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震荡

合集下载

窦性心律震荡报告

窦性心律震荡报告

窦性心律震荡报告简介窦性心律震荡是一种与窦性心律不规则节律暂时交替出现的心电活动异常。

它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出现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

本文将对窦性心律震荡的概念、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讨论。

概念窦性心律震荡是指窦房结在连续的时间段内发放的冲动出现规律性的变异。

它与正常的窦性心律不同,窦性心律是指窦房结连续发放冲动的一种规律心率。

病因窦性心律震荡的病因尚不明确,但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自主神经调节失衡: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失调可能会干扰窦房结的正常节律调控。

2.心肌病变:心肌病变可能导致窦房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影响窦性心律的产生与传导。

3.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可能会干扰窦房结的正常功能。

诊断窦性心律震荡的诊断主要依赖心电图的检查。

在心电图上可以观察到窦性心律与非窦性心律的交替出现。

常见的窦性心律震荡的心电图表现包括以下几点:1.窦性心律的P波形态和P-P间期规则,非窦性心律的P波形态和P-P间期不规则。

2.窦性心律的R-R间期规则,非窦性心律的R-R间期不规则。

3.窦性心律与非窦性心律的交替出现。

治疗窦性心律震荡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因治疗: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针对自主神经调节失衡进行调控,对心肌病变进行治疗等。

2.症状控制: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β受体阻滞剂来减轻心律不规则的症状。

3.定期复查:窦性心律震荡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监测心律的变化和病情的进展。

结论窦性心律震荡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出现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

它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心电图的检查,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症状控制和定期复查。

虽然窦性心律震荡对患者的生命威胁不大,但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来说,还是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管理。

注意: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应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方法: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的98例患者和对照组的30例患者的心率震荡测值结果,然后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组的23例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存活组的75例患者的心率震荡测值结果进行对比。

分析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作用。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震荡初始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的提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震荡斜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显著的降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组患者的震荡初始较存活组患者有显著的提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组患者的震荡斜率与存活组患者相比,有显著的降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自主神经受到了明显的损坏,其损坏程度与心脏功能的受损程度相当。

窦性心律震荡能够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分析、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关键词:窦性心律震荡急性心肌梗死影响【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16-02急性心肌梗死是极容易导致心脏性猝死发生的疾病,临床上对于其预后的判断一致有着很大程度上的重视与关注,近年有临床研究发现其预后与窦性心律震荡有一定的关联[1]。

我院就对窦性心律震荡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男55例,女43例,年龄43-86岁,平均年龄为(67±13)岁,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组。

98例患者中,经过临床治疗,死亡23例,存活75例。

同时选取我院收治的有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为(63±9)岁,作为对照组。

1.2研究方法。

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24小时监测,选出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计算出患者的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两个指标[1]。

72例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分析

72例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分析

哈尔滨医药 2 0 0 7年第 2 7卷第 4期
7 冠心 病 患者 窦 性心 率震 荡 与心 率变 异 的相 关性 分 析 2例
张 颖
( 南京 江北 人 民医 院 , 江苏 南京 2 0 4 ) 1 0 8
摘要 目的 窦性心率震荡 ( T) 是新出现的预测缺血 性心脏病 和心力 衰竭患 者长期 预后的指标 , 国外一些 研究认 为
1 2 方法 : . 心率震荡 评估 指标采 用 震荡初 始值 T 和 震荡 O 斜率 T S两个指标 量化 。震荡 的初始表现为室早后窦性心律 出现加 速。计算公式 中用室 性早 搏代偿 间期后 的前两 个窦
性心律的 R R间期值 , 减去室性早 搏偶联 间期前 的两个 窦性 心律 的 R 问期 值 , R 两者 之 差再 除 以后 者 , 得结 果 称 为 所
了 HR V部分频域和时域指标所代表的生理 意义不明确外 , 还 与以下两个 因素有关 : 大多数有关 H V 的临床试验是在 B R 受
项较大规模 的临床试验为多 中心心肌梗死 后计划 ( I ) MP P 与
欧洲心肌梗死胺碘酮试验 ( MI T) E A 及心肌 梗死后 自主神 经 紧张松弛性研究 ( R AT AMI , )均表明心率震荡 对心肌梗死 患 者严 重心脏事件 的预测 能力等 同或优 于临床 常用 的其他 指 标( n I 左室射血分数 , 心率变异 , 室性早搏 , T离散度等 ) 且 Q ,
不受 p受体阻滞剂 的影响【 。同时对 于心力衰竭 患者 , 率 1 J 心 震荡 的预测价 值也等 同或优 于其他指 标【 引。对 于心率震 荡 的发生机制 , 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 一系列 的研究 均表明与 自主 神经的调节有关【 。心率变异是指逐次窦性心搏间心动周期 2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及临床意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及临床意义
ta t n we ei c u e . o r c i r n l d d C mp t o u e TO n y 2 o r h rr c r ig . s l To i a d TS b 4 h u s Ho e e o d n s Re u t s CHF p te t r i n f a t n a i n s we esg i c n - i
1 ih rt a h o to r u O O 士O 5 VS一 2 2 Yhg e h n t ec n r l o p( . 5 . 8 g . 2土 1 O 。 . 1 P< O 0 1) whl r inf a t o rt a . 0 . i TS weesg ic n l lwe h n e i y
S ud f t ha e a i n f c n e o a tr t u b l n e i a i n s t y o he c ng nd sg ii a c f he r a e t r u e c n p te t wih C: o c H c r iu e t hr ni a tFa l r
LIMigj n n -a
( p rmet f He r Me iie De at n at dcn 。Xin dcl olg si l Xin7 0 7 。 hn ) aC e a
[ b tat O j ci T t d ec a g n inf a c f e r rt r u n e( T) a i t i h o i A sr c ] be t e os u y h n e ds i c n e at aet b l c HR i p t n s t C rnc v t h a g i oh u e n e w h
t e1t r( . 9 2 6 / R VS 7 3 士 1 3 / R. < 0 0 ) C n l i HRT a ed ce sd i p t n swi h t 5 8 士 . 5 ms R . 6 . 4 ms R P ae . 1 . oc s n uo r er a e n ai t t e h

