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_第十章_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政策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第一章目录

第一章>>第二节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方法与 特点


(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方法的特点
1、商品的相对价格在理论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 的地位,而基本上不涉及商品的名义价格与货币 因素变化的影响。 “货币幻觉” 2、往往从两个国家、两种商品(或两个部门)、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简单模型开始分析,然后推广 到较为复杂的模型。 3、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4、静态或比较静态的理论分析。
第一章目录

第一章>>第三节
二、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概述


(二)从绝对成本理论到比较成本理论
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参与国际贸易的每个国家都拥有 具有绝对优势的生产部门。

比较成本学说:认为即使一国缺乏任何具有绝对成 本优势的生产部门,只要各国的不同部门之间存在 生产成本的比较差异,各国按照生产成本的比较优 势进行分工生产,然后进行贸易,就能给各国带来 更多的财富。
第一章目录

第一章>>第一节
三、学习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国家与政府的层次 企业层次 学生个人这个层次
第一章目录
第一章>>第一节
四、学好国际经济学的主要方法

(一)本课程的先导课程
经济学的基础性研究内容 数学分析基础或数理经济学基础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学好本课程的参考方法
要训练与提升自身的理论思辨能力。 平时应该多做习题。 在课外阅读有关国内外的参考文献,特别是
第一章目录
第一章>>第三节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
一、有关国际贸易的一些概念


(一)对外贸易总额、对外贸易差额与对 外贸易总量

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

自由贸易区
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贸易的关税壁垒,按照各自的标准对非 成员国的商品征收关税。 两国之间: 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澳新自由贸易区 多国之间: 1)欧洲自由贸易区(1960年5月3日协议生效,奥地利、丹麦、 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为创始国,冰岛、芬兰和 列支敦士登陆续加入,英国、丹麦、葡萄牙、奥地利、瑞典 和芬兰先后退出)。 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1月1日协议生效,15年建成)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4日签署协议,2010年 建成)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呈燎原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呈燎原之势!
欧洲联盟(27国,3个候选国:克罗地亚、马其顿 和土耳其); 北美自由贸易区(3国);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1国); 非洲联盟(53国); 东非共同体(5国); 南美州国家联盟(12国,2个观察员国); 东盟(10国); 美洲自由贸易区(34国); 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 东亚共同体? ……
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而缺乏进行贸易合作的物质基础; 当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没能给各国带来足够的市场规模时,一些成 员国就需要在共同体以外寻找出路,由此造成一体化组织内部凝 聚力的减弱; 发达国家市场的吸引力导致一体化成员国的离心倾向; 部分国家的政局动荡,政策延续性差(如原东非共同体:肯尼亚、 坦桑尼亚和乌干达)。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与教训
成功的必备条件
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强; 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强; 存在核心国; 存在核心国; 对经济一体化目标的执着追求, 对经济一体化目标的执着追求,能够理性地看待国 家主权问题; 家主权问题; 宗教、文化、社会制度、人权方面的差异不应过大, 宗教、文化、社会制度、人权方面的差异不应过大, 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能太差; 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能太差; 宽容、兼容并蓄; 宽容、兼容并蓄; 各国的政策延续性应较强; 各国的政策延续性应较强; 循序渐进:从市场一体化起步,以内涵发展为基础, 循序渐进:从市场一体化起步,以内涵发展为基础, 适度地进行外延扩张。 适度地进行外延扩张。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关键词、复习与思考答案:第10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卡特尔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关键词、复习与思考答案:第10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卡特尔

第十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卡特尔一、关键词1. 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相对于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是指地理区域比较接近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由政府出面在特定的一体化框架内,通过协调,缔结条约或协定,实施统一的政策或措施,各方互惠互利,以便在经济上实现联合而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2. 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成员方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逐渐减免甚至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从而逐渐实现商品自由贸易,但各成员方独立地保有对非成员方的关税结构和其他贸易保护措施。

3. 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是指成员方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的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实现商品自由贸易,但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关税税率的一体化组织。

4. 贸易创造。

指各成员之间相互取消关税所带来的贸易规模扩大和福利增加。

5. 贸易转移。

指各成员之间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和各成员之间相互取消关税所带来的贸易方向转移,也就是贸易伙伴从组织外国家转换为组织内国家。

