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意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意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意思《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浪淘沙》这三首古诗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的重要内容,它们分别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生体验。

《宿建德江》译文:把船停靠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太阳落山时新的愁绪又涌上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好像更加与人亲近。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夜宿建德江边,独自一人观赏江景的情景。

诗中运用了极其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刻画了夜色深沉、明月高照、江水澄清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乌云上涌,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则是苏轼的著名作品,诗中描述了他在望湖楼观看湖上暴雨的景色。

诗人运用大胆、夸张的手法,将自然现象人性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暴雨突降、狂风突起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浪淘沙》译文:八月涛声如万马奔腾般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注释: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浪淘沙》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佳作,以生动的描绘和热烈的赞美表现了黄河的雄伟景象。

诗人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感受,用壮阔的笔触勾勒出了黄河万马奔腾的磅礴景象,仿佛让读者亲眼目睹了这一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

在诗中,刘禹锡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将黄河的波涛汹涌和雄伟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黄河的威力和魅力,更是表达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深深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

诗人对黄河的赞美,实际上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古诗赏析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古诗赏析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古诗赏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组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译文: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

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

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

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赏析:第一首诗写的是坐船时所见。

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

他那时是坐在船上。

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忽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

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来,一眨眼间,便泼下一场倾盆大雨。

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花,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纷纷打到船上来,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珠一起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

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

可是诗人朝远处一看,却知道这不过是一场过眼云雨,转眼就收场了。

远处的群山依然映着阳光,全无半点雨意。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

这片黑云,顺着风势吹来,也顺着风势移去。

还不到半盏茶工夫,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平静。

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又是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抓住几个要点,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

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

“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

“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

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笔记一、《宿建德江》《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佳作。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1.原文: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注释:(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

(3)烟渚:烟雾弥漫的小洲。

(4)日暮:天色将晚。

(5)客愁:诗人自己的忧愁。

(6)野旷:原野空旷辽阔。

(7)天低树:天空比树木还低。

(8)月近人:月亮与人很近。

3.诗意:把船停靠在烟雾弥漫的小洲旁,夕阳西下,诗人自己的忧愁又新增一层。

原野空旷辽阔,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月亮与人很近。

4.笔记:(1)这首诗的前两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描绘了诗人停船靠岸的画面,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思乡之情。

(2)后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天空比树木还低,月亮与人很近,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和亲近的感觉,更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3)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画面感极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他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的一首佳作,描写了杭州西湖夏季的美丽景色。

1.原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弄,谁见浮生烦恼无?2.注释:(1)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2)望湖楼:又名“看经楼”、“观潮楼”,位于杭州西湖边。

(3)醉书:饮酒后写诗。

(4)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翻涌如墨汁尚未遮住山峰。

(5)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珠子乱入船中。

(6)卷地风来忽吹散:一阵卷地大风吹来,把乌云吹散了。

小学6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精选课后练习3(含答案)

小学6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精选课后练习3(含答案)

小学6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精选课后练习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移舟泊烟渚.。

()A.陆地上的小面积水域B.水中间的小块陆地2.黑云翻墨..未遮山。

()A.翻动的墨水B.打翻的墨水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稻米是浙江、江苏两省的重要产区。

B.一会儿,我们就清洁了好几处不干净的地方。

C.党中央大力重视并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

D.每个同学都应该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给加点的字或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4.日暮客.愁新()A.宾客B.顾客C.指诗人自己5.野旷.天低树()A.空阔B.心境阔大C.荒废,耽搁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A.书本B.书写C.书信7.明月别枝..惊鹊()A.别的树枝B.离开树枝C.横斜突兀的树枝8.和“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描写的意境极为相似的一句是()。

A.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与“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火。

B.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望湖楼”在()。

A.浙江金华B.扬州瘦西湖边C.杭州西湖边11.辛弃疾和孟浩然,分别是哪个朝代的人?()A.北宋、明B.南唐、南宋C.南宋、唐1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两处对偶句,它们是()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②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③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④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二、诗词曲鉴赏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苏轼阅读答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苏轼阅读答案

篇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苏轼阅读答案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请依次写出这四个场景。

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什么 黑云翻滚、大雨倾盆、风吹云散、水天相接。

匆来匆去。

篇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苏轼阅读答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译文快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苴一)译文快 语文贱货憧羽sxe92014-10-22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 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从地而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望湖楼下,水而平静得像青天一 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篇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苴一苏轼阅读答案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备析W72年(熙宁五年),在杭州任通判。

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 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洒,写下五首绝句。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写的是坐船时所见。

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

他那时是坐在船上。

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

忽见远处 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

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 上奔来,一眨眼间,便泼下一场倾盆大雨。

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花,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 纷纷打到船上来,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珠一齐撒下,船篷船扳・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

