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临床研究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临床研究

见 表 1 。
表 1 两 组 患 者 心 率震 荡 参 数 情 况 ( s R— 间 期 , ±s) m/ R
究表 明 , 于 冠 心 病 高 危 患 者 , R 对 H T有 着 比心 率 变 异 更高 的预测 价值 ¨ 。本 研 究 对 老 年 急性 心 肌梗 死 患 J
者进 行观察 , 旨在 了解 老 年 急性 心 肌 梗 死 患 心 率 震 荡
降, 对其 自 律性 产生 正性频 率作用 , 使得 R R问期 缩 短, 随后 的动 脉血 压上 升对 窦房 结起 负时效 应 , 自律性 下 降 , R间期 延 长 。而 V C本 身 对 心 房 肌 和 窦 房结 R P
区域 也存 在机 械牵 拉 作 用 , 响 窦 房 结 自律 性 。② 压 影
维普资讯
医刊 20 0 8年 2月第 3 5卷第 3期 Ce t l lisM eia J u n lFb 20 V 13 N . nr — an — dc l o ra —e.0 8, o.5, o3 aP —

43 ・
老 年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窦 性 心 率 震 荡现 象 临床 研 究
尚伟 民 马敏 芳
( 南省 长 葛市人 民医院心 内科 , 葛 4 10 ) 河 长 650
【 摘要 】 目的 研 究在老年急性 心肌梗死( M ) A I 患者 中窦性心 率震 荡( R 的变化。方法 H T) 选择急性 心肌梗死 患者组
3 和 健 康 对 照 组 2 进 行 2 0例 0例 4h动 态心 电图 ( o e) 查 , H h r H h r检 将 o e 文件 在 H T i 0 0 R !Ve V .6—1 序 下 处 理 , w 程 取得 心率 震 荡 参数 : 荡起 始 ( O 及 震 荡斜 率 ( s 。 对 T T 震 T ) T) O、S与 H V进 行 对 比 分 析 。结 果 R A 组T MI s明 显 减 弱 , 对 照 组 比较 与 老 年 A I患者 T M s减 低 , 差 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 < .5 ; T 在 A I 和 对照 组 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义 (P > .5 。结 论 P 00 ) 而 O M 组 00 )

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性 ( 表 1。 见 )
1 临床 资料 选 择 8 6例 经 临 床 心 电 图及 实验 室 检 查 确 诊 为 心 肌 梗 死 的 患 者 , 中男 5 其 5例 , 3 女 1 例 , 龄 4 ~8 年 5 O岁 , 均 6 . 士5 岁 。 除心房 颤动 、 平 15 1 排
房室 阻滞 、 安装永 久起 搏器 , 长期服 用抗 心律失 常药物
性 早 搏 ( 早前 2个 和室 早 后 2 室 O个 搏动 均 为 窦 性 心
2 心肌 梗 死 组 与对 照 组 TO、 TS值 结果 比较
两 组 TO( - 、 ( 比较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4 )TS 一) P<O . 0 ) T ( - 、 O( ) 1 ; S 4 ) T 一 比较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义 ( P<O . 0 ) TO(- 、 ( - 比较 差异有 统 计学 意义 ( 1; 4 )TS 4 ) P<O .
0 ) 见 表 2 1, 。
3 T 、 S TO 检 测 与病 死 率 的关 系 死 亡 7例 ,
段 窦 性 心 率 加 速 ; O一0表 示 窦性 心 率 震 荡 现 象 消 T 失。 TS值 中性 值为 2 5 / R 间期 。 >2 5 / . ms R TS . msRR 间期 表示 窦性 心 率存 在减 速 现象 ; S . msRR 间 T <2 5 / 期表 示 窦性 心率 不存 在减 速 现象 ; S = . msRR 间 T =2 5 / =
择 心肌梗 死并 室性早搏 的患者 8 6例 , 选择 有 室性早 搏 而无器质性 心 脏病 7 例 作 对照组 , 9 分剐检
测 窦性 心率 震 荡的初 始值 ( ) 窦性心 率震 荡后 的 斜 率 ( ) 以 T TO 和 TS ; O≥O 为 阳性 、 S T ≤2 5为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变化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变化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变化的临床意义
袁飞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30)3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8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及时行再灌注治疗成功者37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左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脏性死亡等将患者分为高危组30例和低危组53例;另选对照组57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窦性心率震荡的参数TO、TS及心率变异的参数SDNN等.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寞性心率震荡明显减弱,其中及时行再灌注治疗组较未及时行再灌注治疗组明显改善.结论寞性心率震荡可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再灌注治疗的参考指标,且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高危患者的检出,对其预后评估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总页数】3页(P269-271)
【作者】袁飞
【作者单位】天津市红桥医院,3001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波电交替及窦性心率震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J], 赵淑琴;黄晓青;朱莉;张炜;任莉娜;齐国先
2.窦性心率震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J], 董萍;陈良发;成伟荣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变化的临床意义 [J], 郑菊;洪小苏;焦阳;朱心怡
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前后的窦性心率震荡变化的临床观察 [J], 黄锡藩
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 [J], 陈艳仙;林明裕;郑川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窦性心律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危险性的评价

