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技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汽车驾驶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驾驶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驾驶技术》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一)本课程的性质《汽车驾驶技术》课程是学院院级选修课程,同时也是汽车类专业所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

本课程计划开设学时36学时,面向全院师生开设。

(二)本课程的作用1、通过驾驶技术理论及驾驶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2、通过驾驶技术理论及驾驶实习,了解车辆的运行状况,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车辆操作以及装置的使用;3、通过课程学习和训练对道路交通系统构成、交通设施分类与作用进行掌握与分析,了解汽车驾驶相关知识和驾驶基本技术方法,同时掌握正确的在一般道路及特殊道路下的汽车驾驶,了解汽车基本的维护与保养。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系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系统的设计。

课程要面向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整体水平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以促进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要以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的元素设计,如:教学信息的设计、媒体的选择、师资的配置等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

同时,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设必要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环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以应用为主旨,精选课程内容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因此,《汽车驾驶技术》作为一门院级选修课,其应用性和实用性较强,要紧紧扣住应用这一主线,以满足学生实际驾驶需求和安全驾驶为指导原则,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

(三)以能力发展为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以学会知识为目标的传统观念,建立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协作为教育目标的观念。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情景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学会独立学习、自主学习。

《汽车驾驶技术》公共选修课程介绍

《汽车驾驶技术》公共选修课程介绍

《汽车驾驶技术》公共选修课程介绍
《汽车驾驶技术》公共选修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汽车驾驶技术学分:2学分课程编号:0029006
课程属性:公共选修课
课程介绍:伴随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将愈来愈普及,汽车作为现代人首选快捷的交通工具,必须具备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方能驾驶。

为适应高校教育改革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学校决定成立扬大驾校具体负责我校驾驶培训工作,经考核合格后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C1)”。

学习时间安排:
培训方法:
驾校将按照学校教务部门的要求,使用全国统一教材、教案和车辆实施培训,并由学校选派素质良好、技术精湛,通过国家考核的教练员执教。

按国家“大纲”要求,组织培训,确保质量,教足课时,实行三包(包学、包会、包领照)。

学员可以选择教练,也可以根据学员的时间安排培训。

选课方法:以自愿为原则,学生本人至扬大驾校报名或电话联系。

选课对象:全校各年级学生。

选课时间:全年流水报名,随到随学(每批学员招收名额以报满人数为限)。

选课地点:扬州大学运输服务中心,大学南路84号。

联系电话:87972001 联系人:邵志邦 138********,
徐蓓 189********。

学分认定:在籍学生经考核领取驾驶证,可取得公共选修课2学分。

收费标准: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收费。

汽车驾驶教学要求

汽车驾驶教学要求

《汽车驾驶》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性质与内容本课程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选修专业课。

学生通过学习《汽车驾驶技术》,在驾训班接受专业培训。

通过培训使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初步掌握汽车驾驶及维护技术理论,懂得交通安全法规,了解道路运输知识,具备独立操作技能的驾驶员通过本课程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汽车驾驶要领,熟练掌握汽车驾驶技术,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汽车维修奠定实践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1.格守社会公德,增强法制观念,遵纪守法。

2.掌握道路交通法规和安全驾驶常识,了解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能熟练运用交通法规的基本知识指导各种交通环境下的安全行车,培养良好的驾驶作风,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3.掌握汽车基础操作规程和安全、经济行车的驾驶操作理论基础知识,了解特殊条件下驾驶汽车的注意事项。

4.熟练掌握各驾驶操纵驾驶操的操作方法、要领和场地式样驾驶的图式尺寸及其操作方法:5.在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能根据道路交通条件和气侯特点,合格控制车速和选择行驶路线,基本做到:观察周到、判断准确、反应迅速、操作熟练、措施得当,能在确保安全车的情况下,独立地驾驶准驾车辆。

(三)授课课时:90课时(集中培训)(四)课程学分:5学分(五)教学内容与要求(六)实训教学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以现场教学为主,通过示范、模仿、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

