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徐氏八族分配表(珍贵史料)

合集下载

浙江台州徐氏八族分配表(珍贵史料)

浙江台州徐氏八族分配表(珍贵史料)

浙江天台始祖名讳:赂:貌公之子元泊公廿五世孙仕唐文宗朝金紫光禄大夫宗派名称:伍佰地在广严寺之东即今五柏岭下徐氏遗井尚在焉实录:公疾宦官仇士良刘行深韩文豹等专政称疾归田自衢州迁越之萧山又迁婺之东阳剡之嵊县皆托凤土不相习建之继乃治于临海之黄沙次抵黄岩雷远乡终乃徒于唐兴之五柏居焉故五柏为吾族始迁发祥地而公为吾族大宗.公胞兄弟五人堂兄弟三人皆臣达有声开八族之始以其地居县治之西徐合东丁南邬北顾为隋唐间四大姓第二世.瑁:赂公长子三子治.海.河.墓葬广严寺西首球:赂公次子五子洪.凌.结.凌.浍.墓葬广严寺上天蟆蚣第三世治:瑁公次子迁东阳长洛乡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海:瑁公长子迁萧山雷化山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河:瑁公三子迁剡县羽林官坎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洪:球公长子四长史迁新昌举根东七十里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浚:球公次子七长史迁山背中井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洁: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凌:球公四子唐僖宗时蜀府八长史西徐有五柏托基为西徐浍:球公五子越州府九知事迁萧山县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第五世十五让公次子迁黄沙自新昌举根后分迁源:行全公长子迁嵊县濑石穿岩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渊:行全公次子迁新昌境岭脚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第七世:庆甫:富公之子赂公七世孙西溪祖二OO五年建水库移民县东徐家自新昌举根分迁彪:瑶公之子迁铜坑祖自新昌举根分迁瑞:天达公长子迁嵊县西五里祖自新昌举根分迁琼:天达公次子迁奉化碧祖自新昌举根分迁琰:天达公四子迁嵊县八里洋祖自新昌举根分迁第八世元则:诱公之子承范公曾孙赤山东派由西徐分迁廷试:琰公长子迁庆元奉化小万竹自新昌举根分迁元后:诱公四子迁黄岩大屋徐自天台五柏岭分迁第九世瑄:燧公长子洁公五世孙迁象山东十五里大徐自天台五柏岭分迁珪:燧公次子洁公五世孙迁明州东湖[今宁波] 自天台五柏岭分迁舜谊:元明公次子迁建昌祖自天台山庵分迁千六:廷潭公三子迁奉化登岱山祖自新昌举根分迁第十一世太七:应龙公之子迁新昌上湖祖自新昌举根分迁周生:斋转公四子迁嵊县赖石穿岩自山庵分迁第十二世康公:蚕生公长子太学生山庵派仍居山庵公自大学历游京师归因先垄在桐树园建庵一所东西两楼凿池养渔环植竹树木遂家焉世称山庵徐自公始娶胡氏生四子兴进暹达墓葬公合圹宁公:石塘派蚕生公次子官至武德将军圹山水三胜率其子得仁公由西徐迁居石塘卒乃返葬广严寺侧其曰石头圹第十三世进:康公次子下抱园享堂派至文肃公创修家乘乃改今名暹:康公三子东横派自山庵迁居县东之[即今之东横乾溪卒仍返葬于山庵其兆为风吹罗带达:康公四子迁新昌渡头派自山庵分迁十六世安福:商弼公之子岩下派自山庵迁居峇酋岩下叔诚:康公五世孙进公曾孙彭溪派自下抱园享堂分迁仙居县彭溪十八世元兹公转迁大路徐一九九一年归宗十七世庆:叔用公次子长洋派自东横分迁中有五世失遗至六世孙辅公生子舍德株善始振家声大应:叔宗公次子进公四世孙迁黄邑自下抱园享堂分迁十八世维:壤公之子欢岙下徐派自东横分迁十九世尹卿:元培公之子进公六世孙坦头派由享堂迁临海大田坦头廿一世崇阶:亦公长子元白坡塘派自山庵分迁由元白公迁泉塘至公转迁坡塘崇阙:亦公长子元白公十三世孙杜塘派自元白公迁泉塘至公转迁杜塘崇明:亦公三子元白公十三世孙迁温岭泽国泥塘派自公迁温岭泽国泥塘廿二世颜公析玉环环碓枫树山渔岙廿三世祥甫:均平公次子潺岙派自山庵分迁三门潺岙万廿一:均平公三子溪东上宅派自山庵分迁临海东塍溪东上宅万廿四:均平公四子溪东前徐派自山庵分迁临海东塍溪东前徐千秋:参一公次子杜岙派自东横分迁南山杜岙千载:参八公之子暹公十一世孙下营派自东横分迁临海下营原临海桐峙区溪路下营村一九八四年牛头山水库移民于椒江前所沿海乡各村文光:叔诚公七世孙尹孝公之子临海范山祖自彭溪分迁文榜:叔成公七世孙尹礼公次子塘田派自彭溪分迁文罕:叔成公七世孙尹诚公之子大路大房派自彭溪分迁文治:叔成公七世孙尹义公长子大路大房派自彭溪分迁文学:叔成公七世孙尹信公长子大路大房派自彭溪分迁文礼:叔成公七世孙尹信公次子大路大房派自彭溪分迁永钊:叔成公七世孙鸿基公之子临海石塘大井头派自彭溪分迁永刚:叔成公七世孙立基公之子临海石塘大井头组自彭溪分迁廿五世贵:和公三子兴公十一世孙玉湖派自山庵分迁昌显:宗四公次子公后三世失详乃四世永宁公迁三门晏站晏站派自东横分迁安州:宗四公三子南岙派自东横分迁临海大田南岙一九九一年归宗自修宗谱大回:迪公三子进公十三世孙小蒲派自享堂分迁失修昌一:讳大郎元至正间舍建宁海北乡明智寺昌二:生一子伯龄迁黄岩路桥阁头徐黄岩路桥阁头徐祖自东横分迁廿六世琼:佑二公长子暹公十四世孙凫溪派自东横分迁宁海官庄后迁小缸垚凫溪一九九一年归宗渺:佑二公次子暹公十四世孙大石岭下派自东横分迁九凤:昌七公长子西田派自东横分迁[即前屋] 九鼎:昌七公次子务后派自东横分迁城邑务后元盛:昌达公之子球凤派自东横分迁元珪:昌八公长子字益甫上宅派元琦:昌八公次子字信甫上徐始祖自东横分迁象山溪口茅洋上徐元称:昌八公三子字道甫下徐始祖自东横分迁象山溪口茅洋下徐尧夫:子敬公之子崇阶公六世孙外山头坎头派自坡塘迁居临海外山头坎头原赏:端贤公之子颛公六世孙小金山派自赤水分迁三门里甫小金山廿七世圣佑:九鼎公长子大潢派自东横分迁圣瑞:九鼎公次子塘园派公之五世孙大晏公由务后迁居塘园徐十一世孙大化大溥二公亦析居塘园徐溯源于圣瑞公迁城始今仍之仲静:元矩公之子崇阶公七世孙杜潭派自坡塘分迁官人:端璋公之子千载公五世孙下营墙里派自营本派分迁省元:西宅派由下营本派分迁宣教:端增公之子中宅派由下营本派分迁廿八世麟公:继二公次子视桥派自赤水分迁观益:罗公之子元赏公十二世孙楼下郑派自小金山分迁敬五:圣善公之子暹公十六世孙平头潭派自胜公由东横迁居城西利济桥至公转居平头潭元逊:字仲佐圣公长子九顶公之孙水南下园徐派自务后分迁思川:达公长子昌十公曾孙黄岩西市祖思万:达公次子昌十公曾孙巧坑徐派自达公迁余姚公由余姚回籍迁居巧坑思荣:达公三子昌十公曾孙徐家村派自达公居余姚公由余姚回籍迁三门亭旁徐家村自修家谱九一年归宗承祖:宏公三子庆公十三世孙西郊外派自长洋分迁城关桥上思淡:德生公之子蟹坑派自长洋分迁屯桥黄里岙蟹坑仁美:仲壁公三子崇阶公八世孙山沿派自坡塘廿九世计翁:麒公六子芙蓉派自赤水分迁临海东洋镇四岔一九九一年归宗子赋:可宰公之子昌四公曾孙楼下派自东横分迁卅世永宁:昌显公五世孙晏站派自东横迁居三门晏站福定:诰公三子同兄福存迁居湖头福存:诰公长子子赋公一世孙湖头徐派自东横楼下迁居三门亭旁湖头徐廷银:永滋公三子昌九公四世孙墙里派自东横分迁廷模:永妥公三子旧屋派自东横分迁廷试:永妥公四子后郭派自东横分迁廷耘:永妥公七子新屋派自东横分迁廷臣:学名廷仁字宜佐号东山永旺公四子昌九公四世孙迁福建泰宁祖自东横分迁卅一世维善:明公三子积公八世孙西演茅派自玉湖徐分迁如槐:心智公长子万廿四公九世孙白箬派自溪东前徐分迁江公:楚公之子大回公七世孙桐岩派[即岩下徐] 仲英:宫庄派自下营分迁牛头山水库移民迁永泉玉砚乡小路头各村存植:元盛公次子石塘二房派自公迁石塘丁繁分为二房昕公:廷格公长子昌九公八世孙黄岩街牌祖自东横分迁敫公:廷格公三子昌九公八世孙百家徐祖自东横分迁临海黄碓百家徐昶公:字万殊迁温州生一子仲转迁临海杜下桥三石三石徐祖自东横分迁临海杜下桥三石卅二世廷伦:福友公之子昌四公八世孙石佛洋派自东横楼下迁居临海居溪乡石佛洋文积:大富公次子元逊公五世孙滩溪岭脚派自水南下园徐迁居临海滩溪岭脚卅三世良献:云岳公之子千秋公十一世孙脉前山派自杜岙迁临海黄坦脉前山邦清:绍春公之子渺公十一世孙河头凤洋派自大石岭下徐分迁亮公:治公之子永源公五世孙王家坦派自东横迁临海居溪许岙黄加坦连公:泽公长子圣公七世孙拗岭东山派自务后迁临海拗岭东山明扬:育公之子永妥公五世孙大田桥头派自东横迁居临海大田洌公:奇公之子廷试公四世孙后郭诰峰派自后郭分迁明成:舜公之子永注公曾孙稠树溪派自东横分迁卅四世完宇:养公之子敬五公七世孙田中央派自平头潭分迁大惠:邦清公次子黄龙山派自河头凤洋分迁大求:邦清公三子后田派自河头凤洋分迁良吉:从公三子白水岭脚派自务后分迁良臣英公长子小田后泽派自务后分迁良陈:献公三子元逊公七世孙髻山派自水南下园徐分迁德公:龙公长子元盛公九世孙石塘金派自球凤分迁拱斩:廷颜公之子省元公八世孙前志派自西宅分迁克霞:连公之子下湾派自东山分迁卅五世田公:聘公三子进公廿三世孙桥上派自享堂分迁子钦:良臣公之子昌九公十六世孙丁家洋派自东横分迁临海丁家洋光高:人纪公之子廷银公五世孙官塘下祖自东横墙里迁居丽泽官塘下卅六世日隆:巨源公之子子赋公七世孙欢岙大余祖自东横楼下迁居欢岙奓湾口一九O四年糟回陆转迁大余卅七世季盛:瑶公之十八世进公廿四世孙太监府派由享堂分迁石梁太监府学诗:应素公之子千秋公十四世孙塔塘下派自杜岙迁居西乡塔塘下学稳:应龙公之子塔头派自杜岙分迁北乡塔头太平学荣:惟克公长子阳高山派自杜岙分迁临海黄坦阳高山学礼:苍溪派自杜岙分迁欢岙苍溪大礼:后坊派居赤水后坊祖大乐:思明公之子颛公廿世孙西园派自赤水分迁大衍:思日公长子麻车派自赤水分迁大俨:思日公之子西边派自赤水分迁褚岙麻车能季:惠翁公九世孙虞公曾孙武坑派自赤水分迁大灌:应鳌公之子棉田派自赤水分迁大颖:思洁公次子伏龙派赤水分迁居郡城伏龙大溉:思贝公之子东边派自赤水分迁大旭:思浩公三子星桥派自赤水分迁卅八世叔仿:大聪公长子大伯叶派自赤水分迁叔效:大聪公次子下汇头派自赤水分迁卅九世岳川:钦选公八子敬五公十二世孙开田岙派由平头潭分迁四十二世茂英:祖歪公之子日隆公六世孙东岭祖自大余木派分迁北山华峰东岭开禄:永忠公次子连公十世孙万幽寮派由东山分迁开畴:永成公长子桃树坑派自东山分迁四十六廿元凤:天善公长子学宋公三世孙乌芦门后塘岸祖自东横楼下人迁象山定塘乌芦门元贵:天善公次子学宋公三世孙乌芦门祖同兄迁住象定塘乌芦门后塘岸。

