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旅游作业

合集下载

《中国民俗学》课程

《中国民俗学》课程

一、课程简介《中国民俗学》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方向课,主要是通过对民俗的基本原理以及物质生产民俗、服饰民俗、饮食习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人生仪礼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信仰民俗、民间游艺等各类民俗事象的分门别类的简扼介绍,为广大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民俗文化基础知识。

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丰富的知识性,通过民俗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将国内各民族的民俗呈现给学生。

二、课程设置目的与教学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也需要学生学习和了解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

了解、熟悉中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开展旅游活动都极其重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和中外各民俗的认识,系统地掌握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以及民俗与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力争从民俗的深层文化内涵出发,揭示民俗文化与旅游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为深入探索旅游文化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奠定基础;使学生既能对中国各民族的风俗有所了解,又能根据民俗学的基本原理对各种民俗现象进行分析理解。

为从事旅游相关专业工作及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中国民俗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专业课程,它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导游基础知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课程相互衔接配合。

四、使用教材:苑利、顾军编著的《中国民俗学教程》(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一书。

五、课时安排:本课程计划安排40个学时,实际讲授39学时,作业交流1学时。

六、学习方法指导1、正确处理教材和参考书籍的关系。

《中国民俗学》的配套读物较多。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课程知识体系的广度、深度和难易程度,按照认识规律所作的全面规范。

参考书籍是补充、完善知识结构的辅助资料,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深化理解、加深印象。

在阅读教材时,应先翻阅教材中有关这一章的思考题,这是各章的基本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材料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10种民俗活动

10种民俗活动

10种民俗活动
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人团聚,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活动。

2. 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3. 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人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4.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人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5.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人们吃月饼、赏月、猜灯谜等。

6.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人们登高望远、赏菊花、饮菊花酒等。

7. 腊八节:在农历十二月初八,人们吃腊八粥、祭祖、熬腊八蒜等。

8. 庙会:在中国的一些庙宇或公园举办的传统集市,人们可以品尝传统美食、观看表演、购买纪念品等。

9. 婚礼:各地的婚礼习俗各不相同,但都有庄重的仪式和喜庆的活动,如拜堂、敬茶、喜酒等。

10. 舞狮舞龙:在中国的许多节日和庆典上,人们会表演舞狮舞龙,以祈求好运和祝福。

中国民俗旅游期末考试

中国民俗旅游期末考试

中国民俗旅游一、名词解释1、民俗:民俗是世代传袭下来的、同时继续在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事象,是形成了许多类型的事象,是有比较相对稳定形式的事象,是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上、口头上、心理上的事象,是反复出现的深层文化事象。

2、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3、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配,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包括主食、菜肴和饮料三部分。

4、居住民俗:顾名思义,就是平民百姓在居住行为上的民俗习惯。

5、蒙古包:主要流行于我国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的游牧民族居住区,蒙古族的蒙古包呈圆形尖顶,包身用若干个称作“哈那”的木条围成,通常用羊毛毯一层或两层覆盖,样似草原上洒落的莲花。

6、交通民俗:就是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7、节日:是一种具有民俗意义或者纪念意义的进行社会活动的日子,一般有固定的日期,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8、蒙古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起源于13世纪,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般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进行5~7天,主要活动项目是进行射箭、摔跤、赛马的比赛。

9、游艺民俗:它是民间文艺活动、民间游戏、竞技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有较强的娱乐性和群众性。

二、选择或填空题1、民俗的种类:(1)物质民俗(2)社会民俗: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结构民俗,游艺民俗。

(3)意识民俗2、(1)腊八要喝八宝粥(2)春节吃饺子(3)正月十五吃元宵(4)二月初二煮猪头(5)立春吃春饼(6)五月端午吃粽子(7)八月十五吃月饼(8)重阳节吃花糕3、(1)山东菜“一菜一味,百菜不重”。

清蒸加吉鱼、九转大肠(2)四川菜系“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灯影牛肉、毛肚火锅、水煮肉片、清蒸江团。