6.国际卡特尔。

指跨国界的同类产品的生产者通过某种协议控制产量,划定市场销售份额,将国际市场价格维持在完全竞争价格以上,以获取垄断高额利润为目的的国际寡头垄断的组织形式。

二、复习与思考1. 假定封闭经济状态下产品X的价格在A国是10美元、在B国是8美元、在C国为6美元,并且A国是小国,不能通过贸易影响B国和C国的价格。

如果A国最初对从B国和C国进口的产品X征收非歧视性的100%从价税,那么A国应在国内生产产品X,还是从B国或C国进口产品X?答:如果A国对来自B国和C国的X商品施加100%的从价税,A国将自己生产X商品,因为自行生产的价格是10美元,相比之下,包括关税在内,从B国进口X的商品价格是16美元,从C国进口则是12美元。

2. 以练习题1为基础:(1)如果A国与B国结成关税同盟,A国应在国内生产产品X,还是从B 国或C国进口产品X?(2)A国与B国建立的关税同盟是贸易创造关税同盟,还是贸易转移关税同盟,或两者都不是?答:(1)若A国和B国结成关税同盟,A国从B国进口X商品,这样价格仅为8美元,低于自行生产价格10美元,更低于从C国进口的12美元。

国际经济学完整题库不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完整题库不含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一、名词解释1.重商主义2.自由贸易论3.绝对优势论4.比较优势论5.机会成本6.机会成本递增7.生产可能性边界二、判断题(在括号内填“√”,表示正确;填上“X”,表示错误)1.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是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

( )2.重商主义认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弊得失是完全相反的,你之所得就是我之所失。

( )3.我们墨西哥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得不到什么好处,美国工厂的生产效率太高了,它有那么多的计算机和机械工具,它的工程水平也太发达了。

我们需要关税,要么我们什么也不出口。

()4.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这是绝对差异论的基本观点。

( )5.在现实社会中,当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可以始终保持不变。

( )6.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那么各国间的国际分工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 )7.国际贸易形成的范围是:国际比价必须在两个参加贸易的国家贸易前的国内比价之间。

( )8.如果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具有同样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即使各国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嗜好差异,也不会导致国际贸易。

( )9.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上的各点切线的斜率即为机会成本。

( )10.晚期重商主义的观点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11.一位美国参议员写了下面一段话:“贸易被认为是能够提高所有参与国收入的,至少亚当.斯密或大卫.李嘉图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12.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13.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14. 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

三、不定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作为独立的经济学分支科学,有自身的特点。

下列不属于这些特点的是A.国际经济学不同于区域经济学。

B.国际经济学理论的选择并不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

第一章1.封闭条件下,中国和美国的小麦与布的交换比率分别为1:4和2:5,那么在两国之间展开贸易后,小麦与布之间的交换比率可能为.A.1:6B.2:6C.3:6D.4:62.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那么比较利益理论就仍然有效。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A.正确B.不正确3.作为新贸易理论的核心基础之一,规模经济意味着随着产量增加,()A.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下降B. 平均成本变化不确定,边际成本下降C. 平均成本下降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上升4.以下说法中,()是错误的。

A.绝对优势理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而相对优势理论则是以机会成本递增为前提的B.相对优势理论可以部分地解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C.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D.无论是生产技术差异还是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导致国际贸易产生,都是以两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为前提第二章1.下列() 属于李嘉图模型的假定前提条件。

A.生产过程中使用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B.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C.生产要素可以在两国间自由流动D.生产要素非充分利用因此机会成本不变2.下列()不属于重商主义的观点。