徐氏族谱序之

徐氏族谱序之

xx 氏族谱序之始祖太公讳明辅,原籍陕西长安五陵人,秦始皇封为东海边郡(注:东海郡,今鲁南,苏北交界处,郡治所郯城,现仍存有豹公墩一处,传为徐姓发源地之一说)长史,至二世,楚汉争锋,祖遂罢官未回,避秦乱隐居东云台山西坡当路徐家大村,老守田园,修理宗谱供奉云台,子孙世守保全,明辅祖卒墓葬云台山西坡老龙口子第一天门北边,地名鱼鳞石地计祖坟九座。

明辅祖四十七世孙讳善堂公在大宋末年皇昺世乱授任山西大同府将谱带至衙内珍藏楼上其地盗贼蜂拥四起将城攻陷善堂公仅逃家属而已何睱他计,因而宗谱被焚,后世名讳无可考证,后人无法公议立善堂公为宗家始祖。

善堂公生子一人讳从圣公,字愿学,武进士授浙江金华府参府,室王氏诰封恭人生子二人,长讳元文公,字望西,授任同安县知县,次子元武公。

元文公室王氏,生子三人,长子仁龙,次子义龙,三子礼龙(迁山东诸城凤墩)。

元武公,生子三人,长子智龙,次子信龙,三子惠龙。

仁龙公生子三人,长子宝公,次子宽公,三子官公,义龙公生子二人,长子寓公次子寅公(迁山东莒南县徐家岭)。

智龙公生子一人宣公,XX公生XX (注:查无此字,自造)。

公、兄弟、父子、叔侄、十三人均在大明洪武二年(注:公元1369 年)遭洪军赶散之难。

有迁山东,有上江南、浙江、安徽、江西、淮安一带,远年湮没,派繁衍设,无谱牒载,如木之无本,水之迷源。

奉修通谱东西南北二十余县。

通谱宗旨:东海者,均系我徐氏因洪军赶散而来。

系出东海者,均系明辅祖一人之后也。

六三年完整的家谱“文革”遭焚,现存宗谱系八八年靠族人回忆续修,因条件限制,较粗浅。

此次续修依八八年宗谱为依据,逐员逐户审查校对。

完善祖辈名字失讳,支系不清的记录。

年代久远,我祖贯一太公何时何地迁来,无考证。

族人公立贯一太公为吾宗之始祖,陵墓迁至公墓后则,墓地南北长24.9米,xx19.9 米(注:四至按其砼地梁外沿外延壹米为吾祖墓之界)。

墓直径3.33 米,墓高2.99 米,碑高2.69 米。

全球徐氏源流总图

全球徐氏源流总图

全球徐氏源流總圖(圖一) (一至六十六世)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若木—征國(徐氏)—房—卿——費昌—澄—豐—終(黃氏)—履—費仲—謙——僉——詵—季勝(馬氏)—仁——豹———詔—起—祖禹—濟—寶——筒(趙氏)—曄——祖平(清)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紹—興———明-寬——通民—強—車—能—宏——茂叔—並—倫民——瑞——侍——權—恭——祥-籜——世長——侯—遠籠—同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元長—仲長—忠—超—康——渰—彥—訓—綏—誕——宗寶——仁——弘—希——季長—質—卿(偃王) —宗衡—仕—寵—安———瓊—相—宗明—龍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虺——功——暢—永——思—祥—亙——章禹—融—筒—僑—滿—觀—閔——望—更—恕(強) —宇—信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杜—諧—淵—垂—可—詵—仲——長—猛——洛—議—堅—玨—光——諄—釗——輝—延—由——該—光—靜—萬秋—充—安仁—豐(北祖)—霸(南祖)—曆——寅—渠—樂—福—鯨——襄—痰——文炳—龍淮—徐文—概—經—歸——法—遊藝—德慧—峙——舍—卷—黁——握—頡—踵—完——敷—盈—哿—序—大剛—囂——性—矩——邕—廉——則—尚—費—升——珪—欽——長卿—辟—魯—北辰—仲——興—貢之—惟—濟—天廷—循—彰—清——群注:一:53世與山東第一次分支。

57世第二次與徐炬茂公支分支。

66世與霸祖第三次分支。

注:源流世系總圖,根據全國徐氏譜書世系反複倫證編制的66代世系。

下接《新唐書》宰相世系徐達支:66世徐豐分支至97世《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圖)【66世徐豐北祖支】上接中華徐氏源流總圖(一圖)(66至下97世)徐氏出自贏姓,皋陶生佰益,佰益生若木,夏後氏封之於徐,,以國為姓稱徐國,其地下邳僮縣是也。

浙江台州徐氏八族分配表(珍贵史料)

浙江台州徐氏八族分配表(珍贵史料)