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

可是诗人朝远处一看,却知道这不过是一场过眼云雨,转眼就 收场了。

远处的群山依然映着阳光,全无半点雨意。

开头两句写的就是这场景象。

这片黑云,顺着风势吹来,也顺着风势移去。

还不到半盏茶工夫,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平 静。

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又是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诗人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抓住它几个要点,写得如此鲜明,富于情趣,颇见 功夫。

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0 "未遮山"是 骤雨才有的景象。

六上一单元3《古诗三首》一课三单

六上一单元3《古诗三首》一课三单
第二课时:
任务一:想象画面,体会“风云”
学习提示:
(一)小组结合自学资料以及插图、注释合作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小组内一人一句,先说说诗句中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再试着用一段话把这幅画描述出来。尽可能把画面呈现的更丰富。
(二)思考:四幅画连起来看,画中的云、雨、风、水分别有什么特点?
抓住“翻墨”体现云的浓厚,“跳珠”“乱”体现骤雨极大,“卷地”“忽吹散”写出了风来势汹汹,但去的也快,“水如天”写出湖水平静如镜。朗读想象,从这些特点中,感受到诗中画面动静变化之快。
(一)挖空练习背诵。
(二)小组内抽背。
(三)全班抽背。
练习单
第一课时练习:
1.【课内】《宿建德江》诗人借月亮表达了的情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人借月亮表达了的情感。
2.【课内】带“月”字的飞花令:
露从今夜白,。
,江枫渔火对愁眠。
,清泉石上流。
,万里长征人未还。
3.【课外】背诵并默写今天学习的两首古诗。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一课三单”
教学内容
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德、鹊、蝉”3个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通过对比阅读、问题驱动、联想和想象,从阅读中想开去,感受月色在不同作者笔下从物象到意象的“变形”,了解“变形”其实质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二)组织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1)成功标准:
①能读准字音,能读出节奏。
②能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
③能结合资料,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2)《宿建德江》自学成果展示。
①关注“移舟泊烟渚”中多音字“泊”和“渚”的读音。

【精品】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内阅读一(4篇,部编版,含答案)

【精品】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内阅读一(4篇,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课内阅读一(一)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这段话作者是按从()到()顺序写的。

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特点,作者用了()、()、()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骤雨初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

在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

(三)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1.作者将“花”比作什么?2.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四)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体裁:诗题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名字:苏轼年代:宋代描述: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翻译: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译文: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原文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

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青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1072年(熙宁五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

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诗写坐船时所见,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

赏析三:艺术特色作者抓住几个要点,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

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

“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

“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

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

赏析四:语言赏析这首词一如既往得延续了苏轼汪洋恣肆,明白畅达的行文风格构思巧妙又不着痕迹,作者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小学6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精选课后练习2(含答案)

小学6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精选课后练习2(含答案)
2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此句中,词人由“________”联想到“______”。在词人的感觉中,以蛙声说丰年,洋溢着________的心情。
26.看拼音,写词语。
乡亲们都自发地来帮老汉收割稻谷,这种热心助人的měi dé(______)令人称道,就连叽喳的xǐ què(______)和呜叫的qiū chán(______)也为之叫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词句“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的特点,写出你联想到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名句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5.明月别枝惊鹊。( )
A.花、叶离枝而落B.横斜突兀的树枝C.别的树枝
6.路转溪桥忽见。( )
A.看见B.对事物的看法C.同“现”,显现,出现
7.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句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风、月、蝉、鹊等都是平常的景物,虽然组合巧妙,却仍显得平淡。
B.月光明亮,鹊儿惊飞,自然就会引起“别枝”摇曳;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夜间的蝉鸣声就特别令人感到清幽。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边光景一时新。
7、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8、《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作家写的自传体三部曲是分别是《童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详解及练习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详解及练习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古诗词三首知识精讲2.课文主旨《宿建德江》中,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的是西湖夏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写出了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三)手不释卷1.宿建德江宿建德江①孟浩然移舟泊烟渚②,日暮客愁新③。

野旷天低树④,江清月近人⑤。

(1)词句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②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③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④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⑤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2)诗句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①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②,白雨跳珠乱入船③。

卷地风来忽吹散④,望湖楼下水如天⑤。

(1)词句注释①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②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③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④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⑤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2)诗句译文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

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

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

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①·夜行黄沙道中②明月别枝惊鹊③,清风半夜鸣蝉④。

小学6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精选课后练习3(含答案)

小学6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精选课后练习3(含答案)

小学6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精选课后练习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移舟泊烟渚.。

()A.陆地上的小面积水域B.水中间的小块陆地2.黑云翻墨..未遮山。

()A.翻动的墨水B.打翻的墨水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稻米是浙江、江苏两省的重要产区。

