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路上-舒乐茨人力资本理论内容

合集下载

简述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简述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简述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人力资本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参照系,其关注重点在于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投资。

该理论指出,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投资,其作用远大于其他经济投资,因此可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将通过论述和分析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来说明该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人力资本理论是由芬兰社会经济学家斯特林(T.W. Schultz)提出的,它的主要思想是,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投资,它可以改善个体的技能水平,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人力资本是提高经济效率和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要素,因此,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投资人力资本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降低经济不稳定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全民福祉。

此外,人力资本理论还指出,人力资本投资可以促进技术的进步,从而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和更高的生活水平。

最后,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人力资本的投资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率,而且可以提高社会的心理健康,改善个体的精神状态。

通过改善个体的精神状态,提高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

因此,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是指,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重要
的经济投资,可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技术的进步,改善个体的技能水平,提高生产力,改善全民福祉,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同时,人力资本投资还能够改善个体的精神状态,提高社会的心理健康,提高社会素质。

由此可见,人力资本投资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章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章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章人力资本理论第三章人力资本理论第一节人力资本理论综述一人力资本理论基本概念“人力资本”这一概念首选是由美国沃尔什于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一文中提出的。

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给予阐述而获特定含义的一种资本概念,他认为全资本应当包括人,物两方面。

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区别:1人力资源是一种数量化概念,人力资本是一种质量概念。

2人力资源反映不出人的素质差异,而人力资本则反映人的能力差异3人力资源是未开发的资源,而人力资本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果4人力资源自然性强,不能反映人的素质要素的稀缺性,以及市场供求关系,而人力资本正与之相反。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相同点:1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作用的结果,都能使个人收入增加和国民收入增加2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都是通过投资形成,实现的,对人投资形成人力资本,对物投资形成物力资本3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均具有资本的性质,均具有带来利润的作用,均可带来剩余价值产品。

二人力资本的主要特点1人力资本的存在在于人体之中,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2由于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之中,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因此它不能转让和买卖。

3人力资本的形成与效能的发挥与人的生命周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人的年龄及其对人力资本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一个人所能拥有的人力资本相当有限,这种有限性主要来自一个人的体力,精力和生命年限等自然条件的制约5人力资本的形成与效能的发挥还受其承载者个人偏好的影响。

6人力资本不仅是一种经济资源,而且还是一种含义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源。

三人力资本包括的主要方面第一教育资本,即用于教育与训练的费用第二健康资本,即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第三流动资本,即用于劳动力国内交流流动的费用第四迁移资本,即用于国外移民入境,智力引进,国际人才吸引的费用。

第五提高企业能力,增强企业精神,以便经营管理者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动态格局做出最佳决策,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第三章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PPT课件

第三章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PPT课件

对人力资源要素作用进行计量分析的是美 国经济学家爱德华·丹尼森(Edward F.Denison)。丹尼森在人力资本经济分 析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对用传统经济分析
方法估算劳动和资本对国民收入增长所起
的作用时,所产生的大量未被认识的,不 能由劳动和资本投入解释的余数(residue), 做出了令人折服的定量分析和解释。
第三章 人力资本投资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1、舒尔茨其人其事
西奥多·舒尔茨是美国芝加哥大 学教授。他在一系列研究人力资本 的著作和论文中,较为全面地论述 了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与 经济增长的关系、教育的作用、人 才的有效配置以及人力资源迁徙、 劳动者的健康等问题。
除了以上三项主要区别外,还存在一些更为具 体的差异,如教育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比大多 数物质资本更为耐用。中学和大学教育可以使 人受益大半辈子,而在此期间,受益者可能有 30年或更长的时间从事生产劳动。与此相比, 大多数物质资本却只有较短的经济寿命。此外, 教育可以不断积累,这一效应使得教育具有较 长的使用期限,这还意味着在总投资相同的情 况下,人力资本的增量要比物质资本的增量大, 从长期看,投资于人力资本比投资于物质资本 更为有利。
3.人力资本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很难区别。 一些消费活动本身具有提高生产能力和工作效 率的作用,也可以被视为人力资本投资。教育、 迁移等活动都可能是出于提高消费者效用和满 足社会文化需要的目的而进行的。区分人力资 本投资中的消费行为与投资行为,对于计算其 投资成本和收益率的影响是巨大的。与物质资 本投资行为不同,人力资本投资行为与消费行 为的区分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经常用到以下几个与成本相关 的概念
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是指社会承担投资 支出而私人受益的成本,私人成本是指投资者直接 承担的人力资本成本。例如,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大 部分支出为社会承担,而私人只承担部分成本。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人力资本理论兴起于20世纪中叶美国的经济学界,主要研究对象是人力资本生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它是顺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学术界把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的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作为人力资本理论诞生的标志。

