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高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唱法

合集下载

有关民族声乐艺术的论文-中国民族声乐论文

有关民族声乐艺术的论文-中国民族声乐论文

有关民族声乐艺术的论文|中国民族声乐论文从声乐艺术的本质方面分析,声情并茂一直是声乐艺术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美本身就结合了演唱技巧和人类情感在内,是声乐艺术声情并茂的经典范例。

第一篇:民族声乐中的语言艺术一、民族声乐语言的审美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语言以人民群众的生活语言为创作基础,但和日常生活用语又有着很大不同,民族声乐语言是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语言,是具有文学性韵文形式的歌唱或唱词,符合特有的文学语言要求,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和文学特征。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诗化的语言。

民族声乐艺术的语言和演唱风格虽然千变万化,但是其颇具文学性的诗化语言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时这也是构成民族声乐艺术美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我国古代诗与乐往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古代诗歌大多数是可读可唱的,这在很多古代诗歌当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李白的“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杜甫的“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等,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歌”其实就是指能唱的诗。

诗化的民族声乐语言与音乐旋律相结合,以高度精炼的语言来抒发强烈的情感,民族声乐艺术中所包含的人类情感正是民族声乐艺术的核心和精华所在。

在现代声乐作品中歌词诗化的现象也非常普遍,例如内蒙古族民族歌曲《牧歌》中这样一段歌词:“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走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那斑斑的白云,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

”短短的四句歌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内蒙古大草原如诗如画的风景,使听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其次,优美的声腔。

中国民族声乐文化讲究声腔的不同,如昆山腔、海盐腔等。

“依字行腔”、“字正腔圆”、“润腔”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所追求的原则和标准,其中“润腔”更是判断声乐艺术表现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准。

“润腔”以情为中心,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以各种手法对曲调进行润饰,对现代声乐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依字行腔”和“字正腔圆”强调读音和发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这不仅是民族声乐艺术的基本规范,而且可以使得演唱者的声腔更加优美。

浅谈男高音声乐演唱和方法

浅谈男高音声乐演唱和方法
◎音 乐 论 坛
浅谈男高音声乐演唱和方法
■ 陈炳林
摘 要 :男 高 音 一 直 以 来 就 是 被 认 为 是 几 大 声 部 中 最 难 教 好 的 一 个 声 部 。但它 又 以 其特 有的 声部 魅 力 给 人 们 带 来 欢乐 ,一 直 为世 人 喜 欢 。很 多爱 好 者 都 把 唱 好男 高 音 作 为自 己 的 事 业 来 追求 。它 具 有 洪亮 、高
解决。 关 键 词 :男 高 音 ;唱 法 ;演 唱 ;方 法

男高音的主要特征
呼 吸 ,有 它 自身 特 有 的 一 套 规 律 和 方 法 ,它 是 一 项 技 术 性 问
题 ,是 后 天 训 练 出来 的 。 呼 吸 运 动 包 含 着 吸 气 和 吐 气 两 个 过 程 。吸 气 时 用 口、 鼻 同时 吸 气 , 气 吸 到 肺 的 底 部 , 意 不 可 将 注 抬肩 , 入 气息 时使下肋 骨附近扩 张起来 , 膈膜逐 渐下 降, 吸 横 感 觉 腰 部 向 左 右 两 侧 膨 胀 。 背 部 要 挺 立 , 柱 几 乎 不 动 , 它 脊 但 的 两 侧 却 是 可 以动 的 ,而 且 也 是 必 须 向 下 和 向 左 右 扩 张 的 。 吸 气 时要 把 气 吸 得 满 些 , 果 发 声 时 肺 部 只 有 一 半 的 气 , 音 如 声
过 早 地 练 习 高 音 ,不 但 不 会 获 得 正 确 的 高 音 ,反 而 会 毁 坏 声 带 。 中 声 区 的声 音 应 该 靠 前 , 亮 , 松 流 畅 , 费 力 , 样 才 明 轻 不 这 能 往 高 音 发 展 ,为 演 唱 高 音 打 开 通 路 。 中 声 区 的 声 音 不 要 强 求 音 量 ,而 是 要 自 然 自如 ,要 求 音 色 优 美 和 声 音 的 灵 活 性 。

声乐演唱的分类形式

声乐演唱的分类形式

声乐演唱的分类形式声乐是一门以人体器官作为发声乐器来表现音乐的艺术形式。

声乐与我们日常所说的唱歌不同,唱歌表达的仅仅是一个表面的含义,它是人们的一种兴趣爱好,也是演唱者进行艺术实践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声乐是一门具有专业理论、技能训练与审美表现的学科。

声乐从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结构和科学的运动原理出发,根据人们长久的演唱经验与探索,不断完善演唱技巧与演唱方式。