(3)福建菜,佛跳墙。

民俗作业

民俗作业

中国民俗旅游作业: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 我家乡的民俗(可以是民俗综述,也可以是某个专题,如饮食民俗、结婚礼俗、丧葬民俗等)2. 我眼中的民俗旅游(可以是对民俗旅游的亲历,也可以是对民俗旅游开发等的看法)注:1.要求700字以上,材料真实可靠,可参照相关资料,但需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及明确观点。

2.A4纸打印,标题宋体三号,正文宋体小四(双面打印)。

两份模板见下方。

3.18周周五之前,由班长收齐统一上交,请班长收作业时认真确认格式问题。

我家乡的民俗--沙湾飘色班级:旅英2班姓名:凌绮薇学号:20130502242沙湾飘色是流传于番禺一带的民间艺术。

据说,我们沙湾的飘色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在第七庙中国民间艺术节还得了个“山花奖”中国艺术展演与评奖。

沙湾飘色是南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奇葩,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沙湾飘色是一种在岁时节令期间进行巡游展演的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形式。

明末清初已有雏形,主要是在每年正月初三“北帝诞”祭祀活动期间抬着与北帝有关的人物造型巡游。

每逢酬神庙会,广东各地的流浪艺人便装扮成戏曲人物造型表演,叫做“赛色”或“彩色”。

清中叶受中原一带“色”艺术的影响,番禺员岗、市桥一带的“水色”、“马色”传到沙湾。

沙湾飘色以色柜为展示舞台,由4至8人抬一色柜,色柜上站立一个8至10岁的古装儿童——即“屏”,“屏”上再站立一至两个2岁左右的古装儿童——即“飘”。

飘色是以“屏”和“飘”的扮相、姿态、服饰及道具有机结合组成造型,来表现某个故事、传说、戏曲和风俗内容。

色柜、屏、飘用一根钢枝(色梗)承载和连在一起,色梗藏在色柜、屏、飘的服饰和道具内,给人悬空而立、凌空而起的艺术效果。

据说,沙湾飘色于清代由员岗传入,由色柜、屏、飘组成。

飘与屏由色梗相连接,呈示于由人抬着的色柜上。

在色柜上坐立的人物称屏,屏以道具凌空撑的人物称飘。

其内容所表现的均为除恶扬善的神话、小说、戏剧人物。

已挖掘出来的传统题材的飘色有近百板。

中国民俗旅游试题

中国民俗旅游试题

《中国民俗旅游》试卷(闭卷)使用班级: ;考试时间: 90 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一、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2分)1、民族:2、民俗:3、行歌坐月:4、民俗旅游: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1、藏族古代建筑以()为代表,有众多的藏传佛教寺庙。

2、()是清真寺主持教务的人,极受穆斯林及回族人的尊敬。

当他们在祈祷时,千万不要打扰他们。

3、()是蒙古族的传统乐器。

4、中国新疆维吾尔()艺术已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是满族传统风味糕点。

它是满语,汉语叫金丝糕、蛋条糕,它是用精粉、鸡蛋、糖、芝麻、瓜子仁、青红丝等做成。

6、朝鲜族主要居住在(),而当地三宝是指()、()和()。

7、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舞,技艺很高。

8、傣族多信仰(),常吃的主食是()。

9、()族待客时最常用的佳肴是坨坨肉和酸菜汤,本族男子头上都蓄有一蓬头发,称为(),这是每个人最高贵的地方,忌旁人用手触摸,否则被认为是极大的侮辱。

10、土家族最有特色的习俗是()。

三、单选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A.回族B.苗族C.壮族D.汉族2.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A.高山族B.珞巴族C.哈尼族D.纳西族3.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是()A.福建省B.云南省C.广东省D.贵州省4.属于晋陕黄土高原的汉族民居特色的是()A,四合院式 B.围龙屋 C.马头墙 D.窑洞5.陕北农民标志性的标志是()A.腰带B.小花帽C.白羊肚手巾D.大筒裤6.春节中以()为高潮。

A.除夕和正月十五B.正月十五和正月初一C.除夕和正月初一D.除夕和正月初二7. 满族信仰()A.萨满教B.佛教C.基督教D.道教8.“万字坑”属于下列哪个民族的住房特点()A.朝鲜族B.满族C.维吾尔族D.回族9.马头琴是()最有名的乐器。