A.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B.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所有贸易参与国的福利水平C.出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入D.进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出3.下列关于技术差异论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分为绝对技术差异论与相对技术差异论B.劳动力在国内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且机会成本保持不变C.参与贸易的两个国家福利水平都可以得到提高D.一国比另一国家的技术优势越大,则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福利增加越大4.下列哪一条不是重商主义的理论主张()A.贸易不是“零和”的B.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C.国家应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D.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第三章1.假定每单位x产品的生产需要4单位劳动与6单位土地,每单位Y产品的生产需要2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00 单位劳动与200单位土地,外国有200单位劳动与300单位土地,则根据H-O理论可推出()A. 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X产B. X 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品本国出口YC. 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产品本国出口.D.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X产品本国出2.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美国与中国相比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则与封闭条件下相比,中美两国进行贸易后()。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 济关系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 双方在贸易、投资、技术转移 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和挑战。
南南合作与南北对 话的挑战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贸易 保护主义、技术转移壁垒、国 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等问题。
未来国际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全球化趋势将继续加强,跨国公司的 全球布局和产业链整合将进一步深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将继续 推动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
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
随着一批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 位和作用将不断提升,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也将持续增大。
绿色低碳经济成为发展主流
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目标,绿色低碳 经济将成为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地位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化中扮演 着重要角色。
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全球经济 增长和繁荣。
中国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ຫໍສະໝຸດ 06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及特点
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
国际贸易结构
指国际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关系。要素禀赋理论认为,资本 丰裕的国家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劳动丰裕的国 家则倾向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强调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能够降低平均成 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在 国际贸易中,规模经济效应可以解释为什么 某些产业会集中在某些国家,以及为什么这 些国家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053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经济学(实验班)、贸易经济、贸易经济(高水平运动员班)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用国际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经济问题和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他们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教育的三个面向培养人才。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主要进行国际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教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决定理论、资本和劳动等要素在国际间转移理论,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等。

其中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和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要求细讲或精讲,资本和劳动等要素在国际间转移理论和经济一体化理论等要求选讲。