由于歌唱时所使用的演唱技巧有所不同,因此,下面将声乐分成不同的种类进行系统化介绍。

一、声乐的分类根据声乐演唱发声方法的不同,通常将声乐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

1.美声唱法美声原文称为“Bel canto”,按照字面的意义来解释就是优美的歌唱,且兼具美丽的歌曲的含义。

它不仅仅是一种声乐的发声方法,还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和声乐学派。

因此,通常又将美声解释为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

美声唱法的发声方式是较为科学的,它的声音可塑性较强,通过气息的支撑与喉头、腔体的完美配合来展现不同的曲调风格。

音乐变化丰富,音量调整灵活,音色通透,发声位置非常统一、和谐。

每个音符之间的过渡平滑、自然。

目前,美声是世界上公认的一种声乐演唱方法。

美声唱法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同时也对我国的声乐艺术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早期,我们对美声理解还比较片面,认为声音高于一切,因此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学习与研究。

也是因为这样,才使我国在声乐的发展上绕了不少的弯路。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我国开始在美声唱法上有了显著的发展与成效。

在当今国际声乐的舞台上,到处都可见到我国选手的身影。

这也真正说明了,美声开始在我国生根发芽,成为我国声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民族唱法从广义上讲,民族唱法包含了戏曲、曲艺、民歌和带有这三种风格特点的创作歌曲的唱法。

从狭义上讲,民族唱法主要指在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时,所运用的技术方法与规律,是“民族民间唱法”与“中西结合唱法”的统称。

民族男高音演唱风格探究——以李双江和蒋大为为例

民族男高音演唱风格探究——以李双江和蒋大为为例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民族男高音演唱风格探究——以李双江和蒋大为为例王一帆(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摘要】演唱风格是歌唱者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极具个人特色的演唱风格。

民族男高音作为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此演唱风格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于了解民族男高音演唱风格形成中各种受制因素,以及探索新时期民族男高音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族声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西乐东渐;时代背景;学院化;差异性【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一、民族男高音的概念界定民族男高音的概念是一个舶来品,它是在学堂乐歌等一系列“西乐东渐”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的。

牛津简明音乐词典对男高音的定义为,“男高音,正常男生的最高声部。

这一名称源起中世纪时担负素歌或其他定旋律的声部,而其余声部则演唱一个对位声部。

音域从中央C下面的C音起向上两个八度。

男高音的种类包括:英雄男高音,抒情男高音,强力男高音,强力抒情男高音。

”男高音声部在西方的声乐发展历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由于早期的宗教音乐奉行“妇女在教堂里应保持缄默”的原则,因此当时的圣咏和赞歌,都是由男性歌者来完成的,此后几个世纪,欧洲各地又涌现出擅长演唱民歌的男性民间歌手,他们被称为“游吟歌手”“恋诗歌手”和“名歌手”。

随着声乐技术的不断进步,男性“阉人歌手”也一度成为歌剧舞台上无可争议的王者。

在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中,并没有男高音这个概念。

在京剧“生旦净丑”四种角色行当中,生角中的“小生”(相当于西方歌剧中的抒情男高音)和“武生”,旦角中的“男旦”(相当于西方歌剧中的假声男高音),以及净角中的“铜锤花脸”和“黑头花脸”(相当于西方歌剧中的戏剧男高音),都是由男高音来担任,但没有声部这一概念。

在“西乐东渐”的过程中,民族男高音在传统戏曲民歌的演唱和技巧基础上,吸收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中男高音的训练方法和歌唱技术,音色上讲求宽广明亮、高亢华丽,在吐字行腔上讲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韵味十足”,音域范围通常从大字组的A到小字3组的HighC,横跨两个八度以上,高音区带有金属般光泽和质感,辉煌明亮。

浅析男高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唱法

浅析男高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唱法

浅析男高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唱法作者:谢亚波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9期【摘要】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男高音的唱法历来是演唱者的重难点。

本文对男高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唱法简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族声乐;男高音;呼吸技巧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切优秀的音乐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

它最能直接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而声乐又是人们最能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语言和旋律的有机结合直接的抒发人们内心情感。

民族唱法是由中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

民族唱法包括中国的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

由于民族唱法产生于人民之中,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在演唱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演唱风格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感情质朴。

因此,在群众中已有深深扎根,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其中,男高音的演唱震撼人心,感染力强,是古今中外颇受欢迎的歌唱表演形式。

下面谈一谈关于男高音在民族声乐乐演唱中的唱法。

一、中声区的训练是高音演唱的基础世界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曾说:“中声区是最重要的声区,对高音尤为重要,因为它包括了男高音声部大部分常用的音,而且如果中声区发音正确的话,可以顺着它一直唱到音域的最高音。