A,满族 B.朝鲜族 C.回族D土家族10.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的民族是()A.回族B.朝鲜族C.满族D.维吾尔族11.中国三大史诗为()A.《蒙古秘史》,《江格尔》,《玛纳斯》B.《江格尔》,《玛纳斯》,《格萨尔王传》C.《格萨尔王传》,《江格尔》,《十二木卡姆》D.《蒙古秘史》,《十二木卡姆》,《江格尔》12.“坎儿井”是()的一大发明创造。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四章“旅游民俗文化”,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以及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

3.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

难点: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地民俗活动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民俗文化。

2. 讲解新课(1)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通过讲解民俗文化的定义,使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

结合实例讲解民俗文化的特点,如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

(2)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分析民俗文化对旅游的吸引力,以及民俗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3)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介绍我国各地民俗文化的特点,如北京的四合院、广东的舞龙、四川的变脸等。

(4)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3.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并分析其地域特色。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关于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的一道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2. 内容:(1)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3)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4)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民俗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2)举例说明我国两个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并分析其地域特色。

(3)谈谈你对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的认识。

中国民俗旅游课程标准

中国民俗旅游课程标准

《中国民俗旅游》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编码:
开设时间:第3学期课时数:18
一、课程性质
《中国民俗旅游》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日后从事导游服务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也为其旅游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有比较系统的全面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培养目标
1、能力目标:了解民俗、民俗学、民俗旅游资源的定义及种类。

2、社会目标:熟悉民俗与旅游的关系、民俗学的性质、范围及任务,掌握民俗旅游的含义、特征、类型。

3、专业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运用该课程的知识解决旅游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三章中国酒水民俗(2学时)
五、教学资源的选用
课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播放教学视频、PPT等)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六、教师要求
本课程授课教师需要具备导游基础知识、协调与沟通能力、教育教学等方法能力以外,还应该具有更新观念,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七、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本课程所需的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
八、考核标准与方式
1、考核标准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评价见表1,各部分的具体考核方式见表2。

2、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考试分数综合的考核方法。

具体见表2
九、教学组织设计
本课程将采取章节教学组织模式,以每一章节的知识点为驱动,按照“导学案”教学法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旅游文化学作业题

旅游文化学作业题

旅游文化学作业题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最早的旅游企业成立于( )。

A、1841年B、1845年C、1850年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开始于()。

A、19世纪初B、19世纪中叶C、20世纪初D、20世纪中叶3、以下的自然保护区中,属于生物型的是()。

A、长白山自然保护区B、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C、普陀山自然保护区D、亚龙湾自然保护区4、被称为白衣民族的是()。

A、回族B、壮族C、朝鲜族D、纳西族5、春秋战国时期最早修筑长城的国家()。

A、楚国B、秦国C、赵国D、魏国6、造园艺术开始以现实生活为创造起点,是在()时期。

A、秦汉B、东汉C、魏晋南北朝D、唐宋7、()的面点小吃中有多种多样的月饼。

A、江苏菜B、广东菜C、浙江菜D、福建菜8、黄酒是以()为原料制成的。

A、糯米B、粳米C、玉米D、黍米9、被誉为真正的中国民族艺术的是()。

A、北京雕漆B、福州脱胎漆器C、扬州镶嵌漆器D、景秦蓝10、有木雕之乡的美誉是()。

A、东清B、东阳C、潮州D、曲阜11、我国第一大客源国是()。

A、日本B、韩国C、菲律宾D、美国12、被称为东方夏威夷的海滨风景区是( )。

A、厦门海滨B、青岛海滨C、海南三亚海滨D、北戴河海滨13、截止2001年1月,我国的世界遗产有()。

A、18项B、23项C、27项D、31项14、武夷岩茶属于()。

A、绿茶B、白茶C、花茶D、乌龙茶15、古诗《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王维D、苏轼16、泰山主峰天柱峰皇顶海拔()。

A、1548米B、2160米C、1800米D、708米17、《营造法式》作为宫室、坛庙、官署和府第等建筑设计、结构、用料和施工的规范,它颁行于( )。

A、明朝B、秦朝C、北宋D、元朝18、《创世纪》、《福乐智慧》、《洞天验方书》、《格萨尔王传》等著作的所属民族是( )。

A、纳西族、维吾尔族、白族、藏族B、彝族、苗族、壮族、朝鲜族C、藏族、景颇族、白族、傣族D、黎族、土家族、满族、白族19、当旅游者泛舟( )之上,纵目四望,“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湖光山色尽人眼底,美不胜收。

