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八上教案7.2 第1课时 定义与命题1

合集下载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2 第1课时 定义与命题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2  第1课时 定义与命题

7.2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定义、命题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重点)2.了解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性,并会对假命题举反例.(难点) 【过程与方法】在实例中体会定义、命题的含义,通过举反例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举反例的方法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正反两方面的对立统一体.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命题的概念,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教学难点】正确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景引入活动内容(由学生表演):小亮和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我们爱科学》.小亮说:……小刚说:“是的,现在因特网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小亮说:“……”小刚说:“……”小亮说:“哈!,这个黑客终于被逮住了.”……坐在旁边的两个人一边听着他们的谈话,一边也在悄悄议论着:一人说:“这黑客是个小偷吧?”另一人说:“可能是喜欢穿黑衣服的贼.”……一人说:“那因特网肯定是一张很大的网.”另一人说:“估计可能是英国造的特殊的网.”……(表演结束)教师提出问题:在这个小品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在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认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为此,我们需要给出它们的定义.)①关于“黑客”对话的片断来引入生活中交流时必须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的认识才能进行;②对定义含义的解释;③举例说明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所熟知的定义(学生举例,看哪个小组的举例又多又好);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对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名词:“黑客”“因特网”的不同理解,从而使学生了解定义的含义.教学效果:很多学生对黑客的概念是很熟悉的,而小品中出现的黑客的定义与自己所熟知的黑客的概念完全不同,由此产生了对定义的兴趣.第二环节:命题含义活动内容:①师:如果B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如果C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如果D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②学生自编自练:如果____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生甲]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A、B、C、D处便会受到污染.[生乙]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E、F、G处也会受到污染的.[生丙]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A、B、C处便受到污染.[生丁]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D处也会受到污染的.[生戊]如果E处受到污染,那么A、B处便会受到污染.[生己]如果H处受到污染,我认为是A处的那个工厂或B处的那个工厂排放了污水.因为A处工厂的水向下游排放,B处工厂的污水也向下游排放.……老师归纳:同学们在假设的前提条件下,对某一处受到污染作出了判断.像这样,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如:熊猫没有翅膀.对顶角相等.大家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生甲]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生乙]无论n为任意的自然数,式子n2-n+11的值都是质数.[生丙]内错角相等.[生丁]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一个直角.[生戊]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生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师]很好.大家举出许多例子,说明命题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不能同时既否定又肯定,如:你喜欢数学吗?作线段AB=a.平行用符号“∥”表示.这些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们就不是命题.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活动目的:通过对水流的污染问题引入命题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判断某些语句是不是命题.教学效果:命题的判断只有两种形式,要么肯定,要么否定.作判断时,必须泾渭分明,不能模棱两可;二是命题的句子只能是完整的句子,对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应叙述完整.从语法上讲,它应是陈述句,不能是祈使句、疑问句或感叹句.第三环节:反馈练习活动内容:1.你能列举出一些命题吗?答案:能.举例略.2.举出一些不是命题的语句.答案:如:①画线段AB=3 cm.②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③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④在射线OA上,任取两点B、C.等等.活动目的:训练与反馈教学效果:一般都能正确解答.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①定义的含义: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就是它们的定义;②命题的含义: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活动目的:通过课后的总结,使学生对定义、命题等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节课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整理.教学效果:学生在有了前面对定义、特别是命题概念的学习后,能了解命题的结构,以及哪些是命题,使学生对命题的学习有了清楚的认识.第五环节课后练习学习小组搜集八年级数学课本中的新学的部分定义、命题,看谁找得多.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具有如下特点:(1)采用了“小品表演”的形式引入新课,意在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知道,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并能从表演中不同的人对“黑客”这个名词的不同理解更好地悟出“定义”的含义.(2)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力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通过对学生的启发、调整、激励来实现自己的主导地位.(3)“什么是定义?什么是命题?”,关于这方面的教学更象是文科的教学,但我们注重的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些名词的解释,而应侧重于对这些名词的理解.。

八年级数学上册7.2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教案1北师大版(new)

八年级数学上册7.2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教案1北师大版(new)

7.2 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1.理解定义、命题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重点)2.了解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性,并会对假命题举反例.(难点)一、情境导入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主要由推进舱(服务舱)、返回舱、轨道舱组成.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

666秒发射,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十五天左右,加上发射与返回,其中停留天宫一号十二天,共搭载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6月13日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

6月26日回归地球.要读懂这段报导,你认为要知道哪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定义下列语句属于定义的是()A.明天是晴天B.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C.等角的补角相等D.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解析:作出正确选择的关键是理解定义的含义.A是对天气的预测,B是描述长方形的性质,C是描述补角的性质.只有D符合定义的概念.故选D。

方法总结:定义指的是对术语和名称的含义的描述,是对一个事物区分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描述,而不是对其性质的判断.探究点二:命题【类型一】命题的概念下列各语句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1)相等的角都是直角.(2)空气是无色无味的.(3)同旁内角相等吗?(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5)画线段AB=5cm。

