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三元论的漓江滨水景观探析-以桂林市城区段为例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广西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区。
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促进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探讨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并针对该地区的特点提出规划设计的探究。
1. 水资源丰富广西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拥有壮美的河流和湖泊,城市周边的滨水空间是绝佳的景观资源。
通过对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可以充分挖掘水资源的潜力,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景观。
2. 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滨水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的美丽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
通过规划设计,可以改善滨水环境,打造出优美的景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
3. 促进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可以将滨水空间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打造出一系列的商业、休闲、娱乐等功能区,为城市的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促进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1. 地理环境独特广西地区地处南方,气候温暖,水资源丰富,山水相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城市的滨水空间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特点,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特点进行规划设计。
2. 民族特色鲜明广西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在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中,可以融入当地民族的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滨水景观,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3. 自然生态保护广西地区拥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城市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的保护与利用,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打造健康的城市生态环境。
4.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滨水空间的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公园、步行道、休闲广场、观景台等,为市民提供舒适便捷的休闲娱乐场所,丰富市民的生活体验。
5. 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通过规划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打造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广西地区是一个风景秀丽、水资源丰富的地方,遍布着美丽的江河湖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成为了城市规划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规划设计城市滨水空间,使其既能展现地域特色,又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围绕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探究,分析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特点广西地区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十分丰富。
有着著名的漓江、桂林山水和灵山湾等著名景点,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在这样的自然背景下,具有多样性、生态性和文化性的特点。
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具有多样性。
众多不同特色的江河湖泊交织成了广西地区的滨水空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景观。
漓江以其清澈的水质和奇特的山水吸引了众多游客,桂林山水则以其奇峰峻岭、清溪流水成为了一道独特的自然风景线。
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具有生态性。
水是生命之源,滨水生态系统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水体对城市的调温、净化空气等功能,保护和恢复滨水生态系统,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具有文化性。
水乡文化是广西地区的特色之一,城市滨水空间是体现水乡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规划设计中,要注重保护和传承这种文化传统,将滨水空间景观与地方的历史、民俗、传统建筑等文化元素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
虽然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在规划设计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滨水空间被过度开发破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城市滨水空间被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污染严重,甚至出现了滨水灾害。
一些城市的江河湖泊被填埋,河岸被混凝土建筑所代替,水质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失衡。
城市滨水空间利用率低下。
漓江的自然地理与水质调查
漓江的自然地理与水质调查韩耀全吴祥庆周解(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 530021)1. 漓江概述漓江,是中国锦绣河山的一条青罗带,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灵魂,是桂林人、广西人乃至全球华人的骄傲。
秀丽的漓江黄金水道,犹如一幅百里画卷,韵美无穷。
漓江最初称“离水”或“漓水”,历史上曾名桂水或桂江、癸水、东江。
据宋代柳开《湘漓二水说》述,二水在兴安境内分水岭南北“相离”,在“相离”二字偏旁加“氵”,北去的名曰“湘江”,南流的名曰“漓江”。
漓江为珠江水系的桂江上游河段,发源于广西兴安县、资源县交界处,兴安县华江乡越城岭猫儿山东北面海拔1732m的老山界南侧。
主源乌龟江北源在南流至兴安县水埠先与源出东岭界海拔1030m的东源黑洞江汇合,至雷皮洲再与源出海拔2141.5m的猫儿山东南侧的西源龙塘江汇合后称六峒河,往南流至司门前与黄柏江、川江三江汇合后称大溶江,流至溶江镇附近与灵河(灵渠南渠)汇合后始称漓江。
漓江自此而南流,流经兴安、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止,起止地理坐标在(E 110°18′~111°18′、N 25°59′~23°23′)之间。
漓江南流,先在兴安县溶江镇廖家附近纳西北来的小溶江,即入灵川县溶流,并在灵川县三街镇附近先后汇入西北来的路江及东来的淦江,至灵川与桂林市接壤处定江镇大面圩附近纳西北来的大支流甘棠江。