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国际贸易组织和协定等要求学生自学。

由于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故授课时以课上面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总成绩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为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代国际经济及中国对外经济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考核方法是写论文,而期末考核方法是闭卷考试。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目的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三节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国际经济学的内容和分析方法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国际经济学2.简述国际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简述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二章国际贸易的传统理论第一节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二节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绝对利益理论2.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相对利益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绝对成本—绝对利益论和相对成本—相对利益论的图形分析,相对成本—相对利益论的利益分析,均衡国际市场的图形分析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解: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掌握:相对成本论与比较优势思想复习思考题:1.简述重商主义的贸易观及政策主张2.试述斯密绝对利益论的基本内容并进行评价3.试述李嘉图相对利益论的基本内容并进行评价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第一节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第二节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第三节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价格曲线、封闭和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国际贸易利益分解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福利线掌握: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运用:国际贸易利益分解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两国贸易价格在2×2模型中的可能区域及贸易利益的分配2.画图说明开放条件下一般均衡第四章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第一节相互需求理论第二节马歇尔的提供曲线教学重点和难点:相互需求模型的扩展,马歇尔的相互供求曲线,国际市场的失衡与均衡,需求变化与贸易效应等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相互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提供曲线的含义与应用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两国的提供曲线2.画图说明国际市场上均衡价格的形成第五章要素禀赋、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第一节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第二节 H-O定理与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的经验检验与补充第四节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教学重点和难点: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广义和狭义),特定要素理论,里昂惕夫悖论与对悖论的解释等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要素禀赋论的观点掌握:特定要素禀赋理论复习思考题:1.试述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2.试述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3.简述里昂惕夫悖论4.简述要素密集度逆转说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第一节规模经济理与国际贸易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规模经济,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新贸易理论的具体观点应用:会使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判断贸易类型复习思考题:1. 画图说明规模经济理论2. 简述生命周期理论3. 产业内贸易指数第七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第一节:雷布津斯基理论第二节: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第三节:贫困化增长与国际贸易教学重点和难点:雷布津斯基理论、技术进步的类型、小国的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大国的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技术进步类型掌握:雷布金斯基定理、小国的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模型复习参考题:1.简述雷布津斯基定理的内容2.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3.贫困化增长的表现与原因第八章关税第一节小国进口关税第二节大国进口关税第三节名义保护率和实际保护率教学重点:小国进口关税效应、大国进口关税效应、名义关税与实际保护率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关税的概念和作用运用:大国、小国的关税效应、关税保护率复习参考题:1.画图说明小国征收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2.画图说明小国征收进口关税的一般均衡3.画图说明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4.画图说明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一般均衡5.推导有效保护率并说明其经济意义第九章非关税壁垒第一节进口配额1.进口配额分析2.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第二节补贴与倾销1.出口补贴的经济分析2.倾销第三节新贸易保护主义教学重点和难点:进口配额,出口补贴,进口替代品补贴,倾销,反倾销税新贸易保护主义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倾销、反倾销税掌握:配额管理与关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出口补贴的效应复习参考题:1.画图分析小国实施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2.对实施进口配额和征收等额关税进行比较分析3.画图说明出口补贴的经济分析4.画图说明进口替代品补贴的经济分析5.画图说明倾销和反倾销的理论根据第十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2.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第二节关税同盟理论1.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2.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教学重点和难点:关税同盟理论(大国和小国)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掌握:关税同盟的创造和转移效应复习参考题:1. 什么情况下贸易创造在关税同盟中占主导地位2. 什么是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画图说明小国局部静态关税同盟理论第十二章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第一节资本的国际转移1.资本的国际转移及原因2.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二节劳动的国际转移1.劳动的国际转移及原因2.劳动的国际转移图解3.劳动的国际转移与劳动力市场教学重点和难点:古典模型国际生产折中论资本流动效应模型劳动的国际转移图解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资本流动的原因掌握:资本和劳动国际流动的效应模型复习思考题:1.简述对外间接投资的古典模型2.论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3.画图说明资本流动效应模型4.画图说明劳动的国际转移第十三章国际收支平衡第一节国际收支的概念1.国际收支2.国际收支平衡表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第二节国际收支的内容1.经常账户2.资本(金融)账户3.错误和遗漏账户第三节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1.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核算2.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教学重点和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国际收支的含义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国际收支失衡、自动调节机制复习思考题: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居民非居民2.简述国民收入、国际收入账户余额以及储蓄和投资间的关系3.什么是国际收支失衡,可从哪些角度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分析第十四章外汇与汇率第一节外汇与汇率1.外汇2.汇率3.汇率的决定第二节外汇市场1.外汇市场2.外汇市场的职能3.外汇市场的效率教学重点和难点:浮动和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决定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外汇、汇率的定义掌握:浮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汇率决定复习思考题:1.外汇外汇汇率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外汇市场套期保值套汇交易套利交易2.简述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决定第十五章汇率的决定第一节购买力平价论第二节货币理论的汇率决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货币论的汇率决定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一价定理、购买力平价理论掌握: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和货币论的汇率决定复习思考题:1.简述绝对购买力平价2.简述相对购买力平价3.简述货币论的汇率决定第十六章价格调整机制第一节国际收支调节弹性论1.马歇尔—勒纳—罗宾逊条件2.J 曲线效应第二节铸币平价伦教学重点和难点:马歇尔—勒纳条件 J 曲线效应铸币平价论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弹性的基本观点、铸币评价掌握:J曲线效应和马歇尔勒纳条件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马歇尔—勒纳条件2.J曲线效应第十七章收入调节和自动调节机制第一节国际收支调节吸收论第二节国际收支调节乘数论第三节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国际收支吸收论、自动调节掌握:外贸乘数及应用复习思考题:1.简述吸收论2.国际收支调节乘数论3.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第十八章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开放经济的政策目标和工具第二节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内外均衡第三节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内外均衡教学重点和难点:丁伯根法则米德冲突蒙代尔的政策搭配论斯旺的政策搭配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丁伯根法则、米德冲突掌握:蒙代尔政策搭配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非充分就业时的IS-LM-BP模型在固定汇率制下的一般均衡2.画图说明非充分就业时的IS-LM-BP模型在浮动汇率制下的一般均衡3.画图说明蒙代尔的政策搭配理论六、主要参考书[1]〔美〕多米尼克·索尔韦托瑞著,朱宝宪等译.国际经济学(第8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美〕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著,海闻等译.国际经济学(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以〕埃尔赫南·赫尔曼,〔美〕保罗.R.克鲁格曼著,尹翔硕译.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3 执笔人:王佃凯教研室主任:刘宏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王军。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一、概述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深化区域合作,促进经济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市,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大湾区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承载着探索新的区域合作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使命。

自大湾区概念提出以来,粤港澳三地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由于三地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货币制度等,区域经济一体化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深入研究和总结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对于推动大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和地区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九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通车,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便捷流动。

另一方面,产业协同发展态势良好,深圳的科技创新、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广州的先进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行政区划壁垒、政策制度差异、市场一体化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国际经济学答案精简版

