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心理发展认知发展林崇德老师提供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第三版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第三版摘要:一、发展心理学概述二、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3.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4.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5.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三、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1.婴儿期2.幼儿期3.童年期4.青少年期5.成年期四、发展心理学在各领域的应用1.教育领域2.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3.社会政策制定领域五、我国发展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正文: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老年心理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在林崇德第三版《发展心理学》中,全面阐述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应用。
本书以生命全程的视角,探讨个体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基本问题,帮助读者树立起关于生命全程的辩证发展观。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包括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维果茨基、皮亚杰和朱智贤等不同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本能、情欲和无意识的作用;行为主义学派关注环境刺激与个体行为的关系;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受社会文化历史的影响;皮亚杰学派关注认知发展阶段;朱智贤则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探讨心理发展。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各异。
婴儿期以生理发展为主,幼儿期逐渐出现认知和情绪发展,童年期表现为性格和社交能力的发展,青少年期则面临自我认同和心理独立的关键期,成年期则涉及人生价值观的稳定和心智成熟的实现。
发展心理学在各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领域,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优化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发展心理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在社会政策制定领域,关注个体心理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
我国发展心理学在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化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心理咨询与治疗水平,推动发展心理学在教育、社会政策等领域的应用,为全民心理健康和幸福生活作出贡献。
总之,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既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个体心理发展规律,也为各类实践领域提供了理论支持。
第四章 胎儿的生理心理发展 林崇德版 老师提供ppt课件
(三)有丝分裂 接合子经有丝分裂由1个细胞变成2个相 同细胞,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会复制。
(四)着床: 1.前期准备:受雌激素和黄体素的作用,内膜
变厚,血管增生,分泌营养液;接合子在输卵管纤毛 的作用下被运送到子宫。 2.时间:受孕后的6~7天。 3.部位:子宫壁上,大部分在子宫上段着床。
孕8周 此时胎儿长约2.5厘米,如草莓般大小。胚胎 长2.5厘米,已初具人形,头的大小几乎占整个胎体 的一半。可以看出眼、耳、口、鼻;四肢已具雏形。 早期心脏已形成,且有心脏搏动;卵黄囊及肝脏已 能形成含有血红蛋白的红细胞;肾脏也开始形成。 孕8周以前为胚胎期,孕8周以后进入胎儿期。 此时胎儿的面部、肘、膝部、手指及脚趾开始成形, 骨骼开始强健。胎儿初有轻微动作。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
一、胎儿发育的阶段与特点 二、影响胎儿发育的社会环 境 三、胎儿的社会适应性发展
在出生前的9个月中,人类可能 经历了比随后70年还要多得多的 精彩。——柯尔里奇(19世纪英 国诗人、散文家)
一、怀孕的过程 (一)减数分裂 (二)受孕: 1.定义: 精子和卵子的配子细胞核融合 在一起。
受精卵形成——细胞分裂——受精卵着床
三、胚胎的分化及胎儿的发育 (一)胚胎期的定义
受精卵着床后到第8周的时间。 其特点是发育非常迅速的时期,最易受到 伤害而致畸胎的时期。 (二)胚胎的分化 接合子经不断分化形成内、中、外胚层。 外胚层—皮肤、感觉器官、神经系统。 内胚层—消化、呼吸、膀胱、尿道。 中胚层—循环、上排泄、肌肉骨骼、 生殖系统。
3个月(成为胎儿) 身长与体重:8-10cm, 20-30g 胎儿发育:成人形, 头显得很大;肢体显得短小
发展计划心理学林崇德记录材料
第一单元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的部分。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人的一生经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各个阶段;个体的心理在不同阶段之间和各个阶段之内都不断地发展变化。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本章内容是狭义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二、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发展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历程。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20世纪中期以前,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被称为儿童心理学。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也经过一个准备和形成的过程。
