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与长寿

合集下载

长寿秘方中医药

长寿秘方中医药

长寿秘方中医药长寿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而中医药中有许多被认为是长寿秘方的宝贵经验。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药长寿秘方,帮助人们理解和掌握这些传统的健康保健方法。

一、通过食疗延年益寿食疗是中医药长寿秘方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合理饮食和养生调养来延年益寿。

中医药中有许多具有健康功效的食材,比如人参、枸杞、当归等,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食疗中。

举个例子,人参属于滋补强壮类的食材,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

而枸杞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益于眼睛的健康,被传统中医药用于改善视力和延缓眼部老化。

当归则广泛应用于女性保健中,常被用于调经养颜,延缓更年期等问题。

二、运用中药材延年益寿除了食疗,中医药长寿秘方中的中药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药材是以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为原料制成的,经过科学研究和实践验证,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中。

举例来说,人参、灵芝、冬虫夏草等都是常见的中医药长寿秘方中的中药材。

人参具有滋阴补阳、益气养血的作用,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和延缓衰老。

灵芝被誉为“仙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保健功效。

冬虫夏草被尊为“冠中药蟲”,在中医药长寿秘方中被广泛应用于延缓衰老、增强体质等方面。

三、保持身心平衡中医药强调身心平衡的重要性,认为身心不平衡是导致疾病和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保持身心健康对于长寿至关重要。

中医药推荐人们通过运动、养生保健、调理情绪等不同途径来实现身心平衡。

运动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延缓衰老。

中医药也提倡适当的养生保健方法,比如按摩、针灸、气功等,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身体机能,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此外,中医药还注重情志调节,认为情绪的波动会对身体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通过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式来调节情绪,对于长寿非常重要。

四、个体化的长寿秘方最后,中医药强调个体化的长寿秘方。

易经国学中的养生保健与长寿秘诀

易经国学中的养生保健与长寿秘诀

易经国学中的养生保健与长寿秘诀养生保健和追求长寿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在广博的国学体系中,易经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养生保健和长寿的秘诀。

本文将介绍一些易经国学中的养生保健与长寿秘诀,并探讨其背后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方法。

一、阴阳调和与养生保健在易经中,阴阳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阴阳代表着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两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力量。

保持阴阳的平衡是养生保健的关键。

1. 饮食调理根据易经的观点,食物也具有阴阳属性。

合理安排饮食,使阴阳平衡,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例如,夏季气温升高,人体易出现阳气过盛的情况,应多食用一些寒凉性的食物,如绿豆、西瓜等,以达到阴阳的平衡。

2. 调节作息根据易经的理论,人的作息也应该符合阴阳的变化。

早睡早起可以补充阳气,而午休可以平衡阴阳。

因此,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对身体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

二、五行调理与长寿秘诀在易经中,五行是另一个重要概念。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相互调养、制约,保持五行的平衡有助于延年益寿。

1. 木行养肝心木属于阳性,而肝脏和心脏也属于阳性。

木行养肝心,可通过锻炼身体、保持积极心态和愉悦的情绪来达到。

此外,多食用柠檬、山楂等食物也有助于养护肝心。

2. 火行养心脾火属于阳性,而心脏和脾脏属于阴性。

火行养心脾,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来实现。

此外,吃一些具有养心脾作用的食物,如红枣、蜂蜜等,也有助于养护心脾。

3. 土行养脾胃土属于中性,而脾脏和胃属于中性。

土行养脾胃,可以通过养成定时进食和合理饮食的习惯来实现。

此外,多食用红薯、山药等食物也有助于脾胃的养护。

4. 金行养肺肾金属于阳性,而肺脏和肾脏属于阴性。

金行养肺肾,可以通过合理的呼吸训练和运动方式来实现。

此外,多摄取一些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如豆腐、菠菜等,也有助于肺肾的养护。

5. 水行养肾肝水属于阴性,而肾脏和肝脏也属于阴性。

水行养肾肝,可以通过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和适当的运动来实现。

长寿秘诀中医药养生的六大原则

长寿秘诀中医药养生的六大原则

长寿秘诀中医药养生的六大原则中医药养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承和推崇。

中医药养生的核心理念是“治未病”,注重调整身心健康,预防疾病。

下面将介绍中医药养生的六大原则,帮助我们追求长寿。

一、平衡阴阳阴阳是中医药养生理论的基石。

中医认为,人体的阴阳需要保持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阴阳失衡将导致疾病。

为了保持阴阳平衡,我们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饮食调节。

例如,阳盛体质的人应以阴凉食物为主,如绿叶蔬菜、苦瓜等。

而阴盛体质的人则应多吃阳性食物,如姜、辣椒等。

二、调理气血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气血不足将影响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导致疾病。

调理气血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养生保健。

饮食上,可以多食用红枣、黑豆等补血食物;运动上,适量锻炼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养生保健方面,可以学习气功、按摩等方法来平衡气血。

三、养肝护肾肝主疏泄,肾主藏精。

中医认为肝肾功能调节良好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前提。

保护肝肾的方法包括少饮酒、避免暴饮暴食、多喝水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中药调养肝肾,如常服枸杞、荆芥煮水,可以滋阴养肝。

