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重要知识点整理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存在的元素,其他的都是人工合成的元素。
元素的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通常以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来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主要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三类。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有分子和离子化合物两种,分子化合物是由非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化合物元素组成,离子化合物是由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物。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新物质称为产物。
化学反应按照反应方式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等几种基本类型。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现代元素周期表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数来排列。
周期表的横向行称为周期,纵向列称为族,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来排列。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是指具有典型的金属性质的元素,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金属光泽等特性。
非金属是指不具备金属性质的元素,大多数非金属为固体。
2. 酸和碱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非常常见的性质,酸呈酸性,碱呈碱性,酸碱通过pH值进行表示,pH值在1~6之间的物质为酸性,pH值在8~14之间的物质为碱性。
3. 盐和氧化物盐是指酸和碱中和得到的物质,氧化物是指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质所组成的物质。
四、化学反应和实验1. 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过程中通常使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化学变化通过符号和化学式进行表示。
2.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验证化学知识的正确性。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是初中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初三化学全册的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构成的物质,如金属铜、氧气等。
2. 混合物: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盐水等。
二、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新的物质变化,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2. 物理变化:物质只是在形态、状态上发生改变,如固体溶解于水中、水的沸腾等。
三、原子与分子1.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具有质量且带有电荷。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金属铁等。
3.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粒子,若原子间是不同的则称为化合物,如水分子(H2O)等。
四、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以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反应物、产物以及它们的配比关系。
五、常见化学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有氧化剂和还原剂参与的反应,如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火焰燃烧等。
2. 酸碱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等。
3. 酸和金属反应:酸与金属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和盐,如盐酸与锌反应等。
六、离子理论1. 正离子:失去电子后带正电荷的离子,如氢离子(H+)。
2. 负离子:获得电子后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
3. 离子化合物: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
七、溶液和溶解度1.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如盐水。
2.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溶解的溶质数量已达最大值的溶液。
3.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八、常见化合物1. 重要无机化合物:如氯化钠、氧化铜等。
2. 重要有机化合物:如甲烷、乙醇等。
九、化学实验常见仪器1. 锥形瓶:用于反应时的混合溶液的容器。
2. 密封瓶:贮存气体或固体试剂的容器。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初三化学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化学基础知识、元素、化学方程式、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等内容。
下面就对初三化学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归纳。
一、化学基础知识1. 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物质之间保持其独立的性质。
2.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个态。
3.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类。
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
4. 基本粒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5.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二、元素1. 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元素通过化学符号表示,例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
元素名称是对应的汉字名称。
2. 元素的周期性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3. 常见元素的特点:常见元素如氧、氢、氮、碳等有特殊的性质和用途。
三、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组成: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符号组成。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态下化学反应物质的质量和能量保持恒定。
3. 储存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常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生成物也可以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
四、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其中溶质是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
2. 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3. 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点是固态转化为液态的温度,沸点是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温度。
4. 物质的导电性:导电性是物质导电的能力,可以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5. 物质的酸碱性:物质的酸碱性可以通过PH值来判断,pH值越低,代表越酸;pH值越高,代表越碱。
初三所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所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下面将对初三化学学科的所有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物质与量1.1. 原子的概念和性质1.2. 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1.3. 分子、离子和化学式1.4. 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1.5. 摩尔和摩尔质量的概念及计算2. 元素与化合物2.1. 元素的周期表2.2. 元素的周期性和周期表的特点2.3. 元素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4. 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2.5. 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规则2.6. 化合物的类别和性质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3.1. 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3.2.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3.3. 元素的价态和化合价的概念3.4.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3.5. 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分子极性4. 化学变化与能量4.1. 化学反应的宏观和微观观察4.2. 