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体系,以及宋明理学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2.难点:
-理解并区分宋明理学中各个学派的异同,如心学、性学、气学、理学等。
-分析宋明理学对后世哲学、文化、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宋明理学的思想进行合理的评价。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善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情感态度:学生在对待传统文化、哲学思想方面,可能存在不同的情感态度。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4.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
5.能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讲述、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宋明理学与其他学派思想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组织课堂辩论,让学生针对宋明理学的观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5.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展开:
1.介绍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如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讲述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如东县马塘中学徐文彬一、课标要求:列举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了解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的理学观点。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认识理学修养论中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列举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了解他们的思想主张。

通过对比分析,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认识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认识理学对人生修养的积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阅读,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如抓关键词、找中心句、缩句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宋明理学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重点:二程、朱熹、王阳明的观点;难点:二程、朱熹、王阳明的观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四、设计思路: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将“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主要流派及代表、主要思想、影响,按“理”由、“理”解和说“理”串连起来。

采用问题导思的教学模式,重点突破“程朱理学与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关系”、“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异同”、“理学的影响”。

对于思想家的主张则通过讲故事做到通俗易懂。

课堂立意重在认识“思想的时代性特征”,让学生树立善于接纳新事物、学习新思想的与时俱进的价值观。

五、活动设计:六、教后反思上完这节课感觉自己主宰了课堂,总体上讲得太多,学生活动较少,师生互动不够充分。

这与宋明理学内容艰深和本人课堂驾驭能力不足有密切关系。

在总结“程朱理学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儒学的”这一问题时,应适当提示思考的角度——“继承”和“发展”,“发展”应该从“本原论”、“认识论”、“修养论”的角度思考。

如果这一问题完全由学生归纳出来,课堂的达成度就会明显提高。

再如,在讲解“致良知与格物致知的区别”时,没有适时追问“哪一观点科学揭示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从而加深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在“认识论”上的本质区别。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考试说明学习要求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1. 掌握理学形成的背景,弄清宋代儒学的发展。

2、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影响。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3、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二、宋朝的程朱理学1、理学兴起的背景:①北宋时期,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②魏晋以来三教合一,使儒学更为理性化,思辨化。

③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2、理学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3、代表: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4、主要思想:二程朱熹核心思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理气论,“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气;天理和伦理道德的关系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人伦道德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提出心性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格物致知,贯通明理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思考: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②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天理,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存天理,灭人欲。

④格物致知,贯通明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5、程朱理学的影响: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②朱熹是宋朝理学集大成者,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③他的思想还远及日朝以及欧洲。

在日朝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南宋)思想主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万物都在心中。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说明:考试说明中并无此内容,此属于新版教材新增内容。

)2、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1)思想背景:明朝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第3课《宋明理学》示范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第3课《宋明理学》示范教案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宋明理学是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的第三节内容。

宋明理学是儒学的重要发展,儒家思想在此阶段的发展,最终确立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对以后中国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宋明理学在本专题以及整个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哲学色彩较浓,比较难于理解。

本课的学习对学生全面把握儒学的发展历程,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及政治学科相关哲学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了解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2)通过了解宋明理学各阶段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使学生能清晰把握理学发展过程,理解理学是儒学发展的新阶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通过评价宋明理学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注重同学间的合作探究。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学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宋明理学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朱熹的理学思想。

运用概念教学法,并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朱熹的经典语录作为背景材料来分析,提高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难点: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和评价宋明理学。

通过情景教学法和移情探究法,设置课堂历史情景剧降低课题难度,活跃课堂气氛,从而突破难点。

二、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高二政治已经学习相关哲学内容,因此学生对此课的学习有一定思想基础。

但中学生对了解掌握历史上各种思想有比较大的难度。

2、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并运用问题探究法、资料分析法、概念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移情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如东县马塘中学徐文彬一、课标要求:列举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了解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的理学观点。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认识理学修养论中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列举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了解他们的思想主张。

通过对比分析,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认识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认识理学对人生修养的积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阅读,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如抓关键词、找中心句、缩句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宋明理学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精神。

导入新课一、“理”由,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二、“理”解,理学的含义及主要思想1.程朱理学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思考汉代儒学在内容和地位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教材回答“魏晋至隋唐我国思想界的发展状况”。

(1).阅读教材,回答宋代儒学有何新发展,代表人物有哪些?“理学”的含义是什么?(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追问:汉以后儒学地位和内容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学习“宋明理学”。