窦性心律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危险性的评价
2 0 1 3年 第 3 4卷 第 1 O期
J o u ma l o f 0 i q i h a r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 e d i c i n e . 2 0 1 3. V o 1 . 3 4 . N o . 1 0

经 验 交 流 .
窦 性 心 律 震 荡 对 急性 心 肌 梗 死 后 患 者 危 险 性 的评 价
w a s f e w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s u r v i v o r( P <0 .0 5) . Co n c l u s i o i i s T h e c h a n c i n e s s e v lu a a t i o n o f s i n u s h e a t r a t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0 . 0 5 ) , a n d t h e T s l e v e l o f t h e o b s e r v e r g o u p w a s f e w e r t h n a ho t s e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0 . 0 5 ) .T h e T O l e v e l o f t h e d e a d c a s e s w a s mo r e ha t n t h o s e i n s u r v i v o r ( P< 0 . 0 5 ) . a n d t h e T s l e v e l o f d e a d c a s e s
组的 H R T的震荡初始 ( T O) 和震荡斜率 ( T S ) , 评估 其对 危险性 的预测 价值 。结果 T S值 明显低于对照组 ( P< 0 . 0 5 )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分析

[ 摘要 ]目的 : 探 讨 窦性 心律 震 荡对 冠心 病 急性 心肌 梗 死 高危 患 者心 血 管意外 事 件 的预 测价 值 。方 法 :
选取 6 7例 急性心 肌梗 死并发 室性 心律 失 常患者 , 行 动 态心 电检 测 以及 冠状 动 脉造 影检 查。 同 时入 组 3 0例 健 康 体检 并功能 性 室性 早搏 患者 作 为对 照。 结果 : ① 急性 心肌 梗死组 T O 值 为( 一0 . 3 7 ±2 . 5 3 ) , 高于正 常 组 ( 一1 . 0 5 ±0 . 7 5 ) ; T S值心肌 梗死 组 为( 2 . 0 6 ±2 . 1 4 ) , 低于正 常对 照组 ( 6 . 1 0±2 . 5 3 ) ; 组 问差异具 有统计 学意 义( P<0 . 0 5 ) 。② 冠状 动脉 病 变越重 的 患者 中窦性 心律 震 荡减 弱或 者 消 失 的比例 越 大 。结 论 : 窦性 心 律 震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D i s c u s s He a r t r a t e t u r b u l e n c e t o 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c u t e my o c a r d i a l
Ac u t e m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g r o u p T O i s ( 一0 . 3 7 ±2 . 5 3 ) ; T h e n o r ma l g r o u p i s( 一1 . 0 5 ±0 . 7 5 ) ; T S o f my o c a r —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g r o u p i s ( 2 . 0 6 - 4 - 2 . 1 4 ) ; No ma r l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i s ( 6 . 1 0±2 . 5 3 ) .A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 e n c e b e t w e e n g r o u p s ( P<0 . 0 5 ) . ②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l e s i o n s o f t h e h e a v i e r s i n u s r h y t h m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h o c k o r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价值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价值
[ 4 ] 乔慧芬 ,欧红霞 ,张宁. SSR Is治疗强迫症对照分析. 临床精神 医学杂志 , 2000, 10: 1511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价值
·临床医学 ·
李惠荣 库小平
【摘要 】 评价 24 h动态心电图 、冠造等技术确诊心肌梗死 、预激综合征 (隐匿传导 )心肌缺血的临 床价值 。
例 4患者男性 ,以阵发性心悸闷痛 4 年复发一周入院 。 阵发性心悸闷痛 4年 ,每次持续约半小时左右 ,与活动无关 , 休息后可缓解 。2006年上述症状常加重 ,曾行冠造正常间断 服用倍他乐克 ,偶劳累情绪激动时阵发性心悸 。近一周患者 劳累休息欠佳 ,昨晚 2: 00入睡突感心悸明显伴胸闷 ,全身冷 汗心前区及后背部隐痛 。服用倍他乐克 12. 5 mg症状略缓 解 , ECG:窦性心律 STⅠAVL抬高 ,查体 : BP118 /75 mm Hg心 率 84次 /m in余阴 。初诊 :冠心病 2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状动 脉呈右优势型前降支中段一心肌桥 ,余阴 。心肌酶正常 。
组别 舍曲林组 氯米帕明组
t值 P值
例数 30 30
治疗 2周 3165 ±1148 8198 ±1159
13144 < 0101
治疗 4周 7185 ±1135 9197 ±2132
4133 < 0101
治疗 8周 2138 ±1113 6192 ±1194
11108 < 0101
由表 1可见 ,两组在治疗各周 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 著性 (p均 < 0101) 。 3 讨论
作者单位 : 831100 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内科
过速 2心律失常 5 /10ECG1窦性心动过速 2STv226呈上斜型 改变 , 多次查心肌酶正常 。