漓江过灵川县秦家后进入桂林市郊区大河乡四联村,由此向南穿过桂林市区(桂林市段长49.3 km),在桂林市区段汇入的主要支流有:主流于象鼻山北麓汇入漓江,部分水流在雉山萝卜洲处注入漓江的桃花江;于斗鸡山北麓注入漓江的南溪;于穿山西南麓汇入漓江的小东江;于萝卜洲南端注入漓江的宁远河;于花桥汇于小东江注入漓江的灵剑溪;在柘木镇胡子岩附近接西南来连接会仙湿地及相思江的合流形成的良丰江。
此外,由于漓江地处岩溶地区的独特岩溶富水特性,漓江周边富集的大量地下水以各种泉、潭、井、地下河的形式出露补给漓江,著名的有如白龙泉、冠岩地下河等。
关于漓江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分析
关于漓江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分析漓江是一条位于广西桂林市的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大型河流,也是中国著名的景观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
漓江的水资源丰富,是桂林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桂林的景观和旅游景点的一体。
然而,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水资源枯竭等多种因素,漓江的水资源质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水质的变差对漓江的生态系统和桂林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因此,保护漓江水资源和提高水质,以及实现漓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面临桂林的一个重要任务。
首先,应完善和强化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建设。
桂林市应建立完善的水资源计量、保护、管理和审计机制,强化环境监测,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规侵占漓江水资源的行为,以确保水资源调控的有效实施。
其次,应加强漓江、桂林市周边水土保持和水系治理工作。
应建立绿色保护区、生态管理区和植被恢复区,积极保护漓江、桂林市周边的植被,从而减少水沙流失,保护漓江的水质和水量。
此外,要改善漓江的水利设施,健全水资源建设、管理和调度体系。
可以建设引水渠、洪坝、河床和河岸等水利设施,改善漓江水系的调节能力,从而对漓江的水量提供有效保障。
最后,应建立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分配机制,充分考虑漓江和桂林市周边地区各方面的利益,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有机统一。
同时,要加强漓江水资源的旅游经济发展,利用漓江景
观旅游活动发展桂林经济,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发展。
综上所述,漓江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桂林发展的核心问题。
只有通过强化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才能保证漓江水资源的长足发展,使桂林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
桂林市“两江四湖”滨水景观分析与评价的开题报告
桂林市“两江四湖”滨水景观分析与评价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地理条件优越,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
其中,“两江四湖”是桂林市得天独厚的滨水景观,也是桂林市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旅游景点之一。
由于“两江四湖”区域内的文化、历史、自然资源特征等方面的优势,该区域非常适宜作为旅游产业的重点开发区域。
然而,目前该区域的滨水景观存在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人工开发过度、景观建设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均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两江四湖”滨水景观的分析与评价,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目的1. 了解桂林市“两江四湖”滨水景观的基本情况,包括区域范围、概貌、文化历史等;2. 分析“两江四湖”滨水景观的现状,包括环境污染、人工开发等问题;3. 评价“两江四湖”滨水景观的价值和贡献,包括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4. 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为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报告和相关统计数据等,了解桂林市“两江四湖”滨水景观的现状和过去的发展历程等。
2.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根据专业知识,了解“两江四湖”滨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及时发现问题,为提出改进措施提供参考。
3. 科学分析:通过对研究数据的分析、比较和统计,得出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四、研究内容及进度1. 研究内容: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研究目的和方法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第二章:桂林市“两江四湖”滨水景观的基本情况2.1 “两江四湖”位于桂林市区范围之内2.2 “两江四湖”的概貌和文化历史2.3 “两江四湖”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第三章:桂林市“两江四湖”滨水景观现状分析3.1 环境污染3.2 人工开发过度3.3 景观建设不完善第四章:桂林市“两江四湖”滨水景观的价值和贡献评价4.1 生态价值4.2 经济价值4.3 文化价值第五章:完善和改进措施5.1 可持续发展思路5.2 综合治理5.3 旅游业的优化与发展第六章:研究结论和建议6.1 研究结论6.2 建议2. 研究进度:第一章:绪论(已完成)第二章:桂林市“两江四湖”滨水景观的基本情况(进行中)第三章:桂林市“两江四湖”滨水景观现状分析第四章:桂林市“两江四湖”滨水景观的价值和贡献评价第五章:完善和改进措施第六章:研究结论和建议五、预期成果1. 对桂林市“两江四湖”滨水景观的现状、价值和贡献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2. 提出针对“两江四湖”滨水景观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完善措施;3. 为桂林市“两江四湖”滨水景观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桂林“两江四湖”景区滨水景观分析与评价
桂林“两江四湖”景区滨水景观分析与评价桂林“两江四湖”景区是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区的一处著名景区,以其独特的滨水景观而闻名于世。
景区由漓江、桃花江以及象鼻山、叠彩山、鲁能商业街、穿山公园四个湖泊组成。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对桂林“两江四湖”景区的滨水景观进行分析与评价。
首先,景区的自然美景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两江四湖景区位于桂林市内,周围环境优雅,山清水秀。
漓江是中国四大河流之一,流经桂林市区,江水清澈,河道蜿蜒曲折,两岸翠竹环绕,加之山峦起伏,构成了一幅幅如画的美景。
桃花江则以桃花岭为脊梁,两岸桃花纷至沓来,形成一片绚丽的花海。
象鼻山、叠彩山是桂林市内的两座著名山峰,山势峻峭,层峦叠嶂,与水面相映成趣。
景区内的四个湖泊各具特色,既烟波浩渺又清新自然,为整个景区增添了生机和美丽。
其次,景区的滨水设施完善,提供了方便的旅游服务。
沿江而建的鲁能商业街是桂林最有名的商业街之一,拥有众多的商店、餐饮店和娱乐场所,游客可以在此购物、品尝美食、休闲娱乐,为整个景区的旅游服务增色不少。
景区内还有一条穿山公园,提供步行和乘船游览两种方式,游客可以欣赏到不同角度的景色,丰富了游览体验。
