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上《第一章 声现象》教案
苏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第一章 声现象》word教案 (2篇)
课题第一章《声现象》自主空间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速;声波的反射;回声2、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来源;噪声的危害;噪声的防治4、声的利用:超声波;次声波;超声波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中的一些应用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速;声波的反射;回声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教学流程一、知识回顾:1、声音是由于物体而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我们把它叫做,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
声音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声音传递信息。
(能或不能)3、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和.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较高.4、音调是指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声源振动的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5、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
频率的单位为,例如:某音叉每分钟振动3000次,其频率为 Hz。
6、是指声音的强弱,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越大。
7、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有关。
8、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
9、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中最慢。
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次声音,第一次是在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传播的。
10、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
11、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而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是指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波形是的。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或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 。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1第一章-声现象》word教案设计-.docx
声现象发声的钢尺在振动甲乙图1. 1—1说明①试试看:将敲响的音叉的叉鼓接触水面可见溅起水花,如图1-1-1乙所示,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②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所谓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③“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些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如图1. 1 —2所示.(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如图1. 1-3所示.图1. 1-2击掌后声音通过水传到鱼儿,鱼儿游开了乙图 1. 1-3⑶•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说明:①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②15°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中快,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甲在气体中快.4.人耳的构造如图1. 2—1所示,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图1. 2—1人耳的构造图1.2—2声音怎样传到人耳5.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如图1. 2—2所示,外界传来的声波引起鼓膜振动,就像鼓槌击鼓使鼓皮振动一样;当鼓膜振动时,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也跟着振动;这种振动又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便听到了声音.其过程简图如图1. 2 —3.说明人耳听到声音要四个条件:一是有声波到达人耳;二是人的听觉系统不出现故障;三是声响达到一定数量;四是声咅的频率在某一范围内(见下节).|声音鼓膜振动一听小骨振动|一|听觉神经|一赳]園1 9-7. A HU斤別击咅的时稈图1・2-3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6.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声方式叫骨传导.如图1. 2 一4所示,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还能继续谱写出伟大的作品来,就是用牙齿咬住一根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弦上,当他弹出一个音阶时,声音7.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从而能辨别声源位置的现象.如图1. 2—5所示,若声源在人耳的左声源边,一方而,左耳距声源近先听到,右耳距声源远,后听到,声音到达左右耳时间的不同,便形成了方向感.另一方面,由于人头部对卢盲的拖蔽作,用,左耳听到的卢首比右耳强一些.总之,声咅传到两只耳朵的吋刻、强弱及其他特征都不同.这就是双耳效应. 8.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1)频率:物体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其单位为赫兹(Hertz),简称赫,用符号脱表示.如图1. 3—1所示,找一张旧年历卡片(或者有弹性的硬纸板),一辆自行车.把自行车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拿着硬纸片,让纸片的一头伸到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先慢慢转,这时可以听到纸片的“轧轧”声;再加快转速,纸片发出的声调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 纸片就会尖叫起来了.很明显,纸片音调的变化,是和纸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即频率)有关。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对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的复习。
复习的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乐音与噪音、声速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掌握声速的概念。
2. 能够运用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声速的概念。
难点: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声波图形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音叉、尺子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例子。
2. 知识点复习:(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
(4)乐音与噪音:乐音是指音调、响度、音色均匀变化的声音,噪音是指音调、响度、音色不均匀变化的声音。
(5)声速:声速是指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0米/秒,在水中约为1500米/秒。
(1)为什么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声音的音色不同?(2)为什么在冬天,声音传播的距离比夏天远?4. 随堂练习:(1)判断题: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对/错)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4. 乐音与噪音5. 声速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___中传播最慢。
(3)音调与________有关,响度与________有关,音色与________有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教案与反思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教案与反思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教案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教案与反思这篇文章共17077字。
相关文章
《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1、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言、赠送、《《傅雷家书》知识要点》:1、《傅雷家书》知识要点简介:《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苏科版
江苏省沭阳银河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苏科版年级学科课题备课人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5、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及其应用。
