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短文两篇》

合集下载

《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

《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

《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行道树每天,每天,我都看见它们,它们是已经生了根的——在一片不适于生根的土地上。

有一天,一个炎热而忧郁的下午,我沿着人行道走着,在穿梭般的人群中,听自己寂寞的足音。

忽然间,我又看到它们,忽然发现它们长得竟是如此繁盛,如此葱茏。

它们不再孤单了。

沿着人行道的黄砖一路延伸,间隔着挺立着的这许多高一脚的矮一脚的树,它们不仅为着我们所吸进的空气而忙碌着,同时也在为离它们很近的我们——我们的生命——增添着很需要的绿色。

在它们的生命里,也许早就知悉了未来的路,不然,风里带着泥土的气息,它们的叶子怎么会绿得这样鲜活和明亮呢?我走近一棵行道树,仰望它们的时候,我看见了它们的眼神。

几百年的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了痕迹,一圈又一圈的年轮里,是沧桑的痕迹。

可是,它们没有因此变得衰老和疲惫。

相反,它们因此而更加骄傲和自豪。

它们骄傲地生长着,面对着我们人类的世界,用自己挺拔的身躯来守护着这片土地。

第一次真好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

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在枝头。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

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电视和电影中看到。

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忽然听到鸟笼里传出“啾啾”的叫声,十姊妹居然破壳而出了!我们欣喜万分,一会儿打开鸟笼喂它们吃奶,一会儿又用树枝逗它们玩。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初一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初一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文章内容解析
文章背景
本文是作者周敦颐对莲花的赞美 之词,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 了自己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向往。
莲花形象
文章中详细描绘了莲花的形象, 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展 现了莲花的高洁、正直、清雅的
品质。
对比手法
文章通过将莲花与其他花卉进行 对比,突显了莲花的独特品质和
作者对它的喜爱。
主题思想分析
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 了作者对美好品德的向往 和追求,倡导人们应具备 莲花的品质。
道德情操的强调
文章强调了道德情操的重 要性,认为一个人的品格 和修养对于其人格魅力至 关重要。
人与自然的和谐
通过赞美莲花的美丽和品 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理念,体现了天人合 一的思想。
写作技巧探讨
01
02
03
对比手法
文章通过对比“陋室”与 “豪室”,突出了作者不 追求物质享受、注重精神 生活的品质。
象征手法
通过“陋室”这一象征体 ,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操 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句式运用
文章运用对偶、排比等修 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 感强,增强了文章的艺术 表现力。
03
短文二:《爱莲说》
初一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contents
目录
• 短文两篇简介 • 短文一:《陋室铭》 • 短文二:《爱莲说》 • 两篇短文的对比与联系 • 短文两篇对初一学生的启示
01
短文两篇简介
文章背景
01
《短文两篇》选自《寓林折枝》 ,是明朝末年著名学者、文学家 刘基所作,文章旨在通过两个小 故事来阐述深刻的道理。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总结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短文两篇》(共56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短文两篇》(共56张PPT)

