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的提纲》两个题

合集下载

07《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052101

07《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052101

三、对《提纲》内容的理解 提纲》
1、新、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 、
●这部分主要讲了四个问题:一是旧唯物主 这部分主要讲了四个问题: 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 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二是唯心主 义抽象地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义抽象地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三是费尔巴哈 对实践的错误认识;四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对实践的错误认识;四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讲解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主讲人: 主讲人:韩雪风
一、题解
●《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其 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 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以及 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展开的。 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展开的。
二、《提纲》在马哲形成中的地位 提纲》
●《提纲》第一次全面地批判了费尔巴哈唯 提纲》 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 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扼要地表述了新世 界观的要点,提出了实践观点。 界观的要点,提出了实践观点。它标志着马克思 不仅同唯心主义、 不仅同唯心主义、而且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 界限; 界限;标志着马克思已经彻底摆脱了一切资产阶 级哲学思想的影响;标志着为建立完备的、彻底 级哲学思想的影响;标志着为建立完备的、 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了基础。 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了基础。
2、批判唯心史观,提出唯பைடு நூலகம்史观的重 、批判唯心史观, 要思想
●这部分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批判法国唯 这部分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物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唯心史观, 物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唯心史观,提出实践是环 境和人的改变的共同基础; 境和人的改变的共同基础;二是批判费尔巴哈的唯 心史观,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心史观,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 是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是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

认识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正是这个工业才导致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至于这个工业在哲 学上的抽象,就是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这个过程也展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中从具体表象到理 论抽象的思考过程。正是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人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性,而以主体性进入 到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通过工业生产创造了一个属人的世界,工业实践活动及其实践 结构已经成为我们周围世界客体结构的重要构件,自然物质对象第一次成为人类主体在工业 生产过程中全面支配的客体。因此,过去的那种自然对象性消解了,费尔巴哈正是由于认识不 到这一点,才犯了直观主义的错误。在《形态》中马克思直接指明了这一点:“他没有看到, 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 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76 页)所以,第一条批判费尔巴哈的直观性,并不是停留在一般的感性活动上,而是建基于工业生 产的实践上。如果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就无法理解马克思。从工业生产出发,我们不再像在自 然经济中那样简单地直观自然对象,而是能动地面对工业实践和市场交换关系的产物。物相 第一次直接成为人类实践的世界图景,自然经济社会中那种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区分,第一 次通过工业实践消除了。正是在社会历史实践中,传统认识论所讲的主体与客体才能联结起 来,人的理论态度正是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如果将社会历史实践这一现实基础剥离掉, 那么就变成了人与世界的纯粹的理论关系,这时才可能产生主体与客体的分离,只有产生了这 一分离,才会出现康德所说的现象与物自体的二元对立。所以,在《提纲》第 2 条中马克思指 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 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 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同上书,第 58—59 页) 理论的问题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因此首要的是对社会历史生活的理解与认识,这是马克思超越 传统认识论的现实基础,也是当代认识论的根本立场。认识论的这一转变,后来在海德格尔哲 学中就表现为生活世界解释学的建构。 把感性理解为感性活动,把现实自然界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的产物,并认为,仅仅诉诸感性 并不能使自然界现实化,只有人的感性活动视野中的自然界才是现实的。这就以“感性活动” 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感性”理论。 马克思把与客观事物相对的感性活动看作实践活动,把作为感觉的对象和源泉的感性客体看 作实践的对象、实践的前提和实践的结果。对客观事物不仅仅从其自在状态去理解,而是从 它们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通过实践活动引起的变化和发展)去理解,从而看到客观 事物的历史性,看到主体对它们的能动作用,看到客观事物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因 此,感性的客体仅仅从单纯的感觉是不能得到说明的,只有通过实践来界定,物质概念也只 有通过实践才能加以准确界定。 费尔巴哈曾经特别谈到过自然科学的直观,提到过一些只有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眼睛才能识 破的秘密,似乎单凭直观,人类就能洞察自然界的种种奥秘,掌握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但是 他忘记了,如果没有工业和商业,哪里会有自然科学呢?“甚至这个‘纯粹的’的自然科学 也只是由于商业和工业,由于人们的感性活动才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获得自己的材料的”。他 不知道,自然科学是在人类世世代代的劳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观念的东西是在人的感性活动 中形成和完善的。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评费尔巴哈所理解的人只是“抽象的人”,由于费尔巴哈 设定的人是“一般人”,是“感性对象”,而不是从事“感性活动”的人,不是“现实的历史 的人”,这样的理解就妨害了他对人与自然界和谐关系的认识。因为他把人对自然的认识只 看作“场外观”,如同动物般的直观,把人与自然看作相互独立的两极,人对外部自然界只 有顺从,只有依赖,而不是积极主动的干预。由于他没有从内在的、本体的实践出发,他理 解的人与自然界仍然是外在的关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练习与解答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练习与解答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练习与解答一、思考题:1、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2、如何理解“哲学家们只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是怎样理解人的本质的问题的?5、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是如何论述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和唯心主义错误的?6、《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和重要意义是什么?二、思考题解答:1、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实践观点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体系核心,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才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一种完整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因此,只有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观点,才能把握和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才能理解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才能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实践的指导功能。