浙江天台徐氏八族分派表天台始祖名讳:赂:貌公之子元泊公廿五世孙仕唐文宗朝金紫光禄大夫宗派名称:伍佰地在广严寺之东即今五柏岭下徐氏遗井尚在焉实录:公疾宦官仇士良刘行深韩文豹等专政称疾归田自衢州迁越之萧山又迁婺之东阳剡之嵊县皆托凤土不相习建之继乃治于临海之黄沙次抵黄岩雷远乡终乃徒于唐兴之五柏居焉故五柏为吾族始迁发祥地而公为吾族大宗.公胞兄弟五人堂兄弟三人皆臣达有声开八族之始以其地居县治之西徐合东丁南邬北顾为隋唐间四大姓第二世.瑁:赂公长子三子治.海.河.墓葬广严寺西首球:赂公次子五子洪.凌.结.凌.浍.墓葬广严寺上天蟆蚣第三世治:瑁公次子迁东阳长洛乡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海:瑁公长子迁萧山雷化山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河:瑁公三子迁剡县羽林官坎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洪:球公长子四长史迁新昌举根东七十里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浚:球公次子七长史迁山背中井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洁: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凌:球公四子唐僖宗时蜀府八长史西徐有五柏托基为西徐浍:球公五子越州府九知事迁萧山县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第五世十五让公次子迁黄沙自新昌举根后分迁源:行全公长子迁嵊县濑石穿岩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渊:行全公次子迁新昌境岭脚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第七世:庆甫:富公之子赂公七世孙西溪祖二OO五年建水库移民县东徐家自新昌举根分迁彪:瑶公之子迁铜坑祖自新昌举根分迁瑞:天达公长子迁嵊县西五里祖自新昌举根分迁琼:天达公次子迁奉化碧祖自新昌举根分迁琰:天达公四子迁嵊县八里洋祖自新昌举根分迁第八世元则:诱公之子承范公曾孙赤山东派由西徐分迁廷试:琰公长子迁庆元奉化小万竹自新昌举根分迁元后:诱公四子迁黄岩大屋徐自天台五柏岭分迁第九世瑄:燧公长子洁公五世孙迁象山东十五里大徐自天台五柏岭分迁珪:燧公次子洁公五世孙迁明州东湖[今宁波] 自天台五柏岭分迁舜谊:元明公次子迁建昌祖自天台山庵分迁千六:廷潭公三子迁奉化登岱山祖自新昌举根分迁第十一世太七:应龙公之子迁新昌上湖祖自新昌举根分迁周生:斋转公四子迁嵊县赖石穿岩自山庵分迁第十二世康公:蚕生公长子太学生山庵派仍居山庵公自大学历游京师归因先垄在桐树园建庵一所东西两楼凿池养渔环植竹树木遂家焉世称山庵徐自公始娶胡氏生四子兴进暹达墓葬公合圹宁公:石塘派蚕生公次子官至武德将军圹山水三胜率其子得仁公由西徐迁居石塘卒乃返葬广严寺侧其曰石头圹第十三世进:康公次子下抱园享堂派至文肃公创修家乘乃改今名暹:康公三子东横派自山庵迁居县东之[即今之东横乾溪卒仍返葬于山庵其兆为风吹罗带达:康公四子迁新昌渡头派自山庵分迁十六世安福:商弼公之子岩下派自山庵迁居峇酋岩下叔诚:康公五世孙进公曾孙彭溪派自下抱园享堂分迁仙居县彭溪十八世元兹公转迁大路徐一九九一年归宗十七世庆:叔用公次子长洋派自东横分迁中有五世失遗至六世孙辅公生子舍德株善始振家声大应:叔宗公次子进公四世孙迁黄邑自下抱园享堂分迁十八世维:壤公之子欢岙下徐派自东横分迁十九世尹卿:元培公之子进公六世孙坦头派由享堂迁临海大田坦头廿一世崇阶:亦公长子元白坡塘派自山庵分迁由元白公迁泉塘至公转迁坡塘崇阙:亦公长子元白公十三世孙杜塘派自元白公迁泉塘至公转迁杜塘崇明:亦公三子元白公十三世孙迁温岭泽国泥塘派自公迁温岭泽国泥塘廿二世颜公析玉环环碓枫树山渔岙廿三世祥甫:均平公次子潺岙派自山庵分迁三门潺岙万廿一:均平公三子溪东上宅派自山庵分迁临海东塍溪东上宅万廿四:均平公四子溪东前徐派自山庵分迁临海东塍溪东前徐千秋:参一公次子杜岙派自东横分迁南山杜岙千载:参八公之子暹公十一世孙下营派自东横分迁临海下营原临海桐峙区溪路下营村一九八四年牛头山水库移民于椒江前所沿海乡各村文光:叔诚公七世孙尹孝公之子临海范山祖自彭溪分迁文榜:叔成公七世孙尹礼公次子塘田派自彭溪分迁文罕:叔成公七世孙尹诚公之子大路大房派自彭溪分迁文治:叔成公七世孙尹义公长子大路大房派自彭溪分迁文学:叔成公七世孙尹信公长子大路大房派自彭溪分迁文礼:叔成公七世孙尹信公次子大路大房派自彭溪分迁永钊:叔成公七世孙鸿基公之子临海石塘大井头派自彭溪分迁永刚:叔成公七世孙立基公之子临海石塘大井头组自彭溪分迁廿五世贵:和公三子兴公十一世孙玉湖派自山庵分迁昌显:宗四公次子公后三世失详乃四世永宁公迁三门晏站晏站派自东横分迁安州:宗四公三子南岙派自东横分迁临海大田南岙一九九一年归宗自修宗谱大回:迪公三子进公十三世孙小蒲派自享堂分迁失修昌一:讳大郎元至正间舍建宁海北乡明智寺昌二:生一子伯龄迁黄岩路桥阁头徐黄岩路桥阁头徐祖自东横分迁廿六世琼:佑二公长子暹公十四世孙凫溪派自东横分迁宁海官庄后迁小缸垚凫溪一九九一年归宗渺:佑二公次子暹公十四世孙大石岭下派自东横分迁九凤:昌七公长子西田派自东横分迁[即前屋] 九鼎:昌七公次子务后派自东横分迁城邑务后元盛:昌达公之子球凤派自东横分迁元珪:昌八公长子字益甫上宅派元琦:昌八公次子字信甫上徐始祖自东横分迁象山溪口茅洋上徐元称:昌八公三子字道甫下徐始祖自东横分迁象山溪口茅洋下徐尧夫:子敬公之子崇阶公六世孙外山头坎头派自坡塘迁居临海外山头坎头原赏:端贤公之子颛公六世孙小金山派自赤水分迁三门里甫小金山廿七世圣佑:九鼎公长子大潢派自东横分迁圣瑞:九鼎公次子塘园派公之五世孙大晏公由务后迁居塘园徐十一世孙大化大溥二公亦析居塘园徐溯源于圣瑞公迁城始今仍之仲静:元矩公之子崇阶公七世孙杜潭派自坡塘分迁官人:端璋公之子千载公五世孙下营墙里派自营本派分迁省元:西宅派由下营本派分迁宣教:端增公之子中宅派由下营本派分迁廿八世麟公:继二公次子视桥派自赤水分迁观益:罗公之子元赏公十二世孙楼下郑派自小金山分迁敬五:圣善公之子暹公十六世孙平头潭派自胜公由东横迁居城西利济桥至公转居平头潭元逊:字仲佐圣公长子九顶公之孙水南下园徐派自务后分迁思川:达公长子昌十公曾孙黄岩西市祖思万:达公次子昌十公曾孙巧坑徐派自达公迁余姚公由余姚回籍迁居巧坑思荣:达公三子昌十公曾孙徐家村派自达公居余姚公由余姚回籍迁三门亭旁徐家村自修家谱九一年归宗承祖:宏公三子庆公十三世孙西郊外派自长洋分迁城关桥上思淡:德生公之子蟹坑派自长洋分迁屯桥黄里岙蟹坑仁美:仲壁公三子崇阶公八世孙山沿派自坡塘廿九世计翁:麒公六子芙蓉派自赤水分迁临海东洋镇四岔一九九一年归宗子赋:可宰公之子昌四公曾孙楼下派自东横分迁卅世永宁:昌显公五世孙晏站派自东横迁居三门晏站福定:诰公三子同兄福存迁居湖头福存:诰公长子子赋公一世孙湖头徐派自东横楼下迁居三门亭旁湖头徐廷银:永滋公三子昌九公四世孙墙里派自东横分迁廷模:永妥公三子旧屋派自东横分迁廷试:永妥公四子后郭派自东横分迁廷耘:永妥公七子新屋派自东横分迁廷臣:学名廷仁字宜佐号东山永旺公四子昌九公四世孙迁福建泰宁祖自东横分迁卅一世维善:明公三子积公八世孙西演茅派自玉湖徐分迁如槐:心智公长子万廿四公九世孙白箬派自溪东前徐分迁江公:楚公之子大回公七世孙桐岩派[即岩下徐] 仲英:宫庄派自下营分迁牛头山水库移民迁永泉玉砚乡小路头各村存植:元盛公次子石塘二房派自公迁石塘丁繁分为二房昕公:廷格公长子昌九公八世孙黄岩街牌祖自东横分迁敫公:廷格公三子昌九公八世孙百家徐祖自东横分迁临海黄碓百家徐昶公:字万殊迁温州生一子仲转迁临海杜下桥三石三石徐祖自东横分迁临海杜下桥三石卅二世廷伦:福友公之子昌四公八世孙石佛洋派自东横楼下迁居临海居溪乡石佛洋文积:大富公次子元逊公五世孙滩溪岭脚派自水南下园徐迁居临海滩溪岭脚卅三世良献:云岳公之子千秋公十一世孙脉前山派自杜岙迁临海黄坦脉前山邦清:绍春公之子渺公十一世孙河头凤洋派自大石岭下徐分迁亮公:治公之子永源公五世孙王家坦派自东横迁临海居溪许岙黄加坦连公:泽公长子圣公七世孙拗岭东山派自务后迁临海拗岭东山明扬:育公之子永妥公五世孙大田桥头派自东横迁居临海大田洌公:奇公之子廷试公四世孙后郭诰峰派自后郭分迁明成:舜公之子永注公曾孙稠树溪派自东横分迁卅四世完宇:养公之子敬五公七世孙田中央派自平头潭分迁大惠:邦清公次子黄龙山派自河头凤洋分迁大求:邦清公三子后田派自河头凤洋分迁良吉:从公三子白水岭脚派自务后分迁良臣英公长子小田后泽派自务后分迁良陈:献公三子元逊公七世孙髻山派自水南下园徐分迁德公:龙公长子元盛公九世孙石塘金派自球凤分迁拱斩:廷颜公之子省元公八世孙前志派自西宅分迁克霞:连公之子下湾派自东山分迁卅五世田公:聘公三子进公廿三世孙桥上派自享堂分迁子钦:良臣公之子昌九公十六世孙丁家洋派自东横分迁临海丁家洋光高:人纪公之子廷银公五世孙官塘下祖自东横墙里迁居丽泽官塘下卅六世日隆:巨源公之子子赋公七世孙欢岙大余祖自东横楼下迁居欢岙奓湾口一九O四年糟回陆转迁大余卅七世季盛:瑶公之十八世进公廿四世孙太监府派由享堂分迁石梁太监府学诗:应素公之子千秋公十四世孙塔塘下派自杜岙迁居西乡塔塘下学稳:应龙公之子塔头派自杜岙分迁北乡塔头太平学荣:惟克公长子阳高山派自杜岙分迁临海黄坦阳高山学礼:苍溪派自杜岙分迁欢岙苍溪大礼:后坊派居赤水后坊祖大乐:思明公之子颛公廿世孙西园派自赤水分迁大衍:思日公长子麻车派自赤水分迁大俨:思日公之子西边派自赤水分迁褚岙麻车能季:惠翁公九世孙虞公曾孙武坑派自赤水分迁大灌:应鳌公之子棉田派自赤水分迁大颖:思洁公次子伏龙派赤水分迁居郡城伏龙大溉:思贝公之子东边派自赤水分迁大旭:思浩公三子星桥派自赤水分迁卅八世叔仿:大聪公长子大伯叶派自赤水分迁叔效:大聪公次子下汇头派自赤水分迁卅九世岳川:钦选公八子敬五公十二世孙开田岙派由平头潭分迁四十二世茂英:祖歪公之子日隆公六世孙东岭祖自大余木派分迁北山华峰东岭开禄:永忠公次子连公十世孙万幽寮派由东山分迁开畴:永成公长子桃树坑派自东山分迁四十六廿元凤:天善公长子学宋公三世孙乌芦门后塘岸祖自东横楼下人迁象山定塘乌芦门元贵:天善公次子学宋公三世孙乌芦门祖同兄迁住象定塘乌芦门后塘岸。