此外,景区的文化内涵丰富,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融合。
两江四湖景区是桂林的历史文化名片之一,与桂林的历史由来已久。
整个景区分布着许多古建筑,如叠彩楼、普觉寺、圣祖庙等,这些建筑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
在这些古建筑的配合下,漓江、桃花江等自然景观更显得古朴典雅,给人以历史的感受。
总的来说,桂林“两江四湖”景区的滨水景观独特、优美,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相得益彰,给游客带来了极佳的旅游体验。
景区内滨水设施完善,旅游服务良好,游客可以在此尽情享受购物、美食和休闲娱乐。
同时,景区还融合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让游客了解和感受到悠久的历史沉淀。
因此,我对桂林“两江四湖”景区的滨水景观给予高度评价,并推荐更多的人前往欣赏这个美丽的风景。
基于大众行为的滨水公共空间景观交互设计解析——以桂林市穿山公园为例
众行为方式和景观场所特性作为依据而展开 , 经过科 性与美学价值的恰 当结合 , 即对人的需要能够最为敏
学 系统 的分 析 场 地 的属 性 , 结 合 人 的环 境 行 为 , 进 而 感并快速 的做 出合适 的设计反应 。 但现实的景观设计 对 空 间进 行 预见 性 和适 应 性设 计 。 这样 的景观 设计 所 中 , 忽略人的行 为需求与心理需求 , 过分 的追求形式 展 现 出来 的美 , 才是 深 邃 的形 式 和有 意义 的美 【 1 J 。 而在 与设 计 师 个 性 的表 现 , 导致“ 形 式” 往往大于“ 实质 ” 。 设计 的适 应性 和预 见性 过 程 中 , 大 众行 为模 式 和场 地 在 这种 脱 离 大众 行 为而 设 计 的景 观 空 间 中 , 简 洁 的形 环 境 的塑 造 , 两 者之 问通 过交 互 的方 式 , 相互 的影 响 , 式 往 往 是 以牺牲 景 观空 间 的多 样 性 和 趣 味 性 为 代 价 致 力 于最 终表 现 形式 的合理 性 。 的, 这 样 的公 共 空 间 , 市 民稀少 , 本 应 丰 富多 彩 的场 景 消失 了 , 这 样 的 设计 对 市 民 的吸 引力 却远 不及 街 边 转
落脚点是 为使 用者提供 一处充 满活力的 亲水地 带。滨水 空 间的设计 应 多关注人 群 的行 为需求 , 让使 用者在空 间使 用
过程 中感受到 场所与其行 为 需求之 间 良好 互动 。因此 , 设计 结合 人 的环 境行 为, 对 空间进行预见 性和适应性设 计。 这 样的景观设 计所展 现 出来的 美, 才是 深邃 的形式 和有 意义的 关 , 而在此过 程 中, 大众行 为模 式和 场地环境 的塑造 , 两
游玩 、 散步 、 闲聊 、 休憩 、 间对 行 为 的 交互
保持山水特色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探索——以桂林市为例
HUANG in Ja g—we n,L U L n I i
万千 的漓江融为一体 , 形成 了独具 一格 、 驰名 中外 的“ 山奇 、 水
一
、
桂 林 的 山水 特 色
秀、 洞奇 、 石美 ” 的桂林 山水 。 “ 四野皆平地 , 千峰直上天 ” 这是 宋人 陈藻对桂 林群 峰 ②, 特征 的归纳。桂林的 山, 不以宏大 出名 , 以秀丽 著称 。她 们 而 拔地 而起 , 互不相连 , 孤峰林立 , 像一支 支翠绿 的玉簪 , 巧夺 天 工, 美不胜收 。桂林 的山 , 奇秀 而不 高 大。通过 调查 研 究 , 桂
作者简介: 黄江文( 9 4 ) 男 , 17 一 , 壮族 , 广西上 思人 , 中国美术 学院文 学( 设计艺术 学) 硕士 , 桂林 电子科技 大学艺术 与设 计学院讲 师 研
。
究方向: 观规划设计。 景
口 江 等 保 水 色 城 景 规 设 探 黄 文, 持山 特 的 市 观 划 计 索
地而起 , 挺拔秀丽 , 原来 是桂林 城市 平 面构 图的 中心点 , 现景 观视线 已经被其 周 围的建 筑所遮 挡 , 沿着靖 江王 城周 围 的道 路走 , 绝大 多数 的路 段都 无 法 看 到 独 秀峰 , 秀峰 已经 “ 独 不
HUNDRED CH00L N S S I ARTS
l8 7
阔 , 密度 的建 筑 群体 横 亘 在青 山 与 绿 水 中 间 , 裂 了公 众 与 高 割
典型的熔岩地貌 。她 的上 游流 经越城 岭 山区 , 林覆 盖率 达 森 到 6 % 以上 , 0 水土 流失 较少 , 中游 流经石 灰岩地 区 , 河床 地质 结构是 中盆系 以后 的碳酸盐构造 , 河道 主要 由卵石 构成 , 泥沙 较少 , 并长有 丰茂 的水 草 , 因此 , 漓江 自净 能力 较 强 ; 同时 , 漓 江河床 中的深潭 , 可以沉 降泥沙 , 清水色 ; 澄 漓江流 经地 区, 地 下暗河发育 , 的补 给水源 , 一部分 是地 下水 , 她 有 地下 水水 质 清澈 , 它们 以泉 、 、 潭 井等的形 式补给漓 江。综上 因素 , 漓江 的 水 晶莹剔透 , 清澈见底 , 因此 , 明朝文人解缙说她 “ 涓涓千尺澄 见底” 。漓江奇 峰夹岸 , 碧水 萦 回 , 两岸 青 峰倒 影江 中。 因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城市滨水区文化景观研究--以桂林市滨江北路滨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治理环境污染”。
2018年2月13日,桂林市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从景观资源的保护、生态产业的创新、文化保护的传承和发展等3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入手,深化对外开放,在国际合作发展上做出示范。
桂林是一座山环水绕的山水城市,不但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自身的独特性也很强。
而文化景观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所在,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文化景观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座城市中所遗留下来的景观建筑等就是文化景观的物质载体。
在积极响应“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一政策的过程中,需要生态与文化并进,从而实现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1文化景观及生长性原则1)文化景观的内涵。
文化景观是指人与自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并能够通过其构成要素分辨出该地区的独特景观。
它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地域特色以及人文精神等。
文化景观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人类不断营造积累文化景观的过程[1],它受到人类需求和周围环境影响而变化,从而呈现出丰富的景观形态。
2)滨水区文化景观。
滨水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代表着城市形象[2]。
由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共同构成的滨水区,是自然与人工的共存。
在滨水区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以及人文精神等人文景观不断地融入其中,形成了城市中独具特色的滨水文化景观。
3)滨水区文化景观的生长性原则。
文化景观代表一个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地域文化、人文精神、民族特色和历史古迹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景观在不断变化,就像是植物的生长过程一样[3],依靠大地,在空间中肆意延伸。
滨水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景观,需要遵循其生长性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文化景观进行延续和发展,注重其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变化,实现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2桂林市滨江北路文化景观特色分析桂林属于典型的山水城市,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环流”是桂林市地理环境的特征。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面向水体形成的序列景观,具有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建筑含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很多城市滨水空间呈现出污染、荒芜、缺乏景观引领等问题,这为城市发展带来了许多隐患。
