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卷
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出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加减法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加法的意义,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讲解减法的意义,让学生举例说明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深入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例如,给出两个加数的和,让学生求其中一个加数;给出被减数和差,让学生求减数等。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身高、计算物品价格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然后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教材P27页的练习题。
2. 请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讲解、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深入讲解”和“实践操作”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关系的核心步骤,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填空题已知两个数的与其中一个,求另一个的运算叫做.【答案】和;加数;加数;减法【解析】解:根据减法的意义可知: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故答案为:和;加数;加数;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减法的意义: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填空题一个加数= -.被减数= + .减数= -.和= + .【答案】和;另一个加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加数;加数【解析】解: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知: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和=加数+加数.故答案为:和;另一个加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填空.填空题根据3421+12376=15797,不用计算直接写出后面算是的结果。
15797-12376= .15797-3421= .这是根据.【答案】3421;12376;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析】解: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可知:15797-12376=3421,15797-3421=12376,这是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故答案为:3412;1237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直接写出减法算式的得数即可.填空题填上适当的数+26=43 90+=280-560=700 +800=1900980-=650 450+ =2800【答案】17;190;1260;1100;330;2350【解析】解:43-26=17,所以17+26=43;280-90=190,所以90+190=280;700+560=1260,所以1260-560=700;1900-800=1100,所以1100+800=1900;980-650=330,所以980-330=650;2800-450=2350,所以450+2350=2800.故答案为:17;190;1260;1100;330;2350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根据这些数量关系计算即可.判断题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即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具体包括:1. 加法的意义: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和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3.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即加法中的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中的被减数加上差等于减数。
4. 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中的加数、和;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意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小明买水果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减法计算水果的总价。
2. 讲解加法的意义:通过小明买水果的故事,讲解加法的意义,即合并两个数成一个数。
3. 讲解减法的意义:以小明买水果的故事为例,讲解减法的意义,即已知两个数的和和一个数,求另一个数。
4. 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通过实例演示,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即加法中的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中的被减数加上差等于减数。
5. 讲解各部分间的关系:明确加法中的加数、和;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差。
6.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并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加法的意义2. 减法的意义3.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4. 各部分间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10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答案:13个苹果。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4年级下册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1 四则运算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
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运算和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
教科书分3个层次设计教学内容:(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整数四则运算已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学习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让学生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整理概括能力。
(2)四则混合运算(例4)。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打好基础。
(3)解决问题(例5)。
这部分内容是用两、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减法、除法的意义及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加、减、乘、除的意义的感性认识和运算经验。
特别是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辅的转折期,需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时,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不太容易理解减法和除法的意义,而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1.注重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在学生已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 分之间的关系》 含答案
同步练习加、减法的意义1.按要求解决问题。
(1)新学期,育红小学有男生859人,女生662人,本学期育红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①859+662 =1521 (人)②像①题那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新学期,育红小学共有学生1521人,其中男生有859人,女生有多少人?1521-859=662(人)(3)新学期,育红小学共有学生1521人,其中女生有662人,男生有多少人?1521-662 =859(人)(4)像(2)(3)题那样,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填空。
(1)在算式203+147=350中,203和147叫做(加数),350叫做(和)。
(2)在算式200-80=120中,被减数是(200),减数是(80),120是(差)。
(3)一个加数是45,另一个加数与它相同,它们的和是(90)。
(4)被减数是150,减数是64,差是(86)。
(5)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下面的说法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两个加数的和,一定比任何一个加数大。
