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重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厘米、米的认识》单元说课稿

小学数学《厘米、米的认识》单元说课稿

积累活动经验,建立长度表象——小学数学《厘米、米的认识》单元说课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积累活动经验,建立长度表象,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厘米、米的认识》为例。

各位老师,我们都知道《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在继续保证“双基”的基础上,还必须启发学生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

在《厘米、米的认识》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努力引导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单位表象,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下面我将从单元教材解读,学情分析,单元教学策略、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进行本单元的说课。

一、首先让我们走进教材本单元承载的知识点有:厘米、米的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估测、测量和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图形与几何”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而《厘米和米的认识》是属于其中的“测量”部分。

关于这一部分内容课标中这样要求的(屏幕展示):“体会测量的意义,体会并认识度量单位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基本图形的长度(包括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公式,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

”那么《厘米和米的认识》在测量部分到底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呢?大家请看:(出示:一年级下册《厘米和米的认识》;二年级下册《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三年级上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四年级上册《线和角》;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从教材的编排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厘米和米的认识》是认识度量单位的起始课,它不仅是认识其他长度单位的基础,还是认识“线”、认识面积、体积单位的基础。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单元共设有2个信息窗,(屏幕展示)信息窗1的内容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渗透估测,用厘米测量,认识线段;信息窗2的内容有:认识长度单位米,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以上是我们、对教材的分析,记得波利亚说过:“老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2020年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重点知识点解析

(2020年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重点知识点解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重点知识点解析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例1】数一数,缺了()块砖。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补全和有序计数的方法来数出缺了几块砖。

解答时,可以从上往下数,也可以从下往上数,这样第一层缺了2块、第二层缺了3块、第三层缺了3块、最下面一层缺了2块,这样一共缺了2+3+3+2=10(块)。

解答:10【例2】数一数,(1)下图有()个三角形。

(2)()个正方形。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有序思考和分类计数的方法来判断图形的个数。

(1)图中,基本的三角形有2个,有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复合三角形有1个,这样一共有2+1=3(个)三角形。

(2)图中四个角各有一个正方形,中间有1个正方形,这样一共有5个正方形。

解答:(1)3 (2)5【例3】下图一共有几个长方形?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计数长方形的个数,解答时可以用分类有序计数的方法来计数。

基本长方形有4个:;两个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有4个:2个+2个;4个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有1个:;这样一共有4+4+1=9(个)长方形。

解答:9个长方形【例4】填一填。

(1)至少()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至少()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还可以拼成()。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尝试法、分析法和排除法来解答图形的拼组问题。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拼组,发现图形间的变化和规律。

(1)正方形有4条边,所以至少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就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用2个或3个小正方形只能拼成长方形,只有至少4个小正方形时,才能拼成大正方形。

(2)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还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或者是平行四边形(如下图)。

解答:(1)4 4 (2)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1】一排队伍一共有13人,聪聪左边有9人,聪聪右边有几人?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答排队人数问题。

北师大小学数学各册知识点全集

北师大小学数学各册知识点全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各单元的教学内容一生活中的数(一)本单元知识网络:(二)各课知识点:可爱的校园(数数)知识点: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知识点: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一)本单元知识网络:(二)各课知识点: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知识点: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知识点: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

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

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轻重(比轻重)知识点: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重难点知识解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重难点知识解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重难点知识解析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了一些有关小学一年级数学的重点知识,一起来看看吧!小学数学学习重点难点分析1、巧算与速算的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如果能够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计算与速算是各种后续问题学习的基础。

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过计算这关。

2、认识并学会数各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体、圆和立方体等是小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图形。

通过系统的指导,使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计算出各种基本图形的个数;使学生建立起有序思维,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3、学习简单的枚举法:枚举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困难。

在数学课本中,介绍这一难题时采用数数这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孩子们理解。

枚举法训练的重点在于有序的思维方式,学习之初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

4、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关于数论的基础知识:数论问题是后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而这学期将要学到的: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无疑将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把数论问题分解为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使数学学习更加系统。

二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学习数学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升学做好前期准备。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是最主要的。

