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生产企业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设计【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作者:彭潇来源:《商情》2017年第06期【摘要】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与贯彻实施是企业防患于未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出台,国家对内部控制日益重视。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盈余质量以及缺陷披露四个方面进行梳理,探索研究薄弱领域,以期为学术界提供一定的指引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文献综述;缺陷披露;企业治理1 引言近十年来,内部控制研究在学术界十分热门,从2000年至2016年,仅中国知网以“内部控制”作为关键词发表在《会计研究》上的文献就有300余篇。

目前,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常以1994年美国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为基础。

中国学者们更多的是从纯理论的角度展开研究。

有些学者基于经济学的理论,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项经济机制或制度或是一种经济控制系统;部分学者基于管理学的理论,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工具、特殊职能、过程;还有部分学者以作用机制的表象为基础,直接将企业内部控制等同于企业风险管控。

近年来,企业逐渐发展成为集“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三位一体的组织模式,许多学者试图通过多学科的角度来解释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

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可谓是百家争鸣,空前繁荣。

2 文献回顾2.1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国内对于内部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1970年后,制度基础审计开始发展,作为独立审计客观基础的内部控制研究逐渐兴起。

企业内部控制框架要受到企业和治理企业的价值创造、风险机遇以及企业文化等多因素的影响。

张双鹏、胡本源等(2011)结合权变理论,对国内企业内部控制与环境权变因素的适应性理论进行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认为企业环境权变因素对其内部控制有不一致的影响,管理层应重视企业内部控制与所处的环境的相适应性,此外,还应通过提高内部控制与其所处企业环境的适应性,进而提升管理绩效。

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内部控制的定义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定义为保护其他资产和现金,检查簿记业务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实施的手段和方法。

后来经过完善认为究其实用方面而论,是为了达到确定的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的业务有秩序有效率的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和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资料。

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在进行了专门研究后提出来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的,为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规章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主要包括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督。

使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

哈米德阿拉德在《内部控制透视:理论与概念》中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会计程序的设计,提高效率、保证政策实施或维护资产或避免欺诈和错误。

内部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组织。

它包括计划,方法和程序,用来满足任务,目标,和目标,这样做,支持基于业绩的管理。

内部控制与管理控制,帮助管理人员实现期望的结果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

内部控制应减少相关的风险与未被发现的错误或不规则,但设计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一个不简单的任务,不能通过一个短的快速修复。

最后从内部控制的不同方面进行了讨论。

米然,赵栋在《浅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中提出,从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障碍。

本文立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就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现状下政府部门如何发挥推动作用、强化外部监督、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创新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探讨并提出可行对策,以探索我国企业建立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和途径。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组织机构通过一系列控制措施来管理和监督业务活动,确保实现组织的目
标和愿景,保护组织的资产,并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
国际贸易的增加,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越来越多的研究文
献开始关注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

国内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方面。

许多文章探讨了内
部控制的概念、目标、原则和内容。

一些研究提出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风险管理、业务
的高效性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还有一些研究探讨了内部控制的原则,如责任分担原则、信息保密原则、内外部监督原则等。

一些研究还分析了内部控制在企业
管理中的应用实践,如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等方面。

国外的研究文献则更多关注内部控制的国际视野和对比研究。

一些研究文献探讨了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内部控制实践差异。

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内部控制机构是否能够在不同
的法律、监管和文化环境下实现其目标。

一些研究还通过对国际上一些知名企业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在不同国际背景下优化内部控制的建议和经验。

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综述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实践应用、国内外对比研究等
方面。

这些研究文献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企业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
借鉴,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
据2008年6月28日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内部控制的设计存在漏洞,不能有效防范错误与舞弊,或内部控制的运行存在弱点和偏差,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的情形。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审计准则第2号(2004)指出,重要缺陷是控制缺陷,或是控制缺陷的集合,它会不利地影响公司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可靠地初始化处理、授权、记录、处理或报告对外财务数据的能力,以至于有可能导致不能防止或发现对公司年度或期中财务报告大于不重要的错报。