实习前要有要求,实习后要有总结、评价。

实习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基本操作的要领,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2、评价方法1)重视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2)把训练质量与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安全驾驶意识。

3)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训练。

4)实习结束后,进行技能考核,并参加驾驶考试,领取机动车驾驶证。

3、教学条件根据学生人数,应提供足够教练车、场地和教练员。

4、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教师教学中要注意收集各种教学资料,如视频等。

《汽车认识与汽车驾驶实习》课程标准

《汽车认识与汽车驾驶实习》课程标准

《汽车认知与驾驶实习》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普通中专和职业中专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汽车认知(1)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注重理实一体教学;(2)通过现场构件的辨识,对汽车各组成有感性的认识;(3)通过现场实物,明确各组成及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2、汽车驾驶实习(1)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注重实践教学;(2)过实车驾驶,对汽车驾驶的关键技术有个初步的认识汽车各组成有感性的认识;(3)通过对驾驶技术的训练,为与汽车相关的专业学习培养兴趣和增强感性认识。

(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汽车结构基本知识与汽车驾驶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60课时,其中汽车认知课时为30课时,汽车驾驶实践课时为30课时。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2学分。

二、课程目标打破“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建立“能力本位型”的课程模式.本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顺利过渡到专业核心课程为前提,突出现场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与汽车各组成部件亲密接触,具备深刻印象.创造出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条件,实现个性化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需要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顺利进入汽车运用行业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汽车驾驶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驾驶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驾驶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汽车驾驶技术》二、学时:74学时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汽车专业专业技能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汽车驾驶的基本操作方法,熟悉交通安全法规,为以后都汽车驾驶奠定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汽车行驶的理论常识;2.熟练掌握汽车驾驶基础训练;3.具备一般道路驾驶能力4.熟悉城市、复杂山路驾驶5.熟悉夜间、重车驾驶6.了解特殊条件下驾驶7.了解恶劣气候中驾驶8.了解牵引驾驶9.了解节约燃料、轮胎的驾驶10.了解其他车型的使用常识11.了解综合式样驾驶四、课程内容(一)本课程的重点:本课程的重点:1.汽车驾驶基础训练2.一般道路驾驶3.综合式样驾驶本课程的难点:1.城市、复杂山路驾驶2.夜间、重车驾驶3.特殊条件下驾驶4.恶劣气候中驾驶5.牵引驾驶(二)本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汽车驾驶的相关知识1—1 汽车行驶中的主要作用力1—2 汽车的使用性能1—3 汽车运行的条件1—4 汽车的分类第二章汽车驾驶基础2—1 汽车仪表及信号装置的识别与各种开关的使用2—2 汽车操纵装置的运用2—3 汽车驾驶基础知识2—4场内驾驶训练第三章道路驾驶3—1 平坦道路驾驶3—2 坡道山路驾驶3—3 城市道路驾驶3—4 高速公路驾驶3—5 夜间驾驶3—6 重车驾驶3—7 一般情况的判断与处理3—8 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理第四章特殊条件下的驾驶4—1 通过凹凸道路、障碍物、桥梁、铁路、隧道和涵洞的驾驶 4—2 在泥泞、翻浆路面上的驾驶4—3 雨雾冰雪环境驾驶4—4 严寒与高温条件下的驾驶4—5 高原、沙漠及林区驾驶第五章应用驾驶5—1 汽车磨合期的驾驶5—2 牵引驾驶5—3 其他类型车辆的使用第六章道路运输6—1 货物运输6—2 旅客运输6—3 危险品运输第七章车辆维护及交通安全7—1 车辆的日常维护7—2 正确选用燃润料及节约燃料的驾驶方法7—3 轮胎的正确使用与维护7—4 交通安全教育与救护伤员的方法7—5 安全装置附录1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五、学时分配注;掌握驾驶技术。

《汽车驾驶技术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汽车驾驶技术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汽车驾驶技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汽车驾驶技术》是一门旨在培育同砚精通安全驾驶技能,提高道路交通安全认识的好用课程。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和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峻,良好的驾驶技术已成为每个驾驶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进修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援助同砚精通正确的驾驶技能,提高交通安全认识,培育责任感和自我保卫认识。