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平衡与不平衡4.3.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4.4.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4.5. 能量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5. 酸、碱和盐5.1. 酸、碱和盐的定义和性质5.2. 酸碱中的离子反应和水的离解5.3. 酸、酸性盐和碱的强弱5.4.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5.5. 盐类的制备和物质间的置换反应5.6. 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应用6. 金属与非金属6.1.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及特点6.2. 金属的活动性和反应性6.3. 金属的提取和制备6.4. 金属的合金和应用6.5. 非金属的分类和性质6.6. 非金属的应用和特点7. 燃烧与氧化还原7.1. 燃烧的条件和类型7.2.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7.3. 燃烧和氧化的区别和联系7.4.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性质7.5.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意义8. 有机化学基础8.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8.2. 烃类的命名规则和分类8.3. 有机官能团的特点和命名8.4. 含氧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8.5. 含卤素化合物的特点和反应总结:初三化学学科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物质与量、元素与化合物、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变化与能量、酸、碱和盐、金属与非金属、燃烧与氧化还原以及有机化学基础等内容。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笔记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笔记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原子与元素-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不可再分。
-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其他元素。
- 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序号,原子量表示一个原子的质量。
2. 配位数和化合价- 配位数是指一个原子或离子周围配位体的个数。
- 化合价是原子参与化合时所带电荷的数值。
3. 分子和化学式-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有电子结合形成的。
- 化学式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相对数量。
二、化学反应1. 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后得到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
2. 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多个物质结合形成一个物质。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为多个物质。
- 双替反应:两个物质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
-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和原子的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
三、离子反应和电离方程式1. 电离和电离方程式- 电离是指物质在溶液中分解成带电离子的过程。
- 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反应。
2. 阳离子的检验-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检验。
- 检验方法包括氢气通和沉淀法等。
四、酸和碱1. 酸的性质和酸-碱指示剂- 酸具有酸性溶液导电、酸味酸味、酸与金属发生反应等性质。
- 酸-碱指示剂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 碱的性质和碱-酸中和反应- 碱具有碱性溶液导电、苦味、与酸中和生成盐和水等性质。
- 碱-酸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五、氧化和还原1. 氧化和还原的定义-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氧原子的过程。
- 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或氢原子的过程。
2. 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是指能氧化其他物质的物质,自身还原。
- 还原剂是指能还原其他物质的物质,自身氧化。
六、电解和电池1. 电解的概念和电解质- 电解是指用电流将物质分解为离子的过程。
九年级化学必看知识点笔记
九年级化学必看知识点笔记初三化学是初三才新增的一门科目,对于初中生们而言是一个关键的科目,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九年级化学必看学问点笔记,盼望对您有协助,欢送参考阅读!九年级化学必看学问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_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1、根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⑴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⑴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原因。
⑴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一样,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_分子由_原子和_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一个_分子由几个_原子和几个_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分以下几组概念⑴物理改变与化学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改变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改变时,分子种类发生了变更。
⑴纯洁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洁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⑴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改变中最小的微粒。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与原子的比拟3、化学反响的实质: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整理坚持课前预习预习是学化学的第一步,就是在上课前把要讲的内容先通读一遍,阅读时,对重要概念和定律要反复阅读,逐字逐句细致推敲,对关键字、词、句应谨慎钻研,的确弄懂所读内容,了解本节课的根本学问。
初三化学知识点笔记
初三化学知识点笔记一、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主要有两大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1. 纯物质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纯物质又分为两类:元素和化合物。
(1)元素元素是由类型相同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常见的元素有氧气、氢气、碳等。
元素的特点是不能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分解。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常见的化合物有水、盐酸、氨水等。
化合物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化学式和固定的化学成分。
2.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没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比例。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河水等。
二、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单位,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1. 原子核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的总电荷为正电荷。
2. 电子层电子层包围在原子核外部,由电子组成。
电子带负电,电子层的总电荷为负电荷。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一张表格。
它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方便学习和了解元素的性质。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1. 反应物与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方程式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
化学方程式需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
2. 反应类型(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氧化剂得到还原,还原剂得到氧化的反应。
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2)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其中,酸质子给出,碱质子接受。
(3)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在反应中,一个更活泼的元素能够置换掉一个不活泼的元素的离子或原子。