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学生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学习难度,为各重点中学培训班的选拔做好准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辅导第一重点:认识图形(二)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1.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2.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二、图形的拼组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一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8单元—厘米、米的认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8单元—厘米、米的认识
取出材料袋中的小纸条,小组合作先估计再测量。测完后再说说方法。
教师小结:量的时候,物体的一端一般要对准0刻度线,
还要把铅笔和尺子放平,另一端指向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2)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说说测量的方法
(3)测量一拃的长度
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发现每个人一柞的长度都不相同,可见用手测量来做衣服是多么的不准确啊!
2. 3米=()厘米5米+6米=()米
800厘米=()米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3.想一想,填一填。
一张床长2()一枝冰糕长12()
一列火车长75()一座楼高20()
一本练习本大约长()厘米教室的门高大约是()米
六、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阿福做长袍——米的认识
师:阿福的这件长袍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生:1米和100厘米相等的,一样长。
我们认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
约是1米吗? (讲桌的高度、饮水机的高度)
【本环节通过学生估计,亲自量一量,站一站等形式,让学生理解米与厘米的关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估计一些常见物体的高度,加深对米的理解。】
【本环节通过看、比、量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对1米的长度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巩固米的认识。
1.小组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划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别有多长。再比划1米有多长。
2.师:好了,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①用手在尺子上摸一摸1cm有多长,再用手指比划一下。
②谈感受:很短……
③找生活中的1厘米:打开教师准备的材料袋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人教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5课时《找规律》

人教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5课时《找规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找规律
> 12 3
激趣导入
你认为哪组中的小羊排列是有规律的?
知识讲解
如何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不同颜色的物体或图形可以有规律地排列; 也可以根据事物的类别将事物有规律地排列。Fra bibliotek知识讲解
如何发现数列的变化规律?请举例说明。
可以按照数重复的特点,或者通过计算相邻两个数的差等特点 来找规律。
练习巩固 遮住了7个珠子,有( 2 )个 ,( 5 )个 。
练习巩固
想一想,填一填。
6 12 18 24 30 16 22 28 34 40 26 32 38 44 50 36 42 48 54 60 46 52 58 64 70
练习巩固
找规律,“?”处应填几?
20
4
5
11
29 14 6
9
4?5 16 9
练习巩固
在合适的图形后面的( )里画“√”。
1.
()
(√)
2.
(√)
()
3.
(√)
()
练习巩固
找规律,在横线上补充合适的图形。 1.
2.
3.
练习巩固
找规律,涂一涂。 1.
2.
3.
练习巩固
请你接着画,并在( )里填上相应的数。
1. 1 ( 2) (3) (4 ) ( 5)
2. ( 6 ) (5 ) ( 4 ) ( 3) ( 2)
练习巩固
3. ( 2 ) ( 4 ) ( 6 ) ( 8 ) (10 )
4. ( 9 ) (7 ) (5 ) ( 3 ) ( 1)
练习巩固
找规律,填一填。。 1.5,7, 9 , 11 ,13, 15 ,17 。 2.8,10 ,12, 14 ,16 , 18 ,20, 22 。 3.10,20 ,30 ,40,50, 60 ,70 。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3课时《厘米、米的认识练习》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3课时《厘米、米的认识练习》教案

厘米、米的认识练习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会测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数),熟练画指定长度(限整厘米数)的线段。

3.能结合具体实例,估测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4. 进一步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是有价值的。

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估测(限整厘米数)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想一想:(1)怎样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生答师小结: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一端对准 0 刻度线,看另一端对准的数字是几,就是几厘米。

或者可从其它整刻度量起,中间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也可拿后面测量终点的数减去起点的数就是几厘米。

(2)1米有多长?用米尺来量1米的长度时,为了保证精确,应该注意什么?师生交流后小结:1米的长度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两手臂张开大概是1米,小学生走4步大概是1米,两张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只要和这根米尺一样长的长度都是1米。

测量注意事项教师进一步强调测量时要左端要对准零刻度线。

(3)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学生先独立想一想,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全班交流汇报。

板书:1米=100厘米2.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厘米、米认识的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同学们,下面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我们通过几道练习来巩固一下我们所学习的知识。