一、人力资本理论历史起源(一)威廉・配第的人力资本思想。

虽然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学界的广泛流传是近三四十年的事,但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和国民收入核算专家威廉・配第,他在《税赋论》中最先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

他通过分析生产要素在创造劳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劳动技能是和土地、物质资本、劳动一样重要的要素,他认为通过教育和训练可以提高人的劳动技能,劳动技能高的人可以与多个劳动技能低的人抗衡,并能生产更多价值的产品;他通过测量英国农民和海员每周收入的货币价值得出:“一个海员实际上等于三个农民”的结论,威廉・配第关于“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实际上已包含着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想萌芽。

(二)亚当・斯密的人力资本思想。

被誉为西方“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进一步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思想,由于他所处的时代是工业革命早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先进的机器生产技术和工厂组织促使劳动分工更加细化,劳动生产率水平得到提高,于是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受到普遍重视。

亚当・斯密在他1776年出版的著作《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

这样费去的资本,好像已经实现并且固定在学习者的身上。

”他认为,花费精力和时间所学会的劳动技能,就如同购置新机器或其他物质成本一样,是可以收回投入并获得利润的。

显然,斯密所提出的这种投入学费和时间并期望从中获得利润的思想几乎已经接近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他还第一次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者技能如何影响个人收入和工资结构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四种)-赢在路上

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四种)-赢在路上

⼈⼒资源管理⽅法(四种)-赢在路上《⼈⼒资源开发与管理》简答、论述、案例分析题复习汇总1.简述⼈⼒资源(HR)与⼈⼒资本(HC)的区别与联系?P6区别表现在四个⽅⾯:①关注的焦点不同:HC针对经济增值、经济贡献与收益分配来说的,由因索果,关注的是收益问题;HR是针对经济管理、经济运营来说的,由果溯因,关注的是⼈的潜能。

②研究的视⾓不同:HC是从投⼊与产出的⾓度研究⼈的作⽤;HR是把⼈当做企业财富的源泉,从⼈的潜⼒与财富的关系⾓度研究⼈⼒问题;③计量形式不同:HC是存量和流量概念;HR是存量概念。

④外延宽度不同:HR概念的外延要宽于HC。

⼈⼒资本特点:经济性,依据性,功⽤性,利益性。

⼈⼒资源特点:基础性,物理学,来源性。

联系表现在两个⽅⾯:①⼈⼒资源则是⼈⼒资本的有形形态。

(舒尔茨)②⼆者在形式上都体现劳动者的能⼒。

2.⼈⼒资源管理⽅法(四种):(以单个⽅法出简答题,或者案例分析题)P22-251)以任务为中⼼的管理⽅法①建⽴在经济⼈的假设基础之上的②内容:他是科学管理原理的核⼼,任务管理的理论贯穿于泰勒思想发展的全过程③任务管理4个特点:重点在提⾼劳动⽣产率和完成任务;使⽤“胡萝⼘加⼤棒”政策;管理是少数⼈的事与⼀般员⼯没有关系;等级的控制体系、严格的⼯作规范。

2)以⼈为中⼼的管理⽅法①建⽴在社会⼈与⾃我实现⼈假设基础之上②内容:根据⼈的⼼理需要,通过尊重⼈、关⼼⼈、激励⼈、改善⼈际关系等⽅法,充分发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提⾼组织⼯作效率的⽅法。

③三个特征:视⼈⼒资源为组织第⼀资源;以激励为主要⽅式;建⽴和谐的⼈际关系。

3)以开发为中⼼的管理⽅法①建⽴在⾃我实现⼈与社会⼈假设基础之上的;②内容:是以⼈为中⼼管理⽅法的⼀种发展,开发⼈的潜能,主张以⼈为中⼼,既要关⼼⼈、爱护⼈与尊重⼈,更要促进⼈的发展,开发⼈的潜能,真正实现⼈的能⼒和价值,体现⼈⼒资源开发的思想。

③3个特征:强调员⼯的积极参与;重视对员⼯的开发;重视环境建设(环境建设包括⼼理环境、⼯作环境、社会环境的建)。

舒服尔茨人力资源理论的主要内容

舒服尔茨人力资源理论的主要内容

舒服尔茨人力资源理论的主要内容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
1.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2.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3.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4.摆脱一国贫困状况的关键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质量
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章人力资本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完整地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

