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0 短文两篇 练习题.doc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练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练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练习题一、基础部分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翻译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二、提高部分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1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而节叶具焉具:________(2)节节而为之为:________14.[甲]文中包含了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答:成语是: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将这些文字找出来,写在下边°答:这些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1个字)16.[甲]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当时画竹的毛病,这些毛病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答:这些毛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个字)17.选出对[甲][乙]两文意思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有几项选几项)()A.[甲]文的主旨在于揭示手不能画出胸中之竹的原因,[乙]文的主旨在于阐明画竹的“定则”°B.[甲]文强调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方能“振笔直遂”,[乙]文主张画竹应“意在笔先”°两文作者见解一致,观点相同°C.[甲]文主张画竹先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一气呵成;[乙]文阐明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者的关系,两文都道出了艺术的真谛°D.“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竹”,画者“手中之竹”又并非完全是“胸中之竹”,这是说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甲][乙]两文都蕴含了这样的道理°三、试一试18.人们常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请写出它们所比喻的高贵品质°参考答案一、1.《东坡志林》苏轼子瞻东坡居士文学书画苏洵苏辙三苏2.C(户:门°与:参与,此指欣赏)3.(1)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3)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4.信给谢中书的信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6.(1)对偶(2)对偶,借代7.三(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8.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9.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反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10.(1)点明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的人及游览的地点°(2)运用比喻描绘庭院月色(3)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11.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12.何夜无月?……两人者耳°略二、13.(1)具备、具有(2)做,此意为“画”14.胸有成竹(或“成竹在胸”)°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先有打算°(或“兔起鹘落”°比喻动作敏捷,又比喻作画,写文章下笔迅速,中间没有停顿)15.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16.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17.A三、18.略(只要能写出松的坚韧不拔,竹的高风亮节,梅的凌寒傲骨等意思即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语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夕曰欲颓.(tú)B.沉鳞竞.跃(jìng)C.水中藻、荇.交横(xìng)D.何处去竹柏.(bǎi)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自.康乐以来自.三峡七百里中B.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晓.雾将歇,夕日欲颓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二、文言文阅读4.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五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竞跃:________________(4)夕日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6.《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与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与阅读练习(含答案)

《短文两篇》知识点与阅读练习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者:1.陶弘景1、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时人,被称为“山中宰相”。

著有《陶隐居集》题解: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注释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课文内容理解:(含理解性默写)层次划分与层意:第一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概述从古至今的山水美景人人皆爱。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测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测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测试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烂熳(màn)匿名(ruò)筋疲力尽(jīn)B.芦荟(huì)长髯(rán)吹嘘(xū)C.不逊(sùn)禁锢(ɡù)文绉绉(zhōu)D.诘责(jié)窒息(zhì)锃亮(chénɡ)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翻来复去器宇轩昂鹤立鸡群忧郁消沉B.成群结队美其名曰文质彬彬困惑不解C.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粗制乱造藏污纳诟D.暗然失色不可名状美不胜收微不足道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

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5.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4)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A.比喻引用排比拟人B.拟人反语比喻比喻C.比喻反语比喻拟人D.拟人引用排比反语6.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

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

③办:具备。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B.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参考答案:(1)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评分:共(2分).(2)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3)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4)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二】【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康肃忿然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反溯流逆上矣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xiǎo)沉鳞(lín)夕日欲颓(tuī)B.石壁(bì)猿鸟(yuán)与其奇者(yǔ)C.欣然(xīn)相与(yǔ)五色交辉(huī)D.积水(jī)竹柏(bǎi)解衣欲睡(jiè)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贬职期间,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跃)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置身其中)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二、现代文阅读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各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第11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11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11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选题1. 选出下列画线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

中庭:院子里。

B.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C.盖竹柏影也盖:原来是。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欣赏、领悟。

2.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哀转久绝”所描写的是霜降节气的景物。

B.新闻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六要素。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代文学家,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记承天寺夜游》是他的作品。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人。

二、填空题3. 根据课文原文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谢中书书》中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谢中书书》中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感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八年级上第10课《短文两篇》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

八年级上第10课《短文两篇》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

八年级上第10课《短文两篇》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一、《答谢中书书》二、《记承天寺夜游》一、《答谢中书书》中考综合复习题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注释默写:1、【五色交辉】2、【四时】3、【歇】4、【夕日欲颓】【颓】,5、【沉鳞】6、【欲界之仙都】7、【与】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课内简答题: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3、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起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理解性默写: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五、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四时.俱备:②四时俱备.:③晓雾将歇.:④晓.雾将歇:⑤夕日欲颓.:⑥古来共谈.:⑦五色交辉.:2、一词多义:欲:①夕日欲颓: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自:①自康乐以来:②自非亭午夜分: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念无与为乐者:书:①谢答中书书:②谢答中书书:六、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风吹草低见.牛羊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巩固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基础知识识记1.给加红字注音。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4)藻、荇交横()(5)盖竹柏影也()2.解释下列加红的字词。