(一)基础练习,巩固新知。

1.填一填。

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指名回答,并说说理由。

教师强调: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然后看到几厘米,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目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目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目录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1、比多少2、比长短3、比高矮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2、比大小3、几和第几4、2-5的分与合5、加法6、减法7、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圆第五单元:分类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6和7的认识2、6、7的分与合3、和是6、7的加法与6、7减几4、解决问题5、8、9的知识6、8、9的分与合7、和是8、9的加法和8、9减几8、解决问题9、10的认识10、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11、填空12、连加连减13、加减混合14、整理和复(一)15、整理和复(二)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数数、读数2、写数3、10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9加几2、解决问题3、8、7、6加几4、解决问题5、5、4、3、2加几6、整理和复第十单元:总复1、20以内的数2、20以内的加法、10以内的加减法3、认识图形、认识钟表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1)2、位置(2)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十几减92、十几减83、十几减74、十几减65、4、3、2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1、图形的拼组(1)2、图形的拼组(2)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数数、数的组成2、读数、写数3、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4、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1、认识人民币2、简单的计算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整十数加和减整十数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1)2、认识时间(2)3、单元测试题第八单元:找规律1、找规律(1)2、找规律(2)第九单元:统计1、统计2、单元测试题第十单元:总复1、总复(1)2、总复(2)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2、认识线段第三单元: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平均数。

青岛五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练习题+答案解析第八单元 厘米、米的认识

青岛五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练习题+答案解析第八单元 厘米、米的认识

第八单元厘米、米的认识◆◆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

测量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做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做单位,用字母m表示。

◆2、测量时,将尺子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应着刻度几,该物体为几厘米◆3、1米=100厘米①单位换算:米化厘米,加尾巴(2个0);厘米化米,去尾巴(2个0).②两个单位转化成一个单位或一个单位转化成两个单位。

1米50厘米=150厘米去掉缺失的单位130厘米=1米30厘米在百位后面加上米。

◆4、简单的加减运算:相同的单位进行加减,先算小单位,再算大单位。

不够减的时候向前面的大单位借1。

◆5、线段: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题目要求画线段时,注意标注数据。

第八单元 厘米、米的认识◆◆ 1、判断:下面这块橡皮的长度为6厘米。

()◆ 2、98厘米( > )1米◆ 3、把两根7厘米长的木条接在一起,重叠的部分长2厘米。

求接好后的木条长多少厘米?此题错在只看了橡皮的右端所对的刻度,而没有考虑橡皮左端是否与0刻度对齐。

因为橡皮左端与刻度对齐,所以这块橡皮长6-2=4厘米。

测量时,如果物体的一端没有和0刻度对齐,那么物体两端所对应的刻度差才是该物体的长度。

第八单元《厘米、米的认识》练习题一、填一填。

1、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可以用()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

2、小文的身高88厘米,她再长()厘米,就是1米了。

3、8厘米 28厘米 82厘米 10厘米 1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汽车长4________ 铅笔盒长20________大树高16________ 教室的门高2________练习本宽15________ 男头发约长4________5、单位换算。

7米=()厘米 2米+50 厘米=()厘米 400厘米=()米24厘米+10厘米=()厘米 40米+5米=()米 1米=()厘米135厘米=()米()厘米 15厘米+5厘米=()厘米6、在()里填上“>”、“<”或“=”。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第八单元-第4课时《认识人民币》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第八单元-第4课时《认识人民币》
在 里填上“>”“<”或“=”。 6角 < 70分 10元 > 9元9角
4元 > 4角4分
4元5角 = 45角
3角 < 1元
7角 > 7分
练习巩固
选一选。
(1)一块
A.5分
的价钱大约是( B )。
B.5角 C.50元 ,还剩( B )。 C.7分钱 。
(2)用10元钱买一个3元钱的 A.70元钱 B.7元钱
练习巩固
3元5角
2元
1元
5元
(1)

贵( 2 )元( 5 )角。 3元5角-1元=2元5角 8元+3元5角=11元5角
(2)4种物品各买一件,一共(11)元( 5 )角。 2元+1元+5元=8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贵多少元?
5元- 2元= 3元
练习巩固
30元
45元
58元
5元
1元5角
8元
(1)买一个
和一个
,一共需要多少钱?
30+5=35(元) 口答:一共需要35元。
练习巩固
30元
45元
58元
5元
1元5角
8元
(2)小红买了一架
,还剩5元,她原来有多少钱?
45+5=50(元)
口答:她原来有50元。
练习巩固
30元
45元
58元
5元
1元5角
8元
(3)亮亮用一张 员应该找回他多少钱?
买了一支
小丽
这是我攒的 零用钱。 我攒的零用钱比 小明多得多。
小美
小明
可能攒了多少零用钱?(画“√元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知识点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知识点一、认识集合1. 集合的概念:集合由若干个元素组成,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如{1,2,3},记作A={1,2,3}。