(6)对顶角不相等.解析:(1)(2)(6)是命题,因为它们指出了是什么或不是什么;(3)是疑问句,(4)描述的是一个状态,(5)叙述的是一个过程,因此(3)(4)(5)都不是命题,因为它们都不含有判断的意思.解:(1)(2)(6)是命题,(3)(4)(5)不是命题.方法总结:认为“错误的命题不是命题"是错误的,实际上错误的命题也是命题,如本题中的(6)题.【类型二】命题的结构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对顶角相等;(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3)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解析:设法把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部分省略的文字找出来,要从文字的内在顺序、内在意义进行全面考虑,分清命题的题设部分和结论部分;再将它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解:(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或两个相等的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方法总结:(1)命题改写的原则:不改变命题的原意;为了改写后的语句通畅且保持原意,应适当地增加或删减词语或调换词序;(2)命题改写的方法:先搞清命题的题设(已知事项)部分和结论部分;再将其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跟的是已知事项,“那么”后面跟的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即结论).【类型三】真命题、假命题、反例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请举一个反例加以说明.(1)两个角的和是180°,则这两个角是邻补角;(2)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如果x>y,那么x2>y2。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2 定义与命题》教案x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2 定义与命题》教案x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2 定义与命题》教案x一. 教材分析《7.2 定义与命题》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定义与命题的概念,理解命题的构成要素,学会如何书写和阅读命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关系,以及如何从命题中提取信息。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命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定义与命题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从命题中提取信息,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以及如何从命题中提取信息。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理解命题的构成要素。

2.学会如何书写和阅读命题。

3.学会从命题中提取信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要素。

2.难点:如何从命题中提取信息。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以及如何从命题中提取信息。

六. 教学准备2.PPT。

3.教学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定义,什么是命题。

例如,定义一个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

然后,给出一个命题:所有的三角形都有三个顶点。

让学生思考这个命题是否正确。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定义与命题的概念,以及命题的构成要素。

让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例子,尝试自己书写和阅读命题。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构成要素。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定义与命题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与定义与命题相关的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命题,让学生判断其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6.小结(5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定义与命题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与定义与命题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2定义与命题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2定义与命题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设置分层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3.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使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定义与命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注重小组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2定义与命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2节“定义与命题”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掌握命题的构成要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数学语言和基本概念的深入学习,是建立良好数学思维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概念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对定义与命题的深层含义理解不足,容易混淆概念,对命题的真假判断缺乏准确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定义与命题的关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这些亮点体现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我也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
3.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定义与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2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优质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2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优质教案

7.2 定义与命题第 1 课时定义与命题第一:情形引入(由学生表演)活内容:小亮和小正在津津乐道地《我科学》.小亮:⋯⋯小:“是的,在因特网宽泛运用于我的生活中,我来了方便,但⋯⋯”小亮:“⋯⋯”小:“⋯⋯”小亮:“哈!,个黑客于被逮住了.”⋯⋯坐在旁的两个人一听着他的,一也在静静着:一人:“ 黑客是个小吧?”另一人:“可能是喜穿黑衣服的.”⋯⋯一人:“那因特网一定是一很大的网.”另一人:“估可能是英国造的特别的网.”⋯⋯(表演束)教提出:在个小品中,你获得什么启迪?(人与人之的沟通必在某些名称和有共同的状况下才能行 .此,我需要出它的定 .)① 对于“黑客” 的片断来引入生活中沟通必某些名称和有共同的才能行;② 定含的解;③ 例明生活中和数学学中所熟知的定(学生例,看哪个小的例又多又好);活目的:学生通一个学生比感趣的名:“黑客”、“因特网” 的不一样理解,进而使学生认识定的含.教课成效:好多学生黑客的观点是很熟习的,而小品中出的黑客的定与自己所熟知的黑客的观点完好不一样,由此生了定的趣.第二:命含(情形引入)活内容:①:假如 B 水流遇到染,那么 ____水流便遇到染 ;假如 C 水流遇到染,那么 ____水流便遇到染;假如 D 水流遇到染,那么 ____水流便遇到染;②学生自自:假如____水流遇到染,那么____水流便遇到染.([生甲]假如 B 工厂排放水,那么A、 B、C、D 便会遇到染 .[生乙]假如 B工厂排放水,那么E、F、G 也会遇到染的 .[生丙]假如 C 遇到染,那么 A、 B、C 便遇到染 .[生丁]假如 C 遇到染,那么 D 也会遇到染的 .[生戊]假如 E 遇到染,那么A、 B 便会遇到染 .[生己]假如 H 遇到染,我是 A 的那个工厂或 B 的那个工厂排放了水 .因 A 工厂的水向下游排放, B 工厂的水也向下游排放 .⋯⋯老:同学在假的前提条件下,某一遇到染作出了判断.像,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即:命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如:熊猫没有翅膀 .角相等 .大家能出的例子?[生甲]两直平行,内角相等.2[生乙]无 n 随意的自然数,式子n -n+11 的都是数 .[生丁]随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一个直角.[生戊]假如两条直都和第三条直平行,那么两条直也相互平行.[生己]全等三角形的角相等.⋯⋯[]很好 .大家出多例子,明命就是一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许不是什么,不可以同既否认又一定,如:你喜数学?作段 AB=a.平行用符号“∥”表示.些句子没有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一般状况下:疑句不是命.形的作法不是命 .)活目的:通水流的染引入命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命的含,会判断某些句是否是命.教课成效:命的判断只有两种形式,要么一定,要么否认。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2 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2 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2 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2 定义与命题》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定义与命题的概念,理解它们在数学论证中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的教材通过生动的例子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定义与命题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初步接触过定义与命题的概念,但对其本质和应用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定义与命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入定义与命题的概念。