重难点重点:理解乐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难点: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音调及其影响因素课时 1 时间一、知识纲要(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物体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即声音可以在____、____和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中传播。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____中传播的最快,____中传播的最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m/s。
(二)乐音的特征乐音是物体____振动产生的,它三要素是指____、____和____,其中振幅越大,________;频率越高________。
声源不同,发声的____不同。
(三)噪声及其控制噪声是物体____振动产生的,影响人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也是噪声。
我们可以在___、___和____处减弱噪声。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叫做超声波,_______叫做次声波。
超声波可以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次声波可以用来________________。
二、考点解析知识点一: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知识点二:关于乐音的三个特征问题(要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A、(1)(2)B、(2)(4)C、(1)(3)D、(3)(4)知识点三:环保问题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声现象》的复习教学,旨在帮助幼儿们巩固对声音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复习课时,我采用了直观演示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幼儿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声音的奥秘,提高他们对声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能够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声音的传播和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幼儿们理解和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难点在于让幼儿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传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扬声器、音叉等声音产生装置。
2. 泡沫、纸板等不同介质。
3. 实验记录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引导幼儿们注意声音的差异,引发他们对声音的好奇心。
2. 演示实验:展示扬声器和音叉的振动产生声音的实验,让幼儿们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产生。
3. 亲身体验:让幼儿们亲自触摸扬声器和音叉,感受它们的振动,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
4. 实验观察:将扬声器放在不同介质上,让幼儿们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并记录下来。
5. 小组讨论:让幼儿们分组讨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共同探讨声音传播的原因。
7. 课后巩固: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幼儿们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幼儿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传播的现象,并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这节课进行反思,看看幼儿们的反馈和表现,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同时,我也会给幼儿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让他们能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深入学习声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声现象》复习教学时,我注意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综合实践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综合实践一、教学内容1. 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2. 掌握声音的强度和分贝的概念;3. 学会使用分贝仪进行声音强度的测量;4. 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5. 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知道声音的强度和分贝的概念;2. 学会使用分贝仪进行声音强度的测量;3.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分贝的计算方法,控制变量法的运用;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隔声性能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贝仪,不同材质的隔音材料(如泡沫、海绵、木板等),实验桌,椅子;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笔,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电影院内的隔音效果,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2. 讲解: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介绍分贝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讲解控制变量法的运用;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分贝仪测量不同材料之间的隔声性能,记录实验数据;4. 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6. 练习: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传播原理;2. 分贝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4. 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比较。
七、作业设计1. 实验报告:描述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2. 思考题: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差异的原因;3. 练习题:计算一个特定声音的分贝值,解释其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思考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2. 学生拓展延伸: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探究其他影响隔声性能的因素,如厚度、结构等,进行小研究。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均包含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要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这堂《声现象》的复习课有着明确的思路和目的。
我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孩子们能够复习和巩固之前所学的声音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复习和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特性,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声音的传播和接收的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的影响因素。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如鼓、锣、木鱼等)、音响设备。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色纸张。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首孩子们熟悉的歌曲,引导他们关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然后,向孩子们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即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 讲解与演示:利用投影仪和电脑,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通过实验器材的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3. 实践活动: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分配实验器材,让他们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享与讨论: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实验成果,引导孩子们讨论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的特性的影响因素等。