可见,国内外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都停留在概括性的否定描述阶段。

强调由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导致不利的结果。

但是,问题就在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对“实质性”或者“重大”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定量,或者提供标准的判断依据。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分类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首先将内部控制分为了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并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Ge和Mcvay(2005)将内控重大缺陷分为九大类:会计类、培训类、期末报告和会计政策类、收入确认类、职务分离类、账户核对类、子公司类、高管类和技术类。

可见,评价指引对内部控制缺陷粗略的分类并不能满足内部控制实践中的要求。

管理层和审计人员需要对内控中存在缺陷进行更细致的分类。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 引言1.1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概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管理系统,旨在确保企业运作的合法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是对内部控制相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总结,旨在为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在国内,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相关学者通过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探讨了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应用。

而在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的历史较长,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也相对更为深入。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合梳理,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内部控制研究的发展动态,发现研究的空白和不足,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启示和方向。

本文将就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进展及差距、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内部控制研究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内部控制的国内研究现状在中国,内部控制一直是财务管理和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较为深入。

他们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规的解读和分析,探讨了内部控制制度在中国的实施情况,以及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他们认为,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治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国内学者还关注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的应用与效果。

他们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的案例分析,总结内部控制的成功经验和问题,为企业提供改进建议。

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逐渐深入,涵盖领域也逐渐拓展。

未来,希望能够加强国内外学者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推动内部控制研究的发展,为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2 内部控制的国外研究现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深化,内部控制在国外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1300字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1300字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国内外学界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较多,其中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方面的研究也呈现出了繁荣的发展趋势。

因此本文便通过参考各类文献的方式对内部控制的定义进行研究。

一、国外文献回顾Ayu Ogi Fazny和Hari Setiyawati(2020)研究通过内部控制五要素等来衡量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衡量公司良好治理原则的应用、衡量财务报表的质量,作者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和良好公司治理原则的运用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产生影响。

Qiong Duan(2020)对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A医药制造企业资金管理研究,作者认为资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内部控制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

Zoran Todorovi 和Bozo Vukoja(2020)通过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得出结论,建立内部控制的兴趣,受到官场腐败的增加和商业道德侵蚀的影响,企业的分权管理过程随公司的不断扩大不断复杂化,企业内部不仅需要内部控制,还需要内部控制。

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较早的英美等国家,企业发展的历史相对悠久,他们对企业治理包括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较早,相应的理论也更加成熟,在其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也比较完善。

二、国内文献回顾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定义的研究,随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企业分类、逐层的推进以及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作用的显现,内部控制的发展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李娜(2020)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缺陷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原因,从制度建立、观念意识和制度执行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在改革开放之后,政府部门及学者认识到控制的不可或缺,促使我国的内部控制建设进入了如日中天的阶段。

为提速我国内部控制的开展,规范我国的经济市场,在借鉴西方内控理论的基础之上,我国展开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陶雪阳(2021)在《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认为人是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管理层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推动的核心。

内部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内部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内部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摘要: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是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的关键,因而围绕内部控制的研究也开始日渐广泛而深入。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旨在发现内部控制审计领域的研究机会,期望对深入研究内部控制的人员给予一定参考。

/3/view-12959026.htm关键词: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整理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02一、引言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前进以及公司经营需求的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理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表现在内容上的持续扩充以及理论概述上的更加规范。

1990年以后,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层出不穷,涌现了大量优秀的研究内部控制的成果,这其中的一些成果成为业界的“标杆”,是后来各个国家的学者研究的方向。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在探索内控方面的成就要属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所发布的名为“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的报告,即“COSO报告”。

该报告对内控进行了新的归纳与概括,并讨论出了构成内控框架的五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到了2004年9月,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又发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文件,该文件在内控方面增加了关于从各??方向进行风险管控的新内容,进一步将风险管控与企业的内部控制联结在了一起。