(X)改正:两个加数的和,不一定比任何一个加数大。
辨析:判断时易漏掉0。
4.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有男代表2238名,女代表742名。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有多少人?2238+742=2980(人)答: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980人。
5.一桶油和桶共重200 kg,用去一半后,油和桶共重105 kg。
这桶油重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油重:(200-105)×2=190(kg)桶重:200-190=10(kg)答:这桶油重190 kg,桶重10 kg。
6.小明做一道加法题时,不小心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看成了1,把十位上的9看成了6,结果算出的和是135,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7-1=690-60=30135+6+30=171答:正确的结果应该是17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的含义是什么
加法和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们是数学思维和计算的基石。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阐述加减法的概念、意义和应用。
一、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我们称之为加数)相加得到另一个数(我们称之为和)的运算。
加法的意义是用来表达两个或多个数的总量。
在加法中,有三个主要的部分:1.加数:加法运算中参与相加的数。
2.加号:表示要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
3.和: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后的总量。
加法的各部分之间有以下重要关系:1.交换律:加法满足交换律,即交换加数的位置不改变和的结果。
例如:2+3=3+2=52.结合律:加法满足结合律,即多个数相加时,可以先计算其中任意两个数的和,然后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例如:(2+3)+4=2+(3+4)=93.加法的逆元:对于任意一个数a,存在一个数-b,使得a+b=b+a=0。
这个-b就是a的加法逆元。
例如:5+(-5)=(-5)+5=0加法的应用:加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进行一些物品的累加和计算,比如购物清单、货物的进出库、人口统计等。
在数学领域,加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其他运算的重要前提。
二、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是指将一个数(我们称之为被减数)减去另一个数(我们称之为减数),得到一个数(我们称之为差)的运算。
减法的意义是用来表达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在减法中,有三个主要的部分:1.被减数:减法运算中要减去的数。
2.减号:表示要减去另一个数。
3.差:表示被减数减去减数所得到的结果。
减法的各部分之间有以下重要关系:1.减法的含义:减法表示减去一个数的意思,表达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2.与加法的关系:减法和加法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加法来验证减法的计算结果。
例如:5-3=2可以通过2+3=5来验证。
3.减法的逆运算:对于任意一个数b,存在一个数a,使得a-b=b-a=0。
这个a就是b的减法逆元。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3.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意义。
2.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理解。
2.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2.教具:数字卡片、算盘、小板书等。
3.准备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算式,让学生说出答案。
(2)引导学生讨论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 讲解(1)讲解加法的意义:表示数量的增加。
(2)讲解减法的意义:表示数量的减少。
(3)介绍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3. 例题练习(1)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题。
(2)让学生解释他们是如何计算得出答案的。
4. 拓展(1)教师设计一些更复杂的加法和减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
(2)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1)总结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总结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交给老师查看。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对于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教学。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加法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的合并,减法表示从总数中减去一部分。
此外,学生需要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用加减法表示实际问题。
2. 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3. 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加减法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减法的概念。
2. 加减法性质的运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黑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新课: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加减法的意义:加法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的合并,减法表示从总数中减去一部分。
2. 加减法的基本性质:交换律、结合律等。
3. 加减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进行加减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法。
3. 挑战题:探索加减法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加减法模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它们往往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和解释。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和加减法性质的运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总结加、减法的规律,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掌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知道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发现、总结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总结等方式,探索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教学素材(如图片、卡片等)。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的水果比小华的多2个,如果小华也给小明2个水果,那么他们的水果数量一样多”,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实例中的加、减法运算,从而引出本课时的内容。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几个加、减法的算式,如3+2、5-2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规律。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加、减法的运算,如计算3+2、5-2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课件)-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当堂练习
4.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 137 )+276=413 721-( 427 )=294 388+( 395 )=783 ( 889 )-269=620
总结
1.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答: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千米。
探索新知
被减数- 减数 =差
差=被减数-减数 如果知道被减数和 差,能求出减数吗 ?
减数=被减数-差
如果知道减数和差,能 求出被减数吗?