二、课程目标1. 理论精通:同砚能够精通汽车驾驶相关理论知识,包括交通规则、车辆结构、行车技巧等。

2. 实践操作:同砚能够娴熟驾驶汽车进行各项操作,包括起步、变道、转弯、超车、停车等。

3. 提高安全认识:同砚能够提高交通安全认识,恪守交通规则,正确处理各种交通状况。

三、课程内容1. 汽车基础知识:车辆结构与功能、平时检查与保养、紧援救援等。

2. 驾驶理论与技巧:安全驾驶理论、起步与停车技巧、转弯与变道技巧、夜间驾驶技巧等。

3. 交通规则与信号:常见交通标志、交通规则守则、道路交通信号。

4. 驾驶实践操作:模拟驾驶练习、实地驾驶考试。

四、作业设计方案1. 理论进修作业:阅读相关教材,精通汽车基础知识和驾驶理论。

完成思维导图、笔记整理等任务,提高理论进修效果。

2. 实践操作作业:参与模拟驾驶练习,娴熟精通汽车操作技巧。

完成实际驾驶操作任务,提高驾驶技能。

3. 交通安全宣扬作业:撰写交通安全宣扬稿,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交通安全认识。

制作交通安全海报、视频等,提高交通安全认识。

4. 驾驶情景模拟作业:依据驾驶情景模拟题目,分析解决方案并录制视频。

分享阅历并进行评判,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评判方式1. 学期末理论考试:考核同砚对汽车驾驶理论知识的精通状况。

2. 实地驾驶考核:进行实地驾驶考核,考核同砚的驾驶技能和操作水平。

3. 作业评判:对同砚完成的作业进行综合评判,包括思维能力、创设力、表达能力等方面。

六、总结通过本次《汽车驾驶技术》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将援助同砚全面精通汽车驾驶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交通安全认识,培育责任感和自我保卫认识。

《汽车驾驶技术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汽车驾驶技术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汽车驾驶技术》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汽车驾驶的基本技术和安全知识;
2. 掌握汽车驾驶中常见的操作技巧;
3. 培养正确的驾驶态度和安全认识。

二、导学内容:
1. 汽车驾驶技术概述
- 汽车结构和原理
- 汽车驾驶的基本要求
- 汽车驾驶的基本流程
2. 汽车驾驶的操作技巧
- 起步和停车技巧
- 转向和变道技巧
- 停车和泊车技巧
- 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技巧
3. 汽车驾驶的安全知识
- 驾驶时的注意事项
- 驾驶中的常见危险和应对方法
- 驾驶中的交通规则和法律知识
三、导学活动:
1.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汽车结构和原理;
2. 分组讨论汽车驾驶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流程;
3. 在模拟驾驶器上进行起步和停车练习;
4. 实地实践转向和变道技巧,注意观察盲区;
5. 到停车场进行停车和泊车练习,掌握正确的停车姿势;
6. 模拟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技巧,培养应急反应能力;
7. 讨论驾驶时的注意事项和常见危险,进修交通规则和法律知识。

四、导学反思: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们对汽车驾驶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和安全知识。

同时,培养了正确的驾驶态度和安全认识,提高了驾驶技能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希望同砚们在今后的驾驶过程中,能够峻厉恪守交通规则,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汽车驾驶技术教案

汽车驾驶技术教案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装置简称 EVAP 1、组成
油箱盖、活性炭罐、电磁阀(VSV)、油气分离阀。 主要净化 HC。 2、工作原理 在 35℃以下,双金属片式开关阀关闭,54℃以上在怠速、小负 荷、低转速时,油箱中的 HC 被活性碳罐吸附;54℃以上和一定负荷 或转速下工作时,活性碳罐内的 HC 蒸汽被吸入进气管,进入燃烧室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教师授课教案
课程 电喷发动机