例如:“什么是一个角?”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给出正确的定义。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例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个命题,并尝试给出证明。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命题进行分析和证明。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验他们对定义与命题的理解。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自己编写一个命题,并给出证明。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命题进行点评。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定义与命题在数学论证中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7.2.1 定义和命题 优质 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7.2.1 定义和命题 优质 教案

2.独立学习课本166页“想一想”下面一段话,总结命题的组成.总结命题的组成任务四(反例):巡视、组织、辅自学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学习课本,理解反例的概念.四、检测学习效果1.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通常含有“叫做、称为、是”等关键词的语句一般都是定义.2.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命题有两层意思:①必须是完整的句子.②必须对某件事情作出判断.3.命题形式: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命题组成: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假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假命题.4.反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备命题的结论的例子称为反例.五、当堂训练1.在数学运算中,除了加、减、乘、除等运算外,还可以定义新的运算。

如定义一种“星”运算,“*”是它的运算符号,其运算法则是:于是:按以上定义,填空: .六、课堂小结把对定义与命题的认识及自己的表现写在作业本上.七、布置作业八、结束语数学家这样说:数学是如此的重要,它站在科学的高峰扩展人们的智力,探求真理,数学的研究成果传递给其他学科,改变着我们普通大众的生活.定义让我们的世界规范,和谐.命题让我们的社会发展,进步. 适时参与学生学习当中,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学生想法进行鼓励性评价后补充借助课件强调注意事项并归纳总结方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查看讲解关键地方布置小结要求课件出示做好发言准备大胆进行发言发表与其他组不同的想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试着独立完成明确任务准备下课作业设置课本167页知识技能2与数学理解3. 收集有关定义的实例,越多越好.()()()()2473163351653535316353535=*=**-=-⨯+=*=-⨯+=*=*32。

7.2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1-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7.2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1-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命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命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命题的基本概念。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它是数学逻辑推理的基础,帮助我们分析解决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命题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命题的结构和真假判断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命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命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定义与命题》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命题的概念和判断真假的方法掌握得还不错。他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2定义与命题(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2定义与命题(教案)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命题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命题的构成、分类和证明方法,提高他们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提炼出数学命题,培养他们对数学概念、定理的抽象理解和运用。
3.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通过命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描述现实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命题的分类:根据命题之间的关系,将命题分为真命题、假命题和不确定命题,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命题的证明: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已知定理、公理和定义来证明命题的正确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5.命题的应用: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命题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定义与命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判断一个陈述是否正确的情况?”比如,有人说“所有的鸟都有翅膀”,这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陈述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命题的奥秘。
-举例:命题“如果一个整数既是4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那么它一定是12的倍数”,需要通过分析4、6和12的公倍数来理解。
-理解命题否定的逻辑:对于简单命题的否定,学生可能会混淆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逻辑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
-举例:解释“不是所有的猫都怕水”这个否定命题的逻辑结构,与原命题“所有的猫都怕水”的区别。
4.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在命题的证明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数学运算规则和方法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七章7.2 定义与命题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七章7.2   定义与命题