被减数=减数+差
探索新知
归纳总结: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13 - 3 = 10
10 + 3 = 13
13 - 10 = 3
3 + 9 = 12 9 + 3 = 12
12 - 3 = 9 12 - 9 = 3
观察上面两组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9 + 21 = 40 60 + 20 = 80
40 - 19 = 21 80 - 20 = 60
对比这两组算式,你觉得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 系?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关系的?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0 - 19 = 21(人) 80 - 20 = 60(元)
被减数 减数
差
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数叫做减数, 得到的结果叫做差。
新课讲解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 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 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因此,在设计这份教案时,我力求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考虑周全,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和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即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减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以及加法与减法关系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小棒、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场景:商店购物。
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3元,又买了一块橡皮花了2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解答:3元 + 2元 = 5元。
小明一共花了5元。
2. 概念讲解:加法的意义: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例如:3 + 2 = 5。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和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例如:5 2 = 3。
3. 关系讲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即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减数。
例如:3 + 2 = 5,那么 5 3 = 2。
4. 例题讲解:例题1:计算下列各题。
解答:7 + 4 = 11,11 4 = 7,11 7 = 4。
例题2:小明有5个苹果,又得到了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解答:5 + 3 = 8。
小明现在有8个苹果。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5题。
6. 巩固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商店购物、分物品等。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减数等于被减数()差。
A . +B . -C . ×2. (2分)()+27 = 100A . 73B . 63C . 833. (2分) (2018四下·云南期末) 已知△+口=○,下面不正确的算式是()。
A . 口+△=○B . ○+△=口C . ○-△=口4. (2分)方强家养了45只鸡,第一次卖去18只,第二次卖去19只,还剩下()A . 46只B . 18只C . 8只D . 27只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5. (2分)在减法算式中,减数与差的和减去被减数,最后结果是0.6. (2分)依据“ ”不能推出“△-□”的差。
(判断对错)7. (2分)两个数相加,和一定大于加数。
8. (2分) (2020三上·南郑月考) 如果485﹣☆=123,那么☆表示的数是362.()9. (2分) (2020六上·交城期末) 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减数与差的和的2倍.()三、填空题 (共5题;共11分)10. (2分)一道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60,那么被减数是________。
11. (2分)“神舟”6号飞船升空后进入一个椭圆形轨道.轨道远地点高度347千米,比近地点高度高147千米.近地点高度是________千米?12. (2分) 210-50=________ 330-180=________420-270= ________ 910-760=________13. (3分) (2020四下·英山期末) 根据2345+575=2920,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2920-575=________ 2920-2345=________14. (2分) (2020四下·通榆期末) 在算式200-80=120中,被减数是________,减数________,120是________。
2021-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课件
814
1142
西宁
格尔木
拉萨
814+1142=1956
?
1142
西宁
格尔木 1956
拉萨
1956-1142=814
?
1142
1956
1956-1142=814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 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叫做减法。
75+25=100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和= 加数+ 加数 加数= 和- 另一个加数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2)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 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 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 铁路长多少千米?
(3)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 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 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 铁路长多少千米?
814
1142
西宁
格尔木
814+1142=1956
814
?
西宁
格尔木 1956
1956-814=1142
拉萨 拉萨
▪11、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6、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之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2021年10月19日星期二2021/10/192021/10/192021/10/19 ▪17、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2021年10月 2021/10/192021/10/192021/10/1910/19/2021 ▪18、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2021/10/192021/10/19October 19, 2021 ▪19、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0/192021/10/192021/10/192021/10/19
2021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优秀课件.pptx
返回
四则运算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返回
四则运算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堂练习
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 题的得数。
返回
四则运算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加法的意义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返回
四则运算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减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 个加数的运算,就叫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 叫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差。
1142km
青藏铁路地图
814km
就是把它们合起 来是多少千米?
