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2课 张骞通西域》word教案 (13)

合集下载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和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学案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和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学案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学案姓名 班级 10月19日【学习目标】1、 知识方面: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理解汉设西域都护的意义;2、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境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识读、运用和制作历史地图的能力并学习制作简易历史地图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骞敢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韧不拔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难点】1、 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倩第一次出使西域2、 难点:狭义西域与广义西域的联系与区别;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其完成情况【教学内容及重点知识】一、神秘的西域汉朝时, (今甘肃敦煌西北)和 (今甘肃敦煌西南)以西、 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

说得广一点,西域也包括 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二、张骞出使西域 1、第一次出使:(1)目的:联合西域 的力量,夹击 。

(2)经过: _____年, 奉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

(3)结果: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的情况,反映了西域各族希望同汉王朝往来的愿望。

2、第二次出使:(1)目的:为了给匈奴以更沉重的打击(2)经过: _年,汉武帝再次派 出使西域,联络 _,进攻匈奴。

(3)结果:张骞顺利回国时, 派使者随同来到长安,向西汉政府表示敬意。

三、西域都护的设置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

内地精美的_______和_______等产品,先进的 制作和 技术传到西域。

西域的______、瓜果、蔬菜、音乐、舞蹈和______等传入内地。

2、_____________年,西汉政府设置 ,管理西域的 、 ,保护往来商旅。

西域(今 ____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学案姓名 班级 10月20日【学习目标】1、知识方面:记住“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体走向、中国和欧洲开始直接交往的时间,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汉委奴金印”的历史价值;2、能力方面: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培养从历史文物中吸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概括“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提高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两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_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_

第12课张骞通西域重庆第三十中学涂菁【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的时间。

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提高其识图能力,通过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培养学生通过史料想象历史情境的能力,通过对张骞的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贡献的任务)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其比较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其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不畏艰难两次出使西域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通过对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作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新疆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二、难点: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的分析理解。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Hi,boys and girls.My name is Tujing.Nice to meet you.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重庆三十中的历史老师,我姓涂,大家可以叫我涂老师。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初次见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这是?(逐一展示黄瓜、胡萝卜、石榴)生:黄瓜、胡萝卜、石榴。

师:这些东西你们都吃过吗?生:吃过。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的原产地是哪里吗?生:(略)讲授新课:师:这些都是古时从一个叫西域的地方传过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域,开启一段神秘的西域之旅。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67页第十二课《张骞通西域》。

本课共分为三个板块,“通”往何处——走进神秘西域,“通”之过程——张骞出使西域,“通”向未来——“凿空”西域影响,我们将其概括为“三通”。

张骞通西域优秀教案

张骞通西域优秀教案

张骞通西域优秀教案张骞通西域【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记住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及目的地。

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记住汉设西域都护的时间,并理解其设置的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运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图》,培养学生读史,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史料、图片、图表想象历史情景及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学习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教育;强化学生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培养与人交流的主动性态度。

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意义。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讲读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是来自什邡市实验中学的老师,今天和大家初次合作,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今天来的时候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展示葡萄、石榴、核桃等实物),这些礼物老师将要把奖励给今天在课堂上最积极和认真的同学。

可是大家知道吗?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和蔬菜,但在西汉以前,上到皇帝下至百姓都无法享受到这些美食,它们来自何方?又是在何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寻常文物的呢?学习新课一、神秘的西域(板书)1.西域的地理范围(板书)这些果蔬,它们来自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古时称西域。

(多媒体显示地图,教师指图讲解)。

西域指阳关和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今新天山南北地区,这是侠义的范围。

说得广一点,西域也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大致相当于今新疆、中亚及更远的地区。

我们今天所讲的西域主要是侠义的范围。

同学们要注意在西域的范围中“两关一岭”是很重要的分界地点(展示阳关、玉门关图片)说起阳关和玉门关,大家肯定马上会想起西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中的名句“劝君更进一步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完整显示两方诗)这是古人眼中的阳关和玉门关,在他们看来,阳关、玉门关之外就是不一样的世界,就是巷凉的荒漠。