’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在中世纪时期儿童并未被作为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来对待,只被视为“小大人”。
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以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本教育观念,认为儿童教育中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依据,应遵循“自然的法则”的教育思想。
这些教育观念和思想直接推动了对儿童发展和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
随后,福禄贝尔(P.Forebel)、达尔文等不仅继承了上述思想,还采用观察法、传记法等进行了实际研究,写出了儿童心理学早期的研究成果(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
这些思想和研究都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W.Preyer)。
普莱尔是德国的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他用观察法,跟踪研究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并于1882年发表了他的《儿童心理》一书。
这是第一本较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3.儿童心理学的演变与发展儿童心理学的问世和演变是与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诞生之后,西方儿童心理学又经历着一个演变和发展的历程。
5第四章 婴儿期心理发展(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林崇德版 老师提供
同伴交往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客体为中心(10月以前),交往是单方 面的,一方的社交行为不能引发另一方的反应。 第二阶段:简单的相互作用(10月—1.5岁)婴儿发 出的社交行为总能得到同伴的回应,包括身体接触、 大笑或微笑、发声或说话,给或拿玩具等。 第三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1.5岁---3岁)出现了婴儿 间合作的游戏、互补或互惠的行为。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 性的发展
一、社会性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性 1、社会性是指个体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 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 的心理特征,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 2、从自然人和社会人:社会性的发展是从婴 儿期开始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人格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过 程。
自己的镜象感兴趣,对妈妈镜象微笑、观看、哑哑语。 同伴阶段:发生在4-6月,对自己的镜象的动作和与 游戏同伴的动作相似,把自己镜象当作与自己打交道 的同伴。
伴随行为阶段:7-12月,随着自己发生的动作镜象而
作出相同的动作。 主体我阶段:1岁左右,把自己镜象的重复动作与其 他孩子区别开来,对自己的镜象感兴趣。
第三阶段 对“我”字认识(15-24月) 具有用语言标示自己的能力,如从了解自己名 字到使用代名词“我”“你” 第四阶段 对自己心理活动的认识(24月后) 儿童开始懂得“我想做”和“我应该做”的区 别,做错事后知道脸红害羞。
***迪克巡(1975)--1岁前儿童自我发展
妈妈阶段:发生在儿童4个月,表现对妈妈而不是对
(2)父亲是婴儿积极情感满足的重要源泉。(婴儿 与父亲更多地做的是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 并且是婴儿最重要的安全依靠) (3)父亲是婴儿积极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 (婴儿与父亲的交往中,通过无意识的模仿、学习, 更容易形成独立、自主、坚强、果断、自信、合作、 勇敢、开朗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及成人心理发展的学科。
它是在20世纪早期提出的研究
领域,20世纪50年代发展迅速。
它的研究内容宽窄不一,包括发育心理学、发展中的认
知心理学、发展中的生物心理学和发展中的社会心理学等。
发展心理学不仅揭示了儿童及成人在不同发展阶段如何理解并表达自己、如何适应复
杂的社会环境,还为孩子们的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著重于特定的特征、习惯或行为,以及它们如何根据年龄期的不同
而改变发展。
它也注重探讨儿童、婴儿和成人的心理发展历程的概念,其中包括个体发展
的多种可能性和结果及如何影响自我意识和行为模式。
从一个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们会遇到许多与发展过程有关的问题,如如何建
立适应性优势,如何运用解决问题的技能,成功表达自己以及如何建立心理发展的稳定性。
另外,它还着重研究发展中社会情绪、智力、角色和社会关系等相关议题。
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结论使临床心理学得以发展,其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它心理学的
有关问题,比如生命发展的动态及影响其的环境因素。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使孩子们及其
他个体的心理健康受到重视。
2024年《发展心理学》读后感_2