2. 集合的元素: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数、图形、字母或其他事物。

3. 集合的分类:集合可以分类为空集、单元素集合、多元素集合等。

4. 集合的相等: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集合相等。

5. 集合的子集:如果A中的每个元素都在B中,则称A是B的子集。

二、认识数字1. 数值概念:数用来表示事物的多少,可以用数字表示。

2. 数字的认识:认识1~20的数字及其大小关系。

3. 数的位置:数字的位置与意义,如个位、十位、百位等。

4. 数的结构:数字由一位或多位数组成。

5. 数的运算:认识加法、减法及其应用。

三、认识几何图形1. 点、线、面:认识几何图形中的基本要素。

2. 正方形:认识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特殊的正方形。

3. 长方形:认识长方形的定义、性质及特殊的长方形。

4. 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特殊的三角形。

5. 圆:认识圆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四、认识时间1. 时间的概念:时间是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用来表示事件先后关系的一种计量单位。

2. 一天的时间:认识一天的24小时、小时之间的关系及表示方法。

3. 日期的表示:认识年、月、日的表示方法。

4. 时间的读法:学习小时、分钟和秒钟的读法。

5. 时间的计算:认识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加减法等。

五、认识数据统计1. 数据的概念:数据一般由数字和文字组成,用来反映某种事物的特征。

2. 数据的集中趋势:认识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数据的展开程度:认识极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数据的分布情况:认识数据分布的情况,包括集中分布、分散分布等。

5. 数据的统计图形:学习统计图形的表示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六、认识分数1. 分数的概念:分数是把整体分成若干等份中的一份。

2. 分数的表示:学习分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分数线和分数的读法。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冀教版⼀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第⼀单元位置1. 确定左右的⽅法:与左⼿对应的⼀边是左边,与右⼿对应的⼀边是右边。

左、右是相对的。

2. 确定前后的⽅法:⾯对的⽅向是前⾯,背对的⽅向是后⾯。

前、后是相对的。

3.确定上下的⽅法:上⾯是指位置在⾼处,下⾯是指位置在低处。

上、下是相对的。

第⼆单元认识钟表(难点)1.认识⼏时整时的⽅法:钟⾯上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就是⼏时。

2.认识⼤约⼏时的⽅法:时针接近⼏,分针快到12,但没到12时,可以说快⼏时了;分针刚过12,可以说⼏时刚过。

快⼏时了和刚过⼏时,都可以说成⼤约⼏时。

3.认识⼏时半(半时)的⽅法:分针指向6,时针在两个整时刻中间,此时为⼏时半,即⼏时30分。

第三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数100以内的数的⽅法:运⽤点数法⼀个⼀个地数;数到⼏⼗九时(九⼗九除外),下⼀个数就是⽐⼏⼗多1个⼗的整⼗数;当数到九⼗九时,下⼀个数就是⼀百。

2.100以内的组成:10个⼗是⼀百;⼏个⼗和⼏个⼀是⼏⼗⼏。

3.100以内数的读写⽅法:(认识数位)从右边起,第⼀位是个位,第⼆位是⼗位,第三位位是百位;读数,写数都是从⾼位起。

4.100以内数的顺序:(百数表中的规律)横着看,后⼀个数⽐前⼀个数多1;竖着看,上⼀个数⽐下⼀个数少10。

5.⽐较数的⼤⼩的⽅法:⼗位数字⼤的数⽐较⼤;如果⼗位相同,再⽐个位。

6.⽐多少的⽅法:两个数很接近,⼀般⽤“多⼀些”“少⼀些”描术;两个数相差很⼤,⼀般⽤“多得多”描述。

(易错点)第四单元认识⼈民币1.认识⼈民币单位进率:1元=10⾓=100分,1⾓=10分。

2.简单⼈民币计算:计算两件商品⼀共多少钱,⽤加法。

在计算两件商品总价时,同单位相加。

3.商品价格调查:认识商品标价,如3.80元表⽰3元8⾓。

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重点)1. 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算整⼗数加⼀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加⼏等于⼏⼗⼏;⼏⼗⼏减⼏等于⼏⼗。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一、认识钟表1.学习如何读取时钟上的时间。

了解时钟的构成,包括时针、分针和秒针。

2.掌握时钟上的数字及其对应的时间,如12点、3点、6点等。

3.了解时针和分针的移动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学会看电子表的时间,如10:20。