非常体验 民俗作文

非常体验 民俗作文

非常体验民俗作文
余闻习文者,宜先究天人之际,次观群物之情。

故余今择一俗世之趣事,以笔录之,庶几窥见民俗之瑰宝也。

昔日,余游历于乡野之间,偶遇村人庆典,名曰“尝新节”。

此乃岁序更替,秋收冬藏之际,乡民共聚,以庆农作之成,祈来年之稔。

余心奇之,遂驻足观望。

是日,阳光明媚,微风和煦。

乡民男女老少,或披红挂绿,或绣衣锦裳,皆以节日之盛装相会。

童稚嬉戏于前,长者言笑于后,一派祥和气象。

市集之上,货郎陈列各式物产,稻米、黍麦、果蔬、畜牲,无不新鲜而馥郁。

余特留意一摊,其上摆放着五谷杂粮,色彩斑斓,犹如锦绣。

摊主乃一老翁,面庞慈祥,手执木杓,为乡亲们盛取新粮。

每有孩童前来,老翁必笑语盈盈,赠以小糖,意在奖励其勤劳好学,亦以此传递乡土之爱。

又有乐工数人,吹奏笙箫,弹拨琴瑟,曲调悠扬,与乡民欢声笑语交织,如入仙境。

舞者轻纱翩翩,旋转跳跃,仿佛仙女下凡,尽显人间烟火之美。

余不禁感慨,此等民俗,非惟展示一方水土之风情,亦是传承历史文化之载体。

其间所蕴含之人情味、乡土情,皆为都市繁华所不及。

余虽游历四方,目睹诸多异域奇观,然对于此等质朴之民俗,仍心生向往,久久难忘。

是以,余记此事于此,愿后人读之,亦能领略其中之乐趣,知我中华民俗之深厚,传统之瑰丽。

倘若人人皆能体验一二,定能增广见闻,怡悦性情,亦为我中华文化之传承,添砖加瓦矣。

高职高专《中国民俗旅游》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高专《中国民俗旅游》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高专《中国民俗旅游》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摘要]《中国民俗旅游》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讲授效果,学生学习质量对于学生今后从事旅游行业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目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中国民俗旅游教学改革思路[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目的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

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应以典型的职业活动为核心,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体现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培养适应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

《中国民俗旅游》是旅游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介绍学生日后从事导游及酒店管理服务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也为其旅游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有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2],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要求,由此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民俗旅游》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

一、教学现状与问题(一)从民俗旅游学科内容来看,传统中国民俗旅游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是将本科院校中国民俗旅游中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挑选出来,经过简化得出的基础性知识,专业性很强、很抽象。

对于现在的高职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3],学生全面掌握的难度很大。

(二)从课程设置来看,随意性很大,不够完善。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学期安排、教学顺序考虑不够成熟、完善,想开在哪一学期就开在哪一学期,只求开过此课,而忽略了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接受的程度;另一方面,表现在理论、实践学时分配不均衡。

中国民俗旅游开发策略

中国民俗旅游开发策略

《中国民俗旅游》课程作业
一、什么是民俗?
答: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群体为适应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的,并以民族的群体为载体的,以群体的心理结果为依据的,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是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他创造于民间,传承于社会,并世代延续承袭。
十七、举例说明目前我国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答:1、民俗庸俗化。如:有的地方利用巨资修建恐怖的封神榜、九龙宫、地狱,也号称民俗旅游开发。这不是弘扬民俗文化,而是搞低级趣味。2、民俗旅游项目(节目)过于艺术化、舞台化。如:有些民族村、民俗村特别注重外表形象,从服装的色彩、质地、装饰,到着装人的相貌、神情,都好象在演出舞台剧。3、匆忙上马,开发粗糙。如:深圳“中华民俗文化村”取得巨大成功后,急于富起来的有些单位和旅游部门目睹这种“见效快”的挣钱法,不考虑任何问题,不进行调查,就进行仿效。4、开发重点不突出。5、民俗旅游商品雷同化。各地的旅游商品大都似曾相识,没有个性。6、破坏性大。
二、民俗旅游有哪几种类型?举例说明。
答:民俗旅游有以下几种类型:
1、消遣观光型民俗旅游。如:我们到桂林去领略桂林的山水,感受大自然的造化。
2、参与型民俗旅游。如:内蒙古举办的“草原风情游”,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泼水节”
3、考察型民俗旅游。如:到外地除了一般的参观、消遣外,主要通过对特定的民俗旅游地的考察,获取某方面科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十三、游艺民俗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有哪些优势?
答:1、游艺民俗特性与旅游需求的一致性,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刺激性和可参与性。2、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情趣。3、游艺民俗的旅游资源挖掘。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旅游内容和景点已不能完全满足不断变化中的旅游者的旅游需求。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大力开发新的旅游资源,以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