2024年《发展心理学》读后感2024年《发展心理学》读后感1《发展心理学》一书由心理学教授林崇德编制,经前后三次完善,目前已更新到第三版,但我今天还是想说一下1995年的第一版,这本书涉及了人从出生到离世的整个过程,分为: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成人期、老年期五个阶段,详细的讲解了每一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特点,这对于一名社会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这可以让我们根据发展过程和特点去分析这一阶段的问题,结合案例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方面,从社会工作者实际的工作角度来讲,我们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案主就是从婴儿到老年,这本书可以更专业的帮助我们了解案主,针对案主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帮助没有太多实务经验的一线社工快速了解各个群体,为个案或小组工作的开展尽可能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我们目前论文的写作有很大帮助,我们可以通过林崇德的介绍去了解每个阶段,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群体进行深入研究,将研究内容结合我们实际的介入过程,整合之后呈现在最中的论文中。
以婴儿阶段为例,婴儿阶段是指0-3岁,他们的学习方式分为三种:1、模仿学习,这是一种天生学习能力,20天左右新生儿已能模仿面部表情,跨文化研究发现模仿具有普遍性,是先天排定的婴儿的重要学习手段。
2、条件反射学习,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在婴儿出生十天左右就可以建立起来,最早的条件反射是新生儿对母亲抱起喂奶姿势做出食物性条件反射。
3、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习惯化:将同一刺激不断地重复呈现,婴儿对它的反应逐步减弱消失;另一种是去习惯化:这时再呈现一个不同于前者的新刺激,婴儿反应强度马上提高。
关于婴儿如何获得语法,有三种不同的理论进行解释,第一种是后天学习理论,强调后天环境对儿童的言语获得起决定作用。
第二种是先天成熟理论,强调先天因素对儿童的言语夹得起决定作用。
第三种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主张儿童的言语获得是主体的先天能力和后天环境因素相互用的结果。
2第四章 婴儿期心理发展(动作和情绪) 林崇德版 老师提供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个 体发育与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这个年 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 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
2. 感知觉迅速发展,且在许多方面接近成熟水 平;
3. 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4. 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发展的重要标志。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婴儿一周岁以内常哭,是 正常的事,也有生存、发展上的意义;1-2岁 以后的孩子还常哭,大人则要特别注意分清原 因,区别对待:
一是孩子是否在以此要挟自己,把哭做为一种手段;
二是孩子是否有身体不适(婴儿有时突然发生莫名 其妙的啼哭或其他不愉快现象,可能是发病的先 兆);
三是自己是否过于忽视孩子。
哭泣
快乐
生气
不舒服
嫉妒
嫌恶
一、情绪情感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
意义
(一)情绪情感是婴儿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重要工具
(二)情绪情感是婴儿心理活动的激发力量 (三)情绪情感推动、组织婴儿的认知活动
中等强度的情绪唤醒水平能使认知活动达到最佳水平
(四)情绪情感是婴儿进行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 (五)情绪情感促进婴儿个性形成 基于上述对婴儿情绪情感意义的认识,教养者应高度重视婴儿的
婴儿恐惧的发展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本能的恐惧(初生就有) (大声、高处降落、身体位置突变、疼痛等引起)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4个月左右开始) (与曾经引起过不愉快经验的刺激相联系)
(3)怕生(6-8月左右)
(对陌生人、陌生或怪样的物体、没有 经历过的情况发生警觉、害怕、恐惧等)
3、婴儿依恋的类型:
——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4、早期社会性依恋的重要意义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二版读后感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二版读后感林崇德的《发展心理学》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心理学教材,通过对人类发展过程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规律和原理。
在读完第二版之后,我对人类的发展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对自己的心理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下面就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进行详细的阐述。
第一章人类发展的基本概念在第一章中,林崇德介绍了人类发展的基本概念,包括发展的定义、特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历史。