(4)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复杂的物质在给定条件下分解成较简单的物质。
(5)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简单的物质在给定条件下合成复杂的物质。
四、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是指位于元素周期表左侧和中间的元素。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1500字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三化学主要涉及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周期表及元素的性质等内容。
以下是初三化学知识点的完整总结归纳。
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1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核中质子的数量)的原子构成的物质。
- 化合物是由两个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 元素和化合物都有自己的化学符号,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水的化学式为H2O。
1.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通过观察和测量可以直接获得的性质,如颜色、固体、液体或气体状态、密度等。
-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2.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2.1 化学反应的表示- 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反应物写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写在箭头的右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加号相连。
-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表示物质的种类,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2.2 燃烧反应- 燃烧是一种快速氧化反应,它需要氧气、燃料和点火源三个要素。
- 鉴别燃烧反应的标志是火焰、光和热的释放。
2.3 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的过程。
在酸碱反应中,酸和碱产生水和盐。
2.4 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 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
2.5 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吸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系统的能量增加;放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系统的能量减少。
3. 周期表与元素的性质3.1 原子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
-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和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包括周期和族的概念。
3.2 元素的性质- 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相对原子质量、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 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元素的反应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
初三化学知识重点和笔记
初三化学知识重点和笔记
初三化学知识重点和笔记: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其特征是物
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挥发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化学变化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其特征是生
成了其它物质。
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等。
4.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5.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6.沉淀:盐和碱沉淀的颜色有白色(如CaCO3、BaCO3)、蓝色(如
Cu(OH)2)、红褐色(如Fe(OH)3)等。
7.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8.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状态是指对于一定温度下的
溶液而言的,当有固体剩余的时候,即为饱和状态;当没有固体剩余的时候,即为不饱和状态。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可以使用蒸发溶剂法或者降温结晶法。
以上是初三化学知识重点和笔记,仅供参考,建议咨询初中化学老师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可以分离为其组成部分。
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可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不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如颜色、硬度、密度等。
- 化学性质: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3. 常见的物质:-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氢、铁等。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化学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盐酸等。
- 混合物: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等。
4. 物质的分离方法:- 过滤:利用不同物质的颗粒大小,通过滤网或滤纸使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分离。
- 蒸发: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使液体物质蒸发成气体,留下固体物质。
- 蒸馏: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加热使某种物质沸腾后冷凝成液体,分离出纯净物质。
- 浓缩:通过蒸发去除溶剂中的水分,使溶液中物质浓度增高。
- 离心:利用物质的密度差异,使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分离。
5. 常见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个新物质。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不同物质。
- 双替反应:两个物质互相交换部分或全部原子组成。
-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过程,氧化剂与还原剂相互作用。
-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6. 酸碱盐的性质:- 酸:味酸、蓝红试纸变红、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碱:味苦、滑润、红蓝试纸变蓝、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 盐:晶体状、无色或白色、熔点高、在水中能导电。
7. 阳离子与阴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金属离子。
-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非金属离子。
8. 化学方程式:- 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的化学式,表示了化学反应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关系。
初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转化关系的学科。
在初三化学考试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原子构成,具有相同的原子核和电子结构。
-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外轨道运动。
- 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核中质子和电子的数目,原子量表示元素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目。
3. 周期表-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
- 横向排列的周期数代表元素的外层电子数目,纵向排列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将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离子。
-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的吸引力形成的。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它们的摩尔比例。
- 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在右侧,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箭头分隔。
2. 化学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 合成反应是两个或更多物质结合形成一个物质。
- 分解反应是一个物质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物质。
- 置换反应是一种物质取代另一种物质。
-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原子的电子转移。
3.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在达到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平衡状态。