6. 拓展延伸: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生活中与声音相关的故事或现象,引导他们发现和理解声音的奥秘。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声音的传播和接收的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的影响因素。
2.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孩子们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的理解程度。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全章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全章教学设计前言在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中,第一章《声现象》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章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以及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文将依据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大纲,设计一套全章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懂得声音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现象;3.理解声音的强度和音调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验测量和比较它们;4.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1 声音的产生1.1.1 声音的定义和特点 -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对声音进行定义和特点的总结; - 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能够传播到人耳并产生听觉感受。
1.1.2 声音的产生实验 -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声音产生实验,例如用橡皮球拍打空气,用各种乐器演奏等; -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原理。
1.2 声音的传播1.2.1 声音的传播方式 - 通过图示和实验,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为机械波; - 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差异。
1.2.2 声音传播速度 - 通过实验和计算,让学生测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引导学生发现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并且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1.3 声音的强度和音调1.3.1 声音的强度 - 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测量声音的强度,并引导学生探索强度与声波振幅和距离的关系; -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度单位分贝(dB),并能够应用分贝进行声音的比较。
1.3.2 声音的音调 - 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测量声音的音调,并引导学生探索音调与声波频率的关系; - 通过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让学生了解高音和低音的声音特点。
1.4 声音的应用1.4.1 声音在通信中的应用 - 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在电话、广播和电视等通信工具中的应用; - 让学生了解信号的传输、接收和转换原理,以及声音在通信中的重要性。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综合实践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综合实践教案我设计这节声现象综合实践课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声现象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和声音的特征,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声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实验器材和相关的学习资料。
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
我会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一个密封的塑料袋中,然后让学生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闹钟的声音是否发生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实验,让他们通过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观察音调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在学生掌握了音调的变化规律后,我会引导他们进行一个实践活动,让他们用手拍打桌子,观察声音的响度变化。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游戏,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听辨,区分不同乐器的音色。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了解到音色与发声体材料和结构的关系。
在这节课的活动中,我会特别强调声音的传播过程和声音的特征,这些都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通过观察和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在课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让他们思考如何运用声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减少噪音污染,如何选择合适的乐器等。
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节声现象综合实践课,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声现象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并培养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第一章声现象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鼓、梳子、应纸片
预习要求
阅读课文,通过科学想象和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教学过程
复备课
一、导入新课
提问:
(1)什么叫响度?它与什么有关?
(2)什么叫音调?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乐音的第三个要素----音色.
二、新课教学
三、总结: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作业:
《同步导学》
教后记
课题
第二节声音的特征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时
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三要素,懂得响度,音调和音色的物理意义。
2.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
教学
重、难点
1.有关响度和音调的区别在生活中并不非常明显,但是有本质的区别,
2.在教学中贯穿科学探究的理念和流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模仿和使用它。
我们再来做个游戏,请大家用书本挡住眼睛,我任意请同学读一句古诗,请你把他的姓名大声说出来。
现在有一种叫做“模仿秀”的歌唱节目,你想模仿得像歌星一样,至少要哪几方面学得象?我们再来唱一段,先体会一下。
三、本课小结
提问:你在这一课学到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同步导学>>
教后记
课题
第三节 噪声及其控制
课时
噪声的等级与危害
上面列举的这些噪声都是我们不愿意听到的,是我们不需要的,甚至是我们难以忍受的。它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且还有可能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请第二小组代表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噪声危害。
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我们就要通过各种途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声音的产生过程和传播特性;•掌握声音的基本概念和量度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与声音相关的问题;•培养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2. 教学内容•声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和性质•声音的量度方法3.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导入学生对声音的概念和了解程度,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为新的知识做铺垫。
第二步:声音产生与传播(25分钟)1.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声音的产生方式;2.给学生示范不同方式的声音产生并观察;3.分组小实验:要求学生准备好小石子,分别扔入水面、沙堆和墙壁,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4.学生小组分享实验观察结果;5.教师扩展:讲解声音传播的一些实际应用,如声呐、超声波等。