2

授课顺序
2
任课教师 武长河
授课日期 月日
班级
授课日期 月日
基本课题 : §1.2 汽油发动机的排放与净化
班级
教学目的:
了解三元催化转化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三元催化转化器的结构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5 分钟 )
能简介及评价指标;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汽车简介、汽车基本结构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 图示法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5 分钟 )
汽车是一个由上万个零件组成的结构复杂的交通工具,汽车总 体结构可以有较大的差异,但他们的基本构造基本相同。
二、授课主要内容(40 分钟 )
一、汽车构造基础知识 1、发动机 动力装置: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5 分钟 )
上节讲了汽油发动机的可燃混合气浓度及汽油发动机排放对 人体的危害,希望大家掌握好其主要内容。本节讲述有害气体生成 的影响因素。
二、授课主要内容(40 分钟 )
一、有害气体生成机理 1、CO 的生成机理 CO 是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的副产品。

《汽车驾驶技术作业设计方案》

《汽车驾驶技术作业设计方案》

《汽车驾驶技术》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汽车驾驶技术》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汽车驾驶技能和安全认识的课程。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交通事故的频发,提高驾驶技术和安全认识已经成为每个驾驶者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进修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汽车驾驶技术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安全认识,从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保障行车安全。

二、课程目标1.了解汽车结构和原理,掌握汽车基本知识;2.掌握汽车驾驶技术,提高驾驶水平;3.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安全认识;4.学会应对突发状况,保障行车安全。

三、作业设计方案1.理论进修:学生需通过教室进修和自主进修,掌握汽车结构和原理、交通法规、驾驶技术等相关知识。

作业内容包括阅读相关教材、参与教室讨论、完成知识点总结等。

2.模拟驾驶操作:学生需参与模拟驾驶操作,在模拟环境下练习车辆起步、停车、转弯、变道、超车等基本操作,并学会应对不同路况和交通情况的应对策略。

3.实地驾驶实践:学生需参与实地驾驶实践,由专业教练员指导,进行真实道路驾驶操作,包括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山区道路等不同路况的驾驶训练。

4.安全认识培养:学生需参与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安全认识培养活动,了解交通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安全认识。

四、作业评判方式1.理论进修:考核方式包括教室测试、作业考核、知识点总结等,占总成绩的30%。

2.模拟驾驶操作:考核方式包括模拟驾驶评分、操作技能考核等,占总成绩的20%。

3.实地驾驶实践:考核方式包括实地驾驶评分、驾驶技术考核等,占总成绩的30%。

4.安全认识培养:考核方式包括安全认识测试、安全认识培养活动参与情况等,占总成绩的20%。

五、作业时间安排1.理论进修:每周安排2课时,持续8周。

2.模拟驾驶操作:每周安排1次模拟驾驶操作,持续4周。

3.实地驾驶实践:每周安排1次实地驾驶训练,持续4周。

4.安全认识培养:每周安排1次安全认识培养活动,持续4周。

《汽车驾驶》教学大纲

《汽车驾驶》教学大纲

《汽车驾驶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汽车驾驶技术》 是汽车类专业所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是实践性要求很高 的课程。

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汽车驾驶技术这门课程 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也比较大,能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课程目标(一)了解和掌握汽车的使用知识,驾驶知识。

(二)能够在各种不同的道路上安全的行驶,适应各种环境。

(三) 预测危险情况, 学习了解行人造成的危险情况、 直线行驶可能出现的 危险情况、超车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转弯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等内容(四)掌握旅客运输与货物运输的基本知识,以及危险品的运输情况。