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课时目标1.掌握定义、命题的含义,并感受其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理解命题的结构,会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其真假.3.通过观察、猜想、推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关注现实,培养学生进行思考的能力和质疑精神.学习重点掌握定义、命题的含义,并感受其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难点理解命题的结构,会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其真假.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创设小华和小刚对话的场景,让学生发现有关的数学问题.小华与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我们爱科学》.小华:哈!这个黑客终于被逮住了.小刚:是的,现在的因特网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小华:这个黑客是个小偷吧?小刚:可能是个喜欢穿黑衣服的贼.设计意图:创设这个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交流,感受到为了进行有效交流必须引入定义和命题.用这种形式引入,让学生及早融入课堂,积极思考,也作为本节课的一个贯穿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初步感受定义的重要性.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下面问题.1.阅读下面的内容,并填一填.(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定义;(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3)“无限不循环小数被称为无理数”是“无理数”的定义;(4)“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若干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是“多边形”的定义;(5)“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教师通过上述例子,引出定义的含义.证明时,为了交流的方便,必须对某些名称和术语形成共同的认识.为此,就要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2.从本册数学课本中找找有哪些定义?设计意图:这里的例子,既有几何概念方面的定义,也有代数方面的定义,还有生活中的定义,力图让学生认识到定义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达成定义的必要性以及科学性、准确性、简洁性、唯一性的共识;然后通过在教材上找定义,体验定义的无所不在,突显教材在学习中的指导作用.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小组的其他同学相互讨论,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探究新知下列各语句中,哪些语句对事情作出了判断,哪些没有?(1)任何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角是直角;(2)对顶角相等;(3)无论n为怎样的自然数,式子n2-n+11的值都是质数;(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5)你喜欢数学吗?(6)作线段AB=CD.学生组内合作,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引导,通过上述例子引出命题的概念.解:(1)(2)(3)(4)作出了判断,(5)(6)没有作出判断.教师总结: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命题是一个陈述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历活动环节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道出对命题的认识和理解,表示判断的句子都是命题,而不管判断是否正确.不表示判断的句子就不是命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探究新知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2)如果a=b,那么a2=b2;(3)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和一个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组内合作,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引导,总结交流结果.教师总结:一般地,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设计意图:这些命题都是“如果…那么……”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命题的含义,并概括出命题的结构特征:有“如果……那么……”的结构,进而明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命题及其结构.典例精讲例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其中哪些命题是错误的?你是如何判断的?(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2)如果a≠b,b≠c,那么a≠c;(3)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4)如果室外气温低于0℃,那么地面上的水一定会结冰.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展示答案.解:(1)条件:两个角相等;结论:它们是对顶角.例: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但它们不是对顶角,所以命题不正确.(2)条件:a≠b,b≠c;结论:a≠c.例:a=c=3,b=1,同样满足条件a≠b,b≠c.所以命题不正确.(3)条件:两个三角形全等;结论: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命题正确.(4)条件:室外气温低于0℃;结论:地面上的水一定会结冰.例:结冰需要一个过程,在室外温度低于0℃时才刚刚开始结冰.所以命题不正确.教师总结: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常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设计意图:明晰了命题的结构之后,自然应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在这样的分析过程中,必然会思考这些命题的真假.巩固学生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同时,与前面内容相呼应:要说明一个命题是正确的,无论验证多少个特殊的例子,也无法保证命题的正确性.巩固训练1.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相等;(2)如果a=b,那么a+c=b+c;(3)如果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解:(1)条件:两个角互为补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假命题.(2)条件:a=b;结论:a+c=b+c.真命题.(3)条件: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结论: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假命题.2.分别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3)内错角相等.解:(1)如果经过两点画直线,那么只能画出一条直线.(2)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如果两个角是内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设计意图:旧知识和新知识的结合体,巩固真命题与假命题的概念,学会用举反例来证明假命题,体会命题的完备性,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同时也加深对“如果……,那么……”形式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小结1.定义和命题的概念.2.命题的条件和结论.3.判断真假命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习惯.课堂8分钟.1.教材第167页习题7.2第2,3题.2.七彩作业.教学反思第2课时公理、定理和证明课时目标1.了解真命题的证明,通过实例感受证明的过程与格式.2.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并了解本套教科书所采用的基本事实.3.阅读有关《原本》和公理化的资料,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学习重点了解公理、定理与证明的概念并了解本套教材所采用的基本事实.学习难点体会命题证明的必要性,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课时活动设计复习回顾1.回忆我们上次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一般地,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常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2.举一个反例就可以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那么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回忆命题引出下面活动.情境引入公元前3世纪,人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公元前300年前后)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原本》.为了说明每一结论的正确性,他在编写这本书时进行了大胆创造:挑选了一部分数学名词和一部分公认的真命题作为证实其他命题的出发点和依据,其中的数学名词称为原名,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除了公理外,其他命题的真假都需要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判断.演绎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每个定理都只能用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为真的命题来证明.已学的八条基本事实有: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6.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7.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8.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此外,数与式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等式的有关性质,以及反映大小关系的有关性质都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例如,如果a=b,b=c,那么a=c,这一性质也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称为“等量代换”.又如,如果a>b,b>c,那么a>c,这一性质同样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设计意图:经历实际情境,初步体会公理化思想和方法,了解本教材所采用的基本事实,让学生对真假命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了解定理、公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探究新知定理证明学生组内合作,互相交流完成下面问题,教师及时指导,规范学生证明过程的书写.1.定理:同角的补角相等.已知:℃B和℃C是℃A的补角,求证:℃B=℃C.证明:℃℃B和℃C是℃A的补角,℃℃B=180°-℃A,℃C=180°-℃A.℃℃B=℃C(等量代换).℃同角的补角相等.2.定理:同角的余角相等.已知:℃B和℃C是℃A的余角,求证:℃B=℃C.证明:℃℃B和℃C是℃A的余角,℃℃B=90°-℃A,℃C=90°-℃A.℃℃B=℃C(等量代换).℃同角的余角相等.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互助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初步感受证明推理的过程,体会证明的思路,体验书写的过程以及数学的严谨性.典例精讲例已知: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AOC与℃BOD是对顶角.求证:℃AOC=℃BOD.证明:℃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AOB与℃COD都是平角(平角的定义).℃℃AOC=℃BOD都是℃AOD的补角(补角的定义).℃℃AOC=℃BOD(同角的补角相等).由例题得到定理:对顶角相等.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的思路与书写的过程.巩固训练已知:如图,℃ABC.求证:AB+BC>AC,BC+CA>AB,CA+AB>BC.证明:℃AC是以点A,点C为端点的线段,℃AB+BC>A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同理BC+CA>AB,CA+AB>BC.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证明推理的过程,体会证明思路,体验书写的过程以及数学的严谨性.课堂小结1.公理:公认的真命题.2.定理:经过证明的真命题.3.证明:演绎推理的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证明推理的过程,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课堂8分钟.1.教材第171页习题7.3第3,4题.2.七彩作业.第2课时公理、定理和证明1.公理:公认的真命题.2.定理:经过证明的真命题.3.证明:演绎推理的过程.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定义与命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定义与命题
(3)了解命题的证明方法:了解平面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如直接证明、反证法等,并能应用于具体的命题证明。
2.教学难点
(1)定义的抽象:学生对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定义感到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定义的形成过程。
举例:在讲解“平行线”的定义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为何要在同一平面内”,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或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平行线的特点。
举例:在证明“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相等,那么这两边的对角也相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直接证明和反证法,并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7.2定义与命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判断一个说法是否正确的情况?”比如,有人说“只要是正方形,其对角线就相等”,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定义与命题的奥秘。
2.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观感知: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3.提升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几何定义和命题,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几何定义和命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提高数学抽象能力。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7.2定义与命题这一章节的内容,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定义的教学,我尝试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几何定义。我发现这种方法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定义的内涵与外延。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定义的抽象过程感到困惑,我需要思考如何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八年级数学上册7.2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7.2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7.2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2定义与命题,主要介绍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含义,掌握定义与命题的书写格式,能够正确书写定义与命题,并能够分析、判断命题的正确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命题与定理的内容,对命题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定义与命题的书写格式、分析判断命题的正确性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关系,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定义与命题的书写格式,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命题正确性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掌握定义与命题的书写格式。