通过阅读这一章,我对人类发展的范畴和研究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了解到了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章孕前、婴儿期与幼儿期的发展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孕前、婴儿期和幼儿期的发展特点和相关理论,对我而言,最有感悟的是婴儿期的早期发展对个体后续人格和智力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我了解到了家庭、社会环境对婴儿期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孕前和幼儿期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第三章儿童期的发展在这一章中,林崇德通过对儿童期的发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我特别关注了儿童期的认知发展,特别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这一理论对我的影响很深,它使我更加关注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也使我更加关注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第四章青少年期的发展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林崇德通过对青春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这一章中,我对青春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加深了对青春期问题的关注和理解。
第五章成年期的发展成年期是一个复杂的发展阶段,林崇德在这一章中主要介绍了成年期的社会角色、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学习这一章,我对成年期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职业发展和家庭生活的关系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第六章老年期的发展老年期是人类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林崇德通过对老年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这一章中,我对老年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也加深了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题答案1.2 课后习题详解一、名词解释1.发展心理学答: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2.社会化答: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
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3.年龄特征答:年龄特征是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
就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初期)、中年期(成年中期)、老年期(成年晚期);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婴儿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3/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皮亚杰。 ②理论要点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环境不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具体来说: a.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功能,语言源于智力并随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b.认知起因于主客体乊间的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动作的发展不协调 导致逡辑的产生,从而导致语言的产生。 (5)相互作用论 ①语言发展的新理论强调内部经验和环境输入乊间的相互作用,实际上强调语言学习的 社会语境。 ②不他人交流的先天能力不丰富的语言、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帮助婴儿去发现语言的功 能和觃则。 ③根据言语获得的相互作用理论,言语发生的过程,实质上应该看作是一个多种因素相 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的活动过程。 ④在系统发生的初期,即时性模仿和强化依随可能相对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在系统发生 的中、晚期,选择性模仿和婴儿自发的言语实践活动则可能起主导作用;而人类所独有的符 号表征能力、适宜的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则是言语系统发生发展的前提条件。
2.试评述几种主要的言语获得理论,谈谈你对婴儿言语发生发展内在机制的理解。 答:言语获得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强化说 ①代表人物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②理论要点 言语的获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斯金纳特别 强调“及时强化”在婴儿言语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在婴儿言语乊后,马上就给予 强化,将有利于帮助婴儿形成言语行为。斯金纳把言语的发展看成是通过操作条件作用儿童 习得的口头反应数量上的增加。 ③评价 强化说有其合理性,可以解释清楚某些低级言语的发生过程,如最初的语音和单个单词 等。 (2)转换生成说 ①代表人物 乔姆斯基。 ②理论要点 a.语言是利用觃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丌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 b.语法是生成的。婴儿先天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 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一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 c.每个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句子的深层结构(语义)通过转换觃则变为表层 结构(语音等),从而被感知和传达。 d.乔姆斯基对理论进行补充:作为言语获得基础的这种先天机制,后天必须及时地暴 露于语言的刺激下而被激活,否则就会失败。 ③评价 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有着许多合理乊处,但其“语言获得装置”只是一种假设,尚未也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第三版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第三版【原创实用版】目录1.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意义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4.儿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5.发展心理学的应用和挑战正文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从出生到老年各个阶段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探讨人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心理特征、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从而为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在我国,林崇德教授的《发展心理学》第三版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教材,为研究发展心理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案例。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观察法主要用于自然环境下对个体心理行为的记录和分析;实验法则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过程进行操纵和控制,来揭示心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调查法则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以揭示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主要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儿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生物因素主要指遗传、生理成熟等,对儿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产生稳定的影响;家庭因素则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对儿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产生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则通过教育、同伴关系等途径对儿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产生间接影响。
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心理健康、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个体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心理健康、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
然而,发展心理学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文化差异、个体差异、发展速度等。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婴儿的心理发展)
第5章婴儿的心理发展1.动作发展在婴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重要意义?答:从心理的起源与发展来看,动作对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具体如下:(1)个体心理的起源与动作密切相关。
在个体思维、智力的发生过程中,动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从个体心理的发展历程上看,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由外逐步内化的,而动作在心理的内化过程中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从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以及心理各个具体方面的早期发展来看,动作作为主体能动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它使个体能够积极地构建和参与自身的发展。
①动作对于大脑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②动作使个体对外部世界各种刺激及其变化更加警觉,并使感知觉精确化;③动作使得婴儿的认知结构不断改组和重建;④动作改变着个体与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的互动模式,促进了个体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影响着个体的社会交往特点,对个体的情绪、社会知觉、自我意识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2.试评述几种主要的言语获得理论,谈谈你对婴儿言语发生发展内在机制的理解。
答:(1)言语获得的理论包括先天论、习得(或经验)论以及相互作用论三种主要理论。
①先天论a.理论内容言语的先天论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包括先天语言能力说、自然成熟说。
先天语言能力说即由乔姆斯基提出的。
自然成熟说的代表人物是勒纳伯格。
b.评价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有着许多合理之处,但其“语言获得装置”只是一种假设,尚未也很难得到证实。
他过于强调天赋和先天性,低估了环境和后天教育的作用,忽略语言的社会性,有唯心主义倾向。
②习得(或经验)论a.理论内容言语的习得论认为,言语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强调家庭和社会环境对言语发展的重要作用,包括强化说与模仿说。