四、调理脾胃脾胃是人体消化的重要器官,也是中医养生的关键。

中医认为,脾胃健康与长寿密切相关。

调理脾胃的方法包括细嚼慢咽、规律饮食、避免熬夜、多吃粗纤维食物等。

同时,还可以适量食用中药来调理脾胃功能,例如煎服黄连、陈皮等。

五、舒缓压力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容易导致身心疲劳。

中医认为,疲劳状态会耗伤人的元气,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舒缓压力有助于调整身心,保持健康。

常见的方法包括适度运动、听音乐、读书、冥想、泡温泉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中药来缓解压力,如服用人参、酸枣仁等。

六、合理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推崇“早睡早起,不熬夜”的养生原则。

保持规律的作息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身心状态。

此外,中医还推崇午休,认为午休可以恢复体力、舒缓压力。

所以,我们应当尽量遵守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养生与长寿的关系

养生与长寿的关系

养生与长寿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长寿已经成为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

为了延长寿命和保持健康,人们开始注重养生。

那么,养生和长寿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一、养生的定义与意义养生,即保养身体,是指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以及积极的心态养护身体健康。

而长寿,就是能够活得更长时间,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因此,可以说养生是实现长寿的基础。

二、养生的重要性1. 提高身体素质:通过养生,人们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同时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

2. 延缓衰老过程:科学研究表明,适当的养生方法可以延缓衰老的速度,延长生命的寿命。

3. 提升生活质量:养生不仅能够延长寿命,还可以改善人的生活质量,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

三、养生的途径与方法1. 合理饮食:通过摄取均衡的营养,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等不利于健康的食物,可以降低患疾病的风险,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2. 适当运动:运动是养生的重要环节,可以增强机体的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水平。

3. 心理调节:良好的心态对养生很重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减少压力和焦虑,并学会放松自己,有助于人们拥有更健康、更长寿的生活。

4.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遵循人体的生物钟,有助于调节身体的代谢和功能,维持身体的稳定状态。

四、养生与长寿的关系养生与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养生,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同时,适当的养生方法也能够延缓衰老的过程,延长人的寿命。

最重要的是,养生能够提升生活质量,让人们过上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

综上所述,养生与长寿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心理调节和规律作息等养生方法,我们可以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因此,人们应该重视养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保养身体,为自己的健康和长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养生之道修身养性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之道修身养性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之道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中医学注重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以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中医养生的方法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饮食调养篇1.食用五谷杂粮:中医强调全面均衡的膳食,主张多吃五谷杂粮,如大米、小米、玉米、黑米、糙米等,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的需要。

2.合理搭配食物:中医讲究食物的味道、性能和作用,建议食物搭配要合理。

比如,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如红枣、糯米、黑豆,补肾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等。

3.避免暴饮暴食:中医认为过度饮食会负担肠胃,影响身体健康。

建议饮食要适度,不要暴饮暴食,避免过度负担肠胃。

二、运动保健篇1.适度运动:中医倡导适度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气功、散步等,可以增强体质,改善气血循环,促进身心健康。

2.保持良好的姿势:中医强调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

正确的姿势能够保护脊柱,保持气血畅通,预防腰肌劳损等问题。

3.按摩保健:中医认为按摩可以促进经络气血流通,增强免疫力。

可以每天用指腹轻轻按摩一些穴位,如太冲、风池等,以达到养生的效果。

三、情志调摄篇1.保持心情愉快:中医认为情志和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保持平和的心情、积极向上的态度,对于身心健康和寿命的延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舒缓压力:中医认为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力会导致阴阳失调,损伤脏腑。

可以通过适度的休息、放松的方式来舒缓压力,如听音乐、旅行、冥想等。

3.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医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身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

建议积极与家人、朋友、同事等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以增进彼此的情感。

四、环境和谐篇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中医认为室内空气流通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议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导致精气亏损,损伤脏腑。

中医强调要合理安排工作,适度休息,保护自己的精力和体力。

五、睡眠调养篇1.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中医认为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身心健康很重要。

建议每天保持相对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以调养气血,有助于身体整体的调节和防病。

中医养生延年益寿方法

中医养生延年益寿方法

中医养生延年益寿方法
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身体的整体平衡和自身修养。

以下是几种中医养生延年益寿的方法:
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食物对身体的影响非常重要。

要保持身
体健康,必须调理好饮食,注重营养均衡。

例如,多吃粗粮、蔬菜、水果和肉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尽量减少垃圾食品和油炸食品的摄入。

2. 运动养生:中医强调“动而不累”,建议人们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气功、步行、游泳等,可以增强体质、锻炼身体、舒缓情绪,更有助于延年益寿。

3. 情志调理:中医认为情志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要想延年益寿,必须保持心情愉悦、心态平衡。

在生活中,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冥想等活动,如读书、听音乐、旅游等。

4. 中草药疗法:中医讲究“治未病”,推崇中草药疗法作为保健治疗的重要手段。

例如,人参、灵芝、黄芪、枸杞等草药可以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环境,提高身体免疫力、抵抗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总之,中医养生延年益寿的方法非常丰富,人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实践,以达到最佳的保健效果。