总结:理学兴起的背景——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为了复兴儒学。

(2).结合四则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快速推进,非重难点。

(2).与学生共同研读史料,教教材,并结合史料,找一找,归归类,看看程颢、程颐、朱熹提出了哪些主张?(列表)(史料见课件)代表二程朱熹主张(3).阅读学思之窗思考:“格物致知”对我们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启发?(4).思考程二程和朱熹的基本主张,对史料阅读的基本方法进行指导。

(4).教师总结提升:从本原论、认识论、修养论三个角度归纳程朱理学与传统儒学的继承师作适当解释,注意与表中观点联系,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表现。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与宋明理学相关的历史遗址,加深他们对理学的理解;
(2)开展课堂外的学术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讲解理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3)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研究,如哲学、文学、艺术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主要思想及影响。
2.总结学生在讨论、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
3.强调宋明理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对宋明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理解宋明理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难点:宋明理学的抽象概念,如“天理”、“人性”等;分析宋明理学对后世政治、文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育等领域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宋明理学的简短论文,要求包括以下内容: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影响。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以“宋明理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字数600字左右。
3.制作一份关于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手抄报,要求包括人物简介、主要思想、影响等内容,图文并茂,版面设计美观。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优质课教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优质课教案

第3课《宋明》【教案】【三维目】1、知识与能力(1)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面临挑战,儒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

同时,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使儒在融合中得到发展。

(2)儒在两宋时期汲取了佛、道教义有益的内容,形成,完成了论、思辨的过程,进入发展的新阶段,这其中“二程一朱”起了决定作用。

(3)儒到明朝中期最终发展为心,它受佛教禅宗影响较大,变的客观唯心主义而为主观唯心主义。

2、过程与方法1、过程:把探究习引入课堂,根据生认知规律,发现问题→探究式解决问题→拓展问题,促进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提高生历史素养。

2、方法:①布置生分组探究,通过图书馆、阅览室、互联在课下完成课本背景知识的认知,内容包括:佛、道教的兴起、二程、朱熹、陆九渊和王阳明等人的生平及主张。

②课堂设置启发性思考题,鼓励生讨论、争鸣,在探究中加深认识与感悟。

③提取宋明代表人物的诗词、名言,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进一步使生认识思想发展的规律。

④教师驾驭课堂,积极引导,并为生提供背景知识介绍,名词解释等服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儒发展演变的分析,培养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意识,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意志,树立、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不断追求真的精神。

(2)三教合一的局面出现,反映了不同文之间可以相互补充,说明中国文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也说明不管外文还是中国文,都必须与中国国情结合才能生根成长。

(3)宋明以明心见性之空言扼杀知识分子的自然欲求,但它对中国人的个性、道德的形成也有积极影响。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并分析程朱和陆王心的主要思想。

2、难点:解与心的主要内涵,辨析其精华与糟粕。

评价其历史影响。

【教过程】导入新课:用两张好像风马牛不相及的图片:明治天皇、王阳明,及梁启超的一句话:“日本维新之治,心之为用也”。

生十分好奇。

材料: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1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1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四)程朱理学的影响(1)适应统治需要,理学成为南宋以后官方哲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集注》成为后世教科书。

(3)朱熹的思想传播到欧洲,在朝鲜、日本,形成“朱子学”派。

学会了吗?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远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二、陆王心学学什么?王阳明对理学的继承和发展,王阳明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的影响。

怎么学?从认识论角度分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联系和区别,程朱理学属哲学上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而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程朱理学向陆王心学的演变,说明理学走向极端。

学会了吗?结合以上所学,请指出宋明理学的特点(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1)提出对的看法和多种,儒学进一步化(2)更加突出(3)儒学更多的吸收、因素宋明理学的影响积极:①理学主张家庭社会和谐稳定、重视道德操守、崇尚知行合一,对培养现代社会的诚信观念、进取精神、务实作风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②格物致知的探究精神、博学慎思、明辨善问的学习方法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消极:①用三纲五常来扼杀人的自然欲望,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②理学宣传的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利轻义、重礼轻法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不良影响。

【合作探究】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当堂检测】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1: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王阳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无答案)-精选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无答案)-精选文档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宋朝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

(2)理解:①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由于儒学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②儒学在两宋时期汲取了佛、道有益的的内容,形成了理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