b.评价强化说有其合理性,可以解释清楚某些低级言语的发生过程,如最初的语音和单个单词等。
但模仿说并不能解释清楚言语获得过程中的全部事实。
③相互作用论a.理论内容言语的相互作用论认为,言语发展是生理成熟、认知发展与不断变化的语言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认知相互作用论和社会相互作用论。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婴儿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5.1 复习笔记一、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是儿童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婴儿生理发展是指其大脑和身体在形态、结构及功能上的生长发育过程。
大脑、神经系统和感官的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婴儿的生理发展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婴儿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一)婴儿的生理发展1.对婴儿大脑功能的新认识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也影响结构。
婴儿大脑的形态发展就直接影响、制约着其功能的发展,决定着其发展的速度。
(1)婴儿大脑的形态发展①脑重与头围a.脑重婴儿大脑从胚胎时期开始发育,出生时已重达350~400g,是成人脑重的25%。
6个月时已达700~800g;12个月时已达800~900g;24个月时增到1050~1150g;36个月时脑重接近成人脑重范围。
此后发育速度变慢,15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
b.头围婴儿头围在刚出生时已达34cm左右,大约是成人头围的60%;24个月时达48~49cm;此后增长速度变慢,10岁时才达52cm。
②大脑皮质胎儿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具备。
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细胞构筑区和层次分化已基本上完成,大多数沟回都已出现,到2岁时,脑及其各部分的相对大小和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人大脑。
白质基本髓鞘化,与灰质明显分开。
大脑的髓鞘化程度是婴儿脑细胞成熟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整个皮质广度的变化与髓鞘化程度密切相关。
(2)婴儿大脑的功能发展①脑电a.脑电的变化常作为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同步节律波α波常作为婴儿脑成熟的标志。
b.5个月胎儿已显示出脑电活动,8个月以后则呈现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c.新生儿皮质神经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熟的。
在新生儿皮质投射区中还记录到对各种感觉运动刺激的诱发电反应,其中最成熟的是运动分析器投射的反应。
d.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12~36个月期间,婴儿脑电活动逐渐成熟,主要表现为安静觉醒状态下脑电图上的主要节律的频率有较大提高,脑电图的性质也复杂化。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胎婴幼儿期
性别认同的发展
性别认同的发展: • 2岁儿童能够区分他人的性别, • 2.5-3岁能够区分自己的性别; • 5-7岁儿童才开始理解性 别的坚定性 (自我的性别-同性别他人的性别-异性别他人的性别)
性别角色标准 性别角色认同
社会成员公认的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动机、 价值、 行为方式和性别特征等, 反映了文化或亚文化对不同性别成员行为适当性的期望
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 从陈述句 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 从无修饰 句到修饰句
从对话语句向独白语句发展 • 从情景语向连贯语发展
婴儿的情绪发展
情绪发展特点 面部表情和识别
1-3月 出现社会性微笑,促进了婴儿的社会性交往 3-6个月 以积极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 7-9个月 开始参与社会性游戏,产生恐惧,焦虑,开始产生分离焦虑 9-12个月 依恋阶段,对主要照顾者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婴儿的感觉发展 婴儿知觉的发展
婴儿视觉的发展 婴儿听觉的发展 婴儿肤觉的发展 婴儿味觉和嗅觉的发展
①形状知觉
3个月的婴儿已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 形状知觉研究还表明,幼小婴儿就具有模式化的、有组织的视觉世界。 他们偏爱一定程度的复杂的世界、信息量多的图形和对他们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某些形状, 不喜欢没有图案的模式。
胎婴幼儿期发展
第三章 胎儿期 与新生儿期的发展
第四章 婴儿期 的心理发展
第五章幼儿 的心理发展 (学龄前儿童期)
胎儿发展
第一节 胎儿期的发展
影响胎儿正常发展因素
畸胎的形成
新生儿的一般性特征
第二节 新生儿
新生儿的学习反应能力
新生儿的社会性表现
第四章 婴儿期 的心理发展
主要特点
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
精品课程心理林崇德教授心理发展理论ppt课件
60或65岁以后
面对不可避免的身心适应问题
12
三、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关系
❖ 环境和教育只有通过个体心理的内部矛盾才能 起作用。
❖ 个体心理的内部矛盾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13
四、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例如:对于人类来说, ❖ 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 ❖ 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7~10