(五) 掌握车辆维护应注意哪些地方, 车辆消耗品的及时补给与消耗品的选 取,轮胎的正确使用以及维护。

(六)具备交通安全与事故处理能力,应做到不慌不忙。

(七)掌握交通标志与道路交通标线,熟读道路交通安全法应。

三、课程内容序号 汽车驾驶技术教学内容与要求 参考学时1.汽车的动力传 递;2.汽车的使用性 能;1.职业道德规 范;1.汽车仪表盘;2.汽车指示灯及 信号装置的使 用;汽车仪表、指示灯及开关装 置的识别与使用汽车行驶的作用力与使用性 能汽车驾驶基础知识驾驶员职业道德2211汽车操纵装置的规范使用基础驾驶技能场地驾驶1.转向盘的使用;2.加速踏板、离合器踏板与制动踏板的使用;3.变速器操纵杆的运用;4.手刹的使用1.驾驶姿势2.发动机的起动、升温和熄火。

3.汽车起步4.变速、转向、制动与停车、倒车与调头1.直线穿桩练习2.倒车入库训练3.侧方移位4.综合训练2230序号城市道路行驶1.道路上各种情况的分析、判断与处理2.平坦道路行驶1.上坡驾驶与下坡驾驶2.坡道回车与坡道停车1.城市交通特点2.立交桥驾驶1.高速公路的特点2.高速公路的组成3.驶出与驶入高速公路1.夜间驾驶特点2.驾驶方法3.夜间驾驶注意平坦路面驾驶高速公路驾驶夜间驾驶坡道山路驾驶道路驾驶汽车驾驶技术教学内容与要求参考学时222234 序号起伏路、障碍路等驾驶泥泞、翻浆路驾驶雨雾冰雪环境下的驾驶高温条件下的驾驶旅客运输道路运输汽车驾驶技术教学内容与要求事项1.通过起伏路、桥梁、障碍路等1.选择正确的道路2.保持匀速、稳定的转动方向盘3.处理紧急情况的方法1.雨天驾驶2.雾天驾驶1.高温天气的驾驶1.班车客运2.出租车客运22参考学时4车辆维护道路运输特殊道路驾驶货物运输危险物品运输车辆日常维护燃料和润滑剂的选用1.货物运输的分类与特点2.货物的运输步骤1.分类与特性2.危险品的包装盒标志3.危险物品运输的条件4.危险物品的注意事项1.维护内容2.出车前的维护3 行驶中的维护4.收车后的维护1.正确使用燃料2.润滑油的选取1221四、教学实施建议(一)理论授课教师内除配置黑板、挂图、模型等必备传统教具外,还应配 置计算机、投影仪与多媒体设备教学设备。

《汽车驾驶技术》教学大纲[1].dooc

《汽车驾驶技术》教学大纲[1].dooc

《汽车驾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遵照教育教学的要求,紧紧围绕培养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出发,结合模块教学的实际,以应用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确定其教学思路和教学特色。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汽车简介、汽车结构常识、汽车操纵机构和仪表、汽车驾驶的基本操作、场地驾驶、一般道路的安全驾驶、复杂条件下的驾驶、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前置课程:《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技术基础》。

拟选定教材:程勉宏主编著,《汽车驾驶与安全操作技术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课程教学目标:《汽车驾驶技术》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选休课程。

其开设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技术服务等技术人才所必需的汽车驾驶与安全操作技术教程基础知识及有关汽车驾驶技术应用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汽车驾驶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专业及服务素质,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应用汽车新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汽车简介教学要求:了解: 汽车的基本组成要求、汽车的使用性能主要有那些理解: 汽车的基本组成、汽车的性能与评价指标、汽车轮胎与行车安全、汽车制动性能与行车安全、掌握: 汽车用燃油、润滑油与冷却液的牌号与选择用教学内容及要点:第一节汽车的组成第二节汽车的使用性能第二章汽车结构常识教学要求: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构造;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构造;汽车电器设备的基本组成、构造。

理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汽车底盘的构造;汽车电器设备的构造。

掌握:汽车发动机二大机构、五大系统的组成;汽车底盘的组成;汽车电器设备的组成。

教学内容及要点:第一节汽车发动机第二节汽车底盘第三节汽车电器设备第三章汽车操纵机构和仪表教学要求:了解:汽车操纵机构组成与工作原理;仪表与报警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理解: 汽车操纵机构组成与工作原理;仪表与报警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掌握:汽车操纵机构的正确使用、仪表与报警灯的认识与使用。