二、时间的概念1.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如小时、分钟、秒。

2.学习使用时间单位,如5分钟、10小时等。

3.掌握时间的关系,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4.了解时间计算的规则,如加法、减法在时间中的应用。

三、10以内加减法1.学习10以内的加法,例如:3+2=5。

2.学习10以内的减法,例如:5-3=2。

3.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4.学习如何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生活中的数学1.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找零、计算速度等。

2.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规划时间、计算行程等。

3.培养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五、趣味数学1.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学习数学,如数数游戏、拼图游戏等。

2.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探索数学中的趣味元素,如数字的规律、图形的对称等。

六、几何初步1.了解基本的几何概念,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学习基本的几何测量,如周长、面积等。

3.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4.培养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七、实践与综合应用1.通过实际操作和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学习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如创新解题思路等。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pdf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pdf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和时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并学会读取整点时间。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

2. 读取整点时间。

3.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读取整点时间。

2. 教学难点: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的关系,学会读取整点时间。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钟表或多媒体课件,展示钟表的时针、分针,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钟表。

2. 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拨动钟表的时针、分针,读取整点时间。

3. 讲授法:讲解时间单位时、分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时间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实物钟表或多媒体课件,展示钟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钟表的名称。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怎样读取钟表上的时间呢?2. 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 通过实物钟表或多媒体课件,展示钟表的时针、分针,让学生直观地认识。

- 讲解时针、分针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

3. 读取整点时间- 出示几个整点时间的钟表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时间。

- 讲解读取整点时间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读取整点时间。

4.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 讲解时间单位时、分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

-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1小时=60分钟的关系。

5. 实践操作- 让学生动手操作,拨动钟表的时针、分针,读取整点时间。

-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学生的疑问。

6. 总结与拓展-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钟表和时间知识的理解。

-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哪些与时间有关的知识呢?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钟表,读取整点时间,并记录下来。

2. 家长协助,让学生了解自己每天的生活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一、认真听老师讲课。

这是我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

听讲时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开小差,更切忌一边讲话一边听讲。

其次要专心凝听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因为数学是以严谨著称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间就隐藏玄机无限。

听讲时还要注意记笔记。

一次老师讲了一个高难度的几何题,我一时没有听懂,多亏我记下了这道题以及解法,回家后仔细琢磨,终于理解透了,以至在一次竞赛中我轻而易举地解出了类似的一道题,获得了宝贵的10分。

上课还要积极举手发言,举手发言的好处可真不少!①可以巩固当堂学到的知识。

②锻炼了自己的口才。

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和错误能得到老师的指教。

真是一举三得。

总之,听讲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第二、课外练习。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课后作业也是学习和巩固数学的重要环节。

我很注意解题的精度和速度。

精度就是准确度,专心致志地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一次性准确,而一旦有了错,要及时改正。

而速度是为了锻炼自己注意力集中,有紧迫感。

我经常是这样做的,在开始做作业时定好闹钟,放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再做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作业速度。

考试时,就不会紧张,也不会顾此失彼了。

第三、复习、预习。

对数学的复习,预习我定在每天晚上,在完成当天作业后,我将第二天要学的新知识简要地看一看,再回忆一下老师已讲过的内容。

睡觉时躺在床上,脑海里再像看电影一样将老师上课的过程“看”一遍,如果有什么疑难,我立即爬起来看书,直到搞懂为止。

每个星期天我还作一星期功课的小结复习、预习。

这样对学数学有好处,并掌握得牢固,就不会忘记了。

第四、提高。

在完成作业和预习、复习之后,我就做一些爬坡题。

做这类题,尽可能自己独立思考,努力找出隐藏的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

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需要看一看参考书,以及请教师长和同学。

总之,要做到多看、多做、多问、虚心、勤奋,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才是关键的关键。

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1、认识计数单位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计数单位是一〔个〕;第二位是十位,计数单位是十;第三位是百位,计数单位是百。

2、100以内数的组成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几就有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有几个一。

3、100以内数的读法读数要从最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是几。

末尾的0不读。

4、100以内数的写法写数要从最高位写起,有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除最高位外,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5、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比拟〔1〕先比拟十位,十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2〕十位相同再比拟个位,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6、百数表7、用语言来描述数的大小关系两数相差很少,用多一些少一些描述;两数相差很多,用多得多少得多描述。