”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中声区的训练是多么重要了。

那么训练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呼吸是最重要的,要下支点、深呼吸。

“气沉丹田”是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理论中对于歌唱时气息运用的精辟论述,此外还有诸如“真人之息以踵,庶人之息以喉”“气为声之本,气深声则鸣”等。

这些理论不仅强调了气息的重要性,还特别明确地指出了演唱时气息要深。

“下支点”是在深呼吸的基础上,保持呼吸的稳定性,演唱时要在把字头咬清楚的前提下,快速地将声音顺着咽壁向下安放,有类似“虎啸”时的状态,并在颈窝下方形成一个集中的发声点。

戏剧性民族男高音浅探——高音区的训练

戏剧性民族男高音浅探——高音区的训练
状 态。
男 高 音 最 有 特 色 的 声 区 就 是 高 音 区 ,戏 剧 性 民 族 男 高
音 , 于 它 的 任 务 的 限 定 , 是 要 有 许 多 音 色 、 巧 的 由 更 技 变化 要 在 高 音 区 完 成 。戏 剧 性 民族 男 高 音 的 高 音 区 , 根 据 共 鸣组 合 运用 的不 同而 产 生 的 不 同音 色来 分析 , 可
歌 者 由于 生理 条件 的不 同 , 演 唱 高 音 时会 有 各 在
自不 同 的感 受和 音 色 ,但 有 些感 受 可 以是 共 同 的 , 如
各 个 歌 唱 器 官 的 扩 张 状 态 并 没 有 在 某 一 音 高 上 发 生 突 变 。中 低 声 区 训 练 时 充 分 打 -- 喉 、 、 及 口 腔 后 )的 T 咽 鼻
戏 ” 。每 个 人 自 出 生 起 , 开 始 拉 幕 上 演 属 于 自己 的 戏 。 就
而 我 们 戏 曲 界 还 有 一 句 话 反 过 来 说 , 做 “ 如 人 生 ” 叫 戏 。 对 于 我们 搞 戏 曲 的人来 说 , 一 出戏 都 是 一种 人 生 , 每 我
道 德 败 坏 的 演 员 会 不 自觉 地 对 观 众 造 成 不 良 的 引 导 。 这 也引 发 了我们 对演 “ ” 行 为与道 德 的思 考。 戏 人
厌 Z 凡 ” 心 态 , 切 从 刻 苦 学 习 、 学 苦 练 开 始 , 仅 , l Z 的 一 勤 不
传 统 人 文 情 怀 的 疏 离 、 社 会 责 任 感 的 缺 失 和 道 德 良 心
的 渐 行 渐 远 。我 们 在 艺 术 界 也 看 到 , 些 业 内 人 士 为 了 有 眼前 的 经济 利 益 , 记 了一个 艺 术 家对 社 会 的责 任 , 忘 为 了钱 , 限度 地 迎 合 、 就 , 弃 了 自 己 的 坚 守 。 ” 不 无 迁 放 这

声乐艺术中的三种唱法

声乐艺术中的三种唱法

声乐艺术中的三种唱法声乐艺术中的三种唱法民歌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石,几乎所有的民族音乐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都量多姿多彩、韵味独特的优秀民歌。

它生产于民间,流行于社会,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粮食。

由于民族唱法产生于人民之中,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在演唱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演唱风格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感情质朴。

因此,在群众中已有深深扎根,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美声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

以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为其特点。

这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

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

通俗通俗唱法是借助音响扩大效果,以闪耀变化的舞台美术灯光渲染气氛,用各异的演唱方法,集舞蹈表演、伴唱、伴舞,电声乐器伴奏,集说唱于一体的演唱艺术。

声音的主要特点是完全用真声歌唱,接近生活语言。

通俗唱法之所以通俗的另一特点是它的吐字最接近生活,它没有西洋传统唱法那样要求在共鸣的基础上去吐字;也不像中国民族唱法那样过分强调字正腔圆。

因而最能直接地表达歌唱者的感情世界。

相关阅读:唱法所谓“唱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有的演唱模式,这种模式直接影响着演唱的外在表现风格。

就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这三种唱法而言,因为唱法模式不同,故而风格也会有所不同。

具体地说,三种唱法之所以在风格表现上有较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三种唱法在歌唱发声的原理运用上的不同所致。

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技巧性和规范性,强调声音的共鸣和掩盖,在生理上要求喉头向下使喉咙充分打开,追求具有强烈穿透力的“面罩集中点”以获得高质量的声音效果。

民族唱法则注重歌唱发声的自然性,强调行腔与咬字的有机结合,主张“字”正才能“腔”圆的基本观点,追求“字清”而“韵正”的传统格式。

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演唱风格初探

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演唱风格初探

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演唱风格初探内容摘要: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的演唱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在继承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的同时,把美声唱法有机地融合于自身歌唱之中,发展了中国唱法。