《汽车驾驶基础》课程标准

《汽车驾驶基础》课程标准

《汽车驾驶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驾驶基础适用专业: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前言1.课程性质《汽车驾驶基础》是实践汽车驾驶方法的一门应用课程。

本课程通过分析汽车驾驶操作原理,实践汽车驾驶技术。

本课程标准根据汽车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制定,是汽车专业开设的专业技能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主干作用。

适用于中职教育。

2.设计思路《汽车驾驶基础》基本原理和驾驶方法的学习是提高学生汽车驾驶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汽车驾驶基础》知识的了解、理解和应用是培养专业职业能力的基础,培养适应汽车驾驶和维修第一线需要的综合性应用型技术工人。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汽车驾驶基础》在汽车专业的地位和的作用。

指导学生对汽车驾驶技术的整体构思,了解汽车结构,熟悉驾驶技术,打好汽车驾驶和维修的基础,培养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

为后续专业课打好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汽车驾驶和维修等相关的工作做好准备。

其总体思路是:(1)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内容。

(2)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项目)为导向,用任务进行驱动,建立以职业岗位体系为框架的现代课程结构,重新序化课程内容,做到陈述性(显性)知识与程序性(默会)知识并重,将陈述性知识穿插于程序性知识之中,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强调的是实际、实用、实践。

(3)本课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教学强调一致性,方法的具体应用则注重发散性,即在具体应用时鼓励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使学生利用其掌握的《汽车驾驶》基本方法能够发现、分析和解决汽车驾驶和维修中的实际问题。

(4)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方案设计,并参与实践教学全过程;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情境。

二、课程目标通过《汽车驾照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交通法律、法规及道路交通信号的基本能力;以及掌握安全礼让、文明驾驶的基本能力,掌握机动车基本知四、实施建议1.教材编写该课程的基本条件项目来源:由学校提供总体方案。

汽车驾驶技师教案模板范文

汽车驾驶技师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汽车驾驶技师的基本职责和技能要求。

2. 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日常维护保养知识。

3. 学会进行汽车故障诊断和排除,提高驾驶技能和安全性。

4.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二、教学对象汽车驾驶专业学生或汽车维修技术人员。

三、教学时间2课时(理论课1课时,实践课1课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日常维护保养及故障诊断。

2. 教学难点:汽车故障诊断和排除技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驾驶技师的基本职责和技能要求。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汽车故障诊断和排除。

3.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汽车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操作。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理论课1. 导入新课- 介绍汽车驾驶技师职业特点及发展前景。

- 强调学习汽车驾驶技术的重要性。

2. 讲授内容- 汽车的基本构造: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系统等。

- 汽车的工作原理:发动机工作原理、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

- 汽车日常维护保养:更换机油、空气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等。

3.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汽车故障诊断和排除技巧。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二课时:实践课1. 实践内容- 汽车日常维护保养操作:更换机油、空气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等。

- 汽车故障诊断和排除操作:诊断汽车故障、排除故障。

2. 实践步骤-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实践总结- 学生汇报实践操作成果。

- 教师点评,总结实践操作中的亮点和不足。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参与度等。

2. 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驾驶技术》2. 教学课件:汽车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日常维护保养及故障诊断等。

3. 实践操作设备:汽车、工具、配件等。

驾驶技师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驾驶技师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驾驶技师培训课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驾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3. 使学生具备独立驾驶汽车的能力,为将来从事驾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1. 汽车构造与原理2. 驾驶操作技巧3. 安全驾驶知识4. 道路交通法规5. 驾驶员职业道德四、教学时间:共8周,每周2课时,共计16课时五、教学安排:第1周:1. 课程介绍及学习目标2. 汽车构造与原理概述第2周:1. 汽车发动机及传动系统2. 汽车底盘及悬挂系统第3周:1. 汽车电气系统2. 汽车制动系统第4周:1. 驾驶操作技巧(一):起步与停车2. 驾驶操作技巧(二):直线行驶与转弯第5周:1. 驾驶操作技巧(三):坡道行驶与紧急避险2. 驾驶操作技巧(四):夜间行驶与雨雪天气行驶第6周:1. 安全驾驶知识2. 道路交通法规第7周:1. 驾驶员职业道德2. 实际驾驶操作练习(一)第8周:1. 实际驾驶操作练习(二)2. 期末考核及总结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构造与原理、驾驶操作技巧、安全驾驶知识、道路交通法规、驾驶员职业道德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经验。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驾驶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驾驶技能。