因此,规划设计城市滨水空间景观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特点城市滨水空间景观主要是城市面向水体形成的序列景观,其特点包括:1.环境及自然属性:城市滨水空间环境复杂,既有水体空间,又有陆地空间,呈现出多样的环境特征,具有水文、水生态、植被、微气候等自然属性。
2.文化及历史属性:城市滨水空间常常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包含着城市的历史演化、文化传承、都市文明等多重文化属性。
3.城市功能属性:城市滨水空间不仅具有城市水源调控、生态环境调节等功能,同时还包含城市商贸、旅游、休闲、文化等功能。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中,重点考虑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整体呈现。
通过对空间结构、开放度、景观元素等进行规划设计,从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城市滨水空间。
2. 生态环境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是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核心部分,其中包括水体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内容。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保证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环境功能。
3. 建筑景观规划城市滨水空间建筑景观规划主要包括城市滨水绿化、公共空间的设计,以及各类建筑设施的规划设计等内容。
通过结合城市当地文化特色加以设计,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气息的城市滨水空间。
4. 综合管理规划综合管理规划主要是针对城市滨水空间的管理问题进行规划设计。
包括社会管理、生态管理、安全管理、景区管理等多个方面,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制度,从而保证城市滨水空间的合理、有序、良性发展。
广西区域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实践中,需要结合广西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市场需求和文化传承等多个因素进行规划设计。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广西地区是一个地形复杂、水系发达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河流、湖泊和水资源。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景观资源,对于城市生态环境、文化传承和人民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滨水空间往往被开发利用,导致滨水生态遭到破坏,景观质量下降,人民对滨水空间的认知和利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进行探究,旨在提高滨水空间的保护和利用水平,优化城市滨水景观,增进市民对滨水环境的认知和感受,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城市滨水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和美好生活环境的打造贡献力量。
1.2 研究意义论文中关于研究意义的内容如下: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和社会功能。
由于城市化过程中的不规范发展和对滨水空间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滨水空间的破坏和污染,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对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研究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有助于促进城市滨水空间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实现城市生态、文化、社会功能的协调发展。
通过分析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的现状和规划设计原则,可以为相关部门和规划设计者提供参考,指导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设计工作。
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可以为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城市滨水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探究,揭示其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为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现状分析广西地区拥有众多优美的河流和湖泊,城市滨水空间得天独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很多城市的滨水空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广西地区拥有丰富的滨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这些滨水空间成为城市的重要景观资源。
对于这些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既要充分利用滨水资源,提升城市形象和生活质量,也要保护和修复滨水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究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应考虑滨水空间的保护与修复。
广西地区的滨水资源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等。
规划设计应立足于保护滨水空间的生态环境,采取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控制水污染,保护和修复滨水湿地等生态系统,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规划设计应注重滨水空间的景观价值。
广西地区的滨水空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如漓江的奇峰怪石和桂林的桂江水墨画等。
规划设计应运用合适的景观设计手法,充分展现滨水空间的美丽和独特之处,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规划设计应注重滨水空间的利用效益。
滨水空间不仅仅是景观资源,还可以发挥经济、社会和文化功能。
规划设计应合理规划滨水空间的功能分区,如保护区、休闲区、经济开发区等,充分发挥滨水资源的多重价值。
可以建设滨水公园、滨水步行街、滨水广场等公共设施,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开发滨水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还可以促进滨水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规划设计要注重滨水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兼顾长远发展和环境保护。
规划设计应制定合理的开发和管理策略,避免滨水空间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保持滨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规划设计还要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共享,尊重居民的需求和意见,鼓励市民参与滨水空间的建设和管理,实现滨水空间的可持续利用和共享。