初中历史教案张骞通西域

初中历史教案张骞通西域

初中历史教案张骞通西域教师:XXX时间:XX年XX月XX日课题:张骞通西域教学目标:1. 了解张骞的生平和主要活动;2. 了解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和意义;3. 掌握张骞通西域所经历的艰辛和对汉朝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张骞通西域的经过和意义;2. 张骞通西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张骞通西域的详细过程;2. 张骞通西域对汉朝政治经济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案、PPT、图片资料;2. 物品展示:丝绸、宝石、瓷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提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关于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15分钟)1. 张骞的生平和主要活动;2. 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和意义;3. 张骞通西域的经历和影响。

三、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张骞通西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四、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整理,提出合理的结论。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历史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张骞通西域的小短文,展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七、课外拓展(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深入了解关于张骞通西域的更多信息。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张骞通西域的重要历史事件,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在未来的学习中,要加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川教版第一册 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川教版第一册 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川教版第一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韩爱华
 新课标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与地位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共5个学习主题,讲述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本课所在的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讲述秦朝和汉朝的历史。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国家的建立时期,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故本学习主题在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张骞通西域》作为本学习主题5课中的第4课,上承“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下启“丝绸之路的开辟”,展现了统一国家初步发展的历史画卷:从政治上讲,扩大了汉朝的疆域和统一,也有利于地区的开发;从民族关系上看,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融合的因素,也为后边教材的北方民族内迁及民族融合高潮的出现埋下伏笔;在对外关系方面,通过西域,东西方经济、文化等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古老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我们吸收着外来文明的精华,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文明的。

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川教版

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川教版

第12课张骞通西域1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记住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理解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2、能力与方法:培养识读、运用、制作历史地图的能力,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想象历史情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西域面貌的粗浅认识,理解张骞勇于应征、被扣十余年仍不忘出使使命的勇敢、忠诚和坚韧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新疆的历史,树立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历史故事有较大的兴趣,平时通过阅历史读物和影视作品对汉武帝和张骞有所了解,这是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对张骞通西域的来龙去脉及其历史意义还缺乏较系统和深入的认识。

3重点难点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难点:狭义西域与广义西域的联系与区别,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其完成情况。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导入:我们先来逛逛菜市场,看几样很平常的瓜果蔬菜(出示几幅瓜果蔬菜的图片)大家认得出他们都叫什么吗?(学生踊跃作答:石榴、葡萄、黄瓜、胡萝卜、核桃、小葱),这些好吃的东西两千年前的西汉人能吃得上吗?(生猜测作答)其实这些蔬果不是我们内地土生土长的,他们是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从遥远的西域传入中原。

这些看似平常的蔬果能够传入内地,其背后隐藏着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张骞通西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张骞通西域。

活动2【讲授】讲授神秘的西域师:西域到底指的是哪一片地区呢?西域的地理范围出示地图,引导学生找出图上的重要地点。

师:这幅图上,大家先找到西汉的首都长安,从长安往西行,有两个著名的关隘——玉门关和阳关(位于今天的敦煌西北和西南),再往西走,一直到今天中亚的帕米尔高原,当时称为葱岭,所谓西域就是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这是狭义的西域,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西域有大片的草原,也有面积广阔的戈壁沙漠,对中原人来说,是一片蛮荒之地,有诗为证: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教育哲学》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教育哲学》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教育哲学》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教育哲学》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教育哲学》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教育哲学》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丝绸之路 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汉与欧洲的往来
第13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复习.导入
西