另外一个著名的探索内控方面的成就是《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即“SOX法案”。

该项法案提出了新的观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指出公司尤其是已经上市的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要保障其内部控制是有作用的,其不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审计委员会汇报能够合理保证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可靠性的控制程序以及其完成的状况,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外界发布该企业对其内控现状的评价与分析的资料。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利益,提供合理保证,规范经营活动和风险管理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程序。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减少风险,提高经营效益,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内部控制不仅需要考虑国内经营环境,还需要考虑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因此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综述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总结研究内容、方法和结论,以期对内部控制研究的进展有一个了解和认识。

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评估等方面。

在定义方面,国内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都较为一致,认为内部控制是为了确保企业在经济和效率方面达到预期目标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程序。

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研究文献主要探讨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内部控制框架和内部控制流程等内容。

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研究文献主要关注内部控制文化、内部控制人员和内部控制意识等因素对于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内部控制评估方面,研究文献主要探讨了内部控制评估的方法、过程和评估结果的有效性等问题。

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两种。

实证研究主要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案例研究主要通过对具体企业的内部控制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内部控制的作用和问题。

有学者通过对某公司的内部控制案例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

研究结论普遍认为,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可以减少风险,提高经营效益。

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不健全和内部控制评估不准确等方面。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本文将对内部控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参考。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旨在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促进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稳健性。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对企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中,内部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讨论。

一些研究者关注内部控制的具体设计和实施细节,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探讨其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另一些研究者则从理论层面剖析内部控制的内在机制和理论基础,揭示其与企业管理和治理的联系。

二、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内部机制和管理者行为等。

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中对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讨论涵盖了广泛的领域,涉及企业规模、所有制结构、行业特征、管理者素质等方面。

在外部环境方面,一些研究者发现,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和投入。

不同规模和所有制结构的企业,在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内部控制的效果产生影响。

内部机制和管理者行为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些研究发现,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内部机制的完备程度和执行力度也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

三、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改进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改进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中,许多学者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和改进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评价方法方面,传统的内部控制评价框架主要以美国的萨巴尼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为基础,不少研究者试图推进内部控制评价模型的理论和实践,以满足多样化和多元化的企业需求。

一些学者也尝试将新兴技术与内部控制评价相结合,探索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应用。

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摘要]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企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都贯穿着会计内部控制,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属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逐渐引起我国广泛的关注。

本文简要阐述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含义,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也对如今备受瞩目的国内外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收集整合,发现国内外主要从内部控制的总体构想、内部控制的评价、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等方面对企业内部审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会计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概述内控评价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为我们带来很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竞争。

为了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屹立不倒、处于不败之地,这就对我们各个方面都有严肃的要求,特别是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而会计控制制度无疑是各种制度体系的重中之重。

所以企业均应加强、规范内部控制,才能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从而更好地抵御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最终促进公司良性发展。

本文就搜集而来的关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各类文献进行了一部分的整合归纳,便于更好的了解内部控制意义所在,并对其所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提炼整合,便于更为直观的认识内部控制并对其进行有利改进。

一、关于内部控制的简要概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是如今新时代提高企业竞争力及企业经营效率的必然要求。

如果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足并获得长远的发展,那么巩固基础、完善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实乃重中之重。

我们所说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机构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内部控制整个体系中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含义我们所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预期的经营目标,为了资产得以完整安全,会计资料能够保持可靠和准确,使会计资料能够保持可靠和准确,使企业的经营方针得以确实贯彻的落实,使企业所有经营活动能够高效、经济而在企业内部开展并且实施一系列的自我评价、约束、控制、规划、调整等措施、手续、方法的总称。

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内部控制的定义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定义为保护其他资产和现金,检查簿记业务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实施的手段和方法。

后来经过完善认为究其实用方面而论,是为了达到确定的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的业务有秩序有效率的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和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资料。

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在进行了专门研究后提出来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的,为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规章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主要包括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督。

使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

哈米德阿拉德在《内部控制透视:理论与概念》中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会计程序的设计,提高效率、保证政策实施或维护资产或避免欺诈和错误。