4.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课堂纪律、参与讨论等方面。

2. 实际操作:通过实际驾驶操作练习,评价学生的驾驶技能。

3. 期末考核:通过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驾驶技术》2. 多媒体课件3. 实际驾驶车辆4. 案例分析资料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强调安全驾驶意识,预防交通事故。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兴趣。

4.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驾驶技术》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一)本课程的性质《汽车驾驶技术》课程是学院院级选修课程,同时也是汽车类专业所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

本课程计划开设学时36 学时,面向全院师生开设。

(二)本课程的作用1、通过驾驶技术理论及驾驶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2、通过驾驶技术理论及驾驶实习,了解车辆的运行状况,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车辆操作以及装置的使用;3、通过课程学习和训练对道路交通系统构成、交通设施分类与作用进行掌握与分析,了解汽车驾驶相关知识和驾驶基本技术方法,同时掌握正确的在一般道路及特殊道路下的汽车驾驶,了解汽车基本的维护与保养。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系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系统的设计。

课程要面向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整体水平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以促进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要以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的元素设计,如:教学信息的设计、媒体的选择、师资的配置等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

同时,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设必要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环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以应用为主旨,精选课程内容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因此,《汽车驾驶技术》作为一门院级选修课,其应用性和实用性较强,要紧紧扣住应用这一主线,以满足学生实际驾驶需求和安全驾驶为指导原则,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

(三)以能力发展为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以学会知识为目标的传统观念,建立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协作为教育目标的观念。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情景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学会独立学习、自主学习。

本课程已引进汽车多媒体教学软件和汽车虚拟教学软件,配套有完善的汽车实训设备。

教学中要注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视听体验和试验机会。

应该设计专门的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从而提供质量保证。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也要改变传统的以终结考试为主的做法,加大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试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考评与鉴定。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和依据该课程的设计思想是以汽车驾驶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市场就业的导向,以人才培养要求为指针,培养出符合专业培养计划、就业市场受欢迎,具有较强就业及择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该课程以实践技能培训为主,有针对性的铺垫够用为度的理论知识。

结合汽车就业市场和生产实际所需要的汽车驾驶专业技能,采用现场实践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思路包括:(一)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入汽车维修企业,对相关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调研,构建相应岗位或岗位群,分析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确定由浅入深的知识体系和由低到高的多层次职业能力,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针对不同的能力层次进行能力分解,设计具有层次差别的工作任务,规划课程。

(二)设计实际的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基础,为整个课程设计了实际的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包含一个或几个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核心知识点。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学生从接受任务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工作,直到完成任务,逐项掌握工作任务中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知识点。

(三)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在实践教学中大力采用“工学结合”、“现场教学”、“项目教学”、“团队工作”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能的特点,为培养学生掌握符合企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和职业素质服务。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汽车驾驶技术是全院选修类课程,同时也是汽车类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参加汽车驾驶技术的理论及实践训练,让学生验证并丰富汽车构造课程理论知识,加深对整车构造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的使用知识,驾驶知识及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工作素质,为汽车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建立相关课程间的相互联系奠定实践基础,扩大知识视野,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一、知识性目标使学生能掌握以下内容1. 了解并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2. 熟悉和掌握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作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指挥自己正确驾驶的目标。

3. 了解和掌握汽车的使用知识,驾驶知识。

4. 预测危险情况,学习了解行人造成的危险情况、直线行驶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超车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转弯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等内容。