早在1935年2月,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发表了《人力资本观》。

他首次采用“费用—效益”的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教育程度学生个人的教育费用和毕业后因能力提高而使收入增加的情况,进而计算教育的收益率。

他的这篇论文被视为西方研究教育经济学的第一篇正式论文。

1960年发表了《人力资本的投资》一文,1963年发表了《教育的经济价值》等论著,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舒尔兹、丹尼森、贝克尔等人。

第一节人力资本理论概述一、人力资本的概念资本的概念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金、厂房、设备、土地等,只要能带来剩余价值就是资本。

它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范畴,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舒尔茨等人首次将资本区分为物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1.人力资本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也是人们在自己身上投资所获得的、能够增加个人未来的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知识和能力。

2.物力资本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与质量的物上的资本,如土地、厂房、设备等。

3.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对物质生产起着生产性的作用;都能使个人收入增加和国民收入增加;都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并且这种投资均能带来利润。

不同点:物力资本可以转让和继承,而人力资本不行;耐用物力资本可以储存,而人力资本不能长期储存不用。

二、人力资本的特点1.人力资本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上的劳动能力,与劳动者不可分离,不能转让和买卖;2.人力资本的形成与效能的发挥受人的年龄、精力、偏好等因素影响;3.人力资本既是一种经济资源,又是一种社会资源。

三、人力资本的内容人力资本除了表现为劳动者的数量外,还表现为劳动者的质量,即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等。

劳动者身上所具有的质的方面的特征通过以下途径形成。

赢在路上-ERG理论名词解释

赢在路上-ERG理论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名词解释复习汇总1.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可以被管理者运用产生经济效益和实现管理目标的体力、智力与心力等人力因素的总和及其形成基础,包括知识、技能、能力与品性素质等。

P72.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考评、合同管理与薪资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P18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为能够实现目标的行为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

(选:这个定义突出了四个含义:重要性;系统性;战略性;目标性)P284.职能人力资源管理:根据组织的任务目标,按照既定的人力资源配置职能进行的管理活动,其特点在于他的规范性、专业性、从属性。

5.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开发者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管理、文化等有效方式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与发展战略,对既定的人力资源进行利用、塑造、改造与发展的活动。

P456.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指组织为了一定的组织目标,通过培训、职业开发、组织开发等多种形式,促进员工与组织共同成长,提高组织绩效,进而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特点:前瞻性;服务性;全局性;系统性;弹性;动态性。

)(和在一起可能出简答题)P507.工作设计:根据组织目标要求与工作者个人需要而采取的对工作特点、工作方式、工作关系与工作职能进行规划与界定的过程。

8.工作轮换:是让员工从一种工作岗位转移到另一个工作岗位,保证工作流程不受严重损失。

9.工作扩大化:是扩大原有的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与任务,是工作任务与职责数上的增加。

10.实践锻炼法:是通过把被开发者派往到特定工作环境与岗位中,接受某种影响与见识,进而达到提高思想觉悟、能力素质或者技能的目的。

11.工作分析: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工作职务的目的、任务、职权、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职格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以便对该职务的工作作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行为、条件、人员的过程。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共27页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共27页

问题
你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舒尔茨人力资本论的提出
1.德国、日本经济复苏的奇迹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受了很 大的创伤,但大约只用了15年,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就 奇迹般地恢复了,而且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两国继 续以强大的发展势头赶超美苏,并最终使经济实力上 升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的位置。这其中的原因让许多人 迷惑不解,用传统的劳动、土地、资本等要素理论个 国家根本无法解释,因为这些有形资本在战争中也受 到了很大的破坏,它们不可能是促进经济恢复的力量。
西奥多•舒尔茨
舒尔茨的主要著作有: 《关税对大麦、燕麦、玉米的影响》(1933); 《训练和充实农村地区社会性工作者》(1941); 《改变农业》(1943); 《农业生产和福利》(1949); 《人力资本的投资》(1960)等。
在发展经济学方面,其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有: 《改造传统农业》(1964); 《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1945); 《农业的经济组织》(1953); 《世界农业中的经济危机》(1965); 《经济成长和农业》(1968)
(一)批判了传统经济学家关于资本同质性的假 定,认为研究经济发展的动力应引进包括物质资 本和人力资本在内的总括性资本概念
资本同质性:将资本的概念理解为实物形态,认 为劳动力是“无资本”的,在质量方面是同质性 的,无差异的,仅仅是由于劳动力的数量来影响 经济增长。
舒尔茨批判了上述观点,认为资本句有异质性, 他引入了总括的资本概念,将资本按其形成分为 自然资源,可在生产的物质形式和人力资本。
(二)批判传统价值观念阻碍人们正视人力资本 问题的种种说教,认为人们通过向自己投资形成 特定的人力资本,正是自由人可以得以增进其福 利的一条正途。