预习检测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亵(xiè) 鲜(xiǎn)
预习检测
一词多义
鲜: ①陶后鲜有闻
(少,读xīǎn)
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艳丽,读xīān)
之:①水陆草木之花
(的)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外:①中通外直
(外面,外表)
②遂与外人间隔
( 以外)
奥运铭 国不在大,技高则名;人不在多,参与就行。斯是奥运,众星如云。队员现绝技, 教练出奇兵。场上争金牌,场下叙友情。一心破记录,论输赢;有拼搏之雄姿, 有交流之文明;东土雄狮吼,西方苍鹰鸣。国人云:“看我北京!”
公仆铭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 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查真情。无谎报之乱耳, 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曰:“公仆精神!”
解读课文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 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
探究写法
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合作探究】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 质,写物是为了写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解读课文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合作探究】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解读课文
2.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合作探究】颜色:绿色,青色。特点:别致幽雅(幽)。
解读课文
3.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合作探究】有鸿儒,无白丁(雅)。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
鲁迅的作品正是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这样的时代背景,通过揭示社会 的黑暗面,呼吁民众觉醒和抗争。
文学流派与特点分析
鲁迅的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文学 流派,注重揭示社会现实和人 性弱点。
其作品语言犀利、讽刺辛辣, 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 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 力。
鲁迅的作品还体现了强烈的民 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对后世的 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风筝》一文中,风筝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不仅代表了童年的
欢乐和纯真,也寄托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追求。这种象征手法的
运用,使文章更具含蓄美和意蕴。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秋夜》中“我”的形象塑造
孤独而坚韧的斗士
通过描述“我”在寒冷秋夜中的孤独和坚韧,展现 了一个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斗士形象。
写作手法与技巧探讨
01
细腻入微的描写
两篇文章都运用了细腻入微的描写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使读者
仿佛置身于文章所描绘的场景之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02
情景交融
两篇文章都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
将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内涵。
03
象征手法的运用
80%
象征手法的运用
通过“枣树”、“小粉红花”等 象征性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孤独 感和抗争精神的表达。
《风筝》中的童年回忆和亲情观念
童年回忆的呈现
通过描述“我”和小兄弟在春 天放风筝的情景,展现了作者 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
亲情观念的体现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我”和 小兄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 解,体现了亲情的温暖和珍贵 。
极践行。
THANK YOU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短文两篇》ppt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短文两篇》ppt优质课件

• 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
了。
——[英]莎士比亚
•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
阅读理解 《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秋风 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 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 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 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 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简而 丰。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 也不马虎。
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十分恐惧不安。(
心)惊肉跳
②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③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丧失信心,意志消沉,不能振


灰心丧气
2、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训诫( ji)è屡次( )迂lǚ回( ) yū
啜泣( chu)ò耸立( )s纳ŏ罕ng( )
颤抖( cha)`n瘦骨嶙峋(
)línxún
头晕目眩( x)ua落n`下( )着眼là( )

小思,原名卢玮銮(wěiluán)。原籍广东番禺, 九三九年香港出生,一九六四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 毕业,后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 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 《不迁》、《彤tóng云笺jiān》、《香港文学散文 等。
贝壳
席慕蓉,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 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多次举办画展, 版画册并获奖。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 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 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主要作品有诗集《七 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拓展阅读
席慕蓉精美片段积累:

第17课 《短文两篇》(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

第17课 《短文两篇》(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

《爱莲说》 语气词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也; 噫!宜乎众矣
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三:火眼金睛探“高频词
1、找出两文中反复出现的词或某一类词,完成表格,
文题
反复出现的词 文句 或者一类词语
《陋室铭》 反复出现的词: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谈笑有鸿儒; “有”和“无” 和露只有;无白丁;无丝竹;无案 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比较两篇短文在言语形式,思想主旨方面的异同,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
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一:刘禹锡的“陋室”与周敦颐的“莲”
1.阅读两文,看图填空。 刘禹锡的“陋室” 内:室主状态 所做的事: 远离的事:
外:生活环境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志趣追求:高雅脱俗的情趣
志趣追求:
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一:刘禹锡的“陋室”与周敦颐的“莲”
2.略读《爱莲说》,按表格要求提取相关信息,并根据提示梳理各部分内容
(2)梳理内容
群花可爱
爱花:菊、牡 丹、莲花
展开描 写莲花
感慨三类人的 现实状况
评花:三种花象征三类人
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积累了常见的文言字词,疏通了两篇短文的大意。并 依据一定的标准提炼了两篇短文相似的行文思路,由此发现了两文共 同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指将某种精神、品格、思想、 感情寄托在某一具体的物上,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三:火眼金睛探“高频词
2、比较:只保留“有”的语句,去掉“无”的语句,表情达意上有何区别?
改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 云:何陋之有?
明确:“有”是作者想要表现的,“无”是作者不想关注的,主动与 之隔绝的:从“有”和“无”的强烈对比中,强调的是自己的“有”, 为自己“有”这样的“德”而自豪自得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短文两篇》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短文两篇》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 七课《短文两篇》课件
欢迎来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短文两篇》的课件。本课我们将学 习两篇优美的短文,并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技巧。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 两篇短文吧!
短文一:选择
主题和内容
这篇短文讲述了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引发人们 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
重点词汇
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将学习到一些与身体部位有 关的词汇,如鼻子、眼睛和嘴巴。
短文二:问候
情境和人物关系
这篇短文描述了一场友好的问候场景,让我们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技巧
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将学习到正确运用问候语的技巧,如早上好、晚上好和再见。
短文一学习目标
1 了解主题和内容
通过学习这篇短文,我们将了解它所讲述的主题和内容。
2 掌握生词和词组
我们将学习到一些新的词汇和词组,如选择、鼻子、眼睛和嘴巴。
短文二学习目标
1 理解情境和人物关系
通过学习这篇短文,我们将理解其中的情境和人物关系。
2 学习问候语技巧
我们将学习到正确运用问候语的技巧,如早上好、晚上好和再见。源自重点词汇和短语短文一
这篇短文中重点词汇包括选择、鼻子、眼睛 和嘴巴。
短文二
这篇短文中重点词汇包括问候、早上好、晚 上好和再见。
课堂活动
听读短文一并回答问题
我们将听读短文一,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回答,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观看短文二的视频
通过观看短文二的视频,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情景和人物关系。