2、如何理解“哲学家们只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历史使命。

由于以往的哲学家们不懂得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他们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只能停留在思想领域“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不可能指出将理论转变为革命实践的要求。

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一种实践性的唯物主义,它服从和服务于无产阶级改造现实的斗争,是无产阶级改造世界和彻底解放全人类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实践性,从而实现了哲学革命中的伟大变革。

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离开社会实践,就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整个社会生活就是实践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份只供⾃⼰研究⽤的笔记,在它⽣前并没有发表。

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书的附录,3、亚细亚⽣产⽅式亚细亚⽣产⽅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中正式提出来的概念,⽤以指称⼈类社会的最早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地公有制和专制主义并存。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马克思认识到亚细亚⽣产⽅式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原始公社⽣产⽅式的所有特征,在原始⽒族中不存在阶级、私有制和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形态。

亚细亚⽣产⽅式中的公社所有制的存在,并不能作为社会原⽣形态的标志或者依据。

因此,以后马克思就不再⽤亚细亚⽣产⽅式来指称整个原始公社⽣产⽅式这⼀社会的原⽣形态了。

4、普列汉诺夫301、简述共产党宣⾔的历史观答:(1)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争的历史。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主要是根据⼈们在⽣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经济地位来划分的。

(2)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因为在阶级社会⾥,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内部⽭盾的发展⽽引起的。

⼀个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是⽣产⼒和⽣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盾运动的结果。

这⼀社会基本⽭盾反映在阶级关系上,就表现为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争。

(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

《资本论》的着述,恩格斯便毅然中断了《⾃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写作,担负起了批判杜林主义的责任。

在马克思的帮助下,恩格斯从1876年5⽉⾄1878年7⽉,历时两年多写出了《反杜林论》这⼀穿世名着,在科学上对杜林主义进⾏了全⾯系统的批判。

(2)主要内容:它第⼀次全⾯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材料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于1845年春创作的哲学论文,从批判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即不彻底性入手,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全文短小精悍,仅有1400字左右,但十分精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从阶级根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上深刻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以下为部分内容:
1.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新唯物主义区别于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特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强调,新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与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2.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强调:“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他们还强调,对于实践则必须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更重要的是从主体去理解客体。

3. 新唯物主义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使实践的观点必然成为新唯物主义的显著特点。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历史上最彻底、最坚决的斗争,这一阶级地位决定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活动必然是最革命、最彻底的。

总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文献。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题

简答题第1篇: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试题简答1、马克思同旧唯物主义者对实践的理解有什么不同?首先,实践是否具有客观性。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客观的活动”。

旧唯物主义者不是把实践看作改造世界的客观的活动。

例如,费尔巴哈“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的人的活动,而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

”其次,实践是否具有能动性,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现实的人的“能动的”活动,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人们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的方面”,即没有看到人们在实践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主动的方面。

第三,实践是否具有革命性,马克思认为,实践是“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是“革命的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

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把实践歪曲地理解为“卑污的犹太人活动”,即个人利已主义的活动。

最后,实践是否具有社会历史性。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而不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

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撇开历史的进程,脱离社会关系去孤立地观察人,当然,也就看不到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也看不到人的实践活动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总之,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是新世界观的牢固基础。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哲学家历来众说纷纭。

唯心主义者认为思想意识是世界的本质,因而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有些唯物主义者认为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条件,因而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由于不懂实践,因而也不懂社会生活的本质。

只有马克思才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社会生活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因为,人的社会生活,如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等等,都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都充满着实践的内容,带有实践的烙印。

实践活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的是生产活动,它决定着人的其他的一切活动和整个社会生活。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0条中说旧唯物主义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0条中说旧唯物主义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条中说:“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①这段话为后人留下了两个问题: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立脚点”指称什么?学界对此有不同看法,下面笔者谈谈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

一、“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是指未来的公有制社会《提纲》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是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却没有明确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的含义是什么,由是引出第一个问题。