基于景观恢复理念的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规划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景观恢复理念的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规划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的关注。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漓江岸边的人为破坏越来越严重,对漓江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漓江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因此,如何恢复漓江的生态环境,重塑其自然景观,提升漓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当前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基于景观恢复理念的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规划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研究漓江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探讨漓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构方案,从而实现漓江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系统研究漓江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探讨漓江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 归纳总结漓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构的相关理论,制定可行的恢复和重构方案;3.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规划建议,经过实践检验,验证方案的有效性。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可以为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指导漓江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构工作,进一步提升桂林漓江的整体形象和地位,为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调查、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和模拟实验等内容,具体内容包括:1. 收集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漓江生态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2. 实地考察漓江岸边的生态环境,从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发现漓江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3. 采集和整理漓江生态环境的实际数据,并建立基于GIS的全景式漓江生态环境模型,用于分析漓江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和模拟不同恢复方案的效果;4. 基于景观恢复理念制定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构方案,包括生态景观设计、生态城市规划、建立生态旅游产业等;5. 对实施方案进行实践检验和评估,分析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提出改进建议和优化方案。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将达到以下预期成果:1. 系统的掌握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为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依据和空间;2. 归纳总结出生态环境恢复和重构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后期生态环境恢复提供技术指导和决策支持;3. 提出具体的规划建议,为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际可行性的建议和方案;4. 实施恢复和重构方案,并进行评估,得出实践效果和可行性的判断。
基于景观质量评价的桂林漓江风景区生态优化设计
基于景观质量评价的桂林漓江风景区生态优化设计唐娜娜;唐旭军【期刊名称】《森林工程》【年(卷),期】2024(40)3【摘要】为提升自然遗产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推动桂林漓江风景区可持续发展,以桂林漓江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桂林漓江风景区生态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因子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桂林漓江风景区生态景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桂林漓江风景区生态景观质量综合评价得分为3.8762分,处于“较好”水平;4项准则层(整体风貌B_(1)、文化服务价值B_(2)、美学价值B_(3)、生态调节B_(4))评分均在“一般”等级之上,得分值分别为B_(1)=3.5871、B_(2)=4.2971、B_(3)=3.2913、B_(4)=3.0093,由大到小表现为文化服务价值、整体风貌、美学价值、生态调节。
桂林漓江风景区生态景观质量在文化服务价值方面表现较好,在生态调节方面表现较弱。
研究结果显示桂林漓江风景区需在保持山水形态原真性和完整性、实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持续发力,保持景观原生态美学价值,进而提升社会经济价值。
【总页数】10页(P66-75)【作者】唐娜娜;唐旭军【作者单位】桂林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5【相关文献】1.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旅游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例2.基于生态恢复的红色旅游景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探析——以腊子口风景区朱立沟综合服务区设计为例3.桂林漓江河道景观设计的生态性问题探析4.基于生境质量评价的蒙山风景区生态规划设计研究5.河流风景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以桂林漓江风景区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为例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为例摘要:水系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水系景观营造规划设计,应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以实现整体景观的持续利用。
本文以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为例,探讨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城市水系;景观生态学水系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兼有环境、水利、社会等多种效益。
随着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水系生态和自然景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制约了水系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