他具有独特的声音表现力,能演唱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作品。

明亮、辉煌和金属般色彩的声音特色,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其军旅生活也孕育出真正的军旅情感,使其演唱军旅作品时再现了战士情感。

关键词: 李双江中西合璧歌唱技法表现力军旅情感李双江是我国着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的演唱有独特的风格特色。

人们喜爱他的歌声,不仅是由于他金属般明亮的音色和娴熟的歌唱技法,更为他那充满激情的演唱所表达出的情感所感动。

他那富有个性的声音特色,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他那情、声、字、味相互交融的演唱风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评论界称他是声情并茂的柔情男高音,把他的演唱称为“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歌唱艺术”。

四十多年的歌唱生涯中,他以独特的演唱风格发扬着我国的声乐表演艺术。

他演唱风格的形成对我国歌唱技法的拓展和我国军旅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西合璧的技法李双江演唱的作品《北京颂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红星照我去战斗》,被专家们称为“声乐艺术中西结合的典范作品”。

①在这些作品的演唱中,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民族歌唱技法,又不乏西洋美声歌唱技法的色彩。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是被誉为中西歌唱技法结合的典范作品,李双江对此曲的演唱是在美声唱法“呼吸、共鸣、发声”的基础上结合民族唱法和民族风格特色而完成的,歌曲的演唱中大量运用我国民族民间歌唱技法的吐字咬字技巧。

“我(w-o)”从字头“w”到字腹“o”,到下面的“爱(a-i)”“五(w-u)”“指(zh-i)”“山(sh-an)”……其演唱的每一个字,准确的字头和饱满的字腹以及恰当的归韵,体现出我国民族传统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的规律。

然而,在体现民族歌唱技法的同时,也吻合了美声唱法中所要求的“字正”“腔圆”。

气息方面的中西结合,在此曲的演唱中也有所体现。

男高音民族声乐教学法论文

男高音民族声乐教学法论文

男高音民族声乐教学法探索【内容摘要】美声学派的“关闭”唱法与我国京剧的“脑后音”有异曲同工之妙;要想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必须遵循人声歌唱发声的自然规律,寻求科学的演唱方法;声音中最困难的部分就是过渡(passaggio);“继承传统”与“借鉴西洋”走“中西合璧”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的路大有前途。

【关键词】男高音关闭脑后音中西合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同志的伟大理论明确了中国人民前进的方向。

在文艺领域中,“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由党制定的文艺发展的正确方针,使文艺工作者在真理光辉的照耀下阔步前进。

笔者在学习声乐以及演唱与教学中,从西洋美声唱法里找到了男高音演唱高音所运用的意大利美声学派最古老而又最科学的“关闭”唱法,“洋为中用”;同时,继承我国的国萃——京剧“脑后音”的绝窍,“古为今用”,将两种唱法结合起来,这种“中西合璧”的创新,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笔者酷爱民族声乐艺术,擅长抒情男高音,从18岁开始学习声乐,至今在大学里教声乐,整整20个春秋。

声乐学习之路并不平坦,从衡阳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工作3年后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音教系之前,笔者一直为音域窄、音色差,始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而苦恼。

在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半年),私人求学,受教于邹本初教授。

在跟邹老师学唱5个月后,在毕业考试的音乐会上轻松演唱了3首具有一定难度的声乐作品,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为了能跟邹老师再多上一年的声乐课,笔者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

这一年,是笔者向邹老师继续学唱、攀登声乐高峰的大好时机,为笔者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邹本初将其恩师沈湘教授亲自指导、帮助系统总结的宝贵声乐艺术经验写成声乐理论著作《歌唱学》,后更名为《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于2000年正式出版发行,引起声乐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并受到国外华人声乐教师的青睐,成为声乐教学、演唱重要的参考书,对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中民族男高音的教学研究初探以歌曲《再见了,大别山》的运用为例

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中民族男高音的教学研究初探以歌曲《再见了,大别山》的运用为例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中民族男高音的教学研究初探——以歌曲《再见了,大别山》的运用为例吴 明1 郭 强1,2(1.浙江音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2.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0024)【摘要】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就是以培养硕士层级的、具备较好的音乐素养和一定教学技能的未来音乐教师为目的的研究生教育。

其有别于表演类研究生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教”,而表演类的目的则是为了“演”。

而能否达到“教”的目的,则对音乐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不能仅仅满足于“能唱会弹”,而必须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的分析等做更深入的学习。

本文结合我在教学中运用《再见了,大别山》这首歌曲对民族男高音训练的些许体会,对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中民族男高音的教学做一点探讨。