若按通常的理解,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并无语义不明之处,它即是指人类诞生以来形成的、由各种日益发展的团体、组织和关系构成的共同体;处在这个共同体中的人是社会存在物,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是社会的人。

但把这种通常的理解放在《提纲》第条的语境中显然并不合适,因为在前后语构成的语境中,作为新唯物主义立脚点的“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是与作为旧唯物主义立脚点的“市民社会”相对而论的,特指一种和“市民社会”不同的社会状况或社会形态。

如果将“人类社会”理解为人类诞生以来形成的、由各种日益发展的团体、组织和关系构成的共同体,则市民社会也是这样一个共同体,至少是——在区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意义上——这个共同体的一个部分;如果将“社会的人类”理解为处在这个共同体中的人是社会存在物,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是社会的人,则市民社会的成员也是社会的人。

有学者依据对《提纲》所作的实践唯物主义理解和对马克思哲学形态的理解,认为“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的含义乃是指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点的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所创造的社会。

按同样道理,这种看法也不成立,因为对市民社会也可以从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所创造的社会的角度去理解,并且市民社会就是人类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

那么,能不能将“市民社会”视为当下较小范围的社会,而将“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像有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在超越的意义上理解为全球社会或整个人类历史意义上的社会呢?不能,它不符合马克思的思维方式和一贯逻辑。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以其对宗教进行批判的观点而闻名。

他在其著作《基督教的本质》中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费尔巴哈的生平背景、思想主张和影响展开讨论。

一、生平背景1.出生和早年经历:费尔巴哈于1804年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父亲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法学家。

2.教育背景:费尔巴哈在提比根大学学习神学和哲学,并接受了黑格尔的思想熏陶。

3.职业生涯:费尔巴哈曾在柏林大学担任教授,后来成为了一名无神论者和社会主义者。

二、思想主张1.宗教的本质: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是对人类本质的投射和表达。

2.宗教的起源: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起源在于人类对未知和不可解释现象的恐惧和渴望。

3.受到黑格尔影响的思想:费尔巴哈受到黑格尔的观点启发,认为宗教是抽象的人本质的投射和外化。

4.宗教的弊端:费尔巴哈批评宗教将人类的力量和能力转移到超自然的存在中,导致了对人的压迫和剥削。

三、费尔巴哈的影响1.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将宗教批判视为革命的一部分。

2.对现代无神论的影响:费尔巴哈的思想对现代无神论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对社会学的影响: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对社会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创了宗教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四、评价与争议1.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被一些人认为是对信仰自由的侵犯,被视为对宗教的攻击。

2.一些学者批评费尔巴哈的思想过于简化宗教,忽略了宗教的多元性和个人的宗教体验。

3.费尔巴哈的思想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有重要影响,然而他自身的哲学体系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发展和接受。

总结: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社会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观点强调了人类的自我觉醒和解放,对宗教信仰的质疑和批判为后来的思想家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首先,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分)其次,人的本质不是由他所处的其中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

(2分)最后,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是具体的历史的。

(1分)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分)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1分)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1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1分)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他们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1分)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私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基础,用关于个人功利的观点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要。

(1分)新唯物主义不仅承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且认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会关系中生活。

(1分)因此,“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1分)其涵义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或是一定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1分)4、简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以未展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1分)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1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1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真正人的活动。

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且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活动。

六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大学马哲期末考试复习章节练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大学马哲期末考试复习章节练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

正是基于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在《提纲》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性本质,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也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

《提纲》提出的科学实践观,从根本上揭露了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根本缺陷。

马克思提出,旧唯物主义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地解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更看不到主体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能动性,因而在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直观的唯物主义。

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没有把它当作感性的人的实践活动去理解,没有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反而能动的方面被发展成了唯心主义。

费尔巴哈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只是把理论的活动看作真正人的活动,对于实践认识不够。

2.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

应该在实践中证明思维的真理性,现实性和力量,此岸性。

离开实践谈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是纯粹的经院哲学问题。

3.唯心主义强调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他们忽略了环境是人来改变的,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这种学说强行把社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是革命的实践。