内部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组织。

它包括计划,方法和程序,用来满足任务,目标,和目标,这样做,支持基于业绩的管理。

内部控制与管理控制,帮助管理人员实现期望的结果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

内部控制应减少相关的风险与未被发现的错误或不规则,但设计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一个不简单的任务,不能通过一个短的快速修复。

最后从内部控制的不同方面进行了讨论。

米然,赵栋在《浅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中提出,从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障碍。

本文立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就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现状下政府部门如何发挥推动作用、强化外部监督、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创新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探讨并提出可行对策,以探索我国企业建立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和途径。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现代内部监督理论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发达国家(如美国)通过专业团体、机构和其他机构的共同努力,对内部监督理论有较强的理解。

这些发展对我们做出了重大贡献。

“内部监督”的概念在国外出现已久,国外也相继出台了内部监督的法律法规。

1992年,美国的五个会计专业小组集中要求国家错误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审查内部控制总的框架报告。

根据报告,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关的组成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通知与沟通、控制。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Turnbull Committee(2005)指出,风险管理在实现公司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公司管理者必须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考虑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即风险管理。

南非King II(2002)的报告证明,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无法管理许多风险,如政治、法律和技术风险。

风险管理必须是管理和减轻风险的关键措施。

他们说,风险管理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

1995年11月,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监督标准委员会(coco-komitea)公布了以COSO报告为基础的监督标准,被认为是“内部控制”。

对于支持一系列要素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建议您可以看到一个公认的观点,内部控制包括风险管理。

Chandler(2000)认为运用内部控制来判断企业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是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准确的发现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

另外,基于外部单位的审计意见对企业事情趋于一致性的判断,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

Spire,LauraF(2007)认为,Turnbull 指南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

Turnbull深入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应当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形成双方的相互牵制关系。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1)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1)

国外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探讨与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大问题:(1)关于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具体内容的合理性的探讨与研究;(2)关于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制定与实施之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案的探讨与研究;(3)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的探讨与研究。

理论方面的探讨与研究对于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审计准则的制定与修改有很大的推动力,而且对实务领域的发展也起到了引领作用。

美国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为世界范围内的内控审计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1) 2002年,《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发布。

PCAOB (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据此成立了。

SOX302和404条款则首次提出了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2) 2004年,PCAOB发布了AS2。

该准则主要对注册会计师怎样进行内控自评报告的审计进行了相对详细的规定。

(3) 2007年,PCAOB发布了AS5,取代了AS2。

AS5侧重于让注册会计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将审计资源分配到高风险领域,尽早地发现内控重大缺陷。

与AS2相比,AS5的审计方法进步了许多。

而且,它还增加了对舞弊控制的评价。

除了美国,韩国和日本也对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审计展开了研究,并出台了相关的规范。

可见,世界各国对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审计都非常的重视。

1.2.2国内文献综述与国外的研究相比较,我国有关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对较为零散。

谢晓燕认为,内部控制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自评发表审计意见。

文章分析了整合审计,明确了内控审计目标。

文章指出内部控制审计是有效性审计,财务报表审计则是合法性和公允性审计。

但它们都致力于提高报表的质量和可信赖度。

2张龙平等探讨了内控审计的目标,他们是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和责任的角度来探讨的。