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赢在路上

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赢在路上

⼈⼒资本投资的⽬的-赢在路上⼈⼒资源开发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的⼈的各种具体⼒量的总称。

⼈⼒的构成有体质、智⼒、知识与技能四⼤要素。

⼈⼒资源:(⼴义)指除去因先天或后天原因失去劳动能⼒的⼈⼝以外的所有⼈⼝,即在⼀定时空范围内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劳动能⼒的⼈的总称。

(狭义)指企业或组织内具有劳动能⼒的⼈的总称,这种能⼒体现在每个劳动者的体⼒与智⼒的综合⽔平上,并以劳动者群体的整体数量与质量表现出来。

⼈⼝资源:是指⼀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其主要表现是⼀个数量概念,是构成⼈⼒资源的基础。

劳动⼒资源:是指⼀个国家或地⼯有劳动能⼒并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的⼈⼝,亦即劳动⼈⼝的总和。

⼈才资源:是指⼀个国家或地区达到标准的⼈才的总称,它表时⼀个国家或地区拥有⼈才质量与数量的总体状况。

⼈⼒资源的特征:⽣物性与社会性;主体性与客体性;⽆限性与时效性;再⽣性与可投资性⼈⼒资源数量:是指⼀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劳动能⼒的⼈⼝数量,即劳动⼒⼈⼝数量。

⼈⼒资源质量:是指⼈⼒资源在质上的规定性,具体反映在构成⼈⼒资源总量的劳动⼒⼈⼝的整体素质上,⽽劳动⼒⼈⼝的整体素质在很⼤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的个体素质,也与劳动⼒⼈⼝的结构密切相关。

劳动者的个体素质:是指每个劳动者在其先天⽣理基础上,通过后开发⽽形成的⽐较稳定的素养与品质。

具体反映在⾝体素质、⽂化素质、技能素质与精神素质四个⽅⾯。

⼈⼒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是构成⼈⼒资源总量的不可分割的两个⽅⾯;⼈⼒资源数量是构成⼈⼒资源总量的⾃然基础;⼈⼒资源质量是决定⼈⼒资源总量优劣的核⼼。

量多质低的⼈⼒资源有哪些危害:⾼消费、低效能、⾃复制与多破坏等特性⽽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适量优质的⼈⼒资源总量是我国⼈⼒资源开发的主要⽬标。

⼈⼒资源开发:是指开发主体有计划地采⽤教育开发、培训开发、使⽤开发等多种有效途径,并经过开发对象的主观努⼒,使其⽣理、⼼理、智⼒、技能、道德等⽅⾯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素质得以全⾯提⾼,劳动能⼒得以合理利⽤,从⽽提⾼⼈⼒资源质量,优化⼈⼒资源结构,使国家或组织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活动过程。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名词解释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名词解释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名词解释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

他把教育经费或投资看作资本,当作生产中除人力资本以外的另一个生产因素,并认为名词解释:“如果说教育影响生产,这对经济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它也是资本的一种形式。

这种作为对教育研究基础之基本设想在于名词解释:国民收入实质性增长是对资本这种形式增殖的结果。

”“人力资本”理论基本内容是名词解释:(1)人们因学习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资本的一种形式;(2)这种人力资本的很大部分是预先安排好的投资的产物;(3)人力资本增长速度比一般物质资本快;(4)人力资本的增长是现代经济的最鲜明的特点;(5)本级教育收益率舒尔茨曾计算过美国各级教育的收益率,结果是名词解释:初级教育收益率为35%;中级教育的收益率为10%;高等教育的收益率为11%,教育的平均收益率为17.3%。

根据他的推算,美国在1900—1956年期间,教育投资增长约8.5倍,而传统资本的投资只增长约4.5倍。

据此,他认为人力资本的大小及其增长率是揭开经济发展之谜的关键,教育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他的推算,美国在1900—1956年期间,教育投资增长约8.5倍,而传统资本的投资只增长约4.5倍。