1.什么叫西域?
2.广义上的西域
1.出使西域的原因 2.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及其作用 1.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西域与 内地的联系 2.西域都护的设置 3.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教育哲学》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欧洲文明
中华文明
西亚文明 印度 文明
促进了欧亚几大文明的交流和汇集
《教育哲学》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课堂小结
丝绸之路 两 汉 时 期 的 对 外 交 流
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汉与欧洲的往来
《教育哲学》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汉委奴国王”金印发现处纪念碑
日本福冈市志贺岛
“汉委奴国王”金印
公元57年倭国与汉通好,汉光武帝赠送了一颗 《教育哲学》 金印,它是中日友好交往历史的见证物。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三、汉与欧洲的往来 1.公元97年,班超派遣甘英出 使大秦,到达波斯湾。 2.公元166年,大秦安敦尼王 朝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赠送 象牙、犀牛角。这是中国与欧 洲的第一次直接交往。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设计_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设计_

第12课骞通西域第三十中学涂菁【课标要求】讲述骞通西域等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域的地理围、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的时间。

理解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围提高其识图能力,通过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培养学生通过史料想象历史情境的能力,通过对骞的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贡献的任务)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比较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其比较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其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骞不畏艰难两次出使西域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通过对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作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一、重点:西域的地理围、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二、难点:对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对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的分析理解。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Hi,boys and girls.My name is Tujing.Nice to meet you.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三十中的历史老师,我姓涂,大家可以叫我涂老师。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初次见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这是?(逐一展示黄瓜、胡萝卜、石榴)生:黄瓜、胡萝卜、石榴。

师:这些东西你们都吃过吗?生:吃过。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的原产地是哪里吗?生:(略)讲授新课:师:这些都是古时从一个叫西域的地方传过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域,开启一段神秘的西域之旅。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67页第十二课《骞通西域》。

本课共分为三个板块,“通”往何处——走进神秘西域,“通”之过程——骞出使西域,“通”向未来——“凿空”西域影响,我们将其概括为“三通”。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川教版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1、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的时间。

2、了解西域的自然环境、西域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

3、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作用。

二、能力和方法1、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提高其识图能力,通过让学生设想张骞出使西域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锻炼其想象能力。

2、通过让学生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其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张骞不畏艰难两次出使西域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树立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识;2、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促进西域地区迅速发展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目前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意义;3、通过对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作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新疆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出使西域。

难点: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的分析理解。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背景乐带有哪个地区、哪个民族的特色?师:请同学们看看屏幕(或实物)。

(逐一展示葡萄、核桃、胡萝卜、石榴图片或实物)这是什么?这个呢?……这些东西你吃过吗?那么,它们是什么时候在内地出现的呢?它们是从什么地方传到内地来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知道答案了。

师:今天的新疆在汉代属于西域地区的一部分。

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由于内地和西域之间相距遥远,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对它都缺乏了解,因此,这就使得遥远的西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神秘的西域师:那么,汉代的西域地区究竟指的是哪些方呢?1、西域的地理范围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课本67页的第一自然段。

(朗读完毕后展示汉代西域地区地图)师:请大家看屏幕上的汉代西域图。

汉朝时,狭义上的西域地区指的是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 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三、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时 间:
职 权: 意
公元前60年
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 商旅。
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 义: 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教育哲学》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西域都护府
《教育哲学》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教育哲学》
博望侯张骞塑像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
《教育哲学》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路线: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今新疆地区—葱岭—中亚—欧洲 《教育哲学》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出发时间:前138
出发地点:长

前126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第二次出使西域 联络乌孙 进攻匈奴
任务
出发时间
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返回时间 公元前126年
成效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军事 任务,但开通了西域与中 原的道路,沟通了联系。
《教育哲学》
互通有无 促进交流
葡萄
核桃
苜蓿
石榴
天马
汗血马、 乐器、 歌舞等
请 思 考
明点 的 中 了? 交 原 什这 流 与 么种 有 西 ?特 什 域 点么地 说特区
玉门关
葱 岭
阳 关
《教育哲学》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玉门关遗址
《教育哲学》
阳关遗址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课件 川教版七年级上共21页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课件 川教版七年级上共21页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课件 川教版七年 级上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窗以Leabharlann 寄傲,审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张骞通西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和意义;2)了解张骞通西域的过程和成果;3)理解张骞通西域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尊重文化交流的素养。