乡土特色的民俗活动作文

乡土特色的民俗活动作文

乡土特色的民俗活动作文
标题:乡土特色的民俗活动——探访龙舟竞渡
中国的土地上,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其中,以我家乡的端午节龙舟竞渡最为引人注目。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这里最热闹的一天。

这一天,人们早早地来到河边,等待着一场盛大的比赛——龙舟竞渡。

据说,这个习俗源于古代人们对屈原的纪念,而今,它已经成为我们家乡的一种重要民俗活动。

早上八点,随着一声炮响,龙舟竞渡正式开始。

一艘艘色彩鲜艳的龙舟在河面上疾驰,每艘龙舟上的选手们奋力划动船桨,场面十分壮观。

岸上的观众们欢呼雀跃,为参赛者加油鼓劲。

这一刻,无论是参赛者还是观众,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

龙舟竞渡不仅是力量与技巧的较量,更是一种团队精神的体现。

每个参赛队伍都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这种团队精神,正是我们家乡人民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龙舟竞渡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每艘龙舟上的龙头、龙尾,以及队员们身上的服饰,都充满了艺术美感。

这些元素不仅展现了我们民族的审美观,也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总的来说,龙舟竞渡是我家乡一种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它既体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又展示了我们的现代精神。

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我们不仅可以增进友谊,提升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龙舟竞渡会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和启示。

云南开放大学2019年春季学期云南民俗旅游试题

云南开放大学2019年春季学期云南民俗旅游试题

云南开放大学2019年春季学期云南民俗旅游试题云南开放大学2022年春季学期云南民俗旅游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分)1.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为“金不换”。

A.三七B.天麻C.虫草D.云归2.云南()是“全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之乡”。

A.呈贡B.巍山C.陆良D.元阳3.()是我国第一个在国际上注册的制剂药品。

A.云南白药B.天麻素C.血竭剂D.蒿甲迷4.公主井、孔雀坟寨心、母子岛。

是()的景点。

A.西双版纳傣族园B.曼听公园C.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D.民族风情园5.()聚居在德宏州陇川、梁河两县。

境外主要分布在邻近的缅甸克钦邦八莫、密支那等地,称“迈达族”。

A.独龙族B.阿昌族C.景颇族D.德昂族6.云南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5座,其中国务院第三批公布的一座是()。

A.丽江B.昆明C.大理D.建水7.在云南特有民族中,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是()。

A.傣族、壮族、布依族B.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C.佤族、德昂族、布朗族D.普米族、纳西族、哈尼族8.下面不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是()。

A.地藏寺经幢B.园通寺C.大宝积宫D.国殇墓园9.道教在云南影响较大,道观遍布全省,请指出没有道教寺观的旅游风景区是()。

A.昆明西山森林公园B.武定狮子山景区C.巍山巍宝山景区D.昆明金殿风景名胜区10.下面关于云南饮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云南口味以麻辣为主,甜度适中B.滇西北地区重配料并用名贵药材入菜C.滇东北地区强调麻辣以御寒防潮湿D.风肝是傣族的特色民族菜11.()是白族的民间故事。

A.艾玉的故事B.黑母牛C.贪财人的结果D.阿一旦的故事12.在云南发生过三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渡江的渡口是()。

A.龙街渡口B.皎平渡渡口C.石鼓渡口D.兰津渡口13、()为我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

