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总结》新人教版必修
时间
阶段特 点
主要表现
1966~ 1976 年
遭受严 重挫折
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大批教授 受到批斗
“文化 大 革命” 结束 后
全面繁 荣
①恢复高考制度。 ②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指导方针。 ③确立“科教兴国”战略,实施“211 工程”,启动“希 望工程”,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时期 背景
侧重点
①和平与发展
成为时代的主 ①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
20 世纪 80 年代 以后
题。 ②国际经济科 技领域的竞争 日趋激烈。
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 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 市场等。 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改革开放日 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
益深化
影响
提高了综合国 力,缩小了与世 界发达国家的 差距
二、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与主要表现
时间 阶段特点
1949~ 1956 年
深受苏联 影响
1956~ 1966 年
在探索中 前进
主要表现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成为 重中之重。 ②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 进行调整
①确立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②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 度。 ③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 系
单元整合
一、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时期 背景
侧重点
影响
20 世 纪 80 年代以 前
①美国敌视新中国, 想要扼杀新生政权。 ②20 世纪 60 年代, 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 界局势紧张
发 技 导 人 高展 ,弹 造 国如军 、 卫 防原事 氢 星 实子,科 弹 力提弹、、① 的 主 支 ② 地巩 国 义 持 提 位固 防 建 。 高并 安 设 了维 全 提 中护 供 国,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学习总结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ppt版本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
A项
排除
于一体,与图片明显不符,故A项错误
此时西方流行的画派是现代主义画派,
现代主义绘画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自
B项
排除
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与图片明显不符,
故B项错误
图片真实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
高分策略指 导
——论证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解读
(1)从命题形式上看,一般分为两类:
解答技巧 (1)注意史论结合:即选择正确答案时,要运用正确的史学理论去评 价史实,平时学习时就要深入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分析历史概念各 角度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比较其异同。 (2)多角度理解结论:要真正理解论点所阐释的历史概念、历史结论 的内涵与外延。 (3)备选项的仔细比对:做题时既要注意论点与论据的对应,还要明 确论据与论点之间是否符合逻辑关系,论证是否合理等,通过多角度 对比后选出最佳选项。
①在题干中提出历史结论或以一段材料作为论点,要求学生在备选项中
选出与之相符合的论据或结论。
②在题干中列出一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
或历史现象而得出的结论。
(2)命题趋势:该题型选取材料灵活且覆盖面广,所呈现的结论多是 课本中未出现的,而用来验证结论的史实则多是课本所涉及的内容, 既能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解读能力,又能考查所学知识与题目论点的 有效结合,因此,近几年高考中对该题型的考查力度呈递增趋势。 (3)题型特点:此类考题要求学生全面分析,准确解读,往往要从近 似备选项中找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属于较难题型。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单元学习总结
内容索引
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 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点睛]本专题主要讲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
主要内容包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教育事业的新成果,文学艺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通过对我国科技、教育、文学艺术方面主要成就的复习,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和文化事业在曲折中发展前进的历程。
了解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关注各项事业发展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标考点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重点掌握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等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解析考点1]简述建国以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及历史作用。
〔1〕“两弹一星〞A.1964年6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C.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东方魔稻〞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并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
西方媒体因此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工业革命〞。
〔3〕“银河“系列计算机A.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型机诞生。
B.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4〕“神舟〞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地送上了太空。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13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第13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程标准1.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难点1.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技术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2.理解党和政府在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
3.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两弹一星”和“神舟”五号1.“两弹一星”(1)概况①背景:新中国诞生不久,工业体系尚未建立,科技落后,人才缺乏。
②目的:打破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③决策:1955~1956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果断决定研制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原子弹和导弹①成就:在青年科学家邓稼先的领导下,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拥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②核政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③和平利用:中国先后建成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为工农业生产提供电力。
(3)卫星①概况:1956年10月,毛泽东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提议;从美国归来的科学家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②成就: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2.“神舟”五号——载人航天(1)背景:1992年,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2)成就①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中国的航天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②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返舱并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判断正误(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习总结学案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学习总结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事业发展的线索、特征及教训1.线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出现了新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文化大革命”十年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文学艺术发展出现第二个高峰,呈现繁荣景象。
2.特征:文化事业经历了更新、凋零、繁荣的曲折历程;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指导下,出现两个高峰;“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的凋零为我们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3.教训: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实事求是,处理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关系等。
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以前,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1)建立科研机构,建立科学研究体系。
(2)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基础。