二、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发现古代中国与西域相隔遥远的距离。

步骤二:分组研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以一个角色扮演的方式,分别是张骞、随从等。

2.让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和意义。

步骤三:讲授与合作(30分钟)1.学生小组讲解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分享归纳成果。

2.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b)张骞通西域对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有何重要意义?步骤四:活动设计(30分钟)1.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每个小组以张骞通西域的任务为背景,设计一个小绘画、手工或写作任务。

a)绘画任务:请学生用图画展示张骞通西域的过程和成果;b)手工任务:请学生制作一幅描绘张骞通西域历程的立体模型;c)写作任务:请学生分别扮演张骞、随从等角色,写一篇日记。

步骤五:展示与回顾(10分钟)1.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向全班做简要介绍。

2.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学习的内容,总结张骞通西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估:1.对小组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估,看是否达到了设计任务的要求。

2.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总结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探索和归纳总结能力。

3.观察学生对于张骞通西域重要性的理解,评估其历史思维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程度。

四、教学拓展:1.邀请专家或相关人士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入讨论张骞通西域的历史背景和学术价值。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史料,扩展对张骞通西域的了解。

四川省乐山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历史(川教版)教案:7-12《张骞通西域》

四川省乐山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历史(川教版)教案:7-12《张骞通西域》

一、西域的范围狭义:和以西,以东的广大地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

广义:和以西二、张骞出使西域(一)第一次1.目的:为了夹击2.皇帝:汉武帝派出使西域。

3.经过:时间:从出发4.结果:(二)第二次1.目的:2.经过:时间:3.结果:(三)影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

①物资交流:内地精美的和等产品,②技术交流:先进的和技术传到西域。

③管理机构:西域都护设置时间:公元前年职能:。

意义: 。

1.狭义的西域是指( )A.今西藏地区B.河西走廊C.今西北地区D.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2.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是(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D.董仲舒3. 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

这里的“他”指的是 ( )A .张骞B . 玄奘C .马可.波罗D .鉴真4.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始于( )A.公元前202年B.公元前138年C.公元前126年D.公元前119年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B.C.准备设立西域都护D.6.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的标志是 ( )A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B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C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D .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1.西域的地理范围是?2.西域都护设置时间?职责及意义?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 时间?作用?2.西域都护是在什么情况下设置的?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对于今天新疆的建设有什么启示?第一次: 年,目的 。

前后两次 第二次: 年,目的 。

张骞出使西域 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年。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1.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称为()A.大秦B.西域 C.安息D.新疆2.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A.秦朝B.西汉C.东汉D.战国3.秦汉时期,以下边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①云贵地区②河套地区③西域地区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4.阅读下列材料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有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这就是占中国面积1/6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课件(川教版七年级上)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课件(川教版七年级上)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
丝绸和铁器等产品 铁器制作和凿井技术
音乐 舞蹈
葡萄核桃苜蓿石榴天马
魔术
第三学习主题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曰“天 马”。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 极马”,宛马曰“天马”。
——《汉书· 张骞传》
西汉茂陵鎏金铜马
马踏飞燕
第三学习主题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新疆正式成为中 国领土的一部分
西汉疆域图
第三学习主题
第12课张骞ຫໍສະໝຸດ 西域历是 个 他 史一 天 是 上员 才 一 出战 的 位 类将 外 冒 史 拔, 交 险 学 萃真 家 家 之 可 , , 家 人谓 同 又 翦 物中 时 伯 也国 又 是 一 赞 .
---( )
第三学习主题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玉 门 关
春羌 风笛 不何 度须 唐玉怨 王门杨 之关柳 涣 维 西劝 出君 阳更 关尽 唐无 一 故 杯 王 人酒
阳 关
第三学习主题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葡萄
胡葱(火葱) 核桃
第三学习主题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石 榴
胡瓜(黄瓜)
胡萝卜
牧草之王—苜蓿[mù · xu]
第三学习主题
第12课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第三学习主题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结 束
Thank you!
第三学习主题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史剧
• 第一幕 武帝送行
• 第二幕 匈奴十年 • 第三幕 终到月氏
• 第四幕 返回长安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教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教案 川教版