第17课《短文两篇》考点详解(原文 译文 考点)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考点详解(原文 译文 考点)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一、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考点】〔之〕结构助词,译为“的”。

〔可〕动词,译为“值得”。

下文的“可远观”的“可”也是动词,意思是“可以,能够”。

〔者〕代词,指代前面说的“草木”,可以译为“的草木”,也可以采用的字结构,把“可爱者”译为“值得喜爱的”。

〔甚〕表示程度的副词,叫做程度副词,意思是“很,非常”。

〔蕃〕读作fán,意思是“多”,与“繁”是同义词,可以组词“繁多”。

有人把“蕃”理解为“同‘繁’”,这是把“蕃”看作是通假字了。

笔者认为:“蕃”与“繁”读音相同,都可解作“多”,还是应该看作同义词。

【原文】晋陶渊明独爱菊。

【译文】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考点】〔陶渊明〕字元亮,后改名潜,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大诗人。

陶渊明喜爱菊花,在宅边种植菊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表达了与世无争、悠然自得心志。

后来,菊花就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的象征。

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诗写道:“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中“陶家”的“陶”就是指陶渊明。

〔独〕副词,意思是“唯独,只”。

【原文】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考点】〔自〕介词,意思是“从,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来〕动词,表示趋向,即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可以译为:……(以)来,到现在。

这里译为“以来”。

【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也不旁生枝茎。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1)蕃(
)
(2)濯(
)
(3)蔓(
)
(4)益(
)
(5)植(
)
(6)鲜(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取: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 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
)
(2)莫能肖也(
)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 释是(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往来无白丁(
)
(4)无案牍之劳形(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
)
(7)宜乎众矣 (
)
(8)亭亭净植 (
)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2《短文两篇》知识点整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2《短文两篇》知识点整理

《陋室铭》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刘禹锡集》,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代表作《竹枝词》《乌衣巷》《秋词》;著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记述生平、事迹、功德或警诫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短小、精悍、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诫之意。

3.本文的主要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二、整体把握1.全文分为三层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

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③从“南阳诸葛庐”到“何陋之有”,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2.文章开头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①开头四句运用了比喻、起兴、类比、以虚衬实、对偶的写法②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类比有“吾”之陋室,生动自然地引出本文的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①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②突出了陋室环境清幽(景色雅),交往人物的不俗(交往雅)和日常生活情趣的高雅(情趣雅)的特点③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4.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①类比,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②又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文章用孔子的话结尾,有何用处(用意何在)?①引用典故,运用反问句强调了“陋室不陋”②既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照应,又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①“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

②这句话写出了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是全文的主旨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