2.第二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一阶段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有: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南京长江大桥落成,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等。
3.第三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1978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1)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迎来了我国科技事业新的春天。
(2)1985年,在科学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指导下,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3)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例题(2017·课标全国Ⅲ,31)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解题规范]一明考点: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实主义绘画二抓关键: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1954年”“《婆媳上冬学》”,说明该画反映了社会现实三析选项:答案 C——概念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概念型选择题是指对历史基本概念进行阐释的选择题。
高中历史第5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习总结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
党中央提出“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方
教育者在德、智、
针,中国文艺创作获
体几方面都得到发 展”等方针,中国
得大丰收,主要成就
有文学作品《茶馆》
初步形成了比较完
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蔡文姬》《青春之
歌》等
“文化大 革命”时
一部分科学家排除干扰,1966年夏,高考制度 取得了一定成就,如第 被废止。70年代初, 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袁 高等院校开始招收“
邓小平提出“三个 面向”指导方针, 党中央提出“科教 兴国”战略,完善 教育立法。中国教 育事业成就斐然, 实现“两基”,中 等职业教育、高中 教育、成人教育发 展迅速;高等教育 已成体系
邓小平提出“二为 ”方向,恢复“双 百”方针,中国文 化事业迎来新的发 展春天,如设立各 种文化艺术奖项(鲁 迅文学奖、茅盾文 学奖等)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单元学习总结
知识结构
知识线索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阶段
科技事业
党中央制定“重点
发展,迎头赶上”
新中国成立初
期至“文化大 革命”前
等方针,取得了巨 大成就,如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成功、
(1949~1966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
岛素等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党中央提出“使受
正确
图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 D项 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办学方针,不是艺术想象, 排除
故D项错误
解题技巧
概念型选择题 解答此类选择题多运用以下方法: (1)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概念的时间和 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 (2)本质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 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就要被淘汰。 (3)时空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使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 “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4)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迅速 解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
2019新课标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doc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八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九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十课鸦片战争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十三课辛亥革命第十四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十五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十六课抗日战争第十七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十八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十九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十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二十二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二十三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二十四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二十五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二十六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五课开辟新航路第六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十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十二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十三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十五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十六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十七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十八课罗斯福新政第十九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十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二十一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二十二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二十三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二十四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选修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一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二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三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第四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五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六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第七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八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第九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第3课华盛顿会议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2课冷战的开始第3课美苏争霸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1课朝鲜战争第2课越南战争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第6课两伊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选修5第一单元历史和历史的“重现”第1课历史是什么第2课历史学是什么第3课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第4课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第二单元人类起源之谜第1课人从哪里来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第3课寻找人类的祖先第4课人类起源在何方第三单元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第1课克里特岛的美丽传说第2课伊文思的惊人发现第3课克里特文明的“重现”第4课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第4课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1课“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第3课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第4课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第六单元玛雅文明的消失第1课玛雅文明的发现第2课玛雅文明的历史第3课玛雅人的智慧第4课玛雅文明的假说第七单元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第1课穆塔帕王国与“黄金国”的传说第2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掘第3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第4课谁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选修6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第1课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第2课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第二单元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第1课雄伟的金字塔群第2课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第1课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第2课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