3.能够正确书写定义与命题。

4.能够分析、判断命题的正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定义与命题的书写格式。

2.教学难点:定义与命题的书写格式,分析判断命题的正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例题解析法、小组合作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提高分析判断命题正确性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定义与命题的例题。

2.准备投影仪、黑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学习的命题与定理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定义与命题的概念,讲解定义与命题的相互关系。

让学生明确定义与命题的区别与联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尝试书写几个简单的定义与命题。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书写格式上的优点与不足。

4.巩固(10分钟)讲解定义与命题的书写格式,强调书写要求。

让学生再次尝试书写定义与命题,并相互检查,纠正错误。

5.拓展(10分钟)分析判断一些给定的命题是否正确。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定义与命题的知识,通过逻辑推理分析命题的正确性。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2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2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教案设计
(3)如果a>b,b>c,那么a>c.
二次备课
作业布置
课堂点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定义: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使学生了解定义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再回忆一些概念的定义,进一步使学生初步了解给数学概念下定义的方法.
例如:(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________.
(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的定义.
课题
7.2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
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体会在生活中对一个名词或术语下定义的重要性,了解定义的含义.
2.了解命题的含义及结构;能分清楚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能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学难点
了解定义与命题,会区分某些语句是不是命题;会区分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能够判断命题的真与假.
引导学生对命题的结构进行分析,启发学生判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4.判断命题的真假
做一做:指出下述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其中哪些命题是错误?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2)如果a≠b,b≠c,那么a≠c;
(3)如果室外气温低于0 ℃,那么地面上的水一定会结冰.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练习:
1.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1)若a<b,则-b<-a;
(2)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
(3)在△ABC中,若AB>AC,则∠C>∠B吗?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指出下列各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新北师大版 7.2.1 定义与命题

新北师大版 7.2.1 定义与命题

5 3 3 16 3 247 按以上定义,填空: 2 3 ___ 2 3 5 ___
请你参照以上方法,也定义一种新运算,并举 几个运算的例子。
学有所成
本节课你学到什么?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 ⑵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⑶一次函数: 一般地,形如y=kx+b(k、b都是常数
且k≠0)叫做一次函数。
⑷压强: 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叫做压强。
相信自己行,你就行!
你认为线段a与线段b哪个比较长? 线段a比线段b长。 线段b比线段a长。 线段a与线段b一样长。
a
b
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 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注:该句子是陈述句)
生活数学
在数学运算中,除了加、减、乘、除等运算外,还可以定 义新的运算。如定义一种“星”运算,“*”是它的运算 符号,其运算法则是: a b a b a b 于是:5 3 5 3 5 3 16
3 5 3 5 3 5 16
制作人 靳军强
对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性质的描述叫作这个概 念的定义。
例如: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做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民”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定义; 2、 “两点之间 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是 两点之间的距离 “ ”的定义;
小试牛刀
请说出下列名词的定义:
⑴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学好要领
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⑴对顶角相等; 是 ⑵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不是 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
⑷a、b两条直线平行吗? 不是 ⑸温柔的李明明。不是 ⑹玫瑰花是动物。 是
不是 ⑺若a2=4,求a的值。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七章 7.2.1 定义与命题 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七章 7.2.1 定义与命题 教案