徐氏远祖世系表大全

徐氏远祖世系表大全

徐氏远祖世系表大全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徐”,先点上面蓝字徐氏总群,再点关注,每天免费阅读.伯益:字大费,又称伯翳,中华赢氏、徐氏始祖,为东夷部落首领少皋和部落联盟首领黄帝的血统后裔皋陶之子。

《史记》称大费,《汉书》称伯益。

《国语》称少皋之后伯益也。

生于公元前二零九九年九月九日,因辅助大禹平治水土、烈火垦山、种植水稻、凿挖水井,在政治上很有建树,提议大禹帝选贤才,用能人治国。

处理民族矛盾时亦卓识远见,提出恩威并举、德武相济,大禹帝采纳建议,很好的处理了三苗族的归顺事宜。

禹帝准备禅让伯益,任之政,受封大费。

启帝六年,被启杀害,葬于大王陵。

妣姜氏姚氏生子二个长子:大廉次子:若木第一世伯益公次子若木公中华徐氏得姓始祖,生于夏朝禹帝二年,因父亲功高卓越,受封徐国,为徐国第一位开国君主。

徐国地方五百里,国富民强。

若木公殁于少康三年,葬于豹公墩徐国皇陵。

妣实费氏朱氏生子四个长子:征国次子:征终三子:季胜四子:季简其余三子为其他姓氏始祖第二世字征国,生于夏朝泰康帝元年,为徐国第二位贤明国君。

殁于少康帝三十年,葬国土豹公墩徐国皇陵,有传为记。

妣齐氏周氏生子三个长子:徐房次子:徐圭三子:徐成次子三子另有分支谱第三世征国公长子徐房生于夏朝相帝十四年,为徐国第三位君王。

房公殁于夏少康帝四十五年,葬徐国豹公墩皇陵。

妣藏氏王氏生子三个长子:徐卿次子:徐仁三子:徐聪长子三子另有分徐氏宗亲点击加入徐氏总群第四世徐房公次子徐仁生于夏朝少康帝十二年,为徐国第四位君王。

仁公殁于夏杼帝十五年,葬徐国豹公墩皇陵。

妣皇氏娥氏生子二个长子:徐豹次子:徐治第五世生于夏朝少康帝三十二年,为徐国第五位君王。

豹公殁于夏槐帝十二年,葬徐国豹公墩皇陵。

妣祝氏姚氏生子二个长子:徐谦次子:徐惠第六世徐豹公长子徐谦生于夏朝杼帝二年,为徐国第六位君王。

谦公殁于夏芒帝三年,葬徐国豹公墩皇陵。

妣钟氏邑氏生子三个长子徐澄次子徐佥三子徐怀安长子三子各有分支谱第七世徐谦公次子徐佥生于夏朝槐帝十二年,为徐国第七位君王。

徐姓族谱

徐姓族谱

徐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一大姓,在台湾排名第二十。

徐姓出自嬴姓,于黄姓同源,都是东夷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

伯益因为帮助禹治水有功,被舜赐为嬴姓。

伯益的儿子若木,在夏朝时被封在一个叫徐的地方,建立了徐国。

徐国经历了夏朝,商朝和周朝,传了三十二代,到西周穆王的时候,徐国君主徐偃王,以仁义著称。

有一次,徐偃王在疏导河道的时候,挖出了一副红色的弓箭,并以为是上天给他的暗示,要他取代周穆王成为天子,于是就率领周围的三十六个诸侯,一起起兵,进攻周朝。

战争开始后,生灵涂碳。

徐偃王因为不忍心让老百姓受苦,就收兵弃国,跑到彭城一带隐居了。

周穆王因为知道徐偃王在当地很得民心,就又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

直到公元前五一二年,被吴国所灭。

亡国后,原来徐国的百姓就以徐为姓,这也就是徐姓的由来。

徐姓早期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和江西一带。

到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徐姓又向四周迁徙,分布到河南,山西,河北,湖北等地,到唐朝,徐姓开始进入福建,元代时,又有徐姓迁居广东,并在明代时,进入台湾。

徐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泗洪,徐州,琅邪,河东,由拳,陇西,东阳,高平,长城,濮阳,于潜,新丰,柳城,范阳,南昌,龙丘,会稽,绍兴,东莞等。

始迁祖名讳:徐有安前二十字辈:有因相昭呈连盛仰凤惠升三鲁性宏年成祚立彦中二十字辈:一广恒田淑传家庆毓昌德应思俊建善乃蕴鸿祥后二十字辈:和乐全遵本斋修丕保章從谦贞则吉松鹤守金堂(民国二十年修订)徐氏辈分为“一广恒田淑,传家庆毓昌”的都是朱梅徐氏后裔。

原称梅阳徐,尊始迁祖徐名讳有安为一世祖,依次推算"恒'字辈是23世,田字辈24世,以此类推。

朱梅徐的辈分前20世是以已用字为准,基本统一,但有些支族自行辈分用字,从21世“一”字辈开始,中20辈,下20辈都统一了,只不过个别分支没按辈分用字。

这上中下60辈都远自朱梅徐,是清末朱梅徐氏续谱订的。

不容置疑。

鲁苏边界徐氏建制村大多为朱梅徐。

朱梅徐氏宗派记(民国二十年修订)上二十字:有因相昭呈连盛仰凤惠升三鲁性宏年成祚立彦中二十字:一广恒田淑传家庆毓昌德应思俊建善乃蕴鸿祥下二十字:和乐全遵本斋修丕保章从谦贞则吉松鹤守金堂太公名讳:徐德朙始迁祖名讳:徐有安。

徐家谱序

徐家谱序

徐家谱序吾始祖徐太公讳明辅祖居陕西长安五陵,秦时为东海边郡长史,任满未归,遂入籍,流芳历至宋末帝。

丙世乱后裔四十七代孙善堂公由贡入监授封山西大同府知府,原将谱书载至衙中,珍藏于楼上,因贼入境扰乱,城陷酌贼烧毁。

至于世系行列按世不紊,但名讳无可考征,后世遂立善堂公为宗家始祖。

(云台世胄原出于此)善堂公遗体葬苏北海州云台山西坡老龟子口。

善堂公娶王氏子一:从圣。

从圣公武进士出身,授封浙江金华府参军,妣诰封恭人秦太恭人,葬附女茔。

子二:元文、元武。

元文公行一,字效周,由贡授封福建固安县知县,娶丁氏诰封宜人。

子三:仁龙、义龙、礼龙。

长仁龙娶汪氏居原籍海州云台山下徐家大村。

次义龙娶周氏居苏北板蒲。

三礼龙娶丁氏,明朝洪武二年(1370年)迁居至山东省青州府诸城县凤墩庄居住,经过明清两代繁衍遂发展成为巨族。

元武公字效东,娶王氏,子三:智龙、信龙、惠龙。

智龙、惠龙未考,信龙于明洪武年间迁居河南太康县入籍不归,亦发展为巨族。

礼龙公入山东诸城籍后改名讳“聚”,字复初。

吾族将复初公改称“一世祖”。

复初公乃吾始祖明辅公之第十五世孙。

礼龙公之后人称“凤墩徐”,实际上“凤墩徐”即“海州徐”之后裔,其世系行辈相差三辈。

“海州徐”也仅是徐姓家族的一个支派之一,算不上名门望族,和“昆山徐”相比差距很大。

昆山县在上海附近,其祠堂对联云:“历唐宋元明五百进士三顶甲自高曾祖父十二宰相九封候”。

神州大地所有徐氏家族都是一家,只是分支的早晚和服色远近而已,诸城县的“潮河徐”是我们的一家,但他们不是“凤墩徐”,而潮河和潮河附近却有很多徐氏是我们凤墩徐的后裔,实际上现在大家都认为是一家人。

大芦滩是“凤墩徐”,他们我们的服色很近,是十一世祖方岳公之后。

根据《海州行记实》编写,纪实作者为为礼龙公第十五世孙“焕武”清光绪初年六十四世孙焕武自海州徐家大村查抄来者二十世人瑞夫(后改名瑞福)二00二年冬转抄支谱今序吾族乃炎黄后裔诗书门第,忠孝传家,子孙繁衍遍及神州大地。

史上最全徐氏家谱!权威发布!徐家人转起!