③儒学到明朝中期,以发展为心学,它受佛教禅宗影响较大,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

(3)运用: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主要思想的内涵,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分析宋明理学在压抑、扼杀知识分子自然欲求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人的个性、道德形成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查阅图书资料和网上查阅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和王阳明等人的生平事迹与主要思想言论,增强对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

(2)设置探究题,学生分组讨论和辩论,比较分析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如何评价程朱理学。

(3)展示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言论,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探究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

(4)搜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及儒学在国外影响的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理念对宋明理学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内涵采用展示相关材料和名言名句,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做好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针对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和活动,课中围绕问题进行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配套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配套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对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和影响进行归纳总结。
2.强调宋明理学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总结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运用思考、讨论、合作等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撰写心得体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等。
5.通过学习宋明理学,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实际,让学生深刻理解宋明理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宋明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其思想观念解决现实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相关历史片段、图片和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宋明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学术氛围。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宋明时期的学者、官员等角色,亲身体验宋明理学的影响和实践。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
4.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宋明理学的经典著作和名言警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历史事件,如“程朱理学”的起源,引发学生对宋明理学的兴趣。
2.回顾前置知识:简要复习与中国哲学、儒家思想相关的前置知识,如“孔孟之道”。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4.展示宋明时期的图片、音乐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教学设计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讲述内容】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合作探究】1: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

(P12第一段)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1)先声——韩愈(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概念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

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合作探究】2: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1)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

2)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

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3)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1)二程理学(北宋)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核心思想(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

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

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所谓“格物致知”原出于《礼记·大学》,《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为前提。

人教版 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精选教学文档

人教版 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精选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一、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2、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

2、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三、教材分析宋明理学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和继承,在宋明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文化史的基础比较薄弱,本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准确把握朱熹、王阳明的思想内涵,重点放在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社会影响方面。

解释清楚基本概念:如“理”,“格物致知”,“心学”等。

对理学的评价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中国四大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进入宋明理学的学习。

【讲授新课】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一段小字,认识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原因,了解当时佛、道兴盛的表现,加深对教材正文“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这一结论的理解。

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腐败,王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争频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教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教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教学教案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银川九中朱维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3课,课题为宋明理学。

教材原来分为三个子目: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笔者从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出发,将教学立意定位为“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的一场自救运动”。

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史上,有过两次危机,第一次危机是秦朝初建,始皇帝重用法家,为加强思想统治,焚书坑儒,直到西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才重现大放异彩,甚至一跃成为官方倡导的正统的思想,可以说,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儒家的第一次自救运动。

儒学的第二次危机,当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佛教和道教思想盛行,这给儒家思想以极大的冲击,儒家如何应对这次危机?自唐初韩愈提出“三教合归儒”,到北宋五子、二程兄弟、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同时心学经由陆九渊提出到王阳明总结和“世俗化”,终于使得儒学重新回归官方和民间的主流地位。

纵观历史,宋明理学可谓儒家思想的第二次自我救赎运动,而这次救赎,可谓承前启后,对儒学思想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深远,可谓“成也理学、败也理学”。

本课围绕“儒学自救”的主题,引导学生梳理宋明理学的产生的背景、救赎历程、内容、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宋明理学的概念和影响。

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二文科班学生,已经学过必修三第一单元前两课的内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运用材料,分析问题能力。

但这节课对学生来说仍然比较难于理解,一则涉及内容比较低多,二则有诸多哲学知识,所以通过“儒学的自救运动”的这一教学立意,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儒学家的思想主张;理解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又影响社会存在。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史料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遭遇的危机,和儒学家面对危机时的自救运动,感受中国儒家思想蕴含的积极入世、不断进取的精神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

高中历史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高中历史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思想,全面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格归纳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提高学生历史分析、比较能力;结合微课探究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历史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背景、思想让学生体会宋明理学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学情分析思想史部分是必修三的难点,宋明理学由于吸收佛教、道教思想而带有哲学化、思辨化的特点,加大了学生理解和学习的难度。

教师必修借助历史材料、历史表格及图片、视频,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

好在高二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已经学过哲学理论,基本能够区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哲学概念,这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宋明理学》的相关哲学概念。

高二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年多高中历史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基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适当增加师生互动、自我探究、小组讨论、自由发言等活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重难点重点: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2、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难点:1、全面分析宋明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2、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理解宋明理学的实质——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以2012年28岁的沈某因为骗取高额保险赔偿金而残忍杀害亲生父母一案,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社会道德问题的关注,指出沈某的行为泯灭人性,不仁,不义,不孝,令人发指,“伤天害理",实际上是违背人性,违背儒家伦理道德。