【关键词】音乐教育;研究生;大别山;创作特点;分析;诠释【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一、歌曲的创作背景(一)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歌曲《再见了大别山》是徐向前元帅再次回到大别山的时候,明确表示当地文艺工作者应该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歌唱大别山红军的优秀歌曲,来表达军民之间深厚的感情。

在此情况下,当时十分年轻的作曲家雷远生于1981年5月来到了安徽,在著名作家陈登科的推荐下,认识了年轻的歌词作家王和泉。

1981年底,词作者王和泉深入老区——将军县金寨体验生活,1982年5月立夏期间又一次来到金寨县采风,于6月初创作出这部声乐套曲的歌词。

随后雷远生于6月初带着6首歌词来到金寨县采风并进行创作,10天后完成全部作曲任务。

1982年年底,武汉军区在湖北省委小礼堂向徐帅进行了首场汇报演出,演出相当成功,并受到了徐帅的肯定和表扬,之后这首歌曲便传遍大江南北。

(二)大别山的红色革命文化历史大别山有着深厚的红色革命文化背景,要想更好地演唱好这首作品,就必须对当地的红色文化历史有着细致的了解。

《再见了大别山》这首歌曲描绘的是在金寨出生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浴血奋战,重回大别山时,众乡亲依依不舍相送十里路的场景。

《歌唱的方法》-声乐练声阶段推荐民族美声类练习曲目

《歌唱的方法》-声乐练声阶段推荐民族美声类练习曲目

《歌唱的方法》-声乐练声阶段推荐民族、美声类练习曲目声乐练声阶段推荐民族、美声类的练习曲目美声唱法曲目:一级任意自选歌曲一首,或从下列曲目中选择一首。

要求:有歌唱意识,音准、节奏基本准确。

男声:1、发声练习:大调音阶2、歌曲:(1)问G(2)月之故乡G女声:1、发声练习:大调音阶2、练声曲:(半音阶级进,要求声音平稳、准确到位。

)3、歌曲:(1)花非花 D(2)问G 二级任意自选歌曲一首,或从下列曲目中选择一首。

要求:有歌唱意识,音准、节奏基本准确,音域不少于一个八度。

男声:1、发声练习:大调音阶2、歌曲:(1)在那遥远的地方 F(2)牧羊姑娘 F(3)嘎达梅林 D女声:1、发声练习:大调音阶2、练声曲。

3、歌曲:(1)康定情歌 F(2)月之故乡G 三级共演唱两首歌曲,任意自选歌曲一首,并从下列各自声部曲目中选择一首。

要求:音准到位、节奏准确,演唱歌曲比较完整。

按所标调号演唱。

男声:(1)牧歌G(2)嘎俄丽泰G(3)我亲爱的降E调女声:1、练声曲。

2、歌曲:(1)二月里来降A调(2)牧羊姑娘 F 四级要求:音准到位、节奏准确,演唱歌曲比较完整。

按所标调号演唱。

从下列曲目中任意选择两首。

男声:(1)秋收 F(2)江河万古流 F(3)让我死亡降B调(4)祖国,慈祥的母亲降A调女声:1、练声曲。

2、歌曲:(1)塞外村女 E(2)燕子降B调五级要求:按所标调号演唱、音准到位、节奏准确、音乐流畅、演唱完整、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

按声部从从下列曲目中自选两首。

男声高音部:(1)驼铃 F(2)高高的太子山G(3)尼娜降A调(4)绿树成荫 F男中、低音声部:(1)黄鹤楼(菩萨蛮)降E(2)教我如何不想他 E(3)绿树成荫 D女高音声部:(1)渔光曲降A调(2)卖布谣降E调(3)尼娜降A调(4)红梅赞降B调女中音声部:(1)康定情歌 F(2)渔光曲 F(3)摇篮曲 D 六级共演唱三首歌曲,任意自选一首,按各自声部从下列歌曲中选择二首。

探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中男高音的异同

探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中男高音的异同

探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中男高音的异同作者:白居业来源:《大观》2020年第08期摘要:声乐艺术是一项深受群众喜爱的艺术,兼具高雅与通俗的特性。

声乐艺术根据表现形式通常可分为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等流派,这些流派分别具备不同的演绎风格,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欣赏需求。

就男高音而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存在一些差异与联系。

关键词:声乐艺术;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男高音声乐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庞大的艺术体系,一般可以分为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等流派。

其中,民族唱法是我国本土的演唱方式,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性,而美声唱法则是起源于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代表了欧洲国家的审美与艺术风格,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了本土化的影响,与中国声乐艺术融合产生了民族唱法中的男高音演唱。

本文将探究在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中,男高音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概念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同属于声乐演唱艺术,因其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表演群体,在艺术领域迸发出不一样的光芒。

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17世纪的意大利产生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演唱形式,这种演唱流派发声自然清晰,强调气息的运用,音乐旋律优美,声音浑厚有张力,给人一种绵延不绝、跌宕起伏之感,这种唱法被称为美声唱法(Bel Canto)。