史上最全徐氏家谱!权威发布!徐家人转起!

史上最全徐⽒家谱!权威发布!徐家⼈转起!徐⽒,⼀个伟⼤的姓⽒吾族乃炎黄后裔诗书门第,忠孝传家,⼦孙繁衍遍及神州⼤地。

⼀、徐⽒简介徐姓,中华姓⽒之⼀。

夏朝徐若⽊为徐姓始祖。

2016年,全国第六次⼈⼝普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按⼈⼝排序,徐姓在中国⼤陆列第⼗⼀位。

⼤陆⼈⼝2000+万⼈,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1.73%。

⼆、徐字来源徐,篆⽂=(⼻,旅⾏)+(余,沿途简易茅店),造字本义:且住且⾏,旅程从容。

《说⽂解字》:徐,安⾏也。

从⼻,余声。

《说⽂解字》今⽂中“徐”的释义: ①本义,动词:且住且⾏,旅程从容。

本义只见于古⽂ 徐,安⾏也。

——《说⽂》 宜为⼈主,安徐⽽重固。

——《国语 · 越语下》 ②形容词:缓慢的,从容的。

徐迟徐缓徐风徐娘徐徐 / 不徐不疾 不徐不疾,得之于⼿⽽应于⼼。

——《庄⼦ · 天道》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

——《孙⼦ · 军争》 徐有得也。

——唐 · 韩愈《朱⽂公校昌黎先⽣集》三、徐⽒来源1、源于嬴姓,以国名为⽒。

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天⽒少昊(嬴姓)。

少昊重孙为伯益,佐⼤禹治⽔有功,夏王封伯益之⼦若⽊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

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

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2、源于嬴姓,以部落为⽒。

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族。

3、源于改姓⽽来:①北魏时,居住在今宁夏贺兰⼭地区和⽢肃庆阳地区的氐族中,有徐姓⼈。

但这些徐姓⼈到底是出⾃嬴姓还是后来氐族⼈⾃⾏改姓,现在已经⽆法考证。

②蒙古族改徐姓:苏密尔⽒,世居克什克腾、⼤黄⼭,后有满族引为姓⽒者,多冠汉姓为徐⽒。

兀苏德⽒,源⾃蒙古旭烈兀部,后多冠汉姓为徐⽒。

明初蒙古族⼈七⼗五,归附明朝,被明成祖朱棣赐汉姓为徐晟,其⼦孙称徐⽒。

③朝鲜族改徐姓:唐朝百济国王⼦扶余隆,改汉姓为徐姓。

徐氏家谱辈分排行

徐氏家谱辈分排行

徐氏家谱辈分排行徐氏家谱辈分排行炳、德、宣、茂、延、西、月、同、志、道、长、远、方、可、文、明共十六个字循环使用,家谱可惜文化大革命时丢失,这是祖中文人专门记录。

徐氏家谱徐氏出自赢姓,周朝时为诸侯,封于徐(今江苏徐州),便以国为姓,居住在江南凤阳。

徐氏名人辈出,汉时有徐摨,吴时有徐顺,宋时有徐元党,元时有徐昭文。

元顺帝时徐达辅佐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功成后被封为中山王。

徐达生四子,后裔繁多,分支难以查考,只有次子添福的支派谱牒得以留存。

添福六世孙徐飞,家资富厚,为人慷慨,于1511年(明正德六年)从句容迁居崇明,居住在本县平洋沙东北姚家桥。

徐飞四世孙徐浦居响沙郁维和状南新镇西南。

六世孙含亭居一号吴家沙东北区殷杨镇南。

九世孙宏谟居殷杨镇东四。

十世孙汝霖居沈阜沙鳌镇竖头街。

十一世孙学洙居响沙侯家镇东南,学渠居吴家沙老岸龙王庙东;瑞征居县城内,价增居丰海沙惠隆镇西。

十二世孙景良居沈阜沙鳌镇北,绥斋居学洙宅西;衢洲居候家镇南,竹林居浜镇北数十步。

十四世孙月桥居吴家沙三贞桥东二。

十五世孙福元居吴家沙倪家庙西南;嘉猷居倪家庙西北,甘霖居209号惠安沙朱伦元圩内东老脚洪向东第十三。

《崇邑徐氏宗系谱》采用宋氏谱法,谱中只记徐达七世孙徐飞一脉,载一世至二十世。

十四世孙云璈,字韵伯,号月桥,优廪生,道光时进土。

十五世孙徐成祺,字引恬,号不更,历任本县参议会会长、县教育会会长、县通俗教育馆馆长、尚志女校校长;徐甘霖,字无极,号冶甫,日本关西大学法律科毕业。

《崇邑徐氏宗系谱》最初成书于1855年(清咸丰五年),由月桥修纂。

1831年(清光绪七年)念祖、云倬续修,1920年第十五世孙树霖再次续修,分上、中、下三册。

徐氏今居住本县有数处。

一部分后裔已移居外地,收藏载本的徐运泉,系十七世孙,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长期居住在上海,1984年传至十九世。

再谈中山王徐达先祖世系徐国清徐达是明朝开国元勋,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人物。

他的先祖世系是谱牒研究者的重点,更是徐达后裔迫于解决的关键问题。

徐氏辈分——精选推荐

徐氏辈分——精选推荐

徐⽒辈分中华徐⽒宗亲字辈排列(排列不分先后)1、浙江义乌市倍磊徐⽒⼀⽀家谱字派9 P%贤、良、雕(⾳)、逢、景、运、兴、献、⽂、章。

2、浙江省⾦华市浦江县⽩马镇清塘村徐⽒⼀⽀家谱字派如、继、元、善、家、国。

3、浙江鄞县茅⼭⾛马塘徐⽒⼀⽀家谱字派 ! Q2 r9 A5 N; P8 a# w开、天、⽂、荣,祖、烈、愈、隆,贤、宗、跃、⼈。

4、江西上饶徐⽒⼀⽀家谱字派旨、⽅、温、润,光、⼤、正、辉,⽂、⾏、忠、信,礼、义、贤、良,恭、庆、嘉、祥,恒、丰、履、泰,豫、顺、谦、和,孝、友、树、帮,学、道、同、芳,长、绍、万、世,炳、承、家、有,源、远、永、思,崇、祖、继、宗,培、元、植、德,天、锡、其、美,善、寿、汝、康。

5、江苏江都徐⽒⼀⽀家谱字派恩、锡、万、福、世、寿、⽅、桂。

6、湖北汉阳徐⽒⼀⽀家谱字派 7 A1 g0 P4 }( a4 c) `永、国、良、振,必、育、英、华,荣、昌、祖、顺,志、礼、益、芳,诗、书、佩、泽,锡、福、增、强,遵、仁、安、义,事、业、维、长。

. i& y4 `: G! W$ R9 X2 j,7、⼭东省陵县陈辇庄徐⽒⼀⽀家谱字派 ( }1 K$ x2 j+ b" p: _& [& _ e! `德、⽂、兴、相、世、少、传、卿。

8、汉阳徐⽒⼀⽀家谱字派克、永、光、明,荣、华、迪、吉,和、平、治、世,忠、厚、传、家。

9、重庆永川徐⽒⼀⽀家谱字派 2 W p# c# C( j X% @天、星、经、纶,⼈、利、礼、⾄,⽂、章、报、国,私(或诗、思)、书、传、家,永、远、少、树,世、代、光、华。

10、⼭东省莘县张寨乡⼟陈村徐⽒⼀⽀家谱字派王、⼴、西、兴、⽟,计、风、连、清、怀,韶、⽣、时、恒、良,道、远、在、明、德。

09 11、江苏盐城郊区伍佑镇徐⽒⼀⽀家谱字派 0 V8 B" A1 X+ D/ N/ { S7 K采、如、锦、宏、国12、四川省永川县徐⽒⼀⽀家谱字派天、星、经、纶,⼈、利、茂、知,⽂、章、报、国,私、书、传、家,永、远、绍、树,世、代、光、华。