-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稳定。
- 平衡常数可以用来描述反应的平衡程度。
4.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形成的速度。
- 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因素可以影响反应速率。
三、常见物质及其性质1. 酸、碱和盐- 酸是指能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
- 碱是指能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晶体固体。
九年级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汇编总结整理归纳
九年级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汇编总结整理归纳以下是九年级初三化学全册的知识点汇编总结:一、物质与能量的关系: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纯物质和混合物,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性质(可燃性、可溶性等)。
2. 能量的分类:动能、势能、热能、化学能等。
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原子和分子:分子的概念,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2.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元素周期表上元素的分类和性质。
3. 化合物的命名:离子式命名和共有键式命名。
三、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示和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2. 反应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
3. 酸碱反应:酸碱的定义、性质和常见的酸碱反应。
四、溶液和离子方程式:1. 溶液的概念和性质:溶质和溶剂,溶解度和饱和度等。
2. 离子方程式:化学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性质和判断。
3. 金属活动性:金属的活动性序列和相关反应。
六、电化学:1. 电解和电解质:电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分。
2. 电化学方程式:电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表示和平衡法则。
3. 电池和电解槽:干电池、原电池和电解槽的概念和原理。
七、有机化学:1. 碳的特殊性质和碳的化合物。
2. 烃类和它们的命名:烷烃、烯烃、炔烃的特点和命名规则。
3. 单质和化合物的燃烧:烃类的燃烧反应和产物。
以上是初三化学全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供你参考。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整理的汇编,具体的知识点和细节请参考教材。
化学知识点初三总结归纳
化学知识点初三总结归纳化学知识点初三总结归纳一、分子和原子、元素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
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化学初三知识点归纳笔记
化学初三知识点归纳笔记化学是一门充满奥秘和乐趣的学科,对于初三的同学来说,掌握好化学知识不仅有助于应对考试,还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对初三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整理。
一、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特定符号,如氢(H)、氧(O)、碳(C)等。
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₂O,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能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还能体现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和粒子个数比。
例如,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₂+ O₂点燃 2H₂O 。
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氧气由氧分子(O₂)构成,水分子(H₂O)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3、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例如,钠离子(Na⁺)、氯离子(Cl⁻)。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只是物质的形态、状态等发生了改变,如冰融化成水。
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铁生锈。
四、常见的化学实验1、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2KMnO₄加热 K₂MnO₄+ MnO₂+O₂↑)、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₃加热 2KCl +3O₂↑ ,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2H₂O₂二氧化锰2H₂O + O₂↑)的方法制取氧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 。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在初中阶段,化学知识主要包括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溶液、酸碱盐、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
一、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性质:物质可以分为化合物和混合物两大类。
其中,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合比例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具有特定的性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其中各种物质保持其自身的性质,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主要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一种新的物质的产生,其本质是原有物质的分子、离子的结构发生改变。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上发生的变化,但其分子、离子结构没有改变。
二、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元素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原子结构。
1.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大类。
其中,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常以固态存在;非金属元素的导电、导热性差,大多数以气体、液体或固体形式存在。
2.元素的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性质和性能将元素分类。
根据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我们可以归纳出元素的周期律规律,如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的变化规律。
三、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合比例构成的物质。
1.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其性质是由构成它的元素及其化学结构决定的。
2.分子和离子:化合物可以分为分子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两大类。
差别在于分子化合物是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而离子化合物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以及金属与金属形成的。
四、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涉及的进、反应物分子式或离子式所写成的反应式。
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要保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类型和数量相等,即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中考初三化学学问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中化学学问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讨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逻辑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创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①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退污染4、蜡烛燃烧试验(描述现象时不行浮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光明)、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削减,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索普通步骤: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试验→试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试验(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办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二)测容器--量筒(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需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普通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普通能精确到0.1克。