A.泸沽湖B.抚仙湖C.滇池D.程海14、云南全省有()多种观赏植物,野生花卉有2500多种,堪称珍树、奇花、异草的花卉王国。

我眼中的民俗北京作文

我眼中的民俗北京作文

我眼中的民俗北京作文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里存在着许多独特的民俗文化。

我最喜欢的就是北京的皮影、糖画、烤鸭等民间艺术。

每逢节日,老北京的大街小巷都会出现热闹非凡的民俗活动。

我最喜欢的是逛庙会,可以吃到各种小吃,看到杂技、舞龙舞狮的演出。

年初一到庙里拜年,烧香祈福,感受一年的开始。

端午节划龙舟,过中秋赏月,每一个节日都让我领略到北京民俗的魅力。

北京的老字号也让我对老北京文化着迷。

褡裢火烧、稀饭果子、炸酱面、豆汁儿,这些老字号的特色小吃,用最传统的方式烹制,吃在嘴里满满的回忆。

我还喜欢逛南锣鼓巷、五棵松等老北京特色街区,感受老北京的历史气息。

北京民俗丰富多彩,见证了这座古城的历史变迁。

我衷心希望这些民俗文化可以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名片。

我参加过的民俗活动作文

我参加过的民俗活动作文

我参加过的民俗活动作文
逛庙会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今年初三,我去了莲花池庙会,今年的庙会设计是别出心裁,下了车,还没进没,就有一个卡通的吉祥龙,下面的花丛中,还有北京精神的大标题,进了门,真是人山人海,道路两边还有许多买东西的,各店主都大声吆喝,忙着招揽生意,走过这些店铺,一股香味袭面而来,我一看,原来是到了小吃街,有羊肉串、铁板鱿鱼、爆肚、helip;、helip;看了,就令人垂涎欲滴,我也忍不住买了几个羊肉串,它们的味道令我至今回味无穷。

继续往前走,由远到近,我听到了拍卖的声音。

走近了,我这才发现,原来是有人在拍卖字画,画的种类很多,有青龙图猛虎图、山水画,还有题诗、hellip;、helip,我暗暗赞叹,画这些画的人,一定是绝顶的非凡!
继续向前,突然出现了一队人,身后还跟着许许多多的游客,他们是谁呢?原来,这是真人扮演的清朝天桥的人,排在最前边的,是个拉车的,后面,有卖糖葫芦的,书生。

他们走着走着,突然停下了,他们停在一块大红板子前面,板子上,大多是1915年~1925年的老照片,照的,是清朝的人和清朝的各种工具,看了一圈,真是让我知识大增。

除了这些,怎么能缺了表演呢?在一个大舞台上,有一些人在表
演,其中,是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人能把火放到自己嘴里拿出来后,嘴和火都是完好的。

这时,已经快闭园了,我恋恋不舍得离开了莲花池公园,。

民俗文化作文

民俗文化作文

民俗文化作文
标题:探寻中国民俗文化的魅力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家——中国。

这个国家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中最引人入胜的便是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民俗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传统的节日习俗,到民间艺术,再到饮食文化,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先的敬仰;剪纸、泥塑、年画等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而各地的美食文化,更是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也是对人类文明的损失。

因此,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如教育、宣传、展览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的民俗文化,从而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和支持年轻人参与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来,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民俗文化的魅力,为民俗文化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中国的民俗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份宝贵的遗产永远流传下去,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民俗文化。

春节民俗大采风短文

春节民俗大采风短文

春节民俗大采风短文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全国各地的民俗活动异彩纷呈,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北方的春节,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小年开始,家家户户清扫房屋,挂上红灯笼,贴上寓意吉祥如意的对联,这是辞旧迎新的象征。

除夕之夜,全家围坐一堂共享年夜饭,饺子是必不可少的美食,它寓意着富贵团圆。

子时钟声敲响,人们燃放烟花爆竹,以驱邪避凶,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南方的春节同样热闹非凡,广东地区有“年廿八,洗邋遢”的习俗,寓意着除旧布新。

在江南水乡,人们则会进行舞龙舞狮、划旱船等表演,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此外,“守岁”、“拜年”、“发红包”等活动更是南北共通,洋溢着浓厚的亲情和友情。