第三步:声音的特性和性质(40分钟)1.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声音的特性,如音调、音量、音色等;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声音的影响;3.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声音的频率和音调之间的关系实验;4.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和讨论。
第四步:声音的量度方法(30分钟)1.介绍声音的量度方法,如噪声级、声强等;2.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量度方法的实际应用;3.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完成一个声音的量度实验;4.学生小组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评估。
第五步:小结与评价(10分钟)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接受教师的评价和指导。
4. 教学资源•教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和实验材料•小石子、水面、沙堆、墙壁等实验材料5.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探讨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方式;•学生之间小组合作实验,互相分享和讨论实验结果;•教师对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进行点评和指导。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个关于声音的科普小报告,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量度方法,字数不少于800字。
7.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思考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特性。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物理复习教案时,我的意图是以互动和体验为主,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帮助孩子们复习和巩固声现象的相关知识。
我希望通过这个复习课,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回顾和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激发孩子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和回声的产生。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概念。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扬声器、音叉、泡沫球、绳子、长颈鹿玩具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圈,然后用扬声器播放一首欢快的音乐,让他们感受声音的传播。
我会问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声音是从哪里来的?”2. 复习声音的产生:我会拿着一个音叉,敲击音叉并将其靠近泡沫球,让孩子们观察泡沫球的跳动。
然后我会问孩子们:“为什么音叉敲击时会发出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3. 复习声音的传播:我会让孩子们拿着绳子,一人抓住一端,然后让我站在中间振动绳子,让孩子们观察我的动作并听到声音。
我会问孩子们:“声音是如何通过绳子传播的?声音传播需要什么介质?”4. 复习声音的特性:我会拿出一个长颈鹿玩具,让孩子们摸一摸长颈鹿的脖子,并观察它的声音。
然后我会问孩子们:“为什么长颈鹿的声音听起来不一样?声音有哪些特性?”5. 实践活动:我会让孩子们分成小组,用纸和笔制作一个简易的乐器,并让他们演奏出不同的音调。
然后我会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奏,观察音调的变化。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声音的传播和回声的产生。
2.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复习和巩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1声现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1声现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乐趣、富有挑战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中的“1声现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声音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声音,理解声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合作交流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声音的频率和音调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音叉、尺子等);学具:笔记本、画笔、实验报告单。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声音现象,如雷声、鸟鸣、音乐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观察扬声器和音叉的实验,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4. 探究声音的特性: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了解声音的特性。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1. 声音的产生: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声音传播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3. 声音的频率和音调的关系:让学生掌握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的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认为优点在于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1声现象
着上山峡了机时写的字体,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已突破每秒12亿次。
[说一说]同学们,你能说出物理学对人类还有哪些贡献呢?[小结归纳]物理学的重大发现,有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可谓功勋卓著。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附:随堂练习[1]下列物理现象中:(1)地热喷泉;(2)闪 电;(3)乐音和噪声;(4)钱江涌潮。
属于力现象的是;热现象的是;电现象的是;光现象的是;声现象的是。
[2] 太阳照着树,会在地上留下影子,我们注意到,时间不同,树影也不同。
能否用树的影子来记录白天的时间呢?关于这方面的应用,你还知道哪些?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总结](1)物理现象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它包括:力、热、声、光、电等到现象。
(2)物理学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课后准备:玻璃杯、(熟)鸡蛋、精食盐、回形针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平时见到过哪些物理现象?学生:……导语二师: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你们对这些物理现象是怎么思考的?又是怎样怎样的?为了揭开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进行科学探究。
学习物理就是要学会科学探究,那么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读一读]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
[想一想] 要探索自然界存在的无穷奥秘,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
科学家是通过科学探索去认识它们的,科学家是如何研究的呢?[小结归纳]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
当然上述步骤中贯穿着交流和合作的过程。
[体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1.怎样使鸡蛋上浮和下沉?如图所示,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鸡蛋沉入水底.[想一想]如何使鸡蛋上浮呢?[试一试]向杯子水中加盐并不断搅拌,会发生什么现象?[想一想]如何使鸡蛋下沉呢?[试一试]向上次实验的杯中加水并不断搅拌,会发生什么现象?[想一想]能不能使鸡蛋悬浮在水中呢?[试一试]向上次实验的杯子水中加适量的盐并不断搅拌,直到鸡蛋悬浮为止.2.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器材:玻璃杯(塑料杯、纸杯)、回形针、水、食盐步骤:取一只杯子,在杯中倒满水[猜想]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请猜想一下,水是否会溢出?学生:不会(或会)[试一试] 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观察水溢出了吗?学生: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八上《第一章 声现象》教案
【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4)知道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掌握声速相关的计算。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进行声速的计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要点1】 声音的产生
〖活动〗利用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等身边物品,使它们发出声
音。
试试看,你有多少种方法?