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课程标准】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景及根据历史人物的贡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播放西域的风情片,感受神秘和旷远;列表比较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与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出使西域对巩固西汉统治加强联系的作用,正确评价张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张骞勇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新疆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西域风情的电视片、张骞像的投影;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学生读课文引言。

2.教师引入:同学们,西域是我国西北葱岭以西广大地区的总称。

它辽阔、神秘、美丽。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西域去走一走、看一看。

3.播放西域的风情电视短片,让学生感受西域二、新课讲授(一)西域1、引导:此时此景,同学们都在想些什么呢?(美丽的西域在什么地方)2、出示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讲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并让学生认真观察识记。

3、设疑:和我们内地一样,西域有人类生存,那么,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请看书67页辅栏内容。

(阅读相关内容,知道西域的人们是如何劳作、生养的,知道很早的时候西域就和内地有联系)(二)、张骞出使西域1、过渡:从阅读中,同学们一定了解了大量的信息,知道了内地与西域早有联系,但显然的是西汉对西域的了解不够,于是汉武帝刘彻招募勇士前往西域探险。

请同学阅读教材68页的内容,了解汉武帝招募人出使西域的原因。

(学生阅读找出答案)2、出示张骞头像的投影或者图片,简略告诉学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出发的时间、出发地点、任务、主要经历、返回时间、地点等,使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有大致了解,并使学生明白张骞出使西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课堂小结】知识梳理(略)
【学习测评】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神秘的西域
二、张骞通西域
时间目的结果影响
第一次:
第二次:
三、西域都护设置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执教者:
【课堂进行时】
(一)神秘的西域
1.阅读教材67页内容,结合下面“西域形式和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看图,找出两关一岭,长安的位置,了解西域的大致范围。
(2)狭义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以西,_________以东。
广义定义:包括_________以西的广大地区。
3.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点
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教学难点
西域的地理范围,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意义。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内容
修订内容
【情境再现】
展示石榴、葡萄、胡桃(核桃)、胡豆、胡萝卜等图片,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果蔬,但在西汉前,它们是不会在中国出现的,那它们来自何方?是怎样来到中国的呢?通过今天的)读一读教材67、68页的小字,了解西域的概况。
(二)张骞通西域
1.读教材68页内容,说说汉武帝派人出使西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
2.阅读教材69页小字部分想一想:要到达大月氏,必须要经过哪里?在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找到大月氏了吗?
这表明:______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域都护是在什么情况下设置的?它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宁海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学科导学案第12课张骞通西域执笔审核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 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2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交流的情况3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汉设置西域都护的意义学习重点1 西域的地理范围2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学习难点1狭义西域与广义西域的联系和区别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其完成情况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课前收集有关张骞的材料和和西域传入内地的物产(二)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

(三)结合下面的知识体系,阅读教材《张骞通西域》(课前完成,将重要的知识点在书本上标记出来。

)知识体系:张骞通西域神秘的西域1、什么叫西域(识记)2、广义上的西域(识记)张骞出使西域1、出使西域的原因(理解)2、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及其作用(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1、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理解)2、西域都护的设置(识记)3、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理解)(四)导学练习(预习完毕,完成下列练习,检查自己的预习情况。

课前完成)神秘的西域1、汉朝时,甘肃和以西,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

广义上的西域还包括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张骞出使西域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夹击匈奴。

3、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出使西域。

4、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进攻匈奴。

西域都护的设置5、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内地与的联系日益密切,西去东来的人员增多。

