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思维导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9e6cf3394afe04a1b071def0.png)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制的强化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1--21课)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2018年最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2018年最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db4b3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7.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2018年最新人教版,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3 盛唐气象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 6北宋的政治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8金与南宋的对峙9宋代经济的发展10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1元朝的统治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4明朝的统治 15明朝的对外关系 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7明朝的灭亡 1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20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与北宋南宋的偏安农业的发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繁荣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清朝的疆域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闭关锁国政策《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隋文帝(杨坚)581年夺北周建隋朝长安为都,废除门第,用考试选人才。
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炀帝:1开通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全国的统治。
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隋朝的灭亡。
七年级(初一)下册历史思维导图+重点知识梳理
![七年级(初一)下册历史思维导图+重点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561ce0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0.png)
⑤科技、文化成就显著;⑥中外交流加强。
辽 北宋
西夏
大蒙 蒙古 古国
西夏 蒙古 金
金 元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完颜阿骨打
赵匡胤 (宋太祖)
赵构 (宋高宗)
金 辽 金 北宋 南宋
元 大都 南宋
统一 全国
成吉思汗
意义
(铁木真)
忽必烈 (元世祖)
岳飞抗金
蒙古 (1271建元)
文天祥、陆秀夫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重要依据。
⑤人民的辛勤劳动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从黄河流域移至长江流域 江南地区不断在开发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魏晋南北朝 奠定南移基础
唐中期 开始南移
南宋 南移完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六、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宋元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大都
宋
繁华的都市生活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商 ①商业城市的发展: 开封、杭州;经商打破空间、时间限制
业
②纸币的出现: 北宋四川出现“交子”(世界最早), 大大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海 1、著名大商港? 广州、泉州
外 贸
2、最远去到哪?
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易 3、管理机构? 市舶司
货郎图 与唐都长安相比,宋朝商业区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
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经济: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主要
农田水利法
措施
军事:保甲法
①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军队素质有所提高。
失败 标志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败因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部编版:七上、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部编版:七上、下册历史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a4ca9fe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5.png)
部编版:七上、下册历史思维导图初中历史资料八上历史总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中国古代史专题部编版:七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第1课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人类第4课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七下历史微课微课|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微课 |七下历史: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微课 |七下历史: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微课 |七下历史:3.盛唐气象微课 |七下历史: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微课 |七下历史: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微课 |七下历史:6.北宋的政治微课 |七下历史:7课七下历史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学案、提纲、课件微课|七下历史.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微课|七下.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微课|七下历史.第11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微课微课|七下.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微课|七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微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微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微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18、19 微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21微课初中历史速记口诀,太棒了!快为孩子收藏!七年级历史下册思维导图古代史五大专题导图来源网络侵权告删除。
原创-初一历史下学期(人教版)思维导图
![原创-初一历史下学期(人教版)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01e4d41752ea551811a68711.png)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727年
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这是真正原创和完全意义的思维导图,为广大学习中的孩子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学习方法。它改变了传统思维导图用线条和文字来编辑的形式(这种形式,无法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清晰易记的画面,难以形成深刻的记忆),而真正实现全部用画面的形式,让孩子将整本书联想起来。这种完全采用画面的形式,会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个印象深刻的图像,进而对学习内容形成非常深刻的记忆,多少年以后都不会忘记。
辽灭金
1127年
金灭北宋,南宋建立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1368年
元朝灭亡,明朝建立
1405-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06-1420年
营建北京城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倭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清军入关
本导图最好在课后复习和总复习时使用。使用时,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让孩子尽量不看文字(文字作了特殊淡化处理),完全借助画面来进行知识点联想。通过画面的启发来进行发散式联想,力争联系出所有相关的知识点;最后,达到通过画面,就可以将整本书联想起来的程度。这种学习,会使孩子在大脑中形成同样的画面感以及和知识点的联系。相比于文字,这种画面感会使孩子更容易联系并记住知识点;而且会形成清晰、深刻和牢固的记忆。这样,整本书就可以通过少量、简单的图片进行联系和记忆,真正实现“将书学薄”。
时间
事件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朝统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69df32c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0.png)
1616年努尔哈赤 建立后金
1635年皇太极 改满洲为满族 1636年皇太极 改国号为清 1644年山海关之战 李自成遭到清吴夹击兵败
统 一 台湾回归 多 国家统一
民
族
国
对西藏
家
统治
的
巩 固 和
①形成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 场组成的商业网; ②形成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人口增长有利有弊,人口增长—利于生产; 过度开垦,破坏环境
清
军机处的设立
康熙帝 设立南书房;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朝
康熙、雍正、乾隆制造大批冤狱;
君 主 专
文字狱与 文化专制
期
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印象最深远的作品
的
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文 学 昆曲
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 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艺 术 京剧
2023/12/9
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 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 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诞生。
陆上丝绸之路通向西方交通要道; 元朝--陆路交通网覆盖全国; 元朝--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
明朝的建立
1368年 朱元璋 南京
明
朝
的 统
朱元璋 强化皇权
治
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巩固皇室。
废除丞相制度 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权力统归兵部, 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七下历史思维导图高清
![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七下历史思维导图高清](https://img.taocdn.com/s3/m/07ec8e3326fff705cd170ab5.png)
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阶段示意图:北朝(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南朝()隋唐时期特征:繁荣和开放的社会581年,定都长安;历史作用:结束了自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战乱分裂的局面,时间:605年特点:纵贯南北的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以XX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南至余杭(今XX)三点:起点涿郡,中心点XX,终点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历史作用: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利于巩固国家⑤隋炀帝的暴政导致农民起义,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二世而亡贵族李渊(唐高祖)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建立时间:618年,定都长安形成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开明治国思想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⑴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⑵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政策措施⑶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⑷大兴学校,发展科举,人称"房谋杜断";重用的魏征是最著名的谏臣)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晚年称帝,把国号改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励精为治:任用贤才(例如姚崇);重视地方吏治;注意节俭。
史称开元年间的政局为"开元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907年,唐朝灭亡。
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农业③蔬菜引进许多新品种;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X围盛行;⑤生产工具的改进:制成曲辕犁;创制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最为有名著名的大都市:长安、、、唐都长安城:城内实行“坊市制”。
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商业手工业武则天②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唐朝科举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科、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规模,扩大考生X 围 完善科举的三位关键人物 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开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丰富考试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的影响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明清时期采用八股取士,科举制度逐渐僵化科举制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清朝末年(1905年)被废除XX 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