窦性心律不齐的预后评估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窦性心律不齐的预后评估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窦性心律不齐的预后评估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异常现象,指的是心脏的窦房结在正常心率范围内出现不规则的节律。

窦性心律不齐的预后评估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对于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窦性心律不齐的定义、分类、机制以及预后评估指标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窦性心律不齐是指窦房结在正常心率范围内出现不规则的节律。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以一定的频率发放冲动,引导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然而,在窦性心律不齐的情况下,窦房结的冲动发放出现了不规则的间隔,导致心脏的节律变得不稳定。

窦性心律不齐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动过缓两种类型。

窦性心动过速是指窦房结发放的冲动频率增快,导致心率加快;而窦性心动过缓则是指窦房结发放的冲动频率减慢,导致心率减慢。

这两种类型的窦性心律不齐在临床上均有一定的意义。

窦性心律不齐的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失衡有关。

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起到平衡的调节作用,维持心脏的稳定节律。

然而,当交感神经兴奋或副交感神经抑制过度时,就会导致窦房结节律的不稳定,从而出现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的预后评估指标对于临床的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窦性心律不齐的出现可能预示着患者存在心脏病的潜在风险。

研究发现,窦性心律不齐与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增加有关。

因此,对于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及时进行心脏病的筛查和评估十分重要。

其次,窦性心律不齐的预后评估指标还可以用于判断心脏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一般来说,窦性心动过速的频率越快、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而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率越慢、持续时间越长,预后也越差。