内地精美的、等产品和先进的及传到西域,西域的、瓜果、蔬菜、、和魔术传入内地。

6、公元年,西汉政府设置,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

西域(今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管辖。

小组讨论简要评价张骞的精神反馈检测1.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称为()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2.狭义的西域是指()A.今西藏地区B.河西走廊C.今西北地区D.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3.西汉前期,威胁西汉王朝的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A.匈奴B.大月氏C.羌族D.乌孙4.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著名探险家是()A.张骞B.班超C.甘英D.安敦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A.发展同西域友好关系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C.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在()A.公元前139年B.公元前138年C.公元前119年 D.公元138年7.张骞出使西域时,汉朝在位的皇帝是()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 D.汉光武帝8.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A.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B.加强与匈奴的友好相往C.联络乌孙国王,进攻匈奴D.为了加强与乌孙国的友好交往9.汉朝和西域往来日趋频繁始于()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 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C.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后 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10.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日益密切,下列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①汗血马②葡萄③核桃④小麦⑤打井技术⑥西域魔术A.①②③⑥B.①④⑤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⑤⑥11.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战国12.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的标志是()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C.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 D.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13.关于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域都护建立于公元前60年B.西域第一任都护是班超C.西域都护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汉朝版图D.西域是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14.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是()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60年15.某同学到新疆旅游,在博物馆里见到了许多在当时出土的中原丝织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
教材与学生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本课教材分三目,介绍了西方域的地理概念,讲述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以及张骞“凿空”丝绸之路过后,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情况。

本课是从汉朝的对外交流和民族关系方面进一步说明统一国家的意义,继续印证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并引出下一课汉朝中外交流的情况,具有重要地位。

西域至今仍充满神秘色彩和异域情调,学生对神秘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加之本课教材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时空概念;有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历史想象,获得形象饱满的历史认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播放有关西方域风情的电视片,让学生感受西域的神秘与旷远。

2.通过观看《张骞出使西域》的flash动画课件,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时空概念。

3.列表比较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与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出使西域对巩固西汉统治、加强联系的作用,正确评价张骞。

5.通过“哪些因素成就了张骞的功绩的”讨论,巩固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
法、提高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张骞的评价,进一步了解非智力因素对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作用。

2.学习张骞勇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

3.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西域的地理范围。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3.西域都护的设立。

(二)难点
1.西域的地理范围。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
1.西域风情电视片。

2.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课件。

3.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教学步骤
导课1.投影新疆风情图片,从今天新疆的美丽、神秘导入新课。

知识窗1.观看动态课件和影视资料,认识西域的地理范围(落实到文字和地图),了解汉朝时内地对西域的陌生。

2.观看影视资料,引发对张骞出使西域的悬念。

3.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大致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实。

(次数、出发时间、出发地
点、任务、主要经历、返回时间、地点等)
4.观看影视资料和课件,了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经历和路线。

5.观看课件,了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和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的情况。

明确西域都
护设置的意义。

6.假设你是西域的使者,现在跟随汉使回访长安,请你向长安人民介绍你在西域吃、穿、
住、行、劳动、娱乐的情况;向汉武帝禀报,你都从西域给他带来了哪些礼物?又想把长安的哪些东西带回西域?
思维冲浪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哪一次意义更重大?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完成了汉武帝交给他的具体任务了吗?为什么还说他出使西域功绩卓著呢?
3.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你认为哪些因素成就了张骞的功绩?(前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汉朝的强盛,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胜利;积极进取、为国立功、敢于冒险的时代精神的陶冶;张骞本人富于冒险和进取的精神,对国家的忠贞,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以史为鉴:1.学完本课后,你对新疆有了哪些认识?
2.从张骞出使西域的经历中,你对成功有了什么新的感悟?
作业: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MTV《新疆好》同学们这首歌歌唱的是哪个地方?你知道新疆在汉朝时它的名称是什么吗?这个美丽神奇的地方它是怎么开拓出来又是何时成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呢(如果同学说知道就请同学们来告诉我和来听课的老师们。