提出问题:人性及儒家伦理道德怎么就和“天理”联系在一起呢?(从而进入本节课)【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学生解读)1、知识与技能:掌握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思想,全面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格归纳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提高历史分析、比较能力;结合微课探究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培养整体感知历史的能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共同探究宋明理学的历史背景、主要观点和影响。通过讨论、分析和综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4.反思与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在课堂最后,我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让学生总结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历史地位和影响,提高他们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一段生动的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为主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宋明理学。
2.通过展示宋代和明代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视频片段,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直观的学习背景。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宋明时期会出现理学这一哲学流派?它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观点,包括太极、阴阳、五行等宇宙观,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观。
2.通过讲解宋明时期的主要理学家及其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理学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3.分析宋明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科举制度、家族制度、社会风气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4.设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宋明理学相关的历史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
3.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宋明理学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认识其在我国哲学史、文化史上的重要影响。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历史地位和影响,培养他们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3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3

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重难点重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思想内容及其学术代表难点:正确评价宋明理学教学内容导入《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宗教的兴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理学兴起的背景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社会动荡不安;受到道、佛教的冲击)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因为官方的确认和扶持,儒学在社会思想文化领域里一举占据了统治地位。

这一时期的儒者们研究儒家经典专重发挥词章考据和文字训诂,死守着所谓“注不驳经,疏不驳注,不取异义,专宗一家”的教条;同时,又继承和发扬董仲舒学说中的“谶纬”思想,专注于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内容,将现实世界里一切政治的、道德的、人生的现象都归结为天意的安排。

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统治腐败,王朝更替,军阀割据,战争不断,面对社会现实中的诸多问题,如国家分裂、人心败坏等,汉代经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

从现实需要出发,当时有不少学者开始从事对先秦诸子学说的研究,试图通过综合各家以另创新说,如“玄学”。

两汉之交进入中国并通过本土化得以迅速传播开来的印度佛教,适应了社会环境的需要:它提出一些切近人们对自身、对现世、对国家的思考和关怀的概念,如宣扬“因果轮回”,号召人们忍受苦难,到来世寻求幸福。

这自然而然受到统治者日益重视,也容易为久经战乱的人们所接受。

而中国古代追求长生不老、隐逸无为的道家思想,也为许多厌倦世俗权利角逐的士大夫和逃避战祸的普通民众所信奉。

2.三教合一儒道佛三教之间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滲透。

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儒家学者的探索和思考为了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儒学体系的丰富、更新也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优秀教学案例
2.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拓展,深入研究宋明理学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自我反思:让学生反思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4.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播放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概念、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通过提问、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合作探究、分享和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魏晋玄学等其他哲学流派的异同。
3.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朱熹、王阳明等代表人物为例,具体剖析他们的理学思想。
4.运用历史背景分析法,帮助学生了解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加深对其理解。
5.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宋明理学。
2.图片展示:向学生展示宋明时期的书院、考场等图片,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3.播放音乐:播放宋明时期的古琴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
4.提问导入:让学生思考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因。
4.教学策略: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银川九中朱维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3课,课题为宋明理学。

教材原来分为三个子目: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笔者从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出发,将教学立意定位为“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的一场自救运动”。

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史上,有过两次危机,第一次危机是秦朝初建,始皇帝重用法家,为加强思想统治,焚书坑儒,直到西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才重现大放异彩,甚至一跃成为官方倡导的正统的思想,可以说,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儒家的第一次自救运动。

儒学的第二次危机,当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佛教和道教思想盛行,这给儒家思想以极大的冲击,儒家如何应对这次危机?自唐初韩愈提出“三教合归儒”,到北宋五子、二程兄弟、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同时心学经由陆九渊提出到王阳明总结和“世俗化”,终于使得儒学重新回归官方和民间的主流地位。

纵观历史,宋明理学可谓儒家思想的第二次自我救赎运动,而这次救赎,可谓承前启后,对儒学思想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深远,可谓“成也理学、败也理学”。

本课围绕“儒学自救”的主题,引导学生梳理宋明理学的产生的背景、救赎历程、内容、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宋明理学的概念和影响。

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二文科班学生,已经学过必修三第一单元前两课的内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运用材料,分析问题能力。