因此,通过对窦性心律不齐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窦性心律不齐的预后评估指标还可以用于指导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根据窦性心律不齐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以控制心率和维持稳定的心律。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分析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分析
前 的 2个 窦性 心律 的 R—R之 和 , 者 之 差 除 以后 两
间歇一心搏出量提高一血压升高一心率减慢。大量 研究表明, 迟钝的压力反射是器质性心脏病者预后
不 良的独 立预测 指标 。P S对 窦房结 动脉压 力 的影 V 响和 收缩 时 的机 械 牵 张力 , 接 提 高心 房 肌及 窦房 直
预测指标 , 及时给予干预性治疗 , 对提高存活率有重 要意义。 目 前认 为, 室性期前收缩( V ) P S 后的窦性
心率震荡 ( R ) H T 是一种价值较高的预测方法。
l 资料 与方 法
11 对象 .
选 择 20 05年 1月 一20 08年 3月 6 O例
经心 电图 、 床 及 实 验 室 检 查 确 诊 为 A I 为 A 临 M 者
者。T O的中性值为 0 T 0表示 P S ,O< V 后初始阶段 窦性心率加速 , 反之表示 P S V 后初始 阶段窦性心率 减速 。T s是 定量 分 析 P S后 是 否 存在 窦 性 心 率减 V
结的 自 律性以及迷走神经的调节作用 , 也与 H T的 R 形 成有关 u 。 j
I 关键词 】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窦性心律震荡 【 文章编 号】 10- 4 (08 1- - 1- 08 7020 )7 6 4 1 2 0 00 0
【 中图分类号 】 R 4 . 5 22 2
【 文献标识码 】 A
老年 急性 心 肌 梗死 ( MI者 因表 现不 典 型 , A ) 全
1 的中性值为 25 sT 2 5 s ’ S .m ,S> .m 窦性心率存在减 速现象 , 反之不存在减速现象。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均用 4 . - S表示 ,

窦性心率震荡研究现状

窦性心率震荡研究现状

窦性心率震荡研究现状摘要:现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应用越发广泛,对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测价值越来越大,本文对窦性心律震荡的检测方法,发生机制,临床进展等进行总结。

关键词:窦性心率震荡;检测方法;研究现状窦性心率震荡指一个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的窦性心率短暂的初期加速和后期减速的现象,可以反映自主神经对内源性刺激的反射功能,同时也反映了窦房结的双向变时功能。

窦性心率震荡近年来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预测心源性猝死的独立指标,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发生心脏事件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1 HRT概念窦性心率震荡是指一次伴有代偿间歇的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的窦性周期的生理变化,表现为心率现加速后减速的现象。

Schmidt等于1999年于著名的柳叶刀杂志上首次提出了窦性心率震荡的概念,并将窦性心率震荡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事件危险分层的预测指标。

2 HRT的检测方法窦性心率震荡的现象可进行定量计算,主要包括两个指标震荡起始和震荡斜率[1],两者有密切的关系但又有不同的意义。

2.1震荡起始(turbulence onset TO)TO主要反映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率加速的现象,其计算公式如下TO=(RR1+RR2)-(RR1-RR2)/(RR1+RR2)x100%。

即用室性期前收缩后的两个RR间期均值与室性期前收缩前的两个RR间期的均值差除以后者。

TO的中性值被定义为0,TO>0为异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初始阶段的窦性心律减速,TO<0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初始阶段的窦性心律加速。

如心电图中出现多个室性期前收缩,则计算多个TO及平均值。

2.2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TS主要反映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率减速的现象,是一个定量分析参数。

先测定室早后20个窦性心律的RR间期值,并以RR间期的序号为横坐标,以RR间期值为纵坐标,绘制RR 间期分布图;再依次用任意连续的5个窦性心率的RR间期值计算并作出回归线,其正向最大斜率即为TS的结果。

窦性心律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窦性心律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 h abn2 2H si l fA I H ri 10 6 , hn ) T eH ri 4 o t VC, ab 5 0 6 C i pa o n a
Ab ta t 0b etv : o s d h orlt n o eh a aetrue c b u h c ie c fcr ice e t i sr c jcie T t ytec reai ft e r rt ub ln ea o t ea cd n eo ada v ns n u o h t t
H e r t r u e e a e it r o r i v s u a a tRa e Tu b l nc s a Pr d c o f Ca d o a c l r
Ev nti Pa i n t AM I e n te t wih
ZH U Ba i—x a g,LILi yng,XI in — i NG n —h Yo g ua
s b ru . e o s 4 a e t wt MI n 6 h a h o t l w r c o e .2 a b l o l rc ri rp ( o u go p M t d :0 p t ns i A d3 el yc nr s ee h s n 4 h m u tr e t ad ga h H l h i h a t o a y eo o — t ) l ao i cr i r m( C e ,u r nc ado a U G)a dci c l aa eecl c d a dpo esd t o ti tev le o T rue e n r ts g n l ia d t w r ol t n rc se ba a s f ub l eo — n ee o nh u n s tT , ub l c l e T ) R s l : h eeso a e a dT ep t ns i M ees nf a t ih r e( O) T r u n es p ( S . eut T elvl f g n O i t a e t w t A 1w r i ic nl hg e e o s nh i h g i y