作为城市水系景观营造规划设计,应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时间、空间上对区域景观格局做出合理安排,以实现整体景观的持续利用。
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尝试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对水系的布局、沿线绿地、岸线及景观的协调性进行规划与设计。
1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理论1.1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景观生态学将城市水系视为生态边缘区, 将水系沿岸的各种生态系统和景观组分联系起来。
因此可依据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斑块 -廊道-基质模式)、边缘效应、景观异质性、尺度理论和整体性原理,对水系景观进行规划。
廊道理论中的连接度、环度及结点等是反映廊道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
1.2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通过对原有水系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在宏观上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在微观上营造适合的水系和滨水区生态条件,使规划区域的景观整体功能最优。
由此,需要遵循如下原则:(1)外连内合,强调整体——整体性原则(2)主题鲜明,延续文脉——文化性原则(3)绿化为主,突出重点——生态性原则(4)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原则(5)创新意识,可操作性——可持续发展原则2案例实践——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2.1项目概况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包括新城区内环城水系的中央滨水绿化带和绿化廊道景观设计,总用地面积约146公顷。
生态与乡土理念对漓江滨水驳岸景观营造的艺术性论文
生态与乡土理念对漓江滨水驳岸景观营造的艺术性论文生态与乡土理念对漓江滨水驳岸景观营造的艺术性论文河道滨水空间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
本文以漓江滨水景观空间营造为研究背景,以景观设计学方法论为指导思想,从自然与乡土特色角度来阐述其景观营造,为进一步开发滨水的景观价值和生态经济旅游价值阐明设计思路。
1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原则保护第一自然:原生植被、动物及自然堤岸、滨水形态等。
采用乡土乔木类树桩护坎使其有利于鱼类生物的生存;创建更多水域、浅滩及水生植物圈,增加土地与水域关系多样性变化形式,使更多的乡土植物、鸟类及昆虫拥有适合居住及繁衍生存的栖息地;种植类似芦苇、菖蒲等乡土水生植物,不仅增加景观植物多样性,更能够为净化水体起到积极作用;利用第二自然:经过修缮的鱼塘、水田、荷塘与当地居民饲养的家禽构成农渔业自然形态,体现渔耕文化及休闲乡土田园风情;尊重第三自然:利用滨水周边现有的散落而具有乡土气息的村落及道路布局。
扩大滨水外围景观延伸。
通过群组分散原则,形成各水系与地块聚散布置,充分利用原有景观元素,重构滨水固有水本风情。
顺应地形、因势利导;减少建设过程中的耗土量,以降低建设所需能源消耗量,认真实施生态化设计的原则。
设计中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在不改变基础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增加空间异质性,并满足生物多样性的生境需求的模式。
2乡土特色景观设计细则2.1乡土自然景观元素的应用自然景观元素是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乡土环境要素融合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是区域景观特有的基质纹理,是乡土景观的核心要素。
漓江滨水空间既有的地形地貌、植被、河道水体、动物及气候成为滨水乡土自然景观的有机组成要素。
(1)漓江滨水空间水环境设计。
首先,应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周边地区的排水及引水系统进行调整,确保其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并保持区域水面面积。
严格控制任意填塘堵道,保持顺畅的滨水内外生态环境能量流的良好交互。
其次,在竖向设计方面,依据变化的地形高度差异性,及边坡河道原有的生态过滤系统,进行水净化处理,并保证循环水源的安全性。
新时期关于科学保护漓江提升桂林旅游品质的分析与思考
新时期关于科学保护漓江提升桂林旅游品质的分析与思考近年来,桂林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而漓江作为桂林旅游的龙头资源之一,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漓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为了保护漓江的生态环境,提升桂林旅游的品质,必须在新时期加强科学保护和管理。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漓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由于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漓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水质污染、岩溶洞穴开发和非法捕捞等问题日益凸显。
大量游船和游客的涌入也给漓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
如果不加以有效保护和管理,漓江的生态环境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长远来看,也将损害桂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漓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科学保护措施。
要加强对漓江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漓江的清澈水质。
要严格控制岩溶洞穴的开发和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对漓江生态环境的影响。
要加强对非法捕捞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漓江的生态平衡。
要合理控制游船数量和游客流量,避免大规模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开发,从根本上减轻漓江的生态压力。
针对提升桂林旅游品质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
应该加强对漓江游船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游船的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对游客的安全保障。
还要加大对漓江周边景点的开发和利用力度,丰富桂林旅游的内涵和外延,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还可以通过推动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改革,提升桂林旅游的竞争力。
可以开发一些与漓江景色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如漓江漂流、漓江徒步等,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其中。
还可以加大对桂林旅游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升桂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要保护漓江的生态环境,提升桂林旅游的品质,我们需要在新时期加强科学保护和管理。
保护漓江生态环境,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严格控制岩溶洞穴开发、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合理控制游船数量和游客流量。