第四单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1课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第2课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1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第3课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第六单元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第1课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第2课瑰丽的夏宫──颐和园第3课突显皇权的明孝陵第4课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第1课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第2课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探究活动课扬州小秦淮河的考察和保护建议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第1课古雅的昆曲第2课昆曲的拯救和保护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第1课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第2课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必修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3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3)教育事业的发展(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相关考点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党宣言》)4.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5.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第三次科技革命)6.李四光(选修4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了解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基本观点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
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重点梳理[复习要点]科技战略科技成就作用【突破】材料一: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文选》第3卷)材料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
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1)60年代我国制定“两弹一星”科技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分析】第一,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四省市)2018-2019版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省市)2018-2019版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省市)2018-2019版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总结(五)一、新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的阶段特征时间特征重要表现1949~1956年受苏联模式影响(1)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2)基本仿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1956~1966年曲折中前进(1)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1958年掀起“教育大革命”,有成就也有教训;(3)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1966~1976年成就与挫折(1)1973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成功;(2)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上天;(3)教育受到冲击,成为“文化大革命"重灾区;(4)“双百”方针受到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成就辉煌(1)2003年,“神舟”号载人航天成功;(2)确立“科教兴国"战略;(3)“双百”方针重新贯彻二、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三者是相互依赖、互为基础的(1)科技、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
社会经济的需求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经济发展,才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各种物质条件;科学技术只有同经济密切结合,其价值和作用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学习总结讲义 北师大版必修3
上”等方针,取
文艺创作获
立初期至
智、体几方面都
得了巨大成就,
要成就有文
“文革”
得到发展”等方
如第一颗原子弹
《红日》,
前(1949~
针,中国初步形
爆炸成功、人工
《上甘岭》
1966年)
成了比较完整的
合成结晶牛胰岛
等,其他还
国民教育体系
一部分科学家排除干扰,
“文革”
党中央发起“上山
取得了一定成就,如第一
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单元学习总结
内容索引
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 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
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
线索梳理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阶段
科技事业
教育事业
文
党中央制定“重
党中央提出
党中央提出“使
点发展,迎头赶
百家争鸣”
新中国成
受教育者在德、
箭领域里的“神舟”系列宇 然,实现“两基”, (1978
宙飞船发射成功,信息技术 中等职业教育、高中 年至
领域里的巨型计算机,生物 教育、成人教育发展 今)
工程领域里的基因测序等 迅速;高等教育已成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例题 (2017·课标全国Ⅲ,31)右图为1954年某画 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时期
下乡”运动和“教
颗氢弹爆炸成功、袁隆平
(1966~
育大革命”,教育
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
1976年)
事业遭到破坏
水稻等
邓小平提出“三个面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 向”指导方针,党中 改革
最新2019中考历史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项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依法治教”新阶段的标志是()A. “863”计划的实施B. “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D. “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2.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
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音,声音清晰宏亮。
这是描述发射成功的情景。
()A. 东方红1号B. 风云1号 C. 神舟1号 D. 实验1号3.下列图片同属于哪一领域的科技成果( )A. 生物工程B. 计算机技术 C. 太阳能技术 D. 空间技术4.甲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964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尔方红1号 B. 我国成功地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五不同用途的卫星发射到太空C. 我国多次发射返回式卫星,并将卫星收回地面D. 我国不可承接为外国发射卫星的任务5.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A. 邓稼先B. 袁隆平 C. 钱学森 D. 杨振宁6.(2017·营口)2016年10月11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
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
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C.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7.我国的航天技术起步于()A. 20世纪50年代B. 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8.1984年,为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夺得第一枚金牌的运动员是()A. 许海锋B. 李宁 C. 容国团 D. 郑凤荣9.“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院士,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他将自己59年的人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航天事业。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人教版必修三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一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科技战略1、1949年11月,设立中国科学院,郭沫若出任院长;制定了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
2、文革中,中国的科研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但有突破性进展3、1978年以后:1978年3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邓小平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重新得到了肯定和重视;1985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科技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为提高国家在世界上的综合科技竞争力,国家制定了并实施了"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4、成就:21世纪初60%以上的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科技成就一〉、"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用核技术为人类造福方面,建成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火箭和导弹研制方面,1956年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一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地球卫星方面:在酒泉发射中心,1960年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注意: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3年10月15日,神州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扬利伟升上了太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华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 3