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性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猝死及干预治疗

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性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猝死及干预治疗
中图分类号 :5 1 R 4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4~ 42 20 )7— 9 5— 3 10 0 1 (0 7 0 00 0
心肌梗 死患 者是发 生猝 死的高 危人 群 , 尤其 在心肌 梗死
后 近期猝 死的发生率 最高。为 了提 高心肌 梗死患 者的生存时 间及存 活率 , 临床研 究一直 在寻求 心肌 梗死 后心 脏性猝 死高 危患者 的检测方法 和指标 , 并根据 这些 有效 的预 测指标 为患
维普资讯
张广成
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性 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 者心脏性猝死及干预治疗
・0 9 5・
心 率震 荡 与心 率 变异 性 预 测 急性 心 肌梗 死患 者 心脏 性 猝 死及 干预 治 疗
张广成 , 文章 , 崔 汪捷猛 [ 摘 ( 吉林省人 民医院心内科 , 吉林 长春 102 ) 3 0 1
者进行危 险度分层 , 予及时 有效 的干 预性治 疗 。心率 震荡 给 (R ) H T 是指发生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 出现短暂 的心率 波动 现
象, 反映窦房结的双 向变时功 能。已有 临床试 验证 实 了 HR T 临床应用 的重要价 值 , R H T的两个 评价 参数 , 荡初始 ( O) 震 T
规范药物治疗 , 括急性期 血运重建 和延迟 P I所有 患者均 包 C, 给予抗血 小板 、 抗凝 、 酸盐 、 硝 B阻滞剂 、 C I他汀类 调脂药 A E、
等治疗 。 12 观测方法及观察 指标 : . 患者入 选后 在 A 急性期 ( MI MI A 后 1 7 ) 2 h动态心 电图记 录 , — d行 4 如果 A 患者行直接 P I MI C 或溶栓治疗 , 则记 录应在 急性 期血运 重建后 进行 。如果 A MI 患者行延迟 P I2 h动态心电图要在延 迟 P I 1— d再记 C ,4 C后 7 录 1次。2 h动态心 电图经 专业人员处理后 , H h r 4 将 oe 文件在

房性早搏后心率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的开题报告

房性早搏后心率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的开题报告

房性早搏后心率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的开
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房性早搏(PAC)是指在窦性节律基础上出现的早搏,常被认为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

然而,一些研究发现,PAC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相关,特别是在有心血管疾病基础上,PAC发生率显著增加,可能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心率震荡(HRV)是指心率变异性的减少或丧失,是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

然而,关于PAC后HRV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还缺乏明确的证据。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PAC后HRV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诊疗策略。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招募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在入院时记录其心电图及相关临床资料。

通过分析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的心电图与24小时Holter记录心电图资料,筛选出有PAC的患者,并进一步分析其HRV变化情况。

同时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测定相关生化指标。

随访1年,记录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PAC后HRV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探讨PAC后HRV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诊疗策略。