提升桂林旅游的品质,需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推动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改革、加大对桂林旅游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广西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丰富的滨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泊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传统的城市滨水空间往往被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景观退化等问题。
对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进行规划设计探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在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中,如何兼顾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平衡是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滨水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
在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本文旨在探讨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旨在为城市规划部门、设计机构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具有独特魅力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科学合理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可以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滨水空间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划设计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研究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城市规划提供有益借鉴,促进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探讨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内容已达200字,若需继续增加字数,请告知】2. 正文2.1 广西地区滨水空间规划现状广西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滨水空间在城市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广西地区的滨水空间规划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部分城市滨水空间利用不充分,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一些河岸和湖泊周边未被规划有效利用,导致滨水空间被荒芜或私人占用,无法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三元论”是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从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提出,包含三个维度,一是生态元,主张遵从自然过程的设计,在设计中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这些自然形式,而非天马行空的形式构图[1];二是形态元,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三是行为心理元,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2]。
我国许多城市,枕山襟水,布局自然,与山林水网浑然一体,具有独特的城市景观[3],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尤其为盛。
而其漓江的滨水景观在生态元、形态元以及行为心理元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漓江的生态保护、滨水景观的改善、桂林山水文化古城特色的展现和城市形象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1概况1.1漓江概况漓江位于华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珠江水系。
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岭,漓江上游主流称六峒河;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纳黄柏江,西受川江,合流称溶江;与灵河汇合后始称漓江,从北至南,流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
1.2研究范围本文以桂林城区南洲大桥至净瓶山大桥的漓江段为研究范围。
2漓江滨水景观现状及问题2.1生态元方面这里主要包括水体、驳岸、沿岸活动、绿地与开放空间等四个方面。
2.1.1水体漓江水体是滨水景观的重要构成,漓江水体直接影响滨水景观的优劣。
自2006年以来,虽然桂林市实施了全境治污水防污工程,在漓江流域全境“关、停、并、转、迁”污染企业,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新建与改扩建污水处理工程项目。
到2010年底,桂林市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已由项目实施前的48.6%提高到90.4%,2010年漓江水质全年保持在Ⅱ类以上水平,对漓江水质的改善和保护起到很大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郊区沿江养殖场基于景观三元论的漓江滨水景观探析——以桂林市城区段为例邬伟萍(广西建筑新能源与节能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0;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0)摘要:在实地考察漓江两岸滨水景观的基础之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运用“景观三元论”对漓江滨水景观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在分析的过程中揭露其深层次的内在本质矛盾,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漓江滨水景观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滨水景观;景观三元论;改善对策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20(2014)04-0101-04第29卷第4期2014年8月柳州师专学报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Vol.29No.4Aug.2014[收稿日期]2014-05-28[作者简介]邬伟萍(1989—),男,江西萍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镇化与城乡空间可持续发展。
1012.1.1.1生活、生产污染生活、生产污水的排放源头主要有城市中心区,包括旧居住区、沿江的饭店和农家乐;郊区主要有村庄居住、沿江的农家乐、养殖等。
市中心区的旧居住区建设时间较早,缺乏生活污水的收集管网和处理措施,因为处理麻烦,往江排放就成了首选。
而郊区由于经济等原因,除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之外,还有农业养殖等污水的排放以及沿江的露天垃圾堆放。
訾洲河入口船家2.1.1.2游船污染据统计,漓江船舶日均产生生活污水约40立方米,船舶垃圾约8吨,年均产生残油约20吨和大量的含油污水,在漓江旅游航段,每年旅游船舶众多,旅游业的繁荣给漓江水域清洁带来了巨大压力。
城区段也不例外,虽然自2007年颁布《桂林漓江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监督管理规定》实施以来,2012年3月1日又试行了《桂林漓江旅游客船污染物监督管理规定》,但游船与船家的污水排放形势依旧严峻。