是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表 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 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 认识活动。
与记忆含义基本相同,指个体 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储存和 提取的过程。
23
第二节 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
是指能为人所觉察到的个体心
活动。
• 概括性
特点
• 自觉性
• 能动性
24
(二)无意识
无意识
也称潜意识,就是不能为人所 察觉到的个体心理活动的总和。
42
个体的主观状态
个体的需要和兴趣
43
(三) 注意的种类 2. 有意注意
(1)什么是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
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44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有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是一系列心
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活动任务的认识 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个体的意志努力 对活动的精心组织
45
(三) 注意的种类 3. 有意后注意
(1)什么是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
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46
(2)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活动的自动化
47
注意的种类
类型
目的性 意志努力 性质
例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复。
四、婴儿思维的发生和发展
1、思维的种类:
①
直觉行动思维(动作思维)-动作
②
直观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形象
③
抽象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概念
2、婴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1)0-1岁是婴儿思维的准备期(发展感知觉、积累感知觉经验) (2)1-3岁产生思维的低级形式——直觉行动思维。 (3)3岁左右,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具体形象思维。
触觉发展显示了认知进步
① 口腔探索(1岁前)
② 手的探索作为口腔探索的补充(1-2岁)
③ 口腔探索作为手的探索(1-2岁)
④ 手的探索(2岁以后)
重视:要把触觉当作婴儿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看待,认识触觉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5)婴儿知觉能力发展的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半岁左右能坐起来,可以较好的完成手眼协调的活动。 1岁认识物体永存。 2岁掌握物体的名称。 3岁开始辨别事物的上下、大小。
③ 新生儿对语言有明显的同步动作反应,其它声音没有此现象。
听觉发展 ① 表现出对声音的偏爱。4月后对优美的音乐产生同步动作反应多,对强烈音乐同步动作减少。 ② 24月儿童能静下来听音乐,并有合乎节拍的舞蹈。
12-13岁前,年龄增长听力增长 20岁以后听力开始下降。
(3)婴儿味觉发展的主要特点
① 看、听、触、动多种感官结合
看:如色彩鲜艳的,挂在床边的玩具(0-6月);人脸是婴儿最感兴趣的图画(床边30厘米挂脸谱或
不碎的镜子);
听:受压后作响的玩具、生活中的声音、富有变化的嗓音
触:各种不同质地做的洋娃娃或动物(但6月下的不能玩绒毛玩具);凹凸塑料或粗糙棉布表面的小
球(起按摩作用);每天坚持抚触训练;皮肤温度适应性训练的。
距离知觉:
距离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凸凹程度及远近程度的反应。
①
深度知觉:婴儿6月后就能辨别视觉深度,研究表明儿童深度知觉与爬行经验有高相关。
②
远近距离知觉:0-3月产生物体逼近的初步反应(闭眼);4-6月产生躲避反应。
视崖实验
4、婴儿感知觉的培养
(1)创造具有丰富感知觉刺激的的物质生活环境,提供运用多个感官训练的机会。
婴儿期心理发展认知发展林崇德老师提供
1
一、婴儿感知觉的发生和发展
1、基本概念
(1)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子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外部感觉:反映颜色、声音、气味、味道、冷暖、触压等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
内部感觉:身体的平衡、运动,以及机体的饥、渴、疼痛、疲倦等的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 等)
的婴儿偶尔吐露ei,ou 等非哭叫声音;2个月发出m-ma;3个月出现更多的元音a,e,ou及辅音m, h等。 第二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呀呀语)4-8月。 发出b,p,d,n,g,k等辅音和a-ba-ba-ba,da-da-da,na-na-na,ma-ma-ma,pa-pa-pa等连续 音节。
2、感知觉在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1)感知觉是人生最初的认识过程和活动,感知觉是其它心理活动的基础。 (2)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基本保证。 (3)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基本手段。即使是在3-6岁幼儿的活动中,感知觉仍占主
导地位。
3、婴儿感知觉的发展:认识的转变 习惯化范式(去习惯化范式)
① 瞬时记忆(2秒钟以内) ② 短时记忆(2秒以上,1分钟以内) ③ 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甚至终身不忘) (4)记忆的规律(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2、记忆的意义:
(1)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发展智慧的手段 (2)离开了记忆,人就无法进行更高级外心理活动,心理就无法发展。 大凡有成就的或智力超群的人,都有惊人的记忆力。