同时,可为心律失常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证据,为其诊治及疾病预防提供参考。

窦性心律震荡及心率减速力与心脏猝死预警

窦性心律震荡及心率减速力与心脏猝死预警
1 H R T的 定 义 及 机 制
3 . 2 H R T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 于窦 性心律震 荡在 目前 已应
用 于 临床 对 相关 疾 病 进 行 危 险 预 测 ,尤 其 对 于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的患者 ,因心梗后发生猝死率较高 ,能较好地通 过无创心 电
指 标 进 行 预 测 是心 电进 展 之 一 ,检 测 出猝 死 高 危 患 者 后 给 予 干 预降 低 患 者猝 死 率 ,现 将 其 应 用 于 临 床 的价 值 列 举 以下 几 个方 面。
义最早 由 S c h m i d t 等在 1 9 9 9年提出 J ,并作为心血管疾病如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力衰竭 、高血压甚 至糖 尿病 ,慢 性阻塞 性肺病及脑卒 中等疾 病的预测 ,现作为一项重要 检测指标应 用于 临床 ,而心率减速力 ( D e c e l e r a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o f r a t e ,D C)
2 HR T的检 测 方 法及 指 标
发生心肌梗死 的患者心脏心肌细胞坏死至心肌细胞 电活动紊 乱易 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同时发生猝死 的几率 较高 ,据相关
报 道 心 肌 梗 死 后 1年 内 发生 猝 死 率 较 大 , 因此 ,HR T可 作 为
检测技术是德国慕尼黑心脏 中心 G e o r g S c h m i d t 教授近年发现 并提 出的一种检测 自主神经张力的新技术并有 一定进展。恶
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发生心脏性猝 死的主要原因 。因此 ,对心 脏性猝死进行预测 ,并给予预防干预也就成为心 律失 常学关 注的热点 ,但 目前许多预测因子 ,因其检测及应用有创 性及 临床应用价值等 而不被人们所接受 。到 目前为止 ,最 有效的

窦性心率震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

窦性心率震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

窦性心率震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

方法:选择发病1~3周的92 例AMI患者和70 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详细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获取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以及HRT的3个参数,即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

结果:AMI 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TT、TO高于对照组,TS值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HRT在AMI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尤以TT和TS差异显著,HRT可作为AMI后再发心脏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

【关键词】窦性心率震荡;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严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窦性心率震荡(HRT)是近年提出的一项心电学新指标,它是指一次伴有代偿间歇的室性早搏后出现的窦性心率先加速随后心率减速的现象[1]。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存在者说明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尚属正常,消失者则提示体内交感神经存在过度兴奋、作用占优势的情况,严重者需要及早给予干预性治疗,以防止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给人体带来危害作用。

目前,国外几项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及国内相关试验相继证实,HRT对AMI后患者死亡率具有较高独立预测价值,但这些研究多是围绕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两项指标展开的[2]。

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近来发现TO、TS受心率影响较大,国外学者提出HRT的又一项新测量指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并提示该指标测量简便且结合TT可使HRT提供更好的预测价值[3,4]。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AMI组:选择2003年8月—2008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AMI并接受住院治疗的AMI患者92 例(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动态演变及心肌酶升高等客观证据)。

心率震荡现象和影响因素及其对器质性心脏病的预测意义

心率震荡现象和影响因素及其对器质性心脏病的预测意义
12 心 率 震荡 的测 量 和 计 算 方 法 .
心率震荡压力反 射机制的具体 细节还 不太清楚 ,主要
集 中在 交 感 、迷走 神 经 的 平 衡 方 面 。一 系 列 的 研 究 提 示 迷
描述心率震荡 的参数 , 目前应 用最 为普 遍 的是震荡起 羊 羊 羊 始和震荡斜率 2种 。
然 后 减 慢 即 为 心 率震 荡 。
所谓心率 震荡指一 次室性期前收缩后 窦性心 律周期 出 现 的短期波动现象 。一次 室性期前收缩 对随后 的窦性心 律
的影 响 表 现 为 双相 涨 落 变 化 , 即在 室 性 期 前 收 缩 后 窦 性 心
律 出现先加快后减慢 的现象 ,这种典 型变化见 于正常人 及 器质性心脏病低危患 者,而室性 期前收缩 后心率震 荡减弱 或消失见于器质性心脏病高危患者。
室性期 前收缩发生后 ,动脉血压 的先下降后 上升 的变 化会对窦房结动脉产生影响。窦房结 动脉位于窦房结 中央 , 其体积相对粗大 ,而窦房结体 积相对 较小。因此 ,有学 者 认为窦房结动脉 除供 血外 ,对 窦房结 的 自律性 也有 作用 , 窦房结动脉内压力的变化可 以牵拉窦房结 内的胶原纤维 网, 从而对窦房结 自律性 细胞的放 电频率产生重 要影 响。除此 之外 ,室性期前收缩对窦性 心律的直接 影响还可 能是代偿
测意义综述如下。 1 1 心 率 震 荡 的概 念 .
2 心 率震 荡 的机 制
心 率 震 荡 的发 生 机 制 尚未 完 全 清 楚 , 目前 主要 有 2种 学说 。 2 1 压 力反 射 学 说 .
室性期前收缩导致心室舒 张期充盈 量下降 ( 张力 ) 低 , 从 而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 ( rn t l g FakSa i 定律 ) rn 。因此 ,室 性期前收缩后动脉血压也将 下降。血压 的突然 下降激 活主 动脉 弓及颈动脉窦的压力 感受器 ,通过压 力反射致使 心率 提 高。1个室性期 前收缩 过后 跟随 1个代偿 间期 ,而代 偿 间期后第 1 个窦性周 期 的动脉 血压将上 升 ,通 过压 力反射 促使心率下 降,心率 变化跟 随血压变化 ,此 时的窦性加 快