7.2.1定义与命题(教案〕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2.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过程与方法:在实例中体会定义、命题的含义,通过举反例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举反例的方法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正反两方面的对立统一体.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命题的概念,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难点】正确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料想学生在学习本课时中会遇到的困难.【学生准备】复习最近学过的几个重要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命题,那么什么叫命题呢?下面大家来想一想:〔出示投影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定义与命题〞.二、新知构建〔1〕定义与命题[过渡语]任何学科知识的构建,都离不开用概念表述相关的内容.本课时我们就要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定义、命题等相关的概念.大家刚刚观察到上面的五个命题中,每个命题都有条件〔condition〕和结论〔conclusion〕两局部组成.条件是的事项,结论是由事项推断出的事项.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其中“假如〞引出的局部是条件,“那么〞引出的局部是结论.如:上面的命题〔1〕中,假如引出的局部“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是条件,那么引出的局部“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是结论.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如:“同角的余角相等〞,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如:“同角的余角相等〞可以写成“假如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注意:命题的题设〔条件〕局部,有时也可用“……〞或者“假设……〞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局部,有时也可用“求证……〞或“那么……〞等形式表述.师:很好,同学们能举出学过的一些定义吗?生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是“方程〞的定义.生2:“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生3:“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生4:“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定义.师:看来同学们对定义已经有了认识,你能发现“定义〞的根本形式是怎样的吗?生:定义的根本形式都是:“……叫做……〞.[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定义的举例,加强学生对“什么是定义〞的理解.让学生从句子特点与形式上观察,认识定义.2.认识命题思路一[处理方式]独立考虑,仔细品味教材议一议的内容,理解什么是命题.下面的语句中,哪些语句对事情作出了判断?哪些没有?(多媒体出示)(1)任何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角是直角;(2)对顶角相等;(3)无论n为怎样的自然数,式子n2-n+11的值都是质数;(4)假如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5)你喜欢数学吗?(6)作线段AB=CD.生:(1)(2)(3)(4)四个句子作出了判断,(5)(6)两个句子没有作出判断.师:是的,前四个句子作出了判断.像这样的句子,叫做命题.你能否给“命题〞下个定义呢?生: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老师板书: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命题,再引导学生以答复以下问题的形式对命题的定义进展总结,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才能.思路二:师:给出命题的定义: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你能举出几个命题的例子吗?出示问题:(1)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2)锐角都小于直角;(3)美丽的天空;(4)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5)过直线l外一点P作l的平行线;(6)假如明天是星期五,那么后天是星期六;(7)假设a2=4,求a的值;(8)熊猫有翅膀.【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展示交流:生1:(1)(2)(4)(6)都是命题,其余不是.生2:不对,(8)“熊猫有翅膀〞也是命题.师:(质疑)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吗?生:虽然这句话错了,但它作出了判断.只要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就是命题,不管判断得对错.师:(给出肯定)说得好,谁还能列举出一些命题吗?生1:假如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生2:我是一名学生.师:(作出判断)很好!想一想,定义是命题吗?任何一个命题都是定义吗?(学生考虑一会儿,交流后答复)生:定义一定是命题,但命题不一定是定义.[设计意图]通过对命题与非命题的辨析,让学生理解命题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才能.老师强化对命题特点的掌握,也为真、假命题的判断打下根底.最后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将本课时所学的两个知识点进展联络与拓广.(2)条件与结论[过渡语]观察以下命题,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构造特征?〔1〕假如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2〕假如a=b,那么a2=b2;(3)假如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和一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活动】先独立考虑,再结合教材第166页想一想的内容,小组内开展交流讨论“命题有什么构造特征〞.展示交流成果:生1:都是用“假如……那么……〞的形式表达的.生2:每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局部组成的.生3:条件是的事项,结论是由事项推断出的事项.生4:“假如〞引出的局部是条件,“那么〞引出的局部是结论.(老师板书:条件和结论)师:上题的条件、结论分别是什么?生1:(1)题的条件是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结论是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生2:(2)题的条件是a=b,结论是a2=b2.生3:(3)题的条件是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和一角分别相等,结论是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其中“假如〞引出的局部是条件,“那么〞引出的局部是结论.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条件和结论不明显,如“同角的余角相等〞.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出条件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设计意图]对命题的构造进展分析,让学生会区分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引导学生,当一个命题不好区分条件和结论时,可以先改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但改写时不要机械地添上“假如〞和“那么〞,应适当地调整顺序或补充修饰词语,使改写后的语句通顺、完好.(3)、真命题与假命题[过渡语]命题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吗?老师给出以下四个命题,并提问:(1)假如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2)假如a≠b,b≠c,那么a≠c;(3)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4)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学生活动】(1)指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2)命题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你怎么知道它们是不正确的?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进展总结,给出真命题、假命题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举出反例.总结: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要说明一个命题是一个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老师板书:真命题、假命题、反例)[设计意图]学生在判断命题的正误时主要根据过去的经历,老师可进一步追问,对于一个不正确的命题,还能怎样判断其错误呢?老师应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判断方法,进而引导学生体会: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知识拓展]1.在定义中,要提示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区别.2.根据命题的定义可知只要是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都是命题,而不管这个判断正确与否.3.很多情况下,命题的形式并不是“假如……那么……〞的形式,在把命题改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时,为保证语句的通畅和不改变原意,应对原句进展适当的修改或调整.三、课堂总结 —|||—定义—对名称或术语的含义进行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命题——||组成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组成形式都能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真假命题可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判断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四、课堂练习1.以下命题中,属于定义的是 ( )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间隔 是该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解析:A,B,C 分别是一个命题,但不是定义;D 是一个定义.应选D .2.以下语句中,是命题的是()AB上取一点C解析:A,B,D只是对一件事情的表达或询问,不是命题.应选C.3.以下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B.假如ab=0,那么a=0A,B解析:A,B,C分别是命题;D不是命题,是描绘性语言.应选D.4.以下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锐角小于90°C.假设a>b,那么a2>b2D.假设a2≠b2,那么a≠ba=1,b=-3,1>-3,但12=1<(-3)2=9,错误;D.两个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个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因此两个数的平方不相等,那么这两个数既不相等也不互为相反数,正确.应选C.5.以下选项中,可以用来说明命题“假设a2>1,那么a>1〞是假命题的反例是()A.a=-2B.a=-1C.a=1D.a=2解析:选项A,a=-2满足a2>1,而a=-2不满足a>1的要求,是原命题的反例;选项B和选项C,a=±1不满足a2>1,即不满足题设的条件,不是特例,故不是反例;选项D既满足a2>1,也满足a>1,不是反例.应选A.五、板书设计第1课时1.定义与命题2.条件和结论3.真命题、假命题、反例六、布置作业〔1〕、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随堂练习第2题.【选做题】教材习题7.2第3题.〔2〕、课后作业【根底稳固】1.以下语句中,是命题的为 ()CDAB的中点M2.命题“等角的补角相等〞中的“等角的补角〞是()局部 B.是条件,也是结论局部 D.不是条件,也不是结论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不等式2x>4的解集是x>2〞的条件是“不等式2x>4〞B.“假如x2=y2,那么x=y〞的结论是“x=y〞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条件是“平行四边形〞D.“对顶角相等〞的条件是“对顶角相等〞4.以下语句中:①平角都相等;②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③画两条相等的线段;④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⑤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⑥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其中是命题的有()5.以下命题错误的选项是()C.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0,负无理数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6.要说明命题“绝对值相等的两个实数相等〞是假命题,你举的反例是.【才能提升】7.指出以下命题的条件和结论.(1)假如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假如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3)等角的补角相等;(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拓展探究】8.如下图,下面有四个条件:(1)AE=AD,(2)AB=AC,(3)OB=OC,(4)∠B=∠C.请你写出一个由其中两个作为条件,另外两个中的一个作为结论的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答案与解析】1.CD,是描绘性语言,它不是命题,错误;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命题,正确;C.作平行线,是描绘AB的中点M,是描绘性语言,它不是命题,错误.应选B.)2.A(解析:把命题“等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假如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等角的补角〞是条件局部.应选A.)3.D(解析:“对顶角相等〞的条件是“两个角是对顶角〞,而不是“对顶角相等〞,故D选项错误.应选D.)4.B(解析:①④⑤⑥是命题;②③不是命题.所以命题有4个.应选B.)5.C6.|-3|=|3|,但-3≠3(答案不唯一)7.解析:对于条件和结论不非常清楚的命题,我们可以先把其改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再找出条件和结论.由于命题的改法不唯一,所以它的条件和结论也不唯一,如命题(3),还可以改写成“假如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补角相等〞.解:(1)条件:两条直线相交;结论:它们只有一个交点. (2)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结论:两直线平行. (3)这个命题可以改写成“假如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条件: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 (4)这个命题可以改写成“假如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它的对边相等〞.条件: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结论:它的对边相等.8.解析:假如AE=AD,AB=AC,那么∠B=∠C.根据SAS得ΔABE≌ΔACD,推出∠B=∠C即可.解:假如AE=AD,AB=AC,那么∠B=∠C.在ΔABE和ΔACD中,{AE=AD,∠A=∠A,AB=AC,所以ΔABE≌ΔACD,所以∠B=∠C.所以这是真命题.(答案不唯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2定义与命题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2定义与命题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角的平分线定义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角的平分线性质的应用,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角的平分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利用尺规作图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3.证明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角的平分线定义及基本图形性质进行简单命题的证明。
4.实践应用:结合实际情境,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运用角的平分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与运用:通过学习角的平分线定义,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角的平分线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培养他们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5.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角的平分线的定义:重点讲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角的平分线的表示方法。
-举例:如讲解角的平分线时,可以通过具体图形说明什么是角的平分线,如何用符号表示等。
-角的平分线性质:强调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一核心性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角的平分线的基本概念。角的平分线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将这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角的射线。它是解决几何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角的关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角的平分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找到等边三角形。