它的原意是指“美好的演唱”,这里所指的“美好”,不仅是演唱声音的美好,更是演唱的歌曲的内容、演唱者的舞台表现和仪表仪态等的美好。

现当代我们所指的美声唱法,具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从狭义上来讲,美声唱法主要是指产生于17世纪的以歌剧演唱为代表的演唱形式。

从广义上来讲,它不仅包含歌剧,还包含话剧、清唱剧、音乐会表演等各种形式。

不论是广义的定义还是狭义的定义,美声唱法都遵循三个特征:其一,自然动听的优美声音;其二,比较鲜明的训练特性;其三,借鉴其他唱法的优秀成果。

这三个特点是对美声唱法较为完整科学的总结。

民族唱法男高音如何分类

民族唱法男高音如何分类

民族唱法男高音如何分类民族唱法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戏曲、曲艺、地方民谣的演唱精华,借鉴并融合了美声唱法的科学内容,适合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民歌和创作歌曲的一种唱法。

民族唱法男高音如何分类?下面就一起来了解看看吧!1、从真假混合声划分民族唱法男高音演唱的模式在真假混合的民族唱法男高音的演唱模式中,如果我们按声音真假比例去区分的话,可以把民族唱法男高音分为三种演唱模式:(1)真声较多的混合型:这一嗓音特点的歌手,声带张力较强,声音结实明亮,低音区音量大并且厚实,高音区穿透力较强,高亢有力,富有金属色彩。

适合演唱一些赞颂性的气势较强的歌曲。

像青年歌手乔某某某就属这一演唱模式。

(2)假声多的混合型:这一类型歌手声音灵巧自如,中声区抒情流畅,低声区音量相对较弱,高音演唱一般较方便,声音位置高,色彩圆润,通畅,柔中有刚,控制自如而音量相对而言要小些。

如青年歌手王春雷属于这一演唱模式。

2、按民族唱法男高音声音类型划分美声唱法在男高音( Tenor) 声部又细分为戏剧性男高音( Dramatic Tenor) 、抒情男高音( Lyric Tenor) 和花腔男高音( Coloratura Tenor)。

民族唱法男高音声音类型的划分也可以参照美声唱法, 而声音上又有所不同。

⑴大抒情男高音:声音像美声唱法戏剧性男高音一样有结实的音色,宽厚的声音,明亮而且富有力度的对比,适合演唱较雄壮的歌曲。

⑵抒情男高音:声音较大抒情男高音要柔和些,声音色彩更明亮、清澈。

⑶小抒情男高音:音量较小,但声音演唱较运用自如。

他同抒情男高音一样有比大抒情男高音更宽的音域。

美声唱法男高音通常在二个八度(c1-c3)中演唱,而他们的音域没有局限,要因人而异,有的甚至有三个八度以上的音域。

民族唱法男高音孔太于2001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挑战世界演唱音域吉尼斯记录,高音达小字3组a,低音至大字组E,他演唱自创的一首民歌《龙魂》,音域竟达四个半八度。

男声唱高音的技巧及方法

男声唱高音的技巧及方法

男声唱高音的技巧及方法男性的声音浑厚,但不代表每一个男性都适合唱高音,是不是声音响亮就是男高音了呢?不是的,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男声唱高音的技巧及方法,希望大家喜欢!一、在中低声区“放下喉打开咽”是唱好高音的基础对于一个初学声乐的男高音来说,用正确的方法唱好中低声区,是解决高音的前提。

而这个“正确”方法的概念,就是首先要在中低声区“打开咽喉”去练唱,这是唱好高音的基本功。

但有些初学者却往往弄不清“高”与“低”这对矛盾统一体关系。

他们往往“求成”心切,不愿在中低声区下功夫,缺乏牢靠的在中低声区练习“放下喉打开咽”的正确共鸣状态的歌唱体验。

一开始学习就盲目地爬高音,唱大作品。

这样的学习者虽然每天努力地练声练唱,由于方法不得当,声音总显得苍白紧张,稍遇高音便变成喊叫。

这样练的后果,不但练不出优美辉煌的高音,反而养成许多挤卡的毛病,甚至把嗓子唱坏。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男高音的学习过程也是这样,先在中低声区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再去发展高音才是正确途径。