但这节课对学生来说仍然比较难于理解,一则涉及内容比较低多,二则有诸多哲学知识,所以通过“儒学的自救运动”的这一教学立意,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儒学家的思想主张;理解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又影响社会存在。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史料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遭遇的危机,和儒学家面对危机时的自救运动,感受中国儒家思想蕴含的积极入世、不断进取的精神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

教学立意:宋明理学是儒学的自救运动。

教学过程导入:偶成(南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设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设计意图】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为学生所熟悉,从学生熟识的诗句开始设问,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教师归纳】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已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暗指孔门,因此所谓“寻芳”实为“寻访”圣人之道。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歌。

回归朱熹这首诗歌,儒学在达到“万紫千红”的盛世美景之前,却经历了“百花凋零”的乱世残景。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宋明理学——儒学的自救运动。

危机设问:儒家思想为什么会遭遇危机?出示如下材料材料一公元405年,后秦天王姚兴尊西域僧鸠摩罗什为国师,译佛经300余卷,郡县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

材料二公元424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尊道教领袖寇谦之为“国师”,次年宣布道教为国教,地位在佛教以上。

——柏杨《中国历史年表》【设计意图】通过典型的历史材料,展示当时官方和民间礼佛、尊道的状况,得出结论:儒学的正统地位遭遇来自佛教、道教的冲击。

【探究一】为什么魏晋以来,佛、道盛行,而儒门零落?【设计意图】在已有结论“魏晋以来,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两家的冲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根源,从对儒、佛、道三教思想的比较上,得出儒家思想自身的缺陷,为其自救运动指明方向。

《易经》有言:“穷在变、变则通、通则久”,可以说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儒学危机,是宋明理学产生的根源,没有来自外界的冲击,就没有来自儒学自身的内省和发展。

【教师归纳】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来自佛道两家的冲击。

究其原因,既有来自外界的佛教、道教对其正统地位的冲击,又有其自身的缺陷,首先,儒家思想过于关注此岸,儒家创始人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论调,奠定了儒家不关注彼岸世界的基调,而这导致了儒家在乱世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

其次,儒家思想虽然有民本思想,但实质上自董仲舒以来,已经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

再者,儒学自身逻辑不严密,在和充满思辨的佛教思想碰撞时,自身的弱势顿显,以至于有儒学者感叹:“儒门淡泊,收拾不住人心”。

加上儒家思想内容庞杂,缺乏系统性,甚至缺乏传承的谱系。

如此看来,儒学丧失官方和民间的正统地位就不难理解了。

二、自救【设问】如果你是隋唐时期的文人,会如何挽救儒学的危机?自救途经一1.韩愈:定谱系,应佛老材料一韩愈的一篇奏章特别有名,叫《谏迎佛骨表》,其中非常清楚地讲了他反佛的理由。

其中讲到,佛陀是异族的,本来跟我们文化不一样,又不尊重人伦,又不尊重我们中原文化固有传统,又不从事生产。

当时有一节佛骨舍利要迎到宫里,他极力反对,他说历史上,因为宠信佛教而亡国的例子很多,最典型的如梁武帝。

他举了很多这样的例子,当时他因此而被贬。

——杨立华《宋明理学十五讲》材料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材料三韩愈所谓“道”,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传孔子,孔子传之孟子,孟子之后而不得其传焉的道。

韩愈所指,乃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之“人文道”,而非印度东来的佛教出世道。

——钱穆《宋明理学概论》【设计意图】钱穆先生认为,“治宋学当何自始?曰:必始于唐,而以昌黎韩氏为之率。

”①因此学习宋明理学,必须从韩愈的开始讲起。

通过对韩愈上书反对迎佛骨的介绍,加深学生印象。

同时,从学生语文课上学过的《师说》切入,对文中的“道”进行解释说明,既是对所学知识的补充,又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教师归纳】韩愈为复兴儒学,功不可没,他既为儒学发展编排了传承的谱系,又不顾个人安危,向当时的唐宪宗上书反对佛教和道教。

然而纵观唐朝历史,韩愈的呼吁虽然有柳宗元、刘禹锡这样的同道之人,但儒学在唐朝终究未能复兴。

儒学的这场自救运动可谓历时长久、道阻且艰。

接下来是哪些人继承了韩愈的衣钵,继续复兴儒学呢?2.程颢程颐:创天理,主格物材料一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己?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河南程氏遗书》材料二出示如下图片分别为“窗前杂草”、“昂然驴鸣”、“盆中小鱼”、“出壳雏鸡”材料三静观万物皆自得。

