《寻找时传祥》备课资料授课内容:《寻找时传祥》适用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刻画能力。

2.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和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 掌握小说中重要情节和故事线索。

3.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心理活动。

2.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备课资料。

2. 学生准备课前阅读的小说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老师简要介绍《寻找时传祥》的作者、出版时间等相关背景知识。

2. 老师提问学生对这部小说的了解和想法,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二、阅读与理解(3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并总结每个人物的特点和角色。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做对比,分享各自的观点。

3.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和讨论人物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三、文学鉴赏(2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大家共同分析小说的核心思想。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引导。

四、语言表达与写作(3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小说评论或人物分析,突出个人见解。

2.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自己的作品,提供建议和意见。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评价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总结,确保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和复习,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提前预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寻找时传祥》的人物和情节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

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观点进行了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案标题:寻找时传祥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时传祥的背景和贡献;2. 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3.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时传祥的生平和成就;2. 学会使用多种信息源进行信息搜索;3. 学会整理和概括所得到的信息;4. 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整理和概括大量信息;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表达。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2. 与时传祥相关的书籍、文章、图片等资料;3. 学生笔记本、纸张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时传祥的话题,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时传祥,并鼓励他们谈论自己对时传祥的印象。

Step 2:信息搜索(15分钟)介绍时传祥的背景和贡献,并指导学生使用多种信息源(如图书馆、互联网等)进行信息搜索。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搜索,每个小组负责搜索不同方面的信息,如时传祥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科研成果等。

Step 3:信息整理(15分钟)学生将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概括,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表格或文字描述等方式进行整理。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以促进深入思考和讨论。

Step 4: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整理的信息,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时传祥的成就对社会的影响等。

Step 5:写作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撰写一篇关于时传祥的文章或简介。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进行表达,并提供必要的写作指导和反馈。

Step 6:总结和评价(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整个教学过程,让他们评价自己在信息搜索、整理和写作方面的表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拓展活动: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入了解时传祥的研究成果;2. 组织学生参观与时传祥相关的实地考察,如科研机构、实验室等;3.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撰写更完整和详细的时传祥相关的论文或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祝雅茜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味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

3、体会“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课前查询有关时传祥的资料,课上交流。


时传祥,20世纪50年代著名劳模,一个名闻天下的掏粪工人,一个曾与国家主席握过手的“背粪的”,一个在动荡年月最终惨遭迫害精神失常而死的“工贼”,一个现代人茫然无知的“过时人物”。

作者为什么在现代要写这个人物?而且还用“寻找”这个词?
二、整体感知
1、疏通字词。

2、阅读全文,了解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背景:
⑴这是一篇人物通讯,属于新闻作品:
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消息或时事报道,更注重时间的及时、事件的突发;通讯、报告文学更看重事件的本质与升华。

⑵这篇通讯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

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⑶如何理解“重访精神高原”活动?
明确:“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质,“重访”蕴含着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

当然,时隔多年以后再来写他们,必须赋予其新的内容,也有其新的目的。

阅读文章时,要仔细体会这一点。

3、阅读全文,明确整体感知要求:
⑴本文报道了时传祥怎样的经历、遭遇?
⑵全文三个部分各侧重于介绍哪个方面?
⑶时传祥具有怎样的精神?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4、学生白读课文,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学生从课文提取信息,结合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5、教师评点归纳:
时传祥,曾经因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正直本分而成为劳模,国家主席与掏粪工人诚挚的握手掀起了“掏粪热”,掏粪也因为劳模成了光荣的劳动,时代凸现了时传祥。

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也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时代摧毁了时传祥。

课文第一部分以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交待了整篇通讯的历史背景材料,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环境背景。

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

第三部分侧重写时传祥的正直本分,并通过时传祥家人及“挺有身份的人毗:”的话,说明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

时传祥精神可概括为:敬业、实在,正直、本分。

三、探究活动
(研讨作者在这篇通讯中表达的思想。


1、启发引导:课题“寻找时传祥”中为什么用“寻找”一词?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明确:
“寻找”的含义有两层:
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
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入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2、启发引导:作为人物通讯,该文应该全面具体记叙时传祥的经历、事迹、影响等,但时隔多年,继续写这些在现代人心目中早已过时”的人物,写什么,怎么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寻找一个切入点,颇费思考。

这篇文章是一篇人物通讯,但已不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人物通讯。

请结合“重访精神高原”活动,思考作者重拾老话题的用意。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点归纳:这篇通讯开掘了一个深邃的思想和重大的主题,即今天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时代是应该变的,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待人的道理不该变;现今社会,仍然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的人,实实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