- 1 -。

中医的养生与延年益寿

中医的养生与延年益寿

中医的养生与延年益寿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注重养生和延年益寿,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在现代社会中,中医的养生理念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

本文将从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饮食养生、运动养生和心理养生等方面进行论述。

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包括“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调神养性”等。

其中,阴阳平衡是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强调人体内部阴阳两相对立而又统一的力量达到平衡状态。

气血调和则注重调节气机,保持气血通畅,防止疾病的发生。

调神养性则是通过调养心神,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饮食养生在中医养生中,饮食养生占据重要的位置。

首先,要注重饮食的荤素搭配,合理搭配各种食材,避免过多摄入油腻和辛辣食物。

其次,要注意进食的时间和方法,不要暴饮暴食,不要过量吃零食。

此外,中医强调“五谷杂粮”和“少食多餐”的原则,鼓励多吃杂粮、蔬果和坚果,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运动养生中医强调运动养生的同时,也注重运动的方式和方法。

根据个体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散步等,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此外,中医也提倡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避免伤害身体。

心理养生中医重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相互影响。

在养生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对于延年益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提倡通过自身修行、冥想、调节情绪等方法来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减少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对身体的伤害。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注重身心的健康平衡,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适当的运动锻炼和良好的心态来延年益寿。

然而,中医养生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医养生也需要与时俱进,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人们的健康和长寿提供更科学、更实用的指导和方法。

只有真正将养生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享受到中医带来的健康红利。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通过调理五脏六腑达到健康长寿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通过调理五脏六腑达到健康长寿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通过调理五脏六腑达到健康长寿在中国传统医学系统中,中医养生被视为维持身体健康和长寿的重要方法。

中医注重平衡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通过调理和保护这些脏腑器官,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之道,以及如何通过调理五脏六腑来实现健康长寿。

一、关于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一门千年积淀的学问,其基本理念是通过调整与强化人体的自我调节机能来达到防病治病和延年益寿的目标。

中医重视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二、五脏六腑的功能与调理1. 心脏:中医认为心脏是命门之官,主持血液循环和精神活动。

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有助于维护心脏健康。

2. 肺脏:肺脏负责呼吸和气机运行,是抵抗外邪的第一道防线。

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注意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烟尘,可以增强肺脏的功能。

3. 肝脏:肝脏在中医里被称为“将军”,是负责储存和调节血液的重要脏器。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饮食要清淡,戒除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有助于保护肝脏的健康。

4. 脾脏:脾脏在中医中被看作是消化系统的主宰,负责水液代谢和养血生肌。

饮食要有规律,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和生冷食物的摄入,有助于脾脏的调理。

5. 肾脏:肾脏是人体的固本之脏,主管生殖和排泄功能。

适度运动能帮助提高肾脏的功能,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吸烟,保持适宜的体重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于肾脏的养护非常重要。

6. 胃肠:胃和肠是消化系统的核心脏器官,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饮食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多摄入高纤维的食物,保持肠道的通畅,有助于胃肠的调理。

三、中医养生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养生的重要性。

根据个体的体质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食材和烹饪方法。

合理搭配五味,避免偏食和暴饮暴食,注意食物的热量和营养价值。

2. 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睡眠质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度运动,增强体能和抵抗力;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压力和情绪波动。

中华传统中医养生保健健康长寿之道

中华传统中医养生保健健康长寿之道

中华传统中医养生保健健康长寿之道
动形养生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说明了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

中医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可强身延年。

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又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中医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

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

但进补既要辩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

服用补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较合适;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固精养生中医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

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

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经络养生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

《黄帝内经》说,经络具。

养生保健与长寿的关系分析

养生保健与长寿的关系分析

养生保健与长寿的关系分析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们的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养生保健与长寿的关系备受关注。

养生保健即通过科学的方法改善身体和心理健康,从而延长寿命。

然而,人们对养生保健的认识有时存在误区,带来了一些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养生保健对于长寿的实际意义,并提出一些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

首先,养生保健与长寿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长寿的关键在于健康,而养生保健正是为了维护和提高健康水平而存在的。

科学研究发现,养生保健可以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风险。

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和规律的作息,人们可以保持健康的体魄,延缓衰老过程,达到长寿的效果。

其次,养生保健并非简单地追求形而上的保健效果,更应该注重个体的整体健康。

在立足于身体健康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长寿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当人们面对压力和挫折时,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平衡,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注重内外兼修,通过心理上的疏导、情感的释放,提高养生保健的效果,并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

进一步地,我们需要批判地看待养生保健方法。

目前,市场上各种养生保健产品层出不穷,但其中很多并没有科学的依据。

许多人迷信广告宣传,认为吃某种食物或服用某种保健品就能达到长寿的效果。

然而,事实上,科学证据并不支持这些观点。

要想实现长寿,真正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应该满足合理、科学、经济、实用的原则。

饮食上,我们应保持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运动上,适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身体的代谢,提高身体素质。