内部控制审计出现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实质上是财务报表审计的延伸和补充,最开始的内部控制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所有的内部控制都要进行审计,这其实是不合理的,明显超出了注册会计师能够承担的责任范畴和专业能力。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刘均峰
( 西南财经大 学 四川省 6 1 1 1 3 0 )
【 摘要 】 本文主要从 内部控制概念 , 内部控制发展 历史研 究和 内部 结构的发展情况进 行分析,以便更 全面的理解 内部控 制发展的动
控制有效性研 究这 三个方面进行 了评 述 , 并提 出了 自己的观 点。
层提供诸如如何建立控制文档、 如何进行内部控制测试等方面的 看出企业的组织结构、 审计委员会的任职情况等都是企业内部控
指南 , 也 没有 为管理 层提 供如何 识别 出控制缺 陷方 面的指南 ( 朱 制 中重要 的部分 。 荣恩, 2 0 0 8 ) 。 内部控制的概念 已经不适应于现行的市场经济, 应将 另一方 面是对 内部控制有效性 的评 价研究, 陈汉 文( 2 O 0 8 ) 将内 内部控 制概念换成风险控制 。同时指 出对 内部控制 的分析首先要 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分 为评 细评 价法 和风险难础法,其 中评 细 明确内部控 制的指标 , 并 提出我 国内部控制 的 目标是有效 的规避 评价法 是指以 内部控制框架 为基础 , 来检验企业 内部 控制制度 有 运 营风险, 保障财务报告可靠 和规章有效执行三个方 面。 在对 内部 效性 的方 法 , 此方 法也是大多数学者对 内部控制有效性 进行评 价 控 制理论 研究 中 , 除 了对 内部控 制概念 的界定外 , 内部控 制要素 时最广 泛使 用的方法 。张先 治( 2 0 l 1 ) 通过 建立 内部控 制评价模 型 的研究无 疑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刘霄公 , 2 O L O ) 。 来评 价 内部控 制制度 是有效 的 ; 王立勇 ( 2 o 0 4 ) 运用数 理统计 的方 综上所 述 , 就 内部控 制的定义 和 内涵 而言 , 随着市 场经济 的 法建立 了企业 内 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系统 的模型, 以此将指标转化 不断发 展 , 原 有的对于 内部控制 的界定 已经无法适 应新 的经 济环 为定量 的数据对 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 。 王煜宇和温涛 ( 2 0 ( 】 5 ) 境 的要求 。经济形势 的不 断发展和变动 , 使得企业 内部控制不 断 从 内部 控制环境 、 风险评估 、 内部会计 控制 、 内部 管理控 制 、 监督 向着风 险导 向内部控制发 展 , 单纯 的内部牵制 已经 无法适应现 阶 控制五个方 面构 建了 由 3 5 个具 体指标组成 的企业 内部控 制评价 段 整体环境对企业 内部控制 的要求 。企业 内部控 制应 当在保证企 指标体系。大多数学者都是采用详细分析法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业 内部活动 正常运转 的基础上 , 能够通过 建立完善 而灵活 的制 度 的有效 性进行评价的 。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总结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总结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总结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流程和规范,以确保资产安全、财务准确、业务合规以及信息透明的一种管理模式。

随着市场竞争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从内部控制的概念、目的、特点、实施过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财务信息的准确,以及企业业务的合规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流程和规范。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内部控制的目的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和财务准确性,同时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具体来说,内部控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内部控制可以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和制度,加强对企业资产的保护,降低企业资产流失的风险;2.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3.保证企业经营合法合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要求,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内部控制的特点内部控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全面性:内部控制需要覆盖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包括财务、人力资源、运营、营销等方面。

2.持续性:内部控制需要长期持续地进行,以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3.风险导向:内部控制需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流程,以降低企业的风险水平。

4.强制性:内部控制需要通过制度和规范的强制性来确保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得到有效实施。

四、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

2.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企业需要将制订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落实到实际的经营活动中。

3.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企业需要通过内部审计、风险评估等方式,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企业内部控制逐渐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发展历程、现状和影响因素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以一定的机构、制度和程序,保障企业资产安全、预防或减少管理风险,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并用于评估财务业绩和财务状况的一种管理行为。

企业内部控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194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要求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并在1977年颁布了“萨班斯法案”,其规定了企业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设立和落实内部控制机制。

此后,企业内部控制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经逐步完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逐渐建立,内部控制的法规也逐步健全。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许多公司对内控认识不够深刻,实施不到位,存在虚假数据、违规操作等一系列问题。

1、企业规模:大型企业往往有更完善的内部机制和控制程序。

2、所有制结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因其所有制结构不同,内部控制机制的规范和落实存在差异。

3、管理层水平:管理层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企业内部控制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管理水平能够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内部控制机制。