2、“雏形”与“具体而微” 有什么区别?
“雏形”是指未定型前的形式, “具体而微”是指具备了整个 形体,两者形容的外形很有差 别。
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 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 多,经历也愈多,感受 也愈多,生命也就愈 益多姿多彩.
九、板书设计:
奇妙——低回品味——喜悦、新奇 珍 重 第
神圣的事业
面对行道树,我们惟
有牢牢记住他带给我们的人 生启示:在追求中完成自己 的生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 的价值。愿我们像行道树一 样,拥有高贵的心灵,美丽 的人生。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Ⅰ:
• 1、作者认为第一次的感觉怎样?(试用 文中的句子回答) • 2、作者认为“第一次的感觉真好,真奇 妙”,“好”在哪里?“奇妙”在哪里? (试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 3、作者在文中一共写了几个“第一次”? 详写了几个?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散文代表作:《步下红毯之后》《我知道你是谁》
阅读文章,完成要求:
1、把不能理解的语句勾画 出来。 2、寻找文章的中心句。(找中
心句的方法:认为关键的句子画 出来,对比各句,看看那个更能 概括文中的行道树象征无私奉献 的人)。
本文最富哲理的句子: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 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 把深沉给予我们。
美丽的公园
川流不息的车流
你注意过行道树吗?
作者简介:
张晓风,台湾著名女作 家,江苏铜山人。著有散文、 小说、戏剧多种。被推为 “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 一,其作品“柔婉中带刚劲” (余光中语)。“笔如太阳 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 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评论界赞)
听读课文
1、把不能理解的语句勾画出来。 2、你能快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本篇课文内容是《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言短文。

“陋室”意思就是简陋的屋子。

“铭”是记载的意思,在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即作者给陋室作的铭。

“爱莲”即喜爱莲花。

“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言论。

“爱莲说”就是说一说对莲花的喜爱。

二、作者简介和背诵提示《陋室铭》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此篇需背诵。

《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此篇需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主题概述《陋室铭》: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本文通过将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的风气与自己独爱莲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委婉地批评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表达了作者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情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散布得远的香气。

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

3.亭亭净植古义:树立;今义:植物,种植。

4.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二)一词多义1.濯清涟而不妖(清澈)香远益清(清芬)2.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远处)(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神异)3.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蔓延到)4.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5.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6.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藤蔓)7.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茎)8.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四)重要虚词1.之①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②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③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④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⑥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2.而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连词,表转折,却)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连词,表转折,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斯是陋室。

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

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本篇课文内容是《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言短文。

“陋室”意思就是简陋的屋子。

“铭”是记载的意思,在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即作者给陋室作的铭。

“爱莲”即喜爱莲花。

“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言论。

“爱莲说”就是说一说对莲花的喜爱。

二、作者简介和背诵提示《陋室铭》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此篇需背诵。

《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此篇需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主题概述《陋室铭》: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本文通过将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的风气与自己独爱莲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委婉地批评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表达了作者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情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散布得远的香气。

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

3.亭亭净植古义:树立;今义:植物,种植。

4.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二)一词多义1.濯清涟而不妖(清澈)香远益清(清芬)2.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远处)(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神异)3.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蔓延到)4.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5.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6.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藤蔓)7.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茎)8.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四)重要虚词1.之①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②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③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④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⑥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2.而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连词,表转折,却)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连词,表转折,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斯是陋室。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一、《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原因的作用。

德馨(xīn新):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经书。

[7]丝竹:弦乐、管乐。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老师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

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

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

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浅薄无识之徒不会到此。

可以随心抚弄素琴,可以潜心阅读佛教。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

这间陋室如同南阳诸葛庐,又如西蜀子云亭。

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理由认为它是粗陋的呢?”二、《爱莲说》朝代:宋代作者: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7《短文两篇》课件(共61张PPT).ppt