4.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因素的制约。
第八条 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阐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关系。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的活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 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离开了实践 活动,社会生活就将停止,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第八条 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阐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关系。
第十一条 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变革的实质
旧哲学,不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轻视或 无视实践的作用,把实践排斥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之外, 那它们就只能给自己提出解释世界的任务,而不可能提 出用实践去改造世界的主张。
霍尔巴赫:
“人若想改变世界秩序, 那不过像一只叮在马车车辕 上却自以为在指挥马车行进 的苍蝇一样” 。
人类的才能和美德“既取决于 支配人们生活的法律,也取决 于人们所受的教育。”
爱尔维修
人的性格是先天形成 和发育期的环境造成 的,只要造成符合人 发展的好的社会环境, 就能造出身心健康的 人。而好的社会环境 的创造,也只有诉诸 “智者”、“天才人 物”的意见支配。
欧文
第四条 指出径。
第六条 批判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见解,提出马克思主义 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费尔巴哈不懂得从社会现实中去理解人的本质,必然 会产生两个错误: 第一,孤立地抽象地看待人的本质。 第二,从自然属性去理解人的本质。
第七条 批判费尔巴哈把人的感情神秘化为宗教的观点,阐明人的 感情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费尔巴哈所谓‚宗教感情‛,是指爱、友谊和同情 心等,也就是人的感情。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感情当然也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的感情属于社会的精神因素,它必然要受到社会物质
费尔巴哈只是寻求宗教产生的主观原因和心理因 素,而没有去寻求宗教产生的更为重要的社会原因, 不理解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要消灭宗教就必须消除其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即 用革命手段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消 灭阶级对立,造成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

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

该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是为了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而写的。

马克思在该提纲中首先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即“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

在此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

在该提纲中,马克思还进一步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性论,特别是其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并给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界说,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在此强调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故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

他认为应从社会的、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及人的本质;不仅如此,对社会生活本身也应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在该提纲的最后一节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哲学与以往的哲学的根本的不同,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法思想是贯穿其中的主线。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只有1400多字,阅读该提纲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精品

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精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考点: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主要内容2.为什么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3.怎样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怎样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提纲》指出了新唯物主义的哪些基本特征?6.如何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7.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恩格斯曾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一、写作时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于1845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写成,原名为《关于费尔巴哈》。

1888年恩格斯进行一些文字修改后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附录,首次公诸于众。

二、写作背景及意义(-)背景1.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19世纪30—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无产阶级的斗争需要哲学的理论武器。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需要哲学的理论武器。

而要创建无产阶级的哲学,就必须克服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批判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纲》就是马克思为创立新的世界观而写的供进一步研究用的笔记。

(二)意义1、马克思第一次阐述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的观点贯穿在《提纲》的全文之中。

3.彻底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4.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

三、《提纲》的主要内容《提纲》全文共11条,近1500字,各条在形式上相互独立,但在内容上彼此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批判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错误,阐明了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与旧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二)是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论述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三)是从阶级基础、哲学功能和使命等角度阐述了新、旧哲学的区别。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在他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了一份关于费尔巴哈的详细提纲。

这份提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费尔巴哈的批评: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观点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费尔巴哈没有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解释现象。

费尔巴哈只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和批判上,而没有深入探究背后的原因和本质。

2. 对费尔巴哈的重要观点的肯定:马克思承认费尔巴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正确的。

费尔巴哈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即商品经济关系的扭曲和人与劳动的割裂。

这些观点为马克思之后的理论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3. 提出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马克思指出,与费尔巴哈不同,我们应该将批判转变为实践。

只有通过历史上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问题。

从而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提纲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意味着对现有社会形态的深入分析,同时也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和观点的肯定,为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此外,马克思还强调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革命斗争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论述题)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论述题)

作者:本站原创点击:2559 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论述题)新:2009-6-3 详细内容:四、论述题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人和环境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指出,人和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是前一代人留给下一代的既定的物质的东西,它作为一种物质的力量制约着人的活动;另一方面,人又不能满足于既定的环境,它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地改变环境,同时不断改变着自己,改变着自己的体力、智力以及活动的方式。

人的实践活动状况决定着环境改变的状况,而环境改变的状况又体现着人的实践活动的状况。

人与环境是哲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话题。

人与环境的张力直接关系到环境和人的生存、发展。

传统哲学以纯客观向度(即自然为中心),或以纯主观向度(即人类为中心)考察这个关系,被历史证明是人类自己给自己开的玩笑。

纯自然向度的考察最终导致人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超自然、超人的神灵;纯主观向度的考察又导致主体的过度膨胀,结果人被人自己创造的技术化世界所淹没,造成人的自我丢失。

马克思关于人和环境关系的理论是我们意识到,只有采取主客体相统一向度的方式来处理人和环境(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才可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代社会的生态学、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在人与环境关系讨论提出的新观点给我们以新的启发。

2.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必然从事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从而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

现实的人都必然生活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对人来说,自然属性是从属于社会属性的,现实的人的本质不是自然属性,而是社会属性。