此外,规律的作息时间、适量的社交活动、良好的环境和情感的释放都是实现养生保健和长寿的重要因素。

最后,健康的长寿不仅仅是个体的事情,也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

政府、家庭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来促进健康和长寿。

政府可以加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普及健康知识,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

掌握中医养生5字诀长寿不再是一种奢望

掌握中医养生5字诀长寿不再是一种奢望

掌握中医养生5字诀长寿不再是一种奢望对于很多的老年群体而言,虽然在平时讲话的时候,很喜欢强调自己“半截身都入土了”,但实际上大家都希望自己可以多活几年。

建议老年人群注重养生,对于养生方法的选择,不妨认准中医养生5字诀,从动、暖、慢、润、松几个方面入手,让长寿不再是一种奢望。

中医养生讲究哪5字诀?第一字诀、动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群体想要长寿,在平时一定要避免长时间保持着一个姿势。

比如长时间不运动的话会导致全身气血运行不通畅,从而引起气血瘀滞,诱发各种疾病。

年轻人可以选择运动量比较大的游泳骑行或者跑步打球等,能提高心肺功能,帮助燃烧脂肪,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

中老年人可以选择动作轻缓的运动比如散步或者打太极拳,能够促进气血运行。

随着年龄增长,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而且体内容易堆积毒素,保持适度运动可清理体内毒素而且延缓衰老。

第二字诀、暖现在一些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在平时穿衣的时候还很注重风度,导致保暖措施不足。

中医养生里的保暖就是手脚四肢的保暖,因为四肢离着心脏最远,容易出现血液循环不流畅的问题,只要做好四肢保暖就能缓解此情况。

另外脚底又被称为人们第二心脏,有五脏六腑的反射区和穴位,做好保暖能够降低患上各种疾病的几率,同时也要做好肚脐后背及脖子的保暖。

第三字诀、慢年纪大了想长寿,我们的心要学会慢慢的变得安静,而且对于有养生需求的人而言,中医养生强调不管运动还是起床都要减慢速度,不能过于急躁,动作过猛或者过急的话会引起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心悸和头晕。

另外要减慢吃饭的速度,吃饭时细嚼慢咽,若狼吞虎咽的话会诱发胃肠道疾病,引起身体肥胖。

第四字诀、润虽然年纪大了对于护肤基本上没什么概念,但是在平时还是要适当的注意肌肤的健康状况。

中医润养生也就是滋润内脏和皮肤,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里面的含水量会越来越低而且水分流失速度加快。

每天必须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分摄入,能加快基础代谢率,防止排除体内的毒素和垃圾。

另外五脏六腑燥热的话,可能会诱发多种疾病,比如肝火旺盛会出现口臭和痘痘,肺燥会引起干咳。

中医养生长寿三宝

中医养生长寿三宝

中医养生长寿三宝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以“养生”为核心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中医理论中,有三宝被认为是实现养生和长寿的重要依据,它们分别是:饮食、运动和精神调养。

饮食是中医养生的首要关注点之一。

中医强调饮食要有节制、合理搭配,以达到人体的平衡状态。

首先,要注意饮食的清淡,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辛辣调料和煎炸食品。

其次,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季节变化来选择适宜的食物,如夏季宜吃清凉的食物,如瓜果蔬菜,冬季则适宜吃温补的食物,如姜、葱、蒜等。

此外,还要注重营养均衡,合理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各类营养物质,避免偏食或过度摄取某种食物。

运动在中医养生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中医认为人体的运动能增强体质,调畅气血,促进新陈代谢。

根据中医的观点,适量的运动可以加速体内的气血流动,增强脏腑器官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因此,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青少年,每天都应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既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又能保持情绪的舒畅。

而精神调养在中医养生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中医强调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平和的情绪状态。

中医认为,内心的和谐对身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精神调养,以舒缓压力、稳定情绪。

可以通过读书、听音乐、与亲友交流等方式,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除了饮食、运动和精神调养外,中医养生还强调合理使用中草药、经络按摩等传统疗法来保护身体健康。

中草药具有药食两用的特点,可以通过药材的煎炖、泡水等方式,起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双重效果。

经络按摩则是通过按摩经络,调和气血,消除疲劳和疾病,提高整体养生水平。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长寿的三宝,即饮食、运动和精神调养,是实现健康长寿的重要保障。

要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只有秉持中医的养生理念,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健康长寿的福祉。

长寿和养生有直接联系吗?

长寿和养生有直接联系吗?