17《短文两篇》课件(共61张PPT).ppt
人——儒雅
文本探究
正面,实写 写了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反面,虚写 写了主人不受世俗羁绊
事——高雅
文本探究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
景——环境清幽 人——人物不俗 事——情趣高雅
文本探究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著名政治家; 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他们都是历史上名声显赫 的人物,一个在政治上建立奇功,一个在文学上很有造诣。 他们都是古代名贤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他的话语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作 者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引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在文中起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作用,有力表现陋室主 人甘居陋室而不以为陋的品质。
写法探究
全文没有一个字直接表明作者的志向,却又处处可以 读出他的远大抱负,请问这种表现手法是什么?
托物言志
1.定义: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等 2.作用:增强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引出主旨
文本探究
“上”,“入”,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也将外 景引入室内,为下文写室中人、室中事做好了铺垫。
对偶,景——幽雅
一绿,一青,色彩鲜明,彰显“苔”“草” 的色泽,也映衬出陋室环境的幽雅。
文本探究
欲知其人应知其友。既然谈笑的、 往来的都是些知识渊博的贤友,“陋室” 主人的德才之高,自然不言而喻。
铭文的特点: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
作者简介
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 诗魔:白居易 诗豪 诗鬼:李贺 诗圣:杜甫
诗史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字:梦得
“刘柳”:柳宗元 组合
“刘白”:白居易
背景介绍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 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 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 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 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 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优质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优质课件
【代表作】《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 《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 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 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 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 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作者是怎样引出陋室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山”“水”
“室”
“不在高”“不在深”
“陋”
“仙”“龙” “名”“灵”
“德” “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比兴: “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
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
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陋室铭
设喻引题 比兴
陋室不陋
山、水 仙、龙
陋室 德馨
居室环境高雅
人物交往高雅
生活情趣高雅
引古贤以自况: 反问点题
高洁傲岸
托 的节操和 物 言 安贫乐道 志 的志趣
课外阅读积累刘禹锡的作品。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二首·其一》
名利的志趣。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对偶、衬托
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 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 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 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

第17课《短文两篇》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部编版)

第17课《短文两篇》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部编版)
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 ,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 莲”即爱君子之德。
9.作者写爱莲花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哪种写作手法?
作者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 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沾染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污秽) 濯,洗。涟,水波。妖,妖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莲的柄)内部 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 香气远闻更加清芬。 洁净地挺立。亭亭,耸
贯空,外部笔直。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益,更,更加。
立的样子。植,竖立。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赏析“上”和“入” 字的巧妙之处。
本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上”和“入”字,化静为动, 使景物有了生气,写出了室外环境的幽雅,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有鸿儒”,“无白丁”两相对比,衬托出作者的才能高,品德美, 表明陋室不“陋”。
板书设计
设喻引题
陋 室 陋室不陋 铭
古贤自况
山水喻室 仙龙喻德
惟吾德馨
环境优美 交友不俗 情趣高雅
陋室不陋
诸葛庐 子云亭
何陋之有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托物言志)



周 敦 颐
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 ,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 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 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 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短文两篇》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分).惩罚é . ē().本文矛盾冲突的焦点是:(.“我”把父亲送给我的羚羊木雕给了万芳。

.“我”被迫讨回羚羊木雕时的痛苦心情。

.奶奶支持、理解“我”。

.该不该讨回羚羊木雕。

..庇(ì)护烟囱(ō) 妨(ù)忌较(à)量.宙(ò)斯赫(è)拉矗(ù)立呆(ā)板.添(ā)头爱幕(ù) 嫌(à)弃凯(ă)歌.渐(ă)愧缥缈(à) 乏(à)味自吹自擂(ě)..语文老师绘声绘色地经常向我们介绍小说新作。

. 我们看见火车、轮船在水上、陆上行驶着。

.故宫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只见一个人站在便道旁边的电线杆子下边。

..赞颂方志敏的革命情操,使鲁迅对他很敬仰,承接前文,鲁迅看信。

.使方志敏流血牺牲的精神品质更加感人,突出了文章中心思想。

.突出写共产党人对鲁迅的信任和整个事情的重大,由此,也突出了全文的中心。

..置之度外( )①不考虑它,把它放、在一边。

②把它放在考虑之外③不考虑它,不关心它。

.倔强( )①顽强、固执。

②态度蛮横,不易接近。

③耿直、豪爽。

.聚精会神( )①注意力集中。

②形容注意力很集中。

③集中精力打起精神。

.哑口无言( )①闭着嘴不说话。

②闭着嘴,说不出话。

③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

.. 踱( ó ) 虐待( üè à ) 莽撞( ă à ). 抖擞( ŏŏ ) 捻( ā ) 颓唐( íá ).懊悔( àĭ ) 恣情( ī í ) 嗤 ( ī ).憎恶( ē ù ) 陡( ŏ ) 摩挲( āō ).. 因为终点只有一个,起点却很多,每个人都可驾驭属于自己的起点。