因为声乐学习是把“人身”作为“乐器”,演唱中低声区时参与歌唱的肌肉、腔体相对比较松弛,正确的共鸣状态容易调节和形成,这时更容易打开咽喉去歌唱。

男高音初学者应首先在这种状态下在中低声区,这一段音域去体会打开咽喉的感觉。

这种打开咽喉的感觉,正如声乐教师们譬喻为之的“半打哈欠”的状态。

重要的是要体会这种“半打哈欠”状态喉是自然放下的,后咽部在这种状态下是上下打开的,下巴这时也是放松收回的,而这几点又恰恰与歌唱时的共鸣状态相吻合。

男高音初学阶段,最好带着这种状态,用下行音阶唱u或mao音进行练习更有利于喉的放下和咽部的打开。

在这一学习阶段,练唱的歌曲不要急于唱音域较宽的作品,甚至可以只摘选优秀歌曲当中某一句易于上口,开口音较多的乐句作为练习用,如黄自《花非花》的前一句(低音从中央C练起)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蒂;卡普阿曲)选择歌曲的第一句(低音从中央C开始练起)把这些乐句移调练唱,最低音从C’开始.待最高音唱至“e2时再往下降。

男高女高独唱赏析

男高女高独唱赏析

男高女高独唱赏析男高女高独唱是一种音乐表演形式,通常由男高音和女高音独自演唱。

这种形式的音乐表演通常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情感表达力,因此备受欢迎。

男高音和女高音在音域上都非常宽广,能够演唱出极高的音调,因此他们的独唱表演往往令人印象深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男高女高独唱进行一些赏析,探讨其特点和魅力。

首先,男高女高独唱的最大特点就是高音的运用。

男高音和女高音都是音域非常广阔的声音类型,他们能够轻松地演唱出高音,这为他们的独唱表演增添了许多可能性。

高音的运用不仅需要良好的发声技巧,还需要对音乐情感的把握,因为高音往往能够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和情绪。

因此,男高女高独唱往往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情感表达力,这也是它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其次,男高女高独唱的表演形式非常多样化。

在音乐表演中,男高音和女高音可以演唱各种各样的曲目,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等。

他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声音特点的曲目进行演唱,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魅力。

同时,男高女高独唱也可以进行合作表演,与其他乐器或声乐进行搭配,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这种多样化的表演形式使得男高女高独唱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听觉享受。

另外,男高女高独唱的音乐魅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男高音和女高音的声音都具有非常独特的音色和魅力,他们的演唱往往能够给人带来极大的震撼和感染力。

尤其是在演唱一些激昂的曲目时,他们的高音能够表现出极强的力量和情感,让人为之动容。

同时,男高女高独唱也能够演绎一些柔美的曲目,展现出声音的细腻和柔美,给人带来无限的温馨和感动。

无论是激昂还是柔美,男高女高独唱都能够带给观众不同的音乐享受,这也是它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男高女高独唱是一种非常具有魅力和吸引力的音乐表演形式。

它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情感表达力,表演形式多样化,音乐魅力十足。

通过对男高女高独唱的赏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种音乐形式的特点和魅力,还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民族唱法男高音的分类

民族唱法男高音的分类

民族唱法男高音的分类 民族唱法男高音是如何分类的大家了解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解民族唱法男高音的分类方法吧! 民族唱法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 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戏曲、曲艺、地方民谣的演唱精华, 借鉴并融合了美声唱法的科学内容, 适合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民歌和创作歌曲的一种唱法。

民族唱法男高音是民族唱法里的一个分支, 其演唱是以真声为主, 以清晰、甜美、明亮见长, 低中高声部音色统一, 高音区声音渗进假声, 无明显换声的感觉和真假声“ 打架”的痕迹。

美声唱法中, 声部划分为男( 女) 高、中、低三个声部。

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声部划分方法, 并受传统戏曲声音审美的影响, 以女高音、男高音为主要类别, 男中( 低) 音、女中( 低) 音较少。

中国戏曲中男、女唱腔的音域多在中高声区, 而不管生、旦、净、末、丑五种行当的划分。

(想要获取更多声乐资讯,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声乐家APP)那些嗓音浑厚、低沉的人一般被认为声音条件不够好, 不宜选择唱戏这一行当, 有的不得已而为之, 就只好借助二本嗓或只练武功而不唱, 甘当配角, 以此谋求生路。

由于这些观念的影响而使得民族唱法男声中男高音一统天下且根深蒂固。

即使民族歌剧中有男中音如《白毛女》杨白劳的角色, 也是基本照搬美声唱法演唱的。

1、从真假混合声划分民族唱法男高音演唱的模式 在真假混合的民族唱法男高音的演唱模式中, 如果我们按声音真假比例去区分的话, 可以把民族唱法男高音分为三种演唱模式: ( 1) 真声较多的混合型:这一嗓音特点的歌手, 声带张力较强, 声音结实明亮, 低音区音量大并且厚实, 高音区穿透力较强, 高亢有力, 富有金属色彩。

适合演唱一些赞颂性的气势较强的歌曲。

像青年歌手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高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唱法浅析
摘要: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势必使民族声乐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就民族声乐中男高音声部的特点和一些训练方法进行了浅析,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声乐;男高音;演唱
近年来,中国的民族声乐在世界声乐舞台的地位日益显著,更多的国外友人了解并接受了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