材料四凡眼前皆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

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河南程氏遗书》【设计意图】宋明理学的自救过程,实际上是儒学的哲学化过程。

在理学的形成过程中,儒学家们开始对宇宙本体论、方法论和人伦秩序进行重新思考。

此处选择的前三则材料,实则回答了宇宙本体论、方法论,此为儒学哲学化的必经之路,但儒学归根到底是要服务于政治的,因此二程将三纲五常、君臣父子等人伦秩序和其天理联系起来。

【教师归纳】程颢、程颐兄弟创造性的提出了“天理”的概念,认为宇宙万物的起源是天理,并且对《礼记》里的“格物致知”进行自己的阐释,程颢认为“静观万物皆自得”,即“观物理以察己”。

图中所示,就是当时的理学家们喜欢的“物理”:周敦颐的窗前杂草不除,认为“自家意思一般”;张载喜闻驴鸣,可体会通悟自己的品性;程颢观察盆中小鱼悠然自得,想到自己心气自得时的意味,他再看刚刚出壳的小鸡,想到自身生命的生动活泼。

宋明理学家普遍喜欢生机勃勃的物象,这也正如儒家一向积极入世的哲学一样,昂望向上,豁然贯通,令人向往。

二程认为“性即是理也”,即万物的本性即是天理。

同时,他们将三纲五常、君臣父子之义也上升到天理的高度,认为其不容破坏。

如此以来,为儒学后来得到官方的认可奠定了基础。

但是,二程时期,儒学思想尚未成为官方思想,这和他们思想体系未能得到总结有一定关系。

钱穆先生有言“他们都不注重在著作上,程颢只留些语录和短文,颐稍扩充,又颇侧重到‘致知’一面去,他著有一部《易传》,这是他毕生精心结撰的唯一著作了”②后世的学者中,又有谁能够继承二程的衣钵,并将之发扬光大呢?3.朱熹:集大成,辨理欲材料播放朱熹晚年遭人诬陷、闲居编著的视频【设计意图】朱熹被后世称为“朱子”,足见其在儒学史上的地位之高。

他本人应该是两宋理学家中著作最为丰厚的学者,这就不难理解他为何是两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了。

同时,朱熹因为提倡“存天理、灭人欲”而为后世所诟病,但凡学者都应当知道,朱熹所谓“天理”,指的是人的正常欲望,“人欲”,指的是人过分的欲望,可惜这一观点被后世歪解了。

此处通过朱熹晚年遭人陷害、闲居讲学编书的视频,展示了朱熹提出这一观点的学术背景,在他看来,读书人应该以继承孔孟之学为正事,而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否则圣贤之学就无法传承发显。

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他个人为何一生所著颇丰而甘受清贫了。

【归纳总结】经过两宋理学家,尤其是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的努力,儒学最终呈现怎样的自救结果呢?请看以下材料:朱熹身后,程朱理学的地位逐步上升。

儒家文化在元代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

孔子在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使其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崇高的封号。

明王朝建立后,出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需要,不遗余力地提倡程朱理学,致使程朱理学出现了空前盛况。

——尚斌等著《中国儒学发展史》【设计意图】开篇呈现儒学危机的表现,一方面是官方对佛教和道教的大力推崇,一方面是民间对其儒学的遗弃。

这段材料展示了官方对儒学的肯定和推崇,可以说儒学再次成为占有统治地位的官方思想。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儒学,已经是经过两宋理学家改造过的、哲学化的新儒学,即程朱理学了。

【探究二】为何儒学在宋代能获得新的发展?展示如下材料材料一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材料二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

——苏轼材料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岳飞材料四四大发明图片(略)材料五《水浒传》书影(略)【设计意图】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存在。

两宋时期,繁荣的商品经济,重文轻武的政治氛围,贯穿始终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及高度发达的科技文艺,都为儒学的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教师归纳】二程和朱熹为儒学复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程朱理学并非儒学自救的唯一道路,另外一条道路是什么呢?这就是陆九渊开创的“心学”。

自救道路二:1.陆九渊:创心学,发本心材料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陆九渊材料二有一次弟子詹阜民问“本心”如何理解。

当时陆九渊在座,詹阜民陪侍。

陆九渊突然站起,詹阜民想也不想,跟着就站起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