长寿和养生有直接联系吗?长寿就是人的寿命长,也是人们长期梦寐以求的事情,自古帝王将相都追求长生不老,服用灵丹妙药以求长生,但是最后也没有达到长生的目的,宋代陆游曾写下诗句:“久转还丹太多事,服水可以追神仙”,说明饮水也能健康长寿,比服食仙丹还要好,那么长寿与养生有直接联系吗?应该说长寿与养生有联系,自古注意养生保健的人多长寿,不注重养生的寿命短,但是也不是说所有长寿的人都是养生的结果,因为长寿与很多因素有关,像环境因素、心情方面、饮食习惯、遗传问题、社会原因等都有关系,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知道和注意养生的人多长寿,这些长寿的人都有一些养生的方法。

一、多大年龄是长寿呢?按古人的说法,人活过一百岁或者一百二十岁才为长寿,人的天年寿命在百岁以上,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中注“百岁者,天年之概”,也就是”百年之后”人就开始死亡,在《养生经》中云:人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年,下寿八十,也有的人说:上寿一百岁,中寿八十岁,下寿六十岁,因此有不到六十岁的是寿命太短,八十岁以上的为长寿,这个年龄一般都被人接受。

二、寿命与养生有联系所谓养生就是用一些方法,能够达到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养生方法,《黄帝内经》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发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个天年就是长寿的意思,而现在的人为什么不长寿呢?“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因此知道养生的人多长寿,不知道养生的人长寿的少,说明寿命与养生有联系。

三、长寿与环境有密切关系长寿与环境关系密切,有青山绿水的地方人多长寿,像中国著名的长寿村巴马,这里依山傍水,环境、空气很好,自古就是出长寿老人的地方,这里生活条件并不好,就是这种好的环境和生活习惯造就了长寿的人,这些长寿的人都有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和规律,好山好水加上好的心情和生活习惯,才造就了这些长寿的人,这种养生的方法使他们得到了长寿,因此长寿与环境有很大关系,与养生也有很多联系。

中医养生养生长寿的三个要点

中医养生养生长寿的三个要点

中医养生养生长寿的三个要点中医养生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通过调整身体和心理的平衡来达到健康和长寿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有三个重要的要点需要特别注意,来帮助我们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一、调整饮食结构中医强调“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即强调预防和治疗并重。

要想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良好的饮食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应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它们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抵抗疾病。

其次,要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豆类和乳制品。

蛋白质是构建身体组织的重要营养物质,对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中医还注重食物的烹饪方式和烹饪调料的选择,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价值。

二、合理运动和休息中医认为,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力、改善血液循环并促进新陈代谢。

长时间的久坐久立会导致身体僵硬、血液循环不畅和肌肉疲劳,进而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因此,定期进行合理的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和延缓衰老的关键。

中医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太极拳、气功和瑜伽等。

此外,充足的休息也是重要的。

中医建议保持每晚7-8小时的睡眠,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复,以保持体力充沛和精神焕发。

三、情志调理情志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中医认为,情志的消沉和不良调节会导致内脏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因此,调节情绪和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养生和长寿至关重要。

中医修身养性重视调整情绪,如通过冥想、音乐、朋友聚会和旅行等活动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此外,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重要的,它们有益于身心健康并促进寿命的延长。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长寿有着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运动和休息,以及情志调理,我们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延长寿命。

然而,要注意的是,中医养生的效果需要长期坚持和综合的方法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并践行中医养生,享受健康和长寿的美好。

中医养生对长寿的影响

中医养生对长寿的影响

中医养生对长寿的影响中医养生是一种传统的健康保养方法,它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行相克的关系,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养生注重平衡身体的气血、阴阳,调整体内的能量流动,强调内外调和、整体观察和个体化调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养生也对长寿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饮食、运动和心理健康三个方面讨论中医养生对长寿的影响。

饮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饮食养生注重药食同源,强调食物对人体的滋补作用。

例如,五谷杂粮是中医饮食中的重要推崇,富含各种营养物质,能够提供持久的能量和丰富的纤维素,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风险的效果。

此外,中医还注重温补和益气养血的作用。

例如,人参、枸杞等食材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因此,合理地运用中医饮食养生,能够提供全面的营养,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延长寿命。

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另一重要方面。

中医注重“运动养阳”,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身体的阳气,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无论是气功、太极拳还是中医经络按摩,都是中医养生中常见的运动方式。

这些运动能够促进体内气血的流动,增强气血运行的能力,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此外,中医运动养生还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个体不同的体质和季节条件进行调整。

因此,合理地运用中医运动养生,能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心理健康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强调情志与身体的相互影响,认为心理健康对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倡导养成积极向上的情绪,时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烦恼和情绪波动。

中医也强调与自然界保持和谐,如参观山水、品味音乐等都有助于调节心态,保持内心平静。

实践证明,心理健康不仅有助于预防和改善心理疾病,还可以减轻身体上的压力,保持人体机能的正常运作。

因此,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长寿至关重要,中医的养生理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促进健康、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养生健康长寿

中医养生健康长寿

中医养生健康长寿中医养生,旨在通过调整身体的内外环境,以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延缓衰老,达到长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理论、经络学说以及中医药理论。

在中医养生中,强调平衡身体的阴阳和五行,调理经络气血,调节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维护身体的健康,提高生命的质量和长寿的可能性。

一、中医养生的原则中医养生的核心原则是“治未病”,即通过预防为主,强调以防为主、调理为辅的观念。

中医师强调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清淡、作息规律、运动适度、避免过度劳累等,这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二、中医养生的方法1. 饮食调养:中医养生强调适当的饮食调养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合理安排饮食,注意摄入各种营养物质,例如粗粮、蔬菜、水果、鱼类等,避免油腻和过度酸甜等食物的摄入。