B.一会儿,我们就清洁了好几处不干净的地方。

C.党中央大力重视并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

D.每个同学都应该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给加点的字或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4.日暮客.愁新()A.宾客B.顾客C.指诗人自己5.野旷.天低树()A.空阔B.心境阔大C.荒废,耽搁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A.书本B.书写C.书信7.明月别枝..惊鹊()A.别的树枝B.离开树枝C.横斜突兀的树枝8.和“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描写的意境极为相似的一句是()。

A.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与“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火。

B.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望湖楼”在()。

A.浙江金华B.扬州瘦西湖边C.杭州西湖边11.辛弃疾和孟浩然,分别是哪个朝代的人?()A.北宋、明B.南唐、南宋C.南宋、唐1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两处对偶句,它们是()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②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③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④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二、诗词曲鉴赏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答:两首诗词都写了月夜的景色,同是明月,但在两首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却完全不同。

《宿建德江》中诗人受到打击,恰好此刻正是黄昏时分、人们返家的时候,
诗人的心头又增添了新的愁绪,不由得思念起亲人,心情倍加孤寂愁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等词语富有画面感,并充满情趣,写出了词人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感受到丰收时内心的喜悦,表达了词人夜行黄沙道时内心轻松愉悦的情感。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答: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

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入小船中。

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和云都吹散了。

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②[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________注释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________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夜行黄沙道中]词题。

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

③[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④[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⑤[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⑥[见]同“现”。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含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含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含答案朗读课文1.我已经读了遍诗词,我能把课文读得(达标请打“√”)正确()流利()有感情()2.我能背诵这三首诗(),我还能默写这三首诗。

()(达标请打“√”)生字新词1.给下列生字注音。

渚()轼()遮()2.描一描,写一写,并口头组词。

3.我认识了多音字,能注音,还会组词。

宿()泊()()()()()散()转()卷()()()()4.在古诗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日暮稻花茅店社林蛙声别枝鸣蝉惊鹊西江月建德江德蝉鹊预习完,我(有没有)地方不明白。

有的话请写在横线上。

1.搜集有关描写月夜的古诗词,并尝试分享给大家。

2.搜集孟浩然、苏轼、辛弃疾的资料及这三首诗的写作背景。

参考答案朗读课文1.我已经读了略遍诗词,我能把课文读得(达标请打“√”)正确()流利()有感情()2.我能背诵这三首诗(),我还能默写这三首诗。

()(达标请打“√”)生字新词1.给下列生字注音。

渚(zhū)轼(shì)遮(zhē)2.描一描,写一写,并口头组词。

3.我认识了多音字,能注音,还会组词。

宿xiǔ(一宿)泊bó(停泊)行xíng(行人)sù(宿舍)pō(水泊)háng(银行)散sǎn(散文)转zhuǎn(旋转)卷juǎn(一卷)sàn(散步)zhuàn(转动)juàn(试卷)4.在古诗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日暮稻花茅店社林蛙声别枝鸣蝉惊鹊西江月建德江德蝉鹊《宿建德江》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通过在夏天夜行乡间所见到的情景,流露出自己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预习完,我(有没有)地方不明白。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宋] 苏轼黑h ēi 云y ún 翻f ān 墨m ò未w èi 遮zh ē山sh ān ,白b ái 雨y ǔ跳ti ào 珠zh ū乱lu àn 入r ù船chu án 。

卷ju àn 地d ì风f ēn ɡ来l ái 忽h ū吹chu ī散s àn ,望w àn ɡ湖h ú楼l óu 下xi à水shu ǐ如r ú天ti ān 。

诗词赏析:第一首诗写的是坐船时所见。

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

他那时是坐在船上。

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忽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

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来,一眨眼间,便泼下一场倾盆大雨。

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花,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纷纷打到船上来,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珠一齐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

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

可是诗人朝远处一看,却知道这不过是一场过眼云雨,转眼就收场了。

远处的群山依然映着阳光,全无半点雨意。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

这片黑云,顺着风势吹来,也顺着风势移去。

还不到半盏茶工夫,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平静。

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又是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抓住几个要点,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

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

“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

“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

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②[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________注释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________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夜行黄沙道中]词题。