[主题时空线索串联]
[自我填充]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双百”
C.社会主义
D.教育革命
[主题发展历程纵览]
新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时间
特征
重要表现
1949-1956年
受苏联模式影响
①新中国成立之初,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②基本仿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
成就辉煌
①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
②2008年9月28日,“神州”七号成功着陆
③2016年,“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
④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⑤“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
1956—1966年
曲折中前进
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5年,中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③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
1966—1976年
成就与挫折
①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②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③教育受到冲击,成为“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
④“双百"方针受到破坏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小结与测评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
曲折中前进
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5年,中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③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
1966—1976年
成就与挫折
①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②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③教育受到冲击,成为“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
④“双百”方针受到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
成就辉煌
①2003年,“神舟”五载人航天成功
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
第5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主题时空线索串联]
[自我填充]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双百”
C.社会主义
D.教育革命
[主题发展历程纵览]
新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时间
特征
重要表现
1949-1956年
受苏联模式影响
①新中国成立之初,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②基本仿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
高中历史第5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
成就与挫折
①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②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③教育受到冲击,成为“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
④“双百”方针受到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
成就辉煌
①20xx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
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
新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时间
特征
重要表现
1949-1956年受Fra bibliotek联模式影响①新中国成立之初,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②基本仿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
1956—1966年
曲折中前进
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5年,中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③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
高中历史第5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5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主题时空线索串联]
[自我校对]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双百”
C.社会主义
D.“教育革命”
[主题发展历程纵览]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课标:(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二、建议掌握:1、建国以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掌握“双百”方针的内容,结合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认识贯彻“双百”方针的重要意义3、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方针的制定,新中国初期教育取得较快发展的表现,文革结束后国家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措施和邓小平对教育的贡献。
联系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三、提纲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一) 前提条件1 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2 科技机构成立,党的各项政策、科技战略的推动a 中国科学院成立:1949.10 郭沫若b 国防第五研究院1956. 钱学森3 科学家们艰苦卓绝的工作和贡献:___、_____、____(二)科技成就概况1 科技战略的发展:(1)建国初期,1949年中科院制定的十二年远景规划(2)1978.3 科学大会,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3)1985.3 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4)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2 重大的科技成就:(1)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a 核能领域:1964原子弹、67氢弹、秦山、大亚湾核电站b 导弹:1960仿制近程导弹-64自制-66 战略核导弹―1982年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c 人造卫星:1960运载火箭-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1975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到2001“长征”系列火箭,已经发射70多颗卫星d 载人航天工程:1992年“神舟”飞船战略――1999年2003.10.13 “神五”宇航员杨利伟___________2005.10.13-15 “神六”宇航员_______、_________(2)农业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杂交水稻工程a袁隆平的科研试验:1964―1973年“南优2号”成功b意义重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物技术:a 1965.9.17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b 转基因工程的突出成就c 19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三)历史意义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新中国生产力的进步2 为建设特色中国社会主义提供了保障二文化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历史背景1经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2 政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建设新文化3 文化方针制定:1956.4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内涵: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三大自由:独立思考和辩论、创作和批评、发表和保留意见(二)文艺硕果1 学术成果:生物学领域的争论:摩尔根学派vs 李森科学派2 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电影…代表:老舍______________郭沫若_________________杨沫《》赵树理《》3 文革时期的“左”的影响和错误批判a 学术问题政治化b 打击文化科学工作者4 文化事业拨乱反正:1978年以后,处理三大关系:a 文化学术与政治关系b 文化学术与人民生活的关系c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5 硕果累累:(略)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前提条件1 新中国成立,教育主权的收回和重建2 国家建设的需要提高广大人民文化水平3 教育方针的制定,推动新中国教育事业a 1949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建立“人民教育事业”b 毛泽东:“三好劳动者”教育方针c “两结合”方针(教育与实践、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二)概况1 建国初期的教育成就――开基创业a 建立两种教育体制:全日制+半工半读制b 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培养干部、小学教育、成人业余教育c 建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校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合理学制体系:全日制、业余教育、半工半读教育2教育“左倾”错误a 教育大跃进b 文化大革命:打倒知识分子、取缔高考制度、宣称“知识无用论”……3 教育事业拨乱反正:(1977年以后――今天)a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整顿恢复教学秩序b 1982年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_______________c 1985年颁布《义务教育法》d 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4 迎接挑战――新时期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a 基础教育:加大投入、推行“普九工程”、实施素质教育b 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1993年推行“211工程”计划c 西部教育和民族教育:西部20所高校、职业教育中心、增加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实施“希望工程”(三)历史意义――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 利于提高民族素质2 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四、练习题1、为提高中国的科技竞争力,政府制定很多发展计划,其中不包括:A、“863计划”B、星火计划C、火炬计划D、“211工程”2、中国是第几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A、2B、3C、4D、53、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是:A、针灸疗法B、象棋C、杂交水稻D、神六4、为帮助贫困的失学少年上学,国家启动了:A、科教兴国战略B、希望工程C、春蕾计划D、《义务教育法》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其最主要原因是A. 