.因为成功的人只有一个,而不成功的人却很多。

.因为每个人不能保证是优胜者,但却能保证争当一个优胜者。

.蚊子第二次吹喇叭的原因是( ).有意气一气狮子,再一次从精神上征服狮子。

.得胜后很骄傲,炫耀自己的胜利。

.宣扬自己的功绩,想称雄于动物界。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

( ).快要来到宛市,定伯把鬼加在自己肩上,急忙提起它,鬼呼叫,发出惊吓声。

.快要走到宛市时,定伯要鬼加在自己肩上,急忙捉住它。

鬼大叫,并连声哀求把它放开。

.快要走到宛市时,定伯就背鬼附着在自己肩上,(趁机)急忙捉住他。

鬼大声呼喊,发出惊叫的声音。

.情不自禁() .. ī..冬末初春时节,涨水的时候。

. 暮春时节,桃花谢时。

.深秋时节,百花凋谢之时。

..美丽懦弱洋洋自得 .混沌巍峨顶天立地.孤独炫耀不可救药 .聪明英俊豪言壮语..路上遇到一条河,定伯命令鬼先渡。

.路上遇到一条河,定伯让鬼先渡河。

. 路上遇到洪水,定伯让鬼先渡河。

.路上遇到洪水,定伯命令鬼先渡河。

..自吹自擂大模大样张牙舞爪洋洋看得.相提并论千变万化不声不响无踪无影.不可一世人声鼎沸无可奈何销声匿迹.爱慕虚荣翻来覆去同而复始骇人听闻二.不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分)..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

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保证似.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己,写了上面的话。

.. 宋定伯夜行逢鬼——定伯诳之——急执之,卖之。

.宋定伯诳鬼——遂行欲至宛市——唾之,得钱千五百。

.宋定伯夜行逢鬼——执之至宛市——唾之得钱千五百。

..描写生动、有趣 .想像奇特,联想丰富.形象鲜明,感情丰富 .情节离奇,引人人胜.潜入 . á. ă()..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句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是作者的独特感受,生动地描绘了百草园美丽迷人的情景。

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句式整齐,描写生动。

.句中的加点的动词准确地写出了捕鸟过程的不同动作。

.句中的加点动词,如果换成“挖”、“现”、“撑”三词,就没有原来的词语准确生动。

..缺地少羊的人家,穿裤子都难。

. 过了上学年龄的就上夜校。

.于是村民们看着他们挖排水沟,栽树,给牲畜垒圈,给人盖厕所。

.这些当兵的,竟然每天都洗脸,每天都扫院子。

三.填空题 (本大题共分).此头须向国门悬。

须:.设计的(精致精巧精美)也是罕见的。

.那壮丽柱廊……建筑方面,组成一幅庄严(美丽绚丽绚烂)的画图。

.余伤病伏丛莽间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余:伏:余:虑:脱:得:.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

修长:.建筑师极力(推举推崇)建筑工人的伟大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

.寻向所志通 ( ).其中往来种作,。

并怡然自乐。

.捷报飞来当纸钱.人民大会堂由、、三部分组成,作者重点介绍的是部分。

四.问答题 (本大题共分).满窑里围得不透缝,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那映照在浪峰中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

.作者写陈伊玲,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指出下列几段中,哪是正面描写,哪是侧面描写。

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一个错误!这天早晨,有什么使人感动.文章主要记叙了傻二哥的哪几件事,反应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文章主要写傻二哥帮助邻居,但也写到了邻居对他家的帮助,这是为什么?.血雨腥风应有涯.这只小鸟儿离了人恐怕不会活。

恐怕:.取义成仁今日事五.判断题 (本大题共分).毕竟西湖六月中,四时风光不相同。

.浅草渐欲迷人眼,乱花才能没马蹄。

(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本文写在南京停留的文字廖廖无几,仅写“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是因为在南京仅有一日,因而一笔.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其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背影’’来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亲对儿.“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