〖分析〗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探究〗音叉的发声
〖质疑〗(1)我们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2)敲击鼓面发声时,鼓面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3)发声的物体一定是固体吗? 。
〖思考〗古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各种声音的声源分别是什么? 。
〖总结〗
【要点2】 声音的传播
〖活动〗(1)你把耳朵紧贴着课桌的一端,你的搭档在另一端用铅笔轻轻敲击,你
听到声音
吗?将耳朵离开桌面,再听敲击声,比较一下两次声音是否一样?
(2)将衣架挂在细绳中央,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仔细聆听。
再用绕有
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你又听到了什么?
(3)把耳朵贴在盛水鱼缸外面,把石头放在水中敲击,你听到了什
么?
(4)将一部正在播放MP3的手机用细线悬挂在广口瓶中央,再把瓶内
空气抽出。
仔细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思考〗如果瓶内空气越来越接近真空,那么声音还能传播出来吗?
〖质疑〗瓶内空气能全部抽掉吗?
〖总结〗
【要点3】
〖思考〗声音传播为什么一定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又以什么形式传播呢?
〖活动〗
〖总结〗
【
要点4】 声音传播的快慢 声速
〖思考〗(
1
)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为什么我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自己的回
声呢?
(2)为什么我们有时能听到回声,有时听不到回声呢?
〖活动〗(1)阅读:课本10页。
(2)估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原理〗速度=路程/时间
〖方案〗
〖讨论〗计时员应从________________
(看到发令枪冒烟、听到枪声),否则计时结果
将会偏____(大、小),所测量的声速将会偏____(大、小或快、慢)。
〖总结〗
第二课时
类型一、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1〗在“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声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敲击产生而发声的二胡是靠振动发声,军号是靠振动发声,“黄河在咆哮”是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例2〗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
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例3〗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
〖例4〗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
起
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
这些现象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例5〗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政府立即展开大救援,有一遇险工
人用铁锤敲打钢管传出声音的办法获救。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
〖例6〗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敲击后,大钟“余音
未
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经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类型二、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例7〗最近日本又发生了一场地震,有关研究人员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
使丧生人数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城市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
施,其中最有效的是()
A. 大声呼救
B. 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C. 见缝隙就钻,从废墟里爬出来
D. 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例8〗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电铃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把瓶内的空气抽出,
声音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
原因是()
A.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B.声源发声太强,换用发声较弱的声源;
C.离瓶远一点,就不能听到声音;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
〖例9〗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大地——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
C.大地——水——鱼D.水——鱼
〖例10〗如右图,在教室里,小明敲响A音叉时,与B音叉的叉股接触的
乒乓球,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也
能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
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
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例11〗如图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
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
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
于。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理由
是:。
类型三、声音是一种波声音具有能量
〖例12〗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
如图
所
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振动 B.一直向左运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静止不动〖例13〗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
然
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
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
鼓声舞动。
这一现象说明()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例14〗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
椭
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
石
粉碎。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声音是一种波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类型四、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例15〗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例16〗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
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
次。
〖例17〗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
波.此处海底的深度为 m。
(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例18〗用录音机把自己朗读或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再播放。
同学们听没有什么意外,自己听
总感到别扭,觉得不象自己的声音,主要原因是()
A. 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和听录音机声音,两种声音传播的途径不同
B. 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
C. 录音机的录音效果差,声音录制后失真
D. 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色发生了变化
〖例19〗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
(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