徐姓的由来及人群分布

徐姓的由来及人群分布

徐姓的由来及人群分布姓氏源流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

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

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

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

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

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

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

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

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

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

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

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

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

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徐姓源流详介:早在远古时期,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主要生活着四个大的部落群体。

即西部和中原的炎黄集团,也称华夏集团;东部的东夷集团;南部的苗蛮集团;东南沿海的百越集团。

徐姓的远古始祖就是东夷集团中的重要首领少昊。

东夷集团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群体。

这是因为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种鸟类栖息与候鸟迁徙停留的好地方。

居住在这儿的人,自然以捕鸟为食,以鸟羽为衣,处处依赖鸟类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最后发展到以鸟为图腾崇拜。

对于这一点,从夷字的本义也可看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夷,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

”由此可见,夷人善射,由此亦可推出,这个群体是以射猎为主要的生存方式。

随着对鸟的图腾崇拜的加强,逐步开始以鸟为氏族、部落的名称和标志,再慢慢发展成姓氏。

走进云山街道徐尚源村:徐氏自淳安昌化蒲川迁居兰溪

走进云山街道徐尚源村:徐氏自淳安昌化蒲川迁居兰溪

走进云山街道徐尚源村:徐氏自淳安昌化蒲川迁居兰溪走进云山街道徐尚源村:徐氏自淳安昌化蒲川迁居兰溪云山街道徐尚源行政村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偏西2500米。

村民委员会驻麦源自然村,村以所辖自然村徐尚源村得名。

地处三江冲积平原,区域面积1.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90亩、水面90亩。

下辖麦源、徐尚源、苏村、姓王、上叶、郭家和里方7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603户,2029人。

村民大多以种植蔬菜、水稻和养殖珍珠为业。

“尚源”牌放心菜和白皮黄瓜是其特产。

麦源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

世居童姓,旧时此处盛产小麦,村因名麦园,后谐称麦源。

有1个村民小组,55户,186人,耕地82亩。

村民大多以种植蔬菜、水稻和外出务工为业,白皮黄瓜和扁豆是其特产。

徐尚源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北200米。

世居徐姓,元元贞初自徽州迁入定居,繁衍成徐姓庄园,因名徐庄园,后谐称徐尚源。

有村民小组3个,122户,387人,耕地170亩。

村民大多以种植蔬菜、水稻和外出务工为业,白皮黄瓜和扁豆是其特产。

苏村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北300米。

始居苏姓,村以姓氏名。

后苏姓衰落,陈姓自龙背迁入,村袭旧名。

有村民小组2个,82户,267人,耕地117亩。

村民大多以种植蔬菜、水稻和外出务工为业,白皮黄瓜和芹菜是其特产。

姓王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北100米。

以王姓聚居,村以姓氏名。

有村民小组1个,62户,207人,耕地89亩。

村民大多以种植蔬菜、水稻和外出务工为业,芹菜和四季豆是其特产。

上叶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南100米。

世居叶姓,北宋中叶自邑城衍分迁入,原名叶村,因地处兰江上游,改称上叶,并以区别下叶。

有村民小组1个,28户,105人,耕地46亩。

村民大多以种植蔬菜、水稻和外出务工为业,白皮黄瓜和扁豆是其特产。

郭家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东南300米。

始居郭姓,村以姓氏名。

后郭氏衰落外迁,叶姓入居,现村民以叶姓为主,村袭旧名。

你家的堂号是什么:全国部分徐氏堂号和现存的地域

你家的堂号是什么:全国部分徐氏堂号和现存的地域

你家的堂号是什么:全国部分徐氏堂号和现存的地域全国部分徐氏堂号和现存的地域(一) 序名称堂号日期、编辑当今的地址1 暨阳大成徐氏宗谱伦叙堂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 徐文芝浙江璜山镇大成坞村,有祠堂2 诸暨关湖徐氏宗谱叙伦堂清咸丰六年(1856年) 王家井镇关湖村,新安徐氏3 暨阳大街徐氏宗谱永思堂清道光七年(1827) 徐文灿诸暨剧院为老祠堂,4 暨阳徐氏宗谱悖睦堂光绪十二年(1886) 徐颖浙江诸暨原老城关5 暨阳兴乐里徐氏宗谱悼睦堂浙江诸暨原老城关6 暨阳义安徐氏宗谱永绥堂道光二十三年(1843) 思安乡,诸暨市湄池镇附近7 暨阳安谷徐氏宗谱永思堂先祖:徐天贵原老城关,永乐里,山东胜祖8 浙江·剡县剡东徐氏萃裕堂浙江剡县剡东9 浙江徐氏本仁堂不详10 浙江徐氏敦本堂广东乐昌,浙江余姚,湖南湘潭、浏阳11 浦阳嵩溪徐氏燕诒堂清光绪九年(1883) 徐一芬浙江浦江浦阳嵩溪、江西石城12 汤溪兰峰徐氏立本堂宣统元年(1909) 浙江汤溪兰峰13 汤溪啷峰徐氏种德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 浙江汤溪啷峰14 遂安遂阳徐氏维新堂光绪二十二年(1896) 浙江·遂安遂阳15 遂安龙峰西村徐氏光裕堂雍正间浙江遂安龙峰16 浙江遂安徐氏敦本堂清道光间浙江遂安17 浙江·会稽苞徐永思堂光绪元年(1875) 徐益吾浙江绍兴,宁渡、月湖18 会稽五云乡徐氏孝思堂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徐凤纪绍兴会稽五云乡、鄞县鄞东19 溪上徐氏迎恩堂道光年间浙江·溪上徐氏20 慈溪慈东洋墅崇德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 浙江慈溪、新安徐氏21 慈溪慈南徐氏鸿绪堂徐馨桂,民国三年(1914) 浙江慈溪、慈溪慈南22 镇海崇邱陈山前徐氏继述堂民国二十六年(1937) 浙江镇海崇邱23 衢州西河徐氏惇叙堂浙江衢州24 衢州湖川徐氏敦伦堂浙江衢州、浙江衙州25 浙江施徐氏志读堂浙江衢州、舍口26 龙游下徐徐氏五凤堂浙江龙游27 龙游贤溪月山徐氏世德堂浙江龙游贤溪月山、宜兴28 安徽桐城徐氏正谊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徐闲安徽桐城29 潜山东海徐氏敦睦堂嘉庆五年(1800) 徐缘凤等安徽潜山、宁波鄞县东前徐30 安徽潜山重修徐氏立德堂同治四年(1865) 安徽潜山31 安徽潜山徐氏敦睦堂民国三十六年(1947) 安徽潜山、宁波鄞县32 安徽·徐氏敬爱堂同治十二年(1873) 徐作霖安徽南陵33 盐城徐氏立本堂徐乘辂,道光二十六年(1846) 盐城五世祖思庄启立此堂号34 福建浦城东海徐氏集贤堂徐松林光绪三十三年(1907) 福建浦城、江苏浦城全国部分徐氏堂号和现存的地域(二) 序名称堂号日期、编辑当今的地址35 万载潭溪徐氏东海堂同治五年(1866) 徐明斐江西万载36 广丰丰溪靖安徐氏双石堂民国二十六年(1937) 江西广丰37 河南新城重订徐氏敦礼堂民国十年(1921) 河南·新城38 湖北黄陂徐氏文敬堂民国八年(1919) 湖北黄陂39 幸福乡徐远村徐氏睦族堂民国二十三年(1934) 徐淑渊湖北新洲县幸福乡徐远村40 大治冶邑徐氏敦睦堂民国三十七年(1948) 徐世昌41 阳新徐氏衍庆堂清乾隆间湖北阳新县42 湖南宁乡徐氏奉先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 徐升翰湖南宁乡43 湖南湘潭中湘徐氏灿霞堂民国十一年(1922) 徐万芰湖南湘潭44 湖南桃源碌厂徐氏五凤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 徐丙燮湖南桃源碌厂45 湖南徐氏中山堂清光绪间湖北石首市。

徐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徐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徐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

至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徐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徐姓姓氏源流徐姓起源有三:1、伯益之子若木封于徐国说。

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伯益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封其子若木于徐国(今安徽泗县一带),“自若木至偃王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章羽,昭三十年,为吴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语见《通志·氏族略》)。

2、据《中华姓氏大全》所载,周公的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分到了“殷民六族”,中含徐姓,是传说中的徐姓源起。

3、他姓改徐姓而来。

据《百家姓溯源》所载,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名知诰,其后代亦以徐为姓。

得姓始祖徐若木。

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

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

适逢当时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猎,徐偃王起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车适时赶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牺牲,于是弃国出走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

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

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徐姓迁徙分布徐姓人最早繁衍于今江苏徐州、安徽泗县,后扩至凤阳,以古代徐国为源地,世居而繁衍了一千多年,直到春秋末期为吴所灭,有徐姓人避居河南、山东,并在山东繁衍昌盛起来,这是由徐姓郡望多为山东古地而来证明的。

秦时有山东人徐福去东海为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带三千童男童女,这六千多人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徐福被视作日本的开基始祖。