心率振荡在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远期预测价值

心率振荡在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远期预测价值

3 张 战 红 . 种椎 管 内 阻 滞 方 法 用 于 分 娩 镇 痛 的 比较 . 华 妇 产 科 杂 两 中 志 ,98 7 3 . 19 。 :3
33 产程 观察 和镇痛后注意事项 为使 无痛分娩 达到 最好 效 .
( 收稿 日期 :08—0 —0 ) 20 7 3

论 著 ・
周 期 的 变 化 。H T对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的 病 死 率 有 较 强 的 预 测 价 R
5 例; 1 年龄 3 ~6 8 9岁 , 均 年 龄 (949 岁 ; 中单 支患 者 3 平 4 ) 其 - 2 例、 双支患者 3 9例 、 三支冠状动脉病变 患者 3 例 。观察 2年 内 7 恶性 心律 失常 ( 室性 心动过速 、 室颤动 ) 心 发生率 。 12 入 选标 准 . 窦 性 心律 , 发 室性早 搏 , 伴室 内传 导 阻 偶 不
心 率 荡 在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性 ’ 失 常 振 恶 I心 工 律 发 生 中的远 期 预 测 价值
卢 军利 董艳 龚 丽娟 朱爱 华
【 摘要】 目的 评 价心率振 荡( R ) H T 对急性心肌梗 死 患者恶性 心律 失常的远期预 测价值 。方 法 选
择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18 , 其 心 肌 梗 死 后 7 1 0例 对 ~2 行 2 动 态 心 电图 ( o e) 查 , 算 H T的 2个 d进 4h H lr检 t 计 R
麻药 , 能在痛觉传导 纤维 中产 生深 而快 的神 经传 导抑 制作 用 , 对心血管和 中枢 神经 系统 毒性低 。特别 在低 浓度 时更 能 表现
感觉神经和运动神 经 阻滞分 离 的特点 。因 而广泛 用于 产科 镇 痛 。罗哌卡 因对运动 阻滞很 小 。芬太尼 属于麻 醉性镇 痛药 , 与 脊髓 中的阿片受体结合 , 阻碍 了感 觉的传人 。但大剂 量可对 围 生儿产生抑制 。两药 合用 , 可减 少用 量 , 降低 药物 对母 儿 的不

《窦性心率震荡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窦性心率震荡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窦性心率震荡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1 概述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在20世纪初被心脏病学者发现,经过90多年的临床研究,其检测方法逐步规范,最初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危险分层,现在广泛应用于心脏病患者预后判断和临床研究,成为心血管疾病猝死风险预测中非常重要的无创检测方法之一。

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一次室性早搏(PVC)给随后的窦性心律带来双相涨落式的变化是正常人特征性的窦性心律适应性改变,称为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

室性早搏后出现HRT 现象,表现为窦性心律先加速随后发生窦性心律减速,见于正常人及心肌梗死后猝死的低危患者;另一种是室性早搏后HRT现象较弱或消失,表现为室性早搏前后窦性心律无明显变化,见于心肌梗死后猝死的高危患者(图1)。

多数欧洲心血管病专家认为室性早搏后对心率的多重作用是筛查心肌梗死后猝死高危患者的可靠检测方法。

德国Schmidt等在1999年首次在著名的《柳叶刀》杂志上发表HRT现象的定义和检测方法,成为HRT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里程碑;随后这种检测方法作为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的一项分析功能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研究。

关于HRT的综述首次在2005年1月《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发表,标志着我国心血管病学者开始认识HRT现象并将它应用于临床研究。