第四、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先把整十数看成以十为计数单位的数,再相加、减,得几就是几十。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个位相加不满十,十位的数不变;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即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

个位够减,十位上的数不变;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作十〕。

4、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对齐,即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5、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减法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对齐,即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后再减。

6、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假设是求一共的总数、付出的钱数、原来有多少此类题目用加法计算;假设是求还剩多少、卖出多少、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此类问题用减法计算。

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6-8单元 堂堂清(人教版)

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6-8单元 堂堂清(人教版)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看图填一填。

(1) (2)2、算一算。

30+60= 20+20= 50+30= 50+20= 70+10= 10+40= 3、小蜜蜂会在哪朵花上采蜜?20+40 50 40+30 70 50-20 20 80-70 80 30+30 90 70-50 304、连一连。

30+40 30 70-20 50-20 70 40-10 80-30 50 90-20 5、小熊吹泡泡。

6、给下列算式填上合适的数。

□=30 ○=10 △=50 □+○=( ) △-○=( ) ○+○=( ) ○+□+△=( ) 7、解决问题。

一共有多少箱饮料?第2课时80-30=90-20=60-10= 90-60=70-30=50-30=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一)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看图填一填。

(1)(2)==3、看谁算得快。

44+5= 79+10= 73+3= 56+20= 36+3= 32+5=+20= 48+30= 70+25= 51+8=4、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53+4 53+40 20+36 36+210+52 52+5 40+29 49+205、小鱼吐泡泡。

6、解决问题。

(1)植树。

冬冬和明明一共植了多少棵树?(2)给两个班每人发一个苹果,够不够?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二)1、算一算。

2、找朋友。

49+783+935+763 56 31 82 92 4223+858+574+83、在“<”或“=”。

+8 84+6 54+7 45+7 47+5 45+7 7+25 8+14 37+20 37+5 26+30 61+9 4、先圈一圈,再计算。

(1)(2)34+7= 26+4=5、算一算。

8+52= 9+66= 43+9= 20+55=74+6= 28+30= 50+39= 65+7=6、借足球。

原来有多少个足球?7、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1—4单元知识点梳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1—4单元知识点梳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1-4单元)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1、能够区分什么是平面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叫准名称,不要“形”和“体”弄混。

2、能够叙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点,饼能利用特点来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什么图形(注意经过旋转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等)。

3、数一幅图中各种平面图形的个数,需要对图形特点掌握清楚,并且在数的过程中要做标记,不重不漏。

4、理解“面在体上”,能够判断一个立体图形能画出什么平面图形,如本第7页的第6题。

5、能够根据立体图形可以看到的面来找对面,如本第7页的第7题。

6、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来找一个面的对面(这种题型较难,可以找几个练一练,去年考过这种题型,本第7页的第8题是这种题型里的相对简单的)。

7、补砖题。

8、图形的拼组,如至少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还有两个相同的特殊长方形(短边是长边的一半)可以拼成正方形或长方形。

还有三角形的拼组等,可以让孩子在家里拿几个相同的图形拼个试试(参考本或是自己的练习册)9、掌握七巧板的组成,每块图形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大小联系。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包括填未知数。

12-3和13-2这两种题型容易弄混,还有12+这种十几加几的题一上去就用破十法计算。

2、一图两式,如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1题,明白中间虚线的意思“既可以去掉左边也可以去掉右边”。

3、两种角度求其中的一部分(难点和易错点),如本第16页的第10题。

4、“多余条”解决问题,易错点,要根据问题准确地找出相关的数量关系。

5、比多少,要明确去掉的是和小数同样多的部分。

6、尝试根据已经知道的条来提问题,注意已经知道的就不能再来求了,提得问题要合理。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1、能够准确地数出数量填写表格和完成涂色。

2、能够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标准来进行分类(如要求分成两组,那必须选择一个标准将所有的分成两类,要分完而且两类之间不能有重复的)3、根据分类整理的结果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重要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重要知识点
知识框架
统计
1、组织比赛---(认识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
2、买气球---(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知识点
组织比赛(认识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
1、结合身边的实例,经历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2、认识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简单纵向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买气球(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1、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分类统计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收集数据的方法如:(1)小组统计,全班汇总(2)个人进行全班的调查(3)举手或起立进行集体统计。

整理数据的方法:一条表示同一类事物,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将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3、尝试利用数据做出简单的决定。

更多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重要知识点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请大家及时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