据此,他认为人力资本的大小及其增长率是揭开经济发展之谜的关键,教育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人力资本理论兴起于20世纪中叶美国的经济学界,主要研究对象是人力资本生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它是顺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学术界把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的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作为人力资本理论诞生的标志。

一、人力资本理论历史起源(一)威廉・配第的人力资本思想。

虽然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学界的广泛流传是近三四十年的事,但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和国民收入核算专家威廉・配第,他在《税赋论》中最先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

他通过分析生产要素在创造劳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劳动技能是和土地、物质资本、劳动一样重要的要素,他认为通过教育和训练可以提高人的劳动技能,劳动技能高的人可以与多个劳动技能低的人抗衡,并能生产更多价值的产品;他通过测量英国农民和海员每周收入的货币价值得出:“一个海员实际上等于三个农民”的结论,威廉・配第关于“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实际上已包含着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想萌芽。

(二)亚当・斯密的人力资本思想。

被誉为西方“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进一步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思想,由于他所处的时代是工业革命早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先进的机器生产技术和工厂组织促使劳动分工更加细化,劳动生产率水平得到提高,于是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受到普遍重视。

亚当・斯密在他1776年出版的著作《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

这样费去的资本,好像已经实现并且固定在学习者的身上。

”他认为,花费精力和时间所学会的劳动技能,就如同购置新机器或其他物质成本一样,是可以收回投入并获得利润的。

显然,斯密所提出的这种投入学费和时间并期望从中获得利润的思想几乎已经接近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他还第一次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者技能如何影响个人收入和工资结构的问题。

互补增值原理-赢在路上

互补增值原理-赢在路上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人力: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人的各种具体力量的总称。

人力的构成有体质、智力、知识与技能四大要素。

人力资源:(广义)指除去因先天或后天原因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口以外的所有人口,即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

(狭义)指企业或组织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这种能力体现在每个劳动者的体力与智力的综合水平上,并以劳动者群体的整体数量与质量表现出来。

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其主要表现是一个数量概念,是构成人力资源的基础。

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工有劳动能力并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的人口,亦即劳动人口的总和。

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达到标准的人才的总称,它表时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人才质量与数量的总体状况。

人力资源的特征:生物性与社会性;主体性与客体性;无限性与时效性;再生性与可投资性人力资源数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即劳动力人口数量。

人力资源质量:是指人力资源在质上的规定性,具体反映在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劳动力人口的整体素质上,而劳动力人口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的个体素质,也与劳动力人口的结构密切相关。

劳动者的个体素质:是指每个劳动者在其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开发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素养与品质。

具体反映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与精神素质四个方面。

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是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人力资源数量是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自然基础;人力资源质量是决定人力资源总量优劣的核心。

量多质低的人力资源有哪些危害:高消费、低效能、自复制与多破坏等特性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适量优质的人力资源总量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开发主体有计划地采用教育开发、培训开发、使用开发等多种有效途径,并经过开发对象的主观努力,使其生理、心理、智力、技能、道德等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劳动能力得以合理利用,从而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使国家或组织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活动过程。

什么是劳动力资源-赢在路上

什么是劳动力资源-赢在路上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人力: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人的各种具体力量的总称。

人力的构成有体质、智力、知识与技能四大要素。

人力资源:(广义)指除去因先天或后天原因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口以外的所有人口,即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

(狭义)指企业或组织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这种能力体现在每个劳动者的体力与智力的综合水平上,并以劳动者群体的整体数量与质量表现出来。

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其主要表现是一个数量概念,是构成人力资源的基础。

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工有劳动能力并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的人口,亦即劳动人口的总和。

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达到标准的人才的总称,它表时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人才质量与数量的总体状况。

人力资源的特征:生物性与社会性;主体性与客体性;无限性与时效性;再生性与可投资性人力资源数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即劳动力人口数量。

人力资源质量:是指人力资源在质上的规定性,具体反映在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劳动力人口的整体素质上,而劳动力人口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的个体素质,也与劳动力人口的结构密切相关。

劳动者的个体素质:是指每个劳动者在其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开发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素养与品质。

具体反映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与精神素质四个方面。

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是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人力资源数量是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自然基础;人力资源质量是决定人力资源总量优劣的核心。

量多质低的人力资源有哪些危害:高消费、低效能、自复制与多破坏等特性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适量优质的人力资源总量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开发主体有计划地采用教育开发、培训开发、使用开发等多种有效途径,并经过开发对象的主观努力,使其生理、心理、智力、技能、道德等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劳动能力得以合理利用,从而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使国家或组织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活动过程。