2. 调节情绪:情绪的调节和平衡对于保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主张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悲喜或忧愁,通过适当的休闲和娱乐方式来释放压力,保持身心的平衡。

3. 运动锻炼:中医养生中,适量的运动被视为保持身体健康和延缓衰老的必要手段。

中医师推崇太极拳、气功、散步等低强度的运动方式,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舒缓压力。

4. 经络调理:中医养生注重调理经络,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和平衡。

通过按摩、推拿、艾灸等方法,能够疏通经络,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的功能。

三、中医养生的常用药物中医药物在养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包括人参、灵芝、当归等,它们具有调理气血、增强体质、抗衰老的功效。

中医师会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要,推荐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

四、中医养生的辅助疗法中医养生中还借鉴了一些辅助疗法,如针灸、拔罐等。

这些疗法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动气血,达到保健、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五、中医养生的意义和效果中医养生以治未病为主要目标,通过调整身体的内外环境,提高个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养生的实践表明,积极的养生方式和合理的饮食习惯,能够延缓人体的衰老过程,提高个体的生命质量,实现长寿的梦想。

《中医养生与健康长寿》读后感

《中医养生与健康长寿》读后感

《中医养生与安康长寿》读后感唐山是海外游子的故土。

看到家乡《泉州晚报·海外版》连载,泉州市中医院林禾禧主任医师编著的《中医养生与安康长寿》,喜悦之心难以言表。

我与林主任在学术上交往已有十余年,他的大作我当然要详读。

我也收到他给我的书,在诊病之余我爱不释手,确实是一本很值得参阅的好书。

该书内容丰富,哲理清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是一本保健养生的好书。

中医养生是瑰宝,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兴盛和人类的安康长寿做出了宏大的奉献。

早在《内经》就记载七情所伤是疾病发生的内因,该书从谨防七情过度作为首论,展开论述,引经据典,联系现实生活,明白说理,深入浅出,读者一阅就会被吸引住,就会明白在生活中谨防七情过度是养生安康长寿、防止疾病发生或加重的一个最重要方面。

紧接着又从“学会取乐、节制、用脑”三个方面来稳固心理平衡,防止七情过度,写得生动明了。

他为了突出中医养生的特色,书上着重挖掘和介绍传统的健身方法,如太极拳、咽津、叩齿、梳头、提肛,都是独辟和行之有效的健身运动。

又突出顺应自然的四季养生学,和关护老年人的性生活,读了十分亲切,现实生活中都可以用到,都是可取和具有良效的。

林主任依据中国奔小康,人们物质生活大大提高,着重提倡清淡饮食,列举苏东坡的“淡而益寿”,论述中老年人清淡饮食的重要。

其“四宜”、“四少”,切实可行。

书中介绍19个中老年人常见并多发病的康复方法,从精神调摄、运动及饮食本卷须知,告诉患者如何协助与配合医生治疗疾病,促进康复。

食疗是中医药治疗一大优势,既值得提倡发扬,又受民众喜欢。

书中食疗方法简练实用,有疗效又可口,还注意到适应各种症型,供患者辩证选择使用,具有科学性。

但患者有的不知道自己是属“阴虚”还是属“阳虚”,选择使用有困难,就应遵医嘱。

例如老年人痴呆一篇,运用的“猪脑汤”,患者必须清楚自己的胆固醇不高,才能服用;反之不但无效反而有副作用。

所以,该书要求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谋篇是相当严谨的。

中医长寿的养生之道

中医长寿的养生之道

中医长寿的养生之道人们一直以来都渴望能够拥有健康长寿的生活,而中医的养生之道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中医强调平衡和谐,注重调理身体的自愈能力,使人体内外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强调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长寿的关键。

中医养生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味为调”。

五谷是指大米、小麦、玉米等,五果是指苹果、梨、葡萄等,五畜是指猪肉、鸡肉、鱼肉等,五菜是指菠菜、芹菜、黄豆芽等,五味是指酸、甜、苦、辣、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合理摄取各种食物,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同时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依赖高热量食物,以免对身体造成负担。

中医强调运动养生。

中医认为,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

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改善心理状态。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消除疲劳,增强体力,提高抗病能力。

常见的中医养生运动包括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这些运动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中医强调情志调理。

中医认为,情志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医认为,愉快的情绪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消除疲劳,增强抵抗力,延缓衰老。

而负面情绪则会导致气血不畅,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遇到困难时保持冷静,积极寻找解决办法,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中医强调环境调理。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

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提供清新的空气、安静的氛围和舒适的温度,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

此外,中医还注重季节养生,认为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养生方法,我们应该根据季节的特点来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中医长寿的养生之道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它强调饮食调理、运动养生、情志调理和环境调理的综合运用。

只有将这些养生方法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中医话养生强身健体乐长寿最近听到了一种关于成功的新解读。

什么是成功的人生?所谓成功的人生,首先是尽可能延长生命的长度,实现长寿;其次尽可能地拓展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想,一个人,无论他对成功的解读有什么不同,没有健康的身体其余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那么,我想问大家,人活到多少岁才算尽其天年?《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乃去,而尽终其天年”。