徐家谱序

徐家谱序

徐家谱序吾始祖徐太公讳明辅祖居陕西长安五陵,秦时为东海边郡长史,任满未归,遂入籍,流芳历至宋末帝。

丙世乱后裔四十七代孙善堂公由贡入监授封山西大同府知府,原将谱书载至衙中,珍藏于楼上,因贼入境扰乱,城陷酌贼烧毁。

至于世系行列按世不紊,但名讳无可考征,后世遂立善堂公为宗家始祖。

(云台世胄原出于此)善堂公遗体葬苏北海州云台山西坡老龟子口。

善堂公娶王氏子一:从圣。

从圣公武进士出身,授封浙江金华府参军,妣诰封恭人秦太恭人,葬附女茔。

子二:元文、元武。

元文公行一,字效周,由贡授封福建固安县知县,娶丁氏诰封宜人。

子三:仁龙、义龙、礼龙。

长仁龙娶汪氏居原籍海州云台山下徐家大村。

次义龙娶周氏居苏北板蒲。

三礼龙娶丁氏,明朝洪武二年(1370年)迁居至山东省青州府诸城县凤墩庄居住,经过明清两代繁衍遂发展成为巨族。

元武公字效东,娶王氏,子三:智龙、信龙、惠龙。

智龙、惠龙未考,信龙于明洪武年间迁居河南太康县入籍不归,亦发展为巨族。

礼龙公入山东诸城籍后改名讳“聚”,字复初。

吾族将复初公改称“一世祖”。

复初公乃吾始祖明辅公之第十五世孙。

礼龙公之后人称“凤墩徐”,实际上“凤墩徐”即“海州徐”之后裔,其世系行辈相差三辈。

“海州徐”也仅是徐姓家族的一个支派之一,算不上名门望族,和“昆山徐”相比差距很大。

昆山县在上海附近,其祠堂对联云:“历唐宋元明五百进士三顶甲自高曾祖父十二宰相九封候”。

神州大地所有徐氏家族都是一家,只是分支的早晚和服色远近而已,诸城县的“潮河徐”是我们的一家,但他们不是“凤墩徐”,而潮河和潮河附近却有很多徐氏是我们凤墩徐的后裔,实际上现在大家都认为是一家人。

大芦滩是“凤墩徐”,他们我们的服色很近,是十一世祖方岳公之后。

根据《海州行记实》编写,纪实作者为为礼龙公第十五世孙“焕武”清光绪初年六十四世孙焕武自海州徐家大村查抄来者二十世人瑞夫(后改名瑞福)二00二年冬转抄支谱今序吾族乃炎黄后裔诗书门第,忠孝传家,子孙繁衍遍及神州大地。

黄岩徐氏宗谱

黄岩徐氏宗谱

黄岩徐氏宗谱是中国的一种族谱,记录了徐氏家族的历史和传承。

以下是黄岩徐氏宗谱的部分信息:
1. 始祖:徐偃王,徐氏得姓始祖。

2. 世系:徐氏的世系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的徐氏先祖,经过历代的繁衍和发展,形成了黄岩徐氏宗谱的世系。

3. 地理和迁徙:黄岩徐氏家族起源于浙江台州黄岩地区,后来逐渐迁徙到其他地方。

4. 文化和历史:黄岩徐氏宗谱记载了徐氏家族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文化传承,如徐偃王的传说、徐氏家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贡献等。

5. 家族组织和制度:黄岩徐氏宗谱详细介绍了家族的组织和制度,如族长、族产、族规、族谱等。

6. 文化传统和习俗:黄岩徐氏宗谱还记载了徐氏家族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如祭祖、婚丧嫁娶、节庆等。

黄岩徐氏宗谱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对于了解徐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家族制度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徐氏东海堂家谱

徐氏东海堂家谱

徐氏东海堂家谱徐氏东海堂家谱家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贵重文物.是人生履历之迹象。

无论何姓何人,没有家谱,就失去了姓氏的意义.没有谱的姓氏,他们对远无据,对近无系,对排辈无字,对其家族名人轶事无记。

家谱是综合宗族体系,有了它,就产生了族人之间的感情,有了它.就能加强族人之间的凝聚力.有了它。

就能建立牢不可破的宗族大家庭.谱本是人生的符号。

是历史的烙印.我们应该深有体会。

对没有建谱的姓氏氏来说.他们是代代自悲.代代遗憾,辈辈糊涂。

建立家谱,它就是姓氏的家史,是人类走向进步的阶梯。

走向文明的标志.堂号.是象征姓氏的标志、它意味着一个家庭,一个堂室,一个嫡系,一脉相传,一个大家族的整体面貌.它又是走向心力的表现.堂号和谱本是密切相关的,不可分开的.徐氏家族堂号,东海郡尚德堂.徐氏之始祖大公讳明辅,原籍陕西长安五陵人.秦始皇封为东海边郡长史.二世楚汉锋争,吾祖即罢官未回,为避秦乱隐居东海云台西坡当路徐家大村(公元前2102年),乐守田园, 修立宗谱,供奉云合子孙.世守历朝.保全至大宋末年皇帝世乱.明辅祖后裔四十七世孙伟善堂公投任山西大同上任。

将谱带至衙内供奉楼上.斯时盗贼蜂起将城攻陷.善堂公仅逃家属而已,何暇他计因而谱被火焚。

先世名讳无可考证.后人修谱无法,大家公议。

立善堂公为宗家之始祖.善堂公生子一人讳从圣公.又生子二人,长名元文公,次名元武公。

元文公生子三人.长名仁龙,次名义龙。

三名礼龙.元武公生子三人,长名智龙,次名信龙.三名惠龙.仁龙公生子三人均单字起。

长名宝公.次名宦。

三名宽。

义龙公生子一人名宪公。

智龙公生子二人。

长名宣。

次名寓。

惠龙公生子一人.名寯。

元末时群雄割据.州郡有族人徐寿辉占据东海郡,朱元璋由皇觉寺不当僧人亦招集勇士多人投徐寿辉部下,后因意见不合.辉欲害朱,不料朱亦觉意.潜逃投郭子兴部下.后子兴死,朱领其众又聘徐达、常玉春、李文忠等扶持,先称吴主。