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

③[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④[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⑤[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⑥[见]同“现”。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六年级上册语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年级上册语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学古诗四步法: 释诗题 知诗人 明诗意 悟诗情
望湖楼醉书
苏轼
1.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2.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黑云翻墨未遮山, 遮:遮盖,掩盖。
白雨跳珠乱入船。
3.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 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卷地风来忽吹散,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5.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
望湖楼下水如天。 成一片。
这是一场( ② )的雨。
①急雨
②大雨
③很美
人们描写一场雨,基本会按雨前、雨时、雨后的 顺序来写。苏轼写这场西湖雨,是不是也遵循了这样 的顺序?你能找出相对应的诗句吗?
雨前:黑云翻墨未遮山 雨时: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后: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明 诗
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欣喜、 赞赏
悟 诗 情 作品抓住云黑、雨亮、风猛等夏
天特有的景象,绘声绘色地描写
了杭州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
情景,流露了诗人对望湖楼下的
西湖景色的喜悦之情。
关于这首诗是“醉书”,“醉”字可以说
是诗人被雨之状景所陶醉,也可以理解为“醉
资 酒之后所作”。苏轼遭贬,整日寄情于山水, 料 以酒消遣度日。
苏轼作品: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走近作者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人 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 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豪放派词 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等, 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 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部编版六年级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习题及答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习题
一、古诗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1)请简要描绘诗中所呈现的“西湖骤雨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描写夏雨方面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欣赏。

读下面两首诗,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参考答案
一、(1)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间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2)(下面说法答出一种即可;如果有其他说法可视其合理程度酌情给分。

)对比。


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视觉感,突出了骤雨突至的情景。

比喻。

用“打翻的墨汁”来比喻来势之猛的乌云,用“跳跃的珍珠”来比喻乱纷纷飞溅的雨点,“水如天”又写出雨过天晴、风平浪静的开阔之境。

二、略。

六年级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年级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年级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年级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在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首令人印象深刻的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以其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意境,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夏日西湖的绝美画卷。

诗的原文是这样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开篇就用“黑云翻墨未遮山”描绘了一幅令人震撼的画面。

乌云如同打翻的墨汁一般,迅速地在天空中蔓延开来。

一个“翻”字,把乌云的动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那乌云有着自己的意志和力量,在肆意地翻滚着。

而“未遮山”又让我们看到了远处山峦在乌云下若隐若现的景象,增添了一种层次感和空间感。

紧接着,“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把我们的视线从天空拉到了湖面。

那雨点就像是白色的珍珠,欢快地跳跃着,争先恐后地落入船中。

“跳珠”这个比喻,将雨点的活泼和灵动表现得极为生动,让人仿佛能听到雨点打在船上的噼里啪啦声。

一个“乱”字,更是写出了雨势的迅猛和毫无规律,让整个场景充满了紧张和刺激。

然而,就在这雨势汹汹之时,一阵狂风突然席卷而来,“卷地风来忽吹散”。

这风来得如此突然,如此迅猛,瞬间就将那漫天的乌云和倾盆的大雨吹散。

这一转折,既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幻无常,也让我们对接下来的景象充满了期待。

果然,最后一句“望湖楼下水如天”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惊喜。

雨过天晴,望湖楼下的湖水碧波荡漾,平静如镜,水天一色,仿佛刚才的那场狂风骤雨从未发生过。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苏轼的这首诗,短短四句,却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他不仅展现了出色的观察力和描绘能力,更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对于六年级的同学们来说,学习这首诗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让同学们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以其生动的描写和独特的意境,能够激发同学们对古诗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古诗的魅力所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说(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说(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说(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说第1篇】一、说教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七单元的第一篇。

本文是一首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古诗,作者苏轼以精炼的文字展现了一场急来骤去的西湖雨。

文章既有写景的语句,又隐藏人物内心活动,是一篇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很好的范例。

1.教材地位:课标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作品的感情。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品味作品内容和情感。

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例的古诗学习课,旨在让学生抓住诗中关键的字词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同时,以《语文课标》为准绳,把教材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将同类型的古诗进行整合。

在读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基础上,对同是写雨的古诗进行同类拓展,对于学生诵读积累优秀诗文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

(3)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词析句方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感受疾风骤雨之美和诗人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难点:学习品词析句的方法,感受诗的美,爱上古诗词。

对于高段的学生,学习古诗有了一定的方法。

不同的是一千个读者同读苏轼的这一首诗,就能读出一千个苏轼。

个体不同,能力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造就了学生不同的理解。

因此,在突破重难点方面,先让学生抓关键词自主学习进行批注,然后再思想交流,碰撞火花。

4.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侧重以一首诗带多首同类古诗,通过自主品读,多层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西湖雨的大、猛、急。

教学中,以一首为例,以渗透方法为主,沿着一首教下去,学下去。

教深刻,学扎实。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情景引读法2.交流法3.拓展法①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多种形式的读,通过创设情景来引导学生诵读,在引读中加强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解释下词语的意思。

翻墨水如天
2、用“/”划分朗读停顿。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4、诗中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2、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3、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

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4、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
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

“翻墨”与“跳珠”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色绘声绘形,极为传神。

5、(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3)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6、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