窦性心律震荡HRT

窦性心律震荡HRT

5 HRT的临床应用
• 5.1 HRT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大量研究证实应用窦性心率震荡的检测指标对心肌梗死患者猝死的预测 价值十分敏感,阳性与阴性者之间,猝死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心肌梗死 后患者的多中心程序性研究(the multicenter post-infarction program study,MPIP)和欧洲心肌梗死后胺碘酮治疗的研究(Europea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odarone trail,EMIAT)进行了TO和TS指标 以及传统的猝死预测指标的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分析,观察和评价这些指标 对猝死相对危险度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TO和TS两项指标对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的死亡高危患者的检出有重要价值,TO和TS均异常时其阳性预测 精确度分别高于常规的其他预测指标,同时阴性预测精确度达到90%左右, 而且研究表明TO/TS指标在预测猝死高危患者方面不受心功能、β 受体阻 滞剂、室性期前收缩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HRT可作为心肌梗死后病死率 的独立预测因子。
2.2 压力反射机制(室性期前收缩的间接作 用) • 室性期前收缩后动脉血压下降可引起颈动 脉窦、主动脉弓及其大动脉的外膜下压力 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传至延髓,使迷 走神经中枢兴奋性受到抑制,交感神经中 枢兴奋性增强,进而使心脏交感神经兴奋 性增加,心脏迷走神经兴奋性下降,使窦 性心律暂时加速。随着动脉血压的升高, 这种反射作用消失,窦性心律则减速。
2 HRT的产生机制
• 2.1 室性期前收缩的直接作用
室性期前收缩可以引起两种一过性影响及作用:即动脉内血压的变化和室性期 前收缩的机械性牵张作用。室性期前收缩后动脉血压短暂的变化表现为动脉血 压的下降,而室性期前收缩代偿期后第一个窦性周期的动脉血压将上升,上述 动脉血压的变化影响窦房结动脉。窦房结动脉位于窦房结的中央,除为窦房结 供血外,对窦房结的自律性也有作用,窦房结动脉内的压力及变化可以牵拉窦 房结内的胶原纤维网,对窦房结自律性细胞的放电频率产生重要影响,室性期 前收缩后动脉血压的下降,可使窦房结动脉压力下降,可对其自律性产生直接 的正性频率作用,而随后的动脉压的升高,则引起相反的作用。室性期前收缩 除了经动脉压力的变化直接作用于窦房结外,其收缩时的机械牵张力对心房肌 及窦房结区域也可发生直接作用,提高其自律性。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价值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价值
[ 4 ] 乔慧芬 ,欧红霞 ,张宁. SSR Is治疗强迫症对照分析. 临床精神 医学杂志 , 2000, 10: 1511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价值
·临床医学 ·
李惠荣 库小平
【摘要 】 评价 24 h动态心电图 、冠造等技术确诊心肌梗死 、预激综合征 (隐匿传导 )心肌缺血的临 床价值 。
例 4患者男性 ,以阵发性心悸闷痛 4 年复发一周入院 。 阵发性心悸闷痛 4年 ,每次持续约半小时左右 ,与活动无关 , 休息后可缓解 。2006年上述症状常加重 ,曾行冠造正常间断 服用倍他乐克 ,偶劳累情绪激动时阵发性心悸 。近一周患者 劳累休息欠佳 ,昨晚 2: 00入睡突感心悸明显伴胸闷 ,全身冷 汗心前区及后背部隐痛 。服用倍他乐克 12. 5 mg症状略缓 解 , ECG:窦性心律 STⅠAVL抬高 ,查体 : BP118 /75 mm Hg心 率 84次 /m in余阴 。初诊 :冠心病 2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状动 脉呈右优势型前降支中段一心肌桥 ,余阴 。心肌酶正常 。
组别 舍曲林组 氯米帕明组
t值 P值
例数 30 30
治疗 2周 3165 ±1148 8198 ±1159
13144 < 0101
治疗 4周 7185 ±1135 9197 ±2132
4133 < 0101
治疗 8周 2138 ±1113 6192 ±1194
11108 < 0101
由表 1可见 ,两组在治疗各周 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 著性 (p均 < 0101) 。 3 讨论
作者单位 : 831100 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内科
过速 2心律失常 5 /10ECG1窦性心动过速 2STv226呈上斜型 改变 , 多次查心肌酶正常 。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 号: S 16 R g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0986 (o90 —180 10.1x 2o ) 0 1.2 2
慢 性心力 衰竭 (hoi H at aueC F 发 病率 Cr c erFir,H ) n l 高, 预后 差 , 有临床症 状 的 C F患 者 的 5年存 活 率 与 H
陈 学清 , 汪一波 , 叶淮松
( 临安市人 民医院 , 浙江 杭州 310 ) 130
[ 摘
要] 目的
分析 H T在 C F患者 中的变化及其 与预后 的关系 。方 法 R H
选择 6 o例 C F患者 , H 根据动态心 电图
及超声心动图有关资料 , 测量计算 T T 、V D 、 V F 比较对照组与 C F的存活组 、 o、S L E D L E , H 心源性猝 死组 、 猝死组之 间 非 的差别 , 并分析 1 与 L E D、V F的相关性 。结果 D、 VD LE C F组 ’ H I 0明显高于对照组 、s明显 低于对 照组 , 源性猝 T 心 死组 、 非猝死组 r I D明显高于存 活组 、 明显低 于存活 组 , 均有 显著性 差 ;V D 、 V F与 、 明显相 关。结论 LE DLE m C F患者 H T现象明显减 弱, C F患者的心 源性猝死及预后有一定 的预测价值。 H R 对 H [ 关键 词] 慢性心 力衰竭 ; 心律震荡 ; 预后
12 方法 : . 121 超声 心 动 图检 查 : A L 00型彩 色多 普 勒 .。 用 T 50
恶性肿瘤相仿。C F H 患者多死 于泵衰竭或 因恶性心 律失常猝死 。对 C F H 患者危险度及预后 的评估 , ~ 直是临床研究 的方 向, 针对影 响预后 的各种 危险 因 素 , 时进行 干 预 处理 , 延 缓 C F进 展 , 治 心 源 及 对 H 防 性猝 死 , 善 患 者 预 后 具 有 重 要 的 临 床 意 义 。19 改 99 年 Sh it 首次 提 出窦 性 心律 震 荡 现 象 ( er re cmd等 H ata t T r i c , R )用于预测心肌梗死后死亡的危险。 u u neH T , be 有报道 , R 对 C F 糖尿病、 HT H、 高血压、 扩张型心肌病 等的预后有 良好的预测价值【 。本文观察分析 了 卜 6 例 C F患 者 的 H T 探 讨 C F患 者 H T与 心 功 o H R, H R 能、 左心室有关指标、 预后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及临床应用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及临床应用