(1)夕日欲颓________ (2)沉鳞竞跃________(3)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________3.用“/”标出下列文言句子的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庭下如积水空明4.文学常识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最后一个“书”的意思是________,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号________,作品有《________》。

这篇短文的内容可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这个短语是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位是________。

(3)《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称自己与友人为“闲人”。

“闲人”是指________的人,包括作者,其中也包含了作者________的悲凉心境。

(4)“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八个字写出了山的________。

运用能力提升 5.《记承天寺夜游》写月,突出其________;写境,突出其________;写影,突出其________;写人,突出其________。

(请各用一个字回答)6.翻译下面的语句。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7.下列句子没有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8.对对联。

(1)成语对联填空。

示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旗开得胜()(2)语文组针对校园内同学浪费粮食的不良现象,出了上联,请你对下联。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两篇(配套习题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两篇(配套习题课件)

• •
相与步于中庭(yǔ)
点拨
A项“寝”应读qǐn,B项“遂”应读suì,D项“柏”应 读bǎi。
积累与运用·练基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2)夕日欲颓 • (3)沉鳞竞跃 ••
(5)月色入户
消散。 ____________________ 坠落。 ____________________ 指水中潜游的鱼。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与运用·练基础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 .实是/欲界之仙都 C .相与步/于中庭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点拨
A项应为“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项应为“相与/ 步于中庭”;D项应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积累与运用·练基础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阅读与鉴赏·练能力
点拨 C项中“迫不得已才去找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 的人”说法有误。
阅读与鉴赏·练能力
11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抱负,但受诬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
点拨
“闲人”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情感,除了自得之情,还有贬谪的 悲凉、人生的感慨等。
积累与运用·练基础
6.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____________________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7年级语文测试题10 短文两篇练习阅读课文《答谢中书书》,完成下面练习。

1.解释下列加线词。

(1)答谢中书书( )(2)晓雾将歇(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 .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书信 (2)消散(3) 指人间 (4) 参与。

这里指置身其中2. (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C点拨:“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的意思,不是“繁多杂乱”。

4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附赠材料:.....以学生为第一要务........目标..我们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学生。

因此定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个问题.......,.如果每个............:.它是否对我们的学生最好...........?.我相信教育工作者都能时刻考虑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的教育环境一定会比现在所呈现出来的样子要好得多。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部编)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部编)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部编)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课内基础积累】一、为下列划线字注音欲颓( ) 石壁()沉鳞( ) 与()其奇遂( )至藻()荇( ) 未寝()竹柏()二、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3、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答:4、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答: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答、7、《答谢中书书》写出作者什么样的的思想感情?答:五、【迁移过关】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1-5题。

(10分)[甲]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习题4-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习题4-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答谢中书书》练习
班级姓名座号
一、断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字词解释
1、之
2、交辉
3、四时
4、俱
5、晓
6、歇
7、欲颓
8、沉麟
9、竞10、实
11、复12、与13、其14、者15、欲界之仙都
三、句子翻译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问答题
1、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的句子?
2、以仰视、俯视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句子?
3、以朝夕时间段生物活动来描绘动景的句子?
4、以感慨、议论收束全文,表达作者期与谢公比肩的句子?
5、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5.藤野先生思考探究一、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离开东京之缘由,仙台求学受优待,初识藤野先生,添改讲义,先生纠正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离别先生。

二、阅读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说说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作者评价说:“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这段精要的议论性文字,直接表明了藤野先生的伟大。

他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及其贫弱的祖国抱着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

所以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但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三、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第一,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全文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人物来组织材料的。

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与藤野先生有关。

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

可以说,写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也都与写藤野先生有关联第二,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便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这篇散文的另一条线索,就是“我”的爱国之情,具体表现为“我”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

从东京到仙台留学的这段经历在鲁迅的一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在这一阶段也发生了重要转变,而藤野先生与“我”的交往,是这段经历中最让“我”感怀的片段,也为“我”这段经历增添了一抹亮色。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试卷+答案版)(1)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试卷+答案版)(1)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时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3)实是欲界..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消散)沉鳞竞.跃(争相)B.夕日欲颓.(坠落)四时..俱备(四季)C.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特)D.古来共谈..(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共同谈论)欲界之仙都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实是欲界之.仙都B.四时俱.备五味俱.全C.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清.流见底清.荣峻茂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通明,自号。