2.1.2驳岸自然生态驳岸主要存在郊区,中心区以传统护岸为主,虽然牢固、安全性较好但生态性较差,土体与水体关系相割裂,水的渗透性差,阻碍地下水的补充,水中的生物、微生物与陆域的接触较弱,缺乏生存空间。
传统护岸2.1.3沿岸活动因滨水空间的特殊性,漓江两岸集聚了大量的居住建筑、商业建筑以及违建建筑,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公共滨水空间,也侵占了滨水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滨水的高大护岸和密实建筑阻碍了水陆的空气环流,使水陆风难以向城市内部渗透,不利于污染气体的消散和城市热岛效应的疏减;而简化了的滨水绿化景观,破坏了原有乡土植物的多样性,进而影响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1.4绿地与开放空间漓江自北至南分布的公园及重要绿地有虞山公园、叠彩山公园、伏波山公园、杉湖、七星公园、象山公园、净瓶山等,是滨水重要生态基底和开放空间,对漓江滨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但沿江两岸的农家乐、养殖场等存在违建占用现象。
2.2形态元方面沿河远眺,漓江平缓开阔,伏波、叠彩、象山、穿山等拔地而起,奇峰罗列,气势万千,这是桂林独特的山-水-城之美[4],是漓江滨水景观的形态之美;但是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
2.2.1建筑建筑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建筑质量和立面问题,沿江建筑的质量和外观对于滨水景观环境的好坏有直接影响,例如破败的旧居住区和违章低劣建筑对滨水景观的损害;第二个就是沿江建筑的高度问题,诚然有山为背景的地方,掩映在绿丛中的建筑犹如从大地中生长出来,极富美感,但是在缺乏山体为背景的地方,因为层高的限制,又由于经济驱使,建筑高度基本一致,缺乏变化;第三个就是商业建筑的广告牌,尤其是沿江搭建的鱼庄饭店等,杂乱而无序。
2.2.2自然滨水景观垃圾以及杂物等的随意堆放、人为的破坏以及自然生态绿地的违规占用,让局部地方的自然滨水景观显得纷杂而美感大减。
2.2.3人工滨水景观人工滨水景观主要包括设计建设不科学和维护不力两个问题。
设计建设方面不科学是指缺乏从整体角度对滨水景观风貌的营造,在公园景区段,滨水景观比较优美,但是其他次要地方的滨水景观,就显得简单和平淡,有些不仅影响了景观环境的形象,甚至还对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例如沿江一些洲岛与江岸相连的破旧的简易桥。
部分滨水景观小品出现漆脱落、毁坏等现象而显得残败不堪。
2.3行为心理元方面行为心理元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3.1文化内涵的缺失重要节点处的滨水景观因为文化内涵的缺乏而显得没有特色。
例如解放桥处作为重要景观节点,其滨水景观得到了很好的设计,但是因为文化内涵的缺失,并没有很好地展现桂林城市特色;公园景区处的滨水景观,由于有历史遗迹以及重要滨水景观为依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城市特色,但部分景102区的局部表现出文化内涵特色不突出等现象。
2.3.2缺乏人性化的考量部分滨水景观缺乏人性化的考量。
例如滨水广场因为半私密性空间以及绿化的缺失而使在此逗留的人较少,绿化等软质景观的缺乏使硬质景观显得生硬;流通空间处的滨水景观简单、乏味;缺乏安全保障的简易桥,直接影响安全。
2.3.3滨水景观风貌的破坏杂乱的广告牌、破旧的简易桥和渔船以及景观设施、违章低劣建筑以及建筑风貌的杂乱无序、破坏了山-水-城的风貌和滨水景观形象。
3改善对策针对漓江滨水景观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元、形态元、行为心理元三方面提出改善对策。
3.1生态元方面主要包括水体、驳岸、沿岸活动、绿地与开放空间等四个方面。
3.1.1水体水体既是桂林山水城市之魂,也是滨水景观之魂。
水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滨水景观环境品质的优劣。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治。
(1)源头控制对于污染大的设施或产业一律禁止沿江布局建设,对于污染小的商业、居住等进行严格控制,并配建污水处理设施或者污水收集系统,对尚未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或收集设施的旧居住、农家乐等进行新建,并积极推进沿江公园、洲岛等重要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完善,禁止对洲岛自然生态绿地的违法占用,严格控制滨水绿地的使用,对于郊区沿江垃圾的随意堆放进行整治,对于吃住等日常活动都在船上的船家进行上岸安置。
(2)过程控制新建、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完善污水处理规章机制,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有效的收集和处理。
(3)末端治理对于已经造成污染的水域,积极采取生态的、环保的、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3.1.2驳岸通过新型生态驳岸的使用,加强对传统驳岸的改造,在保证防洪排水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之上,使地下水能得到正常补充,通过乡土植物的种植和本地动物的保护,为滨水动植物营造一个可生存的空间,加强水陆生物的交流,增加滨水生物的多样性,提高滨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1.3沿岸活动在充分分析和研究漓江滨水空间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基础之上,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生态、文化、旅游的保护需要,对沿岸活动的建设类型进行合理安排,对其强度进行有效控制。
通过对竖直护岸向缓坡护岸的改造、沿岸建筑的底层架空和高度后退以及道路和建筑的布局等手段,加强水陆的空气环流,通过水陆风的引入,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同时吹走城市的废气和污染气体。
积极推进对漓江沿岸地形地貌、动物植被的生态调查,在保护优先的基础之上,结合漓江两岸独有的自然生态和自然过程,运用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乡土绿化,构建完善的生态绿地系统,设计出遵从其自然过程的滨水景观。
3.1.4绿地与开放空间加强对沿岸绿地公园和重要自然生态绿地的保护和培育,对开发建设活动的强度进行严格控制,2009年支流与洲岛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以来,2011年訾洲生态公园建成,加强了漓江滨水生态的稳定性,漓江还有许多的自然洲岛、山体,这些都是滨水景观生态设计所应保护的重要生态基底和应遵循的重点生态自然过程。
3.2形态元方面在形态元方面,滨水景观不仅需要个体之美,也要追求群体和谐之美,尤其是要与桂林山-水-城的独特城市模式[4]相协调。
山-水-城的独特形式之美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是桂林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依托,滨水景观的营建应该是在山-水-城这个独特形态的设计总纲下进行,而不得破坏,相反应该维护、完善山-水-城的空间形态,并且在微观角度形成具有各自特色形态而又相互协调的滨水景观。
3.2.1建筑通过对破旧建筑的维修和更新、违章建筑的拆除以及建筑立面、广告牌的合理控制,营建与山-水-城空间形态相协调的建筑风貌;在不影响山-水-城空间格局以及城市面貌的前提之下,在没有山体为依托背景的地段,通过某些与山体相呼应与城市风貌相协调的标志性建筑的构建,形成具有韵律变化的天际轮廓线,完善山-水-城的空间形态。
3.2.2自然滨水景观加强对沿江露天堆放物的管理,对沿江的建设和施工进行合理控制,对滨水自然生态绿地进行合理培育,按照其特有的自然过程,通过乡土地被-灌木-乔木等植物的栽种,形成具有多层次、品种多样、形态优美的自然滨水景观。
3.2.3人工滨水景观在详细掌握漓江的流量和水位等科学数据的基础上,完善景观欠缺的滨水景观设计,在单调缺乏变化的景观中,通过景观节点的构建增加变化和韵律;对沿江的建设活动加强控制,对于类似既容易出事故103而又破坏景观环境的简易桥等进行重修设计和建设,形成既满足功能又具有当地特色的滨水景观;加强对滨水景观设施的修理和维护,确保正常使用的同时,展现其独特形态和景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