持续 性 室性 心 动 过 速 、心率 变 异 、平 均 心 率 、T 波 改 变、 QT离散度等 。但均受敏感性 、特 异性、阳性预测值的限制 。
最 近 S hmd 等 提 出 的 心 率 震 荡 现 象 ( at t Tub — ci t Her Rae ru l c ,HR ,以 其 无 创 、简 单 、可 靠 等 优 点 逐 渐 引 起 人 们 e e n T)
3 检 测 方 法
室性 早 搏 导 致 心 室舒 张期 充 盈 量 下 降 ,从 而 引 起 心 肌 收
我 们 不 仅 可 以定 性 地 描 述 上 述 的 窦 性 心 律 震 荡 现 象 , ,因此室早 后动脉 血压也 将
下 降 ,血 压 的 突然 下 降 激 活 主 动 脉 弓及 颈 动 脉 窦 的 压 力 感 受 器 ,通 过 压力 反射 致 使 心率 提 高 ,一 个 室 早 过 后 会 跟 随一 个
2 HRT 机 制
研究的基础应用 了阿托 品和 8受体阻滞剂 所否定 ,事实显示
出 HR 不 单 纯 是 一 个 迷 走 神 经 现 象 。 T
HR 发生 的详 细 机 制 目前 不 十 分 清 楚 , 目前 认 为 大 致 T
有 以 下几 种 :
2 1 压 力 反射 机 制 .
的重 视 。
结的血液供应 ,并使 心房 内压 力稍 微增加 而刺激 B ibig a r e n d
反 射 和 抑 制 迷 走 神 经 ,从 而 提 高 窦 房 结 的 自律 性 ;室 早 收缩 时 ,心 室 和 动 脉 的 机 械 牵 张 力对 心 房 肌及 窦 房 结 区 域 也 可 发
识别 心脏病 中的高 危患者 ,对其进行危 险度分层及死 亡

窦性心率震荡研究现状

窦性心率震荡研究现状

窦性心率震荡研究现状摘要:现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应用越发广泛,对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测价值越来越大,本文对窦性心律震荡的检测方法,发生机制,临床进展等进行总结。

关键词:窦性心率震荡;检测方法;研究现状窦性心率震荡指一个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的窦性心率短暂的初期加速和后期减速的现象,可以反映自主神经对内源性刺激的反射功能,同时也反映了窦房结的双向变时功能。

窦性心率震荡近年来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预测心源性猝死的独立指标,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发生心脏事件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1 HRT概念窦性心率震荡是指一次伴有代偿间歇的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的窦性周期的生理变化,表现为心率现加速后减速的现象。