浅议人力资本理论

浅议人力资本理论

浅议人力资本理论作者:于卉来源:《科技资讯》2011年第16期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力资本这个概念的研究也同时成为经济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人力资本理论也应运而生。

197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是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

在国外人力资本理论不断发展的同时,国内经济学家也在不断研究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理论事实上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实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它对我们国家的教育市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既有积极面亦有消极面。

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经济增长教育市场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6(a)-0172-02经济学家在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上时常争论不休。

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逊认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动因;诺克斯则认为国际贸易不仅是简单的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的配置的手段,更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马克思也提出了内涵和外延两种经济增长方式;而新的古典经济学家则认为技术进步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利用先进的测量和统计方式得以发现,虽然不同的地区或国家以相同的物资等进行投资,但却获得了差别极大的收益的原因主要在他们投入的人力资源的不同,这其中包括人力资源质与量的差异。

由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关于人力资本这个概念的研究也同时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人力资本理论也应运而生。

1 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早在二三百年前,许多经济学家就有关于人力资本思想的阐述,直到20世纪30年代,人力资本的理论才渐渐产生出来。

最早的人力资本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著作。

他在著作《理想国》中论述了教育人以及训练人的重要意义。

间接提出了人力资本的经济意义。

之后的重农主义代表人物魁克是最早研究人的素质的经济学家,他认为人是带来财富的根本。

舒克茨人力资本理论体系

舒克茨人力资本理论体系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1979年诺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Thodore W.Schults)是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

1960年,他在美国经济协会的年会上以会长的身份作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阐述了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认为“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受厂很大的创伤。

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恐怕要很久才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但实际上,大约只用了15年左右,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就奇迹般的恢复了,而且60年代以后,这两个国家继续以强大的发展势头赶超美苏,并最终使经济实力上升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的位置。

这其斗16勺原因让许多入迷惑不解,人们开始探究传统经济学的不足。

一般而言,国民财富的增长与土地、资本等要素的耗费应该是同时进行的,但统计资料却显示,二战以后,国民财富增长速度远远大于那些要素的耗费速度,这是一个难解之谜。

经济领域中这些难以解释的特殊现象的出现,引起了西方经济理论界的高度重视,经济学家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他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

以此来解释上述的经济领域的疑难问题就很简单了。

关于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奇迹问题。

他认为,两国战后之所以出现经济复兴的奇迹,最主要就是因为人力资本的原因。

战争虽然破坏了这两国的物质资本,但并未破坏其充裕的人力资本;再加上这两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重视教育的现代国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得以建立在高技术水平和高效益基础上。

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美国虽然人口只有两亿多,但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很高,劳动者事实上从事的是单位时间内可以折合成多倍简单劳动的复杂劳动,以此角度来看,美国并不是一个劳动缺乏的国家,而是一个人力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舒尔茨教授与刘易斯教授是因为他们在经济发展研究中的先驱工作, 特别是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的重视.舒尔茨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由于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他与另一位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同时获得了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舒尔茨还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创造者之一。

他在20世纪60年代明确指出,人力资本的收益高于物质资本。

舒尔茨强调了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按照舒尔茨的研究,在美国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增长中,物质资源投资增加4.5倍,收益增加3.5倍;人力资本投资增加3.5倍,收益却增加了17.5倍。

舒尔茨还指出,从1919年到1957年38年中美国的生产总值增长额,49%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

人力资本投资的途径可以通过普及教育、职业教育、短期培训或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来进行。

一个受过教育的穷人会通过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自己的生产率,靠自己的能力在市场上通过竞争实现脱贫致富。

由舒尔茨和贝克尔等人发展起来的人力资本理论,对学术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的论著大量出现,在这一领域做出贡献的经济学家频频被授予诺贝尔奖。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整体上已进入了小康社会,但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仍在扩大,我国还有很多穷困的地区和人口。

由于我国的大多数低收入人口主要依靠农业为生,所以我国政府一向重视“三农”问题。

长期以来政府通过对农民的扶持,发放补贴,援助财物、免去农业税等,都有利于农民状况的改善,但却未必是治本之策。

因为长期输血式的扶贫方式,虽然能一时缓解这些地区的贫困,但最终无法提高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终究难跳出“低水平的陷阱”。

因此,我们应该重点增加对穷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基本素质。

在舒尔茨之后,经济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20世纪60年代的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为15%,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为20%;20世纪70年代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3%和15%。