(2)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的句子是:,。

(3)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题目。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①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②。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注] ①(tiáo):一种细长的淡水鱼。

②雊(ɡòu):野鸡叫。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歇()(2)颓()(3)曩()(4)是()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8.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9.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8. C 【解答过程】 A.句意: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想到。解释正确。 B.句意: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一同,共同。解释正确。 C.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只是。解释不正确。 D.句意: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遂:于是,就。解释正确。 故选:C。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民皆动摇
第1页 共4页
②吾在是
③轼诣武卫营
④卒全其城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将害城 事急矣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2页 共4页
B.“而”的用法不同。表修饰/表转折。 C.“为”的用法相同,都是“是”的意思。 D.“其”的用法不同。代词/表反问,难道。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在 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使东西熟透。故断为: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 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 装句,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要把省略部分补充完整。 ①关键词:溅、怒:名词作状语。句意:(瀑布)像雪一样飞溅,像雷声一样怒吼,让人又喜又怕。 ②关键词:迹:足迹。句意: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在被贬时于友人一同欣赏美景,既有对美 景的赞叹,又有被贬的悲凉。《游白水书付过》“顾影颓然”同样体现了作者游山玩水后除了喜悦,还 有一些愁闷苦楚。只要抓住这两个核心点,言之合理即可。 答案: (1)①大概 ②吃 ③回头看 ④动词,写 (2)C (3)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①(瀑布)像雪一样飞溅,像雷声一样怒吼,让人又喜又怕。 ②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5)赏景之乐和贬谪之悲。

八年级《短文两篇》练习题

八年级《短文两篇》练习题

《陋室铭》训练题(何燕)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

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会感到简陋了)。

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

)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

(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注解题目: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只。

(6)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德馨:品德高尚。

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

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8)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4)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

乱:使……扰乱(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合作探究
• 1、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找出相关的 语句读一读)
• 2、请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作 者写月的精妙之处。
品味语言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比喻 • 月色—积水 空明
• 竹柏—藻荇 交横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色比成像水一样的澄澈,体 现的月光明亮的特点;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交横, 写出了竹柏的动态美,侧面衬托了月光的清丽。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复习巩固
一、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B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 如诗如画,一个XXX淡雅的境域,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流露羁縻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 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 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视察事物细致入 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锐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 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背景介绍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 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 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 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 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 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 的闲官。
大概是
• 盖竹柏影也。
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哪个
地方
•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柏?
只是 清闲的人 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短文两篇练习题
一、基础部分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

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

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

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

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而节叶具焉具:________
(2)节节而为之为:________
14.[甲]文中包含了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

答:成语是:___________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将这些文字找出来,写在下边。

(不超过11个字)答:这些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当时画竹的毛病,这些毛病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答:这些毛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2个字)17.选出对[甲][乙]两文意思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有几项选几项)()
A.[甲]文的主旨在于揭示手不能画出胸中之竹的原因,[乙]文的主旨在于阐明画竹的“定则”。

B.[甲]文强调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方能“振笔直遂”,[乙]文主张画竹应“意在笔先”。

两文作者见解一致,观点相同。

C.[甲]文主张画竹先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一气呵成;[乙]文阐明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者的关系,两文都道出了艺术的真谛。

D.“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竹”,画者“手中之竹”又并非完全是“胸中之竹”,这是说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甲][乙]两文都蕴含了这样的道理。

三、试一试
18.人们常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请写出它们所比喻的高贵品质。

参考答案
一、1.《东坡志林》苏轼子瞻东坡居士文学书画苏洵苏辙三苏
2.C(户:门。

与:参与,此指欣赏)
3.(1)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信给谢中书的信
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6.(1)对偶(2)对偶,借代
7.三(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

(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

(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

8.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9.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

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反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10.(1)点明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的人及游览的地点。

(2)运用比喻描绘庭院月色
(3)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

11.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

12.何夜无月?……两人者耳。


二、13.(1)具备、具有(2)做,此意为“画”
14.胸有成竹(或“成竹在胸”)。

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先有打算。

(或“兔起鹘落”。

比喻动作敏捷,又比喻作画,写文章下笔迅速,中间没有停顿)15.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16.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17.A
三、18.略(只要能写出松的坚韧不拔,竹的高风亮节,梅的凌寒傲骨等意思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