Schmidt等于1999年于著名的柳叶刀杂志上首次提出了窦性心率震荡的概念,并将窦性心率震荡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事件危险分层的预测指标。

2 HRT的检测方法窦性心率震荡的现象可进行定量计算,主要包括两个指标震荡起始和震荡斜率[1],两者有密切的关系但又有不同的意义。

2.1震荡起始(turbulence onset TO)TO主要反映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率加速的现象,其计算公式如下TO=(RR1+RR2)-(RR1-RR2)/(RR1+RR2)x100%。

即用室性期前收缩后的两个RR间期均值与室性期前收缩前的两个RR间期的均值差除以后者。

TO的中性值被定义为0,TO>0为异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初始阶段的窦性心律减速,TO<0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初始阶段的窦性心律加速。

如心电图中出现多个室性期前收缩,则计算多个TO及平均值。

2.2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TS主要反映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率减速的现象,是一个定量分析参数。

先测定室早后20个窦性心律的RR间期值,并以RR间期的序号为横坐标,以RR间期值为纵坐标,绘制RR 间期分布图;再依次用任意连续的5个窦性心率的RR间期值计算并作出回归线,其正向最大斜率即为TS的结果。

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应用现状

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应用现状

双向变 时功能 。H R T的概 念最早 由 S c h mi d t 等 在 1 9 9 9年提 出,并应用于心肌梗死 ( MI )后 患者死 亡危 险性预 测。作为心血管疾病预测心 源性猝 死的独 立指标 ,这种 心 电现 象在 临床应 用 中逐 渐 引起 关注。近年 来 已有许 多
临 床 研 究将 HR T作 为 一 项 重 要 检 测 内容 应 用 于 不稳 定性 心 绞 痛 , 心 力 衰 竭 ,糖 尿 病 , 高血 压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病 及 脑 卒 中等 疾 病 , 以探 讨 、评 估 死 亡危 险 。 关 键 词 : 窦性 心 率震 荡 ; 自主神 经 功 能 ;心 肌梗 死 ;慢 性 心 力 衰竭
变 化 ,颈 动 脉 窦 及 主 动 脉 弓等 压 力 感 受 器 发 放 冲动 至 延 髓 ,
压力感受 器可 以感应血压 的变化 ,增高交感神经兴奋性 ,下 降迷走神经的兴奋性 ,心率就加快 。随后 ,在完全代偿 间 期 ,通过增加心排血量及增强压力反射 弧导致迷走神经活性 增强 ,引发窦性心率下 降。当心脏 出现器 质性病 变的时候 ,
间期 的毫 秒变 化值计 算 ) ,当
大于 2 . 5 ms / R R 间期时 ,
Hale Waihona Puke 窦 性 心 律 出 现 减 速 现 象 ,当 T S小 于 于 2 . 5 m s / R R间期 时 , 室 性 期 前 收缩 后 窦 性 心 律 无 减 速现 象 发 生 。
心脏重构 ,搏动时心脏的几何 型态发生变化 ,自主神 经反射 功能下降 ,压力感 受器敏感 性降低 ,从而 表现为 H R T值 减 弱或消失。另外 ,室性期前收缩能机械牵拉心房肌 和窦房结
的值 与 其 相等 。, r S的 中性 值 为 2 . 5 m s / R R间期 ( 以每 个 R R

窦性心律震荡报告

窦性心律震荡报告

窦性心律震荡报告摘要窦性心律震荡是心电图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异常现象,通常表现为突然的心率波动。

本报告旨在分析窦性心律震荡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提供相关的医学建议。

引言窦性心律震荡是指窦房结起搏功能发生周期性变异的一种情况,一般每隔几秒至几分钟,患者心率将在相对较低和相对较高之间变化。

虽然窦性心律震荡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自限性的心电图表现,但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不齐、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症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病因窦性心律震荡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1.窦房结自身的电生理活动异常,可能与窦房结内沟道的关键基因突变有关;2.药物的副作用,如某些心脏病患者长期使用的心脏药物可能导致窦性心律震荡的发生;3.心脏代谢异常,如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钙、镁、钾)、甲状腺功能亢进等;4.突发性心肌缺血。

临床表现窦性心律震荡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可出现以下症状:1.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窦性心律震荡时,心率可能会突然增加或减慢,引起心悸不适;2.心律不齐:心率波动会导致心脏节律的混乱,引起心律失常;3.心绞痛:窦性心律震荡可能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发胸痛;4.心力衰竭:长期存在的窦性心律震荡可能会造成心功能衰竭,表现为气促、乏力等症状。

诊断窦性心律震荡的诊断主要通过心电图来确定,可根据以下特征进行诊断:1.心率的周期性变化:窦性心律震荡时,心率波动明显,呈现波浪状变化;2.心电图记录中出现的窦性P波变异:窦性心律过程中,P波的形态和电压可能会有不规则的变化;3.心房电轴方向的变化:窦性心律震荡时,心房电轴方向可能会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治疗方法窦性心律震荡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表现的严重程度。