而无论是东北的扭秧歌、剪窗花,还是西南的打糍粑、跳锅庄,亦或是西北的社火、踩高跷,都是春节民俗大采风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热切期盼。

总的来说,春节民俗大采风犹如一部鲜活的历史长卷,通过世代相传的各种习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独特风情,也能深深体会到那份对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繁荣的永恒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旅游作业
桂林龙胜红瑶民俗
龙胜全境皆山,全县溪流遍布,瑶、苗、侗、壮、汉5个世居民族聚居此地。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用“无山不瑶、无林不苗、无垌不侗”生动地概括了龙胜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

龙胜县最出色的名声是龙脊梯田,二吸引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的,是当地的民俗风情。

其中,长发瑶寨最具魅力,这里的妇女爱美出了名,因妇女身着红色服饰而被称为红瑶。

在龙胜县境内,红瑶有3万多人。

红瑶女以长发为美,女孩从七八岁就开始蓄发,十七八岁姑娘的头发就达1米以上。

前些年,年轻人大都出外打工,留长发的红瑶女越来越少。

近几年,来龙胜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到瑶寨就是慕名来看红瑶女的长发。

红瑶人从旅游中得到了实惠,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的价值与魅力,如今蓄发的年轻姑娘越来越多,穿着民族服装、佩戴民族饰品也成了瑶家人日常的习惯。

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所特有的民族节庆日,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元朝期间,红瑶同胞在每年农历3月15这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肩担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成群结队来到泪水街举行节日盛会,交换一年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用品,未婚青年则在这一天借
机唱山歌、吹木叶, 以优雅动听的情歌来相约幽会意中人。

红瑶同胞能歌善舞,民间体育活动顶竹杠、拉山拔河,打旗公等十分有趣。

红瑶妇妇女爱盘发,头发又黑又亮而且很长。

红瑶姑娘爱比美,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要有文化、善言善歌、心灵美。

因此,对山歌,跳长鼓舞,体育比赛,比长发,评寨花,使红衣节内容丰富、非常活跃。

红瑶姑娘心灵手巧,擅长飞针走线,她们用自织目染的黑色土布做好上衣后,再用红线按衣服布纹的经纬线采取十字法精心挑出花色,挑花时全凭想象力,没有现成的图案,针脚落处都是图案的妙处。

她们一针一线地绣,完成一件美丽的红衣,往往要花上一年的时间。

绣衣服是快乐的事情,因为飞针走线的红瑶姑娘,常常是情歌伴着针线走,花色绣出心里甜,没有一件自绣的漂亮红衣的姑娘,很难会得到小伙子的喜欢。

红瑶姑娘从12—13岁始学针绣,从用针、用线学起,到工艺精湛时就悄悄地为自己准备嫁衣。

红瑶民居住宅几乎全部为半边楼和吊脚楼,十分秀雅古典。

半边吊脚楼多依山而建,劈山为平台,以平台为屋基的后半部,前部则立柱悬空为楼,上铺楼板,与平台齐,成为半边楼。

都是杉木结构,不用一颗铁钉,全凭木匠一把弯角尺子,量好一块长竹片,刻上记号和数十根短竹签,凿柱眼,穿串方建成。

瑶乡风雨桥大都由石拱、桥亭和阁楼3部分组成,桥面用青石板铺设,桥上设一亭,亭内用数十根圆柱支撑,采用抬梁式构架、榫卯结合而成(没用一颗铁钉),亭高3.5~4米,两旁有木栅栏和长条大木凳,它们像一串串闪亮的桥亭建筑工艺的明珠,散落在富川的村中河上,遮风挡雨,方便往来的行人,点缀乡村田园。

我感觉红瑶姑娘世世代代居住在龙胜这块土地上,也因为有了红衣,使这个瑶族支系走过了风风雨雨。

也因为古老而美丽的红衣闻名遐迩,因而又有了龙胜的瑶族红衣节。

当红瑶姑娘在红衣节上,都穿上她们自己最新最漂亮的“红衣”参加活动,点点红衣流动着动人的旋律,展示着她们的风采,她们胸挂银牌,轻轻地摆动着褶裙,身上的红衣就像一朵美丽的红云,吸引着许许多多的游客,留给游客的印象永远是最美丽的红姑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