早在几千年前,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就能按照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来推演人的一生了,认为天年应在一百至一百二十岁左右。

美国学者海尔弗里根据细胞分裂次数来推算人的寿命,得出的结论是人的寿命应该为120岁。

这些研究结果,与我们祖先对天年寿数的记载惊人地一致。

但是,为何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才七八十岁?为什么今人比古人所预期的天年寿命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呢?是谁偷走了这四五十年的宝贵生命呢?如何才能长寿呢?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均是人类寿命的影响因素;肾中精气的盛衰和脾胃的功能状态,是探索衰老机制的中心,是影响人类寿命的内部因素。

因此,谈长寿,我们不得不说养生。

下面我就从中医的角度,就我几十年的从医经验,谈谈如何正确养生,从而实现长寿的目的。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即保养生命之意。

人类具有相对固定的寿命期限,有着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但是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可以增强人的体质,提高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能使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处于阴阳协调、体用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从而延缓人体衰老的进程。

因而,养生对于预防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延年益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医养生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历代医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反复探索、求证,逐步认识与实践后形成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一)适应自然规律,顺时应势来养生。

大凡智者,养生有道。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呀,“人与天地相应”。

人的生命活动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人体自身具有与自然变化规律基本上相适应的能力,如果人能掌握其规律,主动地采取各种养生措施适应其变化,就能避邪防病,保健延衰,使人体生理活与自然界变化的周期同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阳气升发,利于人体化生精气血津液,养生活动应注意养阳,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例如:精神调养上可结合踏青春游等室外活动使人的精神愉快,阳气畅达;起居上宜晚睡早起,初春乍暖还寒之际要注意衣着保暖,防止感冒;饮食上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辛甘发散以助阳气升发,温食以护其阳;并可选择轻柔舒缓的户外锻炼项目,动形以养生,以利于人体的吐故纳新,气血调畅。

夏季是万物繁茂的季节,阳旺之时,人体的阳气最易发泄,因而养生活动要注意养阳。

例如:精神调养上要求神清气和,快乐欢畅,使人体气机宣畅;起居上宜晚睡早起,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时午睡,以避炎热并消除疲劳;饮食宜清淡爽口,易于消化,切忌贪凉饮冷太过,注意保养阳气;运动要适度,宜安排在或清晨进行,以避其暑热,防止对人体的阳气津液消耗过大。

秋季是万物成熟的季节,阳气始敛,阴气渐长。

养生活动应注意收敛精气,保津养阴。

精神调养上要注意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安宁的心境,使神气收敛;起居上宜早睡早起,衣着要根据初秋与深秋的气候特点而增减;秋燥季节,要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包含上要防燥护阴,秋令的特点以收为主,故宜静功锻炼。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阴寒盛极,阳气闭藏。

养生活动应注意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

精神调养上应采用适谊的调神方法,勿使情志过极,无扰乎阳;在起居上宜早睡晚起,衣着尤应注意保暖;饮食宜热食,以护阴潜阳为原则,燥热辛辣之品亦不宜过食,以免化热伤阴;冬令的锻炼可因人而异。

早锻炼时间以待日光为宜,大雪浓雾时低层空气多有污染,故不宜锻炼。

(二)重视精神调养,养心得神来养生。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所以养生尤重调神。

调神的方法,除上面提到的应四时变化调神外,还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养静藏神。

心静则神安,神安则脏腑气血和调,邪亦难犯,自有益于延龄益寿。

这里的“静”是要求人们保持心境的安宁、愉快和达到虚怀若谷、无私寡欲的精神境界。

养静的关键在于节欲。

在酒色财气上不予节制,放纵恣为,均可导致损正折寿。

因而,养静就要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损滋味、去嫉妒。

但是,节欲并不是禁欲,中医也讲究顺情从欲以养神。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尽量满足人对衣食住行及工作条件的需求,使其心志得安,更加热爱生活,保持乐观的情绪。

动形怡神。

动形,就是散散步、健健身、锻炼锻炼。

动形,可促进气血流畅、舒筋活络和协调脏腑功能活动,使人精神焕发、心旷神怡。

尤其是人到老年期后,脏腑气血虚衰,功能低下,神倦乏力而喜坐好卧,睡眠不宁,反应迟钝而且性情不定,通过适当的动形活动来怡神、静神,就显得更为重要。

移情易性。

《灵枢本脏》中记载:“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具体言之,“志意和”与人群中人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能通过修身养性来改易心志,排除或改变错误认识、不良情绪或生活习惯,或使不良的情绪情感适度宣泄,以恢复愉悦平和的心悦,那么也有益于生命的延长。

比如:经常欣赏音乐、戏剧、歌舞,或读书吟诗,交友揽胜,种花垂钓,琴棋书画等情趣高雅、动静相宜的活动,可以起到培养情趣、热爱生活、陶冶情操、怡养心神的作用。

人生际遇遭逢违乐之事在所难免,如能根据自身的素质、爱好、环境与条件,参加上述活动,常可自我解脱,移情易性,从而起到抗衰防老的作用。

“事从容有余味,人从容有余年”从容的本质内涵就是心神安宁、遇事不慌。

很多专家共同提到:心理养生将成为现代人的健康主题。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三)注重形体锻炼,张驰节制养生。