一般而言,可采取以下治疗方法:观察和监测对于窦性心律震荡且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需要进行定期的心电图监测和健康观察。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一些药物来控制窦性心律震荡,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非缺血性心脏病窦性心律震荡变化规律研究

非缺血性心脏病窦性心律震荡变化规律研究
◎ DD敬 鲢 I远O SUF TCC AA篡 N1 C程 EO N
第九总期 二3第 7年 7 o期 l 卷三 0月 第
・ 己丑年
非 缺血性心脏病 窦性心律震 荡变化规律研究
李善忠
性心脏 病心 律震 荡变 化 的规律 。结论
桦 南县人 民医院 ( 5 4 0) 14 0
研 究我 院近两 年来 收治 的非 缺血 性心脏 病 14例 进行 分析 ,研 究非缺 血 2
2 结果 H T 是 窦房 结对 室性 期 前 收缩 的一 种双 向生 理 R
பைடு நூலகம்
暂 的变化 会 以 HR T形 式立 即得 到表现 ; 当人 体 自主神 经功 能受 损 时 ,这 种变 化会减 弱或 消失 。H T可通 过 R 两个 参数 ( O 和 T )进行 定量 表达 。本研 究选择 的 T S 标 准为 阳性标 准 :T >0 S . / R 。按照 T O ̄ ;T ≤25 R I ms O
摘要 :目的 探 讨非 缺血 性心脏 病窦 性心 律震 荡变 化规律 。方法
关键词 :心 脏病 ;心 律变 化 ;I 临床诊 断 d i 03 6/i n17 —7920 . . 5 o :1.99 .s. 227 . 9 3 5 js 6 0 00
H T与 心脏 多种 指标 具有相 关 性。 R
文 章编号 :17.7 9 (09 0.0 50 6227 20 ) 307 .l
心律震荡 ( R )是窦房结对室性期前收缩 的一 HT 种双 向生 理反应 ,表 现为 一次短 暂 的初期 窦性 心律加 速 和随后 的窦性 心律 减速 。当人体 自主神 经功 能完好 时, 这种短暂的变化会以 H T形式立 即得到表现, R 当 人体 自主 神经 功能 受损 时 ,这 种变化 会减 弱或 消 失。 H T可 通过两 个参数 ( O和 T )进 行定 量表 达 。本 R T S 文通过探 讨 临床收 治 的 14例非缺 血性 心脏 病患 者来 2 分析其窦性心律震荡变化规律。 1 资料 及研 究方 法 1 一般资料 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4 . 1 2 例非缺血性心 脏病 患者均 是根据 临床 资料 ( 史、心 电图、心脏 彩 病 超等 )确诊 为非缺 血 性心脏 病 。其 中男 8 0例 ,女 4 4 例 ,年龄 3  ̄9 0 2岁 ,平 均年龄 4 . ,平 均射 血分 84岁 数 为 05 ,左室 舒张 末期平 均 内径 6 .4 .1 09 mm,左室 收 缩末 期平 均 内径 4 .3 m。 51 m 1 方法 采用美国C n r 公司生产的 1 导联动态 . 2 et y u 2 心 电图磁 带记 录仪 进行 2 时心 电检测 , 4小 通过 人机对 话 去 除房颤 、伪差 、干扰 ,经分析 系统 自动检 出符 合 条件 的 V C VP s 2个 和后 1 搏动 均为 窦性 P s( C 前 5个 节律 ) ,以确 保 H T的触 发事件 是一 次真 正的 VP s R C, 并保证 V C 前后一定是窦性节律而不是心律失常、 Ps 人工伪 差或 是 O S综合 波 的错 误分类 。 R T O:代表 HR T最 初 的加速 ,V C 后 是否 存在 窦 Ps 性 心律加速 可通 过计 算 T O进行 定量 分析 。 O 的 中性 T 值 为 0 O<0表 明 VP s ,T C 后初始 阶段 窦性心 律加速 , T O>0表 明 VP s后初 始阶段 窦性 心律减 速 ,T  ̄0 C O> 表示 窦性心 律震 荡现象 减弱 或消 失 。 T :是 定量分 析 V C 后 是否存在 窦性 心律 减速 S Ps 的参 数 ,首先测 定 V C 后 的前 1 窦性 心律 的 R Ps 5个 R 间期均值 , s的值 以每个 R T R问期的 ms 变化值表示, T 的 中 性 值 被 定 义 为 2 ms R 间 期 , 当 T S . / 5 R S> 25 /R 时,表 明窦 性心律存 在减 速现 象 ,而 T ≤ . R I ms S 2 ms R . / I时 ,表 明窦性心 律 不存在 减速 现象 ,表 明 5 R 窦性 心律震 荡现 象 的减弱或 消失 。

《窦性心率震荡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窦性心率震荡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窦性心率震荡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1 概述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在20世纪初被心脏病学者发现,经过90多年的临床研究,其检测方法逐步规范,最初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危险分层,现在广泛应用于心脏病患者预后判断和临床研究,成为心血管疾病猝死风险预测中非常重要的无创检测方法之一。

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一次室性早搏(PVC)给随后的窦性心律带来双相涨落式的变化是正常人特征性的窦性心律适应性改变,称为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