北师大出版社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定义与命题 (第1课时)

北师大出版社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定义与命题 (第1课时)

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条件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析才能 找出条件和结论,也可以先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 么……”的形式.
注意:命题的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 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 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探究新知
说一说
你还学过哪些名词或术语的定义?
探究新知
7.2 定义与命题/
知识点 2 命题的概念
下面的语句中,哪些语句对事情作出了判断,哪些
没有?与同伴进行交流. √(1)任何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角是直角; √(2)对顶角相等;
√(3)无论n为怎样的自然数,式子 n2 n 11的值
都是质数;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 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明理由: (1)对顶角相等吗? (2)画一条线段AB=2cm; (3)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相等的两个角,一定是对顶角.
解:(3)(4)是命题,(1)(2)不是命题. 理由如下:(1)是问句,故不是命题;(2)是做一件事情, 也不是命题.
巩固练习
7.2 定义与命题/
变式训练 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是 假命题
(3)画一条直线; (4)四边形是正方形; (5)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否 是 假命题 否
(6)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是 真命题
(7)同角的补角相等;
是 真命题
(8)同垂直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9)过点P画线段MN的垂线; (10)x>2.
是 真命题
否 否
连接中考
7.2 定义与命题/
1. 判断命题“如果n<1,那么n2﹣1<0”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

部编版2020八年级数学上册 7.2 定义与命题(1)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部编版2020八年级数学上册 7.2 定义与命题(1)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7.2 定义与命题(1)教师巡视指导,总体协调,维持课堂秩序人们在交流时常需要应用许多名称和术语。

为了不产生歧义,对这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概念:一般地,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规定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例如:如:商店以比原来标价低的价格出售商品叫做“打折”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请说出下列名词的定义:(1)无理数:(2)一次函数:2、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定义.(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3)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5)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6)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3、请写出你还学过数学上的任意两个定义。

4、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述形式上,哪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了判断?(1)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教师。

(2)延长线段AB。

(3)“非典”是不可以战胜的。

概念:一般地,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5、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⑴对顶角相等;⑵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⑷a、b两条直线平行吗?⑸温柔的李明明。

⑹玫瑰花是动物。

⑺若a2=4,求a的值。

⑻若a2= b2,则a=b。

6、判断下列命题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1)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 (2)点P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则点P是线段AB的中点;(3)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 (4)若∠1+∠2=90°,∠3+∠2=90°,则∠1 =∠3.归纳: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的命题称为假命题.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备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7、下列命题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如果a>b,b>c,那么a=c;(5)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命题可看作由条件 (或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这样的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如果……那”那么论站立,小组合作讨论。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7.2.1 定义和命题 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7.2.1 定义和命题  教案