)注重点:(1)先调节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普通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湿润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学习化学有助于我们理解世界万物的本质和原理。
下面将对初三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原子与元素: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2.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正电荷)、中子(中性)和电子(负电荷)组成,其中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心,电子绕核心轨道运动。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质子数)排列的化学元素的周期性表格。
元素周期表可以用来预测元素的性质和组成化合物。
4.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常见的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二、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转化。
例如,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可视为化学反应。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方法。
反应物在左侧,生成物在右侧,用箭头表示转化过程。
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表示物质的元素成分和数量。
三、酸、碱和盐1.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
2. 酸的性质:酸具有酸味,能与碱中和,可以腐蚀金属,可以产生氢气等特点。
3. 碱的性质:碱具有苦味,能与酸中和,能使红色石蕊试剂变蓝等特点。
4.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改变颜色的物质,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酸碱性紫色试剂等。
5. 盐的性质:盐是酸和碱中和生成的化合物,具有结晶性、可溶性、导电性等特点。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2.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物质称为氧化剂,起还原作用的物质称为还原剂。
五、重要化合物1. 水:水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化合物,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组成。
初三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概括
初三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概括本文档旨在系统地概括初三中考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中考。
以下是主要知识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1 物质的组成- 元素:氢、氧、碳、氮等- 化合物:水、二氧化碳、氨等1.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氧气、水等- 混合物:空气、海水等- 单质:铁、铜等- 化合物:盐、酸、碱、氧化物等2. 原子和分子2.1 原子- 原子核:质子、中子- 电子:负电荷粒子2.2 分子-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的粒子- 分子式:表示分子中原子数量的化学式3. 化学反应3.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产生的物质- 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关系的式子3.2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物质-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化合物与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其他化合物3.3 反应条件- 温度:影响反应速率- 压力:影响气体反应物的体积和反应速率- 催化剂:加速或减缓化学反应的物质4. 有机化学基础4.1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等)- 有机反应:涉及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4.2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烃: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 醇: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如乙醇、甲醇等- 醚:含有氧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如甲醚、乙醚等4.3 有机反应类型-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与其他分子发生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被去除,生成不饱和化合物-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5. 溶液和浓度5.1 溶液的概念- 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透明的混合物5.2 溶液的浓度- 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5.3 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稀释:向溶液中加入溶剂,使溶液中溶质的浓度降低- 浓缩:通过蒸发或蒸馏等方法,去除溶液中的溶剂,使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增加6. 酸碱和盐6.1 酸碱的概念- 酸: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碱: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6.2 酸碱的分类- 强酸:完全电离的酸- 弱酸:部分电离的酸- 强碱:完全电离的碱- 弱碱:部分电离的碱6.3 盐的概念- 盐: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化合物6.4 盐的分类- 酸式盐:含有酸性氢离子的盐- 碱式盐:含有碱性氢氧根离子的盐- 正盐:不含有酸性氢离子和碱性氢氧根离子的盐以上是初三中考化学的重要知识点概括,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重点,笔记整理
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重点,笔记整理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分子: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9、原子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 2O 2 === 2H 2O + O 2 ↑ 此反应MnO 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及笔记(2篇)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及笔记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三、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笔记
考点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Mg +O22MgO2Mg +O22MgO注:MgO:白色固体
4Al +3O22Al2O34Al +3O22Al2O3注:Al2O3:白色固体
3Fe+2O2Fe3O42Cu+ O22CuO注:CuO:黑色固体
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
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2、金属+酸→盐+ H2↑置换反应
H2SO4+MgMgSO4+ H2↑2HCl +MgMgCl2+ 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3H2SO4+ 2AlAl23+ 3H2↑6HCl + 2Al2AlCl3+ 3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H2SO4+ZnZnSO4+ H2↑2HCl
+ZnZnCl2+ H2↑
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H2SO4+ FeFeSO4+ H2↑2HCl + FeFeCl2+ H2↑
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当一定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
×M
生成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置换反应
Fe+CuSO4==Cu+FeSO4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Al+3CuSO4Al23+ 3Cu
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无色
Cu+ 2AgNO3Cu2+2Ag
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
注意:①CuSO4溶液:蓝色FeSO4、FeCl2溶液:浅绿色
②Fe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
考点二、置换反应
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
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反应物、生成物都两种;物质种类是单质与化合物
考点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