室性早搏后出现HRT 现象,表现为窦性心律先加速随后发生窦性心律减速,见于正常人及心肌梗死后猝死的低危患者;另一种是室性早搏后HRT现象较弱或消失,表现为室性早搏前后窦性心律无明显变化,见于心肌梗死后猝死的高危患者(图1)。

多数欧洲心血管病专家认为室性早搏后对心率的多重作用是筛查心肌梗死后猝死高危患者的可靠检测方法。

德国Schmidt等在1999年首次在著名的《柳叶刀》杂志上发表HRT现象的定义和检测方法,成为HRT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里程碑;随后这种检测方法作为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的一项分析功能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研究。

关于HRT的综述首次在2005年1月《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发表,标志着我国心血管病学者开始认识HRT现象并将它应用于临床研究。

2 定义窦性心率震荡(HRT)是指心脏在发生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出现短暂的加速和减速的过程,反映室性早搏后出现自主神经的快速调节反应。

HRT检测是一种非侵入性压力反射评估方法。

2.1 震荡初始震荡初始(TO)代表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出现加速。

检测方法:将室性早搏QRS波标记为0,之前的窦性心搏标记为-1,-2,-3,…室性早搏之后的窦性心搏标记为1,2,3,…,20(图2A),用室性早搏代偿间期后的前2个窦性心律的RR间期,减去室性早搏偶联间期前的2个窦性心律的RR间期,两者之差再除以后者,即TO=[(RR1RR2)-(RR-1RR-2)]/(RR-1RR-2),所得结果有三种:①TO=0,表明室早后窦性心律无变化;②TO >0,表明室早后窦性心律减速;③TO<0,表明室早后窦性心律加速。

窦性心率震荡-熊艳霞

窦性心率震荡-熊艳霞
u 生理状态下心脏对交感 神经的反应较迷走神经 慢,压力反射主要由迷 走神经介导,而在心肌 梗死后存在坏死和低灌 注区,心脏的几何形状 发生变化,感受其变形 ,神经冲动传入异常, 对心血管调节的作用受 损,HRT减弱或者消失 。
33
二、心率震荡现象的发生机制
3、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 包括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系 统,自主神经系统平衡的紊 乱与临床的心源性猝死和恶 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36
三、临床应用心率震荡现象的预测价值
u 其他试验:Barthel等报道了1455例急性心肌 梗死后患者分析,联合的TO/TS均异常是最有 效的死亡率预测指标,其次为LVEF<30%,糖 尿病等其他危险因素;
u Sade等在对1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分析中 提出,LVEF和TS是死亡率的重要的独立预测指 标,将LVEF和HRT联合可使其阳性预测率增加 ,但不会降低阴性预测值。
室早
A相先快消失 B相后慢消失
多次室早后测定TO TS均值异常
室早
A相先快消失 B相后慢消失
窦性心率震荡1级 TO异常
19
20
窦性心率震荡1级 TS异常
21
22
窦性心率震荡分级2级
23
24
一、HRT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u 在对HRT进行定量分析中须强调以下几点: 1、患者必须存在室性早搏,且须排除其他持续性心律失常例如 房颤等; 2、引起心率变化的一定为单次室性早搏,排除成对室早、房早 、人工伪差、T波等因素; 3、室早后20个心搏必须是窦性心律,而不是房性、结性或其他 类型的心律紊乱; 4、对于每一个满足条件的室早我们都可以计算出相应的HRT,但 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出现多个室早,我们可以先计算出RR间期 的平均值,后在测算HRT,这样可以更好的预测死亡危险度; 5、HRT的分析不受体表或动态心电图的限制,甚至心内起搏、食 道调搏、ICD记录均可进行分析。

76例心脏病者窦性心率振荡测定

76例心脏病者窦性心率振荡测定

T%< O 0为阴性 , 表示正常 ;0 ≥ T%
表示异常 。 预测心律失常性心脏猝死 的一种无 创检 记 录模 式进 行检测 , 6 共 3例。每例 入选 0为 阳性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测方 法 。现 对 12例 不 同 临 床 背 景 者 5个合格 的单发 室性期 前收 缩 ( V ) 5 P S 进
根据 上述 计算公式 , P 在 c通用计算 机上用 V B编制 H T计算 软件 , R 用测 算
及 特殊 检查无 临床器 质性 心脏病 证 据。
HR T计算方法 及诊 断标 准 如下 : 震 的数据经 过 程序 运算 直 接得 出 T % 和 O 采用 S S 1 . P S3 0统计 软件包 , 量资 定
病各 3例 , 甲亢性心脏病等其他心脏病 4 心动周期 ; 基础窦性 心率 范 围在 6 异 常 。 ④ 0~ 分 ⑤ 例 。对照健康者 ( B组 ) O例 , 8 年龄 5 8 4± 0次/ ; 同一患者选取 5个 上述格 式
V 94岁 , 病史 询 问 、 格检 查 、 验 室 P S心电图进行相关数值的测算。 . 经 体 实
其 中冠心病 2 6例 ( 性心 肌梗 死 7例 , 有充足的窦性心动周期完 整记录 , 中, 意连续 5个窦 性心律 的 R 急 其 R值做 出回归 V 0个连 续 的正 常窦 性 心 线 , 中正 向的最大斜率 即为 %。 其 陈 旧性心肌梗死 1 9例 ) 高血 压心 脏病 P S前 至少 有 1 ,
孙 海 燕 于小林 张秀婷 孙 迎春。
【 中图分类号】 R 4.1 50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4 (08 1- - 8- 080 0 20 )700 30 7 42 2