形体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使人体筋骨强健,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旺,增强体质,还能以“动”济“静”,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对于形体锻炼,一般要求运动量要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

并且要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能收到动行以养生的功效。

运动养生三大要领:意守,调息,动形。

关键是意守,精神专注,才能呼吸均匀,引导气血周流全身,内炼精神,外炼筋骨四肢,内外和谐,经络畅通,气血调和,使机体达到全面的锻炼。

传统的导引术,能活动躯体四肢以炼形,锻炼呼吸以炼气,并以意导气,气率血行,从而使周身气血恢复正常运行,病体得以康复。

常见的有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

我记得有一位老人家,70多岁了,喜欢研究养生之道。

闲聊的时候他说多年来有冠心病,心律不齐,住了5次院了。

我跟他讲:“像您这种情况,养生要以动为主,活动活动嘛,要活就得动。

”为什么呢?老人家在家里,儿女都有出息,很孝顺,他在家无忧无虑,颐养天年,很少出门活动。

静中无动,全身的肢体不能配合心脏行血,心脏的工作量就大了,能不犯冠心病吗?形象地说,怡然自得的、健康的心脏面对静止不动的身体,好比励精图治的君王遇到慵懒的臣民,怎么都不听使唤,无奈之际,他就躁动不安,心烦意乱,长久下去就会导致心脏出现各种问题了,这也是养生不得法的一种表现。

我给他一个建议,把每天在家看电视的3个小时用来“活动”。

老人回去后循序渐进,每天适度地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展展腰、活动活动筋骨。

两个月以后,他再次登门,非常开心地说他的心脏已经好转,全身都比以前舒爽多了。

而且他劝老伴同时练习,长期的失眠居然消失了,每天都是一觉睡到自然醒。

现代人,上班的时候坐在办公桌前,出门有车坐,回到家里又一屁股坐进沙发看电视,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坐着,缺乏运动,身体的气血都淤滞了,很多病就是这么坐出来的。

病人谈病色变,医生则是"谈坐色变"、"谈静色变"。

因长期坐着或缺乏运动而生出来的病,不仅复杂,而且不容易治愈。

一天到晚坐着的人,好不容易有了点养生的闲暇,为什么还要坐在那里看电视呢?他需要站着,需要运动,需要让全身的气血动起来,让肢体肌肉灵活起来。

在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切不可盲目、过度、强迫地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方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咱们阳城几大森林公园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早晨、傍晚出来,三五成群、两个小伙,一起走走路、聊聊天,正是动形怡神养心的好去处。

(四)注意平衡膳食,谨和五味养生。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

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都来源于饮食,饮食与人类的健康密切有关。

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吃饭是人的第一需求,吃饱肚子,在很长一个时期内都是中国人的一种美好愿望,每天能有食物填饱肚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现在我们国家几亿人已经衣食无忧、生活富足了,剩下的人也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不断改善生活质量。

但老话还说得好,叫“病从口入”,我们就得考虑,会不会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而导致疾病呢?您每天习以为常的饮食喜好,很可能正是自己健康的敌人。

为避免“病从口入”,饮食养生重在“宜忌”和“均衡”。

辩饮食之宜忌。

饮食与人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宜与忌、利与害的辩证关系。

因而,辨饮食之宜忌是食养的原则之一。

一般说来,体质偏热者,进食宜凉而忌温;体质偏寒者,进食宜温而忌凉;平体之人,宜进平衡饮食而忌偏。

重膳食之均衡。

“均衡”就是我们中医讲究的五味。

《素问》当中有句话:“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酸”“甘”“苦”“辛”“咸”这五味的调和和摄取,能够使人保持身体健康,拿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什么口味都得吃点儿。

传统中医理论告诉我们:“酸养肝,苦养心,甘养脾,辛养肺,咸养肾”。

可是我们现实呢,三顿饭老是一口,永远不带改嘴的。

比如:都以为吃点醋可以软化血管。

其实,醋软化不了血管,它养的是肝、肝养的血,血好了血管才能软化。

咱们山西人,是不是爱吃醋?中国是世界上的肝病大国之一,山西是中国的肝病大省之一。

为什么?酸养肝,但是“过酸就会伤肝”,什么叫衡,您得平衡了。

您别好这口,三顿饭老一口,那就有问题了。

再比如:苦养心,您瞧中医治降火这方面的药,比如甘养脾,但过甜伤脾。

您看现在的孩子,还有喝白开水的吗?除了饮料就是饮料,所以把脾都给喝坏了。

脾胃不合,不是胖就是瘦。

所以有报纸也报道出来了,世界上每三个胖子,中国人占一个,这不就出来了吗?全都违背自然规律,都为嘴活着……大家注意到没有,街上的小胖墩越来越多,越来越胖!由此给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多大隐患呀!除了导致肥胖,过甜还会引起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肾病等等。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二三十年之后,当这批孩子成长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时,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将要面对怎样的健康压力?再比如:“辛养肺,过辛伤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