4、经营环境:经营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激烈、法律法规的调整都会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实施得当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保障企业资产安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综述(2)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综述(2)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综述(2)企业内部控制论文篇1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影响如今,很多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对国有资产作用的发挥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本文强调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完善策略。

一、企业内部控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作用(一)提升企业效益通过内部控制,企业能够将会计、统计、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结合起来,使各部门密切配合,发挥整体作用,进而使企业提高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保证资产安全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明确规定好企业资产的处理手续和程序,并完善制约机制,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及时纠正损失浪费现象,避免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强化企业资产安全保护工作,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三)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通过内部控制,相关人员可以发现会计审核、汇总、复查中的错误并进行及时纠正,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从而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一)思想重视不够一些企业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层仅仅重视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管理,而忽视了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即忽视了那些无法直接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创造利润的国有资产。

这种思想上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状,大量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存在漏洞,难以转变为经营性资产,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受到严重威胁,更妄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内控制度不规范首先,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缺少,尤其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控制制度缺少,一些来自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员工对控制制度态度冷漠,把这些制度当做纸面制度,没有进行积极落实。

其次,风险评估机制缺失,如资产盘点不够准确、盘点结果处理不当,资产租赁未经有效审批、租赁费用计算不合理,资产报废不符合规定、管理不善等。

(三)内部审计不健全很多企业的国有资产控制部门不设立内部审计制度,发挥不了内部审计的全面作用。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概要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概要

・财经纵横ConsumeGuide ・FinanceRealm■陈雯卉南京财经大学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摘要][关键词]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被视为是一种解决许多潜在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我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却是“杂乱无章"的,因为目标和需求的不同,人们赋予了内部控制不同的含义和目标,这些都导致了理论上的混乱和实务上的偏差。

现从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内部需求差异、内部控制目标及内部控制的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内部需求差异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定位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二、内部控制需求的差异三、内部控制目标四、内部控制的定位五、我国的内部控制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很多人倾向于总结或者展示某些企业的所谓的成功经验,却很少进行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也许有人更加推崇从实践或者实证的角度来研究,尽管这似乎是一种“大势所趋",但是,很多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将经济学的规范方面与它的实证方面割裂开来是不可能的,因为实证分析选择概念的分析框架必定包含有经济学家对框架质量的价值判断(对各种评价标准所加的权重以经济学家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如果经济分析的不可回避的规范本质得到承认而不再坚持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割裂,那么经济学就会成为更加客观和科学的学科。

”[澳]杨晓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所以目前来说内部控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零散、分散,还没有发展到系统、统一的境界。

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始终是处于一个混沌的状态之中.理论的研究总是源于一定的需求,从总体上来说,内部控制理论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审计人员。

(二企业管理层.(三外部监管者.(四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

(五其他人。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相关各方对内部控制的需求、使用存在很大的不同,从而引发他们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在范围、内涵、目标、内容上都存在很大差异,产生了概念上的混乱。

而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就是他们的需求和目的是不一致的,这就是内部控制需求的差异.(一内部控制目标的确定方法及目前主流目标。

国内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国内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速度加快,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组和配置的程度不断提高,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挑战,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企业制度的核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关系的探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内部控制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对内部控制问题逐渐关注,研究日趋繁荣,但未形成共识。

进入21世纪,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散见于专家学者的文章中,但也主要是针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内部会计控制等方面来做研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兴起和公司治理研究的深入,政府部门和相关协会开始重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有关规定见诸于若干法律、法规文件,但至今尚未提出类似COSO 报告那样受到广泛认可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的总体构想、内部控制的评价、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企业内部审计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归纳,以反映当今内控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提出一些实质性建议.二、关于内部控制的总体论述吴水澎等(2000)从控制论原理出发,对内部控制做了多层面的理解;在研究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即COSO报告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创新特点之后,提出该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和团体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框架和参考.程新生(2004)以委托代理理论、组织学理论解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以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为核心,以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为纽带,建立治理型内部控制;指出对治理效率和经营效率的共同追求推动了内部控制演进.林钟高、郑军(2007)在分析评述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引入契约经济学理论,首先确立了内部控制的契约属性,是一种评价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同时从新制度经济学出发,进一步论述了内部控制契约是企业理性的各个要素主体之间关于经济利益的分配而构建的一个旨在协调其经济活动有序、有效运行的约束控制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会计学工具生产企业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设计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国内外如“郑百文”、“银广夏”、“巴林银行”、“安然”等一系列财务丑闻事件的发生,尽管这些事件的发生背景不完全相同,原因较为复杂,但是内部控制失控是一致的。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虽然内部控制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人们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还犹如盲人摸象,不同的人根据其不同的研究及认识,对内部控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