在宋祖英、谭晶等歌唱家在金色大厅成功举办了个人演唱会后,更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了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

目前中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也越来越规范,方法也越来越科学,笔者担任声乐教师多年,现就民族声乐教学中关于男高音的唱法做一浅析。

一、男高音声部的特点
在声乐表演的各个声部中,每个声部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演唱技巧和声音特点,男高音声部亦不例外,但它还具备着其他声部所无法比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称为“辉煌的声音”。

但是。

男高音声部也是所有声部中演唱技巧和训练手法最复杂的一个声部。

特别是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男高音声部,难怪在声乐界一直以来就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男高音即难高音”,
以女高音声部训练为例,女声天生的生理条件就是假声丰富,训练时只需要打开腔体,把假声的状态保持住就行了,即使是开始阶段声音有些虚也不要紧,随着练习的深入和时间的积累,状态就会逐步稳定。

而男高音声部的训练就没有这样轻松了,因为男高音的
生理特点决定了其要以真声为主,换声区以上的声音,即高声区,这就是男高音每天都在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出现的“掩盖”“关闭”等等说法常常弄得学生理不清头绪。

二、男高音声部演唱浅析
(一)中声区的训练是高音演唱的基础
世界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曾说:“中声区是最重要的声区,对高音尤为重要,因为它包括了男高音声部大部分常用的音,而且如果中声区发音正确的话,可以顺着它一直唱到音域的最高音。

”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中声区的训练是多么重要了。

那么训练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呼吸是最重要的,要下支点、深呼吸。

“气沉丹田”是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理论中对于歌唱时气息运用的精辟论述,此外还有诸如“真人之息以踵,庶人之息以喉”“气为声之本,气深声则鸣”等。

这些理论不仅强调了气息的重要性,还特别明确地指出了演唱时气息要深。

“下支点”是在深呼吸的基础上,保持呼吸的稳定性,演唱时要在把字头咬清楚的前提下,快速地将声音顺着咽壁向下安放,有类似“虎啸”时的状态,并在颈窝下方形成一个集中的发声点。

悦耳动听的声音是建立在良好气息支持的基础上的,好的气息运用是要有准备,需要控制的。

因此即使在呼气时也要保持吸气的感觉,胸部不能塌,小腹有弹性地向内收缩并保持住,然后均匀地慢慢吐出,平稳的喉头也是唱好声音的重要保证。

“呼吸是歌唱的根本”,学会科学的呼吸是声乐学习的基础。

(二)高位置发声是明亮音色的保证
高位置发声就是要有良好的头腔共鸣。

声音位置的高低,不仅决定了演唱者是否可以唱出明亮而又富于色彩的声音,并且对于科学方法的建立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位置发声的获得,首先要建立在深呼吸、下支点的基础之上,保持气息的稳定性,声音顺喉咙、咽壁、上颚,穿过鼻腔,然后在额头上明亮地发出,从而获得富于色彩的头腔共鸣。

(三)混合声的运用是难点
在我国民族声乐中,男声演唱高音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真声成分太多。

使用太多的真声去演唱高音时,不仅使得气息的负担太过于沉重,从而使演唱者力不从心,而且还会造成喉咙卡死、下巴紧张、口腔用力等现象,从而使颈部的肌肉以及声带失去活动的灵活性,增加了声带的负担,使得在进行高音演唱时遇到过多的困难。

正确演唱高音的方法是要求在气息状态稳定,整体发声状态协调的前提下,使用想要发出假声时的状态去演唱高音,并且在意识上也要有唱假声的准备。

与此同时,配合上清晰而又坚定的吐字,稳定而又低位支点的发声状态,就会唱出明亮又松弛,有深度又有穿透力的真假混合声来。

在练习高音演唱时,应该从中声区逐步过渡,体会中声区建立的歌唱状态:然后正确地理解准备发出假声时的状态,不能真的唱出纯假声或虚的声音来。

这就要求准备这种状态时必须紧密结合气息的控制等问题,努力找到不是纯假声,又不是纯真声,是假中有真、结实明亮的混合声。

混合声要保持深呼吸、下支点,音区越高越要保持支点的稳定,这样逐步练习使开始较弱的
混合声逐步洪亮并稳定下来。

富有金属色彩、辉煌结实而又具有穿透力的声音是每一个男高音所追求的,所有对于美好声音的向往都经过科学系统的声音技巧训练才能获得,还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坚持不懈,从而获得美好的声音效果。

参考文献:
1.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陈泓茹,《对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思考》,《中国音乐》,2006
4.丁爱华,《民族声乐中的男高音训练》,《音乐创作》,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