慢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特点

慢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特点

慢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特点【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特点。

方法:对30例慢性心衰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做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上读出心率震荡(HRT)的参数: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值(TS),并分析两组的参数值。

结果:慢性心衰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心衰组患者HRT较正常健康者存在“钝化”现象。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窦性心率震荡;心电图特点心衰患者中猝死占总病死率的20%~45%,及早识别高危心衰猝死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窦性心率震荡[1]是临床心电生理学又一新的检测措施,能反映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和自主神经平衡性的变化,它的异常,被认为与猝死有关,是心肌梗死后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它在心衰、扩张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方面的研究正在展开。

心率震荡(HRT)指一次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出现短暂的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是自主神经对单发室性早搏这种微弱刺激出现的快速调节反应,同时反映窦房结的双向变时功能。

震荡初始值(TO):震荡初始值代表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的加速。

是用室性早搏后最初两个R-R间期的均值,减去室性早搏前的2个R-R 间期的均值之差再除以后者。

其中性值为0,≥0为异常,<0为正常。

震荡斜率值(TS):震荡斜率是定量分析室性早搏后是否存在窦性心律减速现象。

首先测定室性早搏后的前20个窦性心律的R-R间期值,并以R-R间期的序号为横坐标,以R-R间期值为纵坐标,绘制R-R间期的分布图,再用任意连续5个窦性心律的R-R值作出回归线,其中正向的最大斜率为TS的结果。

TS值以每个R-R间期的毫秒变化值表示,其中性值为2.5 ms/R-R间期,当TS&gt;2.5 ms/R-R间期时,表示窦性心律存在减速现象,而TS&lt;2.5 ms/R-R间期时,则表示VPC 后的窦性心律不存在减速。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30例慢性心衰患者均为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间的住院患者,排除标准:非窦性心律者、房室传导阻滞者、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者、严重短期进展性疾病,如恶性肿瘤。