国际经济学答案精简版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一、名词解释3、完全专业化:每个国家只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假设只有苹果和电脑两种产品,且A在生产苹果上有相对优势,意味着B在电脑上有相对优势。

则贸易结果是,A 只生产苹果,B只生产电脑,不会出现A或者B同时生产苹果和电脑。

这就是完全专业分工5、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关于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

产品成为商品以交换为前提。

交换就有个比率的问题。

价值以这个比率,也就是以交换价值为其具体的表达形式,因此,价值和劳动的关系从而价值的实质往往被模糊了。

事实的真相是:如果不从历史存在者出发,那么,李嘉图所得到的"社会存在"就只能是抽象知识和概念。

马克思论证和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方式是:"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

"但也正是在这里,马克思讥笑了资产阶级工作者:"在所有的现代经济学家中,巴师夏先生的《经济的谐和》集庸俗之大成。

只有癞蛤蟆才能搞出这种谐和的烂泥汤。

"五、计算题1、假设本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6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8 单位劳动;外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2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4 单位劳动。

两国各有8 单位的可用劳动。

(1)哪国在食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哪国在服装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2)列举一个能够使两国进行互惠贸易的交换率并计算本国与外国的贸易获利分别是多少?2、假设A 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4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3 小时; B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1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2 小时,则:(1)以劳动衡量,A、B 两国生产小麦和布的成本各是多少?(2)如果工资率为6 美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3)如果工资率为1 欧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六、论述题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例外情况是什么?2.为什么说国际贸易是双赢的?国际贸易理论里有一个资源禀赋学说,即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资源与不同的生产优势。

《国际经济学》课程分析

《国际经济学》课程分析

《国际经济学》课程分析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标准学时:72课程类型:理论课《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其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定位与性质《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和国际间资本、劳动力的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

在内容体系上,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这两大部分在名称上通常又分别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对国际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国际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需要掌握的基本政策主要有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福利效应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平衡政策等。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3、国际收支失衡:是指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 经常账户出现的余额靠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余额无法平衡掉,不得不动用 储备资产进行调整的现象,即对外经济出现了必须进行调整的情况。
4、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 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必须大于1,即商品的进出口变化对于价格调整的 反应要大。
3、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组织较低层次的形式,即一体化密切程 度较差的一种形式。成员国间取消关税壁垒,对其他国家各自仍然保持 独立的关税。
4、 关税同盟:经济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除了在成员国 间取消关税壁垒,而且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关税收入按照既定的比例 进行分配。
7、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 认定国际贸易的发生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着差距,
技术差距的产生于缩小会改变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从而使国际贸 易中所谓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即比较利益从一个或一类国家 转移(传导)到另一个或一类国家,一类产品的生产的优势因而从一 个国家转移到另外的国家,国际贸易的价格也因而发生变化。
第5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1、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理论,主要针对国 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并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产 业内贸易理论,有其理论的假设前提、相应的理论解释。对产品的同质 性、异质性与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 算方式。
2、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 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
3、绝对利益:在某一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 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 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 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 的好处。P16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卡特尔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卡特尔
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卡特尔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
01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成立条件
∙ 关税同盟理论
第二节 国际卡特尔
02
∙ 国际卡特尔理论
∙ 国际卡特尔的实践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成立条件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加入了国际卡特尔。
➢ 替代品的出现。即使某种产品的需求弹性非常低,
国际卡特尔控制价格的难度也可能很大。因为当
某种产品价格长期居高不下时,就会刺激企业寻
找替代品,而替代品的出现将威胁国际卡特尔产
品的垄断价格。
一、国际卡特尔理论
(三)国际卡特尔维持价格的理论
➢ 买方是否形成垄断。如果需求方组成某种形式
➢ 1999-2008年,国际油价震荡上行时期。
➢ 2008-至今,经历暴跌-震荡上涨-震荡下跌。
二、国际卡特尔的实践
(三)石油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
➢ 供需关系
➢ 石油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 节能和新能源发展
➢ 经济周期
(四)石油卡特尔的定价策略
用,形成产业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实现外部规模
经济效益。
二、关税同盟理论
(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3. 有利于扩大投资
第一,随着关税同盟内部共同市场的扩大,
风险与不稳定性会下降,吸引成员国中的新厂商
进行投资;第二,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原有厂
商也会增加投资,以便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
成本;第三,迫使非成员为绕开关税同盟的贸易
壁垒,会到关税同盟内投资设厂,以直接投资取
代出口贸易。