3、记忆的发展
记忆发生的标志:新生儿的条件发射 0-3个月:条件反射的保持时间不断延长 3-6个月:长时记忆可保持数周 6-12个月:认生、寻找物体、模仿动作 12个月以后:言语记忆和延迟模仿。
3、婴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1岁以前记忆能力比较差,只有再认而无重现。 (2)1岁左右能再认相隔几天和十几天的人与物。 (3)2岁左右能有意识回忆数天前的事件。 (4)3岁左右,能再认3个月前的人与物,但是重现仅限于几星期前的事。
③ 颜色视觉---新生儿就能分辨颜色,4月-8月儿童表现出颜色的偏爱(顺序:红、黄、橙、绿、蓝、 白、黑、紫)。
④ 2-3岁说出部分颜色的名称。
(3)婴儿听觉发展的主要特点
听觉的发生
① 5-6月的胎儿听觉感受器发育成熟。听到1000HZ的声音。
② 新生儿能区分声音的高低、出生2月后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尤其对母亲的声音感兴趣),以及 不同情感的语调。
第三阶段---------学话的萌芽阶段9-12月。 模仿发音; 发生更多声音和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同一音节的音调经常变换;随场合变化音调。
(二)语言发展阶段(12月-36月)
1、听: 第三阶段----具体刺激到词的反应(13月-18月)
第四阶段----词的刺激到词的反应(18月后对话) 2、说: 单词句(1岁):球球、糖糖 电报句(1.5岁):妈妈班班、娃娃排排 简单句(2.5岁):
4.认知学说
皮亚杰认为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功能,源于智力并随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由于动作的发展的 与协调,产生了逻辑,由此导致语言的产生。
5.相互作用论
儿童在语言学习的社会环境中,观察并参与到与他人的社会交流,从这些经验中,儿童建立了一个 将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与其社会意义联系在一起的交流体系。
③ 视觉追随---新生儿已能用眼睛追随物体(90度至180度)。
④ 视觉注视时间---1个月时能集中5秒,3月集中7-10分。
视觉的发展
① 婴儿的视敏度由低到高的发展着,发展速度逐渐降。
② 视敏度---新生儿的视敏度为6/60—6/120,半岁达6/6水平,生后头半年是婴儿视敏度发展的关键 期,这时候出现发育问题会引起视觉丧失。
谢谢观赏
46
2.转换生成说
乔姆斯基 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 语法是生成的。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使得普通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 深层结构(语义)通过转换规则变为表层结构(语音),从而被感知和传达
3模仿说
选择性模仿:婴儿对成人言语的模仿是有所创造,有所选择的。(Whitehurst, 1975) 即时的、完全的临摹 即时的、不完全的临摹 延迟模仿
① 新生儿对不同味觉物质已有不同反应。
②
半个月左右时对甜味作吸吮动作,露出愉快表情,对苦、酸、咸的物质则表示不安、皱眉、闭
眼、恶心。
③ 3-4个月对各种主要物质的溶液能精确分辨。
(4)婴儿触觉发展的主要特点
触觉发生 4-5月的胎儿已经产生触觉反应 无条件的食物反射及无条件的防御反射证明新生儿的触觉反应
三、婴儿想象的发生和发展
1、基本概念
(1)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Leabharlann (2)想象的种类:①
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②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③
梦
2、婴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1)新生儿没有想象能力 (2)1周岁之前的婴儿尚无想象活动。 (3)1-2岁的婴儿只有萌芽状态的想象,他们能够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简单事物反映在自己的游
(一)前语言期阶段(0-12月) 1、听 第一阶段----具体刺激到直接反应(无法理解语言) 第二阶段----词的刺激到直接反应6-13月
(表现为能理解成人的一些字词和句子6-10月、能按照成人的吩咐去做相应的事情10-13月)
2、说 第一阶段----------简单发音阶段(反射性发音)0-3月。 1个月以内的儿童未分化的哭声 (谢尔曼实验:刺针、捆绑、饥饿、上下抛哭声无分别); 1个月
第五单元 婴儿语言的发展
一、婴儿言语发展理论
语言与言语
索绪尔,言语是语言的传递过程,语言只有通过言语活动才能成为交流工具,活的语言。
婴儿言语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
1.
语言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2.
是被动学习还是主动创造
3.
思维与言语发展的关系
1.强化说 斯金纳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在婴儿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2)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空间知觉:反映事物的大小、现状、方位、距离等;
时间知觉:年月日时分秒;
运动知觉:物体位置变化、运动的速度;
社会知觉:对他人、对自己和人际关系)
感觉和知觉合称感知觉。
(3)感知觉器官:每种感觉对应有一种感觉分析器(如视觉分析器、听觉分析器)。 感受器——传导神经——神经中枢
儿童是一个积极交流的个体。
一、语言活动的过程
1、语言的表达过程:把头脑中的思想情感等用发音器官或手部动作表达出来。如说、写、(聋哑 人)比画
2、语言的感知理解过程:听到语音或看到字型时在头脑中把它的意义理解思索出来。如听课、看 书等。
二、语言的类型
口头语言 听——说
书面语言 写——读
三、婴儿语言的发展阶段
方位知觉:
个体对自身或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的反应,包括上下、前后、左右三个纬度。婴儿期主要靠听觉 和视觉定向。儿童成熟以后听觉定向逐渐让位于视觉定向。 3岁掌握上下方位; 4岁掌握前后方位; 5岁开始发展左右方位: 5-7岁掌握自身为标志左右;7-9岁相对混乱左右概念时期 ;9-11岁灵活左 右概念
主谓句(他觉觉了)、主谓宾句(妹妹读书)、简单修饰的主谓宾结构(两个娃娃玩积木、我 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