如果不知道也没关系在汉朝时内地和西域相距遥远,下至百姓,上自皇帝,都对它缺乏了解。

)引入:把美丽的新疆开拓出来的人是张骞。

今天的新疆在汉代属于西域地区的一部分。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骞通西域这一课
讲授新课:
一、神密的西域
1、西域的地理范围
汉代的西域地区指的是哪些地方呢?
2、西域概况
西汉初年西域人民面临的是怎样的自然环境呢?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匈奴贵族控制并奴役、压迫着西域人民(过渡)不仅如此匈奴骑兵还不断騒扰着西汉北部边疆,严重威胁着西汉北部边境的安全,因此,汉武帝决定对匈奴用兵。

匈奴成为了西域各族和汉朝的共同敌人。

那汉武帝会怎么对匈奴用兵呢?为了联合与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招募人才出使西域。

愿为国家立奇功的张骞勇敢报名应征。

二.张骞出使西域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
2.试从目的和结果两个方面分析张骞两次出
使西域的共同点:
都是为了联合西域的少数民族政权,夹击匈奴;都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加强了对西域的了解,促进了联系和友好往来。

3.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张骞通西域不仅获得了大量过去闻所未闻的资料,而且也传播了西汉的声威;张骞通西域以后,天山南北与内地首次联成一体,中原同西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封建国家的影响深入边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张骞通西域,为西域地区归属中央的管辖奠定了基础;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三、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影响:
(1)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紧密。

表现:从此打破了西域与内地的隔绝状态,西去东来的人员增多。

汉朝和各国使节、商团来往,络绎不绝,一年之中,多者达十余批,少者五、六批,每一批人数,多时可达数百人,少时也是百余人,随着中西交通的开辟,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发展和加强起来。

(2)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内的地丝绸、铁器产品及冶铁和凿井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骏马、果蔬、音乐、舞蹈和魔术等传入内地。

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简表:
输出输入
凿井技术、冶铁技术毛织品、玻璃
丝绸、铁器胡萝卜、黃瓜、大蒜
桃、杏、梨葡萄、核桃
随着西汉和西域联系的加强,西汉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2、西域都护的设置
时间、职能及历史意义。

意义:汉朝设立在西域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

统辖西域三十六国,这是我国古代在巴尔喀什湖以南,葱岭东西广大地区,设置行政机构,行使管理权的开始。

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同时因其在当地行屯田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标志着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汉设西域都护,行使行政管辖权。

由以前的并立的政权,平等的关系变为从属的关系。

标志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正式归发属于中央政权管辖。

四、合作与探究
1.张骞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他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和面对困境仍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

学习他威武不能屈的崇高品质。

张骞敢为天下先,冒着生命的危险两次出使西域,当汉武帝下达诏令后,满怀抱负的年轻的张骞,挺身应募,愿为国家建奇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走上了征途。

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全部被抓获,被扣留和软禁起来,单于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大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还给张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生了孩子。

但均未达到目的。

他“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即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大月氏的意志和决心。

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

在敌人的监视渐渐有所松驰,趁匈奴人的不备,果断地离开妻儿,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王庭,这种逃亡是十分危险和艰难,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军。

大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

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加之匆匆出逃,物资准备不足,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干粮吃尽了,就靠射杀禽兽聊以充饥,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黃沙、冰窿,献出了生命。

2.张骞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

打通了通往西域的要道,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打破了西域与内地的隔绝状,新疆天山南北与内地首次联成一体,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紧密。

从此,中原同西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传播了西汉的声威,封建国家的影响深入边疆。

张骞对于我国领土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骞作为中西交通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伟大的开拓者和先行者,功垂史册,其精神在我国一直为优秀的人们所继承和发扬。

“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这是杜甫歌颂张骞的诗句。

史学家翦伯赞盛赞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


3.讨论:今天美丽富饶的新疆瓜果飘香,歌舞欢畅,已经成为了各民族友好相处的乐园。

但近来一些“疆独”势力分子制造打砸抢烧等暴力事件,大搞民族分裂活动?对此我们应持何种态度?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五、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