中国获得了真正独立B. 中国政府的重视C. 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D. 有利的国际环境6、新中国成立后,下列哪些高科技成为中国科学发展的重点项目①原子能②电子计算机③火箭④航天工程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7、邓小平在哪次大会上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A.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 一届人大会上C. 全国科技大会上D. 全国政协大会上8、“两弹一星”是指A.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C.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D. 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9、改革开放后,国家通过哪些措施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①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②改革政治体制③改革经济体制④改革科技管理体制A. ①②B. ②③C.③④D. ①④10、目前,我国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有①航天工程②高能物理③生物技术④信息技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1、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A.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B. 实施“星火计划”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 秦山核电站建立12、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东方红”I号发射成功C. “神舟”号飞船进太空D. “远望”I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13、自新中国成立到2001年,中国送入太空的国内外卫星有A. 70多颗B. 80多颗C. 12颗D. 50颗14、下面这张图片是属于哪项科技实验A. 原子弹爆炸实验B. 氢弹爆炸实验C. 北京正负对撞机研制实验D. 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实验15、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A.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B.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C. 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D.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16、“双百”方针是指A. 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B. 在全国办好100所大学,建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C. 在全国重点帮助100个特困生,建100所希望学校D. 文艺上“百花齐放”,科技上“百家争鸣”17、下列文艺作品,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有①《茶馆》②《蔡文姬》③《青春之歌》④《三里湾》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8、下面这张剧照属于1959年出品的哪部国产影片A.《北国江南》B.《五朵金花》C. 《女篮五号》D.《青春之歌》19、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 制定新的教育方针B. 德育放在重要位置C. 倡导“两种教育制度”D.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20、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A. 过渡时期B. 十年探索时期C. “文革”十年时期D. 改革开放时期21、以下各项体现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位置的有①大量增加教育投资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③制定《义务教育法》④启动了“希望工程”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22、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就是:A、核武器研制成功B、杂交水稻研制成功C、“银河-1”型机问世D、“东方红-1”号送入太空23、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是:A、研制氢弹成功B、“东方魔稻”C、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D、“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24、1958年的教育大革命:A、使高等院校数目、高校招生人数、在校学生数量减少B、许多违反教育规律的改革造成很大混乱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D、教育上的“大跃进”导致高效率教育齐头并进25、粉碎“四人帮”后,发展高等教育的第一个举措是:A、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制定B、教育大革命C、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D、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26、对“双百”方针理解错误的是A、是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B、提出于20世纪60年代C、推动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新发展D、其实践过程也遇到过曲折27、下列关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A、在“大跃进”的年月获得突破式发展B、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遭到破坏C、“文革”时期教育遭到严重破坏D、“文革”期间学校秩序混乱,但整个民族素质大大提高28、邓小平复出后,在教育工作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为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 2)整顿恢复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3)组织编写新教材 4)启动希望工程A、1234均正确B、123正确,4错误C、12正确,34错误D、14正确,23错误29、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出现偏差的根本原因是:A、“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B、反右斗争扩大化C、“文革”的发生D、“大跃进”运动展开30、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有:A、大力实施素质教育B、加快课程教育改革C、促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D、着手实施“211工程”主观题:请回答:新中国头17年教育获得了怎样的发展?参考答案:1-5 DBCBB 6-10 BCADD 11-15 CBAAC 16-20 ADBAB 21-25 DABBD 26-30 BCBAD主观题:1、答: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规模扩大;在校生人数增长较快;中等教育发展最快,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人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单元总结(五
)
一、新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的阶段特征
二、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三者是相互依赖、互为基础的
(1)科技、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
社会经济的需求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经济发展,才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各种物质条件;科学技术只有同经济密切结合,其价值和作用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教育离不开经济建设,经济投入的多少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要适应经济的发展,适时作出调整。
(2)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和教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最根本的
还是取决于教育。
(3)教育也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手段的改进依赖于科技进步,科技要发展,必须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4)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
2.认识
(1)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产生新科学技术的工具,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是离不开教育的。
(2)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21世纪的挑战是人才的挑战,也是一场教育的挑战,必须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3)教育发展会促进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依赖于经济发展这一物质基础。
只有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采取正确的教育发展战略,重视教育,教育才能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