窦性心律震荡PPT文件材料

窦性心律震荡PPT文件材料

心电图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
检查前准备
电极放置位置
确保患者处于安静状态,避免运动、饱餐 等因素影响;做好皮肤清洁,降低电阻干 扰。
按照标准导联系统放置电极,确保位置准 确,以获得清晰、准确的心电图波形。
检查过程注意事项
检查后处理
避免患者移动或说话,以减少基线漂移和 肌电干扰;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变化,及 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整理心电图记录,分析窦性心律震荡相关指 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应用
动态心电图监测原理
通过长时间连续记录患者心电图,捕捉一过性心律失常和短暂心肌缺 血事件,评估窦性心律震荡的风险。
监测设备选择及佩戴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动态心电图监测设备,指导患者正确佩戴,确保监测 数据准确可靠。
生理因素对震荡影响分析
自主神经调节
窦性心律震荡受自主神经调节影响,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当交 感神经活性增强时,心率震荡幅度减小;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时,心率震荡幅 度增大。
年龄和性别
随着年龄增长,窦性心律震荡现象逐渐减弱。此外,性别差异也可能 对窦性心律震荡产生影响,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容易出现心率震荡。
窦性停搏
窦房结在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中不产生冲动,以致不能激动心房或整个心脏,患者可出现 短暂的意识障碍或晕厥,严重者可发生阿-斯综合征。
典型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案例一
患者因头晕、黑朦就诊,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最
低心率38次/分,发生于凌晨睡眠中,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起
搏器植入治疗后症状缓解。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窦性心律震荡基本概念
01
指窦性心律周期性变化中,一次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律点之间相互则会有干扰现象,常表现为抑 制:例如起搏抑制,干扰PR延长等。(及负 性频率负性传导的干扰现象) 少见的干扰现象:少见的情况下,一个节律点对 一个节律点的干扰现象表现为正性频率作用, 称为勾拢现象
.
机制临床常见的勾拢现象来自A、室早后窦律加快
B、室速后
窦律加快
C、III度AVB
窦律加快
D、交界区过速后 窦律加快
无疑这种没有根据的应用范围的扩大,葬送了这些技术和 方法的应用价值和生命力,并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混乱。
希望窦性心律震荡(简称HRT)检测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应 用避免以往的“不正之风”
.
定义
正常人一次室早后常有窦性心律先加速,后减 速的双相式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律震荡 (heart rate tuburlence,HRT)。
先快 TO≤0 存在 >0 先快减弱或消失
后慢 TS >2.5 ms/RR间期 存在 < 2.5 ms/RR间期 后慢减弱或消失
(室早后窦性心律的先快后慢现象见于正常人或心梗后低
危人群, 室早后窦性心律无先快后慢现象见于心梗后高 危人群)
.
机制
.
机制
一、窦性心律的勾拢现象 一般的干扰现象:心内存在2个节律点时,2个
.
室早
A先快
.
B后慢
机制
室速
钩拢现象
.
钩拢现象
.
机 制: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发生
A相:先快 B相:后慢
交感刺激
干预刺激
心率骤降幅度 设置为20bpm
检测窗口
2跳低于下限频率
.
.
减压反射
1、减压反射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感 受 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左室下壁的C纤维 传入神经:窦神经等
.
减压反射
1.震荡初始( turbulence onset, TO )
目的: 检出室早后是否有A相(先快)
计算:
PVC后间期 -
PVC前间期
<0 正常
=
>0 异常
结果: 一次PVC可有相应的TO值, 多次PVC可有相应的TO均值
判定: TO <0 正常 (表示PVC后有先快现象) TO >0 异常 (表示PVC后无先快现象)
多次PVC可有相应的TS均值
判定: TS >2.5 ms/RR间期 正常(表示PVC后有后慢现象) TO < 2.5 ms/RR间期 异常(表示PVC后无后慢现象)
.
.
方法
室早
A相 先快
B相 后慢
蓝线:每次室早前后的RR间期值的曲线(50条) 黑线:50次室早前后的RR间期均值的曲线
.
方法
一次室早后测定的TO TS正常
交感刺激:动脉血压升高(如 注射肾上腺素)刺激感受器兴奋, 经传入神经刺激兴奋迷走中枢的 活动,同时抑制交感中枢的活动。 经传出神经作用在心脏及血管, 引起心率下降(<10bpm)及血 压下降(10mmHg左右)。
减压反射是最重要的、最频 繁的心血管生理调节和反射。
.
减压反射
应当强调
1)减压反射的感受器为压力感受器,故又称压力感 受器反射。
而心梗后猝死高危患者常存在室早后窦律震荡 现象较弱或消失。
.
室早
A先快
.
B后慢
.
应用历史
早在1909年,Erlanger J和 Blackman JR在受试的动物体发现 一次室性搏动可以引起其后的窦性心 律频率的短暂加速,称之为室相性窦 性心律不齐(ventriculophasic sinus arrhythmia)这是最早的 “心率震荡”的雏形
起正常的升压(A相加速)、减压(B相 减速)反射
窦性心律震荡
一种检测心梗及严重心衰猝死 高危患者的新方法
.
引言
心肌梗死 扩心病心衰(心功能Ⅲ~ Ⅳ级)均为猝死的高发人群,努力寻找 检出这些猝死高危患者的方法和指标, 并进行猝死的危险分层,进而给予有效 的干预性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引言
目前应用的检测方法及指标: 1. LVEF值(<30%) 2. 心室晚电位(阳性) 3. 心率变异性(SDNN<50ms等) 4. EP(诱发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
.
方法
2.震荡斜率( turbulence slope, TS )
目的: 检出室早后是否有B相(后慢) 计算: 室早后的20个窦性节律间期中任何5个RR间期在回
归线上的最大正斜率(单位:ms/RR间期)。 结果: ⑴>2.5 ms/RR间期 正常
< 2.5 ms/RR间期 异常 ⑵一次PVC可有相应的TS值,
2)减压反射及反向的升压反射是维持正常血压及循 环系统稳定的关键。
3)过强的或病理性的减压反射能破坏循环系统的稳定。 4)减压反射仅对血压突然升高反应,对血压慢性升高
“适应”。 5)减压反射弧是各种神经介导性晕厥的最后通道,只
是“高速公路”的入口不同。
.
机制
三、心律震荡的机制 本质是一次室性早搏(动脉压下降)引
.
应用历史
1999年,德国慕尼黑研究者在著名 Lancet杂志上发表论文,首次提出 心率震荡这一概念,并创用为一种 检测技术,随后这一技术在临床上 的应用逐渐增多。
HRT临床应用已历时5年。
.
方法
.
方法
一、检测原理:
正常
异常
室早
室早
B后慢 A先快
室早后窦律的不同反应类型
.
无反应
方法
二、常用指标
5. Holter动态心电图 (检出严重室性
心律失常) 而室早后窦性心律震荡检测是一种新方法,
新指标。
.
引言
应当指出:国内引用和应用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时都有扩 大及滥用的现象。 例如: 心率变异性,国外资料局限在心梗后病人,而国 内则不。 例如: 室早的Lown氏分级,原来的分级定义范围仅 对冠心病心梗患者,而国内则将这一指标用于所有人 群的室早分级。
室早
A相先快
B相后慢
.
方法
多次室早后测定的TO TS均值正常
室早
A相先快
B相后慢
.
.
方法
一次室早后测定TO TS异常
室早
A相先快消失 B相后慢消失
.
方法
多次室早后测定TO TS均值异常
室早
A相先快消失 B相后慢消失
.
.
方法
小结:窦性心律震荡的方法实质就是检测患者室 早后窦性心律是否存在先快后慢的现象
2、减压反射的中枢
主要位于延脑的 加压区(A、T)及 减压区(C、N)。 也是心血管活动调节 的神经中枢。
.
减压反射
3、减压反射的传出神经
1)交感缩血管神经(普遍存 在各种血管), 经ą、ß受体 起作用
2)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
心交心感交神经 感神 经
交感缩血管神经
.
心迷走神经
减压反射
减压反射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