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震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快 TO≤0 存在 >0 先快减弱或消失
后慢 TS >2.5 ms/RR间期 存在 < 2.5 ms/RR间期 后慢减弱或消失
(室早后窦性心律的先快后慢现象见于正常人或心梗后低
危人群, 室早后窦性心律无先快后慢现象见于心梗后高 危人群)
.
ຫໍສະໝຸດ Baidu
机制
.
机制
一、窦性心律的勾拢现象 一般的干扰现象:心内存在2个节律点时,2个
5. Holter动态心电图 (检出严重室性
心律失常) 而室早后窦性心律震荡检测是一种新方法,
新指标。
.
引言
应当指出:国内引用和应用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时都有扩 大及滥用的现象。 例如: 心率变异性,国外资料局限在心梗后病人,而国 内则不。 例如: 室早的Lown氏分级,原来的分级定义范围仅 对冠心病心梗患者,而国内则将这一指标用于所有人 群的室早分级。
节律点之间相互则会有干扰现象,常表现为抑 制:例如起搏抑制,干扰PR延长等。(及负 性频率负性传导的干扰现象) 少见的干扰现象:少见的情况下,一个节律点对 一个节律点的干扰现象表现为正性频率作用, 称为勾拢现象
.
机制
临床常见的勾拢现象
A、室早后
窦律加快
B、室速后
窦律加快
C、III度AVB
窦律加快
D、交界区过速后 窦律加快
2)减压反射及反向的升压反射是维持正常血压及循 环系统稳定的关键。
3)过强的或病理性的减压反射能破坏循环系统的稳定。 4)减压反射仅对血压突然升高反应,对血压慢性升高
“适应”。 5)减压反射弧是各种神经介导性晕厥的最后通道,只
是“高速公路”的入口不同。
.
机制
三、心律震荡的机制 本质是一次室性早搏(动脉压下降)引
窦性心律震荡
一种检测心梗及严重心衰猝死 高危患者的新方法
.
引言
心肌梗死 扩心病心衰(心功能Ⅲ~ Ⅳ级)均为猝死的高发人群,努力寻找 检出这些猝死高危患者的方法和指标, 并进行猝死的危险分层,进而给予有效 的干预性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引言
目前应用的检测方法及指标: 1. LVEF值(<30%) 2. 心室晚电位(阳性) 3. 心率变异性(SDNN<50ms等) 4. EP(诱发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1.震荡初始( turbulence onset, TO )
目的: 检出室早后是否有A相(先快)
计算:
PVC后间期 -
PVC前间期
<0 正常
=
>0 异常
结果: 一次PVC可有相应的TO值, 多次PVC可有相应的TO均值
判定: TO <0 正常 (表示PVC后有先快现象) TO >0 异常 (表示PVC后无先快现象)
.
.
方法
2.震荡斜率( turbulence slope, TS )
目的: 检出室早后是否有B相(后慢) 计算: 室早后的20个窦性节律间期中任何5个RR间期在回
归线上的最大正斜率(单位:ms/RR间期)。 结果: ⑴>2.5 ms/RR间期 正常
< 2.5 ms/RR间期 异常 ⑵一次PVC可有相应的TS值,
多次PVC可有相应的TS均值
判定: TS >2.5 ms/RR间期 正常(表示PVC后有后慢现象) TO < 2.5 ms/RR间期 异常(表示PVC后无后慢现象)
.
.
方法
室早
A相 先快
B相 后慢
蓝线:每次室早前后的RR间期值的曲线(50条) 黑线:50次室早前后的RR间期均值的曲线
.
方法
一次室早后测定的TO TS正常
起正常的升压(A相加速)、减压(B相 减速)反射
室早
A相先快
B相后慢
.
方法
多次室早后测定的TO TS均值正常
室早
A相先快
B相后慢
.
.
方法
一次室早后测定TO TS异常
室早
A相先快消失 B相后慢消失
.
方法
多次室早后测定TO TS均值异常
室早
A相先快消失 B相后慢消失
.
.
方法
小结:窦性心律震荡的方法实质就是检测患者室 早后窦性心律是否存在先快后慢的现象
2、减压反射的中枢
主要位于延脑的 加压区(A、T)及 减压区(C、N)。 也是心血管活动调节 的神经中枢。
.
减压反射
3、减压反射的传出神经
1)交感缩血管神经(普遍存 在各种血管), 经ą、ß受体 起作用
2)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
心交心感交神经 感神 经
交感缩血管神经
.
心迷走神经
减压反射
减压反射的过程
.
应用历史
1999年,德国慕尼黑研究者在著名 Lancet杂志上发表论文,首次提出 心率震荡这一概念,并创用为一种 检测技术,随后这一技术在临床上 的应用逐渐增多。
HRT临床应用已历时5年。
.
方法
.
方法
一、检测原理:
正常
异常
室早
室早
B后慢 A先快
室早后窦律的不同反应类型
.
无反应
方法
二、常用指标
交感刺激:动脉血压升高(如 注射肾上腺素)刺激感受器兴奋, 经传入神经刺激兴奋迷走中枢的 活动,同时抑制交感中枢的活动。 经传出神经作用在心脏及血管, 引起心率下降(<10bpm)及血 压下降(10mmHg左右)。
减压反射是最重要的、最频 繁的心血管生理调节和反射。
.
减压反射
应当强调
1)减压反射的感受器为压力感受器,故又称压力感 受器反射。
而心梗后猝死高危患者常存在室早后窦律震荡 现象较弱或消失。
.
室早
A先快
.
B后慢
.
应用历史
早在1909年,Erlanger J和 Blackman JR在受试的动物体发现 一次室性搏动可以引起其后的窦性心 律频率的短暂加速,称之为室相性窦 性心律不齐(ventriculophasic sinus arrhythmia)这是最早的 “心率震荡”的雏形
.
室早
A先快
.
B后慢
机制
室速
钩拢现象
.
钩拢现象
.
机 制: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发生
A相:先快 B相:后慢
交感刺激
干预刺激
心率骤降幅度 设置为20bpm
检测窗口
2跳低于下限频率
.
.
减压反射
1、减压反射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感 受 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左室下壁的C纤维 传入神经:窦神经等
.
减压反射
无疑这种没有根据的应用范围的扩大,葬送了这些技术和 方法的应用价值和生命力,并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混乱。
希望窦性心律震荡(简称HRT)检测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应 用避免以往的“不正之风”
.
定义
正常人一次室早后常有窦性心律先加速,后减 速的双相式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律震荡 (heart rate tuburlence,HR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