后至南京称帝。

国号大明.二年政达。

(公元1370年)东海帝令徐寿解率部来降,辉恐帝忌贤嫌实不敢降.为保守境土不得已率众拒之.帝闻其拒怒甚,即发大军来洗灭东海一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台始祖名讳:赂:貌公之子元泊公廿五世孙仕唐文宗朝金紫光禄大夫宗派名称:伍佰地在广严寺之东即今五柏岭下徐氏遗井尚在焉实录:公疾宦官仇士良刘行深韩文豹等专政称疾归田自衢州迁越之萧山又迁婺之东阳剡之嵊县皆托凤土不相习建之继乃治于临海之黄沙次抵黄岩雷远乡终乃徒于唐兴之五柏居焉故五柏为吾族始迁发祥地而公为吾族大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公胞兄弟五人堂兄弟三人皆臣达有声开八族之始以其地居县治之西徐合东丁南邬北顾为隋唐间四大姓第二世.瑁:赂公长子三子治.海.河.墓葬广严寺西首球:赂公次子五子洪.凌.结.凌.浍.墓葬广严寺上天蟆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三世治:瑁公次子迁东阳长洛乡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海:瑁公长子迁萧山雷化山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河:瑁公三子迁剡县羽林官坎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洪:球公长子四长史迁新昌举根东七十里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浚:球公次子七长史迁山背中井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洁: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凌:球公四子唐僖宗时蜀府八长史西徐有五柏托基为西徐浍:球公五子越州府九知事迁萧山县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第五世十五让公次子迁黄沙自新昌举根后分迁源:行全公长子迁嵊县濑石穿岩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渊:行全公次子迁新昌境岭脚祖自天台五柏岭下分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七世:庆甫:富公之子赂公七世孙西溪祖二五年建水库移民县东徐家自新昌举根分迁彪:瑶公之子迁铜坑祖自新昌举根分迁瑞:天达公长子迁嵊县西五里祖自新昌举根分迁琼:天达公次子迁奉化碧祖自新昌举根分迁琰:天达公四子迁嵊县八里洋祖自新昌举根分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八世元则:诱公之子承范公曾孙赤山东派由西徐分迁廷试:琰公长子迁庆元奉化小万竹自新昌举根分迁元后:诱公四子迁黄岩大屋徐自天台五柏岭分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九世瑄:燧公长子洁公五世孙迁象山东十五里大徐自天台五柏岭分迁珪:燧公次子洁公五世孙迁明州东湖[今宁波] 自天台五柏岭分迁舜谊:元明公次子迁建昌祖自天台山庵分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千六:廷潭公三子迁奉化登岱山祖自新昌举根分迁第十一世太七:应龙公之子迁新昌上湖祖自新昌举根分迁周生:斋转公四子迁嵊县赖石穿岩自山庵分迁第十二世康公:蚕生公长子太学生山庵派仍居山庵公自大学历游京师归因先垄在桐树园建庵一所东西两楼凿池养渔环植竹树木遂家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世称山庵徐自公始娶胡氏生四子兴进暹达墓葬公合圹宁公:石塘派蚕生公次子官至武德将军圹山水三胜率其子得仁公由西徐迁居石塘卒乃返葬广严寺侧其曰石头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十三世进:康公次子下抱园享堂派至文肃公创修家乘乃改今名暹:康公三子东横派自山庵迁居县东之[即今之东横乾溪卒仍返葬于山庵其兆为风吹罗带达:康公四子迁新昌渡头派自山庵分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六世安福:商弼公之子岩下派自山庵迁居峇酋岩下叔诚:康公五世孙进公曾孙彭溪派自下抱园享堂分迁仙居县彭溪十八世元兹公转迁大路徐一九九一年归宗十七世庆:叔用公次子长洋派自东横分迁中有五世失遗至六世孙辅公生子舍德株善始振家声大应:叔宗公次子进公四世孙迁黄邑自下抱园享堂分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八世维:壤公之子欢岙下徐派自东横分迁十九世尹卿:元培公之子进公六世孙坦头派由享堂迁临海大田坦头廿一世崇阶:亦公长子元白坡塘派自山庵分迁由元白公迁泉塘至公转迁坡塘崇阙:亦公长子元白公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三世孙杜塘派自元白公迁泉塘至公转迁杜塘崇明:亦公三子元白公十三世孙迁温岭泽国泥塘派自公迁温岭泽国泥塘廿二世颜公析玉环环碓枫树山渔岙廿三世祥甫:均平公次子潺岙派自山庵分迁三门潺岙万廿一:均平公三子溪东上宅派自山庵分迁临海东塍溪东上宅万廿四:均平公四子溪东前徐派自山庵分迁临海东塍溪东前徐千秋:参一公次子杜岙派自东横分迁南山杜岙千载:参八公之子暹公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一世孙下营派自东横分迁临海下营原临海桐峙区溪路下营村一九八四年牛头山水库移民于椒江前所沿海乡各村文光:叔诚公七世孙尹孝公之子临海范山祖自彭溪分迁文榜:叔成公七世孙尹礼公次子塘田派自彭溪分迁文罕:叔成公七世孙尹诚公之子大路大房派自彭溪分迁文治:叔成公七世孙尹义公长子大路大房派自彭溪分迁文学:叔成公七世孙尹信公长子大路大房派自彭溪分迁文礼:叔成公七世孙尹信公次子大路大房派自彭溪分迁永钊:叔成公七世孙鸿基公之子临海石塘大井头派自彭溪分迁永刚:叔成公七世孙立基公之子临海石塘大井头组自彭溪分迁廿五世贵:和公三子兴公十一世孙玉湖派自山庵分迁昌显:宗四公次子公后三世失详乃四世永宁公迁三门晏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晏站派自东横分迁安州:宗四公三子南岙派自东横分迁临海大田南岙一九九一年归宗自修宗谱大回:迪公三子进公十三世孙小蒲派自享堂分迁失修昌一:讳大郎元至正间舍建宁海北乡明智寺昌二:生一子伯龄迁黄岩路桥阁头徐黄岩路桥阁头徐祖自东横分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廿六世琼:佑二公长子暹公十四世孙凫溪派自东横分迁宁海官庄后迁小缸垚凫溪一九九一年归宗渺:佑二公次子暹公十四世孙大石岭下派自东横分迁九凤:昌七公长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西田派自东横分迁[即前屋] 九鼎:昌七公次子务后派自东横分迁城邑务后元盛:昌达公之子球凤派自东横分迁元珪:昌八公长子字益甫上宅派元琦:昌八公次子字信甫上徐始祖自东横分迁象山溪口茅洋上徐元称:昌八公三子字道甫下徐始祖自东横分迁象山溪口茅洋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徐尧夫:子敬公之子崇阶公六世孙外山头坎头派自坡塘迁居临海外山头坎头原赏:端贤公之子颛公六世孙小金山派自赤水分迁三门里甫小金山廿七世圣佑:九鼎公长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大潢派自东横分迁圣瑞:九鼎公次子塘园派公之五世孙大晏公由务后迁居塘园徐十一世孙大化大溥二公亦析居塘园徐溯源于圣瑞公迁城始今仍之仲静:元矩公之子崇阶公七世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杜潭派自坡塘分迁官人:端璋公之子千载公五世孙下营墙里派自营本派分迁省元:西宅派由下营本派分迁宣教:端增公之子中宅派由下营本派分迁廿八世麟公:继二公次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视桥派自赤水分迁观益:罗公之子元赏公十二世孙楼下郑派自小金山分迁敬五:圣善公之子暹公十六世孙平头潭派自胜公由东横迁居城西利济桥至公转居平头潭元逊:字仲佐圣公长子九顶公之孙水南下园徐派自务后分迁思川:达公长子昌十公曾孙黄岩西市祖思万:达公次子昌十公曾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巧坑徐派自达公迁余姚公由余姚回籍迁居巧坑思荣:达公三子昌十公曾孙徐家村派自达公居余姚公由余姚回籍迁三门亭旁徐家村自修家谱九一年归宗承祖:宏公三子庆公十三世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西郊外派自长洋分迁城关桥上思淡:德生公之子蟹坑派自长洋分迁屯桥黄里岙蟹坑仁美:仲壁公三子崇阶公八世孙山沿派自坡塘廿九世计翁:麒公六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芙蓉派自赤水分迁临海东洋镇四岔一九九一年归宗子赋:可宰公之子昌四公曾孙楼下派自东横分迁卅世永宁:昌显公五世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晏站派自东横迁居三门晏站福定:诰公三子同兄福存迁居湖头福存:诰公长子子赋公一世孙湖头徐派自东横楼下迁居三门亭旁湖头徐廷银:永滋公三子昌九公四世孙墙里派自东横分迁廷模:永妥公三子旧屋派自东横分迁廷试:永妥公四子后郭派自东横分迁廷耘:永妥公七子新屋派自东横分迁廷臣:学名廷仁字宜佐号东山永旺公四子昌九公四世孙迁福建泰宁祖自东横分迁卅一世维善:明公三子积公八世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西演茅派自玉湖徐分迁如槐:心智公长子万廿四公九世孙白箬派自溪东前徐分迁江公:楚公之子大回公七世孙桐岩派[即岩下徐] 仲英: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宫庄派自下营分迁牛头山水库移民迁永泉玉砚乡小路头各村存植:元盛公次子石塘二房派自公迁石塘丁繁分为二房昕公:廷格公长子昌九公八世孙黄岩街牌祖自东横分迁敫公:廷格公三子昌九公八世孙百家徐祖自东横分迁临海黄碓百家徐昶公:字万殊迁温州生一子仲转迁临海杜下桥三石三石徐祖自东横分迁临海杜下桥三石卅二世廷伦:福友公之子昌四公八世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石佛洋派自东横楼下迁居临海居溪乡石佛洋文积:大富公次子元逊公五世孙滩溪岭脚派自水南下园徐迁居临海滩溪岭脚卅三世良献:云岳公之子千秋公十一世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脉前山派自杜岙迁临海黄坦脉前山邦清:绍春公之子渺公十一世孙河头凤洋派自大石岭下徐分迁亮公:治公之子永源公五世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王家坦派自东横迁临海居溪许岙黄加坦连公:泽公长子圣公七世孙拗岭东山派自务后迁临海拗岭东山明扬:育公之子永妥公五世孙大田桥头派自东横迁居临海大田洌公:奇公之子廷试公四世孙后郭诰峰派自后郭分迁明成:舜公之子永注公曾孙稠树溪派自东横分迁卅四世完宇:养公之子敬五公七世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田中央派自平头潭分迁大惠:邦清公次子黄龙山派自河头凤洋分迁大求:邦清公三子后田派自河头凤洋分迁良吉:从公三子白水岭脚派自务后分迁良臣英公长子小田后泽派自务后分迁良陈:献公三子元逊公七世孙髻山派自水南下园徐分迁德公:龙公长子元盛公九世孙石塘金派自球凤分迁拱斩:廷颜公之子省元公八世孙前志派自西宅分迁克霞:连公之子下湾派自东山分迁卅五世田公:聘公三子进公廿三世孙桥上派自享堂分迁子钦:良臣公之子昌九公十六世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丁家洋派自东横分迁临海丁家洋光高:人纪公之子廷银公五世孙官塘下祖自东横墙里迁居丽泽官塘下卅六世日隆:巨源公之子子赋公七世孙欢岙大余祖自东横楼下迁居欢岙奓湾口一九四年糟回陆转迁大余卅七世季盛:瑶公之十八世进公廿四世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太监府派由享堂分迁石梁太监府学诗:应素公之子千秋公十四世孙塔塘下派自杜岙迁居西乡塔塘下学稳:应龙公之子塔头派自杜岙分迁北乡塔头太平学荣:惟克公长子阳高山派自杜岙分迁临海黄坦阳高山学礼:苍溪派自杜岙分迁欢岙苍溪大礼:后坊派居赤水后坊祖大乐:思明公之子颛公廿世孙西园派自赤水分迁大衍:思日公长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麻车派自赤水分迁大俨:思日公之子西边派自赤水分迁褚岙麻车能季:惠翁公九世孙虞公曾孙武坑派自赤水分迁大灌:应鳌公之子棉田派自赤水分迁大颖:思洁公次子伏龙派赤水分迁居郡城伏龙大溉:思贝公之子东边派自赤水分迁大旭:思浩公三子星桥派自赤水分迁卅八世叔仿:大聪公长子大伯叶派自赤水分迁叔效:大聪公次子下汇头派自赤水分迁卅九世岳川:钦选公八子敬五公十二世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开田岙派由平头潭分迁四十二世茂英:祖歪公之子日隆公六世孙东岭祖自大余木派分迁北山华峰东岭开禄:永忠公次子连公十世孙万幽寮派由东山分迁开畴:永成公长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桃树坑派自东山分迁四十六廿元凤:天善公长子学宋公三世孙乌芦门后塘岸祖自东横楼下人迁象山定塘乌芦门元贵:天善公次子学宋公三世孙乌芦门祖同兄迁住象定塘乌芦门后塘岸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