§7.1 为什么要证明?7.1 为什么要证明?教学设计一、核心知识梳理1.推理证明的必要性: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得到的数学结论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必须进行有根有据的证明.2.检验数学结论正确的常用方法:(1)举反例验证边;(2)计算;(3)逻辑推理.二、核心习得归纳补充学习:1.观察不一定得到正确结论;2.不完全归纳不一定得到正确结论;3.一步一步正确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结论;三、核心思维导航【典例】对于所有自然数n,代数式211-+的值是质数吗?取0n nn=,1,2,3,4,5试一试.你能否得出此结论?一读:关键词:质数.二联:重要结论:质数指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重要方法:归纳法,举反例法.三解:解: n 0 12 3 4 5 … 211n n -+ 11 11 13 17 23 31… 当11n =时,原式=111011⨯+=1111⨯,211n n -+不是质数;故不能得出对于所有自然数n ,211n n -+的值都是质数的结论. 四悟:不完全的归纳法不能说明结论的合理性可以结合举反例的方法. 拓 展 练 习1.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 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个拳头吗?【核思点拨】观察——猜测——证明【解题过程】解:设赤道的周长为C ,则铁丝与地球赤道的间隙为:110.16222C C πππ+-=≈()m 所以这样的间隙不仅可以放进一颗红枣,而且也可以放进一个拳头.2. 如图,ACD ∠是ABC ∆的外角,ABC ∠的平分线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1A BC ∠的平分线与1A CD ∠的平分线交于点2A ,…,1n A BC -∠的平分线与1n A CD -∠的平分线交于点n A .设A θ∠=.则:(1)求1A ∠的度数;(2)n A ∠的度数.【核思点拨】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111,22A BC ABC ACD ACD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CD A ABC ∠=∠+∠,111ACD A BC A ∠=∠+∠,整理即可求出1A ∠的度数,同理求出2A ∠,可以发现后一个角等于前一个角的12,根据此规律即可得解. 【解题过程】证明:∵1A B 是ABC ∠的平分线,1A C 是ACD ∠的平分线, ∴112A BC ABC ∠=∠,112ACD ACD ∠=∠, 又∵ACD A ABC ∠=∠+∠,111ACD A BC A ∠=∠+∠, ∴111()22A ABC ABC A ∠+∠=∠+∠, ∴112A A ∠=∠, ∵A β∠=, ∴12A β∠=; 同理可得∴2n n A 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7.2定义与命题
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
1.理解定义、命题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重点)
2.了解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性,并会对假命题举反例.(难点)
一、情境导入
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主要由推进舱(服务舱)、返回舱、轨道舱组成.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发射,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十五天左右,加上发射与返回,其中停留天宫一号十二天,共搭载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6月13日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6月26日回归地球.要读懂这段报导,你认为要知道哪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定义
下列语句属于定义的是( )
A.明天是晴天
B.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C.等角的补角相等
D.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解析:作出正确选择的关键是理解定义的含义.A是对天气的预测,B是描述长方形的性质,C是描述补角的性质.只有D符合定义的概念.故选D.
方法总结:定义指的是对术语和名称的含义的描述,是对一个事物区分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描述,而不是对其性质的判断.
探究点二:命题
【类型一】命题的概念
下列各语句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1)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2)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3)同旁内角相等吗?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5)画线段AB=5cm.
(6)对顶角不相等.
解析:(1)(2)(6)是命题,因为它们指出了是什么或不是什么;(3)是疑问句,(4)描述的是一个状态,(5)叙述的是一个过程,因此(3)(4)(5)都不是命题,因为它们都不含有判断的意思.
解:(1)(2)(6)是命题,(3)(4)(5)不是命题.
方法总结:认为“错误的命题不是命题”是错误的,实际上错误的命题也是命题,如本题中的(6)题.
【类型二】命题的结构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对顶角相等;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解析:设法把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部分省略的文字找出来,要从文字的内在顺序、内在意义进行全面考虑,分清命题的题设部分和结论部分;再将它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解:(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或两个相等的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方法总结:(1)命题改写的原则:不改变命题的原意;为了改写后的语句通畅且保持原意,应适当地增加或删减词语或调换词序;
(2)命题改写的方法:先搞清命题的题设(已知事项)部分和结论部分;再将其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跟的是已知事项,“那么”后面跟的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即结论).
【类型三】真命题、假命题、反例
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请举一个反例加以说明.
(1)两个角的和是180°,则这两个角是邻补角;
(2)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如果x>y,那么x2>y2.
解析:(1)互补的两个角的和为180°,但是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2)一组对边平行,但这组对边不相等,即使另一组对边相等,也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3)若|x|<|y|,则x2<y2.
解:(1)假命题.例如: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的和为180°,但它们不是邻补角.
(2)假命题.例如:等腰梯形中,两底互相平行,两腰相等,但它不是平行四边形.
(3)假命题.例如:x=2,y=-3,x>y,但x2<y2.
方法总结:识别命题真假的关键是在条件成立的前提下,看结论是否正确,可以举“特
例”验证,特例成立还不能证明其为真命题,要由特殊形式转化为一般形式,再用推理的方法证明结论正确;若特例不成立,则原命题一定是假命题.
三、板书设计
定义与命题⎩⎪⎨⎪⎧定义命题⎩⎪⎨⎪⎧概念:判断一个事件的句子 结构:如果……那么……分类:真命题、假命题
通过对学生的启发、调整、激励让学生对定义、命题等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用比较数学化的观点来审视生活中或数学学习中遇到的语句特征,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力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