舒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illiam Schultz,1902年4月30日-1998年2月26日),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分析了农业发展是推动工业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在将古典经济分析应用于贫困国家的农业问题时,西奥多·舒尔茨还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需要像对待其他形式的资本概念一样纳入分析体系;提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回报理论,指出人力资本的累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唯一真正的途径。

舒尔茨研究为什么二战后德国和日本以奇迹般的速度从严重的破坏中得以
复苏,相比之下,英国在战争结束后很久仍然需要配给粮食。

他的结论是,恢复的速度是因为健康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口,教育促进生产力,和健康的身体,进行教育投资育投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他的一个主要贡献后来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启发了国际上大量的发展工作,激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金融机构投资于职业和技术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人力: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人的各种具体力量的总称。

人力的构成有体质、智力、知识与技能四大要素。

人力资源:(广义)指除去因先天或后天原因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口以外的所有人口,即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

(狭义)指企业或组织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这种能力体现在每个劳动者的体力与智力的综合水平上,并以劳动者群体的整体数量与质量表现出来。

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其主要表现是一个数量概念,是构成人力资源的基础。

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工有劳动能力并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的人口,亦即劳动人口的总和。

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达到标准的人才的总称,它表时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人才质量与数量的总体状况。

人力资源的特征:生物性与社会性;主体性与客体性;无限性与时效性;再生性与可投资性人力资源数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即劳动力人口数量。

人力资源质量:是指人力资源在质上的规定性,具体反映在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劳动力人口的整体素质上,而劳动力人口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的个体素质,也与劳动力人口的结构密切相关。

劳动者的个体素质:是指每个劳动者在其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开发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素养与品质。

具体反映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与精神素质四个方面。

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是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人力资源数量是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自然基础;人力资源质量是决定人力资源总量优劣的核心。

量多质低的人力资源有哪些危害:高消费、低效能、自复制与多破坏等特性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适量优质的人力资源总量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开发主体有计划地采用教育开发、培训开发、使用开发等多种有效途径,并经过开发对象的主观努力,使其生理、心理、智力、技能、道德等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劳动能力得以合理利用,从而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使国家或组织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活动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或组织为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运用科学的原则与艺术的方法,对组织中的人力资源从预测、规划、招聘、选拔、录用、培训、使用到升迁、调动、考核、奖惩、工资、福利等方面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活动。

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1反映在学科性质上:人力资源开发是经过学科的综合与分化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传统的人事管理,经过科学的人事管理与行为科学的人事管理阶段逐渐演进而来的,属于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

2反映在研究对象上:开发研究的是广义的人力资源,而管理研究的是狭义的人力资源。

3反映在研究重点上:开发研究的重点是如何组织社会上的一切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与充分使用,而管理研究的得点是对已进入劳动过程的人力资源,从招工到退休的全过程如何进行科学规划,公正考核与有效激励等。

4反映在研究问题的性质上:开发虽然也涉及到微观问题,然而更多地属于宏观的战略性问题。

而管理虽然民有宏观政策和目标管理,但更多地属于微观的操作性问题。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任务: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优化配置、合理使用与科学管理。

人力资源充分开发的内涵:整体性开发、全员性开发、全方位开发、全程性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社会发展的意义:推动物质文明进步;提高精神文明程度;促进制度文明建设。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企业发展的意义:增强企业实力;促进企业对外环境的适应。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人的发展的作用:能极大地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能充分地开发人的潜能;能有效地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X理论―“经济人”麦格雷戈基本观点:人天生好逸恶劳,可能逃避工作;缺乏社会责任感与进取心;工作是为了满足自已的生理与安全的需要;一般人缺乏理性,易产生从盲行为;人的行为活动在本质上是被动的,但可以通过经济刺激和强制手段,迫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作出适当努力。

管理方式:任务管理;强制劳动;物质刺激;严肃纪律。

Y理论-“自动人”麦格雷戈基本内容:人生来是勤奋的;人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具有可一发的巨大潜力;人具有自主自动性。

管理方式: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促进组织成员自我实现;充分利用内在激励;建立能够保证满足组织成员自我实现需要的管理制度。

行为科学理论-“社会人”梅奥基本内容:人材工作积极性主要按由社会性需要引起;人际关系是影响工作效率的最主要因素;非正式组织是影响组织成员行为的一种潜在力量;管理者的领导方式与领导作风对激励组织成员有着不可忽视影响。

管理方式:注重满足组织成员的社会性需要;努力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因势利导做好非正式组织工作;提高组织管理者的素质。