”句中“空”是多音字,读ō另一个读音是 ò,如“空话”、“凭空”。

( 六.连线题 (本大题共分)... 梨花的妹妹照料小茅屋.解放军造茅屋. 梨花照料小茅屋.“我们”路过住宿.瑶族老人送米七.现代文阅读 (本大题共分).……平素,也许她仰起头就能看见她的丈夫,也能看到她的孩子;而那攀登在山与天相接之处的丈夫,也许在着脖子,不住地打盹。

我拉拉他圆胖胖的小手说:“会着凉的。

上床睡吧!”成渝从睡梦中醒来,以为是他爸爸妈“为什么?”他用手揉了揉眼睛,说:“爸爸妈妈说,不管哪个人都要朽(守)住康(岗)位。

”我把成渝紧紧地抱起来,用我的脸.选文第一段的表达方式是,表达了作者对工人阶级的品质的赞美。

.选文中对成渝采用了描写和描写,烘托了父母平时对他的教导。

.作者在听了成渝的话,表现他心情激动的动词是。

.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小猫没有再扑它,只拿它的小脚碰碰它。

它随着小猫的脚歪了歪。

于是依旧一动不动,呆呆地注视着。

①它不预放了吧,它可能死;养着它吧,家里没有笼子。

③我捧着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我不知怎. 对第①句划横线的句子你的理解是什么?.第②句“小麻雀确没有受多大的伤”为什么“不预备反抗”呢?.你如何理解划横线的第③句话。

.你认为小麻雀的结局是生还是死?说说理由。

八.文言文阅读 (本大题共分).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解释文段中画线的字。

是:非:失:得:.这一段进一步拿和作对比,论证事理的复杂性、模糊性。

.《弈喻》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 .本文选自《》,由战国时代重要的家韩非子所写。

内容带有劝谕性,因此,本文体裁可看作。

.本文写桓侯的病情是以为线索,分几个层次,按顺序记叙的。

桓侯病本不重,最后发展到不治的地步,其根本.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桓侯对待治病的态度:。

.作者以这一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理( ).病人一定要听医生的话,有病必须及早防治。

.一个人不能盲目启信,否则将酿成大祸。

.任何事情都不要盲目相信自己,及早从小处着手,不能讳疾忌医。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 ).桓侯盲目自信,扁鹊非常不满,不理睬他了。

.桓侯已病人膏育,无法救治。

.桓侯病危,扁鹊怕负责任。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分).......② .①.①.②..........二.不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分)......三.填空题 (本大题共分).一定.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致巧妙。

.绚丽:灿烂美丽.我潜伏多考虑脱险完成不久.细长.推崇:十分看重(重视某人的思想、行为、著作、发明)等,给以很高的评价.志通志(标志).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轻捷、欢欣,表现作者盼望胜利捷报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万人大礼堂宴会厅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万人大礼堂四.问答题 (本大题共分).表达了延安人民和子弟兵亲如一家、血肉相连的感情。

.本体:霞光; 喻体:火烙;表现出海面上的动态。

.侧面描写.卖药糖,与母亲争执帮邻居干活、抚养弟弟,反应了傻二哥勤劳、善良、乐观、助人、爱憎分明的品德。

.点明环境特点,邻居们都是互相关心、帮助,这样的环境是形成傻二哥美好品德的重要原因。

.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屠杀和镇压借喻.不能太肯定,有猜测的语气.为真理和正义事业而死,引用典故五.判断题 (本大题共分).风光不与四时同.浅草乱花.√.╳.╳.╳六.连线题 (本大题共分)..七.现代文阅读 (本大题共分)..议论抒情不畏艰险,忘我劳动.动作语言侧面 .抱裹.我被成渝一家人的崇高精神感动,决心克服..小麻雀不怕死,敢于面对死亡。

.因为它精神软弱。

.作者借此表达对小麻雀的极度怜惜、沉重的心情。

八.文言文阅读 (本大题共分)..是①赞成②正确的非①反对②错误的失:表面看来是错误得:道理正确.下棋事理.警戒主观臆. .韩非子.喻老思想寓言.病情发展时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盲目自信,固执己见 .讳疾忌医..个人整理,仅供交流学习-----------------------------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