但是,总的来说,一般都认为内部控制是从早期的内部牵制发展而来的,至今经历了五个阶段,即萌芽期的内部牵制阶段、发展期的内部控制阶段、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阶段、成熟期的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1 国外权威报告对内部控制概念的界定关于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是杂乱无章的,因为目的与需求的不同,人们赋予了内部控制不同的涵义。

下面就国外各权威报告对于它的鉴定做个综述。

1.1美国COSO的界定1992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一一整合框架》,于1994年又进行了增补,简称《内部控制框架》,即COSO内部控制框架。

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目的在于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

”高霞,赵妍(2009)COS0委员会在2001年成立了企业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项目咨询委员会,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

COSO委员会在2003年7月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征求意见稿,并于2004年9月29日颁布正式稿。

COSO委员会在ERM内容摘要中,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互融合。

明确指出了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部分,ERM涵盖了内部控制,但并不是对内部控制框架的取代。

可见,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人的因素影响同时受目标的驱动;他并不能提供绝对的保证。

我们可以看到,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具有丰富的内涵,同时具有科学的限定,这是目前为止最权威、最通用的内部控制定义。

1.2 英国特恩布尔委员会(Turnbull committee)的界定英国Turnbull committee(1999)界定的内部控制与COSO基本相同。

张宜霞(2006)Turnbull内部控制指南是英国乃至欧盟内部控制的主流形式,原则导向,偏向于公司治理,强调董事会的责任。

指南指出内部控制要融于公司的经营过程之中并形成文化的一部分。

根据Turnbull内部控制指南(2005),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在管理那些对实现经营目标有重要意义的风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有助于保护股东的投资和公司的资产,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帮助公司适当地管理和控制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

相对于COSO的框架来说,Turnbull内部控制更加侧重公司董事会层级的建设,形成了独特的公司治理导向的内部控制。

1.3 INTOSAI的界定为指导各国审计准则的制定,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于1992年制定了审计准则(Auditing Standards)并于1995年进行了修订。

其提出了一个公共部门的内部控制框架,将资产安全目标单独分离。

内部控制是一个受到管理者及其他人员应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应对风险和为组织使命的追求提供合理保障,包括以下一般目标:经营的正确、道德、经济、效率和效果;受托责任的完成;遵守相关的法律和条例;防止资源损失、错误使用和损坏。

内部控制融于组织的经营活动中,并不是附加于经营之上的活动。

内部控制包括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视。

1.4 加拿大CICA的界定加拿大CICA(Canadian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1995)将“内部控制”的概念扩展到“控制”,其定义为“是一个企业中的要素集合体,包括资源、系统、过程、文化、结构和任务等,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支持达成该企业的目标”。

与COSO框架文件中所使用的“内部控制”术语相比,COCO更倾向于使用“控制”一词,并且“控制”一词的含义比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的含义更为宽泛。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与COSO报告也还是一致的,将内部控制作为一个风险管理过程。

1.5 巴塞尔银监会的界定1998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名为《银行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框架》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内部控制系统的框架。

该报告提出了与COSO内部控制目标体系非常相似的目标体系,只要包括:行为的效率和效力(绩效目标);金融和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信息目标);遵守适合的法律规则(遵守目标)。

其内部控制系统的框架由五个要素组成:管理监督和控制文化、风险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和职责分离、信息与沟通、监督活动与纠正缺陷。