超Y理论-“复杂人”沙因基本内容:人的能力与需要是复杂的;人在同一时间内的需要与动机是复杂的;人的需要的表现形式是复杂的;人具有对各种复杂管理模式的适应性。

管理方式:树立权变的管理观念;采用权变的管理模式;运用权变的管理方法。

Z理论-威廉·大内基本内容:人能相互信任;人与人之间具有亲密性;人与人之间具有微妙性。

管理方式:注重目标沟通;力求整体评价;协调人际关系。

马克斯与恩格斯的人性理论:是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发展和最终实现人的解放的生要指导思想。

马克斯一义人性论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的一般属性、本质属性和主体性的认识上。

他们认为: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这三种一般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劳动;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客体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与自为性。

毛泽东的人力资源思想: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崇教育以培国本;干部是决定的因素;任人为惟贤的干部路线;革命需要知识分子;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人民群众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公私兼顾,调动人的积极性。

邓小平的人才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力强弱取决于人力资源的优劣;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不抓教育不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标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按“四化”标准,选贤任能;大胆使用,严格管理;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八大原理――1要素有用原理:坚信人人有才;承认人各有异;生才贵在适用。

2系统优化原理: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是简单的等于部分功能的代数和;系统的整体功能必须达到最大;系统的内部消耗必须达到最小;系统内人员状态必须达到最佳;系统对外的竞争能力必须最强。

3能级对应原理:人于人之间具有能级差异;管理的能级必须分序列、按层次设置,不同的级次有不同的规范与标准;人的能级与管理级次的相互对应程度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与人力使用的合理程度;不同的管理能级应表现为不同的责任、权力与利益;人的能级具有动态性、可变性与开放性;人的能级必须与其所处的管理级次动态对应。

互补增值原理:知识、气质、能力、性别、年龄、关系互补。

激励强化原理: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体的重要职能,其目的是为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尤其是为形成组织成员的主人翁精神提供系统动力;系统动力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三大方面,也包括正激励与负激励两大类型;激励手段必须综合动用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反馈控制原理弹性冗余原理竞争协作原理人力资本思想最早是由威廉·配弟提出的。

马克斯的人力资源理论内容: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开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2论述了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3提出了劳动力的价值构成理论。

4论述了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舒乐茨人力资本理论内容:1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2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3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人力资本收益率)。

4摆脱一国贫困状况的关健是从事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质量。

我国的人力资源理论内容:1人力资源所有理论。

2人力资源形成和投资理论。

3人力资源成本理论和投入使用收益理论。

4人力资源配置理论。

5人力资源市场理论和流动理论。

6人力资源价格理论。

7人力资源保护理论。

8人力资源发展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与经济增长的作用:1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远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2现阶段,人力资本收益率远远高于物质资本收益率。

3技术进步要求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配合。

人力资本对中国示来经济增长的意义:1中国经济增长资源稀缺因素的约束。

2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资本供给是短缺的。

3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是中国示来经浊增长的关健。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劳力素质,积累人力资本;建立高效动行的劳动力市场。

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系统1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系统。

这一系统包括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以及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序列开发目标进行的整体构建。

2.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系统。

介绍多种学科的理论在人力资源的体力开发、智力开发、创造力开发与精神力开发中的作用。

3.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系统。

这一系统包括教育与培训开发、配置与使用开发、政策与环境开发。

人的发展:从生理学的角度看,是指生理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

从教育学角度看,包括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4.国民素质:指在一个国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一个国家大多数国民所共有的较为稳定的素养与品质。

5.体力:广义是指人的体质,狭义是指人在体力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活动能力。

6.智力:智力潜能是一种综合的潜在的心理能量。

7.创造力:是综合运用体力、智力、和其他多种能力,以探求新思想、想出新办法、构建新理论、做出新成绩为目的的高层次的实践活动能力。

8.精神力:是相对于形体而言的人的心理状态或主观世界。

9.人的主体性的涵义: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

10.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三大特性:多元性、层次性、整体性。

11.开发的总体目标与与具体目标:促进人的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最终达到促进人与社会协调发展。

具体目标:发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使用价值、增加人的主体性。

(146-156)12.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系统及各学科理论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1,体力开发的相关理论。

2,知识、技能开发的相关理论。

3,智力开发的相关理论。

4,创造力开发的相关理论。

5,精神力开发的相关理论。

(157-168)13.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系统及各种开发形式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地位:(一)教育与培训开发系统。

1.家庭教育。

2.普通学校教育。

3.职业教育4.成人教育5.社会教育(二)教育与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1.家庭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奠基工程。

2.学校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3.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