第十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政策

第十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政策

• 如下图所示,进口国A国消费者剩余增加 (a+e+c+d),生产者剩余减少c。另外,原来从 C国进口的关税收入(a+b)现在因为改从同盟国 进口而丧失。综合起来,关税同盟对A国的净福 利效应=(a+e+c+d)-c-(a+b)=(e+d)-b。
• 在此,(e+d)为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其中d表 示因同盟内成本低(B国)的生产替代了成本高 (A国)的生产而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e 表示同盟内废除关税后进口价格下降、国内消费 扩大而导致的消费者福利的净增加。b则表示贸易 转移的福利效应。因贸易转移意味着同盟内成本 高的生产替代了原来来自同盟外成本低的生产, 故b表示这种替代所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即贸易 转移减少了A国的福利。这样,关税同盟对A国福 利的净影响可表示成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减少贸 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加入关税同盟对A国是否有 利,取决于贸易创造的福利能否抵消贸易转移的 福利效应。
• 同时,贸易创造还可以增加A国福利水平,其总福 利比结盟之前增加了(f+h)。福利增加的基本原 因是成本更低的B国在该商品国际分工中承担了更 大的生产份额,A国则将资源转向自己有比较优势 的商品生产,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从另一个 角度看,A国增加进口量对B国也有好处。B国可从 扩大出口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使资源得到更充分利 用,生产成本也相应下降。
1958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 卢森堡正式建成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最典型的关 税同盟。
关税同盟意味一国失去关税自主权,因此 具有超国家性质。
• 4. 共同市场
• 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是指在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国之间,不仅完全取消 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 实行了自由贸易,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 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共同市场是 比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更高一级的经济一 体化形式。

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课件

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课件
(2) 为实现上述要素的自由流动,各成员国之间要实施统一的技术标准、统 一的间接税制度,并且协调各成员国之间同一产品的课税率;协调金融市场管 理的法规、以及成员国学历的相互承认等等。 (3)共同市场的建立需要成员国让渡多方面的权利,主要包括进口关税的制 定权,非关税壁垒,特别是技术标准的制定权,国内间接税率的调整权,干预 资本流动权等等。
(1)关税同盟的动态优势
①关税同盟的第一个动态效应就是大市场效应(或规模经济效应)。关税 同盟建立以后,为成员国之间产品的相互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种市 场范围的扩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使生产者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降低成本,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并且可进一步增强同盟内的企业对外, 特别是对非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关税同盟所创造的大市场效 应引发了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
P
SA
DA
Pt
Pu
Pw
Q hf g i O
SB 左图为A国的生产、消费和出口情况, 右图为B国的生产、消费和进口情况。 假设C国的生产成本固定不变,在组成 关税同盟之前,世界价格为Pw,等于C
DB 国的生产成本。B国对来自所有国家的 进口商品一律征收关税,征税后的价格
为Pt,此时A国的出口为fg,B国的进口 量为ab,其中一部分来自A国,从A国
假设A国与B国组成关税同盟,组成关税同盟后共同对外关税假 设仍为t,即组成关税同盟后,A国对来自B国的进口不再征收关 税,但对来自C国的进口仍征收关税。如图所示,B国产品在A 国的销售价格现为PB,低于PC+t,所以B国取代C国,成为A国 的供给者。由于价格的下降,A国生产缩减至OQ3,Q3Q1是A国 生产被B国生产所替代的部分,此为生产效应。另一方面,价格 的下降引起A国消费的增加,消费由原来的OQ2升至OQ4,消费 的净增部分Q2Q4为关税同盟的消费效应。组成关税同盟后,A 国的进口由原来的Q1Q2扩大到Q3Q4,新增加的贸易即是贸易创 造效应,贸易创造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Q3Q1+Q2Q4。除去 贸易创造部分,剩下的Q1Q2部分,原来是从同盟外(C国)进 口的,但组成关税同盟后,则改由同盟内其他成员(B国)进口, 即贸易方向发生了转移,故贸易转移效应=Q1Q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