二、技能性目标1. 掌握车辆使用的相关规定知识,如车辆的结构、基本性能以及车辆维护的基本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完成汽车原地驾驶训练:驾驶姿势;方向盘转动及转向操作;加速踏板的运用和操作;变速器的运用和操作;离合器的操作;制动器的操作;起动、起步、换档、行车、熄火综合训练。

3. 完成实地驾驶训练:出车前的准备和检查;发动机起动、汽车起步、直线行驶、行车、熄火;场地驾驶:换档、转向、半坡起步;场地倒桩(先直后弯)、入库;公路调头。

5.能够进行公路驾驶(限于有驾驶执照学员):制动器的运用;换档;坡道驾驶;公路调头等。

6.能够完成复杂道路驾驶:包括道路行驶方法、超车的方法、避让的方法、通过路口的方法、特殊路段和异常天气的行驶方法以及高速道路的行驶方法。

三、情感性目标1.主动参与汽车驾驶理论和技术的探究和学习。

2 .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树立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4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5.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通过驾驶技能训练,通过本次的实习,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使具有较强的运用汽车作用、驾驶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良好的工作素质,为汽车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建立相关课程间的相互联系奠定实践基础,扩大知识视野,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条件学求的学习项目二:汽车驾驶基础知识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场地教学设备项目三:汽车驾驶基本技能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场地教学设备项目四:一般道路驾驶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场地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场地教学设备项目五:复杂山路、夜间、重车、高速公路驾驶项目六:特殊条件下驾驶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场地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场地教学设备项目七:防御性驾驶、驾驶员适宜性驾驶与健康项目八:汽车维护与保养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场地教学设备、师资要求汽车驾驶技术理论课程主讲教师应具有汽车维修相关知识及技术能力,具备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具有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能力;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

实践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二年以上的实际驾驶经验和相应的职业资格;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意识和责任心。

三、教学方法建议(一)教学做”一体一一贯穿课程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

(二)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虚拟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手段实施课堂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如汽车驾驶员考试网题库及汽车驾驶训练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四、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一)教材选用建议建议选用先进、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规划教材或优秀教材,或选用由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的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教材,并为学生的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实训教材配套齐全,能满足教学需要。

(二)教材编写建议建议校企合作编写,并能够适应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理论联系实际,以任务为导向编写课程内容。

(三)推荐教材1、《汽车驾驶与安全操作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黄敏雄主编。

2、《汽车驾驶入门》,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汪立亮编著。

3、《汽车驾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张彦如编著。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可利用精品课程网站的丰富教学资源来组织教学和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

列举如下:(一)基本教学资源目前有试题库、教学课件、多媒体素材、课程授课计划、工艺文件、项目检查单、项目评价表、视频资料、虚拟现实等教学资源。

(二)网络教学资源课程网站建设,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课程网站和网络课程、电子书籍、期刊、数字图书馆、电子论坛等。

六、评价建议及标准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

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后的评价,既要关心学生对汽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解决专业问题的水平等方面。

(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基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是本门课程在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如果学生考试不合格,学校要创造条件允许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这种推迟“判断”,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三)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本课程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作业的形式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及与他人合作交流情况;以质疑的形式考查学生在某一阶段的进步情况;以学生在专业教室的表现考查学生操作技能。

第五部分附录一、术语解释(一)加速时间扭矩的物理学解释就是使物体发生转动的力。

发动机的扭矩就是指发动机从曲轴端输出的力矩,它反映了汽车在一定范围内的负载能力。

扭矩在功率固定的条件下与发动机转速成反比关系,转速越快,扭矩越小。

(二)加速时间加速时间反映车辆的加速性能,包括汽车的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原地起步加速时间通常用 0~100km/h 所需的时间(秒数)来评价。

超车加速时间,是指用最高挡或次高挡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要的时间。

加速时间越短,表明汽车的加速性越好。

(三)排量活塞从上止点移动到下止点所通过的空间容积称为气缸排量,发动机若干个气缸的容积之和称为发动机排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