3、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我们现在是否需要时传祥精神?应该怎样体现时传祥精神?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评点。


四、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板书设计〗
寻找时传祥
人物通讯
时传祥精神──正直、敬业、实在、本分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从感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领会这篇新闻作品的丰厚内涵和重大主题。

作者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寻找了一个切人点,发掘时传祥身上的劳模精神,揭示出这种劳模精神在现在仍然闪烁着时代光芒,突出“重访精神高原”活动的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具体感知
1、请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这一部分的行文特点及作者意图。

(学生朗读讨论,发表意见,教师引导、点评。


明确:这一部分首先点明时间及事件,没有具体叙写事件,只是用抒情的语言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环境背景。

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向读者传递的主要信息是: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

这是我国一段痛苦的、人鬼颠倒的时代,人们曾经崇敬的人物一下子成为惨遭迫害的对象,人们曾有的信仰、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均受到严重的冲击,有人迷失了,精神家园动荡不安。

虽然这些冤案都已平反昭雪,然而人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建仍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作者在“重访精神高原”中深感主题的重大,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报道一个劳模的事迹,而是对当今社会应该有怎样的做人观念的反思。

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在通讯的开始就以沉重的笔调揭示人物的命运,既有极强的震撼力,又启发读者深刻的反思,起笔凝重,感情强烈。

与一般的人物通讯相比,其主题的开掘更为深刻。

2、“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

本文写于时隔几十年的九十年代,作者对当时的情形已经无法直接描述,那么他如何遵循这一原则的呢?
(请学生研读二、三两部分,分析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评点。


明确:
只有靠采访知情人,才能写出时传祥当年的事情。

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

先总写“面”上的情况,每天每年怎样干活: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得有五吨;十七八年,没有节假日,右肩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

再选写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二是写了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例子。

第三部分主要写了时传祥在文革动荡年月正直为人、待人的事,其中还以插叙的形式写了五六十年代成为全国著名劳模后,回乡仍坚持扫村里大道的事,突出时传祥做人一贯的本分、正直。

这篇通讯通篇追求一种平静的形式和格调,叙写时传祥的事迹时,始终注意用知情
人的陈述来表达,十分注意“用事实说话”。

作者几乎没有用什么形容词,更没有作者的主观议论,只是用记者采访的人物陈述及其评论,让读者充分体会通讯真实性的特点,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

3、本文想要表达的主题是通过叙写劳模时传祥的事迹,揭示当今人们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说明时代需要时传祥精神。

那么,作者是如何将五六十年代的劳模事迹与现代人的思想结合起来的?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找到有关语言,揣摩作者开掘主题的思路,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点评:
通讯开头异峰突起,给人以历史纵深感。

作者以散文诗的语言,揭示丁一个令人痛苦的事实,时隔多年旧事重提,引人反思。

然后写记者采访时,中学生漠然无知,老师傅惊讶激动,更是含义深刻。

对往事的回忆,引起老人们的愤愤:“嘿!现如今叫什么?谁还理会个背粪的……”在后来的采访中,大凡了解些时传祥的,谈话多是这么“转折”的……作者虽然未对此作何评论,但他的思想倾向是明确的。

结尾含蓄,“写时传祥”遭人嗤笑,这本身就说明现实生活存在的问题;而“后来其中一人单独”对记者表示了对时传祥精神的渴望与向往,这是一种更深刻、更耐人寻味的对主题的深化,是对今天人们内心仍存美好的一种肯定。

作者追求一种十分平实、十分朴素的风格,然而,透过字里行间,作品所体现出的情感是热烈而鲜明的,这是因为作者将自己激动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都隐藏在一种引而不发、含而不露的客观叙述之中。

惟其如此,读者通过作品所受到的启发是强烈而又深刻的,这与现在的一些虚张声势、情感虚假的报道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引发当代人的深层思考。

三、总结全文
1、内涵丰厚,主题深刻:
时代是应该变的,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待人的道理不该变;现今社会,仍然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实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

2、客观真实,布局严整,以事实说话。

3、风格质朴,情感强烈,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

四、布置作业
结合“研讨与练习二”,写一篇人物通讯,向同学介绍自己周围具有的时传祥精神的某一人,注意用具体、典型事例说明。

〖板书设计〗
寻找时传祥
内涵丰厚,主题深刻
客观真实,布局严整以事实说话
风格质朴,情感强烈于朴素中见奇崛
于平实中显机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