社会关系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而形成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种关系。

在阶级社会里表现为阶级关系。

人是各种现实关系的主体和承担者,正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规定着人的本质。

社会关系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不同的。

因此现实的人的本质并不是某种抽象的和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历史的、具体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部分问题的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部分问题的解读

033文化纵横《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部分问题的解读马克思唯物主义实践概念的科学内涵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观点的精髓,是引领时代变革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首次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以下称为《提纲》)中创造性的提出了实践的观点,其唯物主义实践观深刻内涵主要体现在《提纲》中的第一条、第五条、第八条、第九条。

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活动。

《提纲》中的第一条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1]旧唯物主义者在谈论物质世界的时候,并不是割裂地看待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不是把物质世界看做与人无关,在人之外独立存在的。

而是认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感性对象性的关系。

但是他们没有用实践的观点将人与物质世界联系起来,只单纯的关注物本身的性质,是一种现象直观,与实践无关。

同时,《提纲》中的第五条马克思以费尔巴哈为例进一步指出“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做实践的、人的感性活动。

”[2]费尔巴哈不满意把现实的过程抽象为纯思想的过程,费尔巴哈要把纯思想的世界还原为感性的、直观的世界。

他的感性仅仅停留在感性的直观,他直观到的是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但他没有看到造成这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原因是什么?马克思指出是人的实践活动,及其由于现实的原因导致的分裂。

费尔巴哈虽然把自然和人作为研究对象,但是他不理解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活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提纲》中第八条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 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实践或感性活动才创生了社会,才有社会历史,整个社会得以存在的根据在于实践,没有人类的活动就没有人类社会。

马克思此处所说的神秘的东西可以理解为宗教的世界,如果仅仅把宗教异化看成神秘主义的领域产生和形成的原因是错误的。

宗教异化发生的根源在于世俗基础中,要从世俗基础的实践来理解,要从现实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和这个实践活动本身的内在矛盾中来找宗教异化的根源,即实践的分裂导致宗教的异化。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二)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 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 生活的过程。”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 活决定意识。” “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 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 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 的。” -《德意志意识形 态》
(全部的人类社会生活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实践何以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一)实践创造了人类社会:地球上的人类并不是亘古以 来就存在的,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由类人猿转换 而来的。类人猿之所以能够转化为人,而其他猿类没有成 为人,根本原因和奥秘所在就是劳动实践。
以劳动为基本内容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于1845年 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 纲,马克思生前未曾发表。原题为《关于费 尔巴哈》,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 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最早发 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 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 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 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 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提纲》和《德意志 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实践也决定着人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实践决定着人脑的形成。意识是高度发展起来 的人脑的机能,但人脑也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其次,实践决定着意识的发展,实践既是物与物的交 换活动,又是精神和物质的交错点,同时还能使人的 认识不断发生和发展,推动认识不断产生质的飞越,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个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新文件”?
马克思以实践为出发点和核心,以批判费尔巴哈为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作为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最初著作《,提纲》以未展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提出了新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特别是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指出了马克思主。

《提纲》虽然非常简要,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根本划界的意义,恩格斯称《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一、《提纲》批判了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确立了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出发点或立足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诞生。

二、《提纲》批判了费尔巴哈以抽象人为出发点的唯心史观,奠定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综上所述,《提纲》是制定唯物史观的天才萌芽,标志着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新质阶段。

《神圣家族》对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对于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看法作了许多论述,但由于还受到费尔巴哈的人本学的历史观的影响,这样就出现了新旧交替:新的出发点已经临近,旧的出发点还留下尾巴,没有一个统一的出发点去统帅新原理,因而新原理显得零散、片段。

因此,《提纲》是全面制定唯物主义历史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它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是一块结束旧质开创新质的界碑。

2、学习马克思的《提纲》对领导干部有哪些启示意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就是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相关观点,提出了最核心的实践观。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就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行动史,也是自觉与违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行为作斗争的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讲,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

当前,广大领导干部能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

领导干部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要求,在实践中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客观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调查研究,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形成和制定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决策,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二是强化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能动性和创新性,不断拓宽眼界、视野和思路,在实践中激发昂扬奋进的精神斗志,唤起改革攻坚的非凡勇气,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劈荆斩棘,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奋力攻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难关险隘,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三是强化马克思主义实践的人民性,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深入基层实际、深入群众实践,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以人为本的观点,不断强化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的群众史观,不断强化为民服务、为民谋利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不断强化为民排忧、为民解难的实践能力和实践魄力,在实践中锤炼和改进自身作风,在实践中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总之,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推动党和人民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