从整体构架来说,巴塞尔银监会的内部控制系统框架与COSO的内部控制系统框架非常相似,但是较COSO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

综上所述,不管是1992年还是2004年的整体框架,都把风险管理作为主要的内部控制要素,强调管理风险的重要性。

英国的特恩布尔报告扩大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合为一体,认为两者是近乎等同的概念。

可见,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日益融合,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已成为现代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

2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相较于外国发达国家,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从对国外理论成果的介绍逐步转向对我国实际情况的阐述,从仅仅在会计与审计的视角研究转向公司治理、经济学等视角研究。

2.1 会计导向的内部控制研究阎达五,杨有红(2001)认为:保护资产的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内部控制发展的主线。

她们提出,虽然内部控制的目标呈多元化趋势发展,但是维护资产的安全、保证信息可靠、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益构成了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会计控制始终是内部控制的核心。

以具体贯彻落实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出发点,张俊民(2001)研究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构造及其分层设计,他认为正确合理地构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特别是按照公司治理结构中权责关系及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则是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应唯等(2004) 从职业界与监管部门对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的调查结果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2.2 审计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相关研究长期以来,我国的内部控制研究主要侧重于会计和审计领域,研究成果主要服务于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应用、审计成本的节约、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控制。

杨有红,胡燕(2004)提出由于内部审计主要是通过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是否严密,来保证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因而,内部控制成为衡量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石本仁,2004)。

吴水澎等(2000)运用COSO报告的标准与评价方法,系统分析了郑州亚细亚集团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后,建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可从两方面人手,其一是由权威部门制定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其二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强制性审计,做到二者并举。

曹伟,桂友泉(2002)认为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天然的监督作用使其自然成为内部控制方式之一,同时又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一种监督形式,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

2.3 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内部控制对于内部控制研究,很多学者认为有必要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相关理论研究入手,只有运用丰富的公司治理理论并以管理控制口径来定位,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形成有效指导内部控制实务的理论成果。

张宜霞等(2002)在借鉴系统论和新制度经济学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看法,对内部控制的内涵、控制权的分配及优化、内部控制的外部效应、内部控制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评价并提出了建议。

孟焰,王志成(2003)提出,对于多会计主体的企业来说,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是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他们对这代理问题所带来的资金内部控制问题及其防范进行了讨论,特别是企业对其分支机构的资金内部控制问题。

陈志斌(2004)认为问责制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石。

内部控制制度和其他一切制度一样,依赖于严格精当的惩罚机制而得以有效的贯彻,如果没有严格的惩罚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就可能流于形式。

问责制作为一种惩罚机制,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基于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在思想上的同源性、作用上的链接性和互动性,许新霞,王学军(2007)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双重委托代理下控股股东和小股东间的治理策略及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指出作为内部控制思想渊源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改变必然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出要求。

林钟,高郑军(2007) 通过对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的分析评述后提出,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框架应考虑现代企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契约的不完整性,他们引入契约经济学理论,首先确立了内部控制的契约属性,同时从新制度经济学出发,分析了内部控制与契约公正的共生互动性,追求利益分配的公平和正义成为内部控制契约公正性的伦理诉求和道德评判。

2.4 结合COSO框架的研究李凤鸣(1992)结合COSO框架进行了内部控制研究,他在1992年出版的《内部控制学》中介绍了COSO框架的一部分内容,并且从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设计和评价三个方面来阐述了内部控制理论。

吴水澎(2000)在研究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即COSO报告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创新特点之后,运用COSO报告的标准与评价方法,对郑州亚细亚集团内部控制失败案例进行系统分析,从中引发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同时提出了COSO 框架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朱荣恩,贺欣(2007)介绍了2003年7月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并强调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应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结合。

风险管理框架建立在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则是企业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风险管理框架的范围比内部控制框架的范围更为广泛,是对内部控制框架的扩展,是一个主要针对风险的更为明确的概念。

2.5 公司治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近年来,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注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

杨有红等(2001)明确指出内部控制目标随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呈多元化趋势。

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当局为履行诸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组织实施程序,与公司治理及公司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