返回
四则运算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探究新知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
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
铁路长多少千米? 814km
1142km
可以画出线段图
西宁
格尔木
3043-2468= 575
3043-575= 2468
返回
四则运算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 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上午卖出的张数+下午卖出的张数= 全天卖出的张数
86+59=145(张) 答:全天一共卖出145张门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1.1 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15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列加、减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创设、教师讲解的形式,使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并解决类似的问题,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体会四则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提高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及基本部分间的关系。
突破方法:通过观看课件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掌握要领。
难点:学会并熟练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完成算式以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运用实际的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启发。
学法:活动领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坐过火车呢?相信很多同学都坐过火车,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跟着李老师来坐一坐从西宁到拉萨的火车吧。
探究新知1.加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教材第2页例1第(1)题。
(课件出示)学生看题,理解题意。
教师: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了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度以及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度,怎么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度呢?请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
教师列出算式并写出计算结果。
814+1142=1956(板书)教师小结:像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就叫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就叫加数,加得的数叫和。
(板书)教师:想必聪明的同学们已经对加法有了初步概念,我们再乘胜追击,了解加法的“好兄弟”——减法的意义和它的组成部分。
2.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教材,第3页利益第(2)题和第(3)题。
(课件出示)学生看题理解题意。
教师:如果我们知道了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度和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度,怎么知道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度呢?或者知道啦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度以及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度,那如何知道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度呢?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2-人教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3.经历揭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有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景图)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宁到拉萨要经过哪里?生:格尔木。
师:如果我们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被分成了几部分?生: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被分为西宁到格尔木段和格尔木到拉萨段这两部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一情境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概括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探索新知1.认识加法及加法各个部分的名称。
师:播放课件。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师:看图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情景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的。
生1:如果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就是两个组成部分。
生2:情景图中给出的已知信息是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所求的问题是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
师:你能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用图表示出“西宁—格尔木—拉萨”之间的铁路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最后投影展示:师:读线段图,如果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用什么方法计算?你知道吗?生:如果把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分别看作两个部分,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作一个整体,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要用加法计算。
【精品】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a =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 ×0 = 0 ; 0 ×a =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a = 0⑥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6、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20四下·西山期末) 如果△+□=○,那么下列算式错误的是()。
A . ○+△=□
B . ○-△=□
C . □+△=○
2. (2分)被减数()差=减数.
A . +
B . -
C . ×
D . ÷
3. (2分)()+27=50。
A . 23
B . 33
C . 13
4. (2分)如果546+2()8=834,那么()里应该填
A . 6
B . 8
C . 7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5. (2分) (2019三上·宜昌期末) 在加法算式中,和一定比这两个加数都大。
()
6. (2分)依据“ ”不能推出“△-□”的差。
(判断对错)
7. (2分) (2020三上·南郑月考) 如果485﹣☆=123,那么☆表示的数是362.()
8. (2分) (2019一下·扶余月考) 根据6+9=15,可以写出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分别是15-8=7和15-7=8。
()
9. (2分)已知☆-△=□,所以□+△=☆。
三、填空题 (共5题;共11分)
10. (2分)根据375+466=841,可以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11. (2分)(2020·嵩明) 根据357-218=139写出一道加法算式是________,写出一道减法算式是________。
12. (2分)比320多72的数是________ ,比680少129的数是________ 。
13. (3分)某厂九月份烧煤26.7吨,比八月份节约4.2吨,八月份烧煤________吨.
14. (2分) (2020四下·洪山期末) 根据算式100-25=7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________ ________
四、计算题 (共2题;共20分)
15. (5分) 345+569
16. (15分)直接写得数。
790-500= 60÷60%= 7÷20=0÷9.76=
54+45= 4-1.7= 0.8×0.5=86.32×0.1=
2-2÷3=×2.1= 0.27+0.3= a+ a=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
考点:
解析:
答案:7-1、
考点:
解析:
答案:8-1、
考点:
解析:
答案:9-1、
考点:
解析:
三、填空题 (共5题;共11分)答案:10-1、
考点:
解析:
答案:11-1、
考点:
解析:
答案:12-1、
考点:
解析:
答案:13-1、
考点:
解析:
答案:14-1、
考点:
解析:
四、计算题 (共2题;共20分)答案:15-1、
考点:
答案:16-1、
考点:
解析:。