2 定义窦性心率震荡(HRT)是指心脏在发生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出现短暂的加速和减速的过程,反映室性早搏后出现自主神经的快速调节反应。

HRT检测是一种非侵入性压力反射评估方法。

2.1 震荡初始震荡初始(TO)代表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出现加速。

检测方法:将室性早搏QRS波标记为0,之前的窦性心搏标记为-1,-2,-3,…室性早搏之后的窦性心搏标记为1,2,3,…,20(图2A),用室性早搏代偿间期后的前2个窦性心律的RR间期,减去室性早搏偶联间期前的2个窦性心律的RR间期,两者之差再除以后者,即TO=[(RR1RR2)-(RR-1RR-2)]/(RR-1RR-2),所得结果有三种:①TO=0,表明室早后窦性心律无变化;②TO >0,表明室早后窦性心律减速;③TO<0,表明室早后窦性心律加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作者:廖勇夏剑波陈正凯
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01期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

对这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护,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其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和斜率(TS)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随访发现,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12例患者发生死亡,死亡率为20%。

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初始值明显更高(P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窦性心率震荡;死亡;预测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属于冠心病的一种,其发病急,且病情发展快。

近几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引起了临床研究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

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有效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寻求一种有效预测的指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次研究特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对其死亡病例和存活病例的窦性心率震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男女比例为39:21,年龄为38~64岁,平均年龄为(49.52±9.43)岁。

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排除先心病患者、心肌肥厚患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方法和目的有所了解,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协议。

1.2方法对这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护,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其室性期收缩前的前2个窦性心律RR间期值(RR-1、RR-2)、室性期收缩后的前2个窦性心律RR间期值(RR1、RR2)进行监测,并对其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进行计算。

窦性心率震荡初始值
TO=[(RR1+RR2)-(RR-1+RR-2)]/(RR-1+RR-2)×100%。

对RR间期值的分布图进行绘制,对室性期收缩后的前20个窦性心律RR间期值的回归线进行绘制,窦性心率震荡斜率(TS)即正向的最大斜率[2]。

1.3统计学方法将各项研究数据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表示为(x±s),进行t检验。

以P
2 结果
随访发现,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48例患者成功存活,12例患者发生死亡,死亡率为20%。

对存活组和死亡组的窦性心律震荡指标进行观察对比后发现,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初始值明显更高(P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病变或出现堵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最终引发局部性的心肌缺血性坏死。

临床上普遍认为,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有效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以往,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指标以心率变异、左心室射血分数为主,但这些预测指标的准确性不高,预测价值不高。

因此,寻求一种新的有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是指一次室性期收缩后心率周期发生的短暂波动。

以往,窦性心率震荡逐渐被应用于神经功能检测中,被公认为是能够有效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的重要指标,能够对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平衡状况予以反映[3]。

近年来,窦性心率震荡逐渐被应用于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中,其预测效果较好。

但窦性心率震荡指标的检测需要患者的心脏室性期前存在收缩现象,如患者室性期前无收缩或心律未转为窦性,无法对其窦性心率震荡进行分析。

在一定程度上,窦性心率震荡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4]。

窦性心率震荡主要有两种表现,如受检者为心肌正常人或心肌梗死低危患者,其往往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后的窦性心律先出现加速后减速;如受检者为心肌梗死高危患者,其往往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后的窦性心律减速甚至消失。

窦性心率震荡的指标主要有心率震荡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其中TO以%表示,正常情况下,TO为负数,TS超过2.5ms/RR 间期值[5]。

本次研究特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60例患者室性期前均存在收缩现象,对这60例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现象进行分析,以探讨窦性心率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研究结果显示,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初始值明显更高(P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现象进行监测,对患者的死亡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爱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0):37-39.
[2]柳丽珍.窦性心率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3):3599-3601.
[3]李厚荣,何娟,杜国伟,等.窦性心率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J].心电与循环,2012,31(5):342-344.
[4]叶金枝.窦性心率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J].吉林医学,2015,36(5):894-895.
[5]罗玮,欧红兵,李国卿,等.窦性心率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测价值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4):31-32,35.
编辑/安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